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記者節感言路上的(精品多篇)

記者節感言路上的(精品多篇)

記者節主持詞 篇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大家晚上好!

男:逢記者盛事,無冕展風采。

女:恰同學少年,激揚文字鑄華章。

男:17年春華秋實,17年風雨滄桑,轉眼間,我們就要迎來第17個記者節。

女:記者是一個神聖的職業,是一個光榮的稱謂。記者肩負着歷史的使命,承載着時代的重託。

男:我們且冒昧地將自己稱爲準新聞人,爲每一次揭露事實_,蓄積雖千萬人,吾獨往矣的決絕堅定;準備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浩然正氣。

女:這裏是新聞與傳播學院首屆記者文化節啓動儀式暨新聞style主題晚會的活動現場,未來的記者、未來的新聞鬥士們,就要展示出獨屬於他們的新聞風采!

男:首先,請允許我向大家介紹蒞臨本次活動的領導和嘉賓,他們是

男:讓我們對各位領導和嘉賓的到來表示最誠摯的歡迎和感謝。下面有請新傳院??致辭並宣佈首屆記者文化節啓動儀式開始。

女:在這場準新聞人的盛會上,我們還非常榮幸地請到了真正媒體人的到來,他們是??

女:非常感謝老師們對我們的支持與鼓勵,這將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下面有請??上臺致辭。

男:下面有請校??致辭。

女:感謝??的精彩致辭!

主題晚會正式開始:

男:文字,圖片,聲音,畫面,每一種媒介都要承載記者的思想才富有吸引力。女:喜慶,悲傷,憤怒,自豪,每一種情緒都要經過記者的傳達才無限鮮活。

男:下面讓我們通過一段短片來了解一下記者和記者節

女:記者節特刊首發儀式現在開始,讓我們有請和上臺共同爲特刊揭幕。

男:這份記者節特刊採寫、編輯全部由20__級新聞班獨立完成,下面我們請學生代表同學帶我們走近《心聞報》。

男:挖掘一篇篇有價值的新聞

女:傳播一曲曲動人的華章

男:他們的眼睛是一束光,照亮所有的黑暗和迷茫。

女:他們的聲音霹靂般響亮,歌頌所有的美好和善良

男:下面有請20__級新聞學子爲我們帶來合誦《那束光》。

記者,從來都是思想的巨擘(bo),他們引經據典,針鋒相對,爭執的是意見,堅守的是_。下面要上場的幾位同學,嘴皮子功夫可是了得,他們代表新聞班同學將爲大家帶來一場精彩的辯論接下來,就讓我們跟隨他們躍動的思想,一起《針鋒相對》。

他們爲希望而奔波,爲正義而主張,爲秩序而思考,只爲給弱者以關懷,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只因爲他們是人民的記者,是良心的代言。下面請欣賞反思輕喜劇《我和新聞在路上》

一個多月的辛苦操勞,30多天的艱苦奮鬥,從策劃到執行,每一步都走得異常艱辛,卻又別樣鏗鏘。這一刻,我們要用歌聲表達出所有所有難以言說的感情。原創的歌詞,經典的旋律,下面請欣賞歌曲串燒。

他們的足跡不止於河南大學,交流跨越了世界各地,當溫暖與鼓勵從四面八方奔涌而來,你,HOLD得住嗎?

(播放徵集祝福短片)

男:新聞style主題晚會即將落下帷幕,我們的記者文化節活動仍在繼續,明天大禮堂廣場的新聞攝影展期待您的關注。

女:朋友們,明年的記者節,我們,再會

記者節感言感悟心得 篇二

11月8日是記者節。以職業爲節,爲了記者的光榮,也爲了光榮之後,腳步更從容。 所以,記者的光榮,並不屬於一己,而是屬於這個偉大的時代,這個偉大的國度。古人有云:“躬逢其盛”,“躬”既可解爲“親自”,也可解爲“曲身”:面對偉大,個人怎能不心生敬意,怎能不滿懷謙卑?細數光榮後,請束之高閣,在這個幸運的時代,從容前行。

作爲黨和人民的“喉舌”,新聞記者肩負着“天降大任於斯人”的使命,追尋理想、拷問真相、守望良知是新聞記者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因此,新聞記者,不應該是簡單的記錄者,而應是一個善於交流的訪問者,反應敏捷的運動員,思想深邃的哲學家,溫厚善良的慈悲者,嫉惡如仇的俠士。

