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互聯網創業失敗者【通用多篇】

互聯網創業失敗者【通用多篇】

互聯網創業6種死法:沒有誰會是永遠的“失敗者” 篇一

別隻迷戀“成功創業故事”

你是一位“成功創業故事”的粉絲嗎?

反正很多人都熱衷於這些故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屌絲,得到相當數額的風險投資,而後成功逆襲,一戰成名,多麼有吸引力又神祕的橋段。

然而熱衷故事的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問題——那筆投資後,那次成名後,這些主人公和他的創業項目到底發展得如何?甚至你是否知道,其中相當一部分因爲出現各種問題,而無法繼續維持高調的發展?

狂奔、步履蹣跚、直接跌倒

創業本就是生死遊戲,不單純是喜聞樂見的故事。

根據China Venture今年7月中旬公佈的統計數據來看,融資事件在減少,2015年第二季度互聯網行業VC/PE融資事件規模爲37.89億美元,環比下降50.36%;融資案例數量222起,環比下降10.84%。

喧聲震天的A輪,戰戰兢兢的B輪,以及無路可走的C輪——季節開始變化,資本市場開始收縮,無數創業公司開始從初期的狂奔變得步履蹣跚,也有人直接跌倒。

總結經驗、扭轉局面、東山再起

自然永遠有他的規律,盛夏後逐步走向寒冬,這幾乎是可以預測到的規律。然而,很多“失敗者”並沒有畏縮不前。

最值得回味的是,無論創業者如何“失敗”,他們的下一步都是想辦法周旋,總結經驗,扭轉局面。或者另起爐竈,東山再起,沒有人會再回到原本的生活,創業似乎有一種說不清的魔力,一旦品嚐過,永遠讓你着迷。

因爲他們知道,沒有誰會是永遠的“失敗者”。

資金來源與核心技術都要靠譜

楊實26歲

●創業項目:一款和陌陌類似的APP“默默食”

●心得:團隊的缺陷仍是技術層面,僱傭到的技術大牛都具有流動性。楊實的主創團隊中又沒有技術類的專門人才,因此常常很被動。

“帶頭大哥”不必要的“俠義心”?

互聯網世界,一點都不比金庸小說中的江湖平靜。殺伐決斷、血雨腥風,擁有雄厚資金支持的人就像藏有絕世武功傳承的百年世家,說話辦事都特別有底氣。只有想法和產品的人,就像是有一身上佳習武潛質,苦苦等待N輪發現自己這顆星,從而走向武林霸主的神壇。

楊實是武俠小說的熱愛者,因此在創業時他總是不免帶入武俠思維,把自己當成蕭峯一樣的帶頭大哥,道義讓他不允許拋下身邊從澳大利亞追隨而來的“小弟們”,於是創業中通常不必要的“俠義心”成爲楊實的一個沉重包袱。

還在澳大利亞讀研究生時,創業團隊已經有四個人,然而都不是A PP方向的人才,同質化嚴重。他的公司也經歷了從大連到深圳的地理位置的轉變,其實最初選擇大連也是因爲“喜歡”而已。

最初產品叫做“默默食”,餐飲A PP十分火爆,楊實幾乎是全家總動員。媽媽攜鉅款從老家來到深圳支持兒子創業,還賣掉了家裏的別墅,甚至做團隊的保姆。

楊實在產品的概念和理念上是非常堅持的一個人,當初四人創業小組,經過周折後已經只剩楊實和女友。按照這個“帶頭大哥”的武俠理論,小弟回鄉絕不能空手歸,他還給了一筆錢。

公司各項需求、每個月的花費如流水,曾經一度達到每個月20多萬的開銷。僅靠楊實媽媽的投入,也只能支撐1年的時間。

“種了一地瓜,卻賣不到50公里外”

但楊實坦言,他的團隊的缺陷仍是技術層面,僱傭到的技術大牛都具有流動性。儘管有股權和分紅的吸引,但大牛們面臨的外界誘惑非常多。楊實的主創團隊中又沒有技術類的專門人才,因此常常很被動。

