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七律長征》詞句解析(精品多篇)

《七律長征》詞句解析(精品多篇)

《七律·長征》詞句解析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讓學生瞭解長征,理解詩句內容,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學會3個生字;解釋“只等閒、盡開顏、萬水千山”的意思;並且體會詞語在詩句中的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3、培養學生閱讀時用心體會,做到入情入境,動心動情的能力。

4、聯繫上下文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及難點:理解中間四句的意思,體會長征的艱難,體會詩歌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英雄豪邁的氣概。

教學流程:

一、精彩回放,走進長征。

1.同學們,在70年前,曾有一次偉大的壯舉,它使中國革命轉危爲安,爲共和國成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那就是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在長征勝利結束後,毛主席心潮澎湃,揮筆寫下了一首氣壯山河的偉大的詩篇,那就是這首《七律。長征》

(好,請同學們先看屏幕)

剛纔我們跟隨主席的筆觸走近了長征,我發現了好多孩子和我一樣都沉浸在那恢宏磅礴的旋律中,那看過短片你們有什麼感受呢?(板書:苦、難)

2.師小結:是啊!長征歷盡了千辛萬苦、千難萬險,而作者僅用短短的8句話,56個字就生動地概括二萬五千裏的艱難歷程,那麼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文本,在語言文字當中去領略長征的驚險悲壯,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新的收穫。

二、以讀代講,感知長征

1.下面就請同學們快快把書打開136頁來讀讀這首詩吧!

2.好,誰願意來讀,其他同學注意傾聽,看看讀音是否準確,節奏是否合理。

3.你們認爲他讀得怎麼樣?誰來評一評?

師相機指導朗讀,讀出七律詩的韻律與鮮明的節奏。指生再讀,請舉手同學一起讀。

三、文本對話,深入長征。

1、過渡:老師發現孩子們真會讀書,這麼快就能把詩句讀的正確、流利,真了不起!老師告訴你們呀,學習詩詞的關鍵就在於誦讀,那怎麼樣才能把詩讀出韻味,讀出感情,讀出你的個性化理解呢?學生自由回答

師:同學們的這些方法都很好!那就按照你們說的小組合作再認認真真地把詩讀一讀,並根據這學期的讀書方式來進行批註,看看你們能有哪些收穫?

2.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師巡視指導。

3. 誰來把你們的收穫彙報一下,你們都讀懂什麼了,還有哪些疑問?

學生自由彙報讀詩後新的見解,新的體會或新的疑問。

(1)學生自由彙報對詞句的理解,學生相機到板前板畫逶迤,師相機板畫磅礴。

(2)學生提出質疑:第3、4句“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這不矛盾嗎?

師相機指導同學們看黑板,讀讀這兩句話,看看他們究竟矛不矛盾?

學生自由彙報,從而發現比喻和誇張的寫作方法,也可能帶出七律中對仗的手法,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煉,(師相機板畫“細浪”和“泥丸”。)

指導朗讀:這是一種反襯的手法,紅軍就靠着自己的雙腳,走過了峯巒起伏的五嶺,越過了高大雄偉的烏蒙,走出了一千三百多公里的崇山峻嶺,多少的艱難險阻,在紅軍的眼中,都算不了什麼!誰能把你的感受送進去讀一讀?

(3)學生可能體會出巧渡金沙江我軍不費一槍一彈,暖字含有暖洋洋的勝利的喜悅心情,還可能發現寒和暖是一對反義詞,這兩句運用了對比的手法。

師相機指導:你能抓住重點詞來理解,是一種很好的學習詩詞的方法,老師也很喜歡這兩句,而且每讀一遍,都有一次新的感受,你們也來讀一讀

學生自由朗讀,老師相機指導:“大渡橋橫鐵索寒”的“寒”字你是怎樣理解的?

那它準確的意思是什麼呢?快查字典,看看他有幾個解釋?

在這句話中應是什麼意思?這個“寒”字僅僅是字典上說的意思嗎?這樣吧!我們來看一段錄像,結合畫面來體會這個寒字的思想感情,相信你們還會有更深的體會(放錄像,師描述:瀘定橋的橋頭刻有兩行詩:“瀘定橋邊萬重山,高峯入雲千里長。”大渡河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瀘定橋由13根碗粗的鐵索組成,長101米,寬2.6米,高達14.5米,東西橫跨,高懸於湍急的大渡河上。1935年5月25日,22位突擊勇士就是在這座橋上,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勇敢地衝進火海,冒着槍林彈雨向東岸發起進攻,爲後繼部隊殺出了一條血路。)

學生用心體會:令人心驚膽寒,作爲悼念死難烈士的難過心理;對瀘定橋險惡自然環境的烘托;體會出長征的驚險悲壯;體現出紅軍不怕流血犧牲,勇往直前的戰鬥精神。

師指導感情朗讀:一個“寒”字蘊含着多少種感情呀!我們不僅要理解字詞表面的意思,而且要深刻的體會作者蘊含的思想感情,那快把你的體會化作你的朗讀,讀出來吧!

