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描寫中秋節散文【新版多篇】

描寫中秋節散文【新版多篇】

中秋節的經典散文 篇一

再過幾天,就是中國人們的傳統佳節中秋節了,按照人們的慣例,一般都是全家人吃過晚飯後,圍坐在窗前的茶几上,擺上精美的月餅、瓜果,一邊品味,一邊賞月。如果天公作美的話,皎潔的月亮高高的掛在遙遠的天空中,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心情也會格外的清爽。

記得小時候,出身農村,家住平房,小孩子們對中秋節的期盼絕對不亞於過年,七十年代,正是物質生活極度匱乏的年代,但母親無論多麼忙碌,總要在中秋的夜晚親手爲我們準備一頓“極其豐盛的晚餐”,那就是蒸一鍋熱氣騰騰的白麪饅頭,出鍋以後,在饅頭上點上幾個小紅點,說是等晚上月亮出來以後,給嫦娥姐姐吃。後來,農村經濟條件好了,不僅蒸饅頭,還打月餅、炸丸子、配小菜、弄小酒,所有的這些精美食品擺放在圓圓的飯桌上,或形“圓”或意“圓”,總之就是要月圓人更圓,淡淡的月光下,蘋果,西瓜,葡萄所有的吉祥、團圓都被母親做出各種精美圖案擺放在飯桌上,全家人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父母親每年都要給我們講述中秋的來歷和嫦娥的傳說,讓我們永遠都難以忘懷。有時乾脆就把幾家人的餐桌合併到一起,再點上一堆幹木材,既驅蚊,又取暖,紅彤彤的火光映襯在每個人的笑臉上,孩子們桌前桌後,院裏院外玩耍嘻戲,大人們談古論今更是笑聲朗朗,一種濃濃的節日氣氛充溢在院裏的每一個角落。那個年代的人們太容易知足了,沒有廣播,沒有電視,更沒有電腦,幾個家庭簡簡單單的自發組織一臺純天然的不需經過任何修飾,任何渲染的“中秋晚會”,沒有伴奏帶的獨特的歌聲聽起來美妙動聽,沒有經過事先彩排的小品表演起來照樣讓人捧腹大笑,歡歌又笑語,豐盛又豐富。中秋的喜悅渲染着美麗的大地,月亮顯得越發柔美,星空顯的更加燦爛。以至於多少年後的每個中秋之夜我都會想起兒時在農村度過的中秋節,這是現代的孩子們永遠都無法享受,無法體會的美妙絕倫之樂。

中秋節的經典散文 篇二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題記

中秋節本是回家團圓的日子,但有些人卻是不能回家與家人團聚,大多是因爲讓家人的生活更加安好,卻不知,自己回家的一個笑臉,一句問候,就抵得上世間萬物了;精神上的激勵遠遠比物質上的安撫要有用,精神是無限長存的,而物質卻有去無回。家人每年都盼望自己的親人團聚,但往往不能達成願望。月亮,月亮,月色的亮光照亮了回家的路,不要看遠方的路,只要看着下方的腳走路,遲早會到的。又是中秋,天上明月漸圓,家卻遠,思鄉的種子漸漸萌芽,如雨後春苗般生長;月色千里,天涯此時。淡淡愁思系兩端,因缺思圓。很早,很早就準備着中秋的行程,中秋近了,行程卻遠了。失望如落英,紛紛灑灑,卻又於事無補。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就連古人都知道,世間萬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抱着這樣的期望,向着遠方的家人,心裏想着等賺了錢,讓家裏過上好日子,原本疲憊不堪的心還是重新堅強的挺了過來。

