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官渡之戰的歷史事件介紹精品多篇

官渡之戰的歷史事件介紹精品多篇

官渡之戰的結局 篇一

官渡之戰到底是一場什麼樣的戰爭,爲何大家都喜歡研究這場戰鬥,他整個戰場的佈局究竟有多廣,又涉及了哪些地點,爲何取名叫做官渡之戰,在這場戰鬥中,究竟哪一方獲得了勝利,又是如何獲得這至關重要的勝利的,我們細細研究,一一弄清。

我們首先來看看官渡之戰所波及的地區,也就是這場戰爭的地圖,上北下南,從地圖上我們可以清晰看到,袁紹軍隊的主要勢力處於北方,而曹操軍隊的主要勢力處於南方。

這場戰爭是由袁紹挑起的,所以他將戰場設定爲一路南下,從黎陽到白馬,從白馬到陽武,最後到達官渡,兵力看上去極爲分散。而曹操卻處於守方,他的關鍵其實是爲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因此他的勢力並沒有走很遠,主要在官渡附近佈線防守,以用來抵禦袁紹的進攻。

再看雙方兵力的佈局,袁紹因爲兵力足,所以佈陣顯得極爲分散,他將程昱放在東方,將劉延放在白馬,將於禁放在靠近官渡處,直面出擊,在於禁的西邊,袁紹由於不放心又防止了魏種,此人之前是曹操的部下,後變節投靠了袁紹。

曹操方由於兵少,排兵佈陣時尤其注意活力集中,首先他派出著名武將徐晃張遼作爲先鋒部門迎擊袁紹軍隊,拍夏侯諄在不遠處進行接應,而他和兒子曹仁則鎮守中樞地帶。

這場戰爭,由於曹操用將得當,也由於天時地利的原因,所以他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官渡之戰的簡介 篇二

官渡之戰,發生在東漢末年,那時天下大亂,羣雄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有名者可爲其主,經過時間的演變,空間的轉換,形成三國鼎立態勢。

既然稱它爲三國,那麼肯定是有三個國家的,那麼在三國中資格最老的是魏國,其次是孫吳,勢力最爲薄弱者爲蜀國。而在三國之前,就不可不提出一個人的名字,袁紹,他的實力不容小覷,可以算是天下勢力中的絕對強者,相對應來說,曹操纔剛剛冒尖,實在是弱者中的弱者,其他的兩個國家這裏也就一筆帶過了。

但弱者不見得永遠爲弱者,當他的發展的進程加快時,是很有可能超越強國,併吞強國,成爲強國的,官渡之戰便是這樣的一場戰役。官渡的主要參與者爲兩方,袁紹方以及曹操方,中間可能夾雜了零星的蜀國戰力的加入。

爲何成爲官渡之戰,是因爲這場戰役發生的地點便在現河南省,古時候的官渡。這是一場持久戰,全程歷時差不多一年左右的時間,可謂是一場耗時耗力的戰爭。

袁紹那時是兵強馬壯,可謂是強中之強,曹操的勢力纔剛完成搭建層面,從理論上分析,袁紹秒曹操,那是分分鐘的事情,但結果卻大跌眼鏡,曹操和下屬謀臣憑藉着機智的謀略,最終以兩萬人打敗了袁紹約十一萬人的大部隊。

從官渡之戰中,我們可以學習弱者怎樣扭轉局勢,從曹操的角色去分析看待問題。

官渡之戰簡介 篇三

官渡之戰發生的時間是公元200年,它經歷了一年才結束。參加官渡之戰的軍隊是袁紹軍和曹操軍,當時袁紹軍的兵力大多爲11萬,但是曹操軍的兵力只有2萬人,足足比袁紹軍的少了4倍多,結局似乎在開戰以前就已明瞭,肯定是袁紹軍勝利,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因爲曹操善於用人等原因,最後取勝的是曹操軍,這場戰役也奠定了曹操能統一北方的基礎。

官渡之戰是把中國的北方從分裂到統一的很關鍵的戰役,它對日後歷史的發展也有着重要的影響,那麼官渡之戰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

官渡戰役雙方實際參戰兵力對比 篇四

官渡戰役是名副其實的以少勝多之經典戰例。袁、曹軍在官渡直接作戰的兵力對比爲10.5萬比3.3萬(兩軍兵力對比爲3.2比1)。如果加上未直接參戰的後軍和運輸部隊,雙方兵力對比爲12萬比3.4萬。

