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揚州精品散文(多篇)

揚州精品散文(多篇)

揚州優秀散文 篇一

幼兒園時,愛看的《上錯花轎嫁對郎》轉眼快過去20年了,我也從傻傻的、可愛的小女孩兒長成了天真的宅女。片尾曲《煙雨濛濛唱揚州》帶動了揚州旅遊經濟的發展,我也依然對這首歌耳熟能詳。“揚州自古出美女”,也是通過這部電視劇知道的,難怪拍攝電視劇《紅樓夢》時到揚州去選演員。

春暖花開的暮春三月,使我想起了國小五年級課本上的一篇李白送別孟浩然的文包詩的文章,那首《送孟浩然之廣陵》的“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古詩,勝過了送別時千言萬語的話語,感悟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友境界。我也好想去那楊柳依水的揚州,絕景佳色的瘦西湖,二十四橋、豆蔻少女和揚州八怪。我願變作嬌俏的揚州少女,醉倒在這個湖堤楊柳、草長鶯飛、桃紅柳綠、春意盎然的淮左名都中,一邊吟唱《煙雨濛濛唱揚州》,一邊用柳枝舞劍。到了晚上,我就是月亮女神,因爲揚州被譽爲“揚一益二”有“月亮城”的`美譽。

封建社會,維揚是出了名的富可敵國的鹽商城市,竹西佳處、繁華旖旎,讓人慾罷不能。隋煬帝爲了觀瓊花,開鑿了一條大運河;乾隆數下揚州;唐宋八大家都被揚州的景色所吸引,吟誦了首首動人的詩篇······

我決定了,在“五月煙雨濛濛唱揚州”的時節,和佳人一起去揚州聆聽這山好、水好的江南風光,作爲與《上錯花轎嫁對郎》劇中人物一樣的年齡,去身臨其境一把“揚州美女做新娘”的歡喜冤家的離譜歡笑。

揚州優秀散文 篇二

又是一個釀雪的早晨,天空灰濛濛的,像鬱結着漫天化不開的惆悵。風一遍遍地掠過光禿禿的樹梢,在空曠的街道兩邊嗚嗚地低鳴,像是誰的手,輕輕地撥動了離愁的弦,一聲一聲,敲在寒冬的心上。

忽然聽到路邊的麪包房裏傳來暖暖的歌聲,透過橘黃色的玻璃窗,唱的正是林俊杰的那首《江南》:風到這裏就是粘,粘住過客的思念,雨到了這裏纏成線,纏着我們流連人世間……

江南?這樣默唸一句,我卻莫名地想起“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漫天的陰鬱裏,便突然有了江南的韻致。

我心中的江南,在揚州。

其實,我並不曾到過揚州,只是無端地認爲,那是一個滋生愛情,又不斷製造離愁的地方。

還在和孩子們一起讀書時,讀到“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一句“煙花三月”,讓我的眼前突然驚豔起來。

是怎樣的三月呢?我說不出來,每每凝神,彷彿總有一個撐着油紙傘的姑娘,於江邊的綠柳中站立,任憑春深似海,任憑桃紅柳醉,她的眼底,總盪漾着江南那抹淡淡的憂愁,那一江的綠,都淹沒在她無邊的柔情裏。於是,更加想念揚州,想念那個姑娘,想要在綠柳拂堤的春與她邂逅,在那漫天的雨絲裏,與她結一場情緣。

關於揚州,一直有太多的傳說,但我最心儀的,當屬瘦西湖。

喜歡它,更多的是因爲這個”瘦“字。一個 “瘦”字,流瀉出了太多的相思,讓你牽腸掛肚。記得《煙花三月》裏唱道:等到那孤帆遠影碧空盡,才知道思念總比那西湖瘦。聽着,心裏便生生地痛。“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這份消瘦裏,可也是因了徹骨的思念?再想起揚州,便多了一份難言的牽掛。

比起杭州西湖,楊洲瘦西湖應該是少了些渾然天成的圓潤,但那份弱弱的纖柔,一定是最撩動你心絃的音符。若是去揚州,一定去瘦西湖,搖一艘烏篷的船,伴着河岸靜靜的柳,劃出滿河的春意闌珊。