師:長征途中僅有像巧奪金沙江那樣的智取,和飛奪瀘定橋這樣的惡戰嗎?(不是)那你還能從哪看出來?

生彙報:從“五嶺逶迤”看出來

從“烏蒙磅礴”看出來

師:對了,就像這樣來用心體會,看看你還能有哪些新的見解。

從“千里雪”看出來,師:是啊,翻越雪山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請同學們看屏幕,師相機描述:紅軍飛奪瀘定橋以後北上四川,翻越了五座大雪山。8月間渡過了一望無際的草地,9月17日來到了四川西部,海拔4000米左右的岷山,踏上了長征的最後征程。岷山高入雲霄、終年積雪,紅軍冒着刺骨的寒風。腳穿草鞋,踏着冰雪勇往直前,多少紅軍戰士長眠於這大雪山,化作了晶瑩的豐碑……生相機補充《豐碑》,師:是啊,像這樣真實而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個。

師:同學們從這麼多詞語中都能體會到長征的艱難,那紅軍長征途中僅僅就遇到了詩中所提到的這些困難嗎?誰能結合你課前查閱的資料談談。

這麼多的困難,作者怎麼可能一一寫下,所以用了一個詞來高度概括,找一找,是哪個詞?(萬水千山)對了,這就是藝術的高度概括。

詩中哪個字更能突出遠征的艱難呢?(板:寒)

(4)生提出疑問,長征很難,作者爲什麼寫得那麼喜悅,尤其是“只等閒”,就感覺不出長征有多難了?

師:從哪些詩句能體會出“只等閒”?

生:從“騰細浪”可以體會出“只等閒”。

從“走泥丸”可以體會出“只等閒”。

從“更喜”可以體會出“只等閒”。

從“金沙水拍雲崖暖”中的“暖字”可以體會出“只等閒”。

從“盡開顏”可以體會出“只等閒”。

師小結:同學們從這麼多詞語中都能體會出了“只等閒”,那可以用詩中的哪個字來概括(板:喜)下面就請同學們看看翻過雪山後,三軍將士盡開顏的喜悅情景,播放(翻過雪山後,三軍將士盡開顏的喜悅情景)錄像

師:錄像看完了,那快把紅軍的這種勝利之喜,這種萬丈豪情通過聲音讀出來吧!

師:通過我們剛纔深入的理解和感情的朗讀,此刻你們對長征有沒有新的感受呢?(相機板:樂)是呀,長征不僅有苦,還有樂,這正是紅軍戰士樂觀

引導:作者這麼寫就是爲了突出2個字(不怕),不怕不僅是總括句的句眼,更是全詩的詩眼,那紅軍不怕什麼?(板:遠征難)老師在備課時找到了當年紅軍長征的路線圖,並製成了課件,你們想不想看一看?(師演示並描述:1934年10月,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途徑十一個省,跋涉千山萬水,擊潰了敵人多次的圍追堵截,如:血戰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越雪山,穿過草地,激戰臘子口等等,連續行程二萬五千裏,終於在 1935年10月勝利到達陝北根據地。)

作者僅用遠征兩個字就概括了紅軍1年的行程,可見用詞何等的精煉!

四、誦讀延伸,昇華長征

1、感情朗讀:詩人以“難”字開頭,“喜”字結尾,“難”中不怕,“喜”中開顏,首尾呼應,更襯托出紅軍戰士大無畏的精神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那就讓我們帶着這種感情再來朗讀全詩吧!

2、嘗試背誦:老師發現有的孩子不僅有讀,還有表情,甚至有的孩子都在悄悄地背誦了誰敢接受挑戰,給大家背誦一下。

學生試背

3、課外延伸:短短的56個字,就讓我們重走了長征路,可見毛澤東不僅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軍事家,而且還是一位傑出的詩人,細心的孩子會發現,本單元以“走進毛澤東”爲專題安排了4篇文章,相信你們在認真學習之後會從不同的側面,對主席有更深入更全面的瞭解,七律長征只是主席在長征勝利結束後寫下的一首詩,還有兩首,分別是《念奴橋。崑崙》和《清平樂。六盤山》他們都屬於馬背上哼成的作品,你們想不想欣賞一下?

