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全國精品共產黨員”周永開先進事蹟新版多篇

“全國精品共產黨員”周永開先進事蹟新版多篇

優秀黨員周永開同志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一

四川達州,花萼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層巒疊嶂、綠樹蔥蘢,呈現一派盎然生機——一位老紀檢監察幹部種下的“清風林”和整片森林融爲一體,共同守護着長江上游重要的水系。這位老人叫周永開,今年91歲。曾任達縣地區紀委書記的他,離休後28年不改爲民本色,在花萼山帶領鄉親們植樹護林。

雖然時值盛夏,但看完老黨員周永開的先進事蹟,花萼山深處一簇傲霜鬥寒的臘梅的形象彷彿就在眼前,一陣撲鼻的清香彷彿就在鼻尖。這就是先進力量的感召,而這份感召源於幾十載光陰對初心的印證。

什麼樣的花兒可以永不凋零?什麼樣的花兒可以永葆活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在周永開老前輩的身上,我找到了其中一種,那就是初心之花。

讓初心之花永遠盛開,需要一顆“好種子”。川陝革命根據地的建立讓年幼的他看到了“不一樣”的共產黨隊伍,“紅軍一來,打土匪,做事公道,還幫我父親戒掉了鴉片。”從此小小的心中孕育下一顆革命的種子;17歲入黨,和黨旗一樣鮮紅的,是周永開的革命丹心。“一生追隨黨”“做羣衆的模範”,年少時的誓言成爲了畢生的追求。

讓初心之花永遠盛開,需要一方“好土壤”。人民立場是最好的立場,矢志爲民才能紮根人民,才能源源不斷地從“土壤”中汲取養分,永葆生機。毛主席曾把黨和人民的關係比作魚和水、種子和土壤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周永開也曾親身體會出“你給羣衆一碗水,他們還你一桶蜜”。離休後的周永開自願當起了][花萼山的“守山人”,感召山民“不砍樹、不打獵”,最後村民們志願加入了義務護林員隊伍,和周永開一同築起花萼山的“綠色長城”。

讓初心之花永遠盛開,需要一副“好風骨”。鐵骨錚錚才能讓初心之花經得住風雨的考驗。“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周永開一生酷愛臘梅,做人也像臘梅。對自己很吝嗇,一生節儉,至今仍住在80年代的國家分配房裏;對羣衆很慷慨,他倡導設立“共產主義獎學金”,在建黨98週年之際,拿出節省下來的10萬元退休工資交黨費;對家人很嚴格,樹立優良家風,不爲家人謀私利。

青山常在,初心不改。91歲高齡的周永開雖然上山的次數少了,但花萼山會永遠流傳他的事蹟,化成國小的孩子們會記得一位老爺爺曾在他們心裏埋下一顆初心的種子,會在將來的某一天盛開出燦爛的花。

周永開個人事蹟簡介 篇二

在擔任中共地下黨巴中中心縣委的組織委員、巴中縣委書記期間,組織了當時巴中縣的以“抗丁、抗糧、抗捐、抗稅”爲主要內容的羣衆革命運動及解放戰鬥。解放後,周永開曾擔任巴中縣委委員、副書記、書記,達縣地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等職務。1991離休後,他每年都要長駐樑大灣村,幫助當地村民致富。

爲迎接中國共產黨的90歲生日,周永開出資近萬元,先後僱請36名石匠用鏨子一錘錘地將標語“中國共產黨萬歲”7個大字鏨刻在該鎮樑大灣村的一座山崖上。每個字高 9米,象徵黨的90歲生日;寬7.1米,寓意“七・一”建黨節,站在遠處依然能夠清晰地看到這7個氣勢磅礴的大字。

在懸崖鏨刻“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同時,周永開還與另一名老黨員花費一個月的時間,用手抄的方式完成了一部《共產黨宣言》長卷。該長卷長90米、寬7.1米,同樣也象徵着黨的 90歲生日和“七・一”建黨節。當地文管所所部門介紹,規模最大最長的《共產黨宣言》手書長卷,具有較高的保存價值和教育意義。

