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孔子的論語名言【多篇】

孔子的論語名言【多篇】

論語孔子的語錄 篇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2.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三國志》劉備語

3.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

4.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

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

8.當仁,不讓於師。—《論語》

9.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

10.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周易》

11.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周易》

12.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1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14.言必信,行必果。—《論語》

15.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

16.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1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

19.不怨天,不尤人。—《論語》

20.不遷怒,不貳過。—《論語》)

21.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22.小人之過也必文。—《論語》

2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

24.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論語》

25.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

26.三思而後行。—《論語》

27.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28.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29.不以一眚掩大德。—《左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31.知恥近乎勇。—《中庸》

32.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33.君子莫大乎與人爲善。—《孟子》

34.人皆可以爲堯舜。—《孟子》

35.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韓非子》

36.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詩序》

37.良藥苦於口而利於病,忠言逆於耳而利於行。—《孔子家語》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明代諺語

39.千經萬典,孝悌爲先。—《增廣賢文》

40.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增廣賢文》

4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42、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論語》

43、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44、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明·朱熹

4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

46、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47、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唐·王之渙《登顴雀樓》

48、強中自有強中手,莫向人前滿自誇。—《警世通言》

4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50、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

51、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林逋《省心錄》

52、學不可以已。—《荀子》

53、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論語》

54、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論語》

5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杜甫

5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5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58、學而不化,非學也。—宋·楊萬里

59、好學而不貳。—《左傳》

60、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論語·秦伯》

61、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尚書》

62、知而好問,然後能才。—《荀子》

63、學之廣在於不倦,不倦在於固志。—晉·葛洪

64、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黃睎

65、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宋·蘇軾

66、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宋·陸九淵

67、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晉·陶淵明

68、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69、人之爲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顧炎武

70、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71、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陳廷焯

72、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省世格言》

73、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增廣賢文》

74、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增廣賢文》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76、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明·顧炎武

77、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78、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79、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80、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81、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唐·岑參《關人赴安西》

82、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明·呂坤《呻吟語·捲上》

83、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語

84、欲安其家,必先安於國。—武則天

8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曹植《白馬篇》

86、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顧憲成

87、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絕句》

88、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晏子春秋》

89、讀書本意在元元。—宋·陸游

90、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

92、報國之心,死而後已。—宋·蘇軾

93、憂國忘家,捐軀濟難,忠臣之志也。—三國·曹植《求自誠表》

94、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漢·陳蕃語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9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97、見侮而不鬥,辱也。—《公孫龍子》

98、天下皆知取之爲取,而莫知與之爲取。—《後漢書》

99、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漢·司馬遷《史記》

100、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孔子語錄論語最新: 篇二

1) 有教無類。

2) 割雞焉用牛刀?

3) 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4) 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5) 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

6) 乞之四鄰,以應求者,用意委曲,非爲直人。

7) 鳥獸不可與同羣,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出處:論語

8)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在回也!出處:論語

9)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出處:論語

10) 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出處:論語

11) 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

12) 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爲窮困而改節。

13) 無伐善,無施勞。出處:論語

14) 夫子莞爾而笑。

15)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16) 逝,往也。言君子可使往視之耳,不肯自投從之。

17)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損矣。出處:論語

18) 季孫之憂,不在?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19)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出處:論語

20) 不學詩,無以言。

孔子語錄論語錦集: 篇三

1) 不圖爲樂之至於斯也。

2)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出處:論語

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出處:論語

4)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出處:論語

5) 巧言令色,鮮矣仁。出處:論語

6)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出處:論語

7)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處:論語

8) 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之至親也。

9)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出處:論語

10) 禮之於人,猶酒之有襞也。

11) 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2) 見父母志有不從已諫之色,則又當恭敬,不敢違父母意而遂已之諫也。

13)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14) 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也。

15) 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

16) 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

17)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18)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19) 君子之行也,度於禮。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

20) 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2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出處:論語

22) 放於利而行,多怨。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23) 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

24) 不學禮,無以立。

25)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26)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出處:論語

27)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處:論語

28) 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

29)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出處:論語

30)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願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論語孔子的語錄 篇四

1、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3、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4、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爲下矣!

5、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6、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7、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9、篤信好學,死守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10、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1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2、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3、寢不屍,居不容。

14、過猶不及。

15、克己復禮,爲仁。

16、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1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18、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19、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1、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22、剛、毅、木訥,近仁。

2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5、羣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

26、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27、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

2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29、見得思義。

30、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31、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32、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33、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34、巧言令色,鮮矣仁!

35、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36、爲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37、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3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40、朝聞道,夕死可矣。

41、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42、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4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44、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45、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論語孔子的語錄 篇五

2、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孔丘 《論語》

3、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爲窮困而改節。 ——孔丘

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孔子 《論語》

5、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孔子 《論語》

6、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 心所 欲不逾 矩。 ——孔子 《論語》

7、知之者不書包範文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 《論語》

8、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動,仁者靜; 知者樂,仁者壽。 ——孔子 《論語》

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論語》

1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 在鬥 ;及其 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 《論語.季氏》

1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 《論語》

1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孔子 《論語》

13、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孔子 《論語》

14、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 《論語》

15、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 《論語》

16、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孔子 《論語》

1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 《論語》

18、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孔子 《論語》

19、朝聞道,夕死可矣。 ——孔子 《論語》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丘 《論語·衛靈公》

21、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

2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 子 《論語 》

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論語》

24、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孔子 《論語》

2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

26、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孔丘 《論語》

27、與人交,推其長者,諱其短者,故能久也。 ——孔子

2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 《論語》

29、詩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孔子 《論語》

30、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 《論語》

3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 《論語》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 ——孔丘

33、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孔子 《論語·里仁》

34、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 《 論語》

35、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 《論語》

36、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孔子 《論語》

37、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孔子 《論語》

38、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孔子

39、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孔丘

40、德不孤,必有鄰。 ——孔子 《論語》

41、知恥近乎勇。 ——孔子

42、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 《論語》

43、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丘 《論語》

44、八佾舞於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 《論語》

45、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 《論語》

46、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孔子 《 論語 》

47、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正直)、友諒(誠信)、友多聞(見多識廣),益矣; 友 便辟( 性情暴躁,慣走邪道)、友善柔(過份優柔寡斷或和顏悅色騙人)、友便佞(心懷鬼胎。諂媚),損矣。 ——孔子 《論語》

48、君子之道四焉,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 ——孔丘

49、“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孔子 《論語》

50、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孔子 《論語》

孔子語錄論語集錦 篇六

1)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2)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3)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4)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5)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6)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9)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0)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1)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遠。仁以爲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12)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

13) 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14)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15) 能以禮讓爲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爲國,如禮何?

16)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友便佞,損矣。

17) 天生德於予,桓雎其如予何?

18) 詩三百,一言以敝之,思無邪。

19)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20) 君子納於言而敏於行。

孔子語錄論語精選 篇七

1)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2)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3)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4)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5)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從我者其由與!

6)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7) 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爲,無勇也。

8)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

9) 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10) 學而知不足,思而得遠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