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多篇】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多篇】

如何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 篇一

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問題的根本看法。主要內容是對人生目的、意義的認識和對人生的態度,具體包括公私觀、義利觀、苦樂觀、榮辱觀、幸福觀和生死觀等。人生觀是人們在人生實踐和生活環境中逐步形成的。由於人們的社會實踐、生活境遇、文化素養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觀。正確的人生觀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勞動去創造人生業績,成爲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高尚的人。錯誤的人生觀將導致人背離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爲危害社會危害人民的罪人。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

人的一生應當是不斷的快樂的積累才構成幸福。 其次選擇高尚的人生觀。人生觀是可以選擇的。不同的人生選擇,決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選擇表現出不同的人生態度,體現着不同的人生觀。 再次人應當追求高尚的品格。樹立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因此,爲了把工作做得更好,我們要善於總結,舉一反三,認識規律。 價值觀,是人們對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包括對價值的實質、構成、標準的認識,這些認識的不同,形成了人們不同的價值觀。每個人都是在各自的價值觀的引導下,形成不同的價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認爲最有價值的東西。價值的內涵非常豐富,一般可以分爲物質性和精神性的價值,還有綜合性、複雜的價值,如人的價值(或稱人生價值);能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科學、合理的價值取向,對一個人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我們剛剛走出校門,正面臨着人生髮展的最爲關鍵的時期。時代要求我們:要學習生活各方面,全

方位面對和思考如何正確處理個體與社會的關係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我們要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奉獻,這些都是我們將來面向社會和生活所必須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質。其中,我認爲最核心的就是學會如何做人,學會做一個具有職業人最基本素質的職業人人;學會做一個能正確處理人與人,個人與集體的關係並使之能協調發展的人;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話,做一個有用的社會人。這就要求我們每個人在實習期,就必須從現在做起牢固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怎樣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需要我們大家走什麼樣的途徑,用什麼樣的方法呢?

第一,要認真學習。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有點,學習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學會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去分析問題、解決矛盾。劉姐每次對大家的培訓,也是讓大家在學習,在提高。

第二,要認真進行思想改造。除認真學習外,最重要的是要經常進行自我改造,這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而這個改造最主要的在“內因”。要想認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正確的世界觀爲標準,不斷檢視自己的思想和行爲,進行必要的批評和自我批評,克服任性和偏私。還要敢於向一切錯誤的思想觀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戰,要勇於接受同事、朋友的監督和提醒。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改造的目的。

第三,要善於區分觀念的正確與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比如享樂主義,這種人生觀認爲“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貪圖安逸,追求吃喝玩樂。在它的影響下,一些人講“不要活得太累”,“過把癮就死”等。對諸如此類的觀念和說法,

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區分,對錯誤的東西必須要堅決抵制,否則,你原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慢慢會被這些所謂的“新觀念”所替代。——誰都喜歡安逸的生活,但安逸的生活是建立在你個人有一定的經濟和事業基礎之上的,不想努力掙錢,只圖享受,天上掉餡餅個子高的人多的去了。所以說只有自己的能力達到了,你具備了這樣的素質,這樣的能力,有錢了,適當的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那是可以接受,無可厚非的。

人,必須時刻反躬自省,才能進德修業;耳中能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也是進德之道。

綜上所述,財富並不只是權力、金錢,它們只是財富中比較引人注目的一種而已。 人的一生如潮起潮落,起仗難定,在潮頭風光時要看到落到潮底的危險性,在潮底的時候則要有向高峯衝擊的信心和行動。今天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就是財富——家很溫暖——這份親情是財富,終生值得珍惜。同事朋友們喜歡與你在一起——這種善良品德、氣節操守、爲人處世也是你一生很珍貴的財富。我們也許沒覺察到它們的重要,但它們終究會給你一份回報。所以,朋友們,同事們——請萬分地珍視它們!想想我們遠方的父母,他們無悔的付出,期盼我們成長、成熟的眼神,我們還有什麼資格不努力,有什麼資格抱怨呢?朋友們,同事們——讓我們以現在的實習和鍛鍊爲契機,把我們現在所擁有的親情、友情作爲動力,努力向前,將自己鍛鍊成爲更加合格的職業人,爲我們將來開闢更加廣闊的新天地而不懈努力!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篇二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概述:時間的推移,讓我們從幼兒到成人的這一過程,我們的思想行爲日趨成熟。從小的教育讓我們懂得先爲人再爲材。都說十年樹木百年數人。身爲大學生的我們是國家的接班人,理應把我們的價值看得更重要。而不是無爲的虛度人生。這就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那麼什麼是人生觀價值觀呢?

