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弟子規》的原文及解說【多篇】

《弟子規》的原文及解說【多篇】

弟子規原文 篇一

弟 子 規

總 敘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衆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入 則 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爲 苟擅爲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爲具 親所惡 謹爲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牀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則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爲醜 步從容 立端正 揖深圓 拜恭敬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棱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鬥鬧場 絕勿近邪僻事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爲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凡出言 信爲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語 穢污詞 市井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苟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爲錯 有心非 名爲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泛 愛 衆

凡是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即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親 仁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衆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餘 力 學 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爲限 緊用功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札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淨 几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蔽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致

譯文】: 篇二

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也要通報一聲,以免父母掛念。平時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選定的職業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輕易改變。

不要因爲小事情,就不稟告父母而擅自去做。假如自作主張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爲人子女的道理了。

東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來。否則,一旦被發現,父母一定會非常傷心生氣。

凡是父母所喜歡的東西,一定要盡力替他們準備好;凡是父母所討厭的東西,一定要小心地處理掉。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入則孝 篇三

3、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解釋】如果父母呼喚自己,應該及時應答,不要故意拖延遲緩;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應該立刻動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辭偷懶。

4、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解釋】父母教誨自己的時候,態度應該恭敬,並仔細聆聽父母的話;父母批評和責備自己的時候,不管自己認爲父母批評的是對是錯,面對父母的批評都應該態度恭順,不要當面頂撞。

5、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解釋】冬天天氣寒冷,在父母睡覺之前,應該提前爲父母溫暖被窩,夏天天氣酷熱,應該提前幫父母把牀鋪扇涼;早晨起牀後,應該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問好;到了晚上,應該伺候父母就寢後,再入睡。

6、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解釋】出門前,應該告訴父母自己的去向,免得父母找不到自己,擔憂記掛;回到家,應該先當面見一下父母,報個平安;雖然子女有出息,父母會高興,但是父母輩對子女最大的期望不是你多麼有出息,而是你平平安安穩穩當當,一生沒有災秧。所以,居住的地方儘量固定,不要經常搬家,謀生的工作也不要經常更換;

7、事雖小 勿擅爲 苟擅爲 子道虧

【解釋】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解釋】自己有什麼東西,就算很小,也不要揹着父母私藏。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如果私藏東西,即使自己很謹慎,也免不了會有被父母發現的一天,那時父母會傷心;

9、親所好 力爲具 親所惡 謹爲去

【解釋】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盡力去做; 父母厭惡的事情,應該小心謹慎不要去做;

10、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解釋】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必然會引起父母憂慮。所以,應該儘量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讓自己受到不必要的傷害。自己的名聲德行受損,必然會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應該謹言慎行,不要讓自己的名聲和德行無端受損,更不要去做那種傷風敗俗,自污名聲,自賤德行的事情。

11、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解釋】父母對我們態度慈愛的時候,孝敬父母恭順父母不是什麼難事;父母對我們態度不好,批評我們,埋怨我們,或者惡聲惡氣,厭惡我們,憎恨我們,打罵我們,還能對父母心存孝意,纔是難能可貴。

12、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解釋】如果自己認爲父母有過錯,應該努力勸導父母改過向善,以免父母鑄成更大的錯誤,使父母陷於不義的境地;不過要注意方法,勸導時應該和顏悅色、態度誠懇,說話的時候應該語氣輕柔。

13、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解釋】如果自己勸解的時候,父母聽不進去,不要強勸,應該等父母高興的時候再規勸,別跟父母頂撞,徒惹父母生氣,還達不到規勸的效果;如果父母不聽勸,又哭又鬧,就暫時順從父母;如果把父母勸惱,生氣責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當面埋怨。

14、親有疾 藥先嚐 晝夜侍 不離牀

【解釋】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嚐藥的冷熱和安全;應該盡力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牀前;

15、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解釋】父母去世之後,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解釋】辦理父母的喪事要合乎禮節,不可鋪張浪費;祭奠父母要誠心誠意;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樣恭敬。

出則悌

17、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解釋】兄長要友愛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長;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父母自然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18、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解釋】輕財重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上包容忍讓,忿怒自然消失;

19、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解釋】飲食用餐,就坐立行走;年長者優先,年幼者在後;

20、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解釋】長輩呼喚別人,應該立即代爲傳喚和轉告;如果那個人不在,或者找不到那個人,應該及時告知長輩;

21、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解釋】稱呼尊者長輩,不應該直呼其姓名;在尊者長輩面前,應該謙虛有禮,見到尊者長輩有所不能,幫助可以,但不應該故意炫耀自己的才能,故意顯示自己比尊者長輩強;

22、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解釋】路上遇見長輩,應恭敬問好行禮;如果長輩沒有說話,應退後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

23、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解釋】如果遇見長輩時,自己是騎馬或乘車,應下馬或下車問候;等待長者離開百步之遠,方可續行;

24、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解釋】長輩站着的時候,晚輩不應該坐着。具體是長輩坐下前,晚輩不應該先坐;大家都坐着的時候,長輩站起來時,晚輩也應該站起來;大家都坐着的時候,又一個長輩進來了,晚輩也應該立即站起來,以示尊敬。長輩坐定以後,晚輩應該等長輩示意自己坐下時,纔可以坐;

25、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解釋】在尊長跟前與尊長說話,或者在尊長跟前與別人說話,應該低聲細氣,不應該咋咋呼呼;但聲音太低,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尊長聽不清楚,也不合適;

26、進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解釋】到尊長面前,應快步向前;退回去時,稍慢一些才合禮節;長輩問話時,應該站起來回答,而且應該注視聆聽,不應該東張西望;

27、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解釋】對待父輩祖輩,如養父,姑父,姨父,叔父,舅父,岳父,祖父,外祖父,曾祖父,外曾祖父等等長輩,應該如同對待自己的親生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兄輩,如堂兄,表兄,族兄等兄長,應該如同對待自己的同胞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名家點評 篇四

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弟子規》講的是社會行爲規範,讓孩子知道應有的規矩,在孝順父母、兄友弟恭中學會怎樣與他人相處。其目的在於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培養誠敬的態度,形成仁愛的人格。

東北林業大學劉經緯教授:《弟子規》的語言風格簡明而不失文學意蘊,語言形式易懂而不失深刻內涵。《弟子規》用這種言語疏導的方法,在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和認知規律的同時,又便於兒童通過朗誦背誦就獲得道德理論知識,明白人生的道理,對道德產生初步的瞭解,從而達到道德認識的啓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