說到揚州,不由得你不提二十四橋。

因爲從不曾去過,我不知那橋生的是哪般模樣,想起姜夔的那句“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爲誰生!”心中便莫名地悲涼起來。

任何一種繁華,都經不住世事滄桑的浸染,只願如今的揚州,早已是“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若是真去揚州,我一定去那橋下坐坐,不知月下的姑娘,會不會捧着洞簫,與我和一曲《揚州慢》。

希望我去時,揚州正好落着細細的雨,柔柔的,輕輕的,剛好夠打溼我的前額和我的眉眼,使得我不敢貪戀,卻又不捨得離開。那雨中的姑娘,正好撐着油紙傘,你不必擔心淋溼了她傘下的溫柔。那沿河的綠柳,在煙雨中輕舞,整個三月,便融化在這漫天的煙雨中。

等到春暖花開,陰雨繾綣,我們一起去揚州吧。

揚州優秀散文 篇三

提起揚州,我的眼前就會浮起這樣一幅畫面:暮春三月,楊柳依依,微風拂過,瘦西湖的柔波泛起層層漣漪,湖畔的石凳上,一羣文人雅士或是賞柳,或是賦詩,偶爾飄起濛濛細雨,就更有意境了。所以,揚州在我的印象中主要就是水,楊柳以及文人詩作。

揚州依於海,成於江,興於河,美於湖。東海的波濤,長江的巨浪,運河的碧水,瘦西湖的柔波。可以說沒有水就沒有揚州,所以水是揚州的底色。然而對於揚州,水之美又大都集中在瘦西湖一隅。瘦西湖位於揚州的西北郊,原名保障河,湖身清瘦狹長,雖不及杭州西湖那麼寬闊,但卻以獨特的秀美聞名於世。湖光水色之美,淡雅而又濃烈,溫柔而又任性,清澈而又深沉,令人傾倒與癡迷。又有虹橋,長堤,徐園,小金山,五亭橋等名勝的映襯,更是增添了瘦西湖的韻味兒。所以古往今來,一些文人騷客喜歡追尋瘦西湖美的足跡,行吟澤畔,留下了許多墨寶遺蹟,詩文詞賦,楹聯碑刻,神話傳說等。

揚州地處江北這是一個客觀事實,然而在我印象中,她一直是一個“江南古鎮”。所以揚州之水美亦表現在雨水之美。特別是在這樣的季節,小橋流水,煙雨濛濛,撐一把油紙傘,獨自走在江南的雨巷,也許在驀然回首的瞬間就遇見了丁香一樣的姑娘,何其浪漫啊!真的,揚州的雨細如絲,輕如絮,不像北方暴雨的雷電交加,只是綿綿的,細細的,長長的雨絲,像一層煙霧籠罩着整個城鎮,一切都虛無縹緲,這也許就是我們所說的“朦朧美”吧。

在這樣一個由水滋潤的城市,歷經千年,揚州人也不知不覺地具有了水性。他們許是看過了城市的繁華凋零;許是看過了財富的過眼煙雲;又許是看穿了人生的流星一現。他們心靜如水地過着閒適舒雅的生活,淡化了物慾,揚州人如水的虛靜與從容也許就是一種“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超然。

說完揚州的水,不得不讓人想起揚州的柳,因爲有水的地方一般都有柳。很多時候,人們常把楊和柳並稱爲“楊柳”,因而根據揚州的地理特性,許多學者認爲“揚州”應爲“楊州”。其實古代確實有“楊州”一說,只是隨着歷史的變遷,不知何時,“揚州”演變成了“楊州”。姑且不對此作考究,只說說揚州的楊柳吧。柳樹是一種怕旱喜水的植物,因此非常適合在水源充足的揚州生長。在揚州,城裏城外都是柳,所以一直流傳一句“街垂千步柳”的說法,清朝詩人王士禎亦寫過“綠楊城郭是揚州”的名句。城裏的柳樹大都爲垂楊柳,那路旁水邊隨風搖曳的柳枝,像極了舞臺上的飄飄水袖,綿綿柳腰,它婀娜柔曲的優美形態,又與蜿蜒曲折的湖面,與輕盈的亭,拱曲的橋,逶迤的廊那麼的協調和諧。所以人們都認爲瘦西湖的靈氣主要就是湖岸上的十里春柳。