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對人類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 人生觀是由世界觀決定的。人生觀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係的產物。人生觀的形成是在人們實際生活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不同的社會或階級的人們有着不同的人生觀。

人雖兩筆,看是簡單做起來難。人要做正纔好看。有價值的人生纔不一般。人之所以分爲不同等級,並不是代表社會的不公平,而是沒個人所創造出的價值不同,世人給予他的高度也不同,正如一個乞丐跟一個富翁。乞丐之所以一輩子都成不了富翁,是應爲他一輩子都在向人們進行乞討,從來就只是奢望別人能給予他幾塊零散的銅板或是稍微一頓飽飽的午餐。他不敢奢望太多。也更沒有帶給人們什麼價值。唯一的給路人留下一絲憐憫和歧視。而富人之所以讓每個人都羨慕,不是應爲他所在的位置有多麼高,有多麼有錢,他所創造出的金錢,地位都是不斷努力的結果。雖不能說每個富有的人價值觀都是高尚的,都給社會帶來了財富,但至少價值是有的。 這是他人生所給他帶來的財富和價值,他懂得利用生命去創造價值。只是在人類高需求高生活水平條件下,物質生活滿足的人條件下,精神上的追求成爲我們所看中的。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多爲他人考慮,得到得也是自己的利益。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我始終相信這點。即使社會上有太多腐敗的東西,但人的內心還是暖的,人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你今天幫了他,或許他還不一定感謝你。你明天幫了他,或許還覺得你別有目的。你後天幫了他,或許 他最多對你說聲謝謝。。。到後來,當他真正明白了其實這個社會並沒他想得那麼黑暗,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所利益才接近他的時候。他纔會真正的發至內心的感謝你。甚至會回報你更多。

馬克思在說道人生觀的時候說了這麼一句話:人的本質不是單個的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他的一切關係的總合。任何人都是處在一定社會關係中從事社會實踐活動的人,社會屬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我們是個大的整體,如果你還看不出來說明你站在自己的小個人世界裏。只有將人的個人意識融入整個社會,個人的價值得到最大的發揮,人的一生纔是有意義的。樹立正確的意識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給個人創造財富也的給別人創造價值。社會就是一點一滴的積累出的美好。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篇三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做一名合格的中專生

一、人生觀是指對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對於人類生存的目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人生觀是由世界觀決定的。其具體表現爲苦樂觀、榮辱觀、生死觀等。人生觀是一定社會或階級的意識形態,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社會關係的產物。人生觀的形成是在人們實際生活過程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受人們世界觀的制約。不同社會或階級的人們有着不同的人生觀。

二、什麼是價值觀?價值觀是指一個人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像這種對諸事物的看法和評價在心目中的主次、輕重的排列次序,就是價值觀體系。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是決定人的行爲的心理基礎。價值觀取決於人生觀和世界觀

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從出生開始,在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生產方式及其所處的經濟地位,對其價值觀的形成有決定性的影響。當然,報刊、電視和廣播等宣傳的觀點以及父母、老師、朋友和公衆名人的觀點與行爲,對一個人的價值觀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

三、世界觀人們對世界的總的根本的看法。由於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觀。也叫宇宙觀。哲學是其理論表現形式。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精神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根據對這兩者關係的不同回答,劃分爲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基本類型,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四、價值觀的特點。價值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人們的價值觀總是相對穩定和持久的。比如,對某種事物的好壞總有一個看法和評價,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種看法不會改變。但是,隨着人們的經濟地位的改變,以及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改變,這種價值觀也會隨之改變。這就是說價值觀也處於發展變化之中。

