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七八年級地理教學計劃多篇

七八年級地理教學計劃多篇

七八年級地理教學計劃篇1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對七年級地理的學習,掌握了一些地理知識,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學習地理有了一些興趣和學習方法。但部分學生對地理學科不重視,知識掌握不牢,作業、練習不認真,導致回答問題張冠李戴,學習成績不理想。因此,本期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加強學生掌握知識準確性的訓練和作業、練習的督查工作。

二、教材分析:

本期教材共四章內容: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主要內容包括遼闊的疆域、衆多的人口、多民族的大家庭。重點介紹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遼闊的國土、行政區的劃分、人口及分佈概況、民族的構成和分佈及政策。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主要內容包括我國的地形和地勢、氣候、河流和湖泊。重點介紹我國地形、氣候、河流、湖泊的特點,以及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主要內容包括我國的自然資源總量豐富及人均不足、土地資源、水資源。重點介紹我國主要的自然資源特點、土地及水資源的分佈、利用、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主要內容包括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工業的分佈與發展。重點介紹我國發展交通的重要性、四通八達的交通網、靈活的交通運輸樞紐、如何選擇合適的交通運輸方式、主要的農業部門、農業的重要性及地區分佈、如何發展農業及面臨的挑戰和對策、工業的重要性及分佈、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分佈。

三、教學措施:

1、注重教學改革與創新,因材施教,選擇靈活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新穎的教學活動。教學中充分利用身邊的地理,將書本知識和身邊的地理相結合,通過學習情景的創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引導學生把教材中的地理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中,從而準確掌握所學地理知識。

2、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強化學生運用、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強化基礎知識的鞏固,加強學生的基本技能,既讀圖、填圖能力的培養。

4、注意挖掘學生的體驗和生活經歷,密切聯繫社會實踐,啓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四、教學進度:

1—3周 第一章 從世界看中國

本章重難點:學生初步學會閱讀“中國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圖”、“中國疆域示意圖”、“中國政區圖”、“我國人口密度圖”、“我國各省級行政單位的人口與面積比較柱狀圖”、“我國的民族分佈圖”,形成對我國位置、疆域、行政區劃、人口和民族分佈的空間想象能力。

4—7周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本章重難點:學生初步學會閱讀“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示意圖”、“我國地形分佈大勢”、“我國1月平均氣溫圖”、“我國7月平均氣溫圖”、“我國年降水量的分佈圖”、“影響我國的冬季風圖”、“影響我國的夏季風圖”、“我國的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圖”、“我國不同的氣候類型圖”、“我國的主要河流和湖泊”,並學會分析總結我國的地形、氣候、河流和湖泊的特點。

8—10周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本章重難點:我國的土地資源、水資源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11周,中期檢測

12—14周 第四章 中國的經濟發展

本章重難點:讓學生掌握並能在地圖中填讀我國主要的鐵路幹線及樞紐城市、我國主要的工業基地及工業城市。

15周—19周,複習。

20周檢測

七八年級地理教學計劃篇2

八年級地理主要是學習中國地理,涉及的內容中有關的地理基礎知識已經在七年級學習過了,因此八年級地理相對於七年級地理而言,要變得容易一些了。同時,相當部分內容學生有一定的瞭解,學習起來興趣更濃厚了,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更高一些。

一、學情分析

經過七年級的地理教學,兩個班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閱讀地圖並通過地圖分析地理現象的方法,掌握了國中地理教學大綱規定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從上個學期期末檢測的成績來看,兩個班的優秀率和及格率在全鎮都是名列前茅,由此可見,兩個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比較濃厚,學習積極性也比較高。這對於學生學習八年級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目標

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進一步提高閱讀地圖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繪圖的能力。同時,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掌握中國地理概況,包括中國疆域概況,中國人口、民族特點及其地理分佈特點,瞭解人口問題給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

掌握中國的自然環境,包括地形、地勢,氣候,河流概況,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繫與影響。瞭解中國自然資源分佈和自然資源所面臨的現狀,認識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學生節能、節約的主動意識。認識祖國各地風土人情和地區差異,瞭解人文地理的區域差異。教學目標:優秀率:40%,合格率:90%。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構成與分佈,掌握行政區劃劃分的標準。本章的教學重點是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及其分佈特點、行政區劃劃分標準及行政區劃構成。本章的教學難點是掌握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級行政區劃的地理位置,記住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圖。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本章的內容較多,包括中國的地勢特點與地形特點,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學習中國的氣候類型及其分佈,中國河流與分佈,區分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內流區與外流區、內流河與外流河的特點。本章在中國地理中佔有重要的作用,內容繁多,難度較大。教學中應注意結合立體模型圖,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概況,包括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等,學習它們的分佈及特點。通過學習本章理解人口問題對自然資源對影響,明確節約自然資源的重要意義。本章的教學重點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資源的分佈。本章的教學難點是部分重要礦產資源如煤碳、石油、鐵礦和有色金屬的分佈。

