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創新大賽策劃方案(多篇)

創新大賽策劃方案(多篇)

創新大賽策劃方案 篇一

一、活動背景及目的

創新是中糧集團的企業精神之一,也是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最大的驅動力。在這個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時代裏,社會中蘊藏着無窮的創造力。而校園中的年輕學子更是擁有着巨大的熱情與優秀的創意,千千萬萬的創意彙集起來,必將形成巨大的動能。

此次創意大賽,不僅是優秀創意的搖籃,同時也是創意人才的搖籃。我們將通過此次創意大賽收集優秀創意,啓迪研發思路,識別優秀人才,讓年輕的你們與中糧共同成長!

二、大賽主題

設計一款營養健康的創新性食品。

主要側重點二選一:

1、選取中糧旗下的一種或多種原料,結合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注重米、面、油、茶、糖、酒、奶、肉、飲品產品附加值的提高。

2、針對三高人羣的功能性食品。

三、主辦單位

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中國農業大學、江南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武漢輕工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天津科技大學、蘇州大學(排列順序不分先後)

四、參賽對象及參賽資格

1、參賽對象

各主辦高校正式註冊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

2、參賽資格

(1)以個人/團隊形式參賽,參賽者應是高校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團隊人數不超過3人。每個團隊必須包括食品專業的學生,可以包含生工、化工、設計等其他相關專業的學生。

(2)同一個參賽團隊可以提交的創意數量不限,每個創意單獨參與評審。

(3)參賽作品必須具有創新性和獨立性,參賽學生可以與老師討論、尋求幫助,但學生應該是參賽方案的主要創意者,參賽產品應當是參賽團隊獨立研究構思得到的結果。

(4)校方應當保證參賽團隊身份符合參賽要求,同時是產品方案的原創者。

五、大賽流程

1、大賽流程大綱表(時間如果有變化會及時通知各高校)

時間項目9月4日~9月24日創意提交9月25日~10月4日評審10月10日交流互動10月8日~10月28日創意孵化11月7日決賽答辯11月14日結果揭曉及頒獎2.主要流程及要求

(1)創意提交——9月4日~9月24日。學生可註冊並登陸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開放式創新外網。進入“創意”模塊,點擊“提交創意”按鈕進入創意編輯頁面,選擇正確創意領域及創意類別;創意來源選擇“2016校企聯合創意大賽”;內容按要求填寫完整即可。

(2)評審——9月25日~10月4日。評審意見與評審結果均會發布在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開放式創新外網“新聞”模塊,公佈入圍決賽的前20名名單。

(3)交流互動——10月10日(時間爲結果公佈後一週內)。遊學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瞭解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概況,體驗員工自助午餐,並參加創意工作坊課程培訓(以上僅限在京高校學生參加)。未能參加遊學活動的團隊可獲得文字或視頻資料。

(4)創意孵化——10月8日~10月28日,共20天。最終產品需使用真實材料,反應出產品應有的口感與質感。結合原有創意內容及創意工作坊培訓內容,進行創意孵化。按照創意工作坊課程要求,準備決賽彙報材料、樣品。

(5)決賽答辯——11月7日。決賽現場答辯需隊長作爲代表統一前往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呈現創意彙報材料並答辯。

(6)結果揭曉及頒獎——11月14日。揭曉本次大賽最終結果,頒發證書。

六、評分標準

(1)策劃書初評標準:

滿分爲100分,具體指標如下:

指標評分立意與創新性35分營養與健康價值35分外觀與美味預估10分市場潛力、產品定位10分產品商業化的可能性10分

(2)產品終評標準:

滿分爲100分,具體指標如下:

指標評分創新性20分營養與健康價值20分策劃書評分15分外觀15分口感15分市場潛力5分包裝設計5分產品保質期5分

七、獎項設置

項目金額備註一等獎一名5000元/隊獲獎團隊全體成員可獲得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實習的機會。

獲獎全體隊員獲得當年“校招筆試直通車”資格,即在滿足崗位招聘條件前提下畢業後申請加入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可直接進入筆試環節。

獲獎全體隊員可獲得榮譽證書。二等獎三名2000元/隊隊長可獲得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實習的機會。

獲獎全體隊員獲得當年“校招筆試直通車”資格,即在滿足崗位招聘條件前提下畢業後申請加入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可直接進入筆試環節。

獲獎全體隊員可獲得榮譽證書。三等獎六名1000元/隊隊長可獲得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實習的機會。

獲獎全體隊員獲得當年“校招筆試直通車”資格,即在滿足崗位招聘條件前提下畢業後申請加入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可直接進入筆試環節。

獲獎全體隊員可獲得榮譽證書。備註:

1、所有參賽的作品由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知識管理中心進行研究,可在後期進行專利轉化,申請專利證書。

2、屆時或會採用寄送方式發放獎金及證書。

3、各階段進行時間可能根據實際情況微調。最新大賽資訊敬請關注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開放式創新外網()

4、鼓勵參賽選手組隊(不超過3人)併合理分工參加大賽。創意輔導可以全員(限在京選手)參加。初賽創意內容提交、決賽現場答辯需隊長作爲代表參加。如最終取得獎項,將由隊長負責領獎並進行合理分配。

八、大賽說明

1、歡迎各參賽選手加入QQ羣: 進行交流,屆時會在此羣中提供相關競賽資料。同時在裏,各參賽選手可諮詢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專家相關競賽問題。

2、在創意孵化過程中,有問題的選手均可登錄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開放式創新外網()“問答”環節進行問題提問,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專家將會在48小時之內進行解答;選手也可以在裏詢問。

3、研發經費均需憑藉正規增值稅發票報銷,每個作品創意孵化原料費不得超過500元。

4、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凡主動提交作品的“參賽者”或“作者”,主辦方認爲其已經對所提交的作品版權歸屬作如下不可撤銷聲明:

原創聲明:參賽作品是參賽者原創作品,未侵犯任何他人的任何專利、著作權、商標權及其他知識產權。該作品未在報刊、雜誌、網站及其他媒體公開發表,未申請專利或進行版權登記的作品,未參加過其他大賽,未以任何形式進入商業渠道。

5、知識產權及相關事宜將與參賽者做出如下約定:

(1)參加人同意並保證:對於本次創意大賽中的任何參選作品,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享有其全球範圍的永久性權利,包括知識產權等,或其所衍生的權利,並無須爲此向參加人或任何其他方支付任何款項或取得其批准或認可;其所提交的參選作品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權益;中糧營養健康研究院負責相關知識產權成果的挖掘、申報和保護,以及後期的參選作品的成果轉化和運營。

(2)對於獲獎的參選人,其享有獲得本次活動相關獎勵的權利,在有關成果文件上署名的權利和取得相關榮譽證書的權利。

6、歡迎各位有興趣的同學和老師積極掃碼加入:中國糧油學會糧油營養分會,獲得更多糧油營養健康知識。

物理課堂與學生科技創新的培養 篇二

摘要:本文對新課改背景下的物理課堂中,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進行論述。

關鍵詞:課堂教學;科技意識;科技創新;理論

聯繫實際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物理學的內容已滲入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在現代科技發展和物理教育教學中,教師除了要教給學生基礎的物理知識之外,還應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要提高學生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性認識,物理起着關鍵性的作用。那麼,在平時的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意識?