五、價值觀的類型

1、理性價值觀 它是以知識和真理爲中心的價值觀。具有理性價值的人把追求真理看的高於一切。

2、美的價值觀 它是以外形協調和勻稱爲中心的價值觀,他們把美和協調看的比什麼都重要。

3、政治性價值觀 它是以權力地位爲中心的價值觀,這一類型的人把權力和地位看的最有價值。

4、社會性價值觀 它是以羣體和他人爲中心的價值觀,把爲羣體、他人服務認爲是最有價值的。

5、經濟性價值觀 它以有效和實惠爲中心的價值觀。認爲世界上的一切,實惠的就是最有價值的。

6、宗教性價值觀,它以信仰爲中心的價值觀。認爲信仰是人生最有價值的。

六、興 趣

1、興趣的概念:興趣是對於事物特殊的認識傾向,它是一種心理活動,當發展成爲愛好時,就成爲一個人的較長久而相對穩定的行爲傾向,影響着人們能力的發揮。;興趣和愛好是積極性的來源,它是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爲基礎,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事物發展規律的一種動力。是人們在學習、工作等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有了對某項事物的興趣,就能在行爲中產生極大的積極性。;興趣作爲個體進行成就事業活動的基礎,是發揮和發展其創造能力的心理推動力之一,可以激發個體進行創造活動的內部動機,充分發揮潛能的作用,使其感知力敏銳,創造性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從而提高事業成功的效率。同時興趣能激發個體強烈的創造熱情,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2、興趣的作用 :興趣的動力作用興趣是推動人們進行求知活動和學習的重要的心理因素,它能使人集中精力,積極愉快地從事某種活動。凡是符合自

己的興趣的活動,都容易提高人的積極性。

興趣是開發潛能的鑰匙,一些學者曾經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研究表明,興趣比智力更能促進學生努力學習,提高學習成績。強烈而穩定的興趣是從事活動、發展才能的重要保證。

興趣的 本站 培養

1、廣泛興趣的培養具有廣泛興趣的人,就會經常注意多方面的新問題,並努力去鑽研這些問題,從而大大增加各方面的知識經驗。

2、穩定興趣的培養在興趣愛好的基礎上,持久性和穩定性是至關重要的。興趣的持久和穩定可以推動深入鑽研問題,進行創造性活動。

3、好奇心的培養有人認爲,好奇性和求知慾是使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七、態度

態度是個體對客觀事物所持有的 一種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和行爲傾向,態度不是行爲的本身,只是一種心理和行爲的傾向。態度必須有其對象。態度即是對什麼的態度,這個什麼對象可能是人、工作、物等。態度有一致性和持久性。

態度是由三種成分組成: 第一,認知成分,包括個人對人、工作和物的瞭解。第二,情感成分,包括個人對人、工作、物的好惡、帶有感情的傾向。

第三、行爲成分,包括個人對人、工作和物的實際反應或行動

態度有壓力,具有壓迫性。態度總是指向並傾注於某個對象,因此,態度給對方造成心理壓力,態度是可以改變的

1、個人對某種對象(人、工作或物)本無所謂愛好或討厭的不同態度,只是後來在家庭、學校或社會環境中經由直接的或間接的學習而得到的體驗,纔對某人或某事產生了正向或負向的態度。

2、個人對某種對象已經有了好惡的態度,後來經由直接或間接學習改變了原有的態度。

追求高尚的品格。樹立積極進取、樂觀向上、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人生態度。

我們如何看待自然界?如何待看待人類社會?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學習生活?這些問題都會涉及我們的價值觀問題。如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正確地對待世界、對待人生,如何實現自身的價值,對我們每一個人特別是當前的大學生和未來的下一代來說至關重要。

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何謂人生目的?生活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人生主體,對“人爲什麼活着”問題的認識和回答,是個人在實踐關於自身行爲的基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記得有這樣一個小故事:一位記者到我國某貧困地區採訪,碰到一個放牛娃,就問他:“你每天放牛是爲了什麼?”答:“爲了討個媳婦”問:“討媳婦爲了什麼?”答:“生娃”問:“生娃幹什麼?”答:“放牛。”這個典型事例就明顯地反映了人生目的問題。下面大家用五分鐘時間考慮一下自己的人生目的;用簡單的語詞寫出來。請同學到黑板寫出來。分析歸納評講如下:

1、光宗耀族型:爲家人而做事,這是中國古代最常見的一種人生活法,考取功名,爲家族爭光;封妻廕子。缺陷:迷失自我,看不到自己的價值。

2、爲國爭光型:“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總理)許多運動健兒、留學回國人員(“海歸派”)。最崇高,理想型,人數較少。

3、爲自己活着:爲自己將來美好的前程:好房子、車子、妻子、孩子、票子。人數可能最多,也是應當重點教育的對象。這類人倒是沒有喪失自我,但過於自私,成就不了大事。

4、爲他人活着:焦裕祿式人物、雷鋒。

樹立進取的人生態度 人生態度是人們在一定社會環境影響和教育下,根據自我生活的體驗,在人的生存及爲了生存和發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中形成的較穩定的自我心理傾向,是人生觀的一部分。它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在後天的社會生活中不斷形成和發展的。

首先要務實,記得前些年有這樣的流行樂曲《遊戲人生》、《跟着感覺走》等。反映了對人生的不認真態度。人生是現實的,整日緊抓往夢的手,於現實有何益呢?

其次要積極進取,不迴避矛盾,勇於競爭。 最後要樂觀自信,矢志不移。諸葛亮說的“非淡泊無以明智,非寧靜無以致遠”,意正在於此。要淡化自我,“心地無私天地寬”,只有無私,才能無畏;而自我中心、充滿私慾的人,往往會患得患失,貪圖小利而貽誤大事。忙碌—賺錢—養家—傳宗接代,每個人都在走„„人生的目標幾乎相似,但是人生的境界卻有不同。有人榮華富貴而精神貧窮,有人淡泊生活而性靈華麗。境界是一種無形的美,純粹來自生命的體驗與昇華!

在當今學生中,不乏錯誤人生態度者存在:大致如下:

1、與世無爭型:對人生、對社會抱悲觀態度,對生活失去信心。於是他們學習上高呼“60分萬歲”,生活上鬆散拖沓,沒有時間觀和紀律觀,人際交往上獨來獨往,漠不關心他人,更談不上交上摯友;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什麼都無所謂”。

2、享樂自私型:抱定“人爲財死,鳥爲食亡”、“人不爲己,天誅地滅”信條,君不見,大學城外往往餐廳、舞廳、檯球廳、禮品店、遊戲機廳、卡拉OK廳生意興隆。“消費發燒友”、“麻將先鋒”、“舞林高手”出入其間。“甚愛必大費”(老子語),沉湎於物質追求,必耗大量時間和精力,而無暇追求人生的大志了。

3、惟我獨尊型:自認才高八斗,輕視他人,自我意識極度膨脹且嫉賢妒能,別人被他認爲是“阿斗”。“人之生,不能無羣”這是中國古人告誡後人的至理名

言。不借助他人,不依靠社會,個人成功的機會太少了。那麼,當代大學生應具備什麼樣的生活態度呢?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價值觀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也是一個幾乎每時每刻都會碰到的問題。我們做事說話經常考慮:“有沒有用?”“有沒有利?”“值不值得?”“用”、“利”、“值”是一種價值判斷,而這往往失去或是忽略了最重要的道德作標準,而損德利已啊。

我們應記住,讚美傑出人物的高貴品質時常說“比金子還珍貴”,可想而知有品質作提前,獲得的纔是對我們是最有價值的無價之寶。

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錯誤懲罰別人。三不要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人的一生應當是不斷的快樂的積累才構成幸福。

其次選擇高尚的人生觀。人生觀是可以選擇的。不同的人生選擇,決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選擇表現出不同的人生態度,體現着不同的人生觀。 在這個世界上,凡事不可能一帆風順,事事如意,總會有煩惱和憂愁。當不順心的事時常縈繞着我們的時候,我們該如何面對呢?“隨緣自適,煩惱即去”。其實,隨緣是一種進取,是智者的行爲,愚者的藉口。何爲隨?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恨,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隨是一種達觀,是一種灑脫,是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練達。

