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揚州個園導遊詞講解多篇

揚州個園導遊詞講解多篇

揚州個園導遊詞講解(1)

各位遊客:說起古典園林,大家都會想起蘇州。然而,200多年前,江淮古城揚州的園林卻要勝過蘇州。早在清朝時曾有人對江南名勝作出過這樣的評價:“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國亭勝。”可見當時江南一帶,揚州是以園林之美而著稱的。早在漢代,揚州就有規模較大的園林式建築,以後又有創新,到清代時,由於手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鹽業都十分發達,加之乾隆的六次南巡,揚州園林迅速興盛。但歷史上多次遭到兵災戰禍,園林毀壞甚多,現在倖存的僅個園、何國、小盤谷和後冶春園等爲數不多的園林了。

【個園的創建歷史及名稱來歷】

遊客們:今天我們遊覽的是全國十大名園之一的個園。個園位於揚州市內東關街318號宅後,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兩淮鹽總黃玉鶴在明代壽藝園的舊址上重建。黃玉筠認爲竹本固、心虛、體直、節貞,有君子之風;又因三片竹葉的形狀似“個”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個字”的句意命名“個園”。蘇東坡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道出了園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造園概況—園林春景】

“揚州以名園勝,名園以疊石勝”。個園就是以竹石爲主體,以分峯用石爲特色的城市山林。個園的假山採取分峯疊石的手法,運用不同的石頭,表現春夏秋冬四季景色,號稱四季假山,爲國內國林惟一孤例。個園的植物以竹爲主,與竹最相配的造景材料是各種奇峯異石,像玲政透巧的太湖石峯,瘦削嶙嶙的石筍等。竹與石組合在一起,形成園林中很有特色的竹石小景。遊客們,現在我們可看到在個園的人口處,造園者就別具匠心地設置了一組竹石小景,開宗明義地點出了這座園林以竹、石爲中心的主題。

個園就在黃家邸宅的後面,從住宅中間的小夾弄進入,往左一轉,可以看到一左一右兩個花臺。臺上翠竹亭亭,竹間疊放了參差的鬆布石筍,遠遠看去,就像剛破土的春筍,縷縷陽光把稀疏竹影映射在園門的牆上,形成“個”字形的花紋圖案,烘托着國門正中的“個園”匾額。那在微風中搖曳的新算又象徵着春日山林,這一真一假的竹景,被前面住宅部分的白牆一襯,立於園門兩邊,很有“春山是開篇”的意味。不知遊客們是否領略到了春回大地,氣象萬千的感覺。這就是個國著名的四季假山景中的春景。

【園林夏景:宜雨軒—夏山】

欣賞完春景之後,我們再去觀賞一下夏景的風采。那麼夏季假山在哪兒呢?從兩座花臺春景中步入園門,迎面便是一座四面廳。廳前有兩個用湖石平疊的花臺。兩臺植竹,東臺種桂,因而此廳原先稱爲桂花廳,現在匾額上已改名爲“宜雨軒”。從廳中朝南而望,到處是綠意盎然,近處是青竹、叢桂。透過圍牆上四個水磨石砌的漏窗及月洞門,還可以看到我們剛纔路過的竹石小景。近景遠景既內外有別,又隔而不閉。這種以內外互對互借來增加入園第一景的深度的造園手法,還是個國的獨特之處,可謂別出心裁。從桂花廳沿着軒廊往西走,經過一片密密的竹林,便來到水池邊上,隔水往北望去,只見藍色的天幕下,巍峨屹立着一座蒼古濃郁、玲政剔透的太湖石假山,山下有石洞,山上有石臺,形姿多變,形狀宛如天上的雲朵,這就是夏山。山前有一泓清澈的水潭,水上有曲橋一座,通向洞口,巧妙地藏起了水尾,給人以“庭院深深深幾許”的觀感。池中遍植荷花,一眼望去,“映日荷花別樣紅”,突出了“夏”的主題意境。

走在曲橋上,我們可以飽覽夏山的秀色,只見兩旁奇石有的如王鶴獨立,形態自若;有的似犀牛望月,憨態可掬。擡頭看,谷口上飛石外挑,恰如喜鵲登梅,笑迎賓客;跳遠處,山頂上羣猴戲鬧,樂不可支。真是佳景俏石,使人目不暇接。進入洞室,剛開始覺得有點陰森,繼而習慣了斜上方石隙中落下的絲絲光線,便覺得洞室寬敞。而小池裏的水又分出一支流入洞中,加上湖石色呈青灰,夏日在洞中賞景,更覺涼爽。洞室可以穿行,拾級登上,轉上數轉使到山頂。上有一小亭子孤立於假山之上。亭前留有一株古鬆,伸出崖際,增添了夏山的蔥鬱的氣氛。站在亭中,回首再看假山,在山洞石縫中,廣玉蘭盤根錯節,石階兩旁,雨打芭蕉亭亭玉立。走在其間,只見濃蔭披灑,綠影叢叢,真讓人感到心已曠神怡。

【園林秋景:黃山石—秋山】

各位遊客:如果夏景是以有清新柔美的曲線的太湖石表現秀雅恬靜的意境,那麼秋景則以黃山石粗擴豪放的直線表現雄偉闊大的壯觀。因爲黃山石既具有北方山嶺之雄,又兼南方山水之秀,因此秋山是個園最富畫意的假山。整座假山,都用懸巖峭壁的安徽黃石灘就,其石有的顏色呈儲黃,有的赤紅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當夕陽西下,紅霞映照,色彩極爲醒目。在懸崖石隙中,又有松柏傲立,其蒼綠的枝葉與褐黃色的山石恰成對比,宛如一幅秋山圖景。山巔建有四方亭,人在其中,俯瞰四周景觀,往北遠眺綠楊城郭,瘦西湖,平山堂及觀音山諸景又—一招入園內,這也是中國傳統的造園手法之———借景。在我國古代,向有秋日登高遠望的傳統。個園黃山石是全國的制高點,又以重陽登高來渲染秋的主題。

秋山的外形高峻突兀,內部結構複雜。石洞、石臺、石磴、石樑與山中小築交錯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條撲朔迷離的山中立體遊覽通道,它不僅有平面的迂迴,更有立體的盤曲。遊客們,如果您感興趣的話,可以因山而樓,再由樓兩山,慢慢去領略這座設計巧妙、堆疊技法高超的揚州名山——秋山的風采。

【園林冬景:透風漏月軒—漏商】

從黃石假山往南看去,在三盈小樓的西面,有一個幽靜的景區,這區域的主體建築是一座南北敞達,東西用牆圍閉的小廳,這些建築給人的感覺好像帶了某些“京味”。請看這些房子,屋角起翹較小,屋面較平緩,造型顯得比較厚重,爲什麼會這樣呢?原來在清朝盛世,帝王南巡,都要在揚州遊玩。揚州鹽商經濟實力雄厚,爲了所謂的“迎鑾”,費盡心機來揣摩皇帝的喜好,因而有不少園林建築就仿照了北京建築的款式,漸漸地,揚州園林中有些建築也帶有了某些“京味”。這幢叫作“透風漏月”的小廳也不例外。在廳的南面有一座用宣石平疊的花臺,臺上倚着花園的南界牆,又有宣石堆起的小型倚壁假山,這就是冬山。宣石產於安徽的宣城,其色潔白如雪,人們又稱它爲雪石。這一景區,原是冬日圍着火爐,邊賞雪邊品茶的地方。爲了使假山在不下雪之時仍有雪意,便將宣石山置於南界牆北面的牆下,從廳中望去,臺上小山一色皆白,猶如積雪未消。因爲宣石中含有石英,其色雖白,但在陽光下會閃閃發光,如將其置於向陽處,就與賞雪的主題有些相違,冬山背陰,也可見疊山家觀察的仔細了。