一、抓住課堂,課堂是傳播物理知識的主要陣地,也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主要途徑

加強科技意識教育必須從課堂教學做起,從每一節課的小實驗教具的製作,演示抓起,對教具的製做乃至演示,改進,都讓學生參與其中。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1.課堂教學要理論聯繫生產和生活實際,突出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物理知識,規律本身就是對自然現象的總結和抽象。通過這些知識的介紹,使學生更加認識到科學知識在日常生活,工農業生產乃至高科技領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更加相信科學,運用體驗科學,從而更加熱愛科學。2.注重牛頓,法拉第,伽利略,波爾,愛因斯坦等一些著名物理學家的典型事蹟,也能較好地培養學生良好的科技意識。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一定要強化其教學,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用適當的科學家的材料,如“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實驗”、“萬有引力定律的建立”、“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波爾理論等,教學時不失時機地對學生穿插科學家的探索精神;同時,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了解我國在航天領域和高科技領域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學生更加了解科學家們對科學的態度,研究科學的方法以及他們熱愛科學、獻身科學,全省心的投入祖國的四個現代化建設。瞭解科學技術給社會發展和四化建設帶來的巨大動力,從中受到良好的科技意識教育。3.《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物理教學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究、勇於實驗、勤于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標準還指出“學生能運用物理知識和科學探究方法解決一些問題,“知道實驗目的和已有條件,制定實驗方案嘗試選擇實驗方法及所需要的裝置與器材考慮實驗的變量及其控制方法,認識制定計劃的作用”。所以,物理實驗對於學生學物理及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有重要的意義,物理實驗對物理教學的重要性無須過多陳述。試想,沒有經過學生的自已的思考,然後去選材、組合,不斷操作、反覆實踐,那裏有良好技能的形成和情感的昇華。學生只有經歷“嘗試→失敗→再嘗試→成功”的過程,才能更深刻體驗到探索自然規律的艱辛與喜悅,這樣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二、學生課技競賽成果的宣傳與成功經驗的總結,是對學生進行科技知識和科技意識教育的證據

1、指導學生閱讀科普讀物,現在網絡特發達,各方面知識在網上都能搜索到,根據學生的知識,教師要指導學生在網上閱讀有關的科普讀物,使學生更多地瞭解當前科技發展的新動向,增加學生的科技知識,並定期組織“應用物理知識競賽”,以調動學生學習、讀書的積極性,使學生了解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科技閱讀能力。2.積極組織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開展科技製作活動並組織展評。科技活動的開展,既能鍛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有能促進科技製作能力,又能爲學生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3.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精心設計趣味物理實驗讓學生來完成如“驗證牛頓第二定律實驗方案的改進”、“學科交叉的新教具”、“當年教具大賽成果展示”等。這些既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能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4.邀請專家,帶科技的教師舉辦科普知識講座,科技知識要理論聯繫實際生活,要認真選擇材料,或根據有關資料撰寫講稿,根據平時收集的材料,集中學習,可以收集納米技術、太空實驗、實驗教具的改進、課學技術在現代戰爭上的應用、激光技術等材料,對學生科學素質教育,聯繫實際社會生活中的物理知識,讓學生自己蒐集資料並進行專題介紹,或利用板報介紹物理知識的應用。總之,物理課堂除了要教給學生物理知識外,還要注重科技意識,創新意識的培養,使學生接觸實踐、接觸生活、接觸社會,給學生營造尊重科學、崇尚科學、相信科學、依靠科學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百度網。

[2]校本課程《科技綜合實踐活動》。

中國高鐵科技創新之我見 篇三

一、採取“博採衆長、以我爲主”的技木路線

在2004年前,從日、法、德等高鐵技術原創國引進先進設備的有西班牙、韓國及中國臺灣地區。在這3個國家(地區)中有經驗也有教訓。汲取境外高鐵技術先進的有益經驗及教訓,中國製定了“博採衆長、以我爲主、融合提煉、自成一家”的方針,並走出了一條新穎獨特的技術創新之路。2004年中國引進高鐵技術是全方位、全產業鏈的引進。國外技術與國內企業聯合設計生產的中國高鐵列車統一命名爲“和諧號”,並冠以英文標誌“CRH”(中國鐵路高速)。例如,CRH1型及CRH2型是中車四方公司與加拿大龐巴迪、日崎重工公司合作研製的;CRH3型是中車唐山廠、中車長春客車廠與德國西門子合作研製的;CRH5型是中車長春客車廠與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合作研製的。引進後聯合生產的動車組共有上述4種技術平臺、15種車型號,設計速度等級爲250~350公里/小時。20l0年,在融合提煉國外技術的基礎上,根據中國的客運量需求,對主要技術,如交流傳動系統、轉向架、鋁合金車體、制動系統、頭車形狀等進行了改進和創新。分別由原南車、北車集團自主研製成功了CRH380新車型,其最高運營時速可達380公里/小時;繼而時速350公里/小時的中國標準動車組研製成功,實現了自主化、標準化,如今已開始投入運營。

二、正確決策,制度創新

在中國引進高鐵列車的過程中,堅持“以我爲主”,作出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決策和制度創新。首先,中國高鐵只引進“動力分散方式”的高速列車。動力集中式與動力分散式高速列車的區別在於前者僅靠車頭(機車)牽引,而後者是由帶動力的動車及不帶動力的拖車組成的“動車組”。動力集中式其動力裝置少,車輛維護工作量少,價格相對低廉,但這一優點隨着傳動技術的進步,即採用直流電機牽引轉變爲交流電機牽引後,其維修工作量徒增,其優勢不再那麼明顯。另一優點是僅有一臺機車導致客車車廂內引起的振動和噪聲少,乘客感覺舒適。但是動力集中式的缺點是機車軸重大,機車下部車軸要承擔更大重量,運行時對軌道衝擊力大,要求軌道具有更大的強度和剛度,提高了鐵路建設成本。動力分散式的優點有三項:一是軸重比動力集中式小而且分佈均勻,由此可以降低對軌道的要求,還可以增加載客量。如法國的TGV及德國的ICE高速列車採用的動力集中式軸重分別爲17噸及19.5噸,而日本300系列高速列車採用動力分散式的軸重僅爲11.4噸。動力分散式第二項優點是可以採取再生制動,即分散在多輛車下的電動機制動時可以作爲發電機使用,其產生的電能可送回電網,不僅節能,而且可以減少機械制動裝置的使用頻率(當車速至50公里/小時以下時才起用機械制功裝置),使機械部件的磨耗大爲減少。動力分散式第三項優點是,動車組編組比較靈活,在終點站也不需調援火車頭的方向。因此,在2004年第一輪高鐵招標時明確告示,中國只接受動力分散式的高速列車,即高速動車組。實踐證明這一決策是正確的,具有預見性,因爲德國ICE、法國TGv的最新車型也都採用了動力分散式。其次,中國高鐵引進先進技術,堅持“以市場換技術”的方針,規定外國企業必須與中國企業聯合投標。