而當產品初見樣貌時,錢又不夠了,APP推廣的渠道費用驚人,這是他最苦悶的時期。

“就像辛苦種了一地瓜,卻賣不到50公里之外的市場”。楊實和他的團隊在朋友圈、微信羣和QQ羣裏發送產品的下載鏈接,以及產品說明。然而效果不佳。

判斷一款APP是否成功,看它推廣期的三個月就知道了,而半年的時間就幾乎可能決定這款產品的生和死了。最終楊實的“默默食”並沒有成功,現在他開始重新組建團隊,對既有APP進行框架修改了。理念還是同樣基於地理位置,但這次是以“找陌生人搭配喝咖啡”爲概念了。這次最關鍵的是,沒有讓媽媽投錢,而是通過他在澳大利亞的導師公司,並且這款APP並不完全針對國內市場。

客戶信息多加層密 做好內部風險把控

John 25歲

●創業項目:“我家靚仔”O2O項目

●心得:以後創業時,用戶信息只給幾個核心股東看。吃一塹,長一智。人心叵測,商場如戰場,多給用戶信息加層密,多留個心眼總是好的。

網絡戰,信息戰。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用戶信息一旦被競爭對手挖走了,對於剛創立的創業團隊來說,可就不啻於遭遇沒頂之災。

在John剛剛創業的某個星期裏,他就面臨着了這樣的黑色災難日危機。幾乎每天都接到數不清的客戶和朋友們的投訴電話,而投訴的內容都相同,說有個跟John的公司業務相同的公司打電話提出給予用戶更多的優惠,勸客戶換公司。那時John也納悶了,自己用的是業內領先的技術,網絡黑客一般進不去。技術方面的問題排除了,那隻能是人的方面出了問題。他這樣分析着,剛好那段時間有公司員工離職,應該就是在這個環節被競爭對手挖走了內部的用戶信息。後來,事實也被證實是這樣。

用戶的忠誠度基本是和優惠服務成正相關關係。對方打出優惠招數,而且被用戶知道了自己信息被泄露了,客戶自然就流失很多。年輕的創業團隊因爲一次疏忽而受到了重創。John跑過派出所,找過刑偵大隊,但都因爲證據不足而得不到解決。如果要通過法院打官司,請律師要花錢,還得賠上一年半載的時間,成本太高耗不起。

無奈之下,John選擇放棄維權。創業沒經驗,儘管當初有和員工簽訂保密協議,自己並沒有重視信息安全這一塊。員工因爲業務原因提出看資料的要求,未加警覺的他也就答應了,結果導致這個慘痛的後果。

“以後創業時,用戶信息只給幾個核心股東看。”John的這次經歷也讓他成長起來。吃一塹,長一智。人心叵測,商場如戰場,多給用戶信息加層密,多留個心眼總是好的。

不要爲了拉到投資而隱藏項目短板

劉明哲

●創業項目:智能烤箱

●心得:不要去掩蓋自己的弱點,越掩蓋,這些缺點在最後潰堤最快。最好是把所有壞牌、好牌都攤出來在牌桌上打,讓投資人幫助來梳理商業模式,指出問題所在。

產品定價策略出問題

在搜索引擎裏輸入“劉明哲智能烤箱”,關於他的智能烤箱產品介紹多如牛毛,比如操作簡單、精準控溫、易清洗、均勻受熱,可以通過手機APP控制烤箱,還可以隨時分享烘焙食譜,一切看上去它擁有了成功創業的“完美雛形”。

可惜,“看上去很美”的智能烤箱連連遭遇重大挫敗,在接受採訪時,劉明哲對過往略微戲謔,可言語中帶着無奈。團隊與他當年真是拼了全力做這款產品。作爲產品經理的他曾在這個烤箱上費盡了功夫,比如用心思做調研,曾在互聯網發起幾十萬份的調查問卷用於採樣以及與用戶互動,研究用戶行爲,對用戶想用烤箱烤什麼、怎樣學用烤箱、用完烤箱拍照分享到社交平臺,都已經摸清了。但在第一階段,仍舊無法順利打入市場。

那是2013年左右的事情了,劉明哲現在回憶起來,覺得分析到頭了,如果產品本身有問題也是白搭,他覺得價格定高了。劉明哲表示,“主打的是智能烤箱,自己做研發當然覺得牛。到最後,研發成本太高,每件產品定價1299元,嚇退了所有顧客”。

