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實用文精選

什麼是寒食節(新版多篇)

什麼是寒食節(新版多篇)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一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翻譯

烏鵲啼叫發出聒噪的聲音,在昏暗的高大樹木下,是哪家在清明寒食的節日裏哭泣?

風吹動空曠野外中的紙錢,紙錢飛舞,陳舊的墳墓重重疊疊,上面已經長滿了綠草。

海棠花與梨花掩映着白楊樹,這都是生死離別的地方啊。

亡者在昏晦的黃泉中聽不到我們的哭聲,來祭奠的人在傍晚蕭蕭的雨聲裏回去了。

註釋

喬木:高大的樹木。

寒食:節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兩日。

壘壘:衆多的,重重疊疊的。

盡是:都是。盡,皆也。

冥冥:昏晦的樣子。

重泉:黃泉,九泉,是人死後的歸處。

蕭蕭:象聲詞,指雨聲。

賞析

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人們會在寒食節到清明節這幾天,祭掃墳塋,慎終追遠。其實清明節與寒食節原本是兩個不同的節日,掃墓原是寒食節的內容,因爲兩節相連,漸漸的掃墓改在清明節進行。開元二十四年(736年),唐玄宗下達詔令:將掃墓祭祀活動編入“五禮”,使得清明掃墓活動更加深入人心。

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詩就描寫了寒食掃墓的情形。詩人筆下的清明,曠野蒼茫,古墓累累,悽風勁吹,紙錢紛飛,說盡了生死離別。黃土之上,人在哭泣,九泉之下的親人卻寂靜無聲。道盡生離死別的苦痛。

寒食 篇二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官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三

西夏寒食遣興

春空雲淡禁菸中,冷落那堪客裏逢。

飯煮青精顏固好,杯傳藍尾習能同。

錦銷文杏枝頭雨,雪卷棠梨樹底風。

往事慢思魂欲斷,不堪回首賀蘭東。

註釋

禁菸:猶禁火。寒食不舉火,故稱禁火。

客裏:旅居之中。

青精:植物名。一名南燭草,又稱墨飯草。道家制作青精飯的原料之一。因其可染黑飯,道家稱青精飯。

藍尾:即藍尾酒,也作婪尾酒。唐代飲宴時,輪流斟飲,至末坐,稱“藍尾酒”。

錦銷:指杏花受雨。錦,花瓣;銷,同“消”,蝕。

文杏:美麗的杏花。文,含有美的意思。

雪:形容潔白的(棠梨花)。

棠梨:亦作“棠棃”。可用做嫁接各種梨樹的砧木。

賞析

這首詩選自《萬曆朔方新志》(《嘉靖寧夏新志》《乾隆寧夏府志》亦收錄此詩)。此詩系作者旅途所作。寒食,節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說在清明前兩www本站uawen.本站cn天),禁火寒食。《乾隆寧夏府志·風俗》:“清明日,挈榼提壺,相邀野田或梵剎間共邀飲,曰‘踏青’。插柳枝戶上,婦女並戴於首。”

禁菸:猶禁火。寒食不舉火,故稱禁火。

客裏:旅居之中。

青精:植物名。一名南燭草,又稱墨飯草。道家制作青精飯的原料之一。因其可染黑飯,道家稱青精飯。

藍尾:即藍尾酒,也作婪尾酒。唐代飲宴時,輪流斟飲,至末坐,稱“藍尾酒”。

錦銷:指杏花受雨。錦,花瓣;銷,同“消”,蝕。文杏:美麗的杏花。文,含有美的意思。

雪:形容潔白的(棠梨花)。棠梨:亦作“棠棃”。俗稱野梨,落葉喬木,葉長圓形或菱形,花白色,果實小,略呈球形,有褐色斑點。可用做嫁接各種梨樹的砧木。

寒食節的由來傳說 篇四

寒食節的源頭,應爲遠古時期人類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離不開火,但是火又往往給人類造成很大的災害,於是古人便認爲火有神靈,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後再重新燃起新火,稱爲“改火”。改火時,要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將穀神稷的象徵物焚燒,稱爲“人犧”。相沿成俗,便形成了後來的“禁火節”。

“禁火節”後來又轉化爲寒食節,用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的名臣——介子推。傳說晉國公子重耳爲逃避**,和介子推等臣子逃到偏遠的地方。在重耳飢餓的時候,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來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重耳回國執政後,大加封賞同甘共苦的臣子,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爲介子推叫屈,重耳感到心中有愧,便差人去請介子推受賞封官。可是介子推謝絕了重耳的封賞,揹着自己的母親躲進了綿山。

