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優美經典散文【多篇】

優美經典散文【多篇】

中國當代經典美文散文 篇一

鹿遠遠始終笑臉迎人,這麼長時間沒看到過他有一天是不開心,每天都是眯着兩隻眼睛上班,有很多人都說他病了而且病還不輕!

只有他自己知道,開心過每一天才是對,生氣或發怒對自己和別人都不好,尤其是像自己這樣沒背景、沒見識、沒文化農村娃生氣更要不得。好不容易找一份工作養家餬口再得罪人沒了工作就完了。其實他也不是怕得罪人,只是性格溫和從來不發脾氣、不向人抱怨,他說只想好好工作,然後開開心心生活 !

鹿遠遠是農村人,來到上海打工是他必走一條路,因爲像他一樣大,沒有上學男孩都出門打工。只不過他不同,別人打工是養活自己他打工是養活家人。第一個月發工資時他只有631塊,因爲只上半個月班所以就沒有全月工資。可他還是開心了一整天,他把錢全部存進銀行,然後晚上又去自動取款機裏取,看看又存進去,來回存取好多次。每次上班經過銀行他就說:我錢在這裏,怎麼樣,很幸福 吧!

沒有人知道他到底在想什麼,休息時候所有人都出去玩他卻一個人在宿舍呆了一整天,一天三頓都吃包子。同事們開玩笑說他見錢眼開只和錢親,他卻說這錢不少留給自己是要寄回家。後來才知道,他父親在家住院治病所以他才極力攢錢存多了寄回家。同事們都不知說什麼好,他卻笑着對他們說:那有什麼,廠裏管吃管住多好,掙工資可以全部存起來樂呵死人了。同事們都苦笑可他卻笑眼眯着,露出不太整齊上牙說:“我多幸福,有吃、有喝、有住、有錢拿,重要是還有存款誰能有我幸福!”

他去過幾趟七寶老街,每次回來都像第一次去那樣 滔滔不絕發表感言。別人出門都打坐出租車,他卻花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等超市免費班車,剛開始沒人願意和他出門不過最後別人都拱他要他帶着出門,因爲他去過一個地方總是能發現最好、最便宜紀念品,而且還能減少一大筆花銷。他說:“打太貴,起步費就十幾塊,我坐免費班車可以省十幾塊炒兩份蛋炒飯還可以買一瓶營養快線。”去豫園也是坐地鐵轉來轉去,雖然沒有進豫園裏面不過他很開心:我走了好幾趟九曲橋,還趕上文化節多爽,還能到免費古城公園玩。超市衣服都比較貴,他每次買衣服都去夜市地攤上買,每次穿衣服都乾乾淨淨,而且給人一種很舒服感覺,雖然都不是名牌。

同事們漸漸喜歡他了,因爲他夠真誠、人也好。沒事時他總是對別人唸叨自己有多幸福:父母怎麼怎麼樣、家裏弟弟有多聽話多懂事、上大學同學還天天聯繫、一個月能掙多少錢存摺裏存款越來越多……每次一念叨滿宿舍人都擠兌他,可他還是樂此不疲唸叨着,別人看他樣子都忍俊不禁。從沒見過這樣一個人,天天說自己有多幸福,吃不如人家好、穿不如人家好、存款充其量也就幾千塊 ,大半年攢錢還不夠人家白領一個月工資呢,可他卻很滿足。他說等父親病好了就爲自己攢錢,想學個本領養活自己,畢竟在廠裏不是長久之計。同事們都用很詫異眼神看着他:沒想到單純鹿遠遠也會替自己打算,我們以爲只會爲家人着想呢!他又眯起眼睛露出不太整齊上牙說:“男孩子長大了肯定要爲自己想想了!”同事們都哈哈大笑,鹿遠遠也跟着笑。

鹿遠遠還是經常去銀行,他說一看到自己存款就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人,不過那種幸福是“深沉幸福”。同事們也說他是世界上最幸福人,因爲他容易滿足,爲人真誠,天天開心。