宣石山的東側界牆外,便是個園的人口處。爲了使冬天的意味更足,造園家在牆上有規律地排列了24個圓洞,組成一幅別具一格的漏窗圖景。每當陣風吹過,這些洞口猶如笛蕭上的音孔,會發出不同的聲響,像是冬天西北風呼叫,以聲來輔助主題意境。更爲奧妙的是,通過那幾排透風漏月的圓潤,看到的是春景的翠竹、石筍。不知朋友們有沒有產生“冬去春來”的聯想。

【個園造園藝術總體概括】

遊客們:在個園景區規劃時,園主人按照主要遊覽路線順時針方向佈置了春、夏、秋、冬四處假山石景,立意新穎,用材精細,配景融洽,結構嚴密。在這些以假山爲主題的風景序列中,時令特徵是創作的命題,春山是啓示部,夏山是展開部,秋山是高潮,冬山是尾聲,就像音樂的創作或寫文章那樣,有着嚴密的章法。

各位遊客:個園的假山概括了所謂“春山談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與“春山宜遊,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畫理。園內還有“宜雨軒”、“抱山樓”、“拂雲亭”、“住秋閣”、“漏風透月軒”等古建築。四季假山在這些樓臺亭閣的映襯下,加之古樹名木點綴其間,更顯古樸典雅、幽深雄奇。有人說景石四標準:“皺、瘦、透、漏”,似乎已成定論,這不過是一般的疊石技巧,像個園這樣分峯造石,構成四季假山,遊園一週,似遊一年,足見構園者的不同殊俗;更可貴者,這春夏秋冬都不是孤立的個體截然分開,而是渾然天成。冬景雖給人以積雪未消的凜冽之感。但靠春景的西牆卻開了兩個圓形的漏窗,只見枝枝翠竹過牆來,又給人們“嚴冬過盡綻春蕾”的深遠意境,整個園景猶如一幅構制巨大的畫卷,構成美的和諧。

遊客們:個園的主要景觀已經遊賞完畢了。在遊罷個園後,也許您會與我同樣發出由衷的感嘆:揚州個園,的確是園林中的精華之園。

揚州個園導遊詞講解(2)

現在由我來介紹個園吧,它是一處典型的私家住宅園林。 從住宅進入園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月洞形園門。門上石額書寫個園二字,個者,竹葉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爲名個園,點明主題。園門兩側各種竹子枝葉扶疏,月映竹成千個字,與門額相輝映;白果峯穿插其間,如一根根茁壯的春筍。主人以春景作爲遊園的開篇,想是有一年之計在於春的含意吧!透過春景後的園門和兩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見園內景色,樓臺、花樹映現其間,引人入勝。進入園門向西拐,是與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呈現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 湖石假山:在園中西北角,選用玲瓏剔透的湖石疊成。山前有池水,山下有洞室,水上有曲樑。山上蔥鬱,秀媚婀娜,巧奪天工。

洞室可以穿行,拾級登山,數轉而達山頂。山頂建一亭,傍依老鬆虯曲,凌雲欲去。山上磴道,東接長樓,與黃石山相連。 黃石假山:在園中東北角,用粗獷的黃石疊成,拔地而起,險峻摩空。山頂建四方亭,山隙古柏斜伸,與嶙峋山石構成蒼古奇拙的畫面。山上有三條磴道,一條兩折之後仍回原地,一條可行兩轉,逢絕壁而返。

惟有中間一路,可以深入羣峯之間或下至山腹的幽室。在山洞中左登右攀,境界各殊,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頂洞、一線天,還有石橋飛樑,深谷絕澗,有平面的迂迴,有立體的盤曲,山上山下,又與樓閣相通,在有限的天地裏給人以無盡之感,其堆疊之精,構築之妙,可以說是達到了登峯造極的地步,在現今江南園林中成爲僅存孤例。 宣石假山: 在園內南部,宣石又稱雪石,內含石英,迎光則閃閃發亮,背光則耀耀放白。此地是陽光直射不到的地方,所以無論是近觀或遠看,都似覆蓋着一層未消的殘雪,隱隱散出逼人的寒光。個園假山,對祖國南方山水之秀、北方山水之雄作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從中可以看出南北兩宗山水畫家不同的氣派和手法。有人說個園以四季假山,是以門景的竹石爲春,以湖石山子爲夏,以黃石山子爲秋,以宣石山子爲冬。園林專家認爲,這並不是造園疊石時的原意,但遊人用這種眼光去玩賞和遐想,也能產生無窮興味。 它的四季景色各有不同:

春景

春景聽罷萬簫吟見,前面就是個園門,門外兩邊修竹勁挺,高出牆垣,作沖霄凌雲之姿。竹叢中,插植着石綠斑駁的石筍,以寸石生情之態,狀出雨後春筍之意。這幅別開生面的竹石圖,運用惜墨如金的手法,點破春山主題,即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帶雨竹。同時還巧妙地傳達了傳統文化中的惜春理念,提醒遊園的人們,春景雖好,短暫易逝,需要用心品賞加倍珍惜,才能獲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

夏景

夏景夏景位於園之西北,東與抱山樓相接。夏景疊石以青灰色太湖石爲主,疊石似雲翻霧卷之態,造園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皺的特性,疊石多而不亂,遠觀舒捲流暢,巧如雲、如奇峯;近視則玲瓏剔透,似峯巒、似洞穴。山上古柏,枝葉蔥鬱,頗具蒼翠之感;山下有池塘;深入山腹,碧綠的池水將整座山體襯映得格外靈秀。北陰處有一涓細流直落池塘,叮咚作響,池中游魚嬉戲穿梭於睡蓮之間,靜中有動,極富情趣。池塘右側有一曲橋直達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頗具寒意,即使炎熱的夏天,人們步入洞中,頓覺清爽。盤旋石階而上,登至山頂,一株紫藤迎面而立,遊人悠遊其間忘卻了無盡的煩憂。

秋景

經過抱山樓的一字長廊,園之東部便是氣勢雄偉的秋景,相傳出自清代大畫家石濤之手筆。秋景用黃山石堆疊而成,山勢較高,面積也較大。整個山體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園林之最的美譽。黃山石呈棕黃色,棱角分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體峻峭凌雲,顯得壯麗雄偉。進入山腹,如入大山之中,險奇之處隨時可見。中峯高聳奇險,下有石屋,可容十幾人,內設石桌、石凳、石牀,通風良好,四季乾燥,頗具生活意趣。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頂拂雲亭,頓覺心胸開朗,滿園佳境,盡收眼底,正所謂秋山宜登者也。尤其是夕陽西照,使整座山體灑上一層黃金,這時你才能領略造園者將此山面西的道理。

冬景

冬景造園者將冬景安排在南牆之下,背靠高牆幾乎終年不見陽光,遠遠望去似積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鋪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疊,石質晶瑩雪白,每塊石頭幾乎看不到棱角,給人渾然而有起伏之感。造園者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將假山堆疊得如一羣獅子,遠觀似一頭頭雪獅歡騰跳躍,憨態可掬。南面高牆上有二十四個風音洞,後面的巷風襲來,時而發出呼嘯之聲。造園者不光利用雪色來表現冬天,還巧妙地將風聲也融合到表現手法中去,令人拍案叫絕。山側的幾株臘梅烘托出冬天的嚴寒。正當人們面對端莊、靜穆的冬景,感嘆一年終了之時,驀然回首,發現西牆上有一洞窗,露出了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們招手,暗示春天又將來臨。 遊客們:個園的主要景觀已經遊賞完畢了。在遊罷個園後,也許您會與我同樣發出由衷的感嘆:揚州個園,的確是園林中的精華之園。

揚州個園導遊詞講解(3)

各位遊客:今天我們遊覽的是全國四大名園之一的個園。個園位於揚州市鹽阜東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 4A級風景區,它是揚州衆多鹽商住宅的傑出代表。鹽商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既是商人,也有官品,被譽爲紅頂商人。清朝全國一半稅收來自於鹽稅,而鹽稅的一半又來自於兩淮,所以說揚州鹽商富可敵國。正是鹽商促進了揚州經濟文化飲食的全面發展。個園的主人黃至筠就是清代八大鹽商商總,因他愛竹,又因三片竹葉的形狀似“個”字,所以就取清代袁枚“月映竹成千個字”的句意命名爲“個園”。蘇東坡曾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使人俗。”道出了園主人以竹命名的本意。

