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端午節週記範本(新版多篇)

端午節週記範本(新版多篇)

端午節週記 篇一

“糉子香,香廚香,艾葉香,香屋香,桃枝插在大門上,往外看。這裏端陽,那裏端陽,處處端陽。”

端午節一大早,我媽帶我上山拉艾葉折桃枝。我問我媽媽爲什麼去得這麼早。五點之前,我媽說要拔掉沾了露水的艾葉。太陽一出來,露水就沒了。然後習俗,哦,我恍然大悟。

走在蜿蜒的山路上,我能聞到艾葉的清新香味。我發現路邊的艾草葉子不高,大概三十釐米長,葉子有點白,葉子上有晶瑩的露珠。我和我媽繼續往深山裏走,看到好多人回來玩艾葉,纔看到他們手裏拿着一大捆一米多長的艾葉和桃枝,唱着歌往山下走。

這時,我們已經爬到半山腰,只看到前面有一朵大黃花,山路兩旁都是黃花,前面的路也是。一看到邊上,一陣風吹來,黃花搖頭晃腦,彷彿在合唱,黃花裏有小白花。我媽說是小野菊。遠處有一片桃樹林。花兒雖然沒了,綠葉在風中搖曳,依然很美。

我們欣賞了美景,拔了艾草,打算回家準備早餐。

當我到達市場時,我看到許多人在賣糉子,一些在紙管裏,一些在竹籃裏,一些在禮品盒裏,糉子有很多種,包括甜的、蛋黃和肉製成的,看起來很有吸引力。這時,我看到了鄰居的妹妹。她說她媽媽在家包糉子,讓她出來買棗。每個家庭都在過端午節。

端午節是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它有幾千年的歷史。今天,我們仍然隆重慶祝這個節日,這表明我們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代代相傳。

端午節週記 篇二

家鄉的端午節有着二千多年的歷史,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今天農曆初五,這一天有着濃濃的節日氣氛。它能和家鄉的春節、清明、中秋節一樣熱熱鬧鬧,處處洋溢着人們歡歌笑語,歡度節日的快樂。

家鄉的端午節更加隆重,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就準備迎接它的來臨,後幾天準備划龍舟慶賀。這天人們買好箬葉、棕、糯米和肉等物品包糉子。今年的端午節更加具有節日氣氛,你看現在離節日還有四五天,挨家挨戶都在緊鑼密鼓地包糉子。原來單調的糉早有了改進,現在有豆沙餡的、板栗餡的、蜜棗餡的……真是五花八門,口感好極了;滿街都能聞到糉子飄香,真是猴得人直流口水,提前帶來節日的氣氛。

端午節這天,每家每戶早餐桌上都擺放着各式各樣的早點,讓你看得眼花繚亂;不過最不能缺少的是包子、麻圓、糉子、茶蛋和大蒜,這是家鄉傳統的佳餚。大家歡度在一起,團團圓圓,吃得熱熱鬧鬧,津津有味,但對我來說到沒有什麼新鮮感,因爲這些東西我早就吃厭了。聽外公說,他們小時候多麼盼望節日這一天的到來,因爲只有過節纔有這樣的幸福生活,平時那有這樣好的生活呢?

想想現在,我們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呀!這真要感謝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好,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我們不要生在福中不知福,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

端午節週記 篇三

農曆五月初五那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的廚房裏都飄出一陣陣的清香,原來是糉子的香。現在糉子的品種是越來越多了,紅豆餡的、蜜棗餡的、肉餡的、白米餡的……數不勝數。

我和爸爸媽媽一邊吃着香噴噴的糉子,一邊談開了。媽媽問:“你們誰知道端午節這天爲什麼要吃糉子嗎?”我愣了一下,搖了搖頭。於是,爸爸就詳細地告訴我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叫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三閭大夫。他提倡團結其它國家,共同抵抗秦國,可楚王不聽勸告,反而把屈原逐出楚國。後來楚國陷入了困境,屈原整天非常憂愁。不久,這個懷才不遇的大夫就抱着大石,投汩羅江自盡了。大家得知這個消息後,都駕着船在江上尋找屈原的屍體,可怎麼找都找不到。人們害怕江裏的魚兒吃了屈原的屍體,便用米包成糉子扔進江裏餵魚,這樣,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再吃屈原的屍體。從此,人們爲了紀念屈原,便把每年的農曆初五那天定爲端午節。在那天,人人都要吃糉子,而且還要舉行賽龍舟活動。

