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重陽節的風俗精品多篇

重陽節的風俗精品多篇

重陽節養生攻略 篇一

1、飲食

重陽節前後,“秋燥”明顯。由於“秋燥”的影響,特別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比如支氣管炎、鼻炎等。預防秋燥應以清淡飲食爲主,少攝入過於油膩、甘甜、辛辣的,多吃粗糧和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食物,比如番薯、玉米、青菜、柿子、蜂蜜、黑木耳、銀耳、百合、香蕉、橄欖等。

重陽節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和食品,以養肝氣。這個季節,喝粥不但可以減輕老年人的胃腸道負擔,對老年人的消化也有幫助,稀粥裏可加一些養胃健脾、滋陰潤燥之品,可起到養肺潤燥的效果。

2、睡眠

秋天的最佳睡眠時間爲子時(23:00-1:00)入睡,此時睡覺,最能養陰,睡眠質量也最佳,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效果,早晨5:00-6:00起牀,午後小憩,約一個小時,也可因人而異。

老年人還要講究睡眠姿勢。不要俯睡,因爲俯睡時胸部心臟受壓迫,會使呼吸困難,吸氧相對減少。向左側睡也不可取,因爲向左側睡時會壓迫心臟和胃部,使胃內食物不易進入小腸,不利於食物消化和吸收,特別是在飽餐後。睡時身子稍微彎曲並向右側較爲適宜。這樣既能使全身肌肉得到放鬆,又不壓迫心臟,使心、肺、肝、胃腸都處於自然狀態。

3、穿衣

重陽節,一天中溫差變化很大,常有冷空氣侵襲,而使氣溫驟降。常言道:“出門需防三、九月”“若要安逸,勤脫勤着”,因此應多備幾件秋裝,酌情增減,隨增隨減;另外秋冬過渡時節,在家也要隨時預防感冒着涼。

秋高氣爽,正是秋遊好季節。秋季出遊穿衣也有講究,輕便、寬鬆、暖色彩依然是着衣的幾個訣竅。對於寶寶來說,秋季穿衣除了要穿透氣、吸溼的純棉衣服外,還應注意防止秋季中暑,因爲很多父母早上給寶寶穿了較厚的衣服,等到了中午氣溫升高時,往往又忘記給寶寶減衣服,導致寶寶被捂得中暑。

4、護理

秋季氣候乾燥、風力大,汗液蒸發快,容易使人出現口乾、咽燥、便祕、皮膚乾裂、毛髮脫落等症狀。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內的溼度,可以用溼毛巾擦室內的傢俱,用溼拖把擦地板,室內還可養魚、養花,或者使用加溼器等。

秋季裏可以通過洗澡來促進血液循環,使肺與皮毛氣血流通。一般秋季洗浴的水溫可控制在20℃~30℃,在沐浴前先喝一杯淡鹽開水,洗浴時不要過分揉搓,以浸浴爲主,時間以20分鐘左右爲宜。選擇保溼性的沐浴液,最好不要使用肥皂,洗澡後一定要塗抹潤膚乳液。

5、運動

秋高氣爽,是戶外鍛鍊的好時機。“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是收養的季節,運動也應遵循這一規律,運動量不宜太大,不宜劇烈。要根據自身體質情況和身體狀態,選擇適宜的鍛鍊方式,如戶外散步,打太極拳等。

重陽佳節,有登高望遠的習俗。對老年朋友來說,登山不僅能鍛鍊身體,增加心肺功能,更有陶冶情操,舒緩鬱悶情緒的作用。不過,患有關節炎、骨質疏鬆等疾病的老年朋友要儘量避免登山等消耗較大的運動。

6、精神

“自古逢秋悲寂寥”,好像一到秋季,想到的心情就和“悲”聯繫在一起。重陽節後,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淒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易於傷感的憂鬱心情。此時,保持良好的心態,因勢利導,宣泄積鬱之情,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老年人最易誘發頹廢悲傷、煩悶抑鬱情緒,可適當延長夜間睡眠時間;廣交朋友結伴郊遊、聊天、聚會、和家人談天說地;或到公園散散步,聽聽相聲、看看喜劇,或養花種植、下棋垂釣;幫助比自己更困難的人等,都是有益於修身養性、調整心態的好方法。