經典散文 篇二

兒子在早上去上學的時候說:“媽不要再玩電腦了,多陪陪俺婆,多和她說說話,你看俺婆孤獨的爬在窗戶前往外看,沒人陪她說話。”

看着兒子那鄭重其事的模樣,我趕緊說好好,昨天剛給你婆洗過澡,也陪着說話了。以後咱倆都陪你婆說話,你下學了拐到你婆屋裏說一聲,你婆見你可高興了。兒子扮個鬼臉笑笑走了。

小小孩子竟然如此有心計,我也樂意接受兒子的批評。不足的地方只要別人指出就好好糾正。去媽媽屋裏拖着地。媽媽正在收拾笤帚,笤帚把鬆了,我掃地的時候總是往下按按,湊合着掃掃。母親是個勤快人,看見啥壞了就能馬上修好,她心靈手巧。啥也難不倒她。我掂掂笤帚硬硬的拿着穩當當的。笑着和母親說,修好了,這樣用着方便多了。媽媽用線把笤帚把纏繞的很緊,和下面成爲一體了。由於我的懶散一直湊合着用,其實就不去用腦想辦法。媽媽說:“其實我很有用呀!別讓我死,再讓我多活20年。看您這裏條件這麼好!陽光這麼好,姊妹幾個就你家住着舒服了,要好好享受下!”。我說沒事好好活吧!我們都是活在當下,不說過往,不盼將來,好好活在每一天了。我們都一樣的,不考慮明天!

和媽媽說着陳年往事,慢慢聽着媽媽講幾十年的故事,說着我的小時候送給二哥家的情形,感覺很內疚,說着那時的情境。那時媽媽胃病很厲害,家裏生活很艱難,去洛陽住院。只好把我送到車坊的二哥家,在二哥家生活了倆月。那時記得在二哥家,我上國小四年級10歲,二哥是老師教我,上課的時候我做小動作,二哥用粉筆扔我。二哥家條件比我家優越,吃飯的時候光偷偷的去她家櫃子裏的油罐裏偷醃在裏面的肉,那脂油裏都是肉絲,吃在嘴裏香極了。現在想起來還感覺很香呢!由於好吃懶做被遣返。

在二哥家的那段時光裏我學會了很多東西,在一個學習的氛圍裏學到的都是將來受益匪淺的東西。在二哥家二哥逼着我看書,看《戰國七雄》,看《兒童文學》,《少年文藝》。春秋戰國時的人物孟嘗君、信陵君、毛遂、蘇秦、張儀好多好多歷史人物都還有很深的記憶,那時貪玩不想去看,在威嚴的二哥的眼神裏不得不看,在那時接觸了詩詞,並且學會了摘抄,於是看的多了就成了腦海深處的記憶,現在對文字的愛好,也許就是從那時候就在心裏紮根萌芽了吧!海納百川,積水成潭。非一日之功!

媽媽前幾天由於眼皮浮腫,去看醫生喝了幾付中藥後,變得越來越無力,天天嘔吐,天天咳嗽,有氣無力。也許是藥力太猛也許是身體的排斥反應,看着身體越來越虛弱。每每去送飯,不接下氣,媽媽看見碗就發火,幾日來吃什麼吐什麼,幾乎不能進食,咳嗽的上氣喉嚨裏就像風在嗚咽。每咳一次都大汗淋漓。很難受的。媽媽總是說看來是不想讓活了,頭都無力擡起。終於把三天的中藥喝完了,反胃結束了,二姐又拿來了四磨湯,媽媽喝了幾隻後想吃飯了,下午媽媽嚷着餓。我開始在微波爐裏燉雞蛋,誰知時間到後打開微波爐一看,哇!好像天女散花,到處噴的都是,兩個雞蛋的東西剩在碗裏很少了,趕緊端給母親,媽媽吃了後,還是嚷着餓,說再給我燉倆雞蛋,趕緊去火上燉,沒多久後一看蜂窩狀,看着就難看,端給媽媽,媽媽一看就不高興。因爲媽媽做飯很好吃,做事也嚴謹,不像我隨心所欲,粗枝大葉的。趕緊又去打開電磁爐再燉。在鍋邊慢慢看着,時間不長,嫩嫩的滑滑的雞蛋燉好了,趕緊把那蜂窩狀的雞蛋換下,吃下去成了腹中物。母親有點詫異說咋又燉了,不是有了嗎?我說學習,那個我吃了。

