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辛棄疾主要事蹟【精品多篇】

辛棄疾主要事蹟【精品多篇】

辛棄疾的童年故事 篇一

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的少年時代,是在國運衰頹、兵禍連綿的情況下度過的。他剛滿十六歲,家鄉濟南就被金兵佔領了。他目睹烽煙翻滾,山河破碎,仇恨的種子深深地埋藏在心間。

有一天,金人貴族中的一箇中下級軍官完顏千戶耀武揚威地來到辛家,硬逼着辛棄疾的祖父辛贊用酒肉款待他。辛贊是個老實人,憋着一肚子氣,勉強擺了一座酒席。驕橫的完顏千戶幾杯酒下肚後,更加得意洋洋,竟當衆侮辱起敬酒的小僮來了。

這一來,年少氣盛的辛棄疾再也忍不住了。他“嗖”地從牆上抽出一把寶劍,“噔、噔、噔”幾步走到完顏千戶面前,激昂地說:“趁諸位酒酣耳熱,讓我舞劍給大家開心助興!”說罷,便揮劍起舞。只見他有時輕似燕子點水,有時重如泰山壓頂。舞到興頭上,劍人合而爲一,只有劍光閃閃,不知人在何處。正在這時,忽聽辛棄疾猛喝一聲:“看劍!”一個大鵬展翅,寶劍直指完顏千戶的腦門。“啊!——”完顏千戶嚇得面如土色,“撲通”

一聲,連人帶椅仰倒在地,桌子上的杯盤叮噹落地,打得粉碎。辛棄疾急忙收劍做了個乾淨灑脫的收勢,說了聲“莽撞了!”從容地站立一旁。完顏千戶驚魂未定,還呆呆地坐在地上。等到奴僕們趕忙上前扶起,他纔不得不尷尬地說出話來:“舞得好,好厲害的英武少年!”

辛棄疾是什麼樣的人 篇二

辛棄疾,是宋代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的詞不僅題材廣闊,風格多樣,更是擅長借古說今。不只是有着英雄末路的悲壯,還有不少休閒的田園風光。在蘇軾之後又大大的開闊了詞的題材範圍,拔高了詞的境界,提高了詞的地位使得詞可以和詩相提並論。

辛棄疾不只是一個優秀的詞人,還是一個有着優秀的軍事才能的帥才。辛棄疾早年的時候生於金國的殖民地之中,但是從小就立志恢復中華,還我華夏大好河山。在金國大舉南侵的時候,辛棄疾帶着2000多人起兵反金,後來辛棄疾和南宋接觸,受到南宋的禮遇,也就留在的南方。

但是那兒是主降派的地盤,辛棄疾畢竟是一個渴望殺敵報國的人,和那羣整天想着求和的人並不相投,所以一直得不到重用。雖然如此,但是辛棄疾還是致力於抗爭到底,向皇帝上奏了著名的《美芹十論》和《九議》,其中客觀的'分析了當時雙方的戰力差距,提出了很多針對性的增強大宋實力,力圖恢復中原的好舉措,但是他的上疏並沒有得到上層的重視。

辛棄疾一生報國無路,無處施展自己的才華,因此爲後世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財產,可以說是有得有失。辛棄疾的詩詞內容豐富,有的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有的揭露黑暗殘酷的現實、有的抒發自己的悲憤之情,這些作品的主題只有一個就是拯救大宋,驅逐韃虜。

辛棄疾屬於什麼派 篇三

辛棄疾,南宋時期豪放派的代表人,他與蘇軾合併稱爲“蘇辛”,他是豪放詞的第一人。可見他在豪放派的文學成就中的地位。辛棄疾的豪放詞,主要以熱情、慷慨洋溢的風格爲主,筆力十分雄厚。辛棄疾被贊爲“人中之傑,詞中之龍”。

如果說辛棄疾只屬於豪放派的,那麼就錯了,辛棄疾的藝術風格多樣,除了豪放派是他的代表作,婉約派也是其中之一,他與李清照被合稱爲“濟南二安”。但是不可置疑的是,辛棄疾豪放派的詞遠比婉約派要來的著名,所以更多的人只知道他豪放派的詞。

辛棄疾之所以在詞壇上那麼著名,這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在詞壇上的一個重大貢獻,就是內容的擴大,題材也十分拓寬。他至今還存在的六百多首詞中,有寫政治的、友情的、愛情的等等,只要當時可以寫的詞,都被他寫進了詞壇中。所以他的詞的題材,風格都是迥然不同的。辛棄疾的豪放派,他十分善於運用各種手法,如比興手法、奇特想象等,使他賦予對現實,對大自然的深厚情感。

辛棄疾的稱號 篇四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時期豪放派的著名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並稱“蘇辛”,與李慶超合稱“濟南二安”,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人。

辛棄疾出生於公元1140年,彼時的宋朝北方已經淪陷,其祖父辛贊雖然在金朝任職,但時常帶着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希冀有一日能與金人決一死戰,恢復中原。辛棄疾不斷目睹在金人的統治下,漢人所受的屈辱與痛苦,於是立下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公元1161年,辛棄疾參加了起義軍反金,次年與南宋朝廷取得了聯繫,後以其勇敢與果斷得到了宋高宗的任用,授爲江陰籤判。

辛棄疾雖有着出色的才幹,但其豪邁倔強的性格與執着北伐的熱情卻成了他在仕途發展的最大障礙,且他“歸正人”的尷尬身份使他始終得不到重用,官職最高也僅爲從四品的龍圖閣待制,因而其大部分時間都在閒居中度過。後被罷免職,辛棄疾便到上饒隱居,其後也曾出山做過兩次官,但其滿腔愛國熱情卻始終沒有發展之地。公元1207年,朝廷決定再次起用他,但彼時六十八歲的辛棄疾已身染重病,帶着愛國之心與憂憤之情離開了人世,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寫作背景 篇五