我國將所有引進的高鐵列車與國內企業聯合設計生產作爲基本技術路線,以加快高鐵先進技術裝備國產化進程。例如,在2004年8月進行的第一輪高鐵列車引進招標中,按訂購合同獲訂單的國外公司需把有關的關鍵技術轉讓給中國公司。阿爾斯通是中標廠商之一,獲得了60組高速列車的訂單。該年10月10曰,鐵道部與阿爾斯通正式簽訂總值6.2億歐元的合同。根據合同,阿爾斯通將7項關鍵技術轉移給中國,其中3組列車在意大利工廠組裝,並完整付運到中國;6組以散件形式付運,由中方負責組裝;其餘51組通過法國的技術轉讓,由長春客車股份公司製造。還有一條成功經驗是,引進高鐵技術與消化吸收再創新以1比7的比例加大投入,用以技術創新,即花1元錢引進技術,配套投入7元錢進行自主創新。結合中國國情引進的高鐵關鍵技術進行再創新,並抓住最高運營速度這一關健指標,從根本上規避了知識產權爭議。2014年2月3日,農曆甲午年大年初四,正當全世界華人歡度春節之際,在美國時報廣場的廣告大熒屏上,一列中國製造的CRH380A高速列車疾駛而過,車廂內乘客喜形於色,站臺上一片歡騰。這是中國自主開發的代表產品,其設計速度高達380公里/小時,當時已安全運營350萬公里。播出這一視頻的特殊意義在於向全世界宣告CRH380A的自主知識產權。

三、人才培養是引進消化再創新的基礎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國家科委、鐵道部共列了300多項高鐵研究課題,培養和涌現了近千名技術骨幹,造就了一個實力雄厚的人才庫。他們跟蹤世界高鐵先進技術,開展國產化研究,並通過對廣深準高速鐵路、秦沈客運專線以及既有線提速等實踐,積累了研製、設計高速列車的寶貴經驗。例如,“中華之星”高速列車,其核心技術由我國自行研製,是跟蹤、參照西門子ICE1、ICE2等動力集中型高速列車獨立研製而成的。2002年11月27曰,“中華之星”高速列車試驗時曾達到321.5公里/小時的最高速度,造就了中國鐵路第一速。“中華之星”高速列車由株州機車車輛廠、大同機車車輛廠、四方機車車輛廠、長春客車廠與西南交大共同研製。又如“先鋒號”高速列車是國內第一列動力分散式列車,追蹤日本新幹線300系列的技術,被當年國家計劃委員會列爲第九個五年計劃中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先鋒號”高速列車由南京浦鎮車輛廠與同濟大學負責研製。“中華之星”、“先鋒號”的最大歷史功績在於爲高鐵先進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培養、儲備了大批技術骨幹人才。創新永遠在路上,優質人才永遠是創新的關鍵所在。

創新大賽策劃方案 篇四

一、指導思想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方針指導下,進一步促進科技素質教育,培養少年兒童的科技創新意識,激發少年兒童對科技創新活動的興趣,通過科技創新活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使他們從小樹立“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觀念。

二、活動目的

(1)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弘揚科學精神,提高科學文化素養。

(2)充分挖掘學生內在潛力,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展示學生特長,促進 學生全面發展。

三、活動主題

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科學在心中,創新在手中。

四、參加對象

全校學生及相關教師。

五、活動項目

本次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設四個項目:小發明、小製作、科技論文、科技創新繪畫。

六、活動時間按排

1、宣傳動員階段:2011年10月1日—2011年10月11日;

2、活動競賽階段:2011年10月11日—2011年10月31日;

3、總結表彰及成果展示階段:2011年11月1日—2011年11月10日。

七、組織機構

1、成立2011年清水五中科技創新大賽活動小組,統一領導協調科技創新大賽的各項工作。

組委會組長: 趙建明

組委會副組長:馬記明 田建國 王彥榮

組委會成員:王彬 王佔林 高 旗 張喜同 白君孝 陳 均

2、項目主負責人及主輔導老師

(1)小發明 主負責人:汪 洋

主輔導老師:各班班主任、理化生科任教師

(2)小製作 主負責人:樊小江

主輔導老師:各班班主任

(3)科技論文 主負責人:張新棟

主輔導老師:理化生科任教師

(4)科技創新繪畫 主負責人:董國強

輔導老師:美術教師

八、科技創新大賽活動要求

1、全員參與、點面結合。既要讓每個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鍊,在活動中得到發展,又要注意參賽項目的質量。

2、體現特色、突出個性。各班在組織科技活動時,要根據學生實際、注重實效,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創造性、能動性,突出每個班級的個性特色。

3、分工負責、責任明確。各班要宣傳到位、發動有力、體現協作精神。各個項目的負責人要盡職盡力,有始有終。確保本次科技活動圓滿成功。

4、教師要發揮自身特長,積極輔導學生參加科創活動,通過本次科技活動,提高教師的科技輔導能力,逐步發展、形成科技特色項目。

5、凡不按要求、數量完成作品的班級,將在全校給予通報批評。

九、參賽作品要求

參賽作品必須由作者本人自主選題、設計、製作和創作(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作品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要堅持“三自”(自己選題、自己探索和設計、自己製作和撰寫)、“三性”(科學性、先進性、實用性)的原則,要突出創新意識和科技含量,作品要求做工精細。

(一)小發明

學生根據已有的科學技術知識和實際能力,在日常學習、生活、工作和勞動中,對那些使用不方便、不稱心的東西,加以改進、改革和創新。

參賽作品要求:

1、新穎。作品是前所未有的或前所未知的,不是仿製或重述已有的東西。作品是原創的或在原有作品上有較大的創新改進的實物。

2、科學。小發明的構思、設計、製作和成果符合科學原理,使用無損於健康和道德;充分體現科技含量:材料上更節省,性能上更優越,使用上更方便,副作用更少;有的作品雖然沒有同類物品可比較,但可以從技術原理體現出更簡單,更美觀,更省料,更方便使用;充分利用新方法、新技術創作作品。

3、小巧。小發明是中國小學生身邊的科學,是改進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東西,不是去搞高深的、尖端的、難以辦到的科技發

明項目。作品要體現小、巧、簡、易的特點。

4、實用。小發明的目的是爲了應用更方便,作品應儘可能接近生活、生產實踐,能夠解決實際問題,有可預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小製作

學生應用科學的原理,把身邊普通的材料、物品、廢品或新材料、新產品加工製作成有新價值的實物。

參賽作品要求:

1、科學。作品在設計、技術上符合科學原理。製作要體現科技含量,充分利用新技術和新方法。

2、藝術。作品在選題、設計、製作、美工上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可視性強,有一定的收藏保存價值。

3、創意。作品體現動手能力,體現作者想像力和創造性,作品立意新穎。

4、節約。充分利用廢舊物品、材料製作作品,作品體現節約思想和環境保護意識。

(三)科技論文

1、論文必須切合主題,採用的資料與數據要詳實可靠,原理與概念要清晰準確,論證要文字簡明、通俗易懂。 2、參賽論文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科學現象、課堂科技實踐課、課外科普知識、社會科技動態等爲依據。可寫觀察動、植物的發現,可以寫探索奇特自然現象,景觀的奧祕,也可以寫自己的一些奇思妙想和研究小問題的過程。必須是自己親手操作,親自觀察,親筆記錄及書寫。內容可以自然活潑,清新易讀。道理深入淺出,易懂有趣。

3、論文字數一般在800字以上,最多不超過3000字。論文應包

括論文題目、正文、參考文獻、作者簡介等。

4、參賽者所提交論文必須爲個人獨立完成,不得抄襲他人作品,否則一經發現,取消參賽資格。

(四)科技創新繪畫

1、本次科普繪畫比賽將根據省市比賽的特點,採用“繪畫形式多樣化”的比賽方法,作品幅面不小於A3紙,繪畫形式可以是油畫、國畫、水粉畫、水彩畫、鋼筆畫、蠟筆畫、剪紙畫、粘貼畫、電腦畫或綜合技法畫等多種技巧、風格、材質表現(但不包括非畫類其它美術品與工藝品)。