晚上包餃子問問媽媽能吃多少個?媽媽說十幾個吧!哈哈哈哈哈,咋這樣大胃口,剛開始吃飯是不能吃這麼多的,要不晚上又該撐得慌了。老小孩呀!管不住自己的胃了。給媽媽盛了5個,時間不長看看已經吃完了,再撥進碗裏倆個很快又吃完了。媽媽說還餓。我說餓了也不叫吃了。因爲以前媽媽晚上吃的很少,這次還真的有點反常,不能由着她來,要不她胃難受。

一晚上一直擔心着,怕媽媽去衛生間吐,怕撐。早上5點多醒來推開媽媽的房門,看着媽媽有點精神,隨問:昨晚啥樣?媽媽說沒事好好的。就是3點多還有點咳嗽。我說飢不飢?媽說飢,我都已經湯奶喝了一茶杯。於是趕緊打豆漿,這本是媽媽的最愛,在沒病的時候都是媽媽早起去打豆漿,稠乎乎的喝上兩碗,就像那八寶粥,好喝極了,我也習慣喝媽媽磨的豆漿。如今媽媽沒有氣力打豆漿了,這個光榮的任務落到了我的身上。照着媽媽配料的比例,十幾樣東西一放到豆漿機裏,開始躺在牀上閉目養神。在呼呼的豆漿機轟鳴中眯上一會,半小時後便成了。端給媽媽算是完成任務。

媽媽吃了倆天飽飯說渾身怎麼還是沒有一點力氣?我說大病初癒是要恢復體力的哪有那麼快就好了。我還各擰一天還累的不想動,並說你那麼大年齡了。媽媽點點頭又躺下了。

看着媽媽能吃飯我最是欣慰,人是鐵飯是鋼呀!光吃藥時不行的。

上午看着媽媽拿着蠅子拍在屋裏轉着打蠅子,一看放心了,只要能走着,媽媽是絕對不會躺下的。

媽媽這些年吃飯很少卻很有精力。那天看了吃飯定律,原來媽媽就是遵循這樣的規律的,怪不得這樣延年益壽,原來如此!媽媽臉上手上沒有老年斑,醫生看到媽媽說不像80歲的老人,那樣有精神。這是經常喝奶的緣故。

早上進食是皇帝的早餐,中午是大臣的午餐,晚上是乞丐的晚餐。媽媽就是這樣早上吃的很多,餓的慌。早上吃一半,晚上幾乎不怎麼吃飯。就這樣的規律要是打破一次就要胃難受。我們都是晚上吃的很豐盛,都撐得難受,胃也吃壞了,自己也受罪了。

媽媽有精神了又開始翻字典學習,又開始在屋裏翻着收拾,把我的沙灘椅用了半天的時間縫製了一番,看看整整齊齊的椅子,就像新的'一樣,本想徹底爛了後再收拾,沒想到經過媽媽的巧手又可以舒舒服服的坐了,那是兒子的寵物,回來後便窩在裏面,半天一動不動,坐着就是舒服。

有媽真好!