市場培育過程中受衆不買賬

事實上,產品當中如果有智力輸出部分,價格部分無法壓低,這款智能烤箱之所以貴並不是沒有道理,只是在市場培育過程中,受衆不買賬。

爲了讓智能烤箱用起來更方便,劉明哲再出一招:提供“一站式服務”。換言之,給顧客提供所有利用烤箱烘焙時有可能運用到的食材,比如黃油、淡奶油、可可粉、低筋麪粉等等都可以在配套網上商城中購買,智能烤箱附加了這些東西后,打包以套餐價賣出。劉明哲想,這總能達到收支平衡了吧。誰知道,這當中又掉進了另一個泥淖。

原來,這些原材料都有保質期,而大型冰箱存儲以及用冷鮮鏈運輸它們,費用高昂,進貨多了浪費,而進少了又不能保證用戶需求量。引入原材料的概念與其說是創意,不妨說更像是個燙手山芋。雪上加霜的是,總共售賣的三四十個原材料品類當中,實際賣出的只有20%,其餘80%食材全是無關緊要的“陪襯品”,可還得進貨,不然給人“材料不全”的錯覺,這進一步推動了高損耗率,第二次轉型再告失敗。

讓項目撇開了資金也能自身盈利

再後來,劉明哲把團隊拉到前海,重新換血,重振旗鼓。倒是在前不久,拿到了天使輪投資,“主力出擊南方市場、收回北方市場”的策略讓他的項目重新有了起色。劉明哲坦言,自己前後見了40個投資人,在見前20個投資人的時候爲了拿到錢,刻意隱瞞了某些項目劣勢,這讓他的項目的短板被藏了起來,到了市場階段自然不那麼被接納。現在的劉明哲表示,“不要去掩蓋自己的弱點,越掩蓋,這些缺點在最後潰堤最快。”,讓項目撇開了資金能夠自身盈利,這樣才能最終讓商業模式良性運轉。

失敗不可怕

不及時重新出發纔可怕

肖國勳85後

●創業項目:“美廚”APP,“好se派沙拉”

●心得:如果轉變得慢,就很容易死掉;如果轉變得快,你可能會獲得一個新生。我們屬於後者。做項目不一定要多高的格調,但是一定要有內容。

85後的年輕創業者肖國勳,是一個專做沙拉的“老闆”,靠微信公號“好se沙拉”運營。每天1000多份沙拉的訂單從互聯網平臺產生。事實上,這個品牌並不是肖國勳互聯網創業一出手的一擊即中,而是及時調轉風頭的結果。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失敗不可怕,如何及時從懸崖邊上折返才最重要”。

原來的創業方向已觸到天花板

他堅持認爲互聯網是創業的風口,“如果不利用互聯網做點什麼,我們也心有不甘。”他說。於是,“美廚”項目應時而生。“美廚”從2014年的12月開始籌備,今年3月份上線,用了四個月的時間成爲了全國同類APP中做得最大的一家。“我們主打生鮮食材的配送,也爲客戶提供很多五星級大酒店的菜單,包括詳細的步驟,讓大家在家裏也能做出五星級酒店的菜。”肖國勳說。

完成了A輪投資、每天五六百單……而在外人看來做得正火熱的美廚卻在運營三個月後悄悄地轉型。肖國勳說:“能接受這個APP的基本上是年輕人,他們很忙,忙到很少有時間做飯。我們做調研也發現大部分客戶都是中低頻率的。一兩週纔買一次,沒法成爲一個穩定的消費需求。在互聯網上我們還是希望做一些更高頻的事情”。

“美廚”雖然沒有正式宣佈失敗,也還在繼續做着,但資金與人力已經不再將此作爲重點。肖國勳認爲,這種生鮮食材配送已經到了天花板,需要馬上調轉方向。

線上部分只是冰山一角

於是通過回訪客戶,研究目標羣體的需求,肖國勳又大膽創立了一個新的品牌“好se派沙拉”,專做健康營養還能減脂肪的沙拉。目前每天下單量突破一千,受到很多年輕人的喜愛。“沙拉不論是客戶還是供應鏈都是建立在美廚的基礎之上的”。

對於所謂“失敗”,肖國勳很淡定,他認爲很多人對此有誤區,很多人以爲做一個APP就能改變世界。但做過傳統行業的人知道,最怕不懂行情、產品質量不好、損耗高,餐飲這樣的行業就是如此。反之則情況截然不同。這無法靠一個APP改變。互聯網的項目,線上部分只是冰山一角。