第四章 中國的區域差異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中國四大地區的概況和自然地理特點。本章的教學重點包括中國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線,尤其是秦嶺-淮河線在中國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義。其次是四大地理區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學難點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線兩側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四、教學措施

1、強化基本技能訓練,通過識圖、繪圖、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等方式,提高學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閱讀、分析、理解能力。

2、強化學生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現象和解釋地理現象產生的原因的能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3、加強課後的輔導,注重學以致用。開展各種地理小知識競賽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並提高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4、搞好單元測試,發現問題及時加以解決,以確保所授知識的準確性,同時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品質。

五、課時安排

請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制定適當的課時計劃。

七八年級地理教學計劃篇3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爲指導,加強課堂教學,參考、推行許市中學的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加強集體備課,努力使教學水平,業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湘教版)——《中國地理》(八年級上及下冊第一章)。

三、學情分析

經過七年級的地理教學,三個班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閱讀地圖並通過地圖分析地理現象的方法,掌握了國中地理教學大綱規定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從上個學期期末檢測的成績來看,兩個班的優秀率和及格率在全鎮都是名列前茅,由此可見,兩個班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比較濃厚,學習積極性也比較高。這對於學生學習八年級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教學目標

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進一步提高閱讀地圖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繪圖的能力。同時,通過本期地理教學,使學生掌握中國地理概況,包括中國疆域概況,中國人口、民族特點及其地理分佈特點,瞭解人口問題給社會、經濟、資源、環境帶來的壓力。掌握中國的自然環境,包括地形、地勢,氣候,河流概況,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繫與影響。瞭解中國自然資源分佈和自然資源所面臨的現狀,認識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學生節能、節約的主動意識。認識祖國各地風土人情和地區差異,瞭解人文地理的區域差異。

五、教材分析

第一章 中國的疆域與人口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構成與分佈,掌握行政區劃劃分的標準。本章的教學重點是中國疆域概況、人口與民族特點及其分佈特點、行政區劃劃分標準及行政區劃構成。本章的教學難點是掌握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劃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以及部分省級行政區劃的地理位置,記住中國省級行政區劃圖。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本章的內容較多,包括中國的地勢特點與地形特點,掌握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的地理位置和特色。學習中國的氣候類型及其分佈,中國河流與分佈,區分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內流區與外流區、內流河與外流河的特點。本章在中國地理中佔有重要的作用,內容繁多,難度較大。教學中應注意結合立體模型圖,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本章主要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概況,包括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等,學習它們的分佈及特點。通過學習本章理解人口問題對自然資源對影響,明確節約自然資源的重要意義。本章的教學重點是部分重要的自然資源的分佈。本章的教學難點是部分重要礦產資源如煤碳、石油、鐵礦和有色金屬的分佈。

第四章 中國的主要產業

本章主要是學習地理對我國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及科技發展的影響。其中以地理對工農業和交通運輸的影響最爲重要,特別是地理位置、地形地勢、氣候和降水三個方面的影響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章的教學難點。除地理對工農業和交通運輸業的影響外,本章還需要掌握我國工農業的佈局與發展,掌握我國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和不同地形區的常用交通運輸方式。特別是要理解鐵路、公路和水運對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意義。最後就是了解我國四大高技術產業區的分佈及原因。

第五章 中國的區域差異(八下)

本章主要內容是學習中國四大地區的概況和自然地理特點。本章的教學重點包括中國地理中最重要的三大地理界線,尤其是秦嶺-淮河線在中國自然地理上的重要意義。其次是四大地理區域各自的自然地理特色。教學難點是理解三大地理界線兩側不同的自然地理特色形成的原因。

六、教學措施

1、強化基本技能訓練,通過識圖、繪圖、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等方式,提高學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閱讀、分析、理解能力。

2、強化學生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現象和解釋地理現象產生的原因的能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3、加強課後的輔導,注重學以致用。開展各種地理小知識競賽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並提高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4、搞好單元測試,發現問題及時加以解決,以確保所授知識的準確性,同時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品質。

