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貞觀之治(多篇)

貞觀之治(多篇)

貞觀之治 篇一

第2課

一、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使學生瞭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爲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唐朝的歷史奠定基礎。

【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學生思考與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唐太宗和武則天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二帝的開明思想及其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到傑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一定推動作用。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貞觀之治與女皇武則天。

【難點】如何評價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給他們一個恰當的評價。

三、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結合學案進行預習,瞭解重難點等基本問題。

2.指導學生讀懂課本展示的歷史材料,幫助學生從中獲取有效信息。

3.指導學生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四、知識鏈接

1. 隋朝滅亡的原因:

隋煬帝的殘暴統治,激化了社會各種矛盾,導致農民起義爆發,推翻隋朝。

2. 製表:設計表格,列出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績。

項目  漢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削減侯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破格錄用有真才實學的人  吸取隋亡教訓,勤於政事,任用賢才,虛心納諫;發展科舉

經濟  將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親臨治黃第一線,重視興修水利  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

軍事  派兵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在西域設置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思想

文化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長安舉辦太學  重視人才培養,擴充國學規模,增加學員民族

關係  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促進唐蕃友好

3.唐朝盛世:

興起於貞觀之治,繼承於武則天統治,頂峯於開元盛世。

4.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a.史論結合,有理有據; b.一分爲二看待歷史人物;  c.將歷史人物置於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進行評價;  d.應抓住歷史人物歷史活動的主要方面進行評價;e.應把評價的重點放在歷史人物對歷史進程的影響上。

五、自主預習

(一)基礎知識導讀。瀏覽課本,注意基礎知識的記憶及書寫,完成下列內容。

1.618年,            在江都被部將殺死,       朝滅亡。同年,在太原

起兵反隋的貴族          ,進入長安,建立          。

2.唐朝的開國皇帝是          ,唐太宗名叫            ,年號         。

3.唐太宗在位期間的出色治績在歷史上被稱位                。

4.唐太宗任命富於謀略的            和善斷大事的           做宰相,人稱               ,唐太宗時最著名的諫臣是            。

5.         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建國號爲      ,人稱她的統治                                 。

(二)問題探究:結合課本深入學習,邊看書邊思考,完成以下問題。

1.列舉唐太宗治國的政策和措施。

2.爲什麼說武則天的統治是“政啓開元,治宏貞觀”?

3.比較唐太宗和武則天統治的共同之處。

六、目標檢測

1.猜一個歷史謎語:持久和平(打一古地名)。下列王朝中,定都此地的有:( )

①秦朝 ②西漢 ③西晉 ④東漢 ⑤隋朝 ⑥唐朝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2.以下關於唐太宗與隋文帝的共同之處的敘述,錯誤的是:          ( )

a、開國皇帝            b、重視發展生產

c、提倡節儉            d、在位時社會經濟繁榮

3.經常提醒皇帝居安思危,慎始慎終,被皇帝比喻爲可以“知得失”的直言大臣是:                                                       (    )

a、房玄齡     b、杜如晦      c、魏徵        d、駱賓王

4.如果你是唐太宗時期中央的一名官員,那麼你可能遇到的情況有:(    )

①有幸與魏徵、杜如晦等名臣同朝爲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誡大臣“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唐太宗善於納諫,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於朝政的提議,得到唐太宗的賞識

④見證了唐太宗死後,武則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武則天的統治風範被稱爲“貞觀遺風”,是因爲:              ( )

a、她的年號叫貞觀

b、她繼承了唐太宗的遺志

c、她繼承了唐太宗的皇位

d、她的統治使封建社會繼續發展和繁榮

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貞觀初期,洛陽以東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

材料二:(經過唐太宗一段治理後)天下大稔,流散者鹹歸千里,米鬥不過三四錢,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東至於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齎糧取給於道路焉。

請回答:

(1)造成材料一中情況的原因是什麼?

(2)爲什麼後來會出現材料二中描述的情況?

7.某校的歷史小組正在進行有關“武則天”的研究,請你幫助他們完成以下幾項工作:

(1)你可以建議他們從哪些途徑獲取資料?

(2)對武則天這個人物歷史上有很多爭議,如果你參加他們的討論,你會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呢?