遠在異鄉的親人們不要難過;在中秋節,我們同在一片藍天下,吃的都是月餅,思念的都是親人;觀賞的都是同一個月亮,不是嗎。柔和似絮,輕均如絹的浮雲,簇擁着盈盈的皓月冉冉上升,清輝把周圍映成一輪彩色的光圈,有深而淺,若有若無。不像晚霞那樣濃豔,因而更顯得素雅,沒有夕照那樣燦爛,只給你點淡淡的喜悅,一點淡淡的哀愁。擡頭仰望天空,只見深邃的夜空中,掛着一輪圓月,周圍有幾絲白雲在漂移,月兒發出淡淡的白光。朦朧的月色投下神祕的影子,在水面上撒開浮動不定的銀輝,好似銀魚兒在那裏跳動深邃的夜,有了月亮的存在,星星都變得暗淡了。多)本站●(少人都讚美月亮的美好,而旁邊的星星,卻總被人忽視和遺忘。的確,一顆星星的光芒,又怎能比得上月亮的光輝呢?在月亮的旁邊,星星顯得好渺小,微不足道。當你看着月亮時,她同時在微笑,畢竟我們不孤獨,不是嗎……

中秋節的經典散文 篇三

中秋節由來已久吧。據說始於唐朝,盛行於宋朝,到明清時期,已經是與春節齊名的傳統節日。說起對中秋的記憶,我卻覺得有些模糊。兒時中秋就是吃月餅。每年的中秋節,總會吃到月餅。兒時的美味少,月餅是其中之一。每年中秋節臨近的時候,就盼着父母趕緊走完親戚,然後就能吃到月餅了。那時的月餅種類也少,最常見的也是最喜歡的就是五仁月餅。酥酥的大白皮,裏面包着軟糯的,甜甜的餡兒,輕輕地把外面包着的,被油漬透的紙揭開,先把裏面碎了的月餅屑兒,一點點舔到嘴裏,然後開始輕輕地咬幾口。那混雜着甜味、芝麻味兒、青紅絲味兒的餡兒在嘴裏慢慢瀰漫開來,就很滿足的樣子。聽別人說吃月餅經常是要一家人圍坐着,分着吃,我卻沒大有這樣的記憶。我記得八月十五的時節,地裏的農活也還不少,或者是要耕地,去砸坷垃,或者是去地裏收拾玉米秸……,大人們總是會忙忙碌碌,中秋節就沒那麼隆重了。父親偶爾會在天井裏擡頭看一眼圓圓的月亮,如果恰巧是晴天,就會很高興地說一句:“今年月亮又大又圓,是個好年景。”兒時的月餅少的可憐,每年也就吃那麼一塊兩塊的,偶爾看到有的同學竟然拿那種豆沙餡兒的月餅在吃,而且皮兒也不是那種需要捧着吃的酥皮,就很羨慕,一邊嚥着口水,一邊盼着自己哪一天能吃上這樣的月餅。

大些了,才知道中秋節不只是吃月餅那麼簡單,講究的人家是要祭月、賞月的。現代著名作家周作人在《藥堂語錄·中秋的月亮》中說:“普通稱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餅及老南瓜,又涼水一碗。婦孺拜畢,以指蘸水塗目,祝曰‘眼目清涼’”。這是浙江紹興的習俗。但是我又依稀想起奶奶在世的時候,也有過這樣類似的儀式。記得奶奶要把家裏的小桌子擺在天井裏,桌上擺點兒蘋果、葡萄、桃酥、月餅等各樣的小點心,然後點上幾爐香,等香燃個十幾分鍾,落落“香帽”,就開始燒紙。把火紙一摞摞分開,嘴裏唸叨着“月明奶奶”“地宮老母”……等神仙的名字,很是虔誠,燒完紙還要磕上幾個響頭,當然我雖然不明白,也是要跟着磕的,只不過磕頭的時候,眼睛總是盯着供桌。當我迫不及待要拿起供品吃的時候,奶奶也是要拿碗清水,用手指蘸了,抹在我的眼睛上,說讓“月明奶奶”保佑孫子眼神好,學習好,不長“眼癤子”之類的話。

再大些了,我最羨慕的是那些文人墨客們中秋節可以吟詩賞月。相傳被嘉靖稱爲天下第一才子的粵東才子宋湘約幾個秀才中秋賞月,即景吟上聯: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幾個秀才對不出與之相媲美的下聯,直到除夕,宋湘想明天是新年,見景生情擬出下聯:今夜年尾,明日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真是絕妙佳聯。如此種賞月吟詩的例子是數不勝數,我也是愈發羨慕與嚮往。