七、課時安排

一、中國的疆域與人口8月24日-9月25日

二、中國的自然環境 9月26日-10月31

三、中國的自然資源 11月1日-11月13日

四、中國的主要產業 11月14-11月27日

五、八年級下冊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11月28日-12月18日

12月19日—1月8 期末複習

七八年級地理教學計劃篇4

本學期我任教八年級兩個班的地理教學,爲了迎接20_年地理會考,做好地理會考複習教學工作,制訂以下複習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八年級地理會考複習必須以地理教材、課程標準爲依據,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構建地理主幹知識框架和網絡。要處理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區域地理的關係;知識與能力的關係。教學中應合理而有效地安排好一輪複習,突出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區域性優勢,加強學科內的綜合,關注國內國際的自然和社會熱點問題。

二、國中地理新課程標準和複習內容

根據《地理課程標準》,考查內容可以分成地球與地圖、中國地理、世界地理三大塊。具體內容如下:

1.地球與地圖

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要能夠結合事實或材料說明地球的形狀、大小及其自轉、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劃分及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掌握有關地圖的基本知識、地圖運用的基本技能,瞭解常見地圖在生產和生活中的用途。

複習時,應注意密切聯繫生產與生活實際,“地球”着重讓學生形成對地球的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的理解及應用有關知識解釋現實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地球儀”可以結合地圖,加強對有關知識的理解能力的複習;“地圖”重點考查讀圖、析圖、用圖的能力等。

2.世界地理

學生通過本單元的複習,能熟練運用地圖和數據描述海陸分佈特點、說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佈概況;舉例說明海陸處於變化之中;知道天氣與氣候的區別及常用天氣符號,舉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境的影響及保護大氣環境的重要性;通過讀圖,認識世界氣溫分佈的規律、降水分佈的差異、主要氣候類型與分佈;運用地圖說明世界人口、人種、語言、宗教等的主要分佈地區,能運用圖片描述城鄉景觀的差別並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運用事例說出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發展水平的差異及地區分佈特點;學會認識大洲、地區和國家的方法。

複習時,有關“海洋與陸地”、“氣候”分佈的知識不宜讓學生簡單描述,而應結合地圖,考察學生是否“知其然”同時“知其所以然”;“居民”部分應着重讓學生對各種人文現象與地理環境、人類活動的關係;“地區發展差異”與“認識區域”部分要將微觀與宏觀聯繫起來,使學生形成運用微觀知識理解宏觀現象的能力。

3.中國地理

學生通過本單元的複習,要能夠認識我國疆域和人口、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與文化的基本情況和分佈特徵,瞭解主要地理單元的自然環境差異及其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學會從“位置與分佈”、“聯繫與差異”、“環境與發展”三個方面認識區域。

複習時,在標準中明確要求記住的內容其測評方式主要是通過填空、選擇的題目來完成;在複習有關“自然資源類型”時課程標準中沒有要求面面俱到,強調引導學生了解土地資源的特點,應滲透節約資源的教育;對於“地理差異”而應通過具體的地理現象和材料等,複習後學生能形成運用區域知識進行比較、分析、概括區域特徵的能力。

保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實現家鄉的可持續發展。

三、具體措施

時間20xx-20xx學年第二學期)安排:1周到8周,一輪基礎複習。

9周到12周,二輪專題複習

複習方式:基礎複習與典型例題訓練相結合。

具體安排:

(1)、第1周---8周:基礎知識複習。具體安排:把7年紀上下冊和八年級上下冊的課本過一遍。做的過程即把重點知識粗略複習一遍;根據課程目標確立的內容標準,分冊進行系統梳理,理順脈絡,構建主幹知識科學網絡。

(2)、第9周---12周:專題複習。

具體安排如下:

(一)、地球與地圖;

(二)、世界的陸地和海洋;

(三)、世界分區地理部分;

(四)、中國地理總論部分;

(五)、中國地理分區部分;

(3)13周:強化訓練。

七八年級地理教學計劃篇5

一、指導思想

以《地理課程標準》爲依據,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地理,能夠對地理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通過學習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會學地理”。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從根本上轉變教學觀念,學習邱學華老師的嘗試教學法,以“先讓學生試一試”爲指導,以“先練後講”爲操作模式,培養學生的嘗試精神、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全面落實自主學習方案,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

①、本屆八年級共十個教學班級,我所任教的班級爲1、2班共130多人。據七年級一個學期學習情況來看,兩個班學生成績都不太平衡。成績優異的學生有20多人,這些學生平時上課認真、學習勤奮。而成績較差的學生主要是學習態度不端正、不守常規、厭學情緒重。爲此,在教學時,要因材施教,從嚴要求,熱心幫助那些學有困難的學生,爭取全面提高學習成績。