聽了端午節的故事以後,我格外感動,屈原以死來喚醒楚王的以身殉國、爲國捐軀的愛國主義精神真令人敬佩啊!

端午節週記 篇四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在這個傳統節日裏,有許多習俗:賽龍舟、包糉子……

端午節的由來,是很久以前,有一位詩人——屈原。他很愛國,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身死。爲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人們把每年的五月初五定爲端午節,來紀念屈原。

五月初五,家家戶戶都傳來了糉子的飄香。在以前,人們用糉葉包糉子,投進江裏,是怕魚吃掉屈原的屍體,讓魚吃糉子,魚吃飽後,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

糉子的總類繁多,有甜的也有鹹的。有白糉子、肉糉子、蛋黃糉子、豆沙糉子……有小巧的“一口糉”,也有填滿餡料的大糉子。

糉子是用糉葉包的,餡料主要是糯米,包好用繩子繫緊,拿去蒸。熟了就是美味可口的糉子。

在端午節,人們用艾葉、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掛在門上。因爲端午時節及其隨後的一段時間裏,溼熱、溫毒之氣鬱蒸,蚊蠅害蟲及細菌活動頻繁且繁殖生長迅速,疫病萌發,百病易從口鼻而入,所以用艾葉等做成香包,可以驅蚊、消毒。

賽龍舟是端午節很重要的一個習俗,在南方很流行。因爲很久以前,楚國人很捨不得屈原,變坐船去營救。之後,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賽龍舟來驅趕魚兒吃掉屈原的身體。賽龍舟體現出人們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精神。

在這個端午節,可不要忘了這位偉大色詩人!

端午節週記 篇五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嘆,投入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爲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法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喜歡吃香糉子,看過別人包糉子,但沒有自己包過。直到今天,我才大開眼界。

開始動手的時候,我拿出兩片大小的糉子葉,學會祖母的樣子折角,在折角筒上放入浸泡好的糯米,塞上大豬肉,用糯米蓋得很緊。得意了,比想象中順利完成了大半。當我再次蓋上糉子的葉子時,糯米不聽我的命令,一個接一個地跳出來。我急得汗流浹背。幸好奶奶爲我解圍——切糯米,我才舒服。

我手忙腳亂,終於到了最後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奶奶說糉子要包紮好吃。我收到棕色繩子,先把糉子的五花大捆起來,自己主張蝴蝶結,覺得包得很好。然而,當我拿起糉子準備放進碗裏時,我不小心拉了一根棕色繩子,只聽到嘩啦嘩啦的聲音。糉子的葉子散開了,糯米像飛珠滾玉一樣一個接一個地滾下來。

我不甘心,又試了一次,這次順利多了,我連包了幾個糉子。包好的糉子放入鍋中用猛火煮,大概1小時後,改小火煮30分鐘即可。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不耐煩地揭下蓋子看情況。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漫長,當我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時,我很高興得到舞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下來,就能看到裏面金黃色柔軟的糉子。

品嚐自己的勞動成果,明年端午節,我想包糉子。

端午節週記 篇六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星期天,我過了一個與衆不同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們昂立學校作文班的學生到富蘭城堡去過端午節。老師先強調好紀律,然後讓我們一個個排好隊,準備前往富蘭城堡。

到了富蘭城堡,老師讓我們找地方坐下來。找到位置坐下來後,老師開始介紹關於端午節的相關知識,以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屈原自沉的那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端午節。這個節日其實早在屈原汨羅江自沉之前就已經是當時楚地淵源流長的民族節日了。屈原的作品主要是有《離騷》、《天問》、《九歌》和《懷沙》等。