在肖國勳的眼中,創業失敗是“如果轉變得慢,就很容易死掉;如果轉變得快,你可能會獲得一個新生。我們屬於後者。”他還說:“做項目不一定要多高的格調,但是一定要有內容。”

純技術宅的團隊 缺了點運營推廣的“情商”

黃函寧32歲

●創業項目:3W咖啡孵化項目“智能口語”

●心得:搞技術的人往往會陷入一個很難轉換的思維定式,看問題習慣從技術層面考慮,眼界有限,難以從全局看問題。

技術成果只能“孤芳自賞”

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年輕的創業團隊往往是一羣相似的好朋友“頭腦一熱”而組建的。黃函寧的創業團隊也是這樣,聊到好想法時,和身邊一羣搞技術的朋友一拍即合。

一個團隊全是技術宅,當初同爲技術宅的黃函寧組建這支“智能口語”的創業團隊的時候還有點小驕傲。在3W孵化項目中,找不到技術夥伴的大有人在,而自己招募的可全是“技術帝”。項目初期時,這滿滿的得意充盈着他的小心房。

但是這種得意沒能持續很久,就被現實的情況潑了冷水。項目進展到後期階段,高質量的技術成果開發出來了,卻只是留在家裏“孤芳自賞”。面對這種意外的窘境,發起人黃函寧差點沒哭出來。

“技術、運營和市場”未並駕齊驅

創業圈裏流傳着一個三角定理——“技術、運營和市場”。三者就像是三輛並駕齊驅的馬車,前進的速度更多取決於最弱的那一輛。“重技術、輕運營”的純技術宅團隊中,代表產品技術的馬車被鞭子抽得急匆匆地跑,而代表運營推廣的馬車因爲馬草沒吃夠在後面慢悠悠地走。馬車前進的速度不協調,坐在馬車裏面的人只能一路顛簸,搞不好就被甩出去了。

推廣力度不夠,用戶量上不去。“那段時間大家覺得很沮喪,用心做得這麼好的東西卻推廣不出去。”從信心滿滿到士氣大跌,黃函寧和他的團隊元氣大傷。問題出現後,也成立過專門負責運營推廣的部門,但所起的效果十分有限。

做軟件開發,倒在互聯網推廣上

在互聯網公司做互聯網軟件開發,最後卻倒在互聯網推廣上面,這看起來似乎有點滑稽。技術宅們只顧埋頭苦幹,可能還不清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產品觀念早已過時了,似乎缺了點產品推廣的“情商”。“搞技術的人往往會陷入一個很難轉換的思維定式,看問題習慣從技術層面考慮,眼界有限,難以從全局看問題。”黃函寧認爲如果是專門做技術開發,純技術團隊會用心把產品做得又炫又酷,但是作爲一個創業團隊來說,這種團隊配置是不可取的,必須在技術、運營、市場各個方面都有相應的規劃。

撐不住,也耗不起。當初風風火火組建的創業團隊就這樣解散了。其他技術隊友已經找到屬於自己的新崗位,但是黃函寧還在堅持,創業多次的他看中了這個項目的價值,並不想完全放棄,一直在等待機會東山再起。

選好合夥人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bbsky 85後

●創業項目:西城網海淘平臺網站,互聯網金融

●心得:沒有形成一個有化學反應的團隊,沒能實現職責分明、分工合作。不再那麼迷信“大牛”,擁有團隊精神的一羣平庸之輩所能煥發的力量是巨大的。

第一次創業是在3年前的武漢。bbsky作爲一個經濟系畢業生,和不少同學一樣從事了相關經濟研究工作,然而對收入的不滿意讓他投身創業大軍。

觀察周圍人的消費習慣後,他斷定“海淘”是個不錯的方向。他決定以網站和淘寶店爲載體,並把項目命名爲西城,就是希望可以把歐美西方的好東西帶到內地來。

項目持續了一年半,最後無疾而終,西城網也不復存在。原因一是在武漢,創業氛圍遠遠不如深圳,想找到志同道合願意辭掉穩定工作一起打拼的人很難,而且投資人也少,項目沒有持續的資金投入。原因二也可能在於自身經驗不足,雖然也有跟人在合夥,但是沒有真正形成一個團隊的感覺,所以做起事來顯得有點單打獨鬥,很吃力。