試想,個園的花園以一個田徑場大小的面積躋身於全國四大名園,必然有它的獨到之處。下面請各位遊客隨着我一起去領略一下個園風采。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個園的竹園,這裏竹種很多。造園者就別具匠心地設置了一組竹石小景,開門見山地點出了這座園林以竹、石爲中心的主題。

大家看這杆最令人稱奇的竹子,竹節有規則的短縮對接,像烏龜的背殼圖案,得名“龜甲竹”,在古代有“龜齡鶴壽”的說法,“龜甲竹”寓含長壽的意思。這種竹子平時很難見到,大家可以拍個照作紀念。拍完照我們繼續參觀。再看這種竹節平滑的叢生竹種叫孝順竹,像遵從孔子古訓“父母在,不遠遊”一樣,新筍緊靠老竹生長,家人團聚,各盡愛心。

現在大家看到前方有一個門,匾額上題着“竹西佳處”,“竹西”出自於唐代詩人杜牧吟詠揚州的詩句“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到了宋代,詞人姜夔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詞句。於是大家就用“竹西佳處”來指稱揚州。“竹西佳處”的甬道兩邊都是桂花樹,有丹桂、金桂、銀桂,但種植最多的是銀桂,這是爲什麼呢?不是因爲主人是鹽商,喜歡白花花的銀子,就種植花色偏白的銀桂,而是“銀”和“迎”諧音,表示“夾道桂花,迎接貴客”的意思。

我們現在看到的兩層樓建築是書房,叫叢書樓。書房建成樓房,是因爲書籍需要隔溼防潮。這座叢書樓是由馬氏兄弟所建,他們收藏了大量書籍,供文人賞讀。這個樓有兩層,有樓必然有樓梯,那叢書樓的樓梯在哪呢?大家不妨進去找一下,找不到不要緊,在這邊我們留一個懸念,答案到後面自然會揭曉。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南部住宅部分,大家看到的是一個兩面青磚的夾牆過道,叫火巷,它是消防通道。整個南部住宅分中、東、西三縱,每縱三進,三縱分別以福祿壽爲主題。我們先從東路參觀,俗話說,民以食爲天,我們先去看看黃家的廚房,這是東路建築的最後一進,由於廚房早已廢棄,大家現在看到的陳設,都是後來的恢復性的佈置。傳說黃至筠每天的早餐是:燕窩、蔘湯,外加雞蛋兩隻。他吃的雞蛋據說是每天餵食人蔘、紅棗的雞下的,兩隻雞蛋就是普通人半年的口糧。其子黃小園則常備十幾種點心和十幾種粥在早晨待客。由此可見黃家財力的雄厚和生活的奢侈。

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是第二條火巷,這條火巷是揚州所有火巷中文化含金量最高的,我們回頭看一下,火巷兩端的尺寸明顯不一樣,南邊寬北邊窄,看上去近大遠小,視覺效果顯得深遠,火巷的北端是後花園,火巷越走越窄,到了花園豁然開朗,起到欲揚先抑的效果。當然,越走越窄的路不符合中國人的期望的,我們都希望路越走越寬纔好,所以園主人對這條路做了精心的昇華:設計了幾個臺階,一個比一個高,這叫步步高。

穿過火巷,現在我們終於看到個園的門額了,大家看“個”字的筆劃,就是寫成半個“竹”字。我們再看這裏竹林裏的石頭造型,明顯是石筍,竹林裏面有石筍代表着雨後春筍,象徵着春天。過了月洞門,還是同一座春山,還是竹石圖畫,意境卻完全不同了。造園者爲了進一步渲染春意,用形態別緻的太湖石構成了一幅十二生肖鬧春圖。當然我們要從象形的寓意這個角度去欣賞,否則看到的只能是石頭一堆、一堆石頭,領會不到造園者的意境。

走過春天的路面,我們看到腳下出現了鵝卵石,中國園林中用鵝卵石鋪設路面代表水波紋,地面一片水意,我們還看到朵朵蓮花圖案,這裏用水紋和荷花點題,表示夏天。但真正反映夏天的還是假山,最精彩的是抱山樓前這一段,雲頭涌動,遮擋住樓的三分之一,一看就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景象,把盛夏雷雨來臨前的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夏山掩映的抱山樓上有橫額“壺天自春”出自《個園記》“不出戶而壺天自春”,表達了園主人嚮往神仙世界的精神追求。大家拍完照,我們一起遊夏山,夏山從外面看是一朵雲的形狀,所以我們遊夏山還有“平步青雲”的意思。進入夏山後別有洞天,可以感受到小壺洞天的效果,和蘇州等地的假山不同的是它的通風采光效果很好,視線通透,感覺清涼,所以說夏山宜遊。登上夏山,我們看到上面種了很多植物,當然少一種或多一種沒有太大差別,但是紫藤卻是不能少的,這株紫藤長在這裏有什麼含義呢?我們這座假山的名字叫夏雲,大家知道下雷雨之前天上是烏雲,如果踩着烏雲上來那不是成了妖怪了?所以要想平步青雲,就要在山上對雲進行改良,上面長了一株紫藤,雲頂上有紫氣,那叫紫氣東來。踩着彩雲上來那纔是神仙,這就是植物與建築的一種契合關係。

現在我們過了抱山樓,那肯定是秋景了,我們發現在長廊的盡頭有一個桂花的圖案,這是點題,桂花在秋天開放。我們個園的長廊號稱是全世界最長的——因爲從夏天走到了秋天,這裏的假山號稱是全世界最高的假山——高不見頂,屋檐擋住了山頂,另外個園還有一個最:就是我們這個園子號稱是全世界最大的私家花園——走一圈就是春夏秋冬一年時間。拂雲亭欄杆的裝飾圖案是民間裝潢的最高規格叫連中三元,科舉考試以來基本上是一百年纔出一個。與拂雲亭相對的是咱們揚州建在假山上最大的建築住秋閣,園主人爲什麼要在此修建這樣一個建築呢?這與他坎坷的人生經歷有關,他父親早逝,家道中落,生活非常艱辛,後來到揚州經營鹽業,經過多年奮鬥,人到中年,事業有成,人生的秋天對他來講是一個金色的季節。有誰願意這樣的日子匆匆溜走呢,他建住秋閣就不難理解了。住秋點出了秋的魅力,也是秋山的點睛之筆。大家還記得我們前面留下的疑問叢書樓的樓梯在哪裏?我們眼前的這條石徑就是叢書樓的樓梯,曲折的石徑不僅表示“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同時主人把樓梯設置在書房的後面也是希望子孫後代在書房讀書時不被打擾,可謂是用心良苦!秋山遊覽口訣是三句話:向上不通向下通,明的不通暗的通,直的不通彎的通,這是逆向思維,走一次你會發現思維空間得到拓展,是個寓教於樂的好地方。下面我們就按照這三句話試一試,不過大家小心點,山雖不高,坡度還是挺陡的,請注意安全。