中秋習俗有很多,於我而言,最不願提及的是團圓。中秋節作爲閤家團圓的節日,也在人們的心中漸漸重要起來。而我的父母早已去世不在,中秋節對我而言是“中秋賞月,月圓人不圓,孤子思親,親歿親不至”。每年的中秋節,都猶如一把小刀,割的我心痛不已。我想,如果父母在,我一定會領着老婆孩子,買好多好多的,各式各樣的月餅,讓他們一一品嚐。蘇式的,廣式的,蓮蓉的,紅豆沙的……我都要買。還記得有一年我們吃到了一種博山出產的月餅,比我們平時買的那種要酥軟很多,好吃很多,母親吃了一小塊之後念念不忘,以至於以後再吃月餅都會提起。現在我知道博山產的最好吃的月餅品牌叫做“景德東”——如果父母還在,我一定會買好多好多的“景德東”,如果他們喜歡“黃金酥”,我也會買好多好多……

可是沒有如果,中秋的月仍舊那麼圓,五仁月餅入口還是那麼香甜。於是,在這個團圓的日子裏,陪伴我的總是清涼的月光,還有滿滿的思念。

描寫中秋節的散文 篇四

中秋節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爲閤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禮記》中載有“天子春朝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裏“夕月”就是指拜月的意思,兩漢時以具雛形,唐代時中秋商約之俗始盛行,並訂爲中秋節,許多詩人的名篇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賞月,最盛於是宋代。清明以來,民間更重視中秋節了。

古往今來,人們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的。

“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中。到魏晉的時候,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紅”的記載。

晚上,爸爸帶我們一起去兜風,順便看月亮,月亮很圓,銀白色,過了一會兒,我們來到樓頂,月亮越來越亮,如一盞頂掛天那藍黑的天空上。

啊!中秋節,八月十五。

描寫中秋節的散文 篇五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到了,爲了一家團聚,遊子們不遠千里匆匆趕回家過這個既傳統又情意綿綿的節日。

這天傍晚,家家戶戶都分外的喜氣洋洋。女人們在廚房裏做着美味佳餚;男人們把桌椅和賞月的供品搬到天台敞亮的地方,準備賞月;我們這些小孩兒當然是拿着各式各樣的燈籠走東街串西巷,相約鄰家小朋友炫耀自己新買的燈籠。有些小孩兒喜歡玩熒光棒,他們用五光十色的熒光棒做出各種各樣的東西,有燈籠、蝴蝶、項鍊……無奇不有,只要想到的,孩子們都用巧手做了出來。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夜幕降臨了,月亮不知什麼時候爬上了蒼穹。月亮圓圓的,金燦燦的,四周鋪着一層白白的、薄薄的、輕紗似的白雲。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一邊欣賞着皎潔的月亮,一邊品嚐着香甜的月餅、水果、佳餚,其樂融融。我的思緒跟着涼爽的風兒穿過輕紗般的白雲,飛到了月宮中,我彷彿看到了嫦娥孤寂美麗的身影;我彷彿聽見了吳剛鋸桂樹永不停歇的聲音;我彷彿見到了玉兔搗藥……爸爸、媽媽也望着玉盤般的月亮出了神,他們也是在想這些關於月亮神祕而又美麗的故事嗎?再看爺爺、奶奶,他們臉上綻開了無比幸福的笑容。我覺得此時無聲勝有聲。

月亮在雲間穿梭着,像一個羞答答的少女,一會兒藏在雲裏,一會兒露出晶瑩透亮的臉蛋,整個世界像披上了銀閃閃的紗衣。吃飽了,喝足了,孩子們又去“瘋”了,他們聚在一塊大大的空地上,在大孩子的帶領下,燃放起煙花來。煙花飛上了天空,綻放出千萬朵形態各異的花兒,把大地照得澄亮澄亮的。

多美好,多幸福的夜晚啊!我多麼希望這快樂的時光永遠停留在人間。

中秋節的經典散文 篇六

今天是中秋節,我終於完成了拜訪王桂紅老師的任務,了卻了自己多年來的一樁心事。

開車來到新華苑小區已是七點多了,一眼見到的竟然是敬愛的王老師。聽師母說,昨天晚上聽說我要來,王老師竟然一宿沒睡好,今天早上早早的在小區門口等我。這讓我感到十分感動,都說師恩難忘,有這樣對待學生的老師怎麼能忘記呢?