2、參賽作品要求整潔,並在反面右下角註明:作品題目、作者班級、作者姓名、指導教師等。

3、作品要具備想象力、科學性、繪畫水平(設計、色彩、技巧)、真實性(必須自己原創,不得臨摹或抄襲他人作品)。作品應充分體現科學幻想的宗旨。構思巧妙、大膽,內容新穎。

十、作品提交要求

1、小發明和小製作項目

(1)每班兩項合計至少有3件作品參賽;

(2)每件參賽作品同時要填寫《參賽作品信息表》。

(3)參賽作品上需粘貼標籤,寫明作品名稱、作者姓名、班級、類別(小發明或小製作)、指導老師等;

(4)各件參賽作品主創人員一般爲1人,最多爲3人,指導教師不多於2名;

(5)參賽作品統一交到教導處。

2、科技論文每班選送3篇,A4紙打印,由各班由理、化、生科任老師選出後統一交教導處。郵件標題爲“班別+作者+論文標題”。

4、科技創新繪畫每班3件以上,統一交教導處。

創新大賽策劃方案 篇五

一、大賽目的:

培養我校學生的科學素質,開拓科技創新思維,提高創造能力。同時,爲參加區2010年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作好準備。

二、大賽主題:

體驗·創新·成長

三、組織機構:

西營學校2010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

組 長:高忠水

副組長:段秀倉

組 員: 李功亮、姚民賢、王芹利、李 健、劉軍、張傳華、楊秦廣

四、大賽舉辦形式及實施要求:

(一)參賽對象:

參賽對象爲我校在校學生。

(二)競賽組別:

按參賽者類別分爲:國小組、中學組兩個組別。

(三)大賽時間安排:

6月—8月爲創作階段;

9月8日—9月10日爲作品收集上送階段;

9月11日—9月20日爲作品評審階段;

9月21日大賽結果公示;

9月底進行頒獎大會。

五、作品分類:

(一)參賽作品按項目申報者人數分爲個人項目和集體項目;

(二)按所研究的領域分爲數學、物理學、化學、微生物學、環境科學、生物化學、醫藥與健康學、工程學、計算機科學、動物學、植物學、地理學科、行爲與社會科學等13個學科;

(三)按評獎類別分爲:

(1)科技創新成果競賽,分兩個單元:科技發明(發明、創新技術、工程設計、技術改進等)和科學研究論文;

(2)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

(3)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

六、參賽規則:

競賽分兩個單元:科技發明(發明、創新技術、工程設計)和科學研究論文。

七、作品展評

爲提高大賽的質量和影響力,爲參賽者提供一個交流與學習的平臺,本屆大賽將在學校集中科幻繪畫擬獎作品以及所有科技創作、科學論文、科技實踐活動作品進行現場展評和展示,具體展評方案另行通知。

八、獲獎作品公示

評審結束後,獲獎項目進行學校公示。公示的內容包括:獲獎者姓名、輔導教師姓名、作品名稱等。在公示期(7天)內,任何班級或個人對公佈的獲獎情況持有異議,都可以書面形式向組委會提出,經查明確有弄虛作假或剽竊他人成果者,取消其獲獎資格。

九、表彰和獎勵

“創新大賽”評審委員會對項目按國小組、中學組兩個組別進行評選,最終確定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本次大賽設優秀組織獎4名,優秀科技輔導員獎3名。

十、知識產權及法律責任

參賽者申報的項目不得侵犯其他任何第三方的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名譽權或其他任何合法權益,如因參加本次大賽而產生的一切法律後果(包括但不限於侵犯第三人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肖像權、名譽權和隱私權等)由其自己承擔,大賽組委會對此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受法律保護,參賽的所有項目必須按照申報要求向評選委員會提交全部必要的資料,評委負有保密責任。

獲獎作品同時符合專利申請要求的,創作權人(第一完成者)可提出申請,由區知識產權局出資向國家申請專利。

十一、活動分工:

(一)大賽組委會成立評審委員會,制定大賽日程安排,組織宣傳工作,大賽總結,並將優秀作品在校內進行展示。

(二)各班、科任負責發動、組織學生的參賽工作,完成參賽作品收集上報工作。

(三)組委會負責專利方面的有關工作。

(四)各班主任負責組織當班上學生全面參與,並對參賽作品進行推選,組織作品統一上送,並負責將彙總材料以紙質及電子表格兩種形式送到評委會。

十二、本次大賽解釋權屬大賽組委會。

淺談社會實踐活動科技創新項目化運作 篇六

摘要:近年來,許多大學結合學校實際和大學生社會實踐經驗,以實踐育人爲目標,不斷創新社會實踐的組織形式和實施方法,探索出大學生社會實踐科技創新“項目化運作”新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立足科技創新,探索新型產學研合作模式,力爭完成更多的科研項目,爲國家和地域經濟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實踐;科技創新;項目化運作

1構建保障體系,紮實推進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模式

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模式是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按照科研項目申報立項的方式進行規劃指導和管理的一種模式,是在新形勢下爲進一步落實社會實踐育人工作,引導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深入基層、認識國情,培養科學研究意識,提高實踐創新能力而探索出的一項育人新模式。爲做好這項工作,主要採取了以下幾項措施。

1.1健全組織,完善機制,不斷夯實社會實踐的保障體系

學校成立社會實踐“校院兩級”領導小組,學校領導小組由主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和主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擔任組長,教務處、學生處、團委、科學技術處等單位的負責同志爲小組成員,具體安排學生社會實踐日常工作。學院還成立“專家團隊”指導委員會,成員由校內遴選出的部分專家教授擔任,負責指導制訂學生社會實踐方案的立項、項目論證、項目評審等工作,有效提高了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的層次和質量,不斷豐富社會實踐“項目化運作”成果。學院明確要求大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必須修夠社會實踐學分,並提出了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具體要求,爲深入紮實推進社會實踐提供了制度保障。

1.2宏觀指導,自主申報,嚴格把關社會實踐項目

學校社會實踐領導小組緊緊圍繞育人中心工作,加強對學生社會實踐立項的指導力度。通過召開調研會,結合實踐地的實際需要和學生專業實踐需求,科學論證、明確主題、制訂方案,加強對學生立項的宏觀指導。在宏觀指導基礎上,該校按照“嚴格規範學院(部)組隊,大力支持學生自組團隊,積極鼓勵學生個人實踐”的組隊原則,注重學生團隊在專業、性別和年級等方面的互補,引導學生打破院部、年級和專業的限制,自行組成社會實踐團隊進行項目申報。學生自主申報後,學校積極組織由“專家團隊”指導委員會根據項目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實效性對自主申報的項目進行嚴格的評審和定級,嚴把質量關,最終將獲准立項的項目劃分爲社會實踐重點項目、特色項目和一般項目,並對不同等級的立項團隊進行相應金額的資助,以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1.3加強管理,注重實效,紮實推進社會實踐項目實施

學校爲各項目團隊配備隨隊實踐的帶隊教師和指導教師。帶隊教師由團幹部或相關學工幹部擔任,主要負責方案制訂、人員選拔、項目實施等工作。指導教師由項目所涉專業、領域的專家教授擔任,主要負責項目規劃、進度安排、現場指導、成果產出和結項審覈等工作。