各位遊客離開了秋天,那就是冬天,說着冬天,已在腳下。請看路面,秋山出口的路面的青石板中間夾了白石板,但地面不是全白的,因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青、白相間表現了季節的交錯。冬景以臘梅點題。這裏假山所用的白石頭是宣石,它造型並不漂亮,材質也不統一,表面還有雜質,但正是黃褐色的雜質才突出了白色的結晶,看上去是積雪猶存、殘雪消融的景象,雪融化的感覺點出了冬天的特徵。冬天是一年的最後季節,所以主人就在這裏栽種了一棵高大的有吉祥含義的榆樹,榆樹結的種子俗稱“榆錢”,意思就是年年有餘,多多餘錢。在榆樹的後面,牆上開着二十四個孔洞,這是暗喻二十四個節氣,開在冬景的窗戶叫寒窗,寒窗就是讀書的意思。寒窗旁邊高高的榆樹,暗示着讀書的目的就是爲了更高層次的盈利。每當陣風吹過,這二十四個孔洞,會發出不同的音響。現在我們一轉身就能看到身後的兩個圓孔,從透風漏月的圓孔,能看到春景的翠竹、石筍,這叫春色在望,就像寫文章一樣,首尾呼應。望春的圓孔並不大,而且還有一塊石頭擋着,這叫猶抱琵琶半遮面。正是這擋着的石塊和後面的圓孔,才能結合成一句詩的意境,叫“滿園春色關不住”,這就把春天的生命力表現出來了。

我們最後再去參觀宜雨軒,宜雨軒在花園裏起擋景的作用,如果沒有它,整個園子的景色一覽無餘。軒名由劉海粟題,抱柱對聯“世無遺草真能隱,山有名花轉不孤”由林則徐撰句。

遊客們:個園的主要景觀已經遊賞完畢了。在遊罷個園後,也許您會與我同樣發出由衷的感嘆:揚州個園,的確是園林中的精華之園。

揚州個園導遊詞講解(4)

【歡迎詞】

各位遊客大家好,我是導遊--,很高興今天爲各位導遊講解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個園。

個園是揚州現存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鹽商園林,是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兩淮鹽總黃至筠的家宅。主人生性愛竹,在園中修竹萬竿,大家可記得園門兩邊的楹聯“春夏秋冬山光意趣,風情雨露竹影多姿”。由此可見竹子是個園的精魄,個園的靈魂。同時“個”字是“竹”字的一半,而且形狀酷似竹葉,故取名個園。1998年個園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並稱爲中國四大名園。

【竹林】

進入個園,首先映入我們眼前的是各種各樣的竹子。據記載全世界竹類植物約有1300多種,我國自然分佈的竹種約500多種。在我們揚州地區適宜散生竹種和少數比較耐寒的叢生品種。

註釋:1.黃至筠(1770年-1838年),又稱黃應泰,字韻芬,又字個園。原籍浙江,因經營兩淮鹽業,而著籍揚州府甘泉縣,清嘉道年間爲八大鹽商之一。

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非常珍貴的龜甲竹、佛肚竹、孝順竹等。我們都知道竹子是四君子之一,所以竹子代表了君子,君子有謙虛、正直等特點,竹子都一一具備,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更是愛竹如命。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中國古代的文人雅士對竹子十分喜愛,而園主人黃至筠也和大多數愛竹之人一樣,時常藉以言志,抒發清高脫俗的精神追求。

【竹西佳處】

走過悠長纖瘦的竹林小徑,我們在前面看到了題着“竹西佳處”的匾額。“竹西”是出自晚唐詩人杜牧吟詠揚州的詩句,“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到了宋代詞人姜夔這裏,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詞句,後來人們就用“竹西佳處”來指揚州了。“竹西佳處”的過道兩邊栽植的是桂花樹,這裏種植的主要是花色偏白的銀桂,不是因爲主人是鹽商,喜歡白花花的銀子才種植白色的銀桂,而是“銀”和“迎”的讀音差不多,表示“夾道桂花,迎接貴賓”的意思。所以這條道也被稱爲是迎賓大道。

【叢書樓】

走過迎賓大道,我們眼前的這個兩層樓建築就是黃至筠書房,叫叢書樓。這座叢書樓是由當時馬氏兄弟所建,他們收藏了大量書籍,供文人賞讀。這個樓有兩層,有樓必然有樓梯,那這叢書樓的樓梯在哪裏呢?大家不妨進去找一下,找不到不要緊,在這邊我們留一個懸念,答案到後面自然會揭曉。

註釋:1.竹西佳處:取詞於姜夔的《揚州慢》。杜牧《題揚州禪智寺》詩:“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

2.姜夔:南宋文學家,音樂家。往來鄂、贛、皖、蘇、浙間,與詩人詞家楊萬里、范成大、辛棄疾等交遊。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等。

3.馬氏兄弟:馬曰琯、馬曰璐兩兄弟僑居揚州,經營鹽業,爲當地徽商鉅富,捐資開揚州溝渠,築漁亭孔道,設義渡,造救生船,造福一方百姓,其慷慨好義的名聲遠爲傳播,人稱“揚州二馬”。

【住宅】

往前走,我們現在來到的是個園的南部住宅部分,它完全依照坐北朝南、三縱三進的傳統形式建成。個園住宅的三路建築各有吉祥主題,分別爲“福”、“祿”、“壽”。

大家眼前的是一個兩面青磚的夾牆過道,這個過道叫“火巷”,它是一個消防通道。我們的左手邊是東部住宅,右手邊是中路建築,再向西還有一個西縱,每縱有三進,是三橫三縱九宮格的住宅格局。東縱最北面的一間是伙房,在伙房的前面,是楠木廳,是主人一家團聚用餐的地方,因其樑柱取材楠木得名,廳內桌子是圓的,凳子也是圓的,寓意團團圓圓。楠木廳的南面是清美堂,清美即高潔,美好的意思,就是以清爲美,做人要清清白白,做官要清正廉潔。這裏原來是黃家接待一般性來客和管家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東路建築檐口瓦頭上是篆字“祿”,滴水全部是“鹿”的圖案。這條軸線的主題是“祿”,“祿”者,俸祿也,指古代官吏的俸給,俗話說“高官厚祿”,主人是希望它能保佑黃家世世代代官運亨通。

進入儀門,我們就來到住宅中縱了。這一縱的主題是“福”,檐口瓦頭均是倒掛着的蝙蝠。我們現在參觀的是漢學堂,由於黃至筠二兒子黃奭推崇漢學所以命名漢學堂。它的接待規格要高於“清美堂”,樑柱全部取材柏木,是揚州最大的柏木廳。中軸的中進是黃奭夫婦的起居所,中軸的後進是黃至筠四公子黃錫禧的起居場所,在黃家四兄弟中,他是最後一個離開個園的,可以說歷經了家族由盛而衰的過程,晚年寄居泰州。

現在我們又來到了一條火巷,火巷把兩邊的建築隔開,一是爲了阻止起火時火勢漫延,另一點是古代等級制度比較森嚴,僕人進出,賓客至後花園都不能穿堂入室,只能從火巷走。這條火巷和剛纔我們走過的那條有點不一樣,這條巷子一頭寬,一頭窄,這麼設置不僅從視覺上讓人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覺,同時這條巷子也被稱爲是棺材巷,棺材棺材升官發財的意思。

走過火巷,我們來到的是住宅的西路建築,西縱的主題和前面兩縱不一樣。它的主題是“壽”。大家看屋檐滴水上是壽桃圖案,西縱第一邊是清頌堂,因主人晚年清譽有佳而得名。這間廳內沒有樑柱,相當於現在的吊頂天花,是黃家祭祀的場所。西縱第二進,第三進是當年內眷生活的場所,內眷住的地方除了有樓房,柱子見方,還有女兒牆,是封建性很強的繡樓。

【四季假山】

看完住宅部分,最後就是個園成就最高的,最值得人稱道的後花園的“四季假山”。

我們現在從火巷走出來,正對面是一個漏窗而不是一堵牆,我們從這裏能看到半個漏窗,顯得很富於變化,漏窗裏的假山造型很獨特,您仔細看看您就會發現這些造型很眼熟。沒錯了,您看,這是個獅子的造型。其實,這些造型除了趣味性以外,更重要的是在這裏告訴我們,園子裏的假山是象形的,我們要從這些象形的寓意角度去讀園。

未入園門,只見小小花臺之上,數杆剛竹修直挺拔,石綠班駁的石筍插栽其中,園主人以粉牆爲紙,竹石爲繪,點畫出一幅生動的“雨後春筍”圖,讓人充分地感受到春日雨後山林的盎然生意。這幅別開生面的竹石圖,運用惜墨如金的手法點破“春山”主題,告訴你“一段好春不忍藏,最是含情竹”。