4、小結昇華:希望同學們課後認真閱讀其他兩首,進一步感受毛主席詩詞的藝術魅力!毛主席的詩詞還有很多,網上也有很多相關的資料,有時間我們召開一次毛主席詩詞欣賞會。最後老師願智慧和樂觀永遠伴隨着你們,願這種長征精神永駐我們每個人的心間!

《七律 長征》賞析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理解關鍵字詞的含義,學習生字新詞

2. 能力目標:在讀中悟情感,熟悉七言律詩的相關知識。

3.情感目標:體會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藐視艱難險阻的樂觀主義

二。教學重難點

1. 理解“騰細浪,走泥丸“等詞語的意思。

2. 感受毛澤東及其工農紅軍大無畏的精神和英雄豪邁的氣概。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播放電影《長征》的錄象片斷。

2.導語:同學們,剛纔我們觀看的是根據紅軍長征這一史實改編的電影片斷,給你留下影響最深的是什麼?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與長征有關的詩《七律長征》。這首詩是毛澤東在1935年紅軍長征即將結束時寫的一首詩,全詩生動地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艱難歷程,讚頌了工農紅軍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 通過本課和課外資料,展示你收集有關長征的資料。

二。認識新字生詞

1. 默讀,把字音讀準,不認識的字圈出來。

2. 檢查預習生字情況。

課件出示生字詞,指名讀。

wēi  yí      páng  bó    mín  shān     yún   yá

逶     迤     磅      礴     岷      山        雲    崖

三。品讀。

1. 教師範讀,輕聲跟讀,注意詩的節奏。

2. 自由朗讀課文

3.師:這首詩展示了紅軍長征途中征服困難的哪幾幅威武雄壯的畫面?分組討論,合作交流。

(1)騰躍五嶺   (2)疾跨烏蒙   (3)巧渡金沙江(4)飛奪瀘定橋(5)喜踏岷山雪

請在大屏幕中指出。邊出示畫面邊請學生談想法和體會。

四。 細節探究

師:在詩中你最喜歡哪幾句?談談你的理由。(可讓學生讀出詩句)

1.“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這句在詩中起了什麼作用?(總說,統領全文)

詩中哪幾個詞表現出紅軍英勇無畏?(學生交流)

(1)“不怕”兩字鏗鏘有力,以堅定的語氣表現出紅軍面對長征過程中的千難萬險,全無懼色,頂天立地。

(2)“等閒”則將困難輕輕一瞥,表現出紅軍藐視困難,從容不迫的自豪感。

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作者爲什麼把綿延不斷的五嶺與巍峨高大的烏蒙分別比做”細浪“和”泥丸“

“逶迤“和”磅礴“用誇張的修辭手法,把五嶺山和烏蒙山比喻成“細浪”和“泥丸”更能反襯出紅軍不怕困難,偉大的氣魄。

3“金沙水拍雲崖暖,大度橋橫鐵索寒”

(1)課件出示金沙江畫面,老師簡單講解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2)課件出示飛奪瀘定橋的片斷,放音樂。

“暖”與“寒”分別用什麼修辭手法?(對比)

你從詩句中體會到了什麼?

“暖”既寫出了5月春暖花開的金沙江風高浪急,暖氣熱騰的實景,又烘托出紅軍戰士渡江脫險的喜悅心情。

“寒”字則烘托出瀘定橋的自然環境的險惡,反襯紅軍戰士艱難險阻的英雄形象。放《飛奪瀘定橋》音樂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1935年10月,紅軍第二,四方面軍正在途中,還沒越過岷山,那作者爲什麼要在詩中把他說成是“三軍過後”?(這是因爲作者堅信紅二,四方面軍能戰勝天險,衝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完成長征勝利,充分體現紅軍戰士們殷切希望的無比信任。

師:所以毛澤東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宣傳隊。”(課件出示毛澤東語句)。

五。齊讀詩

1.師:這首詩表現了中國工農紅軍英勇無畏的精神和戰士們的樂觀主義精神,浩蕩的氣勢震山河,現在它被譜上曲子,成爲膾炙人口的歌曲,讓我們一起欣賞《七律長征》。(播放歌曲) 聽了歌曲你有什麼感受?