在項目的後期,bbsky因爲一個合夥人在德國港口有資源,就來了深圳,當時德國奶粉很火,合夥人想專注做奶粉,他覺得還是應該做平臺,最終漸漸分道揚鑣。這時bbsky意識到專注很重要,市場前景廣闊的時候,應該專注,纔有執行力,產品才足夠精簡,就像把利刃在廣闊的市場上縱橫捭闔,只做最有前景的,而不是眼前的利益。

來到深圳後bbsk y認識了從騰訊離職的“強人”做聯合創始人。項目是做互聯網金融相關的內容,在2014年9月開始做,當時互聯網金融還在風口期,創業期間也感受到了一個行業的風口對資源、客戶集聚所帶來的巨大推動作用,軟銀中國都曾聯繫當時的團隊,有意向投資。

這一切和創始人是騰訊的前員工分不開,他做事雷厲風行,對業務的執行力強,在業內也有資源。然而合夥人的高壓讓業務氛圍緊張,bbsky發現職能上是否形成分工的默契纔是關鍵。兩次創業失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沒有形成一個有化學反應的團隊,沒能實現職責分明、分工合作。這兩次創業讓bbsky不再那麼迷信“大牛”,擁有團隊精神的一羣平庸之輩所能煥發的力量是巨大的。

創業失敗者說 篇二

“過於樂觀冒進”

在線教育盛起之時,龔海燕創辦91外教網,後相繼創辦梯子網、那好網。但很快,兩網遭關閉、91外教網CEO出走。

因爲91外教網發生的動盪,創業明星龔海燕再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2011年,她曾帶領世紀佳緣成功上市,從湖南農村到北大再到美國納斯達克,一時風頭無兩。《紐約客》駐華記者歐逸文把她視作中國“野心”的代表人物。如今,她在在線教育的佈局節節失利,連最後一塊陣地可能也要失守了。

91外教網前CEO鄭金禮2014年12月15日向《中國新聞週刊》證實,自己已從91外教離職,下家差不多敲定了,但暫時還不方便透露。

在線教育項目從2013年開始出現井噴。BAT三家巨頭奮力佈局,網易、小米、金山也都開始進入這一領域,資本快速涌入。

龔海燕從2013年開始正式進軍在線教育領域。鄭金禮曾作爲龔海燕的助理近一年,2013年12月20日,他正式出任91外教網事業部負責人。那時,91外教網主要藉助互聯網遠程音視頻進行實時互動教學,但經營狀況並不好,幾乎已被龔海燕視作“雞肋”,當月的營收只有4.8萬元。

那時的91外教已進入瓶頸期。在2013年春節前,真格基金投資人王強曾打電話告訴龔海燕,決定放棄投資91外教的計劃,原因是在線口語培訓市場太小。他說,口語培訓在新東方的業務裏只佔2%的比重。

在鄭金禮帶領下,91外教半年間竟殺出重圍,在2014年5月的單月營收突破了108萬元,比起鄭接手時翻了20倍,用戶也從1.7萬人增長到超過10萬人。

龔海燕急於試探新的項目,試圖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2013 年 11 底,她創辦梯子網,關注K12(從幼兒園到高三)在線教育大平臺,試圖通過海量免費資源,吸引用戶。然而,這個平臺卻逐漸成爲了資金黑洞。

爲了獲得快速的現金迴流,補充梯子網的資金空缺,2014 年 7 月,她接着創辦“互動直播”課程平臺那好網,試圖複製91外教的模式來盈利。與此同時,91 外教網開始獨立運營,鄭金禮出任CEO,自負盈虧。

曾在紐交所上市的學大教育是無數培訓機構的榜樣。拿到錢的機構還想去拿更多的錢,通過瘋狂擴充門店來增加營收。但在鄭金禮看來,不注重質量而去捨本逐末,恰恰是致命的。“不管91外教還是別的機構,千萬不能爲了跑營收而不關注質量,只要質量過關了,也能活下來。”

鄭金禮此前自己在這個領域創過業,他認爲,在未來,在線英語的主賽道是在青少年用戶,可因爲學習週期過長,一般需要8年甚至10年;而教學的結果也有不確定性,這就決定了其他機構也可以生存,“誰都不可能做到一家通吃”。

