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學習連鋼創新團隊事蹟個人感悟

學習連鋼創新團隊事蹟個人感悟

2020連鋼創新團隊事蹟心得有哪些?“連鋼創新團隊”建成中國自己的自動化碼頭,極大鼓舞廣大企業、科技工作者的信心。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學習連鋼創新團隊事蹟個人感悟範文五篇,歡迎大家查閱!

2020連鋼創新團隊事蹟心得1

日前,市委、市政府作出關於向山東港口青島港“連鋼創新團隊”學習立足崗位創意創新創造的決定,要求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引領作用,創新路數打法,在全市迅速掀起創意創新創造新高潮。

決定指出,動員全市上下向“連鋼創新團隊”學習,立足崗位,全面、系統、多元、深入地開展創意創新創造,充分激發各行各業各類羣體的激情活力,凝聚廣大黨員幹部、企業家、職工等幹事創業力量,是實現爲青島擘畫的宏偉藍圖,立體、綜合、全方位、內生地“搞活”青島這座城,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育先機、開新局,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決定提出,向“連鋼創新團隊”學習,就要發揚他們“激盪思維、敢想善謀”的創意精神,放眼全球看青島,站在未來看今天,點燃全體市民的創意激情,釋放從點到線到面的創意“金點子”,爲城市發展建言獻策、貢獻智慧,讓整個城市創意熱潮涌動,形成鼓勵思想碰撞、崇尚創意時尚的濃厚氛圍,匯聚“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的強大創意力量。

決定提出,向“連鋼創新團隊”學習,就要發揚他們“突破自我、敢爲人先”的創新精神,牢牢抓住創新這一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決摒棄按部就班、因循守舊思維,堅決向各類不科學、不高效、不合理的制度流程機制開刀,以改革的視角精簡層級、打破壁壘、拔掉藩籬,特別是在打好15個攻勢、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等重點領域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用新的理念、新的邏輯、新的打法、新的技術創新性開展工作,強力推動青島在開放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乘風破浪、奮勇前進。

決定提出,向“連鋼創新團隊”學習,就要發揚他們“緊抓快乾、奮勇爭先”的創造精神,緊緊圍繞全市重點任務、重要工作、重大活動,以改革的“衝擊鑽”擊碎前進道路上的難點痛點堵點,運用市場的邏輯、調動資本的力量,在平臺搭建、政策扶持、人才引進等方面爲創業者提供全方位支持,爲改革者負責、爲擔當者擔當,激發幹事創業的熱情和勁頭,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確導向,使青島成爲成全四海企業家和創業者創意創新創造的“熱帶雨林”。

據悉,“連鋼創新團隊”奮力建成亞洲首個全自動化碼頭和全球首個5G智慧綠色碼頭,爲世界自動化碼頭建設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嶄新方案,是科技報國初心的不懈追求者,是“振超精神”的傳承弘揚者,獲得“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勞動模範”、“齊魯時代楷模”、全省“勇於創新獎”、“青島楷模”等榮譽稱號。

2020連鋼創新團隊事蹟心得2

2017年5月11日,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在青島港誕生,開港作業便達到單機效率26.1自然箱/小時,之後這個世界紀錄被6次刷新。2020年年底,單機效率已增至47.6自然箱/小時。

2019年11月,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二期“全球首個5G智慧碼頭”開港運營,再次以“中國速度”震驚世界航運界。

“我們從零起步,靠的是做到極致的工匠精神和羣策羣力的團隊協作,每一次突破都值得銘記。”張連鋼說:“世界紀錄不是任何人施捨給我們的,是全體隊員不斷超越自我、拼命幹出來的!”

“僅流程測試案例就編寫了5000多個,反覆測試十幾萬次。”“連鋼創新團隊”項目經理竇亮說。在一次測試中,他們發現某處系統功能出現異常,但疑點有數百個,大家按流程一點點回溯,連續一週每天干到凌晨,最終找到了問題點。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有段時間,AGV(自動導引車)“死鎖”情況頻繁出現,李永翠和同事們用了幾個月,分析了上萬條工作日誌,從中歸納了十幾種“死鎖”類型,最終成功“解鎖”;負責操作的朱文峯、王吉升、隋曉等對100多個流程反覆修改十幾稿;負責作業的李波、管廷敬、耿衛寧等做了40多個閘口方案……