散文 篇三

修行,是用今日的努力,救贖曾經迷失的自己

一個人,無論他是什麼地位,過哪一種階層的生活,只要他的內心非常安祥,就可以過得幸福。而一個擁有了很多物質享受,但內心紛亂的人,生活對他而言,反而是一種懲罰,因爲擁有的越多,他的慾望也就越多,他的痛苦自然也就更多。因此,幸福從何而來?要從內心的寧靜中來。

今日之痛,源於昨日的放縱;今生之苦,皆因前世的孽障。於心頭置一善念,讓所有的哀怨融化在感恩的心中。忘不了的,不必刻意忘;放不下的,不要急着放。於心中默默爲那些不好的經歷超度,它們的解脫,就是你的解脫。修行,是用今日的努力,救贖曾經迷失的自己。

適時低頭,不是無原則的妥協,而是理智的忍讓和忍耐,不是無條件的遷就,而是有意識的謙讓和迂迴,是一種巧妙的人情達練。俗話說:“懂得低頭才能出頭。”有時候稍微低一下頭,是一種寬容,是一種從容,是一種競爭的避讓,是一種生存的智慧,留有一點存在的機會,纔會有出頭的可能。

你的選擇,就是你的世界;你的世界,就是你的選擇。人生充滿選擇,所以人生充滿變數。關鍵的選擇決定一生,細小的選擇影響心情。不要抱怨,抱怨就是一種選擇;要努力改變,這纔是正確的選擇。過去的選擇造就了現在,現在的選擇決定未來。無論怎樣,學會積極吸收正能量,這是關乎一生的選擇。

中國當代經典美文散文 篇四

以前聽說過驢團、驢友、驢行,真正的體驗是今年國慶節長假的出行。一天,同事小尹幫我報名加入了一個驢團,而且相約假期去驢行。於是,我便開始了網上功課,翻閱了該驢團出行日記、照片、驢行心得,備好了出行裝備,長假到來,背起行囊直奔青龍的南胡哈村。

坐車上一看,除了小尹,其餘人全不認識,也不知道都是何方神聖,說話叫網名、暱稱,原來大家都一樣,只是他們入團較早,一起活動較多,已經很熟熟識了。

我和小尹聽着他們交談,漸漸走進了這個隊伍。路上風景美麗自然不必說,到了山腳下,驢頭交代了時間安排,注意事項,驢友們便興高采烈向山裏進發。

紅了的,黃了的,依舊蔥翠的樹木、莊稼、果實,貪婪的看不夠。陣陣微風裹挾着秋的芳香,醉得走不動,還時常能摘到些野果。隊伍中有個小女孩,極可愛,帶給我們一路的歡笑。在我看來,這簡直是人間仙境,萬萬不可辜負。手中的相機、手機咔嚓咔嚓不停歇。

隨着進山的深入,路越來越難走。驢頭在前面探路,我和小尹緊跟着大隊,不敢懈怠,生怕掉隊,在有人停下來的時候才肯放慢速度喘口氣。山,越來越陡,腳下已經沒有了路,上山越來越困難。要緊緊盯住腳下,計劃着下一腳放在哪,要抓到可以給力的任何植物或石頭,要戳牢山杖。

我終於知道了什麼叫驢行,驢行就是不走人道走“驢道”。沿着臺階上山,坐着索道下山,舉着吃的,拿着喝的,聽着音箱的音樂,悠哉悠哉的邊走邊逛,那叫旅遊,這驢行完全不一樣呀。

不消半個時辰,已經汗流浹背了,除了體力的消耗,更有精神的緊張。出現開闊地時就迫不及待地坐下來,休息補給。有幾個年齡稍大的大哥大姐,經驗豐富,裝備齊全,走起來輕盈敏捷,總是在前面招呼大家。像我這樣坐下就不想起來的,那大姐時不時的就拉我一把。

看看前面驢頭指定的目標,再回頭看看走過的路,頓覺壓力好大。無限風光在險峯,絕不輕言放棄,走起,我和小尹牽手前行。隨着海拔的升高,山風越來越大,索性散開頭髮,讓長髮飄飛,找塊平地,擺着各種年輕人才會擺的POSS,互拍、自拍,樂此不疲。忽然詩興大發——看我長髮及腰,秋日豔陽高照,層巒疊嶂秀髮飄,美輪美奐景色好,青山予懷抱。