2.是呀,長征歷盡一年,約二萬五千裏,縱橫十一個省,在毛主席的指揮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草地。上有空襲,下有圍追堵截,(大屏幕出示過雪山草地,長征路線圖)終於在1936年取得了長征勝利。

3.請同學們包含深情的再讀一遍課文。(全體起立)

六。拓展

在學習中我們該怎樣發揚長征精神,說說你的理由。

七,教學反思

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詩歌的基本特徵,初步培養閱讀詩歌的能力,感受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感情豐富的強烈特徵。

《七律長征》是毛澤東同志爲紀念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而作。作者以其軍事家高瞻遠矚的眼光和詩人豪放熱情的氣概,回顧了長征的艱難歷程,謳歌了紅軍戰士英雄無畏和樂觀精神,抒發了作者勇往直前,無往而不勝的豪邁情懷。 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瞭解寫作背景

一、首先介紹有關長征的資料,使學生對長征有一定的瞭解,再通過課文中註釋,從字裏行間大致瞭解課文內容。

二、特別引導學生高聲朗讀課文,領會和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詩歌是很講究煉字煉句的具有音樂美的一種語言藝術。因此,讀詩對語言要進行咀嚼,反覆地深入地體會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有所表現的豐富的內涵,還要通過吟誦,體會詩的音韻美和節奏美,逐步培養欣賞和朗誦詩歌的能力。

三、詩人展開想象的翅膀採用比喻的手法,創造出新的藝術境界,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突出了烏蒙山的高大險峻,可在紅軍戰士眼中它們不過是細浪和泥丸而已。本體喻體強烈反差,足見紅軍的頑強和樂觀。在學習課文時,把詩歌反映的具有高度集中性和跳躍性的生活內容,人物形象通過想象加以充實,加以補充,使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很好的理解課文內容。

《七律 長征》賞析 篇三

設計意圖:

本組教材以“走近毛澤東”爲專題,共四篇課文,分別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澤東偉人的風采和凡人的情懷,讀後讓人深深地感到毛澤東—他是傑出的詩人,他是偉大的領袖,他是慈愛的父親,他和普通羣衆在一起。《七律·長征》是一首七律詩,全詩氣勢磅礴,氣魄雄偉,格調高昂,筆力雄健,高度概括出紅軍長征的壯闊歷程,高度讚揚了紅軍不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勝利後無比喜悅的心情,是一首中國革命的不朽史詩,革命樂觀主義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現了毛澤東的藝術風格和高昂氣概。本課教學旨在讓學生走近毛澤東,去感受他豪邁奔放的藝術風格,感受他偉人的風采。

學習目標:

1、通過品詞析句、朗誦等方法,理解詩句意思,感受真實的長征,體會毛澤東及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2、走近毛澤東,初步感受其詩人風格和偉人風采。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流程:

課前播放簡介長征的視頻。

一、談話導入,勾畫人物輪廓;

1、談話導入

出示長征路線圖

師:長征是什麼? 在中國作家魏巍的筆下,長征是“地球的紅飄帶”;在美國作家索爾茲伯裏筆下,長征是“前所未聞的神話”;在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筆下,長征是“驚心動魄的史詩”。說起長征,我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個人。

出示詩人圖像,學生談對詩人的第一印象;

2、在毛澤東筆下長征又該是怎樣呢?引入課題。(板書課題)

二、文本細讀,感受人物形象。

視聽感受

欣賞毛澤東長征手跡,談感受;

朗讀;

聽朗誦,談感受;

朗誦。

對話文本

1、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出示部分註解。)

2、彙報:你讀到一個什麼樣的毛澤東?

教師預設

詩題:

介紹七律常識(四聯八行五十六字;押韻。);

首聯:

重點:只等閒

頷聯:

字詞理解:

逶迤(畫簡筆畫)五嶺:感受其綿延不斷的特點。(出示:東西長約600公里,南北寬約200公里。)

磅礴(畫簡筆畫)

烏蒙:感受其高大雄偉的特點。(平均海拔兩千多米;與身邊的山對比感受。)

出示:《十六字令三首》

頸聯:

重點:暖、寒,理解過金沙江的喜悅,及強渡大渡河的驚險。

頸聯:“暖”-感受紅軍巧渡金沙江的喜悅。(聯繫歷史)

出示歌詞;

“寒”-感受戰鬥的驚險;心情的沉痛。(出示瀘定橋圖及朱德總司令題大渡橋對聯:萬里長征猶憶瀘關險;三軍遠戍嚴防帝國侵。)

師:同學們,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激戰,一場惡戰。當毛主席率領大部隊走過瀘定橋的時候,瀰漫的硝煙還沒有散去,鐵索上還滴着戰士們的鮮血。毛主席凝視着根根鐵索,緩緩摘下軍帽,向犧牲的戰士低頭默哀。強渡大渡河的勝利,萬里長征的勝利,正是紅軍戰士用一條條生命鋪就的道路!你能體會毛主席當時的心情嗎?