何爲緣?世間萬事萬物皆有相遇、相隨、相樂的可能性。有可能即有緣,無可能即無緣。緣,無處不有,無時不在。你、我、他都在緣的網絡之中。常言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識”。萬里之外,異國他鄉,陌生人對你哪怕是相視一笑,這便是緣。也有的雖心儀已久,卻相會無期。緣,有聚有散,有始有終。有人悲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既然要散,又何必聚?”緣是一

種存在,是一個過程。

“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求而不得,我亦無憂。若如此,人生哪裏還會有什麼煩惱可言?苦樂隨緣,得失隨緣,以“人世”的態度去耕耘,以“出世”的態度去收穫,這就是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

“隨緣”,常常被一些人理解爲不需要有所作爲,聽天由命,由此也成爲逃避問題和困難的理由。殊不知,隨緣不是放棄追求,而是讓人以豁達的心態去面對生活;隨緣是一種智慧,可以讓人在狂熱的環境中,依然擁有恬靜的心態,冷靜的頭腦;隨緣是一種修養,是飽經人世的滄桑,是閱盡人情的經驗,是透支人生的頓悟。隨緣不是沒有原則、沒有立場,更不是隨便馬虎。“緣”需要很多條件才能成立,若能隨順因緣而不違背真理,這才叫“隨緣”。

生活中,常有人會有這樣的感慨和迷惑:“爲什麼有的人不喜歡我?”“爲什麼有的人不理解我?”“爲什麼會是這樣?”若從隨緣的角度看,不喜歡不需要任何理由,喜歡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理解不需要任何理由,不理解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緣分就是緣分,不需要任何理由。

大千世界芸芸衆生,可謂是有事必有緣,如喜緣,福緣,人緣,財緣,機緣,善緣,惡緣等。萬事隨緣,隨順自然,這不僅是禪者的態度,更是我們快樂人生所需要的一種精神。隨緣是一種平和的生存態度,也是一種生存的禪境。“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放得下寵辱,那便是安詳自在。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凡事不妄求於前,不追念於後,從容平淡,自然達觀,隨心,隨情,隨理,便識得有事隨緣皆有禪味。在這繁忙的名利場中,若能常得片刻清閒,放鬆身心,靜心體悟,日久功深,你便會識得自己放下諸緣後的本來面目:活潑潑的,清靜無染的菩提覺性。人們獲得緣不是靠奮鬥和創造,而是用本能的智慧去領悟去判斷。

佛家多講隨緣,有“隨緣不變,不變隨緣”、“隨緣,莫攀緣”等說法。“隨緣”不是隨便行事、因循苟且,而是隨順當前環境因緣,從善如流;“不變”不是墨守成規、冥頑不化,而是要擇善固守。隨緣不變,則是不模糊立場,不喪失原則。就在世間上做人,要通情達理、圓融做事,這樣才能夠達到事理相融。

隨緣不變,則是不違背真理。莊子妻死,他知道生死如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運行,既不能改變,也不可抗拒,所以他能“順天安命,鼓盆而歌”;陸賈《新語》雲:“不違天時,不奪物性。”明白宇宙人生都是因緣和合,緣聚則成,緣滅則散,才能在遷流變化的無常中,安身立命,隨遇而安。生活中,如果能在原則下恪守不變,在小細節處隨緣行道,自然能隨心自在而不失正道。 隨緣,是一種胸懷,是一種成熟,是對自我內心的一種自信和把握。讀懂隨緣的人,總能在風雲變幻、艱難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遊刃有餘;總能在逆境中,找尋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隨緣,是對現實正確、清醒的認識,是對人生徹悟之後的精神自由,是“聚散離合本是緣”的達觀,“得即高歌失即休”的超然,更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從容。擁有一份隨緣之心,你就會發現,天空中無論是陰雲密佈,還是陽光燦爛;生活的道路上無論是坎坷還是暢達,心中總是會擁有一份平靜和恬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