哪裏有新聞,哪裏就有我們忙碌的身影。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舉例今年的大事件)……每一個重大事件,我們的記者都戰鬥在一線。雖然這些事件現場離我們雲浮很遙遠,但是作爲新聞工作者,我們依然“忙碌”。我們已經數不清多少次採訪歸來連夜趕稿,多少次加班;爲了一句話、一張圖片、一個版面、一個創意,我們採編人員反覆琢磨、反覆討論。記者堅守在現場採訪,把最感人的故事與場景記錄下來,經常忙完已經是凌晨了。這種“忙碌”是辛苦的。可當我們把最感人的事蹟寫出來刊登在報紙上,再辛苦的 “忙碌”也是幸福的。

走在新聞的路上,我徘徊在愛與痛的邊緣。但我知道,我不會放棄。人的一生,能把職業與理想完美結合起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看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在報紙上;看不到我們的時候,我們在路上。作爲新聞記者,活躍在人民羣衆之中,穿梭於社會萬象之間,傳播黨的聲音,反映民生民意,抓到新聞“活魚”,我們一直在路上。我們用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記載着“江北水城·運河古都”發展的每一個腳印,書寫着聊城的光榮與夢想,勾畫出永不褪色的繽紛畫面。

美國著名新聞工作者普利策有一句名言:“倘若一個國家是一條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聞記者就是船頭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無際的海面上觀察一切,審視海上的不測風雲和淺灘暗礁,及時發出警告。”這也讓我們“初學者”承載了超過自身年齡的沉重責任。在三年的民生社會新聞實踐中,記錄歷史、書寫真實,成爲我對職業的要求;追求卓越,真誠面對,是我事業的座右銘。

作爲一名學生記者,我很認真的對待每一份通訊稿。修修改改的過程中,酸甜苦辣,滋味俱全。凌晨時分,仍在挑燈夜戰,只爲一份能按時發出的新聞稿。一字一句都要反覆斟酌,陪伴我的,一盞燈、一杯茶,還有心中不變的記者夢。這些,都是我所追求的生活。我很珍惜,在校網通站工作的日子,轉眼,快一年了。成爲一名學生記者已經五年有餘,從高中到現在已經是一名大三學生。記者生活已經成了我平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從最初的青澀到現在逐漸成熟的文風;從最初的膽怯到現在拿起錄音筆做採訪時的遊刃有餘。我很慶幸,當年的自己做出要成爲一名學生記者的決定。未來的日子,更多的歷練,我願意繼續在學生記者的崗位上揮灑我的青春和熱血、不斷前行。又是一年記者節,祝願親愛的學生記者們節日快樂,努力追尋心中的記者夢。

用汗水詮釋記者的含義,用無悔鑄就記者的奇蹟。加入記者站是我大學以來最重要的抉擇,我愛這個地方,就像愛我的家和家人。遙想去年記者節時,我剛加入記者站不久,在各位記者學長學姐的幫助和鼓勵下,抱着深深的對記者工作的熱忱,爲自己的記者夢而奮鬥。

我堅信我將保持積極的工作態度和熱情,以敏銳的發現力,深刻的思考,與衆不同的視角,繼續發揮自己作爲記者的光和熱。

記者節感言 篇三

一提到記者,就會想到鏡頭、文字、聲音,他們用這些工具觀察、記錄時代的變遷和歷史足跡,反映波瀾壯闊的現實生活,用筆墨、鍵盤譜寫出精彩紛呈的新聞篇章。

記者是社會的瞭望者,是時代的參與者,又是一個很平常的職業。與其他所有職業一樣,當記者的過程就是一個做人的過程。但更重要的是,記者是責任、是重託、是公平、是正義,這一職業考驗着我們的良心、愛心和社會責任感。這不僅是職業的要求,更是人民羣衆對新聞工作者寄予的厚望。也難怪記者這般感慨:記者是青春無悔,是樂此不疲,是激盪的生命,是沸騰的熱血,是我們在路上永不停息的事業!

