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元旦隨筆(新版多篇)

元旦隨筆(新版多篇)

關於元旦的徵文 篇一

20xx年12月30日下午,學校廣播室裏播出明天上午第三、四節課在各班教室裏舉行“走進新春,迎新年”慶祝活動。

12月31日第三節課教室裏熱鬧起來,向老師說:“有氣球的同學把氣球吹大系好,在上面繫上綵帶,然後把它掛在窗戶上和黑板上。”然後,向老師又在黑板上寫了“喜接新春”幾個大字。頓時掌聲四起,教室裏成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同學們忙着佈置教室,有的吹氣球,有的掛彩帶,歡樂的氣氛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叮——叮”,下課了。我迫不及待地跑出教室,來到樓下,看到每個教室裏都喜氣洋洋,整個校園都歡騰起來。特別是98班的`教室,佈置得真漂亮。天花板上掛滿了心形的氣球、閃光的綵帶、紅色的燈籠、五顏六色的花,讓人目不暇接。

上課了,教室裏沸騰起來,因爲慶元旦活動開始了。同學們都想在活動中表演自己拿手的節目,我也不例外。有的同學講故事,惹得我們鬨堂大笑;有的同學講腦筋急轉彎,可我怎麼也猜不出來。最後,我和付雨萌、晏煜、江佐瑤等同學表演了《蝸牛和黃鸝鳥》這首歌,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教室裏歡聲笑語,我們唱着、跳着、歡笑着,盡情地歡慶新年的到來。

“叮——叮”,下課了。同學們在狂歡中送走了20xx年,迎來了20xx年。我們班的“喜迎新春”班隊活動在師生的歡歌笑語中接束了!

關於元旦隨筆 篇二

夜深了,想必鄰居開的Party也已結束了吧。我望着天花板,靜聽着全家3只鍾一起擺動的聲音。我知道,再聽若干聲之後,舊的一年會離開,永遠不再回來。而我國中的黃金時代,也將戛然而止,這個元旦,或許將成爲我國中生活中最後的一個有氣球和笑聲還有白雪的日子。

這個元旦是與衆不同的,晶瑩的雪給這個日子蓋上了一層溫馨的白色。還記得那兩天下雪的日子,走廊上伸出一張張稚氣的臉,有的在感嘆,有的咧着嘴,還有的伸出滾燙的舌頭,希望嘗一嘗雪的味道。我讓雪爬滿我全身,看着它們輕輕地着落,然後化成水,最終煙消雲散。我還讓它們鑽進我的鞋子裏,涼涼的,沒有夏季雷雨的那種粘稠的感覺。在洗手間照鏡子的時候,我發現我的臉紅紅的,喜洋洋的笑掛在正中,鼻子都笑沒了。是啊,這種情景是這個元旦特有的,也是專屬於我們這些不打傘在雪中玩耍的孩子的。

如果說雪的到來是一種意外收穫的話,那元旦聯誼會就是我們預算中的一件樂事。我們從12月中旬開始準備,其間有否定的失落,有割愛的痛苦,有排演的艱辛,有尋找的繁瑣。然而這一切已是往事,我把它們沉到記憶的河底了,正真躍在水面上隨陽光跳動的是準備過程中的快樂,以及從未體驗過的經歷。比如自由操作老師的電腦,借排演的名義逃課,聽許多搞笑故事以及看學校夜幕中的模樣。這一切歡樂在聯誼會當天達到了高潮,我們出乎意料的臺詞,奇怪的獎品,新奇的節目,讓大家酥軟了,像半溶的。奶油喜字蛋糕。我們紅色的臉上顯出發燙的歡樂。

關於元旦隨筆 篇三

今天是元旦,我早早就來到學校,因爲下午有慶祝會,我的心一直爲這事而激動着。有不少同學已經到校了,看來他們也是和我一樣的心情啊,還有同學帶來了綵帶,裝飾班級,哎呀,我怎麼沒想到呢,我也好想爲這次活動服務啊!每節課的課間我都在想什麼時候才能開始聯歡呀?好不容易盼到下午1:30分,元旦慶祝會開始了。

我興奮而緊張,因爲有我的表演節目呢,我和好朋友要合唱《荷塘月色》,馬上就要表演了,老天保佑我不能關鍵時候掉鏈子啊!!雖然我在家已經練過很多遍了,可我就是淡定不了哇,我祈禱着,前面同學的表演我都無法靜下心來欣賞,只是傻傻地跟着同學們一起歡笑鼓掌。輪到我們上臺了,我感覺我的心都要跳出來了。還好,到了臺上我反而鎮定了,和我的夥伴發揮得很不錯,連我的同桌張子陽都說,沒發現你唱歌這麼好聽嘛,聽得我心裏美滋滋的,沒想到平時粗枝大葉的他還挺會夸人的嘛!