2立足專業實踐,促進成果轉化,項目化運作結碩果

2.1立足專業實踐,強化理論思考,社會實踐科研成果豐碩

“專家團隊”指導委員會積極引導學生立足專業實踐,並在此基礎上深入進行理論思考,營造了專業教師參與指導大學生社會實踐成果的良好氛圍,提升和保證了社會實踐項目的層次和質量。

2.2加大成果轉化,服務社會發展,促進產學研相結合

學院積極引導學生將社會實踐項目實施與“挑戰杯”競賽相結合。尤其在後期總結過程中,引導學生充分發揮團隊優勢,加大科研成果的轉化力度,不斷提升學生觀察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3依託實踐基地,注重長期效應,社會實踐育人成效顯著

項目化運作模式實施以來,學校積極組織全校學生赴全國各地開展以專業實踐、社會調查等爲主要內容的實踐活動。學生在參加社會實踐過程中利用專業知識和實際行動服務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學生在參與社會服務過程的同時,不斷磨練意志,砥礪品格,增強了立志從教的信念和社會責任擔當意識。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學院的學生科技創新項目化運作成績十分突出,用6年的時間,給汽車找到了一雙“慧眼”。通過一個安裝在車前擋風玻璃上的攝像頭,對移動和靜態物體進行識別、追蹤、分析。一名女車主告訴記者,安裝了這個系統後,她開車稍一走神偏離道路,系統就會報警提醒;如果車速過快,或與前車距離過近等,系統判斷你的車輛狀態存在潛在危險,也會鳴笛“抗議”;而當你離開駕駛臺,登錄這個團隊開發的APP,你會收到一份關於你最近的危險或不當駕駛行爲的評估報告,幫你改進駕駛技術。目前該團隊的兩個系列產品,可實現車道偏離預警、前方碰撞預警、行人檢測預警以及高清行車記錄等核心功能。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汽車輕量化材料技術方面成績突出,據悉,該項目是針對汽車底盤相關輕量化構件製造與相關工藝制定,材料爲世界先進的鋁硅合金,製造出的產品強度更好、更耐用,屬國內唯一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項目,計劃年內投放市場。另據介紹,整車運用輕量化材料後,可節油5%—10%。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行項目化運作,通過對項目的管理,使社會實踐科技創新活動走上一條科學化、規範化的道路。

創新大賽策劃方案 篇七

根據區委、區政府關於創建全國科普示範區的要求,結合全區素質教育工程,爲了培養了青少年發現問題和用科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使青少年在體驗和感受生活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思考、有所創新,親身感受科技活動的魅力,喚起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培養一批科技活動的積極分子和科技人才的幼苗,參照長沙市科技創新大賽競賽項目和競賽規則,區科協、區教委、區科委、區計生委、區體育局決定,擬於xx年9月至12月舉辦嶽麓區第一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一、嶽麓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競賽宗旨

“嶽麓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作爲一項大型的具有示範意義的青少年科學競賽,其根本宗旨在於推動青少年科技活動的蓬勃開展,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質,鼓勵優秀人才的涌現。

二、嶽麓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主辦單位

嶽麓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由嶽麓區科學技術協會、嶽麓區教育委員會、嶽麓區科學技術委員會、嶽麓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嶽麓區體育局主辦,嶽麓區少年宮具體承辦。

三、嶽麓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領導小組

XX

四、嶽麓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參賽範圍

凡現就讀於嶽麓區各中國小(包括職業中學、民辦學校)的青少年,有發明創造成果、科學研究論文、信息技術應用成果以及在探究性學習過程的優秀研究項目者,均可參加比賽。在此基礎上,推薦一定數量的優秀項目參加長沙市科技創新大賽。

五、嶽麓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競賽內容

包括競賽活動和展示活動兩個系列,競賽活動是青少年的科技創新成果競賽,其作品形式包括在科技實踐活動中以及探究性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發明創造作品和科學研究論文等。展示活動有科技實踐活動、少年兒童科學幻想繪畫。

六、評選及獎勵

參賽作品評選由大賽領導小組聘請專家、科技工作者、科技輔導教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負責評選。評審委員會按國小組、國中組、高中組及個人項目和集體項目,根據不同的學科、類別分別評選,評選出優秀項目的一、二、三等獎。

嶽麓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獎勵以精神鼓勵爲主,物質獎勵爲輔。獲獎者將榮獲主辦單位頒發的獎章、證書或獎金、獎品。

大賽設優秀科技創新成果項目獎,優秀科技實踐活動獎,優秀少兒科幻畫獎,優秀科技輔導教師獎、優秀組織工作獎。

七、實施步驟

1、活動動員:xx年9月初在全區中、國小下發活動通知,召開動員工作會,安排科技教師培訓時間。

2、xx年9月中旬,組織全區各校科技教師培訓(2次)

3、xx年11月中旬各校上交作品

4、xx年12月初組織專家評審小組進行評審

5、xx年12月下旬公佈比賽結果進行表彰,佈置參加長沙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工作

6、xx年1月,組織獲獎項目參加長沙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報名工作。

創新大賽策劃方案 篇八

一、活動名稱:

廈門理工學院“慧爾杯”第二屆創新發明大賽

二、活動主題:

變“要我創新”爲“我要創新”

三、活動口號:

讓創新,流行起來!

四、活動背景:

衆所周知,創新是一個大學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如今,整個社會都在提倡創新,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已經成爲一個學校乃至一個國家越來越重視的問題。與此同時,學校裏許多細心觀察生活的同學時常會靈感突發,頭腦裏產生一些新奇的創意。因此,希望我校通過此活動創建一個良好的平臺,讓這些學生有機會分享和學習創新。並且,我們也希望創新能夠因此在校園裏傳播、擴散開來。

學校在去年已經成功的舉辦過一屆創新發明大賽,大賽參與人員200餘人,進入決賽團隊13個,表現優秀的團隊的創新作品初步確認可以申請專利的有7項。

在比賽中,許許多多的同學表達出了自己的創新想法,同時學習到了豐富的創新知識。過程裏,老師的點評和隊友的討論讓一個簡單的想法變得細緻、全面,比賽後更有優秀想法的作品可以申請專利。該比賽也爲學校專利班提供了優秀的生源,相信在更加專業的培訓下,會有更多的成果展現在大家面前。現在就是我們繼續開辦比賽,爲廣大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與學習創新能力平臺的時候了。

我們共同努力,讓創新在理工成爲一種流行!