後來重耳親自到綿山恭請介子推,介子推還是不願意。重耳便下令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結果介子推抱着母親被燒死在一棵大樹下。重耳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後悔不已,在安葬介子推時,發現他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似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爲了紀念介子推,重耳下令把綿山改爲“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第二年,重耳領着羣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命名爲“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爲清明節。

賞析 篇五

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由於節當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便成爲遊玩的好日子,宋人就說過:“人間佳節唯寒食。”(邵雍)唐代制度,到清明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以示皇恩。唐代詩人竇叔向有《寒食日恩賜火》詩紀其實:“恩光及小臣,華燭忽驚春。電影隨中使,星輝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貧。”正可與韓翃這一首詩參照。此詩只注重寒食景象的描繪,並無一字涉及評議。第一句就展示出寒食節長安的迷人風光。把春日的長安稱爲“春城”,不但造語新穎,富於美感;而且兩字有陰平陽平的音調變化,諧和悅耳。處處“飛花”,不但寫出春天的萬紫千紅、五彩繽紛,而且確切地表現出寒食的暮春景象。暮春時節,嫋嫋東風中柳絮飛舞,落紅無數。不說“處處”而說“無處不”,以雙重否定構成肯定,形成強調的語氣,表達效果更強烈。“春城無處不飛花”寫的是整個長安,下一句則專寫皇城風光。既然整個長安充滿春意,熱鬧繁華,皇宮的情景也就可以想見了。與第一句一樣,這裏並未直接寫到遊春盛況,而剪取無限風光中風拂“御柳”一個鏡頭。當時的風俗,寒食日折柳插門,所以特別寫到柳。同時也關照下文“以榆柳之火賜近臣”的意思。

如果說一二句是對長安寒食風光一般性的描寫,那麼,三四句就是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兩聯情景有一個時間推移,一二寫白晝,三四寫夜晚,“日暮”則是轉折。寒食節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許可,“特敕街中許燃燭”(元稹《連昌宮詞》),纔是例外。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以得到這份恩典。“日暮”兩句正是寫這種情事,仍然是形象的畫面。寫賜火用一“傳”字,不但狀出動態,而且意味着挨個賜予,可見封建等級次第之森嚴。“輕煙散入”四字,生動描繪出一幅中官走馬傳燭圖,雖然既未寫馬也未寫人,但那嫋嫋飄散的輕煙,告訴着這一切消息,使人嗅到了那燭煙的氣味,聽到了那得得的。馬蹄,恍如身歷其境。同時,自然而然會給人產生一種聯想,體會到更多的言外之意。首先,風光無處不同,家家禁火而漢宮傳燭獨異,這本身已包含着特權的意味。進而,優先享受到這種特權的,則是“五侯”之家。它使人聯想到中唐以後宦官專權的政治弊端。中唐以來,宦官專擅朝政,政治日趨腐敗,有如漢末之世。詩中以“漢”代唐,顯然暗寓諷諭之情。無怪乎吳喬說:“唐之亡國,由於宦官握兵,實代宗授之以柄。此詩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見意,唐詩之通於春秋也。”(《圍爐詩話》)據孟棨《本事詩》,唐德宗曾十分賞識韓翃此詩,爲此特賜多年失意的詩人以“駕部郎中知制誥”的顯職。由於當時江淮刺史也叫韓翃,德宗特御筆親書此詩,並批道:“與此韓翃”,成爲一時流傳的佳話。優秀的文學作品往往“形象大於思想”(高爾基),此詩雖然止於描繪,作者本意也未必在於譏刺,但他抓住的形象本身很典型,因而使讀者意會到比作品更多的東西。由於作者未曾刻意求深,只是沉浸在打動了自己的形象與情感之中,發而爲詩,反而使詩更含蓄,更富於情韻,比許多刻意諷刺之作更高一籌。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六