七、知識網絡

八、作業佈置

1.記憶和理解第2課基礎知識和基本概念。

2.預習第3課《開元盛世》,將第2課導學案內容補充完整。

貞觀之治 篇二

[課標內容]

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唐太宗與 玄武門之變,輕徭薄賦、知人善任,重視納諫;加強中央權力,完善科舉制度;貞觀之治。

①通過分析唐太宗的執政措施和政績, 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 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導學生分析概括貞觀之治的內容,初步瞭解歸納、分析的基本方法。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盛世”現象,初步形成正確的歷史概念和歷史觀點。

③結合課文的引文、課中思考題及課後練習題,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分析比較能力和以史論證、史論結合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貞觀之治內容的教學和 觀看圖片、錄像資料,讓學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國思想,認識盛世局面的出現是統治者爲穩定社會、鞏固統治而吸取歷史經驗教訓、合理調整統治政策的結果。

②蒐集有關唐太宗的史料,運用“自學——問題——討論”法,對歷史現象、歷史人物的有關問題進行深層次的探究,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 唐太宗是傑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他接受隋亡的教訓,進一步調整統治政策,因而出現了“貞觀之治”。通過對其統治措施和政績的教學,加深學生對傑出人物和人民羣 衆推動歷史前進所起作用的理解。

②輕徭薄賦是歷代統治者恢復經濟、穩定社會、鞏固統治的重要措施之一。通過對唐太宗輕徭薄賦的原因、措施及作用的講述,使學生認識到減輕民衆負擔、以民爲本的重要性。

③通過唐太宗重視和善於納諫的故事,培養學生勇於接受批評的品德。

[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

1、“貞觀之治”的含義

2、“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

3、“貞觀之治”的內容

二、難點

1、如何 評價唐太宗

2、如何看待歷史上出現的“盛世”現象

[教學方法]

採用“自 學——問題——討論”教學法

[導入新課]

提問:隋朝爲什麼會像秦王朝一樣建立不久就爆發了農民起義?結果如何?

教師指出:在隋朝統治土崩 之際,羣雄並起,一些隋朝官員乘機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後來建立唐朝的李淵、李世民父子。

一、玄武門 之變

1、唐朝的建立

2、玄武門之變

二、輕徭薄賦

1、原因

2、表現

3、作用

三、知人善任

1、原因

2、表現

3、作用

四、加強中央集權

五、完善科舉制度

六、“貞觀之治”的含義

[小結]

要求學生談談對唐太宗的評價,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以突破難點。

[課後活動與探究]

課後收 集隋煬帝的有關資料,結合本課所學的有關知識,寫一篇評價隋煬帝的短文。

[課後作業]

完成課 後習題。

第2課  貞觀之治

1、(     )年,(        )建立唐朝,定都(       )。

2、唐太宗的名字叫(         ),他要位期間的年號爲(           ),他是發動(           )做了皇帝。

3、認爲“致安之本,惟在得人”的是(         )。他重用富於謀略的(         )和善斷大事的(          )爲相,人稱“房謀杜斷”。前後向唐太宗上諫200多次的大臣是(         )。

4、唐太宗貞觀年間,爲了防止宰相專權,集思廣益,減少政策失誤,採取的措施是(       )。

5、唐初沿用(      )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         )、(         )和(        );六部是指(       )(       )(       )(         )(       )(       )。六部隸屬於三省中(         )省。

6、唐太宗爲解決“民少吏多”的弊端,採取的措施是(                                  )。

7、唐朝科舉的常設科目是(           )和(            )。在當時通過科舉考試做官,應該考(             )科。

8、唐太宗在位期間,政治較爲清明,經濟得到發展,國力逐漸強盛,史稱(               )。

9、“貞觀之治”的局面是怎樣出現的?

貞觀之治 篇三

2貞 觀 之 治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評價唐太宗和武則天的統治,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多媒體播放影視片斷及文獻資料,學生查找唐太宗、武則天相關資料,採用合作探究式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唐太宗、武則天的開明思想及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傑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一定推動作用。

二、教材簡析

本課的主題是唐朝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

本課重點是“貞觀之治”、“女皇武則天”

本課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作出恰當的評價。

三、課前準備

學生查找與唐太宗、武則天統治相關的資料,多媒體課件製作。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影視劇《武則天》片斷。學生漫談“你所熟悉的武則天是一位怎樣的皇帝?”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ⅰ、女皇武則天

1、在課前談話基礎上展示武則天畫像,簡介武則天經歷,強調

唐朝的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教師出示探究問題:郭沫若評價武則天的統治“政啓開元,治宏貞觀”,爲什麼如此評價?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概括出武則天的統治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教師簡評並銜接新知識:武則天的統治,上承“貞觀之治”,下啓“開元盛世”,她確實是個治國之才,不失爲一位有作爲的皇帝、女政治家。“貞觀之治”的局面出現在誰統治時期,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治世局面呢?

