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中國製度何以強起來思想宣傳

中國制度何以強起來思想宣傳由本站會員“qqttxx”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中國製度何以強起來思想宣傳

【編輯說】:宣傳思想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面臨的形勢越複雜、任務越繁重,越要加強黨的領導。那麼,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的是關於中國製度何以強起來的思想宣傳。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國製度何以強起來思想宣傳】一

“以人民爲中心”是執政爲民理念的具體落實

如果說“以人爲本”的價值理念和價值原則,是要在改革與發展過程中顛覆、矯正以“物”、以“資”爲“本”的價值路線,那以“人民”“人民的幸福”爲“本”,則更爲明確地將人民作爲利益和幸福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這是對“以人爲本”的價值理念和價值原則在理論與實踐上的雙重深化,彰顯了“人民”的歷史主體性、實踐主體性和價值主體性,也是中國共產黨對自身歷史使命和責任的高度自覺與實踐踐行的內在尺度。

馬克思主義深刻地揭示了人類追求自由、解放和發展的歷史形態和邏輯。在前現代社會,少數人的發展與幸福,是以犧牲極大多數人的發展和幸福爲代價的,發展和幸福成爲少數人的“特權”。資本主義社會雖然解除了前現代社會的貴族特權,開啓了更爲多數人的發展和幸福的可能和空間,客觀上極大地推進和提升了人類追求自由、解放的量與質,但卻陷入資本的窠臼之中,以至於一切人的生活都成爲受“資本”宰制,人僅僅是“依賴於物而獲得相對的獨立性”,唯有超越資本主義社會,才能實現每一個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發展才能成爲每一個人的權利,才能實現人類歷史上真正的自由與公平。以“人民”爲價值主體,以人民的利益爲最高利益,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爲價值目標,將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和更優美的環境等,作爲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現實具象,這就超越了觀念論和抽象論,更爲具體而細緻地表達了“人民的幸福”的真實內涵,從而清晰地展現出“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核心價值理念,凸顯了中國共產黨人的根本價值立場和價值取向。

“以人民爲中心”是檢驗發展成敗的價值尺度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內在精神實質與要義是“人民”不斷獲得歷史性解放和自由,促進人的自由與全面的發展。把“人民”作爲發展主體、建設實踐主體、利益主體、幸福主體和價值主體,是馬克思主義的“人民史觀”在當代中國的具體實現。“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爲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具有深厚歷史感的價值宣言、價值主張、價值綱領,是面向全世界對人民所做出的價值承諾,同時也是檢驗中國共產黨執政成效的價值尺度。歷史經驗表明,一個黨只有把謀求人民羣衆的利益作爲自己的奮鬥目標和發展的價值軸心,只有把發展與人民羣衆的需要和利益緊密相連,只有“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才能找到穩定立足的深厚土壤,才能催生和激發廣大人民羣衆的奮鬥精神和創造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黨必須牢記,爲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着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以人民爲中心”也是對唯物史觀的堅持和發展,表徵了“人民發展觀”對“人民歷史觀”的歷史深化與現實落實,彰顯該發展思想之歷史主體論、發展動力論、發展目的論的內在統一,歷史性地張揚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所指向的人民解放、自由之價值邏輯。在當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價值體系博弈的歷史語境中,在社會主義國家執政價值觀和發展觀的比較視野中,“以人民爲中心”更爲清晰、準確地映射出中國共產黨執政發展理念的獨特性、典範性和先進性。“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爲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這也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在執政價值觀和發展觀上的共同取向。“人民”在黨的執政中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以人民爲中心”的具體落實,也是檢驗“發展”成敗的終極尺度。

“以人民爲中心”是決定黨長期執政的生命根基

是否全心全意爲了人民的幸福而謀劃、而奮鬥,這不僅是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人民史觀和英雄史觀的原則界限和本質分野,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能否長期執政的終極尺度。就如《共產黨宣言》中所指出的那樣:“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爲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爲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爲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爲人民的幸福而治國理政的價值取向,超越了歷史一切統治階級、一切政黨的狹隘性和利益的片面性,不僅貫徹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觀點,而且彰顯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價值立場,是區別於一切執政黨的根本價值路線,具有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和問題指向性。