②、學生通過對七年級地理教材的學習,對地理知識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具備了初步的讀圖、分析、判斷的能力。對世界概況有了一定的瞭解,但是,學生對地理學科的重要性缺乏認識,多方面原因造成練習、測試都太不到位。還好大部分學生上進心強,能夠遵守紀律,熱愛學習。也有不少學生好動、貪玩,精力不集中,學習方法欠恰當,因而學習成績不夠理想。面對這種情況,作爲教師要加強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③、由於本學期教學時間緊,所以教學務必夯實、擲地有聲。

2.教材分析

本學期學習的課本爲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上冊,是在七年級階段對世界地理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對中國的範圍、人口,地形,氣候,河湖,土地、水資源以及工農業發展進行基礎性的瞭解。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章:從世界看看中國。主要學習中國的疆域、行政區劃、人口、民族,介紹了我國的領土情況、行政區域的劃分、人口概況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況、我國的民族政策。重點是中國的地理位置,行政區的劃分,從讀圖着手,讓學生通過畫圖,拼圖掌握國家和省級行政區位置和輪廓。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介紹了我國地形、氣候、河流的基本情況,介紹了對我國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和不足。重點了解我國地形特徵,氣候影響及重要河流長江、黃河。通過讀圖,分析和比較讓學生突破本章的重點。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介紹了我國主要自然資源的特點、分佈、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重點了解我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但人均資源不足的基本國情。通過讀圖,列表,橫向比較讓學生體會到要珍惜愛護資源。

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展。重點介紹了交通及工農業的發展情況。首先讓學生根據瞭解說出對鐵路交通幹線的瞭解,再通過讀圖畫圖,畫圖記住主要鐵路線分佈。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學期地理教學,使學生掌握中國地理概況,包括中國疆域概況,中國人口、民族特徵,地行、地勢,氣候,河流等概況及其相互之間的聯繫與影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進一步提高閱讀地圖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提高學生的繪圖能力。

2、情感與態度:

學生通過了解中國資源分佈和自然資源所面臨的現狀,認識能源危機和環境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造成的不良影響,提高學生節能、節約的主動意識。

3、教學成績達到的目標:

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爭取優秀率達:10%以上。合格率達:65%以上。

四、教學設想

1、抓好常規地理課堂教學。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努力講好每一節課;保障每節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積極使用嘗試教學法,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理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爲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五、方法措施

1、通過識圖、繪圖、分析、比較、歸納、總結等方式,提高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和閱讀、分析、理解能力,強化基本技能訓練。通過識圖、繪圖、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等方式,提高學生地理基本技能和閱讀、分析、理解能力。

2、強化學生運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地理現象和解釋現象產生的原因的能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化的課堂教學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

3、搞好單元測試,做到練在當堂,及時回饋學生的掌握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加以解決,以確保所授知識的準確性,同時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品質。

4、加強課後的輔導,注重學以致用。開展各種地理小知識競賽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並提高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5、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方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6、教師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學閱讀低體等信息資源,提高讀圖能力,並且要大力開發課程資源,豐富學生的地理知識,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

7、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教學,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並進行反思。積極使用邱學華的嘗試教學法,做到:先練後講,練在當堂;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8、開展小組知識競賽活動,注重學以致用,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地理知識,提高應用地理知識的能力。

9、要特別注重學習方法的研究和指導,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勤於鑽研、精練業務、精備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嚴格要求,勇於改革,勇於創新,來夯實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基礎。

10、重點熱點抓生活實際中的具體問題,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切忌將教材內容重複講述一遍,應在所例舉的重點熱點專題複習中,運用探究性、自主性的學習方法,相互研討、歸納,讓學生從教材內容中挖掘有一定思維深度的問題,激活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並做到“寬口徑、粗線條、廣輻射。”

11、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六、周進度安排

周次

時 間

第一節 遼闊的疆域(兩課時)

1

8.15-8.21

第二節 衆多的人口(兩課時)

2

8.22-8.28

第三節 多民族的大家庭(兩課時)

3

8.29-9.4

系統複習第一章,練習,單元小測

4

9.5-9.11

第一節 地勢和地形(兩課時)

5

9.12-9.18

第二節 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兩課時)

6

9.19-9.25

第三節 河流和湖泊(兩課時)

7

9.26—10.2

複習第二章,單元小測驗

8

10.3-10.9

綜合複習

9

10.10—10.16

系統複習

10

10.17一10.23

期會考試

11

10.24—10.30

第一節 自然資源總量豐富 人均不足(兩課時)

12

10.31—11.6

第二節 土地資源(兩課時)

13

11.7—11.13

第三節 水資源(兩課時)

14

11.14一11.20

十複習第三章,單元測試

15

11.21一11.27

第一節 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兩課時)

16

11.28一12.4

第二節 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兩課時)

