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散文隨筆(精品多篇)

散文隨筆(精品多篇)

散文隨筆 篇一

半分塵緣,清清淺淺;一泓山泉,恬恬淡淡;一個背影,望斷天涯;一曲離歌,耳畔迴旋。山本無心,水亦蕪意。在似水的流年裏,靜守一勾彎月,與時光同醉!流年似水,卻年年有痕,那些生命留白處的韻,值得用一生去抒寫的詩,行走於山間小路,小路邊的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塊石,來來回回的每一個腳印,都縈繞着蠢蠢欲動的心思,記留着時光掃描的痕跡。

風吻留痕,紋理豐盈的臉,鐫刻着歲月贈予的無情。一絲企盼,隨着遙遠的密碼,變成難以解讀的謎題。季節輪迴了思緒,落葉省悟了困頓。在冬即將來臨的清晨,忽且蜷縮起準備冬眠的心,在安靜的一季裏睡着,無驚無夢,不必急着醒來迎春,睡到自然醒,最好一直睡着。.。.。.

回眸的一瞬,憶起每一次的微笑,寂寞在時光的波濤裏澎湃;激情在歲月的流沙裏沉沒。走過的每一段風景,清晰在生命裏妖嬈!一點一滴的淚,似曾流過醉後激越的眉眶。手指輕彈的心絃,起起落落的音符,不甚和諧的曲調,依稀映襯生命的波瀾?每一個寂靜的夜晚,暢想着夢迴雲山,躺在清河柔波里,盡濯風雨中殘留的臭汗!以一身清揚,靜居於滿院雜蕪的小屋。日復一日,沉沉的睡,靜靜的走,緩緩的磨,恬恬的思,淡淡的想,想起什麼,邀請文字相伴對語、聊天,已然愜意悠閒,以此作爲生命中最後的留白。.。.。.

吸一晨溼氣,抖落一身浮塵,在三寸陽光的窗前,把雨後潮溼的心情曬乾;無遐的月夜,在葡萄架下踱步,飲一杯清茶,吟幾句拙詩,與星星對望眨眼,回歸於八歲的童年,冬看窗花,夏聽滴雨,春野嬉戲,秋拾釣竿,雨中閒步,與季節相伴,與晚霞同眠。在廢品堆裏尋到一個童年的鐵圈。.。.。.

散文隨筆 篇二

“轟隆”,大雨滂沱,好似銀河倒瀉,黑暗無情地籠罩着世界,毫不留情地泯滅了最後的光明……

雷聲轟鳴,一道閃電像一把利劍,劃破了黑夜,短暫的光芒轉瞬即逝。前一秒還人來人往的街道很快就只剩女孩一個人了,她漫無目的地在無邊的黑暗中游走,淋溼的裙角低垂着,清麗的面容早已溼潤,只是不知是淚珠還是雨滴。女孩依舊沒有反應,似乎一切都未曾發生。只是緩緩挪步,形同木偶。

一年前,舞臺上燈火闌珊,穿着芭蕾舞鞋的女孩在光芒中翩翩起舞,淺淺的笑容浮在兩頰,隨着悠揚的樂曲不斷旋轉,扭動身姿,像個漂亮的瓷娃娃。可是現在,一切都變了。

父母禁止她繼續學芭蕾舞,把她的舞鞋,紗裙……一切有關於舞蹈的全部丟棄,十幾年的辛勞,都在一場考試中失去。面對的只有一堆堆試卷、書籍、題目。女孩坐在窗前,雙手緊緊抱住身體蜷縮起來,哭了很久、很久……淚已幹,心已死。屏幕上美麗的舞者、海報上優美的舞姿、燈光聚焦處的光芒……她都不在乎了,因爲,與她無關。女孩考試奮力投入學習,沒日沒夜,機器人似的不知疲憊。女孩得了第一名,父母笑了,老師也笑了。她以後的人生也許會很輝煌,可是女孩並不開心,因爲,她失去了夢想,對未來一無所知,毫無方向。

又是一個不眠之夜,夜空黯淡、無光,強烈的壓迫感涌上女孩心頭〈WWW.〉。曾經活潑、陽光、積極的女孩不在了。她,變了。變得沉默寡言,鬱鬱寡歡,不問“世事”,開始獨來獨往,集體活動中再也看不到女孩的身影了。