菩薩蠻·闌風伏雨催寒食

闌風伏雨催寒食,櫻桃一夜花狼藉。剛與病相宜,鎖窗薰繡衣。

畫眉煩女伴,央及流鶯喚。半晌試開奩,嬌多直自嫌。

翻譯

風吹不停,濃雲陰沉,雨時斷時續,寒食節馬上要來臨了。昨夜風將櫻桃吹得凌亂不堪。雨天陰冷潮溼,我也小病剛好,是該用爐子烘烤衣物了。

我想去喚女伴麻煩她來替我畫眉,但又懶得動身,多麼希望黃鶯給捎個信兒。遲疑半晌纔打開梳妝盒,鏡中的容貌雖然嬌豔,但還是嫌自己不夠美麗。

註釋

闌風伏雨:指風雨不止。

寒食:寒食節。舊俗在清明節前一日或二日,當此節日,禁火三天,食冷食。

狠藉:指櫻桃花敗落。

鎖窗:雕刻有花紋圖案的窗子。

薰繡衣:用香料薰華麗的衣物。

央及:請求、懇求。

流鶯:啼鶯,以其啼鳴婉轉,故云。

半響:許久、好久。

奩:女子梳妝用的鏡匣,泛指精巧的小匣子。

自嫌:自己對自己不滿。

賞析

詞的上片寫由狼藉滿地的櫻桃花牽惹出思婦的一腔春愁。一陣陣的風雨將寒食節催來了,春天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窗外的櫻桃花昨天還開得明媚嬌豔,一夜風雨便將花兒吹打得散亂滿地。由狼藉的櫻桃花,她想到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華,這飄零的春花“剛與病相宜”,恰好同自己多愁多病的身體一。多病而又寂寞無聊,更加思念遠方的丈夫。怎樣也排遣不了這種思緒,只好關起窗戶“薰繡衣”。“瑣窗薰繡衣”句將閨中女子孤單寂寞、百無聊賴的心理狀態表現得悽婉、含蓄,耐人尋味。

下片寫這位少婦越是思念丈夫,越耐不住這種寂寥,強打精神爲自己梳妝打扮。“畫眉煩女伴”,她又想起了丈夫在家時閨房中的樂趣,可現在爲她畫眉的人遠遊他鄉,她只得“煩女伴”了。“畫眉”典出“張敞匭眉”。女伴不在身邊,她又得央求侍女鶯兒去請她來。緊接着,詩人用“半餉試開奩”這個極細微的動作描寫,把人物的複雜心理表現得逼真而細膩。女伴來了,她多麼急切地想把自己打扮得姣好動人,可又害怕鏡中現出的自已是憔悴多愁的姿容,所以躊躕半晌,才試着打開鏡匣。沒想到鏡中人是那樣柔弱嬌美,她不免暗中欣喜,可是立即想到丈夫不在身邊,爲誰梳妝呢!於是更覺尢聊,連自己也嫌她“嬌多”了。剛纔的興致一下被掃盡,心又冷下來了。

創作背景

詞人在寒食節時,看到一位女子病起後又喜又悲,從而發出聯想,所寫的一首詞。

.《壬辰寒食》 篇七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

更傾寒食淚,欲漲冶城潮。

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雕。

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

.《寒食》 篇八

年代: 宋 作者: 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裏風光亦可憐。

稚子就花拈蛺蝶,人家依樹系鞦韆。

郊原曉綠初經雨,巷陌春陰乍禁菸。

副使官閒莫惆悵,酒錢猶有撰碑錢。

《寒食》原文及翻譯賞析 篇九

長安寒食

春日照九衢。春風媚羅綺。

萬騎出都門,擁在香塵裏。

莫辭吊枯骨,千載長如此。

安知今日身,不是昔時鬼。

但看平地遊,亦見摧輈死。

註釋

九衢:四通八達的大道。

媚:討好,愛戀,此處作牽動解。

羅綺:羅,輕軟有疏孔的絲織物;綺,有花紋的絲織物。

萬騎:許多騎馬者。

香塵:春遊者身上所帶的香氣和揚起的塵土混合在一起稱爲香塵。

摧輈:摧,折斷;輈,車轅。

註釋

寒食:清明前一天爲寒食節,當天不舉煙火。清明前後包括寒食日,各地多有踏青、掃墓的習俗。

九衢:四通八達的大道。屈原《天問》:“靡蓱九衢,枲華安居?”

媚:討好,愛戀,此處作牽動解。

羅綺:羅,輕軟有疏孔的絲織物;綺,有花紋的絲織物。

萬騎(ji):許多騎馬者。

香塵:春遊者身上所帶的香氣和揚起的塵土混合在一起稱爲香塵。

摧輈(zhōu):摧,折斷;輈,車轅。

賞析

該篇爲諷刺王孫公子春日郊遊而作。詩人久居長安,熟悉京城風習,看不慣統治者驕奢淫逸的生活。詩中描寫官家子弟穿着羅綺、騎着駿馬春遊的一番熱鬧景象之後,有意筆鋒一轉,勸他們不妨去弔唁野外的壘壘枯骨,因爲說不定他們自身就是那昔時的鬼魂所轉生。最後,以近於詛咒的“但看平地遊,亦見摧輈死”之句,表示了強烈的憤恨。所謂鬼魂轉生之說是虛妄的,但在表現手法上,仍是一種“幻想。服務於現實”的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