驢頭一聲令下開始了新的路程,望着那陡峭的山,我和小尹切切私語,咱抄近道下山吧,或者在這等他們回來,但很快被告知,下山不走來時路,只能向前。跟着大隊,硬着頭皮向前走吧。走着走着,一擡頭看見兩個並不年輕的女驢友,已經在另外的山頭上,舉着長焦,或趴或蹲或倚,尋找着角度,採擷着美景,看得我心驚肉跳。

但最爲驚心動魄的是我下一腳不知道放哪,有荊棘,要看好纔可抓,有碎石,踩不穩要滑,有大石頭需要攀爬。向後沒有退路,也不敢退,向前驚險恐怖,腿肚子發抖,聲音發顫,剛纔那長髮迎風飄飛的愜意,瞬間蕩然無存。驢頭還在前面指揮,鼓勁。萬般無奈,手腳並用,但仍然收效甚微。體力好,有經驗的驢友,前面拽後面託的,讓我總算跨過個了一道道險關。到達山頂,又沾沾自喜起來,第一次驢行,我居然能至此,了不起,爲自己點個贊!

要下山了,唯一通道是從山縫隙裏穿過,我心生畏懼,看着別人輕盈敏捷的通過,只有羨慕嫉妒恨的份兒。自己經驗體力均不足,於是戲謔道,藉機會感受一下滑滑梯吧。也不怕被人笑話了,也拋開形象不顧了,坐在石頭上,從夾縫中滑了下去。那驚恐、無奈、滑稽的表情,被驢友的相機搶下了。現在回味那一刻,雖然心有餘悸,卻也很有超越感。

上山容易下山難,側着身子,腳步橫着,螃蟹一樣,與小尹手牽手,一步一步下山。待到山腳下,回看山腰上互相咬扯着的“小螃蟹”,我也是看醉了。驢友真是熱心,搶拍了一組一組的蟹行圖。看看走過的路,山真是不高,卻走得我心都出汗了。

大大小小的山,也登過幾個,常炫耀自己可以不借助任何外力登上泰山山頂,曾多次與祖山的木蘭女合影留念,然後輕鬆自如地走下山去。但那都有臺階,一路又有水果、食物售賣,有石墩、臺階可坐,而這是驢道,真是沒有可比性呀。

有了第一次的嘗試,就會有大膽的繼續,我要做一頭快樂的驢子。

中國當代經典美文散文 篇五

美文,顧名思義,能給人美的享受的文章——美,清新麗雅、入骨透心。應該說,這是狹義的美文,是少了功利性目的,純粹抒發情感的載體。廣義上來講,美文沒有文體侷限:真實,可讀,理性感性的,只要閱讀如飲佳釀,就是好文章。

真實不一定美,但美絕對離不開真實!時尚俏佳人、小家碧玉也好,憨厚拙樸、冷峻粗獷的漢子也罷,姣好的面容,剛毅的臉膛,都是一種可以閱讀的自然美。因爲他們散發的氣息是自然純真的,所以,爭論孰優孰劣是很無聊的事情。一理通百,文章也是如此——古樸莊重,細膩委婉,張揚的,內斂的,只要情感真實,不停留在追求表面的五顏六色,都會讓人撫卷欣然。

道理誰都懂,可總有些人不願意講道理。Why? 文章以外的目的!這句話的意思可能有些不便上臺面。有些人或許謬解了美文的涵義,抑或另有所圖而極盡輕浮文章,失去了自我矜持,流於媚俗。對愛文者來說,看這類文章不知算不算是得不償失。

美可以雕飾,但不可流於做作。斷背維納斯,美!也有人說配上胳膊就完美了。完美的定義是什麼,誰見過完美?生命離開了痛苦便失去了真實性,痛苦有時可以塑造出更震撼的美。羅丹爲什麼砍掉“巴爾扎克”那雙完美的手?喧賓奪主,分散了整體表現力。所以,美就是真實與和諧!