讀詩。

第四句:

重點:更喜、盡開顏。

質疑:你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齊讀全詩。

預設

1、頷聯,感受紅軍的英勇無畏;讀出英勇無畏。

2、頸聯:

“暖”-感受紅軍巧渡金沙江的喜悅。(聯繫歷史)

“寒”-感受戰鬥的驚險;心情的沉痛。(出示瀘定橋圖及朱德總司令題大渡橋對聯:萬里長征猶憶瀘關險;三軍遠戍嚴防帝國侵。)

師:同學們,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激戰,一場惡戰。當毛主席率領大部隊走過瀘定橋的時候,瀰漫的硝煙還沒有散去,鐵索上還滴着戰士們的鮮血。毛主席凝視着根根鐵索,緩緩摘下軍帽,向犧牲的戰士低頭默哀。強渡大渡河的勝利,萬里長征的勝利,正是紅軍戰士用一條條生命鋪就的道路!你能體會毛主席當時的心情嗎?

讀詩。

3、尾聯,感受詩人及紅軍的喜悅、樂觀。(聯繫歷史;出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過蜀地雪山之難,又當如何?)

朗讀。

質疑

遠征難,僅僅是指過山難過水難嗎?學生談感受。

小結

二萬五千裏的行程,一路山高路遠,天寒地凍,萬水千山卻能等閒視之,誰有此等傲視山川、魅力超凡的氣魄?對張牙舞爪、窮兇極惡的幾十萬敵軍隻字不提,視之若無,誰有此等大氣磅礴、豪邁奔放的胸懷?聽,詩人以一首《七律•長征》作出了回答。

聽朗誦談感受;齊誦全詩。請用一個詞概括你心中的毛澤東形象。(豪邁、奔放、樂觀等)

四、品悟鑑賞,領略詩人風格

學生彙報

教師預設

1、開門見山,大氣磅礴。

2、運用比喻、誇張,想象大膽、豐富。(想象大膽)

3、一暖一寒,寫出喜悅與驚險,用詞精練。(用詞精練)

4、四聯八行五十六字寫長征,高度凝練概括。(高度概括)

詩詞拓展

詩人就是這樣,萬水千山只能開闊他博大的胸懷,槍林彈雨更會點燃他如火的豪情。他就這樣,一路行軍打仗,一路潑墨揮毫。1935年2月,紅軍取得長征以來最大的一次勝利。毛澤東登上婁山關,極目四望,欣然提筆,寫下一首《憶秦娥•婁山關》。(示例一)

示例一:

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

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

山,一座連一座,高聳,險峻,英勇的紅軍把它們一一踩在了腳下,甩到了身後。

示例二:

《十六字令三首》

山,

快馬加鞭未下鞍(ān)。

驚回首,

離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瀾。

奔騰急,

萬馬戰猶酣(hān)。

山,

刺破青天鍔(è)未殘。

天欲墮(duò),

賴以拄(zhǔ)其間。

六盤山上,三軍將士無不歡欣鼓舞,因爲這是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最後一座山。詩人佇立山頂,高吟一首《清平樂•六盤山》,道出自己的壯志豪情。

示例三:

《清平樂•六盤山》

天高雲淡,

望斷南飛雁。

不到長城非好漢,

屈指行程二萬。

六盤山上高峯,

紅旗漫卷西風。

今日長纓在手,

何時縛住蒼龍?

書法欣賞

出示毛澤東書法,感受其豪邁奔放。總結:

師:這就是毛澤東的藝術風格,這就是毛澤東的風格。

一個外國人曾這樣讚譽毛澤東:一個詩人贏得了一個新中國。 毛澤東一生轟轟烈烈,叱吒風雲,他堅毅沉着,同時又豁達樂觀。毛澤東的這種氣質深深烙印在他的詩詞中,而詩人的氣質更使他樂觀豪放,恢宏千古。1935年十月,紅軍走下六盤山,毛澤東動情地說:前面就是陝北,我們到家了。是的,到家了,身後的腳印,已化作了留給大地的詩行。如此驚心動魄的征程,總應該給世人留下點什麼。

對毛澤東來說,最好的表達方式,是寫詩。

全體起立,飽含深情地背誦這首詩。

五、板書設計:(略)

《七律·長征》詞句解析 篇四

課題:七律 · 長征

科目:語文 教學對象:五年級學生

課時: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分析

這是一首七言律詩,是毛澤東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全詩生動的概

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艱難歷程,讚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

精神。

縱觀全詩,氣勢磅礴,格調高昂,筆力雄健。不僅大處雄渾,節奏強烈,而且小處

精細,抑揚頓挫。詩中對仗極爲工整,用詞極爲精當。

學習這首詩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對詩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國工農紅軍在毛澤東

的領導下戰勝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英勇豪邁的氣概和勝利後無比喜悅的心情,領略

毛澤東作爲詩人的豪情和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高昂氣質。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逶迤” “磅礴” “騰細浪” “走泥丸” “岷山”等詞語的音形義。