王老師還是和從前一樣健談,從交談中我更堅定了對王老師人格魅力的評價。他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他是一個執着追求的人,他是一個獻身教育的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爲王老師和我推心置腹的說了他的從教經歷。

國中剛畢業的他,就被村委推薦當了民辦教師,成了我國小的啓蒙老師。因爲教學成績顯著,在我國小剛畢業的時候,他就被提拔爲高級中學老師,併到濰坊師專進修一年,王老師說,在這一年中,他中午自學國中課程,晚上進修高中課程,硬是憑着自強不息的自學精神,像螞蟻啃骨頭一樣,學完了全部教材。湊巧的是,我上高一年級的時候,他又擔任了我的班主任老師,我也在他的呵護下,繼續擔任七級三班的學習委員。當我高中畢業後,他被評爲青島市優秀教師,並順利的當上了教導主任,全家也都完成了農轉非事宜。而這一切都是王老師刻苦努力的結果。

讓我再次佩服王老師毅力的是他和病魔作鬥爭的事。退休后王老師在一次體檢中意外發現自己得了糖尿病,按照醫生的說法,需要打胰島素控制。王老師從新華書店買來了有關糖尿病方面的書籍,天天精讀研究。研究發現,之所以發病,是因爲飲食習慣問題。只要注意飲食,戰勝病魔不成問題。因此,他從此就戒菸戒酒,嚴格控制飲食,凡是糖尿病不允許的食物堅決不吃,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從此和他沒有關係,即使是回老家探親也都自帶飯菜,十幾年下來,體重下降,糖尿病竟然大有好轉,王老師不打針不吃藥,硬是憑着自創的飢餓療法,把糖尿病死死地“摁”住了,戰勝了病魔,自今身體還是那麼硬朗,根本看不出他是七十多歲的人。

王老師說,我是第一個拜訪過他的學生,心裏的激動之情溢於言表,我向老師保證,今後每年都去看望他,儘可能多的聯繫我的同學一起看望他,讓他在有生之年感受到桃李滿天下的溫暖。

中秋節的經典散文 篇七

小時候,物資比較緊缺,尤其農村的家裏,生活很清苦,但是,七口人守着一個共同的家,也其樂融融,每年中秋節的夜晚,奶奶就讓媽媽準備一壺茶水,把月餅打開,放在盤子裏,讓我端到院子裏,在月亮的光線下面照一下,把盤子端回家裏,媽媽就把我端回來的月餅用刀切成小塊,每個月餅分切成四份,弟弟妹妹覺得好玩,也鬧着用盤子端着月餅,走到院子裏的月光下照一照,回到媽媽身邊,等媽媽分月餅,分好的月餅先讓奶奶吃,這樣,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開始吃月餅。奶奶給大家的茶杯裏面倒些茶水,我端出去在月光下照一下,給奶奶端回來讓奶奶喝,這樣,弟弟妹妹都把自己的茶水端到月亮下照了,再回到家裏給爸爸媽媽喝,這樣孩子們把自己的茶水也端出去,在月亮下面照照,看看月亮照在茶水裏面的影子,隨着月亮在茶水裏面的的晃動,二弟沒等回到屋子裏就搶着喝了茶水,拿着空茶碗喊,我把月亮喝到肚子裏去了,還要倒茶。一家人都高興地笑,妹妹搶着拿杯子說,我也要喝個月亮到肚子裏去,就這樣你一杯茶水,我一杯茶水過着祥和的節日。如果中秋節這天,家人中誰沒有回家,(像大伯或者父親在外工作沒有回家)奶奶就會吩咐用盤子端一個月餅在月光裏沐浴過,然後親手用紙包起來,吩咐媽媽把它放在什麼地方,告訴大家這是給誰留着的,什麼時候回家,什麼時候吃這個月餅。記得我長大後,第一次去外地工作,回到家裏,奶奶讓弟弟拿出留給我的月餅,我手裏捧着月餅,高興中,也有很多淚水和對家的眷戀。也想起大伯和父親補吃中秋月餅時候的心情,想必也和我差不多。