有人說;不要排斥那些唯美得過分的文章,我不知道其審美基調源自何處。國畫中有一種繪畫技巧曰留白,供人想象發揮,文章也不例外。好的文字會給人留下思索的空間,每個人看事物的着眼點會有不同,從而延伸不同的思維方向。這應該是有益於事物的發展,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唯美,沒有錯!唯美得過分我不知道是個什麼概念,可不可以理解成‘做作’?文章如果竭盡鋪陳、盡顯做作,就像粉脂氣十足的女子搔首弄姿一樣俗不可耐!女子的嬌羞嫵媚源自天性流露:……未語人先羞,淺握雙手,任髮絲纏繞雙眸;和羞走,倚門回首 ,卻把青梅嗅……靜若清池,動如漣漪,剛剛好,恰恰好,少一分顯木,多一分則妖。所以季老說,“淳樸恬淡,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內含”。這些用在文章上也是一個道理——惜墨如金,天道自然。

有句關於審美的俗語:要想俏,三分孝。我的理解是;一要清淡素雅,過於繁瑣的美讓人找不到欣賞切入點;二有一點淡淡的憂傷——傷即爲失,若有所失是因爲美的事物容易消逝,每個人都竭力去挽留卻阻擋不了逝去,唯恐不曾珍惜。所以美中有哀,更容易引起共鳴。這大概就是此種審美的心理基礎。

無病呻吟,老生常談的話題。小兒今年六歲,三四歲時,在玩耍中左手被抽屜輕輕夾了一下,使勁喊疼,內子忙去拿起他的小手吹呀吹的。過不久我問他還疼麼,他卻舉起右手說還疼,讓我也吹吹,這算是無病呻吟吧!小孩,可以理解,倘若大人如此舉動,倘若文章如此用筆,你有什麼感覺?

古往今來,能流傳的文字無不是沉甸甸的情感際遇所促成,而現在有些所謂的美文,真實的生活基礎倒不是必須的,翻幾本古人詩詞,揣摩一下淒涼心境,品一品“楊柳岸曉風殘月”的意韻,再似斷似續地串一堆“雁鳴孤星冷月落,憑欄西風看花飛”等前人的美豔哀婉詞句,便以爲一篇好文章誕生了。

這種臨摹的文章看不出生活的味道,倒像是張飛邂逅了林黛玉,旁人怎麼看都是彆扭。模仿是學習的一種方法,但切不可淪爲複製,什麼事情都想着捷徑,搞不好就入了魔境,不如靜下心來多讀幾本書、走幾里路,品一品自己的生活。諸君試想,絕大多數網絡瘋傳的美文,是不是看罷五味雜陳欲噴,拍案直呼後悔?而真正能讓人沉思的,都是那些樸實、真情實意且生活韻味十足的文字。

真實的經歷是模擬不來的,那心境也是局外人難以體驗的!長歌當哭必是在痛定之後,而一聲幽長的嘆息,比之當哭的長歌,蘊含着同樣沉重的悽愴蒼涼。

許多圈內人士不無無奈地說:網絡文學現今已成了膚淺的代名詞,大有西風壓倒東風之勢。這或許有些偏激,但實質上透着的是無奈和擔心。

小情感,大世界,用心的作者很看重收放,也就是平衡小情調和社會意義。已經有很多東西淪爲作秀和純娛樂,文字可以消費,但不能消遣,是不是應該留給子孫一點真正美的東西?文化是社會精神的晴雨表,文者乃社會心理行爲監聽、診脈者:踅摸歷史,叩問將來。吹盡黃沙始得金,不失責任感,也許舞文弄墨者會少挨一些罵。

散文 篇六

少時,坐在南嶺上望北山,會想山那邊有什麼呢?

一想三十年。萬水千山走遍,卻沒有去探尋這少年時的念想。生命裏的許多時刻,我總愛捨近求遠。

那天,晴得很好,一線如翠,百里的青山盡在眼前。我從當年坐的地方出發,一路向北,去踐行遲到的追尋。

也就四個小時,到達在我八里山的房子前能看到的最高的山上。順坡下去,有村有樹,也有人家。只是有屋無人,庭樹寂寂。四顧無聲,我心裏有味難言。

拐過一個彎,忽聞雞鳴。見幾樹槐花,在院牆角飛白撒雪。豔陽當頭,門前溝底下的小麥正在揚花。麥田西頭,是青青的菜園。花木扶疏中,有老翁老嫗準備澆地。

我走過去,他們站起,親人般問道:“回來了?”