老師給我們的爸爸媽媽發了一個空的香囊袋,又讓我們的爸爸媽媽將艾葉放進袋裏,親手做了一個香囊袋。當父母們都做好香囊後,所有的父母都站在自己的孩子面前。父母爲自己的孩子戴上香囊,以表達對孩子們的祝福。

回到座位上,老師又給所有的學生髮了一條藍絲帶,讓我們系在自己父母的手腕上。藍絲帶表達感恩,鼓勵關懷和愛。

終於到了我們最期待的快樂尋寶的環節。老師告訴我們,寶藏就藏在一號廳到五號廳裏。我努力地尋找,終於找到了一個寶藏。我開心極了。

最後在放學的時候,富蘭城堡的服務員,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糉子。我和爸爸媽媽吃着美味的糉子。我覺得今天真是一個與衆不同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 篇七

x月x日 星期x 天氣x

往年的端午節前,都是姥姥和媽媽忙着包糉子。我和哥哥通常插不上手。可是,今年我想學着包糉子。

那天,姥姥和媽媽吃過晚飯準備開始包糉子,我湊了過去,站在媽媽身邊悄悄地看着她們包。只見媽媽把泡在水裏的糉子葉拿出兩片抖乾淨上面的水珠,在手裏一折,折成一個小簍狀。媽媽把泡好的江米抓一把放在這個小簍裏,又放了兩顆大棗,然後又抓了一小撮江米蓋在上面。只見媽媽的手一抖,那個裝滿江米的小簍在空中翻了個個,媽媽的手左一折,右一折,一個漂亮的四角糉子就成形了。媽媽利落地用細線纏好放在一旁的盆裏。看起來很簡單,一點也不難。我也想試試。

我學着媽媽的樣子,也用糉子葉捲成一個“小碗”,用手抓了兩把江米放進去,又塞進去一顆大棗。我也想學媽媽把這個裝滿江米的“小碗”翻過去,可是誰知一翻,“小碗”裏的江米和棗全灑在桌子上,糉葉裏顆粒不剩。整個“白忙活”一通。媽媽看着我小手裏空空的兩片糉子葉和我一臉不知所措的表情竟笑得眼淚都流出來了。.。.。.

媽媽告訴我:和姥姥剛剛學包糉子時,她也和我一樣常常撒的到處是米,熟練了就好了。她幫我收起灑落在桌子上的米和滾到一旁的大棗,託着我的小手教我把糉子包好。雖然我包的糉子不如姥姥和媽媽包的好看,但是,我也算學會了包糉子啦!

今年的端午節,我可以自豪地向哥哥吹牛,讓他嚐嚐我包的糉子!這感覺實在太酷了!

端午節週記 篇八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它起源於屈原跳河的故事。端午節包糉子和划龍舟成了必不可少的項目。

記得在那一年的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在包糉子,我看了羨慕不已,連忙叫外婆教我。先把糯米放進一個大盆子裏,加上紅棗桂圓和肉,再攪拌一下,餡就調好了。我把糉葉捲成三角形,邊放餡邊用筷子捅,但不可太用力。最後用繩子綁結實,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據說這是爲了紀念屈原,老百姓包好了糉子後投入江河,用糯米黏住魚嘴巴,魚就吃不了屈原的屍體了。這也是爲了祈願一年裏風調雨順。划龍舟也很好玩。幾個人坐入江中的船裏,幾條船比賽誰先到達終點。這既強健了身體,又培養了團隊精神。不過,你可得謹慎點,灌水的滋味兒可不好受。

除了吃糉子和划龍舟以外,還有一個令人賞心悅目的活動:放河燈。一盞盞蓮花燈,映着清波盪漾的小河,在那兒飄蕩,真好看!我連忙做出各形各色的燈,還欣賞着河裏的燈,真美好呀!

端午節這個傳統的節日,將會不斷地傳承下去。它帶給了人們無限歡樂。我也親身體驗了一把,你們也來過這個快樂的節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