這次我們班的聯歡會節目相當的豐富多彩,同學們都精心準備了自己的拿手好戲,有的同學表演竹笛,有的同學吹長笛,薩克斯,還有同學挑戰小品表演……這當中我最喜歡的是一個是小合唱《外婆的澎湖灣》,她們歌唱得聲音很齊,而且當她們唱到:“陽光,沙灘,海浪,仙人掌”的時候,讓我在這嚴寒的冬日彷彿又回到了夏天溫暖的海邊。她們面對着面,兩個人一排,手拉着手,隨着音樂的節奏搖擺,在唱到一半的時候,還變換了隊形,看樣子他們也是經過了精心準備呀!看着她們投入的表演,聽着她們充滿感情的聲音,我也情不自禁地邊鼓掌邊和她們一起哼唱。

不知不覺聯歡會結束了,我的心還沉浸在快樂之中!

關於元旦的徵文 篇四

伴着時光老人的腳步,我們迎來了新的一年——20xx年。

在20xx年的前一天下午,我們班成功的舉行了一場聯歡會。

中午,李晗雪等同學把我們班“打扮”地漂漂亮亮的,在黑板上寫下了:慶元旦聯歡會,着幾個大字,還畫上了一些氣球、花……等多種裝飾還在教師的門上、窗上粘上了氣球。在電風扇上掛起了五顏六色的綵帶。如果你猛地走進教室,你一定有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下午,同學們來了,並坐倒了自己的位置上,觀看表演。過了一會,聯歡會開始了。先是主持人發言,發言完畢後,聯歡會正式開始了。有彈吉他的,有拉大提琴和拉小提琴的,有說相聲的,以打快板的,有唱歌的,真是應有盡有。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彈琵琶着項節目。“下面,由彭月欣爲大家演奏琵琶。”彭月欣邁着步子走到了教室中間,並坐了下來靜靜的彈,當她彈到令一首曲子時,哪聲音好像百鳥爭鳴,哪曲子真是清脆動聽。她彈的時候彷彿融入到了裏面。她的曲子彈的既流暢又優美,我的身心都陶醉其中了。不一會,彭月欣的演奏完畢了。啊!聽這一首歌,我的腦海中的煩事、愁事,都拋到九霄雲外了,聽着一首曲子,我彷彿獲得了無數精神上的糧食,真是百聽不厭。我們班梅表演完一個節目,臺下的小觀衆,都回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最後,我們爲了慶祝新年的來到,還唱了一首歌——《同一首歌》。

“鮮花曾告訴我你怎樣走過,大地知道你心中的每一個角落,甜蜜的夢啊,誰都不會錯過,終於迎來這今天這歡聚的時刻……”隨着這一首歌的唱響,我們終於迎來了20xx年。

中國元旦節都有哪些習俗 篇五

中國古代元旦飲食豐富多彩,《荊楚歲時記》的記述就是集中體現。南朝時荊楚元旦拜賀畢,接着是進椒柏酒,飲桃湯,進屠蘇酒、膠牙餳(táng)、五辛盤.進敷於散,服卻鬼丸,各吃一個雞蛋。其中有飲料、食品,還有藥物,一應俱全,各有其特殊含義。 椒柏酒。在東漢《四民月令》中已經出現。

椒是花椒,古人說椒是玉衡星之精,氣味芬香,服之令人身輕耐老;柏是柏樹葉,古人視爲仙藥,可免百病。椒、柏可分別浸製酒,也可一起放入酒中飲用。飲椒柏酒可去病長壽。南朝庾信《正旦蒙賚酒》:“正旦辟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描繪了元旦朝賀受到賞賜椒柏酒的喜悅心情。而唐代武平一《奉和元日賜羣臣柏葉》一詩,以“願持柏葉壽,長奉萬年歡”之句,表達以健康長壽之身服務萬年天子的願望。飲椒柏酒在民間一直流傳下來,明代山東歷城、浙江嘉興均有此俗。