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爲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價值總綱領,這不僅承載着執政黨的價值追求、價值指針,而且直接關係到執政黨能否長期執政,因爲“人民”是執政黨之生命根基,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智慧、動力之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之價值落腳點。是否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實現以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檢驗黨執政的最高標準、最權威的尺度。

爲人民執政,靠人民執政,按照人民的意志(通過憲法和法律)執政,一切爲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刻也不脫離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其前途命運取決於人心向背。”人民羣衆反對什麼、痛恨什麼,我們就要堅決防範和糾正什麼。我們要站穩人民立場,貫徹黨的羣衆路線,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堅決反對“四風”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我們要以“人民幸福生活”爲價值意識爲根本立足點,以深刻的歷史意識、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意識,來審視、判斷我們遇到的問題。

【中國製度何以強起來思想宣傳】二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要有新氣象新作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也要有符合新時代要求的重點。關於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爲重點、突出政治功能”。這一要求爲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建設明確了方向,對於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依靠基層黨組織的作用,我們黨形成了密切聯繫羣衆這一最大優勢。但是,在看到抓基層、打基礎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要看到一些地方還存在一些不良傾向。比如,有的地方將基層黨組織混同於其他社會組織,弱化了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一些基層黨組織忙於事務性工作,嚴肅的黨組織生活被具體的瑣碎事務代替。這些傾向弱化了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與新時代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政黨是政治組織,必然要突出政治屬性。我們黨是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黨的基層組織必然要高度重視自己的政治功能。45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是我們黨區別於西方資產階級政黨的一大組織優勢。充分運用黨的組織資源,把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進一步發揮好,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就有了可靠的組織保證。特別是在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對於凝聚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磅礴偉力具有重要意義。正因爲如此,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黨支部要擔負好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羣衆、宣傳羣衆、凝聚羣衆、服務羣衆的職責;強調以提升組織力爲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爲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羣衆、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這些重要要求,對於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要強化問題導向,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以破解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爲突破口,把提升組織力、突出政治功能作爲重中之重來抓,全面提升基層黨建水平。首先,提升組織力,就要把推動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面覆蓋作爲前提和基礎。要做到哪裏有羣衆哪裏就有黨的工作,哪裏有黨員哪裏就有黨組織,哪裏有黨組織哪裏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和黨組織作用的充分發揮,讓黨的旗幟在每一個基層陣地高高飄揚。其次,突出政治功能,就要大力加強黨的政治建設。政治功能是基層黨組織第一位的功能,體現我們黨的政治屬性。廣大基層黨組織要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不斷強化黨員的黨性教育,引導黨員敢於同各種不良現象和錯誤思想作鬥爭,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認真執行黨的決定,有效落實黨的各項政策。再次,強化制度執行。嚴格執行黨內生活各項制度,堅持和創新“三會一課”制度,把“三會一課”制度作爲提升基層黨建規範化、制度化水平的重要保障。最後,着力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堅持“選、育、管、用”多管齊下,着力解決後繼乏人、能力不足、管理不嚴等突出問題。

【中國製度何以強起來思想宣傳】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強調黨的自我革命問題,這對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我們黨是勇於自我革命的政黨,在黨的近百年的歷史上,有幾次重大政治決策、重大政治活動等,對實現黨的自我革命具有重大意義,對黨的歷史產生了深刻影響。

一、八七會議與黨的自我革命

在大革命失敗以後,在關係黨和革命事業前途和命運的關鍵時刻,中共中央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認真檢討黨的工作,總結大革命後期的嚴重錯誤,決定新的路線和政策,確立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在會上,毛澤東提出了“槍桿子裏出政權”的重要思想。會議着重批評大革命後期以陳獨秀爲代表的中共中央所犯的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改組中央領導機構。陳獨秀不再擔任總書記,選出新的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由瞿秋白負實際總責。毛澤東當選爲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會議發佈的告全體黨員書指出:我們黨公開承認並糾正錯誤,不含混不隱瞞,這並不是示弱,而正是證明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力量。

八七會議是黨在幼年時期的一次具有自我革命意義的會議。它制定的繼續進行革命鬥爭的正確方針,使全黨沒有爲極其嚴重的白色恐怖所嚇倒,重新鼓起同國民黨反動派鬥爭的勇氣,爲挽救黨和革命作出巨大貢獻。從此,中國共產黨獨自擔當起領導中國革命的艱鉅使命。