“我不希望快做,我看得出來未來三到五年,大家競爭的是質量,而且一定有機會,太快的話反而可能會把自己搞死。”鄭金禮對《中國新聞週刊》說。

這句話似乎竟也印證在了龔海燕身上。2014年9月對於龔海燕來說是一段揪心的日子。10日,她向員工發出了一封郵件,震驚了所有人。

“鑑於我第二次創業過於樂觀冒進,戰線拉得太長,以至於在幾個月前就花光了公司融資,我一直在用自己的資金支撐公司運轉。目前公司的戰線很不適合我們這樣的創業公司,我認爲我們應該收縮戰線,專注精力在有可能做成的項目上面。”

她決定徹底放棄梯子網和那好網,逐漸將業務重心轉移至 91 外教。9月13日,那好網的首頁只剩下幾行字,“公司戰略調整,那好網已經關閉。”上線僅3個多月,那好網倒得猝不及防。

9月對於鄭金禮來說還不算太壞。他的狀態雖然忙碌,但很享受其中,覺得“整個公司發展比較順利,未來還是比較光明的。”他主導91外教上了湖南衛視的《天天向上》,沒幾天,百度的數據顯示,“91外教”的搜索量同比上漲了七倍。

他當時對91外教的規劃是,聚焦青少年用戶,注重教學品質,不能急於求成。

然而事情沒能按照他想象的去發展。

對手51Talk和VIPABC先後獲得了1200萬美元和1億美元的融資,91外教的競爭壓力驟然加大。龔海燕想繼續尋求融資,但並不順利。

在世紀佳緣前期最困難的時候,龔海燕曾經跑到浙江義烏向網友借了十萬塊錢,這是她找來的第一筆錢,就這樣逐漸活了下來。鄭金禮覺得,“這種事情很難複製”。

最終,鄭金禮決定離開91外教。對於原因,他不願意多談。

鄭金禮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時至今日,他仍然認爲,91外教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性存活下來的。但是他已經不得不離開了。“91是自己像小孩子一樣一手帶起來的,但到最後,因爲各種原因,看到它會走向另外一條路,你卻完全沒法做任何的挽救。”

“做垂直品類品牌的電商,生存空間已經微乎其微”

林偉,曾任垂直電商維棉網CEO,因資金鍊斷裂等原因,2年後倒閉,現任松鼠互聯科技CMO。

維棉的倒閉曾令很多人驚訝。這家經營了兩年的創業公司幾乎聚集了看起來會成功的許多要素。

在2011年前後,電商品牌“維棉”一度風光,曾不斷被拿來與“凡客”相提並論。一手創辦維棉網的林偉最初的想法是,做一個注重質量、定位中高端的貼身服裝品牌,與低價的“凡客”相比,求得差異化生存。他看好襪子和內褲這樣的細分領域,正如在傳統服裝領域,有優衣庫也有無印良品。

2014年12月10日晚上11點多,林偉乘坐高鐵剛抵達蘇州,才和記者說上話。電話那頭,他的聲音有些疲憊。如今,讓他再回憶幾年前發生的事情,已有些難爲。

但林偉還清楚地記得2010年的4月,自己租了一間房,已過40歲的他就那麼開始創業了。慢慢地,他從光桿司令發展到了幾十人的團隊,半年過後,維棉網正式上線。他的許多朋友打電話或發微博送上祝賀,凡客當時的一位副總裁也打來了電話,說,看了以後,評價就只有兩個字,那就是“對了”。

林偉喜歡這個詞,那曾是他最感到欣慰的一個瞬間。

維棉打“單品策略”,以99元6雙的商務男襪作爲企業明星產品,做得好的時候,一年時間賣出了100萬雙商務男襪。

林偉還嘗試過“體驗式營銷”,也就是免費試用策略。僅9天時間就帶來了100萬的新註冊用戶,“回頭客”紛至沓來,整個網站的流量以及定單都提升了近三成。

但後來,一切都開始不對了。林偉逐漸開始意識到,襪子不是主力的一個品類,它經營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用戶需要更長的培育期,但此時,市場已經等不及了;另一方面,流量又太貴。就像是線下企業,房租大幅上漲,員工還得照常開工資,而商品又並沒有賣得那麼快。

