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解析《白鯨》象徵意義【精品多篇】

解析《白鯨》象徵意義【精品多篇】

解析《白鯨》象徵意義 篇一

摘要:《白鯨》是19世紀美國著名的小說家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的經典小說之一。這部小說蘊含許多象徵意義,本文主要分析了船長亞哈、白鯨莫比狄克和捕鯨船裴廓德號的象徵意義,旨在讓讀者對《白鯨》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關鍵詞:《白鯨》;莫比狄克;象徵意義;

一、引言

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1819-1891)是19世紀美國著名的小說家之一,與納撒尼爾·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齊名。梅爾維爾身前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直到20世紀20年代,梅爾維爾的價值才被美國文學界發現,其中他的《白鯨》(Moby Dick)被英國作家毛姆認爲是世界十大文學名著之一。梅爾維爾被譽爲美國的“莎士比亞”。美國當代文學批評家昂利·霍德華說:“有多少深深捲入人生矛盾,並且敏感的足以捲入一件藝術作品所表現的精神矛盾中的讀者,這部書就有多少種含義。要給這部書硬加上準確的、正統的、權威性的意義,就等於摧毀本書活生生的持久性、也摧毀了它帶給讀者的激動,而這種持久性暗示性和刺激性正是這部小說的明顯特點,也就是梅爾維爾文學技巧的精髓。”

二、《白鯨》內容簡介

《白鯨》講述了具有40餘年捕鯨經驗的船長亞哈(Ahab)帶領船員乘着“裴廓德號(Pequod)”捕鯨船追擊白鯨(Moby Dick)的故事。

船長亞哈一次在與一羣鯨魚搏鬥時,不慎被一條兇猛的白色鯨魚咬掉了一條腿,這條軀體龐大的白色鯨魚被水手們稱爲“莫比狄克”(Moby Dick)。船長爲了報仇雪恨,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捕殺莫比狄克。他憑着經驗和直覺判斷出了莫比狄克的位置並率領船員長途航行,沿途穿越了大西洋、印度洋等,他們在途中遇到了很多返航的捕鯨船,對方都極力勸阻亞哈放棄捕鯨計劃,因爲白鯨兇狠,傷亡會很慘重。但是,亞哈毫不動搖,堅決要捕殺莫比狄克。儘管裴廓德號船遭到風暴造成的嚴重損壞,但是亞哈要求船員繼續前進,終於歷經艱難險阻,找到了莫比狄克。經過幾天幾夜的奮力搏鬥,亞哈用盡全身解數將魚叉捅進了莫比狄克的腹部,這致命的一刀讓莫比狄克喪命。由於捆綁魚叉的繩索繞在亞哈的頸部,在莫比狄克奮力掙扎的時候,把亞哈甩進了大海,與此同時也把裴廓德號船撞翻,全體船員因此落海喪生,只有以實瑪利(Ishmael)獲救,向我們講述這個故事。

三、白鯨莫比狄克的象徵意義

《白鯨》是美國文學作品中運用象徵手法的一個典型。主要形象白鯨莫比狄克是小說中最具象徵意義的角色之一,而且它的象徵意義是多方面的。首先,白鯨是人世間一切“惡”的化身。在亞哈和船員與白鯨搏鬥的過程中,白鯨在大海里鬧騰,讓亞哈和船員受盡折磨,表現出了它的陰險和狡猾。它使人們抓狂、痛不欲生,甚至可以摧毀人們的意念和生命。它就是黑暗中的惡魔,讓人們心驚膽戰而又無法擺脫。這就是莫比狄克——一切邪惡的化身。

其次,從當時的社會環境看白鯨,莫比狄克象徵着龐大的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與生產者相對立的那種力量,它是人產生矛盾的對立面。白鯨的力量深不可測,人們無法捉摸,作者通過描寫白鯨反映當時社會中資本主義力量的強大,不可控制,又表現出自己內心的惶恐和不安,同時也體現出他對處在這一變動時代的人類命運的憂患意識和對人類處境的深切關注。

