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人間詞話》經典句子賞析

《人間詞話》經典句子賞析

《人間詞話》經典句子

1、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衆裏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王國維 《人間詞話》

2、人生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種境界: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王國維 《人間詞話》

3、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有我之境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爲我,何者爲物。 ——王國維 《人間詞話》

4、以我觀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王國維 《人間詞話》

5、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 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 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詩人必有輕視外物之意,故能以奴僕命風月。又必有重視外物之意,故能與花鳥共憂樂。 ——王國維 《人間詞話》

6、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嬌柔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詩詞皆然。 ——王國維 《人間詞話》

7、王國維人生三境界:第一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宋 · 晏殊《蝶戀花》 第二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宋 · 柳永《鳳棲梧》 第三境界: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王國維 《人間詞話》

8、自是思量渠不成,人間總被思量誤。 《人間詞話》

9、四言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詩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習套。豪傑之士,亦難於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於此。故謂文學後不如前,餘未敢信。但就一體論,則此說固無以易也。 ——王國維 《人間詞話》

10、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王國維 《人間詞話》

11、無我之境,人唯於靜中得之。有我之境,於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 ——王國維 《人間詞話》

12、幾度燭花開又落,人間須信思量錯。 《人間詞話》

13、有造境,有寫境。此理想與寫實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頗難區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必鄰於理想故也。 ——王國維 《人間詞話》

14、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然其寫之於文學及美術中也,必遺其關係,限制之處。故雖寫實家,亦理想家也。又雖如何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於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故雖理想家,亦寫實家也。 ——王國維 《人間詞話》

15、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爲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王國維 《人間詞話》

16、陌上金丸看落羽,閨中素手試調醯。 ——王國維《人間詞話》

17、大家之作,其言情也比沁人心脾,其寫意也比豁人耳目。其蹕脫口而出,無矯揉裝束之態,以其所見者真,所知者深也。 ——王國維 《人間詞話》

18、社會上之習慣,殺許多之善人;文學上之習慣,殺許多之天才。 ——王國維 《人間詞話》

19、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縱使盟誓終不復,人間只有相思份。 《人間詞話》

20、詞至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爲士大夫之詞。 ——王國維 《人間詞話》

21、“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李後主是也。 ——王國維 《人間詞話》”

22、稼軒之詞,多見炫目之色、發聵之聲,以輔拔峭之言,慷慨之氣。 ——王國維 《人間詞話》

23、第一重: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第二重: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重: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王國維 《人間詞話》

《人間詞話》著作介紹

《人間詞話》是近代學者王國維的著作。《人間詞話》論詞主境界,不爲虛無要涉之談。將一些新的觀念,新的方法,融入傳統的詞話形式和傳統的概念、術語、思維之中,總結出了具有普遍意義的理論問題,在中國近代文學批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王國維根據其文藝觀,把多種多樣的藝術境界劃分爲三種基本形態:“上焉者,意與境渾;其次,或以境勝;或以意勝。”王國維比較科學地分析了“景”與“情”的關係和產生的各種現象,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造境”與“寫境”,“理想”與“寫實”的問題。

“造境”是作者極逞“創意之才”,充分發揮想象力,使萬物皆爲我驅遣,“以奴僕命風月”,這正是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基本特徵。“寫境”則是作者極逞狀物之才,能隨物婉轉,“能與花鳥共憂樂”,客觀的真實受到高度的重視,這正是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基本特徵。

王國維還提出,“理想派”與“寫實派”常常互相結合起來,形成一種新的創作方法。而用這種方法創作出來的藝術境界,則不能斷然定爲“理想派”或“寫實派”。在這種境界裏,“二者頗難分別,因大詩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寫之境亦必鄰於理想故也。”自然與理想熔於一爐,“景”與“情”交融成一體。王國維認爲,這是上等的藝術境界,只有大詩人才能創造出這種“意與境渾”的境界。

王國維還進一步論說文藝創作必有取捨,有主觀理想的注入;而虛構或理想,總離不開客觀的材料和基本法則。所以,“理想”與“寫實”二者的結合有充分的客觀根據。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兩種創作方法相結合也有其客觀可能性。王國維的見解可謂透徹,精闢。“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雖“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於自然,而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在當時來說,是一種比較卓越的藝術見解。

王國維還指出,詞中所寫的形象(境界)不管是素描式地寫出來,還是由作者綜合印象創造出來,它們都不是對事物作純客觀的,無動於衷的描寫,而是貫穿作者的理想,即按照作者的觀點,感情來選擇,安排的。這就進一步說明了文學藝術中的形象是客觀事物在作者頭腦中的主觀反映。當然,王國維並沒有明確和具體地論說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