ⅱ、貞觀之治

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

引導學生回憶隋朝的繁盛,思考“爲什麼如此繁盛的隋朝會二世而亡呢?”學生自讀課文,理解隋煬帝的殘暴統治,激化了社會各種矛盾,導致隋末農民大起義。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淵攻佔長安,建立唐朝。

學生自讀楷體字輔助文,瞭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統一戰爭中李世民功勳顯赫,教師補充“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爲唐太宗,年號貞觀。

2、貞觀之治

(1)多媒體展示唐太宗畫像,簡介唐太宗其人,講清“貞觀之治”這一概念。

(4)出示探究問題:你認爲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學生先閱讀課文,分小組合作,討論學習,再推選發言人全班交流。

教師在學生探究學習的基礎上,因勢歸納出四個方面:

a、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思想

多媒體展示文獻資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學生討論這段話的含義,教師小結:唐太宗親歷隋末的社會

大動盪,親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爲鑑,居安思危,深刻認識到君民關係有如舟水,貞觀年間的許多治國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據這一開明思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政策

學生從政治經濟兩方面歸納唐太宗的治國政策,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戒奢從簡;政治上合併州縣減輕人民負擔。教師簡述:這些開明的治國政策,有利於社會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

c、唐太宗善於任賢納諫

學生解釋“房謀杜斷”。

有關最著名的諫臣魏徵,由學生表演一段課本劇,加深印象,增強趣味性。

教師簡述:這些賢才諫臣爲唐朝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保證唐朝政治穩定和各種政策的施行,對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d、治世局面的形成

學生觀察敦煌壁畫“唐朝雨中耕作圖”,感受經濟繁榮景象,認識到治世局面的形成離不開人民的辛勤勞作。

多媒體展示兩段資料:

“(貞觀初期)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

——《貞觀政要·納諫》

“(經過唐太宗一段統治後)天下大稔,流散者鹹歸鄉里,米鬥不過三四線,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東至於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齎糧,取給於道路焉。”

——《資治通鑑》

學生討論兩段資料的含義,對比說明唐太宗治國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及治世局面的形成。

(3)學生歸納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除了開明的政策外,還有哪些原因?

ⅲ、試評價唐太宗、武則天的統治。

在學生自由發言的基礎上,強調評價歷史人物,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看他對歷史發展尤其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武則天的開明思想及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爲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

(三)練習與探究

設計表格,列出並比較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績。

(四)鞏固與小結

1、通過投影,複習鞏固本課重要知識點。 2、學生談學完本課,知道了什麼?懂得了什麼?

貞觀之治 篇四

第2課 貞觀之治 學案

學習目標

1.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爲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唐朝的歷史奠定基礎。

2. 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唐太宗和武則天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學習重點、難點

重點:“貞觀之治”和“女皇武則天”。

難點: 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作出恰當的評價。

學習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教師點撥、當堂鞏固

學習過程: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自主學習】(詳細閱讀教材,獨立完成下列知識填空,並努力記住下列知識,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學成果。)

一、唐朝的建立

_____年,隋朝滅亡。李淵進入_________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後傳位________,即唐太宗,年號_________。

二、“貞觀之治”

1、唐太宗的統治政策措施

①經濟上:重視發展__________,減輕___________,同時__________。

②政治上:合併_________,革除_________;注意任用_________和虛心____________。

2、“房謀杜斷”:房謀是___________,杜斷是_____  ______,他還重用敢於直言的_________。

3、“貞觀之治”:政治比較_________,經濟__________________,國力_________________,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爲“貞觀之治”

三、女皇武則天

1、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______的女皇帝,晚年稱帝,改國號______。

2、武則天統治政策:

①重視發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破格選拔_____________,使唐朝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國力不斷增強,人稱它的統治“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15分鐘,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完成下列問題)

活動一:想想上學期所學的歷史知識,比較一下唐太宗和漢文帝有什麼共同之處?

唐太宗和漢文帝的共同之處:注意吸取歷史經驗教訓,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提倡節儉,並以身作則。

活動二:製表:設計表格,列出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績。

項目 漢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削減侯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破格錄用有真才實學的人 吸取隋亡教訓,勤於政事,任用賢才,虛心納諫;發展科舉。

經濟 將鑄幣權收歸中央,親臨治黃第一線,重視興修水利。 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

軍事 派兵反擊匈奴,奪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在西域設置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思想文化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在長安興辦太學。 重視人才培養,擴充國學規模,增加學員。

民族關係 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促進唐蕃友好。

【當堂檢測】

1、下列人物中,被唐太宗比喻爲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鏡子的是(  )

a、房玄齡 b、杜如晦 c、魏徵d、姚崇

2、今天的西安(長安)曾被許多統治者選擇作爲都城,她因此被稱爲“六朝古都”。下列朝代屬於這六朝的有①西漢 ②東漢 ③隋朝 ④唐朝(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唐太宗時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①房玄齡 ②姚崇 ③魏徵 ④宋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5、“政啓開元,治宏貞觀”指的是哪位皇帝的統治?(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則天