最後,白鯨還象徵大自然中神祕莫測而且不可征服的力量。白鯨威力無窮,它可以任意擺佈人們的生命,一個翻滾,足以使一艘船沉沒海底。白鯨所擁有的白色也具有象徵意義。它象徵着人性和自然中純真的特性。與白鯨抗爭,就是同大自然對抗,與命運對抗,結果必然滅亡。人們在大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也永遠無法戰勝大自然的力量。然而,亞哈船長不顧一切地報復白鯨,就是人們不加節制地破壞大自然:亂砍濫伐,濫殺動物。人們雖然可以獲得眼前的利益,可以暫時性地征服大自然,但是長久下去,必定只有死路一條,會遭到大自然的報應,就像亞哈船長一樣。人們應該善待大自然,遵守大自然的規律,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

四、船長亞哈的象徵意義

船長亞哈的象徵意義極爲豐富,他的名字來自《聖經》中一位無惡不作的以色列君主。他的名字就象徵着邪惡,是暴力和仇惡的代表。他自私傲慢,一切以自我爲中心,不顧船員的感受,一意孤行,強制命令船員追殺莫比狄克,把船員的生命完全置之度外。從這一層面來講,他就是自私自利、偏執冷血、暴力邪惡的象徵。他和白鯨的衝突象徵着人類與大自然的衝突;他對白鯨的復仇象徵着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白鯨最終反抗,亞哈和船員幾乎全部死亡象徵着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

我們從船長亞哈身上同樣看到了另一種品質,他堅韌,敢於與邪惡對抗,敢於挑戰命運,敢於同一切黑暗勢力作鬥爭。他的這一品質是真正的英雄。在與白鯨搏鬥的過程中,他奮勇向前,毫無畏懼,但同時因爲無視自然的規律而最終失敗,成爲大自然的犧牲品。亞哈是善與惡、美與醜並存的人物。

五、捕鯨船裴廓德號的象徵意義

裴廓德是美國印第安人一個種族的名字,是被美國白人殖民後消滅的一個種族的名字。裴廓德號這個名字本身就預示着死亡。裴廓德號的遠航象徵着人類漫長的征途。裴廓德號捕鯨船其實也是世界的一個縮影,船長亞哈和來自四面八方的船員們在這艘裴廓德號船上相聚、一起航海,實則意味着不同膚色不同種族的人們相聚在同一個世界,一起生活,一起奮鬥,裴廓德號船就是一個小小的世界。這艘船濃縮着人類的智慧和力量,人們在一起共享歡樂、共渡難關,結下了深厚友誼。正如船員們呼喚:“讓我們彼此都捏在一起吧;讓我們把我們自己一起融化在這乳油交融的友情裏吧。”

六、結語

《白鯨》是一部社會生活內涵和藝術內涵都非常豐富的小說。作者梅爾維爾結合社會現狀,多處運用象徵手法,真實而生動地描寫了19世紀北美漁業捕鯨員的生活,全面而細膩地刻畫了追殺白鯨莫比狄克的過程。總體來說,這部小說寓意深遠,令人回味無窮。

解析《白鯨》象徵意義 篇二

19世紀70年代,一個英國女人上了一艘停泊在薩摩亞羣島的船,她對船長說:“我給你和你的船員買了些書,其中有三卷本是美國作家梅爾維爾的作品。它叫‘白鯨’,是我所讀過最奇特、最狂野、也最悲傷的故事。”一位船員回憶,船長把這本書讀給船員們聽,從頭讀到尾,“雖然他邊讀邊時不時停下來講一些形而上的事,我們原諒他,因爲我們知道他跟我們一樣,爲瘋狂的埃哈伯船長、勇敢的斯塔勃克大副和其他命運多舛的船員而着迷。”(Geoffrey Sanborn,)

The Value of Herman Melville

赫爾曼·梅爾維爾,是19世紀美國最偉大的小說家、詩人之一,被譽爲“美國的莎士比亞”