重陽節禁忌:不能說節日快樂 篇二

重陽節最重要的儀式活動是登高,這裏面其實有着與現今說法完全迥異的含義。

在古代生產力低下的條件下,人的生命力極其脆弱,認識能力也受到限制,只能從某些片面局部的經驗中積累所謂知識。如果得到了某種重複性,就被認證爲規律,這些規律就成爲禁忌而規範人們的生活。某些節日的形成和這些禁忌認知有着某種聯繫,其中之一就是對於奇數的禁忌。

在粗知數字的時期,人們從月亮的圓缺瞭解到十二個月爲一年的時間概念。但是,在數字的排列上,人們認同了偶數而忌諱奇數。對偶數的認同首先來自於人對自身的感受,人的肢體是對稱的,兩隻手可以協同勞作,兩條腿可以交替行走,兩隻眼睛可以看清楚事物,否則視爲肢體不全,不全也就是畸形,畸形的生活能力大大減弱,人從最本質意義上對於不對偶的事物有了某種懼怕。其次人們從生活習慣中認同了對稱,筷子成雙可以夾起食物,雙木爲林,二人成家,生活的需要與繁衍都需要偶數。人們常說,“雙橋好走,獨木難行”、“孤掌難鳴”,從身體和生活經驗出發,把偶數和吉利、順暢相聯繫,偶數也被稱爲吉數。在傳統之中,喜慶之時所採用的數字,無論是成婚的日子,還是送禮的數字都要取偶數,稱爲好事成雙。相反,不偶爲奇,它和偶的吉利相反,是兇惡、坎坷的代詞。不吉的觀念同樣來自於感覺,也是生活之中對於孤單、畸形不便利的總結。數有奇偶之分,偶數表示運氣好,因而數又代表了人的命運。“李廣不封緣數奇”,數奇則是不走運的另一種說法。

這一數字觀念在古代漫長的時期是通行的,人們把它用在一年時間的排列上,就出現了一個有趣的文化的現象,一方面一年十二個月有六個奇數六個偶數,奇奇相逢和偶偶相逢都成了節日。另一方面是重要的傳統節日大都集中在奇數上,它們分別是一月一、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月數日數奇奇相逢。一月又稱正月,正月正是我們傳統的大年七年級,一直到初五都是正規的節日。三月三是沐浴節,接着就是清明節,五月五是端午節,七月七是乞巧節,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九月九是重陽節。十作爲從頭開始,已經是數字的結束,後面的也不被人們所重視。由此可見,熱熱鬧鬧的傳統節日,恰恰是建立在不吉利的奇數之上,按照中國傳統之中“逢凶化吉”的思維轉換模式,我們有理由相信,節日喜慶的外表是爲了完成奇月奇日由兇轉吉,一系列的節日活動是爲了鎮壓住凶氣、戰勝凶氣而設立。

奇數又被認爲是陽數,二陽相逢叫重陽。九是數字之中最大的數字,所以這一天也是大凶日。這一天的儀式活動是登高、賞菊、飲酒、吃蟹。登高是本質意義,後三者是附加活動。登高,也就是到野外去登山,這就是躲避,離開平日生活的環境,躲避凶氣的捕捉。相傳這一天裏會有瘟氣降臨,人們要離開自己的家,儘可能到高處去,才能平安。在道教的傳說裏有生動的描繪,道士費長房告誡友人九月九要全家登高,友人照辦,晚上回來見家裏的豬羊都已死去。這個故事形象地說出了重陽節的禁忌。

重陽節習俗 篇三

民俗活動

綜述

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衆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衆多文化內涵,是雜糅多種民俗爲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採中草藥、遍插茱萸、擺敬老宴、吃重陽糕、製藥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時節,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每到九九重陽這一日,各地都有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鍊身體的活動。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重陽節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

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爲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放紙鳶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之一。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風箏)爲主要特徵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在民間傳統,重陽節除了登高,放紙鳶也是一個特色。 至於人們爲何要在重陽時放紙鳶(風箏),除了重陽天高雲淡,風輕日明,紙鳶可輕鬆乘風而上的氣候原因外,還有些介於巫蓍之間的說法,於不經中頗爲有趣。傳說,重陽時放紙鳶是爲了“放晦氣”,紙鳶飛得越高越遠,則晦氣也隨之高飛遠離,更有甚者,還要專門將線弄斷,讓風箏消失於雲天之外。另有一種解釋則說重陽放紙鳶是“放吉祥”、“放福氣”,紙鳶飛得越好,則福氣越濃,放紙鳶者不僅不能弄斷絲線,還要千方百計保護之,因爲若是絲線斷了,則“吉祥”、“福氣”也隨之飄向遠方。