地頭有泉眼,用鐵杴一挖,水便順勢流入田裏。但老人太老,幹着吃力。我接過工具,幹了幾下就找到了當年的感覺。

老人讓我坐下,雖是初識,我們卻很快說到了一塊。前唐後漢,地北天南,他們老夫妻咧開沒牙的嘴大笑着。

中午,老人家擀了麪條,菠菜隨着下鍋。我吃了兩大碗,喝了一碗麪湯。

我要走,他們不捨。最後我們約定,以後我週週來,和他們說話,幫他們幹活。老人說,整年見人太少,心可空。他們說山裏的食物吃不完,讓我把小麥、豆子、番茄、青菜帶到山外,滋養我那沒到過這山中的孩子們。

我的心,開始牽念這久想一遇的北山了。

經典散文 篇七

9月3日,天氣晴朗,藍天白雲,暖風微微。早晨5點,我們到前門乘坐公交車去頤和園。

頤和園是清朝皇家園林,慈禧太后當時挪用海軍軍費修建的。

我們走在頤和園的長廊上,現在頤和園的長廊比以前更美麗!長廊上畫面的色彩很鮮豔,重新修復了。

1967年冬天,我來過這裏。現在重遊,非常高興!走在長廊上賞景,湖光山色,麗日藍天,倒影水中;樓臺殿閣,色彩絢麗;一座座宏偉建築掩映在綠樹叢中;昆明湖波平如鏡,遊船盪漾;荷花盛開,千姿百態,讓我想起“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來。遊人如織,但不擁擠,都很有禮貌,相視而笑。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膚色的朋友,舉起相機拍照,他們用各種語言交談,表達對中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我們登上頤和園最高建築---佛香閣。佛香閣是清朝慈禧太后上香的地方。臺階很高,越往上走越陡,累得氣喘吁吁,登到最高處,俯視山川秀色,心曠神怡!

頤和園的17孔橋更引人矚目,橋上行人絡繹不絕,笑容可掬,手扶欄杆或背依石欄,在千姿百態的石獅子跟前拍照。美麗的遊船在橋下通過。湖的岸邊有一銅牛,大人小孩兒在這爭相拍照。

頤和園是遊覽勝地,也是國人思索的地方,遊園,也讓人們想起清朝這段歷史。

下午5點左右,我們乘公交車回到賓館。

散文 篇八

傍晚,總是那麼美麗,那麼迷人,令我陶醉,又讓我久久難以忘懷!

眯着剛醒的眼睛,聽着一串串風鈴的響起,我想這是微風在搖擺它。在一串串清脆的鈴聲中,我終於從那美好的夢中完全醒來,霎間一驚,哦,原來已經到了傍晚。

仰頭看西邊火紅的天空,火燒雲就象那一串串晶瑩剔透葡萄,可口的直讓我流口水;突然,我看到了緊靠"葡萄”雲就象一隻可愛的貓。好熟悉,對,就是我在老家時養的那隻死去很久的雲貓。一種莫明的傷感不由的在我心徘徊。想起4歲裏雲貓剛到我家時的情景,它就是我的天使,父母不在時它是我最親的人了。如今我在父母的身邊了,可雲貓卻不在了!

拉回跑偏思緒,繼續忘記看火燒雲,天色已經暗了不少,大半個夕陽落到了山後邊。在小半個夕陽左邊的那朵火燒雲,就象那串風鈴在風上慢慢的搖曳;還有朵象是城市中的矮房子;一朵象是雪蓮花;一朵大的就象是食草的孔龍……

不知道過了多久了,夕陽全部落下了山,月亮靜靜地升起。那幽幽的月光灑在我的身上,一隻只螢火蟲圍繞着我,風兒吹動我和長髮,任由我的思緒亂撞,我知道,自由自在的暑假就要結束了。

明天上午,就要回慈溪了,這是在暑假裏最後一次在老家看火燒雲了,留戀難以忘記!