周永開堅持離休不離志、離崗不離黨,長期在傳承紅色文化、保護生態環境、捐資助學、扶貧幫困等方面傳遞正能量,展現了一名老黨員“不忘初心、發揮餘熱、老有所爲”的良好風貌。

1995年,周永開組織發起“巴山渠水共產主義運動友好學校聯誼會”,深入開展革命傳統教育。

離休後,周永開來到萬源市花萼山,與另兩名退休老同志自發組成義務護林隊,紮根花萼守山護林,一干就是20多年。在他的感召下,村民們主動加入義務護林員行業。20多年間,他在花萼山義務植樹造林1500多畝,硬是把荒山變成了綠林,這些山林被村民親切地稱爲“清風林”。2007年4月,花萼山被列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1994年起,周永開帶領花萼山村民們修建通村公路,幫助最偏遠的項家坪村告別不通電的歷史;動員家人、朋友爲貧困戶捐錢捐物,修繕破舊的校舍;引進經濟作物萼貝,使村民們平均每年增收4萬多元;先後資助10多名孩子上學,鼓勵他們好好學習走出大山。2008年汶川地震,他個人捐款、交納特殊黨費1.3萬元;2020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和老伴捐款10萬元;2015年以來,他3次交納特殊黨費20.7萬元,以行動詮釋了老共產黨員的淳樸品質。

2022年01月,周永開向“花萼永開”基金捐贈了首筆公益款15萬元。

周永開先進事蹟介紹 篇三

“我是在黨的教育、培養下成長起來的,理應知恩圖報。”這句樸實無華的承諾,一直是周永開心中的頭等大事。

在花萼山守山護林的歲月裏,每次上山前,周永開都要動員身邊的親戚朋友爲貧困戶捐款捐物,然後請人背上山,挨家挨戶發送。看到特別困難的家庭,周永開經常自己掏錢,這家給100元、那家給100元,早已數不清給了多少次了。村民蔣大傑說:“周書記送給我們的衣服有好幾套了,我們也學‘老革命’,拿了兩套送給了更困難的人。”周永開連續10年資助數十名花萼山的貧困孩子上學,請放映員到山上給孩子們放電影,讓孩子們看看外面的世界。

2014年,周永開回到巴中母校化成國小。在校園散步時,他看到操場角落孤零零地坐着一名學生,與操場上成羣結伴的孩子顯得格格不入,便仔細詢問老師這個學生的情況。在瞭解到該生因爲家庭條件非常差而自卑時,周永開給他打氣說道:“人窮,但志不能窮。”從那年起,每年開學,學校都會準時收到周永開寄來的用於資助該生的3000塊錢。

不僅如此,周永開還在母校巴中市巴州區奇章中學、化成國小倡導設立“共產主義獎學金”,用於獎勵優秀骨幹教師和品學兼優的學生。2018年,他再次向奇章中學、化成國小捐贈獎學金10萬元。

周永開夫婦倆都是地下黨員、離休幹部,平時生活儉樸、省吃儉用,家裏的傢俱非常老舊。多年來,周永開沒有給老伴買過一件首飾,沒有給兒女送過一件禮物,沒有給過孫子一次壓歲錢。老伴說,他不懂那些;兒女說,我們已經習慣了;孫子說,我爺爺沒有錢……但他們都知道,這個看似沒有“人情味兒”的“老革命”,幾乎將他的全部家當用在了他一生追隨的“革命”事業上。

周永開先進事蹟介紹 篇四

夏日的萬源市花萼山臘梅園,涼風習習、流水潺潺,低頭穿過一片肆意生長的梅林,夏日的聒噪一掃而盡。而冬日,這裏又將是另外一番景象,漫山臘梅迎寒而開,花容動人,香氣縈繞。“春來聽泉秋戲水,夏日納涼冬賞梅”,便是臘梅園最真實的寫照。這片美景離不開周永開的努力與付出。