五、活動目的:

1、學校裏有些大學生很有創新的天分,通過此活動可以讓這些學生有目的性的、充分的發揮想象,產生真正的、有用的創新成果。

2、爲大學生提供一個切合實際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創新課程。(萃智創新專利班)

3、幫助學生輔導學生申請專利,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

4、通過大賽宣傳技術創新知識、專利知識以及指導創業等內容,爲大學生提升創新能力 而努力。

六、活動形式:

賽前培訓:

本環節包含兩個項目,一是動員大會,二是素質拓展。

第一環節:

該環節比賽與創新方法培訓課程學習同時進行,共分爲四個課程。每次課程學習完畢後,給出一個創新題目,小組需合作提出解決方案並在下次上課時上交方案給主講人。只有將三個專題全部解決完成,並且受審通過的參賽團隊纔有資格進入決賽。

第二環節:

每個團隊需討論決定與創新和專利產品相關的決賽題目。每個參賽團隊需要製作PPT等展示材料並於規定的時間前發到指定郵箱,然後於決賽時展示給評委,並且參加答辯。

產業科技創新建設的戰略研究 篇九

摘要:文章在綜合借鑑全球各類創新中心提法的基礎上,闡述了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概念和特徵,辨析了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異同,對美國硅谷、臺灣新竹、印度班加羅爾、日本筑波等世界知名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路徑進行了歸納,凝練出它們共同的做法和舉措,並通過梳理這些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經驗,對江蘇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進行了頂層設計,着眼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戰略目標,系統提出了獲取世界級科技成果、培育世界級創新型企業、打造世界級科技園區、集聚世界級領軍人才四個戰略路徑,爲江蘇突破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低端技術鎖定、價值鎖定和市場鎖定,形成更多國際產業先發引領優勢提供重要的決策支撐。

關鍵詞: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創新發展;創新驅動

當前,世界範圍內正在孕育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全球化競爭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主要發達國家和創新型國家相繼出臺重大舉措,加快推動產業科技創新。江蘇是我國的製造業大省和科教大省,製造業規模全國第一,約佔全球的3%,高校數量全國第一,區域創新能力連續七年居於全國首位。面對新的趨勢變化和現實挑戰,江蘇要把握好當前的機遇,發揮科教與人才、企業與產業的優勢,通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的步伐,牢牢掌握新一輪全球創新競爭的戰略主動權,爲發展全局贏得新的更大空間。

一、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概念和特徵

1、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概念

目前,理論界和實業界對“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概念還沒有明確界定,但相關提法卻有不少,如聯合國的“全球創新中心”、美國《有線》雜誌的“全球高技術中心”和我國杜德斌教授的“國際產業研發中心”等。其中,聯合國在《全球人類發展報告(2001年)》中公佈了美國硅谷、法國巴黎、英國倫敦、印度班加羅爾等46個“全球創新中心”,他們都具備較強綜合經濟實力、豐富的科教資源、集聚的高新技術產業、影響力大的企業羣體、較廣泛的對外經濟聯繫、開放性和包容性的創新文化氛圍等特徵;美國《有線》雜誌則提出“全球高技術中心”的概念,把“高校培養技能工人或開發新技術的能力、穩定的跨國公司、人才創業的積極性、活躍的風險投資”作爲構成全球技術創新中心的必要條件;我國杜德斌教授認爲“國際產業研發中心”應集聚衆多跨國公司全球性和區域性的研發機構,是世界新產品和新技術的創新源地。這些概念和描述對我們定義“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綜合考慮這些概念的基礎上,文章認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應定義爲:擁有豐富的科教資源和雄厚的產業基礎,自主創新能力世界領先,主導產業國際競爭優勢明顯,能引領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產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和模式,是全球重大原創性技術成果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策源地和全球產業科技創新高端人才、高成長性企業和高附加值產業的重要聚合區。

2、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特徵

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應具備以下四個方面特徵:一是擁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對本區域和周邊地區持續輸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人才,研發創新和技術轉移活動十分活躍;二是產業具有強勁的國際競爭力,區域內的主導產業呈現集聚化、高端化發展特徵,相關核心技術羣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能引領全球產業發展的方向;三是集聚一批在全球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主要產品和運營模式成爲行業標杆;四是形成崇尚創新、創業致富的鮮明價值導向,企業家精神和創客文化氛圍濃厚,全球科技創新領袖不斷涌現。

3、“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與“科技創新中心”辨析

2015年,江蘇省委在關於“十三五”發展規劃建議中,首次提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而在2014年,北京、上海先後作出了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部署。從內涵的區別來看,“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落腳點在產業,即生產製造,更多地強調產業創新要素的集聚,更加註重依靠科技創新提升區域產業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和競爭力;而“科技創新中心”的落腳點在科技,即科學技術,更多地強調基礎研究水平和源頭創新能力的提升,更加註重在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領域率先突破。從提法的共性來看,兩者同屬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節點,無論是江蘇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還是北京、上海的“科技創新中心”,其最終的目標均是成爲全球創新網絡中的重要節點,佔據領跑地位,發揮引領和輻射功能;兩者都把科技創新作爲發展核心,將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作爲建設的戰略基點,依靠科技創新推動區域發展走向國際,進而在全球化競爭中形成影響力。從區域的差異來看,江蘇產業優勢明顯,是我國製造業大省,工業經濟規模總量自2010年以來一直穩居全國第一,規模是北京的10倍、上海的4.4倍;江蘇高新技術產業銷售收入佔GDP比重達42%,分別比北京和上海高22.4和10.4個百分點,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與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生物技術和新醫藥、新材料等行業領域具有全球領跑和並跑優勢;高新技術企業10830家,高於北京,約爲上海的2倍;企業創新能力全國領先,企業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常年保持全國第一,全省研發經費80%來自企業,而北京爲40%、上海爲63%。可以說,江蘇建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符合江蘇的現實基礎和產業需求。而相對於江蘇的產業優勢,北京和上海的科技原創能力更加突出:全國50%以上的部屬高校和科研院所、48%兩院院士和31%國家重點實驗室都在北京;全國1/3世界500強企業研發中心、1/4跨國企業研發中心落戶於上海,部屬科研機構數量僅次於北京;截至2015年,北京、上海國際論文10年累計被引用篇數分別是江蘇的2.07倍、1.18倍,近10年累計被引用次數分別爲江蘇的2.43倍、1.40倍。

二、國內外建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經驗借鑑

近年來,美國、英國、新加坡、日本、臺灣等先後提出了建設全球或區域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並出臺了相應的戰略規劃。例如,美國持續打造硅谷,確保“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地位;英國在倫敦加快建設“英國科技城”,使其成爲國際技術中心;新加坡堅持人才引進的“開放政策”和保持穩定的創新環境,加快建設“亞太創新中心”;日本政府出臺了《科學技術創新綜合戰略》,將成爲“全球領先的創新中心”作爲戰略目標。通過對這些國家和地區建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路徑的梳理和歸納,結合對硅谷等聯合國46個“全球技術創新中心”的分析研究發現,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做法值得江蘇借鑑。

1、始終把科技園區作爲產業創新重要載體

美國硅谷、臺灣新竹、印度班加羅爾、日本筑波、英國劍橋、法國索菲亞、韓國大德等是世界公認的一流科技園區,它們是各自地區產業科技創新的重要陣地。硅谷從20世紀70年代的計算機,到90年代的互聯網,再到21世紀的“互聯網+”服務,誕生了一系列新的產業形態並牢牢佔據着產業鏈的高端,聚集了HP、Intel、Google等一批超百億美元級高科技公司,約有1000餘家世界知名企業將研發總部設在硅谷;新竹在建立科技園之初選擇了半導體產業集羣,目前擁有全球80%的電腦主板、全球80%的圖形芯片、全球70%的筆記本電腦、全球65%的微芯片、全球95%的掃描儀,臺灣地區十大企業有7家來自新竹;韓國政府爲大德地區出臺《大德研究開發特區育成特別法案》,以財稅減免等扶持政策保障園區發展,使其ICT、生物醫藥、空間技術等全球領先。