經典散文 篇九

在所有的生命表達形式裏,日記是一種特殊的形式,它的表達者是自己,閱讀者也是自己,它是生命的自言自語,卻是生命裏最真實、最自由、最誠懇的一頁。

人都有表達的慾望,在書刊報紙上,在公衆場合,在朋友親人面前,而當缺少或遠離朋友,內心的慾望無法向人傾訴,或內心的私密不能向人傾訴時,往往藉助於日記。所以,稍有點文化知識的人都曾有過寫日記的經歷。

寫日記有時是不甘於自己的回憶沒有留下點痕跡,有時是不甘於自己的思考曇花一現,或者由於心靈的壓抑需要一個出口,心靈的疲憊需要一個憩息地,心靈的寂寞需要一個靜謐而忠實的影子,因而日記是通往心靈隱私最可靠的門戶。

日記是人生的鏡子,也是人難得的諍友。它能激活個體內在的自我意識和表達慾望,讓人學會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學會潛心生活,細心體察和反躬自省。日記可以激活生命力。生命的改造可能來自外在的刺激,但一定靠由內而外的心理銳變來完成。

沒有人去研究日記的形式。日記是生命信息的自然流淌,它的形式如水附形,它語言自由,長短不拘,沒有模式,沒有規範,只有既成和待成的。沒有形式的形式,你研究什麼?

但日記本身的可有可無,它的超功利性,它的無責任性強迫,無娛樂性誘惑,常容易使人忽視它的存在,對它“不作爲”。“善始者衆,克終者鮮。”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人們寫日記暴露出的惰性。

時下網絡的普及無疑又進一步把日記擠兌到生活的邊緣、時間的縫隙。那些貌似日記的“博客”“日誌”“空間”,吸引着衆多的青少年和部分成年人的眼球。但博客不是日記。博客是敞亮的,日記是內斂的。博客是寫給別人看的,文字是潤飾過的;日記是寫給自己看的,語言是原汁原味的。日記的目的單純,而寫給別人看的東西就真假難分。而當我們面對博客時,永遠不會有我們面對日記時的羞澀的微笑、溫暖的撫摸和甜蜜的慰藉。

日記是心靈的晴雨表。日記的深度和廣度正是心靈的深度和廣度。

日記的存在正是得益於它對各個層次的人都不構成障礙,得益於人們對它的精神上的依賴,靈魂上的訴求。人心是矛盾的東西,有時很野,喜歡熱鬧和出頭,但他最平凡最深邃的需要卻是一個憩息地。日記是一個人的精神家園。在自己的日記世界裏,我們心地澄明,冷暖自知。

深究起來,日記還是來源於一種寂寞的境遇,即使是少男少女,看似熱鬧活潑,當他(她)寫日記時,也一定來自於他(她)成長的寂寞。對於成年人,一旦沒有了紛繁人事的攪擾,對世界對自己獲得一種澄明的觀照,他(她)就擁有了寫日記的時間和心境。

寫日記的人不多,主要就是這種寂寞的境遇不易多得。人有各種責任各項義務無法推脫,又有各種興趣誘使我們不自覺地虛耗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加之人有不甘寂寞的一面,畢竟寂寞不能算是生命的光明面。

堪稱表率,可爲世人楷模的,是那些甘於寂寞的高層知識分子,那些勤勉的文化人,他們活在自己的思想裏,他們或已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大廈,或已登上自己的事業高峯,在日記的天地裏,他們仍勤耕不輟,用自己的日記構建起自己的“山外青山樓外樓”。

有人寫日記寫不下去了,那不是他不會寫了,不想寫了,也不是沒有東西寫了,那是我們來之不易的寂寞境遇遇到了危機。

就是日記寫成之後,它也仍是寂寞的存在。也許永遠不會有人去翻看它,它也只流淌在作者自己的心靈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