這時,互聯網的資本市場又突然發生巨大變化。維棉經營的頭兩年,中國的電商行業注入了數百億熱錢,陷入了“燒錢拼市場”的模式,維棉也趕上過好時候,天使投資人徐小平曾經投了1000萬人民幣。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市場大幅降溫,一時火熱的團購網站存活下來的不到一成,電子商務品牌也紛紛轉向收縮。維棉的後續融資並不順利,很快,維棉和當時其他許多電商品牌一樣,陷入了困難的局面。

“基本上我覺得做一個垂直品類品牌的電商,生存空間已經微乎其微了。”林偉曾形容自己很長一段時間是“如履薄冰”,在資本市場的寒冬之下,還要不斷與供應商打磨,並堅持產品創新。同時,維棉仍然堅持在分衆樓宇電視、地鐵、公交車身上投放廣告。

“有一段時間我們的現金流枯竭,最後幾近休克。”他向《中國新聞週刊》回憶說。

與此同時,阿里、京東等平臺也逐漸發展壯大。中小電商流量成本過高,他們大多借助大平臺成爲第三方經營者。但對於維棉來說,大平臺的銷路也沒能挽救頹勢。林偉透露,當時京東的欠款也沒跟上,維棉被拖了五個月, “當京東開始慢慢還款的時候,我們已經繃不住了。”

林偉坦言那時壓力非常大,感覺就像是水已經沒過了嘴,很快就到鼻子了,幾近窒息。

員工們也感到不對勁,有些收到了裁員的通知。最終,因爲貨款遲遲未能到位,上游的供應商封住了他們的庫房。

徐小平當時曾發了一條意味深長的微博,“一家公司因拖欠貨款,被供貨方申請法院查封其倉儲,公司暫停業務。供貨方,要被逼到怎樣的無奈纔會這樣做?而公司,會有多少機會讓供貨商放棄這種最後手段?市場經濟,必須尊重市場、尊重一切利益相關者,纔有贏的機會、纔有反敗爲勝的機會、纔有劫後重生的機會。利益相關者:員工、客戶、供貨商。”當時媒體大都認爲微博內容指向的正是維棉。

庫房被封后,林偉和對方溝通了三個月,協商解決辦法,包括換股等等。維棉陷入了重重的內憂外患,林偉也陷入了兩難的掙扎,“當時也希望能經營下去,最後實在是沒辦法了。”

“說到底就是沒錢了。”林偉說,很多時候人們都建議創業者要堅持,但由於環境的變化導致商業模式難以爲繼時,就得放棄了。

2012年8月,林偉發了一條微博,作爲對維棉網的告別,“我們總要相信有奇蹟。如果奇蹟沒發生,我就再幹一個成功的襪子品牌,沒啥。”林偉曾經表示,維棉只是生不逢時,如果大環境好,他相信不會做的比凡客差。兩年之後,他開始試水智能硬件,做一款便於老年人操作的松鼠智能相框。他終於真正告別了過去,開始了新一輪的創業。

“沒有管理好董事會的預期”

吳世春,連續5次創業者,曾任酷訊網聯合創始人。因投資方不滿後矛盾激化,最終從酷訊網離職。現爲梅花天使創投創始合夥人。

吳世春留着平頭,看上去很顯年輕。還不到四十歲,他已經連續創業過五次,有成有敗。現在他更主要的身份是梅花天使投資人。每次去參加沙龍,在結束後他總會被一羣創業者團團圍住。

他是德州撲克的高手,在圈內也頗有名氣。他形容玩德州撲克的感覺就像創業和投資,首要選擇對手,選擇創業方向,一旦確定好的方向,就需要更大的投資,要不斷加註,甚至all in(全部押進)。

他大學畢業就去了華爲,工作三年後開始了第一次創業。那是2002年。吳世春從小就有股闖勁兒,他的家鄉是江西大餘,儘管是農村,人們的思想卻並不保守,當地流傳着一句話叫“工字不出頭”,意爲打工沒有出頭之日。當他宣佈要創業時,家人都十分支持。

吳世春最初做了一套視頻廣告系統,技術很好,但運營得卻很一般。那時的互聯網還是文字與圖片的天下,用行話說,就是做得太早了。

對於創業者來說,時機特別重要。“市場的要素還沒具備時,小公司比較難去完成一些拓荒的工作,”吳世春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最重要的是順勢而爲,應該做這個階段最合適做的東西,做得太早或者太晚資本都不會看好。