6、在唐太宗時期,以敢於犯顏直諫而流芳青史的是( )。

a.房玄齡   b.杜如晦   c.魏徵   d.姚崇

7、“貞觀之治”與武則天統治時期的不同表現是(   )。

a.重視農業生產        b.選拔任用有才能的人

c.重用酷吏            d.國力不斷強盛

貞觀之治 篇五

課題第2課  唐太宗與貞觀之治   個案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通過了解隋末農民起義,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於用人、納諫等內容,培養和提高客觀、全面、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通過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培養和提高梳理歷史現象、歷史事件的能力。   通過對“貞觀之治”原因的分析,認識“貞觀之治”的實質,逐步培養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瞭解和收集有關隋朝滅亡、唐朝建立和太宗即位的有關資料,探討“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圍繞唐太宗用人和納諫、貞觀新政的主要內容及實質等問題開展討論;以唐太宗和“貞觀之治”爲題展開辯論,最終對唐太宗這一重要歷史人物和“貞觀之治”這一重要歷史現象做出自己的評價,從而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掌握探究式學習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隋煬帝殘暴致隋迅速敗亡;唐太宗知人善任,從諫如流,調整統治政策與民休息,遂成“貞觀之治”。兩相比較,凸顯以德治民、以德治國的重要性。認識唐太宗是中國古代傑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他的所作所爲,雖然是爲鞏固其統治服務的,但合乎潮流,順乎民意;“貞觀之治”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統治比較好的歷史時期,它爲唐代的強盛和中華文明輝煌燦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學重點: “貞觀新政”教學難點:唐太宗的用人和納諫與貞觀之治的關係以及如何看待“貞觀之治”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一 、唐王朝的建立 1、隋朝滅亡隋煬帝繼位後,連年大興土木,多次發動對外戰爭,不惜民力,酷虐殘暴,終於引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農民起義沉重打擊隋王朝,各地地方官吏如李淵等人乘亂起兵,隋帝國迅速瓦解。至此,隋朝滅亡的原因一目瞭然。 2、唐朝建立   在隋朝統治搖搖欲墜之際,隋朝唐國公、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力量迅速壯大。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納諫    本目從兩個方面對唐太宗李世民做了介紹:一方面,他是通過殺兄逼父的非正常渠道登上皇帝寶座的,關於這一點教材明確寫道:  “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個兒子”,雖然“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統一戰爭中功勳卓著”,但由於中國封建社會的王位承襲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按正常渠道李世民將與帝位無緣。於是,野心勃勃的李世民發動了蓄謀已久的玄武門之變,射殺其兄太子李建成,先迫使其父李淵立其爲太子,後再威逼李淵退位。626年,李世民登上皇位,次年改年號爲貞觀,是爲唐太宗。但另一方面,唐太宗李世民又是一位非常賢明的有作爲的封建皇帝。他即位後,深知創業難,守業更難;認識到人民力量的偉大,甚至對人民羣衆產生敬畏之情,意識到“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爲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他知道只有虛心納諫,  “兼聽則明”,才能長治久安,所以他鼓勵、倡導臣下提意見,並能虛懷若谷,從諫如流,從而涌現出魏徵這樣的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諫臣;他也知道治理好國家的關鍵是選賢任能,所以他能知人善任,儘量做到惟纔是舉,兼收並用。 上述兩個方面的介紹,不僅使學生對唐太宗這一歷史人物有了一個正確認識,同時也說明了“貞觀之治”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而是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客觀上,隋朝由於統治殘暴招致迅速敗亡給唐初統治者特別是唐太宗以極大震撼,使得他們不得不調整統治政策,施德於民;主觀上,唐太宗李世民從諫如流,選賢任能,勵精圖治,兢兢業業。從這一點上說,本目與其說是介紹了唐太宗,不如說是分析了“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從而爲第三目“貞觀新政”的展開奠定基礎。三、貞觀新政    1、“貞觀新政”出現的原因,貞觀之治”的出現不是偶然的,而是主客觀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客觀上,隋朝由於統治殘暴招致迅速敗亡給唐初統治者特別是唐太宗以極大震撼,使得他們不得不調整統治政策,施德於民;主觀上,唐太宗李世民從諫如流,選賢任能,勵精圖治,兢兢業業。 2、“貞觀新政”的主要內容, 1)是賦役制度方面的改革,突出了百姓服勞役天數的減少和規定可用交納實物的方式代替服勞役,農民對封建國家的人身依附逐漸鬆弛。 2)是沿襲、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製爲隋朝首創,唐朝加以沿襲並進一步完善,使得這一制度成爲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並對今天中國乃至亞洲其他國家的行政體制產生重大影響。 3)是在《隋律》的基礎上,多次修訂法令,主要原則是刪繁就簡,化重爲輕,並且編纂了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法典《唐律疏義》。 3、何謂“治世”以及如何認識和評價像“貞觀之治”這樣的封建治世。     關於“治世”,  “治世”通俗地說就是統治得比較好的時期,其主要表現是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繁榮,社會安定,國力強盛。關於如何看待和評價像“貞觀之治”這樣的封建治世,留給學生自己去思考和體會,然後做出自己的評價。 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貞觀之治 篇六