開港至今,“連鋼創新團隊”推出了一連串耀眼的“全球首創”:全球首次研製成功機器人自動拆裝集裝箱扭鎖;全球首次研製成功軌道吊防風“一鍵錨定”裝置;全球首創自動導引車循環充電技術;全球首個氫+5G智慧碼頭……而且,經過173次的動態優化,自動化碼頭管控系統已經越來越“聰明”。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作業組負責人李波清楚地記得,自動化碼頭運行後不久,鹿特丹世界門戶碼頭的考察團來到青島港,提出要到自動化碼頭作業現場看看,並且要求拍照、錄像,很明顯就是想檢驗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的“成色”。

“給他們拍,讓他們看!我們的技術,僅憑拍照和計算是學不走的。”李波向張連鋼彙報後得到了這樣的答覆,自動化碼頭行雲流水般的作業征服了曾經世界第一大港的同行。

截至目前,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已受理和授權專利124項,取得軟件著作權14項,發表論文70餘篇,核心技術掌握在團隊自己手中,這就是張連鋼自信從容地讓國外同行隨意拍照的底氣所在。

2018年,從不邀請亞洲港口參加的全球自動化碼頭峯會主動邀請“連鋼創新團隊”分享建設經驗,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同時獲評“全球自動化碼頭最佳效率獎”。自碼頭運營以來,已接待來自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的4萬餘人次,成爲展現中國智慧的亮麗名片。

2020連鋼創新團隊事蹟心得3

在全自動化碼頭立項之初,爲了掌握第一手資料,“連鋼創新團隊”先後奔赴荷蘭、德國等國外自動化碼頭考察。但國外同行並不展示核心技術和關鍵數據,團隊成員只能走馬觀花地遠望。

當時,國外企業也曾提出規劃設計方案,但卻開出了天價,並且附帶有系統不開放等條款,拒絕提供核心技術,一旦接受,就會陷入國外企業的掣肘。

“真經”難求,核心技術買不來,成功只能依靠自己!“連鋼創新團隊”決定,自主設計建設全自動碼頭,給中國港口人爭口氣。

懷揣着爲國爭光的情懷,團隊成員千方百計蒐集信息,如飢似渴“惡補”相關專業知識,夜以繼日地苦幹,不到兩年累計召開了3000多個專題分析論證會,每個專業都形成了上萬字的論證報告。

他們僅用了3年半時間,完成了國外碼頭近10年的研發建設任務,還先後攻克了10多項世界性技術難題,爲全球自動化碼頭建設運營提供了“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

如果沒有“連鋼創新團隊”咬緊牙關自主創新,突破技術封鎖,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不會有青島港自動化碼頭走向全球領先。

我國一些關鍵產業近年遇到的瓶頸已充分說明,自力更生纔不受制於人,自主創新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各行業“卡脖子”技術的突破,需要各行各業不懈奮鬥、勇攀高峯。

2020連鋼創新團隊事蹟心得4

一個六年級的小女孩說,5歲的時候,最怕聽到“自動化”三個字,因爲它會跟自己搶媽媽。一位叫王曉燕的女士坦言,她只求他平安地從手術檯上下來,往後一起過寧靜的生活。

過去,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連鋼創新團隊”默默地在建設自動化碼頭的國際大舞臺上爲世界貢獻着“中國智慧”“中國方案”。4月23日,在山東港口青島港舉行的“連鋼創新團隊”事蹟報告會上,張連鋼和他的夥伴們走上臺前,講述他們爲國爭光、創新逐夢的奮鬥故事。

“未來港口”不是夢

“只要我們反覆論證,千百次的測試實驗,最終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拼命加創新,就是我們的代名詞。”“系統性,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細節性,就是‘細節決定成敗’。”“一時領先不叫領先,唯有不斷創新、甚至自我否定,才能始終走在前列。”這些都是“連鋼創新團隊”建設世界級自動化碼頭的底氣。他們用“不甘心、不服輸、不畏艱、不怕難、不滿足”的堅守與拼搏,把中國的碼頭推向世界強港的行列。

一路迎難而上的中國智造,屢創世界紀錄的中國速度,憑什麼敢與世界強港掰手腕?“連鋼創新團隊”成員李永翠、李波說,是根植於血脈裏的海港人的精神。他們用了2個月的

時間,使橋吊單機效率從26個自然箱提升到30個,又用了3個月的時間,突破了35個自然箱。4月15日,他們一舉創出橋吊單機效率每小時44.6自然箱的世界新紀錄。

建設“世界港口”的追求與夢想,解決世界難題的成果與首創,什麼力量支撐他們創造奇蹟?“連鋼創新團隊”的周兆君、呂向東、王崇山和振華重工的夏茂輝說,他們的施工是超規範的,創造了新的行業標準。整個系統都在爲效率服務,自動化碼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一個提速的過程。要做創新一定是聯動的,是操作+IT+機務的創新。