袁紹軍:兵力基本沒有什麼爭議:《三國志》、《資治通鑑》均有比較明確的記載參加進攻的爲精兵10萬,戰馬萬匹;估計兵力爲11-12萬人,其中騎兵1萬多。

另外,《世語》記載爲袁軍步兵5萬,騎兵8千,合計5.8萬。在《三國志》注引中孫盛評曰:“紹之大舉,必悉師而起,十萬近之矣。”而張璠《漢記》雲:戰後曹操“殺紹卒凡八萬人。”也證明袁紹軍在10萬以上。

曹操從許昌親自帶到官渡的有1萬人的中央精銳部隊(包括徐晃、張遼、許褚、關羽),《三國志——武帝紀》所說的“曹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就是指的這部分軍隊。

原來在河水(即今黃河,但與現黃河位置有一些差別)一線駐守的部隊是:

白馬劉延軍1千人,原武于禁軍2千多人(後來增加到4千),樂進軍估計也有4千人在延津一帶(其中騎兵1千人)。這樣在官渡一線的曹軍總兵力應爲1.9萬人。

官渡之戰的影響 篇五

官渡之戰,它是一場具有重要意義的戰役,它聞名於世是因爲此戰的結果,是歷史上極爲有名的以弱勝強的一場戰爭。但他對於後世的影響,卻是遠遠大於這個戰爭本身的結果的。

那麼官渡之戰對後期的整體形勢產生了怎麼樣的影響呢?它給誰帶來了最大的利益收穫?

官渡之戰,戰爭雙方是曹操軍隊和袁紹軍隊,整體的對戰結果是曹操取得了全面性的勝利,袁紹從此退出了爭霸生涯,倍受打擊,導致後期的抑鬱而終。

官渡之後,袁紹退出,孫吳內亂穩定,劉備勢力逐漸強大,曹操更不在話下了,從此形成了三國鼎立的政治格局。這是官渡之戰宏觀上對政治局勢的影響,那麼接下來我們將細緻解析具體影響方面。

首先,對於曹操,在這場戰爭中他絕對是當仁不讓的最大獲益者,他吞併了袁紹的勢力範圍,成爲了北方的霸權者,勢力也逐漸開始了發展壯大之旅。其次,對於劉備方,以爲與袁紹結盟,一定可以從這場戰爭中分到一杯羹,但結果卻是大出意料之外,失敗也就算了,結果居然還讓關羽被擄,真可謂走了一步臭棋。對於孫吳,因爲內部權力集團發生了重大變革,最高領導人被謀害至死,孫權倉促接位,一切都處於青黃不接的狀況,能在周瑜等人的幫助下將孫吳的局勢穩定已是當務之急,確實是沒有精力去考慮官渡之戰的了。

猜你喜歡:

官渡之戰的主要內容 篇六

東漢末年的時候天下形成了很多的割據勢力,在這些勢力常年的征戰中袁紹和曹操兩大集團漸漸地強大了起來。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威力得到了很大的增長,袁紹也戰勝了很多勢力,佔據了很多的地方,所以他們倆形成了對立的局面,因爲袁紹不堪位於曹操之下,他便集了11萬的精兵,準備像曹操開戰。

雖然曹操的兵力沒那麼雄厚,他的很多部將都覺得他不是袁紹的對手,可是曹操卻非常瞭解袁紹,他覺得他兵力雖然多,可是他的膽識不夠,並且刻薄寡恩,於是曹操便應戰了。在很長的時間裏,兩軍都處於相持的階段。後來袁紹軍在烏巢囤積了很多糧食,恰逢這時袁紹一個名叫許攸的謀士向曹操投降,給他獻計,提出奇襲烏巢的戰略。曹操是一個善於採取他人意見的人,他覺得許攸的分析很有道理,便親自率軍隊來了次突襲。袁少軍雖派了軍隊去救援,可是無法攻破堅固的曹瑩,最終袁紹軍的糧食被全部燒燬,袁紹也就此敗了下來。

官渡之戰使袁紹軍的元氣大傷,相反地它讓曹操的實力得到了提高,也爲他之後能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官渡之戰是袁紹軍和曹操軍之間的戰役,當時曹操軍的兵力比袁紹軍少了9萬多,但是曹操憑藉着過人的膽識和智人的相助取得了勝利,成就了軍史上的傳奇。官渡之戰雖然歷時一年,卻對中國的影響了千年,是中國軍史上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