第2課   貞觀之治—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教案【教學目標】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爲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唐朝的歷史奠定基礎。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唐太宗和武則天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二帝的開明思想及其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到傑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一定推動作用。【教材分析】本課的主題是唐朝第一個盛世——“貞觀之治”。本課的重點是“貞觀之治”。唐朝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爲鑑的開明思想和政治遠見,在中國封建帝王中是罕見的。唐太宗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於社會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貞觀之治爲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本課的難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做出恰當的評價。對於國中學,他們評價一個人物,往往會帶有感情色彩,從“好”或“壞”出發,而不能客觀地分析,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導,使學生能夠掌握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看他對歷史發展,尤其是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教學過程】導入:引導學生回憶隋朝的繁盛,然後思考“爲什麼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滅亡了”,使學生理解隋煬帝的殘暴統治,激化了社會各種矛盾,導致農民起義的爆發。在農民起義過程中,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一、唐朝的建立(略講)隋朝太原留守李淵在太原起兵,618年攻佔長安,建立唐朝。時間:618年     開國皇帝:唐高祖     李淵都城:長安出示《唐朝疆域圖》,強調唐朝長安城的位置。二、貞觀之治出示材料:[貞觀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謂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對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貞觀政要·教戒太子諸王》學生討論這段話的含義及從中可以得到的結論:由於唐太宗對君民關係認識較爲深刻(認識到人民羣衆的力量),貞觀年間,他的治國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據這一思想而制定的。從政治、經濟兩方面歸納唐太宗採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齡、杜如晦、魏徵三個人物,也可以讓學生講述有關魏徵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強趣味性。)1、注重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重視人民羣衆的力量;2、注重發展生產,減輕人民負擔;3、崇尚節儉;4、任用賢才、虛心納諫。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出現繁榮景象,國力逐步強盛。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爲“貞觀之治”。三、女皇帝武則天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強調)展示武則天畫像,邊引導學生看圖,邊簡介武則天經歷。重點介紹武則天的統治,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後,引用郭沫若對其統治評價的話:“政啓開元,治宏貞觀。”討論:談談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統治的看法。小結:唐太宗、武則天都推行了比較開明的政治經濟措施,促進唐朝的繁榮強盛,對他們的統治應給予肯定。作業:課後作業

貞觀之治 篇七

第1課  從“開皇之治”到“貞觀之治”

知識要點1.  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年號“開皇”。589年,隋朝滅掉南朝最後一個朝代——陳朝統一南北。618年春,隋煬帝(楊廣)在江都(今揚州)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2.  隋朝官員李淵和兒子李世民在晉陽(今太原)起兵反隋,率部衆攻入長安,618年建立唐朝。唐朝沿用並發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以進士科最爲主要)。3.  唐太宗遵從“兼聽則明,偏信則闇”的古訓,基本上做到了廣開言路。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爲著名的諫臣(以人爲鏡)。4.  唐太宗推行開明務實的政策,在他統治時期,出現了經濟發展、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國力強盛的局面,歷史上稱爲“貞觀之治”。“貞觀之治”爲唐朝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基礎。5.  唐朝時發明的重要農業工具是筒車和曲轅犁。 6.  唐太宗實施的實現貞觀之治的措施(治國之策)

類別

內容

備註

政治上

選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改革三省六部

經濟上

輕徭薄賦,減輕農民負擔

允許農民交納一定的絲絹或麻布代替徭役

法律上

簡法輕刑,修訂法律

《貞觀律》

教育上

重視教育,大力培養人才

國子學、太學

民族關係上

實行恩威並施的政策,改善民族關係

天可汗

隨堂練習1.  唐太宗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帝王,“貞觀之治”至今還爲人們津津樂道。(1)你認爲評價封建盛世的“指標”應該包含哪些要素?(2)唐太宗特別善於用人,他在位時期出現了哪些名臣(列舉兩位即可)?唐太宗2.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話告誡太子說:‘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1)寫出與“黎庶”含義相同的詞語(一例)。這段告誡的話與什麼朝代的興亡教訓有直接的關係? (2)爲處理好“舟水”關係,唐太宗採取了哪些措施(不少於兩項)? 3.  默寫:唐太宗實施的實現貞觀之治的措施(治國之策)

類別

內容

備註

4.  讀圖回答問題:①給右圖加一個合適的名稱:_________________②三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別負責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省下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部,分管具體政務。5.  閱讀:隋朝與秦朝的相似之處有哪些?(1)建立背景:都是結束了長期分裂局面,實現了國家的統一;(2)政權特點:都採取新的措施來加強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3)存在時間:都很短暫,二世而亡;(4)滅亡原因:都因爲統治者的暴政,被農民起義推翻;(5)大型工程:都修築了大型工程,秦長城和隋大運河;(6)歷史地位:都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滅亡教訓爲後來的統治者借鑑,出現封建社會的盛世。