春景是四季假山中佔地最小、用石最少的一個,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光稍縱即逝,它巧妙地傳達了傳統文化中的“惜春”理念。

此時的你一定對園門之上“個園”的橫匾心存疑慮,“個”字是建國以後纔有的簡體字,而建於清代的個園怎麼會有此字呢?要知道此“個”非彼“個”也。園主人雖然愛竹,並在北園建了竹園,但是他很自謙,認爲自己只擁有了竹中一葉;而清代詩人袁牧的一句“月映竹成千個字”更了此“個”之謎,竹葉被月光影映在粉牆之上,形成了一個個的“個”字,原來這是一塊極爲罕見的字畫一體的匾額,一支竹葉一個園,微風飄拂,疏葉生姿,陽光下修笙弄影之態現於粉牆之上,再擡頭觀看園門橫匾上的“個園”二字,不僅顯示出園名與春意融合在竹石圖中的微妙之機,同時也暗示了個園的園景特色在於竹,在於石。

如果說園門外是初春之景,那麼跟着春天的腳步邁過園門你看見的則是仲春的繁榮。隨着驚蟄的來臨,萬物又恢復了靈性,園主人在這裏用形態各異的太湖石刻畫出了一幅生動的十二生肖鬧春圖。那潛龍遊蛇、勤勞的耕牛、英俊的白馬、長嘯山林的猛虎、聰明的小狗、可愛的綿羊、調皮的猴子、溫順的玉兔、報曉的雄雞、無不惟妙惟肖,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的熱鬧在這裏被表現的淋漓盡致。

走過春天的路面,大家有沒有注意,我們的腳下出現了鵝卵石,中國園林用鵝卵石鋪設路面代表了水波紋。其實,我們已來到了夏天,因爲夏天高溫多雨,地面自然一片水意了,水上還有朵朵蓮花的圖案,這裏用多水和夏天開的荷花點題表示夏天。景的主題是:夏雲翻騰,蒼翠欲滴。夏景中種植的植物,都是枝葉厚重,冬天不落葉,能夠營造夏天綠蔭如蓋的樹種,有女貞,廣玉蘭等。這些植物爲夏景立意打了一個鋪墊,其實真正反映夏天的還是眼前的這座假山。主人獨具匠心地運用太湖石這種外形不規則變化的線條,疊造成暴風雨來臨之前在天空翻卷堆疊的雷積雲,所以,這座假山就叫做夏雲。我們站在腳下的水波紋上,頭頂蔽日濃蔭,看到滿眼的雷積雲時,就會感到濃濃的夏意。當然,最精彩的是樓房前方一段,雲頭涌動,遮擋住樓的三分之一,一看就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景象,把盛夏雷雨來臨之前的氣勢表現得淋漓盡致。

江南的夏日是“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所以在我們左手邊,也就是池西岸臨水處置一“蛙石”。池岸以湖石爲點,曲折凹凸,中睡蓮點點,無論是淡淡的紅,還是淡淡的紫都在以其最婀娜的身姿點綴着夏日的蒼翠。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池中那修長飄逸的湖石,自下而上有三個近圓形的孔洞,遮去下面的孔洞,極像漢字中的“醜”字,“石以醜爲美,醜到極處也就美到了極處”,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大家可以在這邊拍照留影。我們再仔細看一下這湖石,又頗像漢字中的“月”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點明瞭揚州是個“月亮城”。在那醜石之後有一石魚,張口擺尾,生動逼真,和池中金魚相映成趣,另有一番景象。

現在我們就一起登夏山,夏山從外面看是一朵雲的形狀,所以我們遊夏景還有“平步青雲”的意思。登上夏山,我們看到上面種着石榴、竹子、枇杷,還有一些灌木,儘管長着很多植物,減一種多一種沒什麼本質差異,但這個紫藤卻是不能少的,所以想要平步青雲,就要在山上對雲進行一次改良,上面種了一株紫藤,雲頂上有紫氣,那叫紫氣東來,是老子出函谷關的景象,這就是植物與建築的一種契合關係。

夏雲頂上置一鶴亭,傳說爲養鶴之地,寓以“鶴舞雲霄,神仙福地”之意,對聯“立如依岸雪,飛似向池泉”描寫的正是仙鶴。松柏常青,仙鶴長壽,組合起來又寓意爲“松鶴延年”。

個園的遊覽是按順針按時序變化遊覽的,連接夏秋兩景的建築叫抱山樓,是一幢七開間的樓房,它是主人宴請賓客的地方。我們腳下的這條長廊被譽爲是世界上最長的長廊。您可能有點疑惑,人們這麼說是因爲從長廊這頭走到盡頭是從夏天走到秋天,從夏到秋得三個月,可不是世界上最長的長廊!下面我們就看看眼前的這座秋山。

秋山又稱爲小黃山,造園者把黃山的景色在此做了高度的濃縮,當然,濃縮的都是精華。著名園林專家陳從周教授曾說過:秋山氣勢有如徽之黃山,試想一下在如此狹小的空間裏,能堆出黃山的氣勢,疊石水平是多麼的高超。這位疊石高手是誰呢?相傳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石濤和尚。

既然是秋山,那麼造園者又是如何來營造秋的意境呢?咱們一起從三個角度來欣賞一下。

第一從石材選用上來說,黃燦燦的稻穀是秋天豐收的象徵,枯黃的落葉是秋風蕭瑟的象徵,所以黃色是秋天的色彩。造園者選用這種褐黃色的黃石就爲假山抹上了的秋的色彩,給人以以秋的絢爛輝煌之感。

第二從植物的選擇上來說,火紅的楓葉是秋的象徵,所以,造園者在秋山上種的最多的就是楓樹。秋霜之後,楓葉盡紅,那時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您千萬不要覺得遺憾,您看,那株紅楓就是四季長紅的,所以啊無論您哪個季節來看秋山您都會有“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感覺。

第三從假山的高度上來說,揚州是平原地區,久居平原人們容易產生鬱結之氣,登高望遠可以讓人們放開眼界開闊胸襟。古代也有九九重陽登高望遠的習俗。那麼秋山究竟有多高呢?造園者又是如何來表現秋山高度的呢?畫家作畫,欲顯山之高必雲鎖其腰,大家請看這亭中的匾額,上書拂雲二字,似乎此處伸手就可以拂到天上雲彩,可想而知秋山有多高了。在這兒大家不妨放鬆心情、觸摸一下您身邊白雲,感受一下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意境吧。

好,讓我們回過神來,回顧一下,造園者是如何來體現秋的意境的。歸納起來說造園者就是通過黃石丹楓、登高拂雲來營造了秋的意境。

與拂雲亭相對的是咱們揚州建在假山上最大的建築住秋閣,園主人爲什麼要在此修建這樣一個建築呢?這與他坎坷的人生經歷有關,他父親早逝,家道中落,生活非常艱辛,後來到揚州經營鹽業,經過多年奮鬥,人到中年,事業有成,人生的秋天對他來講是一個金色的季節。有誰願意這樣的日子匆匆溜走呢,他建住秋閣就不足爲奇了。住秋點出了秋的魅力,也是秋山的點睛之筆。

大家還記得我們前面留下的疑問叢書樓的樓梯在哪裏?我們眼前的這條石徑就是叢書樓的樓梯,曲折的石徑不僅表示“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同時主人把樓梯設置在書房的後面也是希望子孫後代在書房讀書時不被打擾,可謂是用心良苦!