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登高“辭青”也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據文獻說,“登山祈福”的習俗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登高的地點,沒有統一的規定,登高所到之處大抵分爲登高山、登高樓、抑或是登高臺。高風俗其由來大致有四:其一是源於古人的山嶽崇拜;其二是源於“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其三是源於登高“辭青”;其四是源於附會上一個荒謬傳說“桓景登山避災”。

遠古時古人對山嶽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習俗。西漢戴聖《禮記·祭法》:“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爲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文獻記載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開來。 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

按照天地日月運行規律,重陽這天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間爭相趨之的重要民俗事象。

登高“辭青”的說法則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爲秋節,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重陽節登高避災之神話傳說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東漢,傳說當時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有個叫桓景的術士認爲這一天裏會有瘟氣降臨,人們要離開自己的家,儘可能到高處去,才能平安。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災的荒謬故事,見於南朝梁吳均的神話志怪小說《續齊諧記》。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爲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代替茱萸),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爲重陽糕。

祭祀海神

重陽節是秋季大節,港、澳、臺等地尤其重視在這天舉行的祭祀海神活動。

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重陽祭祖的傳統習俗在嶺南一帶至今仍盛行,人們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無論是祭祖活動還是登高遠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強人們文化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於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菊是長壽之花,又爲文人們讚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

辭青

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清明)作爲對應的春秋大節。如果說上巳是人們度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節日,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間有清明節“踏青”,重陽節“辭青”的風俗。

享宴祈壽

重陽節的求壽之俗,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文學作品。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在祭天祭祖的基礎上加入了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重陽時節的大型飲宴活動,其實是由先秦時慶豐收祭祀宴飲發展而來。發展至今,擺敬老宴、飲宴祈壽風俗仍在一些地方流行。

飲菊花酒

飲菊酒: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爲生命力的象徵。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藥酒,味道微微有一點苦,飲後可使人明目醒腦,而且具有祛災祈福的吉祥寓意。 [39-42]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採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採菊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溼沾羅懦”之句,是採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佩茱萸

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藥的果實,因爲出產於吳越地(今江浙一帶)的茱萸質量最好,因而又叫吳茱萸。古人認爲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溼、逐風邪。於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裏,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茱萸入藥,可制酒養身祛病。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茱萸香味濃,具有明目、醒腦、祛火、驅蟲、去溼、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插茱萸等古俗則是民間登山驅風邪的行爲,重陽節清氣上揚,濁氣下沉,人們用天然藥物茱萸等調整體魄健康,使其適應自然氣候變化。

重陽節的節日習俗 篇四

重陽節的來源說法

重陽節來源1

重陽節的源頭,早在《呂氏春秋》中就有記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由此可見,在當時,就已經有了以慶祝豐收爲名的祭祀天地神靈、祖宗的活動,用來感謝天地、祖先的饋贈。到了漢朝,《西京雜記》中就有記載,在重陽節這天佩戴茱萸、飲菊花酒,以求長壽的習俗。與此同時,還有各種大型的宴會,這都是先秦時期慶祝豐收的祭祀活動演變發展而來的,這便是早期的重陽節的雛形。

重陽節來源2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爲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

重陽節的節日習俗

賞菊花。菊花和重陽節有很深的關係,重陽又稱之爲菊花節,所以,在重陽這兩,賞菊花成了首要的習俗之一。

登高。這是我們在古詩詞裏就知道的,因此,重陽又稱爲登高節,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

插茱萸。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重陽又被稱爲“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誌。茱萸雅號“辟邪翁”,古人認爲佩戴茱萸,可以辟邪去災。

放紙鷂。這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爲主要特徵。在國內有一些地方也有放紙鳶的習俗。

吃重陽糕。重陽的飲食之風,除了飲茱萸、吃菊花食品之外,還有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當然這在北方,吃重陽糕之風尤盛。

喝菊花酒。因爲菊花被稱爲“長壽之花”,所以,在重陽節這天就產生了喝菊花酒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