貞觀之治 篇八

第2課 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唐朝的建立和統一。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訓,任用賢良,虛懷納諫,推行三省六部制,發展科舉制,輕徭薄賦,“貞觀之治”。武則天的統治。“開元盛世”。

2.思想政治教育:①唐太宗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訓,任用賢良,虛懷納諫,進一步調整了統治政策,採取了加強中央集權和發展社會生產的政治經濟措施,出現了“貞觀之治”局面。使學生認識,人民羣衆與階級鬥爭在歷史進程中的巨大推動作用。②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位期間,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她對唐朝歷史的貢獻主要表現在承前啓後方面。因此,她在歷史上也是一位應該被肯定的皇帝。③唐玄宗前期,繼承唐太宗和武則天的業績,勵精圖治,使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我國封建社會呈現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3.能力培養:通過史實的學習,幫助學生思考“爲什麼說唐太宗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培養學生運用個人在歷史上作用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培養歷史人物的功過。

教學重點

“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教材分析

1.講述本課內容之前,先讓學生回憶隋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和結果,然後指出:在隋朝統治土崩瓦解的形勢下,唐朝建立起來。唐朝前期繁榮強盛,其間有許多政治大事和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皇帝。

2.“貞觀之治”是本課的重點內容,也是唐太宗之所以成爲我國古代傑出政治家的業績。唐太宗的主要政績,教材從政治、經濟、文化三方面進行了闡述。這些措施構成了“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與隋末暴政形成鮮明對比。其內容有:政治方面:任用賢良,虛懷納諫。沿用並加強三省六部制,確立新的宰相制度,要求三省官員各盡其責,真正起到互相檢查的作用。還要說明唐太宗大力精簡中央和地方各級行政機構和官員,提高了行政效率,節省了財政開支,有利於減輕勞動人民的負擔。大興學校,發展科舉,擴大了唐朝統治的基礎。經濟方面:輕徭薄賦發展生產。以上措施,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廣大農民定居下來,以辛勤勞動迅速改變農村的凋殘景象,使經濟迅速恢復發展。於是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初步繁榮,民族關係融洽,社會升平的治世局面形成了,歷史上稱爲“貞觀之治”。

3.“女皇帝武則天”,講清楚兩個問題:首先從唐的皇后到周的皇帝,武則天是從幫助高宗處理政事而逐漸掌權的。其次武則天的統治。一是重視發展農業生產,獎勵農桑。二是破格用人,重用有才能的官員,擴大其政權的社會基礎,這對封建國家的鞏固和強盛起了一定作用。

4.“開元盛世”。這也是本課的重點知識,可以總結歸納出唐玄宗統治前期主要政績,這些政績構成了“開元盛世”的主要內容。對其政績,教材主要從任用賢相,整頓吏治,重視農業生產。上述政策,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於是政治比較安定,經濟繁榮發展,文化昌盛,國力富強的盛世局面形成了,史稱“開元盛世”。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探討了隋朝歷史的有關問題。請同學們回憶隋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和結果?

生:(回憶,作答)

師:在隋朝統治土崩瓦解的形勢下,唐朝建立起來。

(板書,第2課標題)

一、唐朝建立

1.晉陽起兵

隋末農民起義遍及全國,隋朝政權搖搖欲墜。李淵父子於617年起兵晉陽。同年11月李淵攻克長安,與民衆約法十二條,除去隋朝苛政。618年李淵即皇帝位,改國號爲唐,他就是唐高祖。唐朝正式建立了。

2.唐朝的建立和統一全國

唐政權建立後,只佔據關中一隅。全國各地同時稱王稱帝的還有十數家,重新統一中國,要進行激烈的戰爭。到624年,唐朝大體上統一了全國。在統一全國過程中,在黃河流域進行的具有決定意義的戰爭,都是李世民負責指揮的,其表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成爲當時最傑出的軍事家。

當時,統一全國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人民的渴望,是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的前提。李世民順應歷史潮流,完成統一事業,對歷史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繼唐高祖之後,李世民做了皇帝,年號貞觀。李世民就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唐太宗貞觀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社會安定,經濟恢復發展較快,國力強盛,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稱“貞觀之治”。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科書歸納整理唐太宗的政績主要內容。

生:(閱讀、歸納概括)

師:總結、說明。

唐太宗親歷隋末的社會大動盪,親眼目睹隋朝的覆亡,這對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極大的影響。他即位後,經常與大臣們討論歷代王朝的盛衰和治國的方針政策。他們認爲隋煬帝身死國滅是因爲“徭役無時”,“干戈不戢”,以致“民不堪命”起而反抗。他以隋亡爲戒,接受隋末農民起義的教訓,成爲中國歷史上一位比較善於學習歷史經驗,具有開明思想和政治遠見的帝王。他看到君民關係有如舟水,常以隋的覆滅來警惕自己,告誡子孫。他認爲君臣關係“有同魚水,則海內可安”,如果“君臣相疑,實爲國之大患。”還認爲要使唐朝治世長久,就必須“居安思危”,“善始慎終”。這些內容說明唐太宗是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訓。