各位遊客,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來到了一年中最後的一個季節——冬天。

園主人是如何做出了冬天的效果呢?首先,我們從色彩角度來看,冬景大幅採用的都是白色、灰色把冬天寂靜蕭瑟的格調展現在了我們眼前。我們來看四周的牆面是灰白色的猶如一張宣紙把冬天的畫面慢慢的展現在我們眼前。冬景主要是用白色的宣石堆疊而成,宣石又稱雪石,由於裏面含有石英顆粒,所以在光線的照射下,含有石英的地方會閃現出白色的光芒,背光的地方泛白,給人的感覺像是剛剛下過一場雪。園主人將每一塊宣石都打造成一隻只小獅子,而小獅子們姿態各不一樣,有的站着,有的坐着,有的跳着,有的躺着,可愛極了,這羣可愛的小獅子們,打破了冬天單調、沉悶的感覺,讓我們感覺到了無限的生機。再請大家來看這地面,它用白帆石冰裂紋鋪地,彷彿冬日裏結上的一層薄薄的冰塊,這也給我們呈現出了揚州冬天路面結冰路滑的情景.

各位遊客我們再來看看植物的配置,首先咱們看這株植物,它把冬天花的品格表現的淋漓盡致,當萬物凋零,唯有它們不畏嚴寒,傲然怒放,正是有了它們,讓這冬景在整個冬天都是暗香浮動。這就是梅花。再看這棵參天老榆樹,揚州人也習慣稱它“榆錢”樹,“榆錢”諧音“餘錢”,表示年年有餘的意思。說實在的,它一點都不漂亮,既無花的芬芳,也無葉子的婆娑,更談不上乾的俊美,然而在冬景裏卻成了神來之筆,因爲冬日殘雪中,它最能表現出老樹昏鴉的蕭條景象。

最爲神奇、最出人意料之外的是南牆上的這二十四個圓洞,這些圓洞到底是幹什麼用的呢?大家不妨來猜猜看。您說是借景用的,您說是透風用的,還有人說是看景的,其實這就是冬景的第三大特色了,請大家來看這堵牆,它設置在這片小角落裏,高大的牆面與牆外的住宅之間是一條狹窄的巷子,風從巷子吹進來,受到兩邊高牆的阻擋,形成一股強有力的“穿堂風”,當風穿過這孔洞的時候,就會呼呼作響,恰似北風呼嘯。哦~~原來這是爲了製造音響效果用的,我們稱它爲“風音洞”。如此構景,讓我們感覺到了,外面北風呼嘯,山上是雪,腳下還有冰,它充分調動了人們的聽覺,視覺,來共同營造一個冬天的氛圍。

與風音洞有緊緊相連的就是西牆上,這並列的兩個大圓洞,各位遊客請靠近一些,透過大圓洞咱們可以看到什麼?對,可以看到春景,這讓我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的名句“我的冬天已經來了,我的春天還會遠嗎?”

【宜雨軒】

穿過這個寶瓶門,也祝福大家一年四季都平平安安。最後我們來看看個園最中心的這個建築——宜雨軒。宜雨軒在花園裏起了一個擋景的作用,如果沒有宜雨軒,整個園子的景色就一覽無餘了,這樣就少了遊玩的興致。坐在宜雨軒裏面四周都是漏窗,景色透窗而來,尤其是江南多雨的時候。廊上抱柱楹聯上聯寫有“朝宜調琴暮宜鼓瑟”這是指景色宜人,可抒發情懷,而琴瑟和鳴又指夫妻和諧、家庭和睦;下聯“舊雨適至今雨初來”,雨是出自於杜甫的典故,下雨天是留客天,後人就把雨代指朋友,舊雨就是指老朋友,新雨指新朋友。所以老朋友依舊,新朋友更多,說明交往的廣泛。可見主人特別講究情誼,最關鍵的是“舊雨”二字,揚州人不稱老而稱舊,這是一種謙恭!軒內的對聯是由林則徐撰句的“世無

註釋:1。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漢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是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是中華民族抵禦外辱過程中偉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績是虎門銷煙。

遺草真能隱,山有名花轉不孤“講得是隱士高人在世間不留痕跡,但有高山仙草名木爲友的隱逸境界。匾額上宜雨軒三個字是著名書法家劉海粟所提。透過宜雨軒抱山樓前的壺天自春

又映入我們的眼簾。“壺天”是道教用語,取自劉鳳誥的《個園記》,意爲仙境,在這裏主人自謙地把個園比作是一個小壺,但是從壺口望進去確是內有乾坤。

【歡送詞】

揚州是一本書,道盡繁華與滄桑,個園便是其中的一篇散文,細品滿讀才能回味無窮。今天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感謝您遊覽個園,希望您再次光臨!

揚州個園導遊詞講解(5)

個園是揚州現存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鹽商園林,是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兩淮鹽總黃至筠的家宅。爲揚州明清私家園林的經典代表。全園佔地2.4公頃,南部住宅佔4000平方米,北部品種竹觀賞區佔1.2公頃,中部疊石區佔8000平方米。1998年被國務院公佈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蘇州拙政園並稱爲中國四大名園。

個園名稱中這個“個”字,最爲耐人尋味,大家都知道,“個”通常是用來作量詞的,如:一個人,一個蘋果。其實呢,“個”最早的意思是“竹一竿”,古書《史記正義》便有“竹曰個,木曰枚”的說法。這一點不奇怪,因爲漢字原本就是象形文字,而“個”看上去不正是竹葉的形狀嗎?清代大才子、大詩人袁枚有“月映竹成千個字,霜高梅孕一身花”的詩句,物象鮮明,意境空靈,可謂深得竹的神韻。另外黃至筠自己也以“個園”作爲自己的別號,人與園合一,意味深長。

風情萬種生態竹

進入北大門,迎面而來的就是萬竿修竹,竹是個園的精魄,個園的靈魂,遊個園,第一要觀竹。黃至筠愛竹,並

在園內種竹萬竿,就連個園的名稱也是由竹而來。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板橋的“一枝一葉總關情”。目前是揚州城內最佳賞竹處。總佔地面積12000平方米,現有竹60餘種,近20000竿。

在個園觀竹,既是一次賞心悅目的審美享受,也是一門深奧有趣的學問。竹,既非草本.也非木本,它在植物界中自成特殊的一族。據記載全世界竹類植物約有50餘屬,1300餘種。我國自然分佈的竹種就約有30餘屬,500餘種。分叢生和散生兩大類,揚州地處江淮,適宜散生竹種和少數比較耐寒的叢生品種。園內現有60餘種,從觀賞角度可分爲觀稈和觀葉兩大類型。

龜甲竹

龜甲竹是園中最奇特的竹子,它是楠竹的變異品種,屬自然生長的變異竹子,因此極爲稀少,上千畝竹林中也難見其蹤。是珍稀觀賞竹種。龜甲竹的節片像龜甲又似龍鱗,稈基部節間連續呈不規則的短縮腫脹,並交斜連續如龜甲狀。象徵着健康長壽,福如東海。

慈孝竹

這一品種稱孝順竹,也叫慈孝竹,叢生竹種,筍期在夏季,新筍緊靠老竹,像是遵從古訓“父母在,不遠遊”。而老竹,則殷殷呵護、扶持着新竹免遭風雨侵襲,平安成長。正如板橋所言“新竹高於舊竹枝,全靠老杆來扶持。”因爲氣候的關係,個園內叢生竹較少,只有孝順竹、鳳尾竹和小琴絲竹几種。

黃杆烏哺雞竹

大家再看我身邊這種竹子,乍一看,會不會以爲它生病或者枯死了呢,其實啊,它就是天生的黃皮竹,就像中國人天生的黃皮膚一樣,所以它叫黃杆烏哺雞竹

竹西佳處

大家擡頭請看,行至竹徑盡頭,可見一匾額上題着“竹西佳處”。竹西”的來歷,出自晚唐詩人杜牧吟詠揚州的詩句,“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到了宋代詞人姜夔這裏,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的詞句,後來人們便用“竹西佳處”來指稱揚州。“竹西“後來就借指揚州了。

銀賓大道

走過竹西佳處,我們便來到一條林蔭小道,這裏種的是桂花樹,桂花的花期在中秋前後,可持續20天,但是它的盛花期也就一週的樣子,每到桂花盛開,滿園都是桂花的香味。桂花的品種很多,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等。這裏種的是銀桂,銀桂也就是迎接貴客的意思。