許多人小時候,就很羨慕屏幕上那些手持話筒的人。尤其是新聞專業的學生,都會視當一名記者爲最初的夢想與憧憬,喜歡他們的從容不迫,喜歡他們的瀟灑大方。到後來,才懂得了,“記者的生活是鐵腳馬眼神仙肚”。在美麗光環的背後,記者也有鮮爲人知的艱辛和苦衷。一幅幅感人的畫面、動人的場景是他們用汗水,甚至是生命譜就的詩篇。實際上,記者並不是那麼自由自在、風光無限。作爲“靠頭腦吃飯的羣體”,他們也有辛酸、無奈。

作爲記者,註定了要餐風沐雨、飽受煎熬。他們將最真實的場景傳至千里之外,又將最溫暖的祝福帶到需要安慰的人身邊。他們是一羣忠實於生活、貼近生活的人,一羣爲了使命不知疲倦,爲了工作不畏艱險的人。

時代歷來對記者寄予厚望。李大釗指出:“現在的新聞,就是將來的歷史。”記者首先要像一名真正的記者那樣去崇尚真實、信仰真理、熱戀真誠,忠於新聞事實。記者見證歷史,但並不單單記錄歷史。記者的稱號蘊含一種動力,向生活學,向實際學,向羣衆學。在生活中發現新聞作品思想上的震撼力,在實際中挖掘新聞作品藝術上的感染力,在羣衆中探究新聞作品審美觀賞的愉悅性。記者要以自己的良知和社會責任心,傾聽民聲,反映民意,對上負責,對下負責,不因盲從和麻木而忘記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是記者的道德。

記者應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範長江、穆青等老一輩傑出新聞工作者是當代記者的楷模。作爲一名記者,必須在提高政治素質的同時,更多地注重職業道德的培養,有敬業精神,有修養,還要有骨氣。古人說得好,無欲則剛。我對那些東西不感興趣,你還能把我怎麼樣?有這麼一首詩,記不清楚是誰寫的了:“真理在胸筆在手,無私無畏即自由。時光如淘蕩泥土,砥柱觸天立中流。”一旦進入此般境界,記者就會心胸磊落,坦坦蕩蕩。

新聞報道是一份需要全力以赴的工作。記者用心、用情感悟生活,歷經千辛萬苦,在一線捕捉新聞線索,一雙眼緊盯不放,一雙腳不停追蹤,一雙手拍攝不停,一顆心永系百姓。記者從不說累,哪怕奔波不停;記者從不說怕,哪怕槍林彈雨;記者從不說忙,哪怕沒空吃飯……

記者憑敏銳洞察社會,將激情融入筆端。每一名記者都是紀實作家,每一名記者都是歌頌生活的詩人。我們讚美記者,我們歡慶記者節。記者節是加油站,是記者們最美麗的回憶,最溫馨的家。

就在此刻,依然有很多記者執著於自己的新聞理想,堅守着自己的崗位。謹向所有的記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祝大家記者節快樂!

記者節感言 篇四

有人說,記者是無冕之王。認爲記者是最有本事的人,天不怕地不怕什麼都不怕。

也有人說,記者是社會的良知。“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說的就是他們。

有人說,記者是行者。你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在紙上在熒幕上;你見不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在路上在幕後。

也有人說,記者是雜家。除了採訪業務之外,天文地理,政治法律,經濟科技,古今之事,中外之事……似乎都要知道一點。

有人說,記者是一個名利雙收的職業,報上有名、電視有形、廣播有聲,既拿工資又拿稿酬。

也有人說,記者是弱勢羣體。他們爲老百姓說話辦事,可是不少人卻成了被告,甚至有些人被打……

更有人說,記者是高危人羣。在十大危險職業排行榜中,記者成了僅次於警察和礦工的第三大危險職業。

我說,記者其實就是這樣一羣人,他們有血有肉實實在在,沒有三頭六臂也並非神通廣大。

爲了保護社會良知,他們可以天不怕地不怕;爲了伸張正義,他們才躋身十大危險職業之三;爲了更全面瞭解新聞更接近事實真相,他們一直在學習而成爲無所不知的知識分子;他們的工作強度從來都不跟名利掛鉤,他們用攝像機用話筒用手中的筆,用他們強大的內心去創作去記錄去書寫,他們是時代的記錄者,更是時代的推動者。

記者從來都不是什麼無冕之王,只有社會的良知纔是他們真正的名號。他們不僅是黨的喉,更是人民的耳目,關注百姓的`生存狀態,感應百姓的精神需求,深度反映民意,真切抒發民情。

作爲一名記者,我有着自己的新聞理想,要去深刻地關注、忠實地記錄正在發生的歷史,揭示歷史進程中的瓶頸因素和問題所在,不斷地反映社會制度和政策的弊端,以新聞的力量促進社會的進步和文明,以新聞的力量建設一個公平、文明進步的民主社會。

普利策曾經說過:“社會是航行在大海上的一艘大船,記者就是那船頭的瞭望者。他要爲社會負責,爲社會守望……”記者節是我們新聞工作者的新起點和加油站。記者的事業永遠沒有盡頭,我們還要繼續學習,不斷努力,勇往直前!