第二個方面,唐太宗善於用人。唐太宗認爲“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所以他很重視選官和用人。他求賢若渴,爲了改善吏治,爭取各地主集團的支持,他選拔任用了許多有才能的人擔任中央要職。這些人出身不同,代表了各種地主勢力,也有出身低微的寒門人士。由於唐太宗確實是以才取人,甚至破格用人,所以貞觀時期,人才濟濟,出現了一批對國家的治理有傑出貢獻的著名將相,如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李靖、李勣等。這些猛將謀臣爲李王朝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保證了唐朝政治穩定和各種政策的施行。這與“貞觀之治”局面的形成是密切相關的,也是“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之一。

第三個方面,太宗重視納諫。他以隋煬帝拒諫飾非以致國家滅亡爲鑑,虛懷若谷,從諫如流,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皇帝在這一點上可以與他媲美。他的思想很明確,納諫的目的就是防止乘謬和改正錯誤,以利於地主階級的“長治久安”。他把自己比做石中之玉,礦中之金,把進諫的人比作良工良冶。在他的倡導和鼓勵下,貞觀時期諫臣盈廷,先後向太宗進諫見於記載的不下30人。其中魏徵一人“所諫前後二百餘事,凡數十萬言。唐太宗甚至把貞觀時期政績的取得說成是“皆魏徵之力也”。正是這些進諫,避免和防止了很多錯誤,對“貞觀之治”的政績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第四個方面,太宗重視發揮國家機關的效能。唐朝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貞觀時,增加了宰相的人數。這樣既避免宰相專權,又能集思廣義。唐太宗還大力精簡中央、地方各級行政機構和官員。提高了行政效率,節省了財政開支,有利於減輕人民的負擔。

第五個方面,大興學校,發展科舉。爲了廣開選官的途徑,唐太宗繼承並發展了科舉制度,這是唐代最主要的選拔人才的制度。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爲一般地主提供了做官的途徑,擴大了唐朝統治的階級基礎。

第六個方面,輕徭薄賦,發展生產。太宗繼位後多次頒佈減免全國或部分地區租賦的法令。並用免除幾年賦役的辦法招誘逃亡農民歸業。唐初社會經濟衰弊凋殘,貞觀初期,洛陽以東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全國人口銳減,政府掌握的戶口僅200多萬戶,不到隋盛時890多萬戶的1/3。但到了唐太宗死後3年的統計,戶口增至380萬戶,貞觀時期平均每年增長近七萬戶,是唐代人口增長最快的時期。

貞觀末年,唐朝成爲一個強盛的封建國家。境內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初步繁榮,民族關係融洽,社會升平,歷史上稱爲“貞觀之治”。

三、女皇帝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0年武則天正式改唐爲周,自稱爲大周聖神皇帝,並自以“盟”字爲名。

師:請同學閱讀教材歸納武則天的政績主要有哪些呢?

生:閱讀、歸納、概括。

師:(總結)在武則天執政的半個世紀中,由於隋末農民起義的作用及唐太宗“貞觀之治”奠定的基礎,也由於武則天沉重打擊了舊士族和大貴族大官僚集團,執行了一些具有進步性的政策,所以社會經濟呈現出發展的趨勢,人口也由380萬戶猛增到615萬戶。武則天執政時期,上承“貞觀之治”,下啓“開元盛世”。武則天不失爲唐代有作爲的皇帝、女政治家。但是,爲了神化自己的權威,她大肆崇佛,廣建廟宇,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放手招官,使官僚集團急劇膨脹,加重了人民負擔。她重用武氏家族,這些人窮奢極欲,爲非作歹,更與武則天本人的腐朽生活和對權勢的貪婪分不開。這一切必然會加劇階級矛盾。(在此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人物。)

繼承唐太宗、武則天的業績,並將其發展推向頂峯,這就是中國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史稱“開元盛世”。

四、開元盛世

1.政治經濟措施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概括出唐玄宗的政績。

生:看書,歸納、概括。

師:總結。

政治上,唐玄宗特別注意選賢任能,且從基層做起,親自考覈新任命的縣令,斥退不合格者。姚崇極力主張禁止宦官、貴戚干預朝政,禁絕佛寺道觀營造,重獎進諫之臣;宋璟主張放寬賦稅、減輕刑罰、選拔人才、官吏稱職。唐玄宗對他們重用爲相,致使政治清明。

經濟上,唐玄宗重視農耕、墾荒,大力興修水利。農業生產大大發展。(可讓學生背誦杜甫《憶昔》)所以全國人口大增,戶數是唐太宗時期的3倍,可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

開元時期統治者的各項政策,促進了社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上述政局穩定,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我國封建社會呈現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稱“開元盛世”。