叢書樓

個園分爲三個佈局,分別是萬竹園,住宅部分,還有後花園,也就是,最有名的四季假山。剛剛我們走過了萬竹園,接下來我們看看住宅部分。首先看到的小樓是“叢書樓”。從名字可以知道這是主人藏書、讀書之所。其實藏書樓的原主人不是園主人黃至筠,而是清代鹽商馬曰廣和馬曰璐兩兄弟的,當時的藏書量是“前後2樓,藏書百廚”。藏書樓最輝煌的一頁,就是清代朝廷編寫四庫全書的時候,成爲南方藏書家中獻書最多的一家,乾隆皇帝因此還表彰了馬家兄弟。大家有沒有發現,叢書樓雖然2層樓,但是卻找不到它的樓梯。這裏給大家留一個懸念,一會再告訴大家。

冠蓋豪門鹽商第

過叢書樓向南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園主黃至筠的日常起居之所。依照坐北面南、前宅後園的傳統,個園南部是主人的起居區,正門開在東關街上。大門對面是座豪華大八字磨磚磚雕照壁。據說個園鼎盛時期的住宅分別以“福、祿、壽、財、喜”爲主題,縱向排列,五路豪宅次第開,原有房屋二百多間。雖然目前保存下來的只有東、中、西三路,但一廳一堂,一樑一柱無不顯示出主人的家居生活考究與奢華,印證着揚州鹽商財力的雄富。

東路建築:(祿

現在隨我進入東路建築,大家擡頭看屋子上的檐口瓦片上面刻着“祿”,門上也有梅花鹿的圖案,皆喻祿。

廚房

“民以食爲天”,所以我們先來看看黃家的“廚房”。由於原廚房早已廢棄,爲了讓人能更直觀的瞭解歷史狀況,在此屋按傳統廚房佈局作恢復性陳設佈置。內設大鍋竈,置食盒、酒罈、條凳等廚房用具,立於其中可去細細揣摩當初廚子、僕從來往穿梭,細作羹湯,精製佳餚的場景。清代鹽商對美味的追逐達到極至。民間傳說黃至筠每天的早餐是:燕窩,蔘湯,外加雞蛋兩隻。關於黃至筠飲食的精製講究,至今還有兩則在老百姓中廣爲流傳的逸事

一兩紋銀一隻蛋

黃至筠家裏養了上百隻母雞,每天都用人蔘、白朮、紅棗等研磨成粉末,加入飼料中的,所以更美味和營養。

這個過道是傳菜用的,把菜從廚房傳到餐廳,接下來我們看看主人家的餐廳。

楠木廳

這個餐廳廳樑柱取材爲楠木,也稱楠木廳。大家請看屏門由揚州八怪之一金農所撰的楹聯,“飲量豈止於醉;雅懷乃遊乎仙”。追求一種半醉半醒的朦朧美,所以我們現代人也要這樣哦。屏門下面的條案上的擺設是徽派風格,西邊是倒插鏡,東邊是花瓶,寓意平平靜靜。此廳架構圓柱、圓樑、圓椽,大家再看這個圓桌,中間有條縫,它是可以分開的。據說,主人常年在外經商,主人不在家的時候,女眷吃飯只能用半張桌子,也體現了男足女卑的觀念,等男主人回來才能拼桌子吃飯,大家再看,廳內設圓桌、圓凳,“圓”是取團圓、團聚之意。

清美堂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黃家接待一般性來客和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清美堂”。“清美”是以清爲美,爲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們追求的一種思想境界。此廳有楹聯兩副,一副是:“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後有良圖惟勤與儉”。耕讀傳家,勤儉持家體現了中國人傳統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態度。

東火巷

在到中路前,我們先駐足來看看火巷。火巷是是使住宅與住宅之間按需要能隔能合,兼作防火防盜之用。也是封建禮儀道德、尊卑位序,交通交往所至。如僕人雜務、女眷進出,賓客要至後花園也只能從火巷出入,不能穿堂入室抵後花園。

鴛鴦牆

從黃氏火巷兩側牆面看有兩個特點:一是牆下半段是青磚扁砌。上半段是用板磚空鬥豎砌。稱之鴛鴦牆。還有一特點,牆面上釘有鐵巴鋦間隔有序,排列整齊。此鐵巴鋦在牆面看是堅着一字形,實際是丁字形,另一端釘在順牆木與排山上,起拉結作用,使牆與排山相互更牢固,不容易倒塌。簡單地說,相當於現在建築混凝土圈樑加固作用。

中路建築(福)

中路前進爲正廳,中進和後進爲住宅,稱之爲前廳後寢。檐口瓦頭滴水及門窗閣扇,皆爲倒掛蝙蝠寓意“福到”。大家都知道現在居家是把水往外排的,但是古人講究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您看,中間的第十比四周高,下雨的時候雨水就從四個角落的地漏流到自家地裏了。這門口有2個大缸,也叫“門海”,它一能消防,二爲了聚財。

漢學堂

漢學堂是大宅門主廳,是黃家正式的禮儀接待場所、廳內傢俱陳設爲揚州傳統佈置格局,桌椅所有文飾均爲竹葉形狀。迎面掛着對聯和中堂畫軸的叫“太師壁”,條案上擺着西邊倒插鏡插屏和東邊花瓶,但是中間多了一口西洋鍾,諧音“終生平靜”。

中路中進

這裏是黃至筠次子黃奭夫婦的居所。黃奭主要從事的工作是“輯佚”,相當於考古考證一類的事情,他和同時代另外一位學問家馬國翰齊名,被稱爲“輯佚兩大家”。黃奭十分推崇漢學,治學嚴謹,著名學者阮元稱其“勤博”。富家子弟能以勤奮博學留名,當屬不易。

中路後進

穿下面再開看看黃至筠四子黃錫禧的居住場所。黃錫禧是黃家最小的孩子,也是黃家最後一個離開祖屋的人,他就好像大觀園裏的寶玉一樣,歷經的家業由盛而衰的全過程,晚年寓居泰州。黃錫喜離開個園後,寓居泰州,他的兒子自幼習醫,醫術高明,在上海懸壺,有“一指神針”之稱。

西火巷

此巷南寬北窄,揚州人俗稱“棺材巷”,升官發財的意思。又因爲它男寬北窄,也寓意官運恆通,路越來越好走。巷的南首置一口井,井旁牆下端發磚拱着一道。若發生火災取水滅火及時。旁邊牆上砌成拱形,防止長期取水導致牆體下沉。

西路建築(壽)清頌堂

這裏是最後一路建築,大家偶沒有感覺,這裏比前兩路建築要高得多。

此廳堂不但是黃氏三路住宅中最高敞的廳堂,也是揚州古民居中遺存最高的廳堂。因黃至筠晚年“清譽有佳”而名清頌堂。抱柱上的楹聯是:“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我們可以知道黃至筠深受儒家影響,認爲讀書是天下的第一等好事,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不惜重金聘名師教子,每天還親自督查。此廳是黃氏家族聚會祭祀場所,廳後步架上有閣,曾安放列祖列宗牌位,寓意高高在上。這也是時而排戲唱“堂會”的地方。黃至筠曾畜養二、三百人的家庭戲班子。

西路中進

下面,我們來看看黃只筠的住宅,大家看着樓下是不是隻有三間廂房呢,其實啊,它是有五間廂房的。在封建社會受“禮”制等級制度的規矩,庶民只能正房三間,民間爲避之規矩就巧妙地採取“明三暗五”的組合。樓下西邊最後一間是主人黃至筠的臥室;另一間是書房;樓下最東邊房間有樓梯可直達二樓。樓上是內眷活動的場所,有繡房、兒童室等。