(2)讓學生掌握七言律詩的體裁特點,掌握詩詞的朗讀節奏。

(3)瞭解詩的語言藝術性和誇張手法的運用。

2、過程與方法:

(1)品評作品中的詩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2)培養學生鑑賞詩詞的能力。

(3)讓學生通過詩句展開豐富的想像。

3.情感與態度:

瞭解紅軍在長征中所表現出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讓學生懂得今

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軍隊,熱愛偉大領袖的思想感情。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五年級學生屬於高年級。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技能方面: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老師的輔導幫助閱讀中能夠揣摩出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

4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及自學能力。

紅軍長征是何等的壯舉,然而對當前國小生來說有些遙遠了,單靠老師的一本書,

一支粉筆,是無法讓未經風雨的學生體會出長征的艱辛的。因此,我在課前播放了電視

劇《長征》的錄像片段,出示了紅軍長征的線路圖,並進行了必要的介紹,給學生帶來

了視覺、聽覺上的強烈震撼,增加了學生對長征的瞭解,進而帶動學生,感動學生,實現語文教學的潛移默化。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1.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和紅軍將士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2.高度的藝術概括性和極在本課教學中,以激發學習興趣與動機爲主導,力圖體現課題研究的思路,根據課堂教學過程的一般規律,按照學習的啓動——感知——理解——鞏固——應用這幾個基本階段,來進行多元化情境的展開研究:

1、創設情境,精心導學。

2、引導學生融入情境,激發情感。

3、設計富有趣味的訓練和作業情境。

4、拓寬情境。度誇張的手法。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一、瞭解背景,知詩人解詩題

1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我們學過哪些紅軍長征中的故事?

2.簡介時代背景:對長征你有哪些瞭解?可以結合資料袋信息說一說。

3.板書課題,瞭解毛澤東主席。

學生活動

學生交流資料爲主

電子白板展示補充

設計意圖

我把“勤於蒐集資料”的習慣訓練,貫穿於語文教學的各個階段之中,不僅教給學生蒐集資料

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他們蒐集相關資料,使他們逐步養成勤於蒐集的習慣。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自學生字詞,全班彙報交流,理解不懂的詞語。

⑴請學生各自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⑵請同桌互相讀讀、聽聽,糾正讀錯的字音。試着解答一下對方不懂的問題。

⑶全班彙報交流,讀準詞語,理解不懂的詞語:①讀準下列詞語:逶迤(wēi yí)磅礴(páng bó)岷山(mín )②解釋詞語:逶迤:彎曲綿延的樣子。磅礴:氣勢雄偉的樣子。

學生自學,小組彙報

注重基礎知識,培養小組合作精神。

三、細讀鑑賞,領略詩境。

1.請同學們再讀這首詩,思考一下,這首詩圍繞哪句話來寫的?⑴理解“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⑵體會這句詩在文中起到的作用:總起全文。⑶指導朗讀(有力度、緩)

。2過渡:思考詩句中哪些詞寫紅軍遇到的困難和艱險?哪些詞寫紅軍戰士不怕困難並克服困難?並試着理解詩句的意思。⑴從遠征和萬水千山看出長征路途的遙遠,從不怕和只等閒看出紅軍戰士蔑視困難。⑵從“五嶺逶迤”和“烏蒙磅礴”感受到了長征路途之險之難:⑶從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感受到紅軍在長征中經過了無數次戰鬥,犧牲了無數戰士,

長征不僅苦,而且難。⑷從最後兩句中感受到紅軍歷經千辛萬苦終於翻過了終年積雪的岷山,

“更喜”二字既是紅軍現時心情的寫照,也是紅軍對革命征途的展望。3.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朗讀。

學生朗誦 學生個人、雙人、小組、集體朗誦,在朗誦中感悟、品味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明確讀文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交流,進一步理解詩句含義並進行有感情朗讀。

四、感情昇華,拓展延伸。

1.這首詩表現了紅軍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革命精神,成爲描寫長征的經典之作。讓我們記住這首詩,記住這史無前例的偉大的壯舉──長征。

2.毛澤東的詩詞很多,都充滿了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課下收集一些毛澤東詩詞,和同學們交流。

學生背誦個人展示

引導學生藉助直觀的圖象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感悟、體驗情感。 回讀全詩,再次感受