“人可以離休,但共產黨員永不會離休!”周永開在達州、巴中等地工作過,這裏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他堅實的足跡,但萬源花萼山始終是老人最牽掛的地方。

花萼山區域地處長江中上游兩大一級支流嘉陵江和漢江的源頭分水嶺,地質歷史古老、地貌複雜多樣、生態系統原始,其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對嘉陵江和漢江流域的生態安全有着重要影響。

“以前窮,當地的老百姓就把樹砍掉當柴燒,開荒種糧食,生態破壞嚴重。現在條件好了,我們要把綠色還給大山!”離休後,周永開到花萼山植樹、護林的想法日益強烈。1994年,他花費數萬元積蓄到漢中購買了一批樹苗,在花萼山上租了兩間茅草房,帶着退休幹部餘世榮、退伍老兵楚恩壽兩名同志義無反顧地踏上了保護花萼山的征程。

山上的條件異常艱苦。有時候巡山一巡就是一整天,餓了吃乾糧,渴了喝山泉,累了休息一小會就繼續趕路。晚上只能將木板鋪在地上,墊上棉絮睡覺。山高氣寒,三人時常感冒咳嗽、腰痠背痛。考慮到夥伴們有些受不了,周永開花錢買了三間破舊民房,簡單整修後,讓大家終於有了個“體面”的生活起居場所。

爲了這片綠水青山,周永開走遍花萼山自然保護區11個鄉鎮30多個行政村51個組,挨家挨戶宣傳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巡遍了花萼山的每寸土地,防止有人盜伐林木、偷掰竹筍、捕殺動物。雖然年事漸高,周永開仍不捨對花萼山的眷戀,只不過每一次上山隨身多了一根柺杖。“這些柺杖是我與花萼山自然保護區共同成長的見證。”周永開開心地笑道。

話劇《北斗星下》全體主創人員爲周永開獻上鮮花1995年初,爲了對山上冬季資源再一次摸底,周永開帶着一名嚮導徒步穿越花萼山,途經國家樑、小窩凼、長池子、九龍池等險要之地,最後不小心深陷在積雪中動彈不得,送到醫院後經過緊急搶救才甦醒過來。“第二天我醒來找自己的柺杖準備下牀,發現杖底與以前不一樣了,提起一看,杖底多了一顆防滑鐵釘。”現在談起這件事,周永開仍握着柺杖無比激動,“我的19根柺杖上都有老百姓悄悄釘上的防滑釘,這是花萼山保護區羣衆對我工作的認可,但更是期盼我再上山去!”

2006年,年近八旬的周永開拄着柺杖堅持上山巡護。一天清晨,他獨自一人踏着泥濘的小路到野外巡護,不小心一步踩滑,栽倒在近3米高的石坎下,頭部觸地動彈不得,連呼救的力氣也沒有。好在周永開長期在山上居住,與村民蔣大兵家的大白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白狗發現他後不停地嚎叫,引起了村民的警覺,大家才找到了周永開。當時他頭部鮮血直流,早已不省人事。緊急送醫並轉往達州市中心醫院救治,經過三個多月的治療才基本康復。住院的日子裏,他念叨的都是花萼山和山上的人們。病情稍有好轉,他就硬撐着身子又踏上了上山之路。每每說到此事,老伴都會略帶責怪地說,“要不是那隻大白狗,他早就不知道在哪裏了!”

1994年以來,周永開與花萼山相伴了二十多年。在他的帶領下,項能奎等5位村民主動加入了護林行列,成了義務護林員。保護山林逐漸成了村民們的自覺習慣,大家自發造林上百畝。林業部門在花萼山實施公益林項目500畝,栽植了適應當地氣候生長的華山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花萼山成功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如今的花萼山綠意盎然,野鳥翻騰,人與自然一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