“振超精神”永傳承

山東港口青島港“幹就幹一流,爭就爭第一”的這股勁,是“振超精神”的傳承和發揚。

新時代產業工人傑出代表、“改革先鋒”獎章獲得者、全國勞動模範許振超表示:“振超精神不是我一個人的精神,是整個山東港口青島港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踏踏實實勞動、奮鬥、創新的精神。”在報告會上他感慨地說:“這麼多年輕人,能繼承青島港的這種拼命創新的幹勁,看到這個世界領先的自動化碼頭,我對山東港口青島港的未來充滿信心!”

對碼頭的付出有多少,家人的支持就有多少,也正因有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才讓“連鋼創新團隊”能夠心無旁騖地投入到碼頭建設中。

主持人問已經讀國小六年級的李永翠的女兒:你現在還怕聽到“自動化”三個字嗎?小女孩說:“不會了,現在感覺到自動化碼頭來得很不容易,爲媽媽感到自豪。”張連鋼的妻子王曉燕說:“碼頭已經成爲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支持他、尊重他。”第一次收到妻子送的花,張連鋼有些激動,並以回獻鮮花的方式表達了對妻子的感謝,“建成自動化碼頭,我們的功勞不是一半一半,我只佔了零頭,剩下的全歸她。”張連鋼說。

2020連鋼創新團隊事蹟心得5

時間回溯到2013年7月,山東港口青島港提出了自己的時代之問:能否打破國外幾十年的壟斷,建成世界上最先進的自動化碼頭?

全自動化碼頭是集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自動控制等技術於一體的複雜系統工程,被譽爲“大國重器”,也被稱爲“貴族碼頭”。2013年10月,青島港經過反覆遴選,任命了既有專業技術功底,又有一線實踐經驗的張連鋼,擔當“自動化碼頭籌建小組”組長。

“我23歲大學畢業就進入青島港,37年來一直在碼頭上摸爬滾打。建設全自動化碼頭是我多年的夢想,而這一天終於來了!”接到任命時,因肺癌手術尚在家休養的張連鋼興奮得像個孩子。

2013年10月,青島港自動化碼頭項目組吹響了“集結號”。李永翠、李波、張衛、呂向東、周兆君、潘海清、修方強、王延春等8個核心成員加上其他骨幹共25人,其中黨員21人,成立了攻關團隊,在張連鋼的帶領下,開始了衝擊世界港口科技制高點的艱難跋涉……

立項之初,項目組成員連自動化碼頭是什麼樣都沒見過。抱着虛心求教的態度,張連鋼帶領大家先後奔赴荷蘭、英國、德國等國外自動化碼頭考察“取經”,但國外同行“連捂帶蓋”,技術壁壘讓項目組備受煎熬:不準下車,不準拍照,不提供任何數據。

“他們說憑咱們現在的技術,做出這個碼頭至少10年,建議我們直接購買他們的成熟技術!”隨行翻譯板着臉低聲對張連鋼說。

“僅僅一個口岸業務的小小模塊,外國供應商就報了5000工時,摺合人民幣780萬元,如果全部用國外方案總花費更是不可想象。”團隊信息技術組負責人徐永寧回憶。跑了一圈,沒求到“真經”,卻讓項目組清醒地認識到,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還得靠自己。

自動化碼頭的核心技術是ECS系統,當時全球自動化碼頭設備控制系統的唯一供貨商是荷蘭TBA,不僅技術不開放,還有捆綁銷售等問題。掏錢買人家的東西,只能用不能動,“生病”了都不知道咋治,張連鋼決定:擺脫壟斷掣肘自己幹,與上海振華聯合開發ECS系統。

“最艱難的時候,是我們對ECS研發進行階段評估後,發現功能根本達不到需求,幾十億元的投資可能轉不起來了,開工時間也得拖後好幾年。”團隊IT組負責人李永翠告訴記者,那天的會議室一片死寂,最後,張連鋼打破沉默:“做不好,我們就排隊跳海。我第一個跳!”

從那天起,項目組辦公室的燈就沒在晚上10點前熄滅過。10個月後,當GE資深專家Simon看到項目組整體方案時大爲震驚:“不可思議!我必須說,你們的模式纔是最符合自動化碼頭建設方向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