西路後進

大家都知道,古時候大家閨秀通常高牆深院,與世隔絕,有大戶人家的女兒“養在深閨人未識”之說。一般“十三歲上樓,十四歲盤頭,十五六歲拋繡球”,平時只能去後花園遊玩。

接下來,我們就去看看個園的精華部分---四季假山:春夏秋冬四景

真正的個園由此開始,門上的個園二字是園主人在190多年前親題的這裏花壇內種的是剛竹,因爲剛竹四季常青,什麼時候看起來都有春天的感覺,竹叢中,插植着石綠班駁的石筍,爲了突出春的意境。狀出“雨後春筍”之意。

春山百獸鬧春圖

過月洞門,這裏利用太湖石形態別緻,酷似各種姿態的動物,以貼山,圍山,點石等手法構成了一幅“百獸鬧春圖”,亦稱爲“十二生肖鬧春圖”。你看,最早感受到大地回春而微微昂首的蛇,負重向前的春耕牛,還有那氣定神閒的駿馬和活潑可愛的小狗無不惟妙惟肖,就連長嘯山林的猛虎,見首不見尾的神龍,聰明調皮的猴子也都被安排的停停當當,這些石頭都是三分形似,七分神似,您看他是什麼就是什麼。

夏山

走過春景,來到宜雨軒門前有一楹聯:“朝宜調琴暮宜鼓瑟;舊雨適至今雨初來”。宜雨軒的西北,數株高大的廣玉蘭和楓楊掩映着一座蒼翠欲滴的太湖石假山。這就是夏山。

湖石山景

爲了更好的體現雲之柔美,夏山在用石上精心選擇備具瘦、透、漏、皺之形的上品太湖石來掇疊。

荷塘蛙鳴

江南的夏日是“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的。所以此處池西岸臨水處置一“蛙石”,像不像一隻青蛙呢。俗稱“荷塘蛙鳴”。

魚骨石

大家看湖中這豎着的石頭,這可是個園的鎮園之寶,自下而上有三個近圓形的孔洞,如剔淨的魚骨,遮去下面的孔洞,又極似漢字中的“醜”字。賈平凹也曾就石之“醜”而說:“石以醜爲美,醜到極處也就美到了極處。大家再看,着石頭的形狀,是不是很像漢字“月”,而揚州素有月亮城之稱。這石中精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稱它爲“鎮園之寶”當爲不過。

鶴亭

夏山頂有一四角小亭,名爲“鶴亭”。相傳這裏是主人養鶴的地方,夏山如雲,若有鶴舞其間,那可真是神仙福地了。揚州人對鶴更有特殊的情感,“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

紫藤

鶴亭東有一紫藤,所以有紫氣東來的說法。這顆紫藤有200多年的歷史。

抱山樓

這是園中最大體量的建築抱山樓,是他們家當時的宴會廳,樓上樓下各7間。大家請到這邊,樓下有一塊空地,這裏是他們家戲班拍戲練戲的地方,由於當時沒有擴音設備,特別在這裏修建了蝙蝠形狀的池塘,靠水來傳音。

秋山

如果說春山是開篇,夏山是鋪展,那麼我們眼前的秋山則是高潮。沿樓廊東行,越過架空的複道廊

拂雲亭

從抱山樓廊東行可直至秋山中峯山顛的拂雲亭,亭名“拂雲”取高可拂雲之意,這裏是園內最高的建築,人立其中俯瞰全園,可以看到古運河的瘦西湖,現在城市漲高,已經看不見了。

秋山石屋

按着“明不通暗通,大不通小通,直不通曲通”的口訣,就是中間那個洞。沿山道行至底層,向東、向光線明亮處去,就可看到一個石桌,其上方有“天窗”,光線即是由此灑落,此桌四人圍做,兩人對弈,都自有一番天然野趣,石桌東是一石牀,牀頭燈臺、牀邊踏腳一應俱全。石牀對面爲石窗,窗下置石几,兩側設石凳。你看此處,有桌、有牀、有窗、有幾還有凳,分明是一個功能齊全的石屋。

住秋閣

石屋窗下,南峯有一山間小築,面西而建,上懸一匾曰“住秋閣”。人都是怕秋日蕭瑟,要設計留春的,個園主人何事要在此“住秋”?原來黃至筠少時境遇坎坷,中年是他事業成功,人生得意的階段,人生的秋天在他來講真是一個金色的季節。春華不如秋實,春日雖有繁花似錦。只有秋日的累累碩果,纔會讓人深切的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冬山

從住秋閣下山,南行數步就是冬山。用宣石以掇山、貼山、圍山三種手法壘疊而成的冬山,是園中佔地面積最小的一組假山,它分別從色、形、聲三個角度來勾畫冬的意境,又以植物,建築、來烘托冬的氣息。哪怕是酷暑盛夏,流連其間,也覺得寒氣逼人呢。

宣石山景

宣石亦稱雪石主要成分是石英,石英在陽光的直射下熠熠閃光,但在背光之下卻是皚皚露白,彷彿冬日殘雪未消的樣子。爲了打破冬日的蕭條,這裏採用了一塊塊形似小獅子的象形宣石,在掇疊時又非常注意因勢制宜,使整個冬山高低、疏密、大小相互呼應,遠遠望去,好像有無數的小獅子在雪中嬉戲,一隻只顧盼生情,憨態可掬。使寂寥的冬季充滿了無限的生機。所以冬山被人成爲“羣獅戲雪圖”或“雪壓百獅圖”。

冬樹

冬山唯一的喬木就是那株老榆樹了,一般來說,榆樹是很少入園造景的,此樹既無花的芬芳,也無葉的婆娑、乾的俊美。但植於此地,卻是神來之筆,因爲殘雪冬景要的就是這種老樹昏鴉的蕭條。當然你也可以說是取“年年有餘(榆)”的意思了。

風音洞

“形”和“色”都是可以看到的,也是造園者慣用的表現手法。但怎麼才能把轉瞬即逝的聲音運用到造園之中的呢?看到了嗎?這南牆之上的圓形孔洞,共分爲四排,每排六個,總計二十四個。這些孔洞被人稱爲“風音洞”。風從高牆窄巷之間擦牆而過時,會形成負壓,加快流速。這時牆上四排孔洞,就好像四支等待以久的橫笛,呼呼作響,發出北風呼嘯的聲音,給人以寒風料峭的感覺。

漏窗望春

再看這牆上有2個大的孔洞,透過它,可以看到剛剛走過的美景。所以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此窗設置堪稱點睛之筆。

壺天自春、抱山樓

北邊的抱山樓因着樹木山石的掩映竟讓人感覺有些縹緲,不過樓前的匾額上“壺天自春”四個大字還是清晰可見的。“

宜雨軒

走了一圈,我們又大地回春了,最後還有一處景點建築,宜雨軒。他是全園謀篇構局的中心,山水花木等景緻的安排全是圍繞宜雨軒次第展開的。

宜雨軒門前有一楹聯:“朝宜調琴暮宜鼓瑟;舊雨適至今雨初來”。用“今雨”“舊雨”借指新朋老友。今雨的雨還多了好幾點,是說主人希望朋友越多越好,這門口的石階叫浮雲階,它有一個寓意,登上浮雲階便平步青雲了,所以這個只能上不能下的哦,等會我們從旁邊下去。四周是玻璃制的,所以人說“人在廳中坐,景從四面來”,當時中國還沒有開始生產玻璃,這些都是歐洲進口的,所以也有一寸玻璃一寸金的說法,現在僅存的一塊藍色玻璃還是原物,是從法國進口的蘭波。

出身於仕宦家庭的黃至筠,不僅是一個精通鹽業生財之道的大商人,還是一個富有才情,擅長丹青的風雅名士,抱山樓下廊壁上的石刻,和掛在漢學堂內的花鳥題材扇面拓片,都是他的手筆。不過,黃至筠真正精心打造的傳世之作,還是他的個園,花了600多萬兩銀子,相當於江蘇省一年的財政收入。真正是“鹽商豪府第竹石雅乾坤”。

我的講解就到這裏了。好書不厭百回讀,個園妙處須細品!歡迎您再次遊覽個園!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