17

12.5—12.11

第三節 工業的分佈與發展(兩課時)

18

12.12—12.18

複習第一章

19

12.19—12.25

複習第二章

20

12.26—1.1

複習第三章

21

1.2一1.8

期末考試

22

1.9—1.15

總結評比

七八年級地理教學計劃篇6

一、教學目標:

1、能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指出四大地理區域;能說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比較四大地理區的自然、人文地理方面的差異,瞭解各地理環境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2、能運用地圖指出區域的位置、範圍,能繪製某一地理事物略圖,描述該地理事物的分佈特點;瞭解祖國內地與港、澳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繫,明確內地對港澳的促進作用;能根據一個城市的職能和歷史條件,考慮城市發展和建設應注意的問題;

3、能夠以珠江三角洲和西雙版納爲例,學會分析區域位置和區域地理特徵的一般方法,學會評價自然區域特點,以兩個地區爲例,說明地理環境是相互聯繫和相互影響的,相互滲透的一個整體,說明支柱產業及其形成的條件和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4、通過對黃土高原和長江沿江地帶的學習,能在地圖上認識主要的地形類型,並能描述區域的地形特徵、氣溫、降水分佈概況,歸納出區域的重要氣候特徵,能說明某區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認識區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辨證關係。

二、教學主要措施:

1、組織學生學習,討論地理學科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自覺性;

2、運用地理圖表、實物、遠程資源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3、綜合學生身邊的地理事物教學,理論聯繫實際;

4、把課堂教學和課後練習、複習綜合起來,一步一個腳印;

5、注意章節小結、反思,及時發現學生的知識漏洞。

三、遠程教育課安排:

說明:具體上課時間,節次結合班級安排和遠程資源情況確定。

第五章第四周

第六章第九周

第七章第十一週

第八章第十七週

四、教學進度安排

1

9/2——13

第五章第一節 四大地理區域劃分

2

2

16——20

第二節 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2

3

23——27

第三節 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2

4

2/3——6

章節複習、小結、測試

2

5

9——13

第六章 第一節 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

2

6

16——20

第二節 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

2

7

23——27

第三節 祖國的神聖領土

2

8

30——3/4

第四節 西部開發的重要陣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

9

6——10

章節複習、小結、測試

2

10

13——17

期中複習、機動

2

11

20——24

期會考試、質量分析

2

12

27——1/5

第七章 第一節 面向海洋的地區——珠江三角洲

2

13

4——8

第二節 西南邊陲的特色旅遊區——西雙版納

2

14

11——15

章節複習、小結、測試

2

15

18——22

第八章 第一節 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2

16

25——29

第二節 以河流爲生命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

2

17

1/6——5

章節複習、小結、測試

2

18

8——12

期末複習第五章

2

19

15——19

期末複習第六章

2

20

22——26

期末複習第七、八章

2

七八年級地理教學計劃篇7

學生情況簡析

八年級(1)班學生總人數爲40人,學生基礎不紮實。學生經過七年級的地理學習,三個班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地理的方法,掌握了閱讀地圖並通過地圖分析地理現象的方法,掌握了《國中地理課程標準》規定必須掌握的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從上個學期期末考試成績來看,八(1)個班成績較理想,八(2)、(3)班成績很糟糕。由於學生學習成績參差不齊,要分層次地進行教學,爭取通過本學期的教學,讓學生“學會地理”和“會學地理”。

使用教材及本學期教學內容

本學期使用教材爲: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

第一章《從世界看中國》。

第一節《遼闊的疆域》。第二節《衆多的人口》第三節《多民族大家庭》

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地勢和地形》。第二節《氣候多樣,季節顯著》第三節《河流與湖泊》。

第三章《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三節《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第二節《土地資源》第三節《水資源》

第三章《中國的經濟發展》

第一節《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 第二節《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第三節《工業的分佈於發展》。

本學期教學任務及教學目標

本學期教學任務: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級上冊)。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

2、認真完成學校所安排的教學任務。

3、讓學生了解中國地理概況,加強學生讀圖分析能力和合空間想象能力。

4、成績:努力提高學生的成績,在月考、期中、期末考試中爭取提高有勝率和及格率。

方法與措施

1、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2、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爲地理課件的製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組,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4、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5、每次月度考試後,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6、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和互聯網網絡資源,精選優質教案,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真正提高地理教學水平。

教學進度安排

單元序號

單元內容

課 時

周次

單元序號

單元內容

課時

周次

第一章

?從世界看中國》

10

1-5

第三章

?中國的自然資源》

10

13-15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

10

6-10

第四章

?中國的經濟發展》

10

16-19

機動

11-12

機動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