二、遵義會議與黨的自我革命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會上由博古作的關於反對第五次“圍剿”的總結報告,過分強調客觀困難,不承認在軍事上犯了嚴重錯誤。周恩來作的副報告,指出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主要原因是軍事領導的戰略戰術錯誤,並主動承擔責任,作了誠懇的自我批評。毛澤東作長篇發言,對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進行深刻分析,並闡述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戰術問題和此後在軍事上應該採取的方針。其他發言都擁護毛澤東的意見。會議改組中央領導機構,選舉毛澤東爲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來爲黨內委託的對於指揮軍事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

遵義會議之所以是黨的歷史上具有偉大自我革命意義的會議,是因爲遵義會議實現了重大歷史轉折。按照遵義會議的精神,1935年2月5日,中央政治局在川滇黔交界的村子舉行“雞鳴三省”會議,政治局常委再作分工,由張聞天代替博古在黨中央負總責,毛澤東參與軍事指揮。3月中旬,中央政治局又召開擴大會議,根據毛澤東提議,重新成立“三人團”代表政治局全權指揮軍事,以周恩來爲團長,成員爲毛澤東和王稼祥。由於周恩來非常尊重毛澤東的意見,實際上是毛澤東起決策人的作用,此後的軍事行動,毛澤東就是“總指揮”。毛澤東成爲黨的實際領導人。

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它挽救了黨和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它標誌着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開始走向成熟。從此,黨就在以毛澤東爲核心的第一代中央正確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引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三、延安整風與黨的自我革命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敵後鬥爭雖很困難,但總的軍事形勢沒大變化,特別是黨中央所在的陝甘寧邊區比較穩定,中央決定集中精力開展一次全黨整風運動。

整風運動通過批判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兩種形態的主觀主義,教育全黨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爲吸取過去“左”傾領導實行“殘酷鬥爭”、“無情打擊”的教訓,毛澤東提出了“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的方針,使整風運動通過讀書學習、自我反省、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提高認識,增強黨性,改進工作。

全黨範圍內的整風,以學習毛澤東的《改造我們的學習》、《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爲主,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毛澤東強調,反對主觀主義是全黨整風的中心內容,“只有打倒了主觀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纔會擡頭,黨性纔會鞏固,革命纔會勝利”。爲了反對主觀主義,毛澤東強調實事求是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全黨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思想作風。

延安整風具有很強的自我革命意義,它通過學習理論、總結歷史經驗,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增強了黨性,提高了全黨馬克思主義認識水平,既是一次全黨範圍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教育運動,也是破除黨內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和蘇聯經驗神聖化錯誤傾向的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對於全黨同志特別是黨的高級幹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四、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與黨的自我革命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的勝利,從危難中挽救了黨,挽救了革命。1978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全會開始實現從“兩個凡是”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以階級鬥爭爲綱到以經濟建設爲中心,從封閉半封閉到全面改革開放的歷史性轉變。全會還充分肯定必須完整地準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開始全面地認真地糾正“審查和解決了黨的歷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錯案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並增選了中央領導機構成員。這些都標誌着我們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1981年制定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明確指出:“我們黨敢於正視和糾正自己的錯誤,有決心有能力防止重犯過去那樣嚴重的錯誤。”“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過去採取這個立場,曾使我們的事業轉危爲安,轉敗爲勝。今後繼續採取這個立場,必將引導我們取得更大的勝利。”所以說,在粉碎“四人幫”以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撥亂反正是我們黨的歷史上又一次具有偉大自我革命意義的重大政治活動。

五、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全面從嚴治黨,開啓了新時代新的偉大自我革命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全面從嚴治黨”。從此,形成了“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在“四個全面”佈局中,“全面從嚴治黨”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爲黨是領導一切的,黨的建設是貫穿各個領域的,只有把黨管好、治好,各項工作才能做好。

全面從嚴治黨從事關黨和國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展示出我們黨新的偉大自我革命的歷史擔當。