記者節感言 篇五

我們的記者經常脫掉鞋襪和農民一起下田。爲什麼?因爲這樣我們不光能拍到更好的畫面,同時,我們還代表着廣電的形象,我們有責任維護好這個形象。

我從事新聞事業只有14年,在很多人眼裏我還只能是個“新兵蛋子”。我是1996年從市公交公司轉行到原電視臺工作的。這麼多年來,我一直都承認自己是“新兵蛋子”的身份,但是,我從來不認爲“新兵蛋子”就一定打不好槍。

2001年下半年,臺裏把開辦對農節目《農技110特快》的任務交給了我,在接到臺裏任務的時候,我的父親已經病重在牀,肺癌晚期。而當時欄目組人員就只有我和童佳兩個人,每週三期的節目量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一邊是老父親盼望看見兒子的眼神,一邊是觀衆期待的新欄目……我選擇了後者,堅持做好每一檔節目。直到父親去世後辦喪事時,我才請同事幫忙頂了兩期。那段時間我的心很痛,在父親生命的最後時刻,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陪伴他。但是,那段時間我也收穫了快樂,欄目受到了普遍好評,正如央視白巖鬆所寫的一本書的書名——“痛並快樂着”。

肩負起服務農民的責任是多年來我們欄目受到好評的根本原因。《農技110特快》是個由多個小版塊組成的欄目,其中有一個《氣象農情》小版塊,這個小版塊的來歷有一段故事。說難聽點,這是個被農民罵出來的版塊。爲了欄目題材的組織,農業局專門派了農技110集團的老賈長駐欄目組,老賈經常跟我們一起去拍節目。2005年8月,蓮花鎮農民來電反映水稻病害很嚴重。我和老賈馬上請了衢江區的水稻專家趕到蓮花鎮的田頭,專家馬上判定這是水稻黑條矮縮病。專家在現場介紹說,水稻黑條矮縮病就好比是癌症,沒辦法治的,只能在苗期預防。當時有不少農民在圍觀,聽專家這麼介紹,一位農民有點急了,在一邊大聲抱怨:“這樣的內容你們爲什麼不早播?現在已經發病了,損失已經造成了,再拍節目有什麼用?”其實相關預防內容在2個月前已播出過兩遍,只是有些農民兄弟錯過了收看時間。老賈很委屈,馬上跟農民辯解說:“我們已經播過了,是你們自己沒有看。”

被農民指責,在我們欄目運行這麼多年來還是頭一次,其實當時我內心也很委屈。但是,很快我就制止住了他們的爭吵。我覺得,農民非常可憐,這田裏的稻子也許就是他們一年的希望。我對老賈說,我們不能要求農民守住電視機看每一期節目,我們再想想有沒有什麼辦法,這是農民最基本的要求,我們有責任。在回來的路上,我冒出來一個想法,就是開一個天天提醒農事的版塊,內容不需要每期更新,要在農事週期內重複播,這樣農民看到的可能性就會大得多。

就這樣,《氣象農情》應運而生,這個版塊按農情季節高頻率地提醒農民眼下該注意做好哪些農事。這個版塊後來發揮了很大的作用。2006年9月,在稻飛蝨危害衢州時,我們利用《氣象農情》連續高密度地播出病蟲情報,不斷介紹緊急防控措施,農民看節目而動,加強了針對性防治。據市農業局統計,當年全市晚稻減少損失9萬多噸。

在我們這個團隊,我們的記者經常脫掉鞋襪和農民一起下田。爲什麼?因爲這樣我們不光能拍到更好的畫面,同時,我們還代表着廣電的形象,我們有責任維護好這個形象。

我們做對農節目,也有個真情付出的問題。童佳前幾天跟我說,每次播節目,看到稿子裏農民關心的內容多的時候,心裏就有說不出的高興。其實,我們心裏與農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有很多做農資的朋友,我經常跟他們說,如果讓我發現誰利用我們欄目坑農害農,那朋友就沒得做了。

前不久,我們回憶起做《農技110特快》所經歷的酸甜苦辣,黃宏偉老師是這麼回答的:酸甜苦辣很多,但是現在能夠想起來的卻只剩下甜。確實,《農技110特快》欄目組的每個成員,手中都握有省級一等獎的獎狀,有的人還不止一張。

事業需要堅守,成功更離不開堅守。一個好的記者必然會不斷地去追求作品的質量,而追求質量的過程往往是忘我的,是一種高尚的職業精神的自然流露。當你感覺撐不下去的時候,再咬咬牙,成功就離我們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