辛棄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偉磊落的議論和果斷幹練的作風,特別是力主抗戰恢復的政治主張,卻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統治階層的打擊。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他被彈劾罷官,回到帶湖家居,過着投閒置散的退隱生活。辛棄疾一直重視農業生產和同情民間疾苦,這首詞作於辛棄疾閒居上饒帶湖期間。

思想 篇六

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這首先表現在他的詞中,他不斷重複對北方的懷念。另外,在《賀新郎》《摸魚兒》等詞中,他用“剩水殘山”、“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等詞句諷刺苟延殘喘的南宋小朝廷,表達他對偏安一角不思北上的不滿。胸懷壯志無處可用,表現在詞裏就是難以掩飾的不平之情。他擅長的懷古之作中《水龍吟》,面對如畫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壯志被激發的同時,他也大發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與現實的激烈衝突,爲他的詞構成悲壯的基調。辛詞在蘇軾詞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了題材範圍,他幾乎達到了無事、無意不可入詞的地步。他將豪放詞推幟至一個頂峯。

在抒發報國之志時,辛棄疾的詞常常顯示出軍人的勇毅和豪邁自信的情調,像“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調歌頭》),“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滿江紅》),“道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賀新郎》)等,無不豪情飛揚,氣衝斗牛。對那些與自己一樣勇於報國的志士,他由衷地加以讚美,與之同聲相應,彼此勉勵,如《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的慷慨熱情,全然不同於一般俗濫的祝壽詞:

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況有文章山斗,對桐陰滿庭清晝。當年墮地,而今試看,風雲奔走。

綠野風煙,平泉草木,東山歌酒。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爲先生壽。

而對於庸俗圓滑、面對民族危亡無所作爲的官僚,辛棄疾有一種出於本能的厭惡,在《千年調》中他勾勒了這類人物的醜態:“卮酒向人時,和氣先傾倒。最要然然可可,萬事稱好。”

然而正是這樣的人充斥官場,把持權位,引導着一條苟且偷安的道路。他憤慨地寫道:“千古李將軍,奪得胡兒馬。李蔡爲人在下中,卻是封侯者。”(《卜算子》)

當辛棄疾帶領不多的人馬衝過戰場烽火來到南方時,懷着滿腔熱血,渴望一展宏圖,卻不料從此陷落在碌碌無爲的境地,這使他感到難以忍受的苦悶和悲憤。在他南歸的第十二年重遊當年南歸的首站建康時,他寫下了著名的《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是對山河破碎的悲哀,對壯志成空的悲哀;歲月無情地流去,因這種悲哀更顯得怵目驚心。然而即使詞人在寫他的孤獨和悲哀,寫他的痛苦和眼淚,我們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許、絕不甘沉沒的心靈。

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爲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爲“蘇辛”。《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消極情緒,有《稼軒長短句》,當代注本以鄧廣銘先生作的《稼軒詞編年箋註》最爲流行。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辛棄疾的個人簡介 篇七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閘村)人。出生時山東已爲金人所佔,二十一歲時即參加抗金義軍。曾任江西安撫使、福建安撫使等職。追贈少師,諡忠敏。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由於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後被彈劾落職,退隱山居,公元1207年秋季,辛棄疾逝世,年68歲。

辛棄疾是南宋詞人、將領。作爲南宋詞壇一代大家,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爲主。主要著作有《青玉案·元夕》《清平樂·村居》《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念奴嬌·賦雨巖》《一剪梅·中秋元月》《稼軒詞》等。

辛棄疾簡介 篇八

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漢族,南宋著名詞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在文學上,他與蘇軾並稱爲“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代表作品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清平樂·村居》等。辛棄疾現存詞600餘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他的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詞人。

關於更名一事,辛棄疾在抗擊金人的戰鬥過程中,將原字“坦夫”改爲“幼安”,旨在效仿西漢大將霍去病之事,也能奮勇殺敵,帶領將士打敗異族侵略。

他出生時北方就已淪陷於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贊雖在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投釁而起,以紓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憤”,並常常帶着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出自《美芹十論》),同時,辛棄疾也不斷親眼目睹漢人在金人統治下所受的屈辱與痛苦。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而另一方面,正由於辛棄疾是在金人統治下的北方長大的,他也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規蹈矩的傳統文化教育,如“四書五經”。在他身上,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辛棄疾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出生前13年,山東一帶即已爲金兵侵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率兩千民衆參加北方抗金義軍,次年奉表歸南宋。一生堅決主張抗擊金兵,收復失地。曾進奏《美芹十論》,分析敵我形勢,提出強兵復國的具體規劃;又上宰相《九議》,進一步闡發《美芹十論》的思想,都未得到採納和實施。在各地上任他認真革除積弊,積極整軍備戰,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職處分,曾在江西上饒一帶長期閒居。

光復故國的偉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憤發而爲詞,其獨特的詞作風格被稱爲“稼軒體”。晚年被起用知紹興府兼浙江安撫使、知鎮江府。在鎮江任上,他特別重視伐金的準備工作,但爲權相韓侂冑所忌,落職。一生抱負未得伸展,1207年10月3日,終因憂憤而卒。據說他臨終時還大呼“殺賊!殺賊!”(《康熙濟南府志·人物誌》)。後贈少師,諡號忠敏。

作爲南宋詞壇一代大家,其詞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爲主。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