時過遷境,物是人非。

散文隨筆大全 篇三

唐代詩人李商隱雖然沒有李杜的名氣大,但因爲他的詩中有着的淡淡的孤獨與憂鬱,所以他一直是我最喜歡的唐代詩人。而他的那首《夜雨寄北》是他身居遙遠的異鄉巴蜀寫給在長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絕句。詩人用樸實無華的文字,寫出他對妻子的一片深情,整首詩情真意切,自然流暢,跌宕有致。雖然沒有他的《無題》詩晦澀難懂、名氣大、流傳廣,但卻是通過描寫夜雨、展示“意境”的經典作品,與其執着熱烈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詩句遙相呼應,感動着之後一千多年的人們: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由此可以看到,也許就在不經意之間,只要有心靈上的共鳴,夜雨就能輕輕地觸碰到你心裏最柔軟的那一部份。不過,不同的方式會有不同的解讀。記得以前在校讀書期間,有一次晚上熄燈後,躺在牀上,聽着窗外的風雨聲,幽幽地說了一句:“在被窩裏,聽着窗外的雨聲,真是一種幸福。”同寢室的一位同學立即站在一個讓我必須仰視的道德高度反駁說:“你忘記了在風雨中的行人了。”顯然,他沒明白我的意思。如若按照他的思維方式,我想任何一個美好的事物都會有它打折扣的理由。何況,夜雨對有些行人來說也許並不都意味着負面。玄奘西遊、鑑真東渡、鄭和南下西行以及徐霞客的跋山涉水,他們肯定都經過夜雨的洗禮,然而,也許正是經過夜雨的磨練,才能讓他們的意志更加堅定,執着地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使他們在青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窗外,雨聲依舊。靜靜地佇立在窗前,聽着夜雨聲聲,也許,它們已經穿越了一千年。

散文隨筆 篇四

空洞的城市,就像一個墳墓,埋葬了身體,埋葬了靈魂,讓人怎麼爬也爬不出去。

城市的天空,總是暮氣沉沉,暗灰色的主題,永遠都不會改變,即便是飛翔在天上的鳥兒也找不出逃離此地的方向。一個人來到這裏,生存,掙扎,掙扎,生存,漸漸的迷失了自己,就是深褐色的海洋裏迷路了的“恐怖的郵輪”,無數次的循環往復,也難以改變現實,打破命運,逃出墳墓。

當一個人走進來,想要改變整個死寂的城市,整個悲哀的世界,卻不曾想到,當一滴水滴進墨汁裏的命運,只能是黑色依舊,墨色依然。

每天清晨我看到無數的人,匆忙的走在馬路上,擠在公交站臺,擁在地鐵裏,一張張麻木的臉,一個個空心的人,我突然就想到了墳墓,漆黑的棺材裏裝着的那些沒有了血肉的骨架,沒有了靈魂的骨架,我們和他們相比或許也只是會動而已,或者說,我們是一羣活着的死人。

有時候我喜歡一個人呆在火車站,靜靜地看人來人往,看着這些揹着大包小包的人,有的人出去,有的人進來,有的人從墳墓外進來,有的人從墳墓裏出去,還有一些人從一個墳墓爬向另外一個墳墓。墳墓外的人期待着墳墓裏的生活,墳墓裏的人又期待這墳墓外的生活,還有一些人天真的認爲另外一個墳墓或許比這個墳墓更好吧,於是他們爬向了下一個墳墓,卻不知墳墓之所以是墳墓的原因,又何苦呢。

每當夜幕降臨,看着一個個骷髏爬進自己的棺材,也有一些骷髏剛剛從棺材裏爬出去,彷彿他們的一天才剛剛開始。喧囂的聲音,高聳大樓裏的燈光,就彷彿是墳墓裏的磷光在跳著名叫死亡的舞蹈。在一片曼珠沙華盛開的山坡上,無數的骨架伴着磷光偏偏起舞,是一片多麼美麗的情景呵。

不知道什麼時候,這個世界變了,變成了一個墳墓,住着一羣骷髏。

散文隨筆 篇五

魯迅是歷史人物,也是永遠的民族楷模。他用畢生之力鑄造國人的靈魂,他自己也成爲中華民族不朽的靈魂。他的精神品質對今日的國人來說,不應僅僅是敬仰,而應是實實在在地學習和傳承。

當紛紛擾擾的塵世一次次掀動生活的虛華,當此起彼伏的喧囂毫無遮攔地淹沒人類的思想,當浮躁、迷茫和虛妄充斥着人們的心靈,魯迅究竟使我們想起什麼呢?他難道僅僅是一個獨異的“過客”嗎?

魯迅是一位文學家,但他的志趣並不在文學本身,而是想利用文學的力量來改造社會,來改造人們的心靈。所以,他無論是寫什麼文章,都着重在對社會批評和對文明批評。但他越是這樣的想去改造社會,社會就越是對他進行壓迫。他是屈服,還是頑強地鬥爭?這,就是一個人精神的所在。換句話說,魯迅不僅僅是一位作家,他更像是一位鬥士,他向一切黑暗挑戰,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尊重與學習。

在那個時代,魯迅的不平,魯迅的鬥志,魯迅的激昂,魯迅的自省,又有多少人能做得到?至少屈指可數。

近些年來,有人質疑魯迅,有人辱罵魯迅,可是,他們真正地瞭解魯迅嗎,他們真正知道魯迅的內心世界嗎?我想沒有。在國家衰敗時,在大多數人不敢於抗爭時,偏偏出了這樣一位勇士,用鋒利的筆尖,攻擊每一個庸人的心靈。難道,這不足以稱之爲偉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