然而,楊柳對於揚州居民來說遠不止風景,揚州人愛柳、種柳,同時也用柳,比如柳器,柳茶,柳餅,柳鞭,柳花等等。穿梭在揚州的大街小巷,我們會發現揚州人的生活已經與柳緊密聯繫起來了。正是這種與柳朝夕相處的生活,使揚州人漸漸具有了柳的品格。楊柳不擇土壤,因而有句俗語“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許多人認爲楊柳太賤,但他們卻不曾想到楊柳的這種“賤”實則爲一種頑強的生命力!一種文靜柔弱外表下的剛強之性。柳枝輕柔卻不易折斷,這也就像揚州人外柔內剛的品性。

揚州之秀水佳柳吸引了歷朝歷代許多文人的駐足流連,從而留下了許多詩文書畫。比如漢代的枚乘,唐代的駱賓王、張若虛、李白、杜牧等,宋代的蘇軾以及元明清的許多文人,他們所留下的作品就更數不勝數了。如果說唐朝是詩的鼎盛時期,那麼揚州一定就是這一時期最絢爛的一筆。初唐時期,“吳中四士”之一的揚州人張若虛,以《春江花月夜》一篇壓倒全唐,留給了後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的千古名句。晚唐詩人杜牧在揚州做官時,也留下許多詩章。我們比較熟悉的有“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等。清代以鄭板橋爲首的“揚州八怪”在我國文學書畫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他們的畫風衝破了時弊,別具一格,把理念轉向大衆化,通俗化,使揚州的文化氛圍越來越濃。在揚州城一直流傳一句俗語“堂前無字畫,不是舊人家”,所以正是揚州這種崇文的傳統鑄就了今天揚州人的詩性。

沒有揚州的水就沒有揚州的柳,沒有揚州的水和柳,就不會有揚州的詩詞文學,不會有揚州的古典文化,因此這三者是息息相關的。時代在變,揚州城也在變,歷經了2500多年的滄桑變化,揚州人正以他們閒適從容的水性和柔中帶剛的柳性來弘揚揚州的詩性,揚州人的詩性。

在當今的打舞臺上,揚州正發揮着它的文化和生態兩大優勢,不斷前行……我看到了曙光。

揚州優秀散文 篇四

在古代詩人眼中,揚州是慢的,不然不會有“揚州慢”的詞牌,也不會有:“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這樣甜絲絲的詞句,慢口吻的清揚。

在我的印象中揚州也是慢的,公交車不急不擠,自行車不追不趕。

自揚州火車站走出的那一刻,我就下意識放慢了“腳步”。

看慣了南京的熙熙攘攘,一入揚州便是舒緩清閒。

揚州是慢的,雖然不復“萬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風酒並壚。”的繁榮,卻依舊是“春燈如雪浸蘭舟,不載江南半點愁。”一樣的悠閒。城市的性格可能會影響到居民的性格,揚州人,喜歡泡茶館,喜歡一遍又一遍的沏茶打發時光,喜歡優哉遊哉地過日子。有一句俗語專門用來形容揚州人:“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泡茶館和泡澡堂,似乎是揚州人一天中頂重要的兩件事。(引自王軍《名城記憶》)

如今外地人知名的茶社屬富春,冶春,早上九點到茶社,坐到十一點離開;下午三點又來,直到天墨,一天的閒暇都在茶中度過。富春茶社,茶是龍井、珠蘭、魁針三種茶葉參合起來的,茶點屬三丁包、翡翠燒麥、千層糕最爲出名,再配上一份蟹粉獅子頭,就可體驗揚州人慢的生活態度,慢的精緻人生。

東關街鋪着石板甬路,兩旁是復古建築,彷彿一下子穿越到古時繁榮的揚州。貫穿東西的街很長,需要慢慢遊走。喝一口吳鉤酒,嘗一嘴鹽水鵝,品一壺綠陽春,擦一臉謝馥春,揚州人的生活慢的好。

揚州人喜歡賞月,不然不會有“二十四橋明月夜(二十四橋代表一天中的24個時辰)”,更不會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走在廣陵路,隨意間可見賈氏老宅的“二分明月樓”一樓爲賞月,一樓賞黃昏,多麼的百無聊賴。