2、高度重視集聚科教和人才資源

美國加州擁有最高密度的世界級研究機構,據統計,在全球前100名大學中,加州佔據10席。其中,斯坦福大學鼓勵教師學生到企業兼職創業,每年都會開設創業課程、舉辦創業論壇、創業大賽等;韓國則將科學技術研究院遷入大德園區,與臨近的忠南大學、科學技術聯合大學院、情報通信大學、大德等大學不斷輸送其所培育出的優秀人才,尤其是在博士和碩士等高學歷的人才培育及輸出方面,科學院的貢獻超過韓國的10%。印度班加羅爾依託高等院校設置計算機專業培養、民辦或私營機構培訓以及軟件企業自己設立培訓機構,在班加羅爾周圍有10所綜合大學、70家技術學院,培養15萬~20萬技術工人,成爲班加羅爾軟件外包產業興起的重要保障。

3、堅持對科技創新的持續高強度投入

資金投入是推進產業科技創新的重要保障,高強度投入才能支撐高水平創新和獲取高利潤回報。目前全美600多家風險投資企業中近半數將總部設在硅谷,2013年硅谷風投總額超過50億美元,佔全美的40%;新加坡大型企業在研發投入方面增幅明顯,從2011年的5.73億新元增至2013年的8.72億新元,年均增幅超過15%;東倫敦地區是英國風險投資較爲密集的地區,風投資金規模佔全國的25%和全歐洲的8%。

4、注重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

美國蓋爾研究所發現,中小企業發明新技術、新產品的效率遠高於大企業,中小企業人均技術創新是大企業的25倍,50%以上的科技進步發生在小企業;而我國65%的國內發明專利由中小企業獲得,80%的新產品由中小企業創造。在日本,中小企業佔企業總數的99.7%,政府減免中小企業專利費以激勵其創新,制定《中小企業新事業活動促進法》對中小企業創新計劃給予融資和稅收方面援助;德國推出中小企業創新計劃、中小企業創新項目、創新代金券等一系列政策,特別是小型企業可以使用創新代金券支付創新服務費用,目前全德國約有3萬個企業開展不間斷的研究活動,10萬科技型企業經常性地推出創新產品和服務。

三、江蘇建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路徑

牢牢把握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戰略機遇,着眼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的戰略目標,瞄準世界科技和產業前沿領域及頂尖水平,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主導產業爲主攻方向,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爲核心,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爲動力,以開放融合國內外創新資源爲渠道,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鍊,着力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獲取世界級科技成果;着力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培育世界級創新型企業;着力提升園區發展水平,打造世界級科技園區;着力優化大衆創新創業環境,集聚世界級領軍人才,突破江蘇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低端技術鎖定、價值鎖定和市場鎖定,形成國際產業先發引領優勢,掌握更多話語權和主動權,加快從跟跑、並跑向領跑跨越,把江蘇建設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爲全國產業轉型作出積極的示範。

1、着力加快產業核心關鍵技術突破,獲取世界級科技成果

(1)加強前瞻性產業技術創新部署

瞄準未來戰略需求和技術供給短板,大力實施前瞻性產業技術創新專項,發揮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創新組織作用,通過技術創新提高供給質量、優化供給結構、促進供給升級,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前瞻佈局能力。積極承接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任務,加快推進集成電路、新藥創制等國家專項任務的實施,積極轉化創新成果。部署新的重大科技項目與工程,進一步跟蹤研究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頂層設計和重大科技項目、工程,聚焦重大產業方向,梳理分析數字製造、新材料、新能源、未來網絡、生命健康等江蘇有優勢的領域,根據“成熟一項、啓動一項”的原則,抓緊論證並啓動若干新的重大科技項目與工程。

(2)集聚國際一流科技創新平臺

充分發揮高校的創新源頭作用,建設若干世界知名的高水平、有特色大學。支持大學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研究等領域開展重大原始創新,推動大學與企業、科研院所開展全面合作,更好地爲產業技術創新服務。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我省產業發展戰略需求,加快國家超級計算(無錫)中心、未來網絡實驗設施、納米真空互聯實驗站、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等國家科技平臺建設,積極創建微結構、通信技術、水土生態等國家實驗室,努力打造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綜合性科學研究試驗基地。加強重大創新平臺國際合作,推動與以色列、新加坡等創新型國家和地區合作,鼓勵各地、各園區、有實力的企業與英國牛津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貝爾實驗室、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等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建設一批科研型國際合作大學、聯合研發機構。

(3)提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水平

推進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改革發展,按照平臺一流、隊伍一流的標準,圍繞產業發展重大需求,依託地方和園區,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引進共建一批人才與國際貫通、機制與國際接軌的專業研究所,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全覆蓋。針對“一區一戰略產業”佈局,依託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和創新資源集聚度較高的高新園區,建設一批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完善創新資源整合、產業技術研發、成果轉移轉化、企業衍生孵化等功能,健全產業技術研發體系。賦予省產研院在使用省產業技術研發專項資金時更多的自主權。允許並鼓勵教師、科研人員到省產研院任職或兼職,在省產研院兼職或任職的科研人員創辦企業,可保留3年工作人員身份,檔案工資正常晉升。

2、着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培育世界級創新型企業

(1)打造有影響的創新型領軍企業

全面啓動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行動計劃,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國際一流、規模與品牌位居世界前列、引領產業跨越發展的創新型企業。加快培育創新型領軍企業,引導企業融入全球研發網絡,支持開放配置全球創新資源,牽頭組建一批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打造一批企業科技園,轉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全面提升企業研發機構研發能力,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構建產業技術研發網絡,推動行業龍頭企業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研發機構,提升企業國際創新競爭力。推動骨幹企業加大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力度,培育以高新技術企業爲主力軍的創新型企業集羣。

(2)提升產業科技開放創新水平

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部署,廣泛集聚國際創新資源,深度融入全球研發創新網絡。積極構建產業科技創新全球合作伙伴關係,深化與以色列、芬蘭、英國等世界創新強國,以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德國弗朗霍夫應用研究促進協會等國際知名機構的交流合作,建立一批產業技術國際合作平臺。引導企業實施開放式研發策略,推動加入世界主要技術標準組織,牽頭或參與建立國際性產業技術創新聯盟;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通過收併購等方式設立海外研發基地,面向全球佈局創新網絡。繼續完善鼓勵外資研發中心發展的相關政策,支持和鼓勵外資企業聯合本土企業及高校院所開展產業核心技術研發和創新平臺建設。合力支持我省技術、產品、標準、品牌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積極鼓勵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在政府審批和監管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深化與中科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重點科教單位合作,建設一批國家級重大產業技術研發機構和創新平臺,推動產業重大科技成果在我省的集羣轉化。鼓勵地方、科技園區加強與國內外一流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新型產業技術研發機構等創新載體;支持科技園區加快集聚國內外產業創新資源,建設產學研產業協同創新基地。

(3)培育產業細分領域掌握核心技術的“小巨人”

健全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激發中小企業活力,推動面廣量大的科技型小微企業向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轉型,加速成長爲高新技術企業。引導中小微企業加強與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及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服務平臺的對接。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的支持力度,加快上市融資步伐。支持企業承接重大建設工程,提高對中小企業在政府採購中的比例。

3、着力提升各類園區發展水平,打造世界級科技園區

(1)大力推進高新區創新發展

按照“一區一戰略產業”的要求,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優化產業發展佈局,形成特色鮮明、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羣。給予省級以上高新區相應的經濟和行政管理權限,鼓勵高新區制定特殊政策措施,集聚科教資源。設立高新區創新發展引導資金,引導地方和社會資金加大對高新區的投入,主要用於支持高新區創新核心區內重大創新創業載體和平臺建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高新區財政收入中上繳省市增量部分實行全額返還,省市對高新區創新核心區建設用地給予優先安排。科技人員到園區創辦科技企業可享受稅收優惠。