如今,社會不同了,中秋節都是飲酒而歌,也不再喝那用月光照射的茶水。月餅包裝也精細起來,再也沒有紙盒或者直接用紙包裝的月餅,都改用禮品盒或者塑料袋包裝了,現在的家人,都是四處打工,奔波在求生的生命線上,很難團聚在一起分吃月餅,而且,月餅是直接打開就吃,也不管大人孩子,誰都可以先吃,有的家庭先給孩子吃,隨便讓孩子給老人一塊,也沒有那些樂趣,更沒有那些悠閒和默契,更沒有那些兒童的情趣和玩味,中秋節也就這樣過了。

中秋節的經典散文 篇八

窗外,一輪明月高高掛起,散發着柔和的微光,皎潔的月光撫摸着大地,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月常圓,人不常圓,幾番輾轉,又是一度中秋節……

小時候,中秋是除了過年和端午之外我最喜歡的節日,無它,唯吾愛月餅矣。我總是所在母親的懷裏,把桌子上的月餅都霸佔到我的身前。父親總會在這個時候呵斥道:“沒孝心的孩子,也不知道給外婆留一個。”這是外婆總會站出來爲我撐腰“不要緊,他愛吃就讓他吃吧,我們去賞月。”我一個人吃着滿桌的月餅,那月餅的甜味是我童年的味道。

一眨眼,國中時候到了,仍是那中秋,仍是那輪明月,唯一的不同便是不見了外婆。“來,吃月餅吧。”母親的聲音傳來,母親將月餅切成三塊,我一塊,母親一塊,父親也一塊。我的月餅永遠是最大的,而爸媽的月餅卻是小了許多。其實,我不再喜歡月餅了,它太甜太膩,或許還會讓我牙疼。但我總是笑眯眯的接過,努力地嚼着,裝出一副很喜歡的樣子。“小心,別噎着了。”月夜秋涼如水,月圓之夜總是很冷,但中秋那天總是很暖。

思緒收回,我坐在教室裏,沐浴在清冷的月光中,心底也變得和身體一般冰涼。我拿着母親很久前塞給我的月餅,不斷的轉動着,似乎不知從何下口。“哎。”我輕嘆一口氣,將月餅放下,家人已不在身邊,這月餅也顯得毫無滋味兒了。是了,沒有家人的中秋,又算什麼中秋?

“月餅,來,分我一半。”耳邊傳來同桌的聲音,他毫不客氣地分了一大半,又把剩下的一小半連着盒子塞給我,看着這一小半月餅,我愣住了,以往父母的月餅不也是這麼小麼?擡首看到了同桌的笑臉,我也笑了。月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寄託在月餅上的那顆心。想起母親將月餅塞給我時的嘮叨,我將月餅向天上的明月一舉,然後一口吞嚥了下去,感受那份甜蜜沁入心田。不在一起又如何,只要心中互相有牽掛,這月餅便永遠是暖暖的,甜甜的!

歲歲中秋,今又中秋……這個中秋,我仍和親人在一起!