第一次創業失敗後,他進入百度的企業軟件事業部工作。沒過多久,卻又開始折騰了。在2004年,他與朋友孫志強一起創辦了商之訊軟件有限公司,提供網頁繪畫,在當時網絡客服領域裏做到了第一名。後來,他又看到了新的市場需求。

2003年,吳世春就已經認識另一位知名連續創業者陳華,深受其影響。2006年1月1日,他們做的火車票搜索引擎上線,可以監控全網的火車票轉讓信息,並且可以定製提醒,一下就火了。過完春節,他和陳華又聯手做了二手房、房屋出租、招聘等各個領域的垂直搜索引擎,創辦了紅極一時的酷訊網。那時,做垂直信息門戶的58同城纔剛剛起步。

投資人紛紛找上門來。僅談了3個小時,酷訊就敲定了第一筆投資。陳華曾在接受採訪時說,酷訊在當時所有創業公司裏算得上是拿到投資最快的一家。酷訊網先後獲得了聯創策源與SIG基金共計1200萬美元的投資。

吳世春的一個朋友曾經打電話給他,說在酷訊網用一分鐘就找到了需要的房子,房東也很驚喜,因爲發佈信息纔不過兩分鐘。朋友告訴他,那感覺“太神奇了”。

就是這樣一個大受歡迎的生活搜索引擎,運營兩年後,陳華和吳世春相繼離職。

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後,酷訊網出現了經營危機。由於戰線拉得太長,多方發力導致沒有一個領域佔據領先地位,酷訊網不得不採取收縮戰略。儘管吳世春和陳華說服了董事會進行轉型,專注當時業務開展最好的旅遊垂直搜索領域,但是投資方的不滿,使雙方矛盾不斷激化。

現在,吳世春去很多地方演講都不諱言當初酷訊失敗的原因。他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最主要的教訓還是沒有管理好董事會的預期。當時董事會說要做到什麼目標,我們自己一拍腦袋,就說做!結果你說到的沒有做到,會讓資本方覺得你不夠成熟。”

陳華後來再次創業做了“唱吧”app,吳世春成爲其投資人。做投資人後,吳世春投的也大多是曾經的“酷訊系”創業者。

“如果當時我們的時間定得保守一點,多留一點時間給自己,會更好一些。”回想起來,吳世春語氣中還有遺憾,“創業者都會有學習成本,有成長的過程。反過來我現在做投資,就會對創業者寬容一些,給他們時間去成長。”

現在他每天早上起來先去健身,然後纔開始工作,看很多項目,和創業者們打交道。發生在創業不同階段的那些問題,吳世春都很熟悉了:需要下一輪融資,在融資過程中遇到的條款細節,模式需要向更好的方向轉型,產品切入點不夠犀利、不夠有爆點,有了產品不知該如何進行宣傳和推廣,以及怎麼和一些有資源的公司的合作等等。

對於這些問題,他表示,儘管做投資人會比自己創業那會兒更忙,但他更喜歡現在的工作狀態,“能夠用很多自己的經驗去幫助到更多的年輕人。”

他對於創業者的建議是,首先選擇大的、有前景的行業,互聯網或與之結合的領域,投入時間、技術,並且一定要學會與別人合夥——現在都講究團隊合作,不要孤軍奮戰。

其次要不斷學會調整方向,他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很多創業者會做加法,不太會做減法。他認爲,創業既要專注又要變通。在找到路的時候要專注,還沒找好路的時候、沒有驗證一定可行的時候,一定要變通,學會試錯。

他還建議創業者一開始儘可能不要借錢或者讓家裏背上比較大的包袱去創業,“很多人覺得我一定能成,事實上創業能成的概率沒那麼大的。”這種冒險一旦失敗,打擊過大。另外,“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創業,情商還是很重要的。大部分成功的創業者,首先都是會做人。”

吳世春認爲眼下正是創業最好的時機,“你們的黃金時代真的到來了,不僅是全球最好的創業環境,相比歷史以來也是最好的創業環境。創業是沒有泡沫的,天時地利人和,不去創業還去幹什麼呢?”

在吳世春看來,現在做投資也算是一次創業,“創業已經成爲我生命中一個永恆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