一壺泡好的綠陽春,使我成爲了詩人,彷彿重回揚州的茶館裏,品茶寫詩。這兩樣都需要慢的,低斟淺酌。夢想的誕生需要慢慢的呵護,因爲它是易碎的。杜牧說:十年一覺揚州夢,一個圓潤的夢,做的再慢也是好的。

我漸漸愛上了揚州的慢。

揚州優秀散文 篇五

自吳晉後特別是唐宋,直到現代,多少文人墨客齊聚揚州,賦詩作畫、觀景賞月,與歌女一同琴棋書畫,吹拉彈唱,留下了無數的千古絕唱和美麗傳說。後因海道開通,津浦路成,太平軍幾度進退,才一度荒涼衰落,但遊人依然絡繹不絕。一首《煙花三月》曾感動了多少歌迷,我也是這首歌的鐘情者,走到哪唱到哪。盛傳揚州出美女,又不知牽掛了多少人的心。

百聞不如一見,在涼爽的中伏到此一遊。處處湖水盪漾,塔寺林立,古木參天,亭橋如畫,山環水抱,船在湖中游,人在畫中走。瘦西湖的標誌建築五亭橋,又叫蓮花橋,橋上建有五座亭子,亭亭相連,偎依一起,故名五亭橋。重建的五亭橋造型別具特色,黃瓦朱柱,玉石欄杆,彩繪繽紛,與瘦西湖交相輝映。瘦西湖的自然之美,恬靜澄澈,情景交融,遊客如潮,正如歐陽修的詞:“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鞦韆。”

“二十四橋”出自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的詩句“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末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傳說千年之前的一個明月之夜,曾有歌女在這座橋上吹拉彈唱,緩歌曼舞,傳花飲酒。古老的二十四橋已不復存在,重建的二十四橋又再現了她的建築風格和古老風韻。初秋時節,雖不像春天那般蔥鬱翠綠,但依然風華正茂,輕風拂面,倒影飄飄,格外宜人,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畫。

來到平山堂,更令我情趣頓生,因“平山堂”的來歷和匾額題字,均來自歐陽修的手筆,“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歐陽修被貶滁州,寫完《醉翁亭記》後,便赴揚州任職,在揚州僅一年時間。在這歷史長河中的短暫一瞬,歐陽修除了繼續寫抒發戀情相思、離愁別恨、酣飲醉歌、惜春賞花之類的詞章外,沒有驚天動地的政績,但揚州人記住了他。因他勤政廉潔、不圖名利,使百姓安居樂業。歐陽修認爲,治理天下蒼生,就像醫生治病一樣,不在乎圍觀者捧場,不在於自我吹噓,關鍵在於結果———把病治癒。他爲官,不擾民,讓百姓休養生息,但又與民同樂,同甘共苦,博得百姓的擁戴。

東關街,可謂是古樸典雅,是工藝美術、小吃一條街。在那裏參觀了“個園”,看到了安徽含山人耿氏於光緒二十八年創辦的“董(仲舒)學堂”,嘉靖三十四年創辦的“武當行宮”。“街南書屋”由安徽祁門人馬曰、馬日璐兄弟兩創辦,同時經營“業鹽揚州”,還藏書10多萬卷,成立了“邗江詩社”。乾嘉年間,皇上特賜《古今圖書集成》一部,袁牧爲此題詩:“山館玲瓏水石清,邗江此處最知名。”何園,原主人是我們安慶望江縣人,影視界先後曾在此拍攝了《青青河邊草》和《紅樓夢》。園內的對聯全是勤奮、讀書、行善,如“幾百年人家無非行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

行善、讀書後繼有人,一些書畫把揚州裝點得原汁原味、古色古香,使文化古城散發着濃墨芳香,五彩繽紛。在“個園”認識了烙畫師朱老先生,爲他的烙畫驚歎不已。他曾獲得省級烙畫金獎、國家二級畫師稱號。尋訪了舊書商,收穫頗豐。導遊的話常繞耳邊,揚州方言:“乖乖弄的弄,韭菜炒大蔥。”“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意爲“早上愛飲茶,晚上愛泡澡”。)還有揚州“三把刀”,揚州美女,都盛傳已久。在何園相遇的導遊,一個個光彩照人,給何園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面對一張張合影,何園,何園,與皖江血脈相連,那情那景那人,怎不令人常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