描寫中秋節散文 篇九

知道春雨總是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卻很少見識過秋雨纏綿的時候。今年就偏偏遇上了一個雨絲織就的中秋,人們期待的月亮被秋雨嚴嚴實實地鎖進了霧靄中,始終沒有露臉的機會。

白天,不期而至的秋雨夾着沉悶的雷聲毫不客氣“啪啦啪啦”地下個不停。這使人心裏不禁生出了一些疑慮,這是秋天嗎?是的,日曆分明在標明着:中秋到了,秋分也到了。南方的四季並非想象中的那樣界限分明,雖然時令仍然遵循着亙古不變的規律而輪迴,但是南方的炎熱夏天卻遲遲不肯悄然退去,它仍然固執地佔據着逞威的位置,在大地上傾瀉着自己的熱情。這一天,秋雨似乎抱着顛覆夏天的決心,不屈不撓地下。地上的塵埃先是被雨點打得懵頭懵腦地騰昇起來,然後穿梭在雨點的間隙中亂竄,與雨霧混在一起瀰漫,整個天空顯得分外的灰暗。山朦朧,海迷茫,雲遮霧罩,眼下的一切變得模糊不清,彷彿展現的是一幅濃墨揮就的失誤寫意。這與心目中的秋高氣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雨,今夜會停嗎?

秋雨並未罷休,它似乎要給酷暑烤炙的大地來個透心涼快。入夜,它依然飄然不斷。我不甘心今夜無明月陪伴,打着雨傘登上了樓房的頂層天台。我留戀圓月升空時帶給山川大地的那種靜謐和撫慰人心的安寧;我想再次體會李白“舉杯邀明月”的浪漫和蘇軾“把酒問青天”的豪邁;更想在明月的銀光下反思一路走來的人生以及放飛自己的遐想。我希望奇蹟的出現。

老天大概也明瞭我的心思,但也只是退了一小步,先前的沙沙灑落,只是變成了春雨般的潤物無聲。沉思中,習習涼風撲面吹來。輕盈盈的秋風,全然沒有蕭殺的味兒。那風像是刻意要輕拂我的臉一樣,夾着帶有甜味的雨絲飄到了我的嘴脣上,雨滴慢慢的流進了我的嘴裏。這是大自然給我的輕吻嗎?還是一個超凡脫俗的點津?總之,我忽然覺得鬱悶的心慢慢的開朗了起來。不遠處,樹木張開修長的臂膀接受着秋雨的沐浴,樹葉舒展鋪開接納秋雨的洗禮,它們在伴隨着溫柔的秋風搖曳弄影。秋風在枝葉間悠然遊走,在花草叢中嬉戲玩耍。偶爾一兩張黃葉輕輕滑落時那曼妙飄零的舞姿,讓人很容易聯想到浩渺月宮中獨舒廣袖的寂寞嫦娥,間或捲起的殘花碎草翻滾撲騰的身影,彷彿翩翩起舞的羣蝶。城市的霓虹熾白,華燈綵影,全被秋雨籠罩成了一圈黃暈。街巷中匆匆趕路的人羣和打着雨傘躑躅沉思的背影共同顯示着城市的生命動感,樹影扶疏,落葉飄零,看似孤獨飄零,卻因秋雨的滋潤和秋風的微涼而淨化出一種清麗寧靜的氣氛。夜空朦朧,遠山靜寂地凝視着高緲的蒼穹,似乎在表達着自己虔誠的期待。一種唯美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如夢似幻地彈響了查理德。克萊曼德的《秋日私語》。眼下的一切景象是從鋼琴王子神祕的十指流淌出來的呢,還是這一景象專門而來爲查理德。克萊曼德的天籟之音做出的形象詮釋呢?總之更讓人感到了夜的幽雅平靜,那風,那雨,那光的交融,也讓人感受到了秋的和諧抒情。原來那秋雨的絮絮不休,那秋風的徐徐吹拂,正是神美醉人的秋韻,那簌簌飄落的黃葉,逐漸凋零的花草,也是一種迴歸大地的永恆悽美啊!正是這悱惻的秋雨,給我們帶來了春天的希冀將要實現的信息,正是這沁人心脾的秋風,將要催熟夏天的繁茂。我們就要走進秋的深邃與厚重,我們將要看到秋的豐滿與成熟了!

今夜無月,雨澤中秋。

不,今夜有月,只是像被暫時遮蔽的一簾幽夢,她在秋雨的溫情包裹和悉心孕育之中。我在等待着她鑽出雲層、透過雲霧、播撒清輝,更在追求着她身後絢爛朝霞中的那一抹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