(2)打造主要依靠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蘇南模式”

優化“五城九區多園”創新佈局,探索一體化的新機制新模式,推動創新要素在城市之間、園區之間、城鄉之間的合理流動和高效組合,促進城市間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分工協作,全面提升城市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國際競爭力。開展創新政策先行先試,在新型科研機構建設、資源開放共享、區域協同創新、高層次人才引進、科技成果轉化、科研管理等方面積極探索,實現創新政策一體化覆蓋、體制機制改革一體化推進,着力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試驗區和區域創新一體化先行區。

(3)大力推動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

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爲中心,在發展理念、辦區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轉型,實現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質量轉變,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轉變,由同質競爭向差異化發展轉變,由硬環境見長向軟環境致勝轉變。堅持市場經濟和開放型經濟取向,進一步推進市場化改革,減少行政干預,打破制約開發區發展的深層次障礙,增強開發區發展的內生動力。堅持高端發展的戰略取向,推動全省經濟技術開發區“騰籠換鳥”,培育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國有企業、大型民營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多元創新主體,着力構建區域創新體系,不斷提高在全球價值鏈及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實現轉型發展。

4、着力構建與國際接軌的科技創新生態,集聚世界級創新創業人才

(1)建立富有競爭力的高層次人才引培機制

依託省各類人才引進計劃等,加大海外領軍人才、我省發展急需緊缺人才和地區特色產業人才的引進力度,建設國際化創新創業人才高地。加強科技企業家培育,着力培養既通科技又懂市場的複合型創新創業人才,重點培養一批站在產業科技前沿、引領行業發展的企業家型科學技術帶頭人。建立產業人才滾動式培養體系,選拔培養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建立適應不同科研活動特點和人才成長規律的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機制。完善人才市場,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努力構建功能齊全、運轉高效、服務便捷的人才公共服務體系。

(2)構建適應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科技孵化體系

發揮創業孵化機構的產業孵育功能,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或管理運營創客空間、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載體,支持存量商業商務樓宇、舊廠房等資源改造,打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衆創空間。發揮現有科技企業孵化器的資源優勢,加強與各類衆創空間的合作發展,形成涵蓋創業全過程的孵化鏈條,推動科技服務集羣化發展。大力發展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知識產權、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科技金融、科技諮詢等專業科技服務和綜合科技服務,構建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的科技服務體系。

(3)強化金融資本對產業科技創新的助推作用

健全科技金融風險分擔機制,建立覆蓋全省的科技金融風險補償資金池,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支持力度。發展科技金融專營機構、特色機構和科技小額借貸公司等新型科技金融組織,推動建立與科技創新相適應的業務流程和管理制度。健全各產業部門基金統籌聯動機制,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聯合佈局資金鍊,發展“首投、首貸、首保”,優先支持初創企業。鼓勵金融機構推進“人才貸”、科技保險、科技物業資產證券化等科技金融產品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完善科技信貸機構體系,加快聚集國內外金融服務資源。

【參考文獻】

[1]上海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戰略研究[J]。科學發展,2015(6)。

[2]杜德斌。對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思考[J]。紅旗文稿,2015(6)。

[3]韓子睿。江蘇區域創新能力比較分析及對策建議———基於《中國區域創新能力報告2013》數據[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4(2)。

[4]韓子睿。江蘇建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6(7)。

[5]陶希東,安永生。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臺灣經驗及啓示[J]。上海城市規劃,2015(2)。

創新大賽策劃方案 篇十

一、組織機構:

1、組委會

主任:史天林

副主任:高興樂

成員:王辛平曹宇波毛偉王晨吳智國俊卿郭濤

2、組委會辦公室

主任:國俊卿

成員:郭濤、史宏、張變花、張彥德、王耀田、張竹錦、杜鵑

二、參賽對象:

參賽對象爲會計學院2013、2014、2015級學生

三、參賽形式:

報名參賽者可分爲四類:商業計劃書類、實體創業類、電子商務類、在校大學生校園創業體驗類、創意類

1、商業計劃書類

參賽團隊由1名指導老師和4名學生組成。參賽團隊成員必須包含兩個及以上不同專業,報名截止4月4日。

2、實際創業類

指在校大學生實際從事創業等商業活動三個月以上,取得一定成效的大學生創業者。以實際創業人員參賽。報名截止3月24日。

3、電子商務類

指在校大學生以本人身份在各類網上註冊開店,經營三個月以上,店鋪信譽良好、取得一定業績的大學生創業者。以實際創業人員參賽。報名截止3月24日。

4、創業體驗類

指在校大學生在組委會劃定的校園內區域,圍繞大學生校園消費的特徵,展開創業實踐體驗。每個團隊由1-2名學生組成。報名截止3月24日。

5、創意服務類:指在校大學生圍繞產品或服務產生創意,產品設計、廣告創意和其他項目的設想規劃,提供設計作品、創意方案和設計規劃。報名截止4月1日。

四、參賽項目

1、參賽項目類別不限,包括農林牧類、輕紡食品類、生物醫藥類、化學化工類、電子信息類、材料類、機械能源類、服務諮詢類、文化藝術類、建築交通類、教育培訓類等。

2、參賽團隊在深入研究、充分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圍繞產品或服務完成具體、完整的商業計劃。產品與服務包括:團隊成員的發明創造、專利技術;經授權的專利,引用其產品;可行性強的概念產品或服務方向;針對區域經濟提出的優勢論證方案。

五、活動形式:

初賽:參賽同學自己確定設計的領域和方向,充分展開市場調研及設計成果製成方案。參賽同學應在規定時間內提交團隊方案(創業計劃書簡本,A4紙不得超過5頁)。我院將會組織邀請評委對作品進行評比,並將擇優選出30支團隊入圍複賽。

複賽:複賽將本着“優中選優”的原則,在入圍複賽的30支團隊中選拔20支隊伍進入決賽。入圍決賽的20支參賽隊伍可以通過評委會提出的點評意見對作品進行更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

決賽:進入決賽的隊伍可以在得到組委會發出的決賽通知起到決賽方案提交截止之日前,對決賽方案進行修改。通過初賽與複賽的方案,結合專家的建議與要求,重點準備現場答辯與陳述,現場陳述要用PPT文稿進行演示,陳述時間不得超過15分鐘。陳述後參賽團隊要接受評委會給予的質詢,並在規定時間內給予回答。

六、獎項設置

大賽設一等獎二名,二等獎三名,三等獎四名,優秀獎十一名,優秀組織獎五個。

獲獎團隊將代表我係參加學院“誠得杯”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第六屆創新創業大賽。

七、注意事項:

1、參賽學生以輔導員爲單位提交電子報名表到就業服務站國俊卿老師處。

2、參賽作品不得抄襲他人的作品與成果,若出現違規或侵權行爲將被視爲故意作弊,大賽辦公室將取消其繼續參加比賽以及評獎的資格。

3、參賽作品中不得出現參賽隊員的姓名。若需要請以甲乙丙丁或A、B、C、D代替。

4、參賽學生若在比賽期間變更聯繫方式,應及時通知大賽辦公室。

5、所有參賽團隊成員均可在課外學分“創新與創業”一項中記相應分值。

本次活動由會計學院就業服務站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