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在思想建設中,強調用堅定理想信念煉就共產黨人的“金剛不壞之身”,做到對黨絕對忠誠。抓制度建設,強調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制定和健全系統完備的法規制度體系,特別是完善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制機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真正做到既從教育上嚴起來,又從制度上嚴起來,徹底糾正管黨治黨失之於寬、失之於鬆、失之於軟的問題。

將集中教育活動和思想教育的常抓、細抓相結合,同時,不斷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明紀律規矩,使組織渙散、紀律鬆弛的寬、鬆、軟局面有根本轉變,管黨治黨走向嚴、緊、實。另外,以雷霆萬鈞之勢開展反腐敗鬥爭,標本兼治,堅持“打虎”、“拍蠅”、“獵狐”一齊抓,反腐敗全覆蓋、零容忍,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並鞏固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興黨強黨,就必須以勇於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錘鍊自己。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實現自身跨越,才能不斷給黨和人民事業注入生機活力。”不斷勇於自我革命,是黨和國家事業興旺發達的重要法寶。爲了始終保持中國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忘初心,實現肩負的崇高使命,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

【中國製度何以強起來思想宣傳】四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爲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爲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羣衆、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以提升組織力爲重點,這爲新時代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供了基本遵循。我們要深刻理解提升組織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深入把握提升組織力的路徑。

組織力是現代政治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中的重要概念,關乎一個組織的興衰成敗。對於政黨來說,沒有組織力,就沒有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一直高度重視黨組織的組織力問題,強調黨組織要具有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放手發動羣衆、聯繫羣衆、組織羣衆。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主要是指基層黨組織爲了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依靠自身組織優勢和組織資源動員、引導人民羣衆貫徹黨的決策部署、參與社會治理、推動改革發展等的能力,它是領導力、動員力、凝聚力等的綜合反映。縱觀我們黨的歷史,什麼時候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強,黨的決策部署就貫徹落實得好。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着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就是基層黨組織缺乏組織力的表現。因此,我們要從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高度,深刻認識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當前,一些基層黨組織動員、宣傳、組織羣衆不走心,聯繫羣衆程式化、走過場,方法老套簡單,影響了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致使一些工作在基層難以落細、落小、落實。基層黨組織組織力不強,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些基層黨組織對自身的政治功能認識不清,導致組織力不強。黨的基層組織是政治組織,必須突出政治功能。一些基層黨組織在工作中政治站位不高、政治意識不強,不能有效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久而久之就會缺乏組織力。其次,一些基層黨組織不注重黨的建設,自身軟弱渙散,導致組織力不強。個別基層黨組織的組織生活隨意化、娛樂化、庸俗化,自身缺乏強大的戰鬥力,在工作中自然難以有效組織羣衆。最後,一些基層黨組織缺乏新形勢下組織羣衆的能力,導致組織力不強。面對羣衆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和社會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一些基層黨組織在動員、宣傳、組織羣衆方面缺乏有效手段,難以把羣衆組織起來。

基層黨組織缺乏組織力,就難以凝聚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偉力。當前,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一要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基層黨組織要增強“四個意識”,在工作中提高政治站位,使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屬性進一步彰顯、政治功能進一步突出,爲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動員好、宣傳好、組織好羣衆。二要堅決整治軟弱渙散的基層黨組織。有的放矢採取有效舉措,徹底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三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的社會動員力。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優勢、組織力量、組織功能,動員引領羣衆聽黨話、跟黨走,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羣衆的自覺行動。

【中國製度何以強起來思想宣傳】五

偉大時代催生偉大思想,偉大思想引領偉大時代。從新時期到新時代,在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並面臨重大抉擇的歷史關頭,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應運而生,不僅照亮了我們前進的方向,更開闢了一個嶄新的境界。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和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的豐富內涵與時代特點,並在這一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