紅軍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概。

七、教學評價設計

指導學生掌握蒐集資料的方法,然後把蒐集資料的活動貫穿於教學的各個階段中。

通過形成行評價中的課堂檢測:組長批改,老師彙總,糾正易錯點,最後檢測成功。

八、板書設計

七律·長征 萬水千山 五嶺逶迤

烏蒙磅礴 金沙水拍

大渡橋橫 岷山千里雪

九。教學反思

在整節課結束前,我佈置了一個作業,請同學們課後蒐集毛澤東評述長征的文章和描繪長征的詩詞,引導學生將課內的學習與課外的閱讀聯繫起來,養成課外學習、研究的好習慣。這樣就可以拓寬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進一步學習語文。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小小朗誦會舉行得比較成功,大多數學生很投入,進一步感受了長征的精神,感受了偉人毛澤東的詩詞成就。

我對自己整堂課的教學設計經過了反覆的考慮,但在課堂教學實際操作中,出現了許多問題。比如,本文是一首威武雄壯、氣勢磅礴的史詩,適於朗讀。教學中,我一再地提醒自己要注重朗讀,在讀中感受,也採用了多種讀的方式,可由於自己的朗讀水平有限,指導得不到位,所以,整個班級的朗讀氛圍還是沒能很好地調動起來。

對課件操作,我還缺乏經驗,課件的播放幾次問題,影響了教學過程的流暢性。另外在板書設計上,我反反覆覆,始終拿不出一個滿意的板書。在其它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細節的處理上,還有很多缺陷,懇請專家、同仁指正。

《七律 長征》賞析 篇五

這首詩我一共用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給學生講長征的背景、路線以及途中經過的一些戰爭,着重講的是《飛奪瀘定橋》,這對第二課時理解“大渡橋橫鐵鎖寒”起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但是在講這個背景的時候心中不免要感嘆一番了,因爲當我問到“你們對長征瞭解多少”的時候,學生一個個目瞪口呆的看着我,接着就有人問我 “老師,長征是什麼東西?”這個問題一出來,我還真有點反應不過來,五年級的學生居然沒聽說過長征,當時,我只能無語,然後跟他們說聽老師講吧(本來在備課的時候,我的計劃是花十分鐘左右就可以了,可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只好改變計劃,講着講着就講了一節課)。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師:上節課老師給你們講了長征的一些情況,這節課我們就來學一首跟長征有關的詩《七律長征》。請同學們翻開課本自己仔細讀詩,多讀幾遍,遇到難讀的生字多讀幾遍。

二、走進長征,領悟大意

生讀詩

師:讀完詩後,你們覺得哪裏比較難懂?(有些比較難讀、難寫的生字第一節課已經講完了)

生1:“騰細浪”是什麼意思?

生2:逶迤是什麼意思?

生3:磅礴是什麼意思?

生4:走泥丸是什麼意思?

師:同門提的問題很多,現在老師告訴你們老師認爲比較難的字的意思。“遠征”就是長征,“逶迤”是彎彎曲曲連綿不斷,“三軍”就是全軍。老師認爲比較難的你們都會了,那你們提的問題都是比較簡單的,再仔細讀詩,看看你們能不能解決這些問題?有不懂得可以請教同桌,如果同桌也不會,那等一下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

生很認真、仔細的讀詩。

師:讀完詩,你們有沒有對詩有更深一步的瞭解了?(學生沒明白我的意思,都不做聲,我只好換個方式問。)那你們剛剛不理解的現在有沒有一點理解了?(有學生說有,有學生說沒有)那我們等一下一起來解決。現在老師要問你們一個問題,你們覺得這首詩是圍繞詩中哪一個成語來寫的?

生1:遠征。

生2:烏蒙磅礴。

生3:萬水千山。

師:到底是哪一個呢?(我說同意生1的請舉手,有七八個人;同意生2 的請舉手,有十來個人;同意生3的請舉手,將近20個人舉手了)。

師:看來我們班同學大部分還是很會讀書的,都找到點子上去了。不錯,這首詩就是圍繞“萬水千山”來寫的,這個成語還可以怎麼說?

生:千山萬水。

三、深入長征,體驗情感

師:“萬水千山”就是一萬條睡一千座山的意思嗎?

生:不是。

師:那是什麼?

生1:是說明長征所經過的路很多。

生2:是說明山水很多。

生3:是說長征很艱難。

生4:這就說明了解放軍很堅強,很勇敢的。

師:是的,你們都已經知道了“萬水千山”的真正意思就是要說長征的艱難。詩中有哪些詩句是寫萬水千山的呢?請同學們回到課本,仔細讀詩,看看哪些是寫“千山”的,哪些是寫“萬水”的?

生:“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騰細浪。”是千山,“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鎖寒”是寫萬水的。

師:是的,現在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這“萬水千山”在紅軍的眼裏是什麼樣的?那我們就先來領略“千山”吧。大家把寫“千山”的詩句讀一遍。

生讀完

師:請同學們看註釋,“五嶺”是指哪些山?