《白鯨》於1851年出版,評論譭譽參半,並未得到廣泛讚譽。19世紀70年代,梅爾維爾尚且默默無聞,直到20世紀20年代,人們纔對他的作品產生熱切的興趣。在《白鯨》尚未成爲經典的時代,它沒有受到如今廣泛的崇拜甚至敬畏,而只是一個普通讀者心中“最奇特,最狂野,也最悲傷的故事”,以其獨特的文學交雜哲學的風格,打動了一船人。這或許比任何對其文化內涵的闡發都更能說明《白鯨》的文學力量。

如今《白鯨》常年佔據美國文學相關的各類書單,但梅爾維爾卻不如美國同時代的其他文豪(如霍桑、愛倫·坡、馬克·吐溫等人)那樣在中國廣爲人知。一方面,梅爾維爾的寫作風格並不易讀,即使在美國,也有不少文學專業的學生對他懷有敬重卻疏離的態度。《白鯨》行文頗爲獨特,敘述時常離題,甚至穿插了一個章節討論鯨魚頭骨的尺寸,並在下一個章節從鯨魚化石談到了作家對題材的選擇。另一方面,《白鯨》的故事本身也有多義性。這本書中的宗教觀念、取材於基督信仰的隱喻、埃哈伯船長與鯨魚的戰鬥,都具有很大的闡釋空間,使閱讀成爲一次挑戰智力的旅程。那麼對於普通讀者來說,《白鯨》中的鯨魚有什麼象徵意義,讀《白鯨》又有何意義呢?

《白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6月版

《白鯨》的情節並不複雜,敘述者以實瑪利(Ishmael)是一個水手,來到一個海邊市鎮尋找出海機會,認識了有些怪癖且種族在當時屬於“野蠻人”的捕鯨手季奎格(Queequeg)。雖然一開始以實瑪利對季奎格充滿畏懼,但相處一陣後他發現他能夠包容季奎格的異教信仰,而且季奎格爲人良善,兩人建立了友誼,並一起成爲了一條叫“披谷德號”(The Pequod)的捕鯨船的簽約船員。“披谷德號”長相古怪,用獵獲的鯨魚的牙齒作爲裝飾。船長埃哈伯(Ahab)更是古怪,他在一次與抹香鯨莫比·迪克(Moby-Dick)的搏鬥中,被莫比·迪克咬掉了一條腿,從此他發誓要殺死那頭鯨魚,並視其爲世間邪惡的象徵。登船之後,以實瑪利發現埃哈伯瞞着捕鯨船的合夥人把自己的一套捕鯨班子帶上了船,這些人中包括一個有預言能力的祆教徒,他預測埃哈伯將死於繩索,並且在死前會見到兩個靈柩,一個不是人類的雙手製造的,另一個的木材來自美國。大副斯塔勃克(Starbuck)多次勸說埃哈伯放棄對莫比·迪克的復仇,埃哈伯明知與莫比·迪克搏鬥無比兇險,卻對復仇有着近乎瘋狂的堅持。全書大部分的內容都圍繞“披谷德號”的航程展開,收尾於埃哈伯與莫比·迪克的最後一次戰鬥:“兩個靈柩”的預言以象徵的方式應驗,埃哈伯被曳鯨索套住了脖子,莫比·迪克攪動起巨大的漩渦,船沉沒在漩渦中,只有以實瑪利一人倖免於難。他在海面上遇到了船員們爲曾經生過一次大病的季奎格準備的棺材,那口棺材成爲了他的救生艇,直到他被另一艘船救起。

《白鯨》的讀者大概都會思考,大鯨在書中象徵什麼,該如何理解埃哈伯船長對莫比·迪克堪稱冥頑不化的執念。追逐大鯨的使命成爲了埃哈伯船長存在的一部分,對他而言,這是他存在的意義。在最後一次追逐中,大鯨撞擊着捕鯨船,船員趔趄搖晃如同船上的木板,無助地聽着海水從缺口涌進來。埃哈伯船長目睹着整艘船成爲預言中第二個靈柩,感嘆生死,向鯨魚宣戰。這段話也成爲了他的遺言——他擲出了綁着曳鯨索的長矛,就是這段繩索鬼使神差地將他勒死:

啊,寂寞的生,然後寂寞的死!啊,現在我感到了我的蓋世無雙的偉大就在於我的蓋世無雙的哀痛之中。嗬,嗬!象徵我的過去一生的勇猛的巨浪以及送我去赴死的最後一重波濤,從你們的極遠處洶涌澎湃而來吧!我衝着你這隻能毀滅而不能征服一切的鯨,我要和你較量到底;我從地獄深處向你一刀刺來,爲了發泄對你的仇恨,我把最後一口氣吐向你。(成時/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年版)

埃哈伯船長勇猛而瘋狂,然而鯨魚是他所無法戰勝的。他在每一個可以放棄的節點都決定堅持,這種堅持不是理性思考的結果,而是源於某種近似本能的'東西。在這一章開頭,埃哈伯等着鯨魚再次出現,他望着絕佳的好天氣,想着即使這個世界被重新打造,且被打造成天使的夏宮,也不可能有比這更美好的早晨。他說,這大概是值得思考的事情,但他從不思考,只是憑着感覺。感覺對凡人來說已經帶來足夠的刺激,而去思考是有極大的膽量的,只有上帝有此特權。他想着自己的頭髮如同野草一樣生長,此時此刻依然在生長,想到海上的貿易風,他說風裏有一種光明而慈和的東西——是這些貿易風,或者某種像他們一樣強健而難以改變的事物,將他傾覆的靈魂一路吹着走。這種事物,是否就是命運?埃哈伯的命運,多大程度上來源於他的自我認知、他的心靈?

在《舊約》約拿與大魚(有些版本是鯨魚)的故事裏,上帝安排約拿去Nineveh警告當地人上帝的憤怒,約拿不想聽從這個指示,於是登上了去另一個地方的船。船遭遇了風暴,約拿讓船員把他扔下船,於是風暴平息了。約拿則被一頭大魚吞下,直到他答應前去Nineveh說出城市即將覆滅的預言,上帝才讓大魚把約拿吐出來。上帝告訴約拿,他在意Nineveh這座城市和城裏處於混沌中的人民。而在《白鯨》的故事裏,沒有一種信仰,沒有終極價值,來解釋與大鯨搏鬥中的勇敢與徒勞。埃哈伯沒有聽從斯塔勃克的勸阻,選擇了與鯨魚殊死對抗,他的選擇也使得全船人幾乎都成爲了他的陪葬,這個人物的英雄色彩因此蒙上了陰影。

有學者說,大鯨象徵着世界,第一眼看上去平靜異常,實際上卻會變得非常危險,並阻撓人的自由意志,而且力量強大,人無法打敗。進而,埃哈伯可以被認爲是梅爾維爾的“自我”中對這個世界感到悲傷與憤怒的一面的外在表現。而讀者的內心也有這樣一位埃哈伯船長,體會過存在於這個世界所帶來的絕望。這種解讀固然貼合鯨魚強大、不爲人的意志所改變的一面,但也忽視了故事的另一方面:是埃哈伯主動去向莫比·迪克尋仇,鯨魚並沒有主動襲擊他,或者試圖給他帶來毀滅。更何況,如果埃哈伯不以捕鯨爲職業,他並不會遭遇莫比·迪克。最後的追逐前,莫比·迪克一直在往前遊,斯塔勃克指出,它不想跟埃哈伯一決輸贏,而是埃哈伯在瘋狂地找它算賬。被埃哈伯和他的捕鯨叉激怒之後的大鯨,展現出了兇殘而無法控制的一面。可以說,大鯨在某種程度上象徵着無法改變的命運、阻礙人自由意志的世界,但也需要看到,在《白鯨》里人的命運並不是由“神”或者純客觀因素預先決定的,而是有人的參與。人選擇了與鯨魚、環境、世界等等事物對抗,於是需要爲這種選擇承擔起責任。對於“披谷德號”船員而言,決定他們命運的既有強大的白鯨,更有埃哈伯的偏執,甚至也有一艘捕鯨船決策過程中的強烈的獨裁性質。種種因素疊加,導致個體的選擇爲羣體帶來了可怕的後果。或許《白鯨》的對普通讀者的意義與價值,在於它展現了一幅複雜多維而非簡單化的人與現實互動的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