堅定從容的改革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步入新時代,諸多矛盾疊加,各類風險集聚,舉措出臺面臨“兩難”甚至“多難”,面對“要不要改”、“往哪裏改”、“怎麼去改”等重大問題,一時莫衷一是,議論紛紛。習近平總書記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恢弘視野和“不畏浮雲遮望眼”的高度自信,高舉改革大旗,從容掌舵領航。從“兩個關鍵一招”到“兩個不能否定”,習近平總書記從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高度,統一了對黨的歷史的認知,統一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知,統一了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認知。從“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廣東,到“農村改革發源地”的小崗,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上下,“要堅持改革開放正確方向,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改革開放不停步,續寫新的篇章”。從處理好“五大關係”到堅持“三個不能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洞察改革歷史,高度駕馭改革規律,從容應對複雜局面,堅定了立場、標定了方向、確定了原則,明確全面深化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全面系統的戰略擘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者,就是要統籌推進各領域改革。”步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改革關聯度、融合度越來越高,單兵突進、零打碎敲難成氣候,“必須是全面的系統的改革和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到“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融入到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的方方面面,貫穿於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全過程,成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從“夯基壘臺、選材備料、立柱架樑”到主要領域“四樑八柱”性質的改革主體框架的基本確立,各領域改革同向發力,各項改革任務相互協調、改革進程前後銜接、改革成果彼此配套。從強化頂層設計到上下良性互動,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使改革更加精準地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

堅定不移的價值取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要抓住什麼、推進什麼,通過改革給人民羣衆帶來更多獲得感。步入新時代,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牢固樹立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回答“實現什麼樣的發展”、“如何實現發展”等重大問題,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讓改革朝着有利於增添發展新動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方向前進,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進行到底的責任擔當。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已經進入改革的深水區,需要解決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個時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不斷把改革推向前進。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採取“摸着石頭過河”的漸進式改革策略,先易後難。步入新時代,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基本完成,面臨的都是日益複雜的矛盾問題、日益固化的利益藩籬、日益凸顯的體制機制弊端。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因此,必須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哪裏矛盾和問題最突出,就重點抓哪裏的改革,把解決突出難點問題,作爲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標準。必須先立後破加強制度建設,“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保證改革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全面推進和不斷深化,進而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

運籌帷幄的改革藝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改革進程中已經出現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困難要一個一個克服,問題要一個一個解決,既敢於出招又善於應招,做到“蹄疾而步穩”。“行百里者半九十”,如果看不清改革的艱鉅性複雜性,就容易輕率、盲動,不僅欲速不達,還會給事業造成損失。因此,要堅持科學決策,講究改革藝術,做到“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戰略上要勇於進取,戰術上則要穩紮穩打”。既要打“陣地戰”,注重政策統籌、方案統籌、力量統籌、進度統籌;又要打“游擊戰”,發揮各類試點的探路、測壓、試驗功能,建立改革的“前哨站”、“偵察崗”,點面結合推動改革。既要打“攻堅戰”,勇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又要打“運動戰”,成熟一個推進一個,辦一件事成一件事。既要以釘釘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實,做到雷厲風行、鍥而不捨;又要深刻領會“蹄疾而步穩”的精髓要義,精準把握“火候”、“分寸”,積極開展“小創新”、“微改革”,把“最先一公里”和“最後一公里”統籌起來,知行合一推動改革行穩致遠。

刀刃向內的革命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啃硬骨頭多、打攻堅戰多、動奶酪多,是新一輪改革的特點。影響改革的許多思想障礙不是來自體制外而是來自體制內,尤其是來自各種既得利益的羈絆。沒有觸及利益、刀刃向內的決心,改革就會“打折”、“變形”,難以“全面”、“深入”。因此,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以“把自己擺進去想改革、議改革、抓改革”的姿態,勇於自我革命、自我革新,勇當改革先鋒。同時,要始終堅持和加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形成集中統一的改革領導體制、務實高效的統籌決策機制、上下聯動的協調推進機制、有力有序的督辦落實機制。始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始終牢記中國共產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不斷加強黨性鍛鍊和作風建設,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

放眼世界的遠大目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體化的世界就在那兒,誰拒絕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會拒絕他”,“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人民謀幸福,爲民族謀復興,爲世界謀大同”。改革開放的歷程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大曆程。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中國人民始終立足國情、放眼世界,始終敞開胸襟、擁抱世界。中國在對外開放中展現大國擔當,成爲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促進了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步入新時代,我們應當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全面深化改革不是獨善其身的改革,而是堅持正確的義利觀,更加關注時代主題、歷史潮流和人類福祉的改革。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破除一切阻礙對外開放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經濟全球化朝着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爲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思想宣傳

標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