桃湯:即取桃之葉、枝、莖三者煮沸而飲,古人以桃爲五行之精,能厭伏邪氣。制百鬼,故飲之。

屠蘇酒:唐人韓鄂《歲華紀麗進屠蘇》記載:“俗說屠蘇乃草菴之名。昔有人居草菴之中,每歲除夜遺閭里一藥貼,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於酒樽,閤家飲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其人姓名,但日屠蘇而已。”

韓鄂還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四時纂要》中披露了這一預防瘟疫的屠蘇酒方:大黃、花椒、桔梗、桂心、防風各半兩,白朮、虎杖各一兩,烏頭半分。他說將以上八味切細,裝入深紅色的口袋裏,年三十的傍晚,把它放在井中。七年級早上,拿出來連口袋浸在酒裏。全家從小到大,依次稍許各喝一些,一年沒有病。

膠牙餳:隋杜公瞻註釋《荊楚歲時記》膠牙的含義是“使其牢固不動”。實際上此俗寄託了長壽的美好願望,因爲牙齒堅固,能吃能喝,自然身體健康。隋注還說“今北人亦如之”,可見此俗的廣泛性。自居易《歲日家宴戲示弟侄等兼呈張侍御殷判官》有“春盤先勸膠牙餳”之句,反映了唐代元目的食俗。不過膠牙餳在南宋以後作爲送竈的供物,慢慢地從元旦食品中消失。

五辛盤:作爲元日食品最早見於吳晉間周處的《風土記》,說元日早晨吃五辛菜.“以助發五藏氣”(《玉燭寶典》卷一引)。五辛菜是五種有辛味的菜,《荊楚歲時記》隋注說是大蒜、小蒜、韭菜、雲臺、胡荽。如《風土記》所說可活動五臟,是祈求健康的東西。

《荊楚歲時記》注引《莊子》說:“春日飲酒茹蔥,以通五藏。”可見元日食辛菜的傳統由來已久。隋唐時代的孫思邈在《食忌》中說:“正月之節食五辛,以闢厲氣。”(《歲時廣記》卷五91)而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又說:“元旦立春,以蔥、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雜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謂之五辛盤。杜甫詩所謂‘春日春盤細生菜’是矣。”這種食辛盤迎新當是晚起的意思。

敷於散:是一種中藥,藥方出自葛洪《煉化篇》,用柏子仁、麻仁、細辛、乾薑、附子等粉碎成末,用乾淨井水飲服。

卻鬼丸:《荊楚歲時記》隋注講的處方是:武都雄黃丹散二兩,用蠟調和,使之像彈丸一般,正月七年級早晨,男的佩戴在左臂上,女的佩戴在右臂上。如此鬼便會逃避的。不過《荊楚歲時記》說的卻鬼丸是服食的,與注不同,可能佩戴是後起的風俗。南朝梁的文學家庾肩吾《歲盡應制》中有“金簿圖神燕。朱泥卻鬼丸”之句,說明除夕夜有準備卻鬼丸的活動。司空曙《酬衛長林歲日見呈》有“朱泥一丸藥,柏葉萬年杯”的詩句,反映了唐朝尚有此俗。

各人吃一個雞蛋的習俗,在吳晉間的《風土記》中已出現。《風土記》說“正旦,當生吞雞子一枚,謂之練形”。練形是道家用語,指修煉形體,認爲可以成仙。生吃雞蛋是爲了長生。《太平御覽》卷二九引《荊楚歲時記》說:“樑有天下不食葷,荊自此不復食雞子,以從常則。”即梁武帝信奉佛教,不再吞食屬於小葷的雞蛋。

湯餅:是指古代凡小麥面製品用水煮的食品,後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卷九“餅法”中,講了“水引餺飥法”,其中“水引”製法:“挼(ruó)如箸大,一尺一斷,盤中盛水浸,宜以手臨鐺上,挼令薄如韭葉逐沸煮。”餺飥“挼如大指許,二寸一斷,著水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挼使極薄,皆急火逐沸熟煮。非直光白可愛,亦自滑美殊常”。

可知水引和餺飥屬於同一類型食品,只是水引似今麪條,餺飥似今長揪皮。其實宋人說的“年餺飥”是一句概括語,也包括了水引。北宋《歲時雜記》說:√本站★√“元旦,京師人家多食索餅,所謂年餺飥,或此之類。”(《歲時廣記》卷五引)索餅就是前代的長引。長引是說拉長的東西,索餅指像繩索一樣細長的餅,兩個名稱講的都是形狀細長的食物。由上可知,宋代元旦流行吃麪條之類的`食品。