生:越城嶺、都旁嶺、萌諸嶺、騎田嶺、大庾嶺。

師:“五嶺”的是什麼樣子的?

生:五嶺逶迤。

師:這五嶺逶迤在一起,給你的感覺是什麼樣的?

生:磅礴、彎彎曲曲連綿不斷、很艱難。

師:是的,那你們就要帶着這種磅礴的其實把詩句讀一遍。

生讀的不好,於是我說:現在誰來把這“五嶺逶迤”畫在黑板上。(學生畫完後,師:你們覺得這“五嶺”畫的怎麼樣,我們請葉祺陽把這句詩讀一遍,讀完後學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來。師:那你們也來感受一下,按照也祺陽的感覺讀一遍。)

師:葉祺陽的高度還不夠,所以不能畫的那麼高,那現在老師來畫,你們讀老師畫。(生讀師畫,我把山畫的高而陡,學生在感嘆說“老師,這五嶺怎麼那麼高,那麼陡的,那怎麼可以走過去啊”。)

師:是的,山那麼高那麼陡,紅軍怎麼走過去的呢?(學生在嘰嘰喳喳的,說什麼的都有)。

其實,這逶迤的五嶺,在紅軍看來不算什麼,不信的話你看這句詩的後半部分——騰細浪。(師在黑板上畫了一條比較細的線。)你們看,現在你們要怎麼來讀這句話。

生:高大、陡峭的五嶺成細浪了,應該讀的很用勇氣、將強。

師:對,但我覺得還有不畏困難、豪邁的精神,我們帶着這些感情,把詩句再讀一遍。

生讀完後,師:我們領略完了五嶺的逶迤,現在我們看看“烏蒙”是什麼樣的。

這裏如果先突出“五嶺逶迤”來讀?然後換突出 “騰”來讀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生:磅礴的。

師:面對這磅礴的烏蒙山,作者是用什麼來形容烏蒙上的。

生:走泥丸。老師,走泥丸是什麼意思啊。

師:走泥丸就是小泥球在腳下滾下去。

生:那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跟前面的一句一樣了,在紅軍眼裏磅礴的烏蒙就跟腳下滾動的小球。

師:是呀,那讀這句詩的時候也要怎麼讀呢?

生:跟前面一樣,要讀的有氣勢,很有信心。

師:好的,按照你們理解的意思讀吧。(生讀完)這千山說明了一個什麼問題,用詩中的一個字來說是哪個?

生:難。

師:概括到家了,對,五嶺逶迤、烏蒙磅礴,都是說明了長征的難。儘管是那麼難,可是紅軍們還是很勇敢的去面對了。再來把這句詩讀一遍。知道了“千山”的難,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萬水”是什麼樣的?讀詩,找出“萬水”有哪些。

生:金沙水,大渡河。

因爲第一節課給學生講了長征的相關背景,尤其是經過的一些路線的地勢,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了,所以講到“萬水”的時候,學生理解的很快,但是這裏有一個“暖” 字不知道改怎麼跟學生講,只是草草的跟學生說:“金沙江的水勢太洶涌澎湃了,江水拍打着高聳入雲的山崖,滲透着濃濃的暖意。”其實,這樣講學生一點都不會明白,上完課,這個問題仍然困惑着我。

四、對比朗讀,領悟詩情

師:這首詩是作者在長征勝利結束的時候寫的,想想長征順利結束,他們的心情如何?

生:激動、興奮。

師:是的,那就帶着這種興奮、激動朗誦這首詩。

生讀完,師給學生示範,然後讓學生再自己體會。

師:除了激動、興奮,作者還有什麼樣的心情?(沒反應)長征結束了,可是在長征的路上,有多少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有多少人爲了傷殘?這些都——

生:不計其數。

師:今日的勝利是不計其數的人用生命換來的,而今勝利了,自然就想起了那些逝去的人,心裏就——

生:難過

師:那就帶着這種難過的心情把詩朗誦一遍。

生讀完,我覺得你們沒有把感情都投入進去,如果更投入一點,你們一定會讀的更好的。

生這一次果然比上一次讀的更好了。然後,我又讓幾個學生起來讀,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這種難過的心情。

師:這一喜一悲的對比,你們感覺到了什麼?

生1:紅軍長征很不容易。

生2:紅軍長征經過的路途很遠很遠。

生3:長征十分的困難。

師:是的,二萬五千裏的長征,過草地,爬雪山,經歷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戰役,紅軍們都沒有倒下,可見他們是多麼的堅強、勇敢,在困難面前不畏縮,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正是要我們學習的地方。最後,我們帶着這些堅強、勇敢、不畏困難的心情把詩朗誦一遍。

我不知道這個環節有沒有必要,或者有沒有更好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整首詩的感情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