結論:唐朝建立,從唐太宗到武則天再到唐玄宗,都勵精圖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發達,達到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況,使唐朝不僅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史上也有極爲深遠的影響。

師:同學們可將本節教材內容做一知識結構的整理。

{ 建立 → 盛世 {  興起—貞觀之治←唐太宗的政績

隋→唐      繼承—武則天統治←武則天的政績

統一

頂峯—開元盛世←唐玄宗的政績

貞觀之治 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爲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唐朝的歷史奠定基礎。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二帝的開明思想及其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到傑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一定推動作用。

[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貞觀之治”。

難點:如何幫助學生對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作出恰當的評價。

[教法、學法]應用多媒體,運用啓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唐朝相關多媒體、唐太宗、武則天人物圖

[教學過程]

1、複習提問:

隋朝大運河開鑿的目的、起始位置。

2、導入新課:

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理解隋煬帝的殘暴統治,激化了社會各種矛盾,導致農民起義的爆發。在農民起義過程中,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隋朝太原留守李淵在太原起兵,618年攻佔長安,建立唐朝。

3、講授新課:

一、唐朝建立和貞觀之治

1、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都:長安,李淵就是唐高祖。

2、繼唐高祖之後,李世民做了皇帝,年號貞觀。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他吸取隋亡的教訓,認識到皇帝要勤於政事,大臣要廉潔奉公,政府要輕徭薄賦、發展生產,統治才能鞏固。

4、唐太宗以善於用人和重視納諫著稱。他任命富有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他們是“房謀杜斷”。

5、唐朝時沿用並發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以進士科最爲主要),唐太宗重視文化教育,大力興辦學校。

6、唐太宗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有所發展,國力逐步強盛,歷稱當時的統治爲“貞觀之治”。

“貞觀之治”一目是本課的重點,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思想。二是唐太宗治國的政策和措施。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可以先由教師講清“貞觀之治”這一概念。然後展示唐太宗畫像,簡介唐太宗其人,指出他親眼目睹隋朝的覆滅,親身參加反隋鬥爭,認識到君民關係如同舟水。和學生一起討論這段話的含義後,教師小結:由於唐太宗對君民關係認識較爲深刻,貞觀年間,他的治國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據這一思想而制定的。

二、女皇武則天:

唐太宗的兒子高宗多病,皇后武則天掌權,高宗死後,武則天做了皇帝,繼續推行唐太宗發展生產的政策,她還破格提拔許多有才能的人,後來的姚崇、宋 就是史稱她的統治有貞觀遺風,武則天是我國曆的女皇帝。【郭沫若這樣評價她“政啓開元,治宏貞觀” 】

三、開元盛世:

武則天之後玄宗即位後中國封建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稱“開元盛世”

四、全課學完後請學生就本課內容,談談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統治的看法。

五、教師小結:

唐太宗、武則天都推行了比較開明的政治經濟措施,促進唐朝的繁榮強盛,對他們的統治應給予肯定。

六、問題探究:

想想上學期所學的歷史知識,比較一下唐太宗和漢文帝有什麼共同之處?

七、作業:

製表:設計表格,列出漢武帝與唐太宗的歷史功績。

附:板書設計

一、唐朝建立唐朝,立和貞觀之治

1、618年李淵稱帝,建都:長安。

2、繼唐高祖之後,李世民做了皇帝,年號貞觀。李世民就是唐高祖。

3、唐朝時沿用並發展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以進士科最爲主要),唐太宗重視文化教育,大力興辦學校。

4、“貞觀之治”。

二、女皇武則天:武則天是我國曆的女皇帝。

貞觀之治 篇十

第二課  “貞觀之治”教學設計

一、 課程目標

列舉“貞觀之治”的主要內容,評價唐太宗,知道武則天

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唐朝建立、貞觀之治和武則天的統治等基本史實,爲進一步學習和掌握唐朝的歷史奠定基礎。

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對唐太宗和武則天進行簡單的評價,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太宗、武則天二帝的開明思想及其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的繁榮,從中體會到傑出人物對歷史發展所起的一定推動作用。

三、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貞觀之治”和女皇武則天。

教學難點:如何客觀地評價唐太宗、武則天等歷史人物。

四、 相關圖片:李世民、唐朝三省六部制、武則天

五、教學過程

導入:

方案一:回憶導致秦朝滅亡的史實等,引申出隋朝的滅亡

方案二:回憶歷史上的盛世時期,如文景之治、光武中興等

唐朝的建立:

學生編演小品:“玄武門之變”

“貞觀之治”

學生小組討論概括:“貞觀之治”出現的原因

方案一:討論:唐太宗和隋文帝的相同之處

方案二: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講述唐太宗的故事

女皇武則天:

撰寫:武則天無字碑的碑文(評價武則天)

討論:談談你對女皇武則天的評價

標籤:貞觀之治 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