流傳至今的元旦食品要數餃子和年糕了。

餃子:前身是“餛飩”。餛飩是指麪食中帶餡的食品。北齊人顏之推曾說:“今之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唐段公路《北戶錄》注引)類似今天的餃子。明代《正字通》說:“今俗餃餌,屑米麪和飴爲之,乾溼大小不一,或謂之‘粉角’。北人說角如矯,實即餃耳。唐人謂之‘牢丸’。段成式《食品》有‘湯中牢丸’,即今水餃子;其‘籠上牢丸’即今蒸湯餃也。食畢出門拜年,由近及遠,元午直到燒燈後。”據此則唐牢丸近似餃子,而且有煮有蒸。宋代食品中出現角子一詞.元代把餃子叫做“扁食”,可能出自蒙古語。

明代的餃子如《正字通》所說,稱餃餌、粉角、水餃子、蒸燙麪餃。此外,還有水點心等叫法,清代北京旗人還把餃子稱作“煮餑餑”。元旦吃餃子興盛於明清時期的北方。如明萬曆年間沈榜《宛署雜記》說,北京郊區的宛平縣元旦拜年“作扁食,奉長上爲壽”。明嘉靖時山西《曲沃縣志》記載:“二日製扁食包金,邀婿爭福。”元代扁食一詞在民間流傳下來。

年糕:又稱粘粘糕,取年年高之意。在南方用糯米制成,北方則爲黏黍。年糕的歷史悠久,漢朝的米糕已有“稻餅”、“糕”、“餌”、“餈”等名稱。6世紀食譜《食次》就有年糕“白繭糖”的製法,北朝《齊民要術》記載了將米磨成粉制糕的方法。元旦吃年糕盛行於明清時代,尤以南方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卷二記載,正月元旦,“夙興盥激,吃棗糕,日年年糕”。北方河北嘉靖時《威縣誌》說當地吃“蒸羊糕”。

在南方,江浙的蘇州、嘉定等地方誌稱“節糕”,明正德廣東《瓊臺志》記載當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籠蒸春糕,圍徑尺許,厚五六寸,雜諸果品歲祀,遞割爲年茶,以相饋答。”其形制類似今天的生日蛋糕。清顧祿《清嘉錄》卷十二記載更爲詳細,說將黍粉和糖爲糕,叫做“年糕”,有黃色和白色之別。大的一尺見方爲“方頭糕”,還有像元寶的“糕元寶”,用於除夕供先、親戚朋友間的贈答。此外,還有細長的“條頭糕”、寬大的“條半糕”。過節時富家僱人制糕,一般人可在糕店購買。

關於元旦的徵文 篇六

1 等待

望你

從萌芽到蒼翠欲滴

又到老無相依

隨水逐落葉,春泥碾作塵

那留在水面的落痕

見證了你生命的終結

那一圈又一圈的年輪

訴說着你生命的軌跡

想你

從戳破蛋殼到展翅翱翔

年輕的你

有衝破凌雲之氣勢

有鳴唱漫山遍野之雄心

與風雨同搏

與日月同行

可仍舊敗給了歲月

曾經奮飛的翅膀

已不那麼蒼勁

曾經敏銳的眼眸

也失去往日的鋒芒

終於,你倒下了

將眼神定格於一生執着的藍天

2 念你

三尺講臺揮灑着你的熱戀

三寸粉筆傾吐着你的流年

幾十載

青絲染成了白髮

皺紋爬上了額頭

依舊毫無怨言

把青春奉獻給這片摯愛的土地

流年似水

似水流年

那點滴的回憶

是水波盪起的漪漣

扣動着每個人的心絃

讓我們

以堅強的意志爲食糧

以明天的目標爲動力

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未來

這樣才能不悔昨天

不悔曾逝的流年

不枉度此生

3 歲月流金

我問,

時間是什麼?

大地告訴我,

時間是滾滾東逝的春水。

天空告訴我,

時間是永不疲倦的飛鳥。

我問,

歲月是什麼?

鮮花告訴我,

歲月是刻在了母親臉上的紋。

露珠告訴我,

歲月是染白了父親頭上的發。

時間老人駕着馬車,

從我身邊駛過,

只留下兩道深深的印跡,

漸行漸遠,悄無聲息。

哦,原來

時間是這樣的易逝。

當十八歲向我走來,

當吹滅最後一根蠟燭,

心中才猛然一震,

我的青春,

已了無蹤跡。

此時,

才驀然明白,

原來,

歲月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