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黨課:深入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努力開創我校工作新局面

同志們:

黨課:深入貫徹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努力開創我校工作新局面

當前,全國上下正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今天,按照區委統一安排部署,很高興來到XXX,與大家一起上黨課,集中學習領會、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於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這是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啓的重要歷史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系統回顧了一年來黨和國家工作,深刻闡明瞭制定“十四五”規劃建議的主要考慮、突出特點和重要內容,科學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戰略性重大問題,創造性地提出了許多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爲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提供了科學指南和基本遵循。

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總結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深入分析了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清晰展望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明確提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是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綱領性文件,是今後5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指南。

《建議》由15個部分構成,分爲三大板塊。第一板塊爲總論,包括第一、第二兩個部分,主要闡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必須遵循的原則和主要目標。第二板塊爲分論,總體上按照新發展理念的內涵來組織,分領域闡述“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重點任務,安排了12個部分,明確了從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國內市場、深化改革、鄉村振興、區域發展,到文化建設、綠色發展、對外開放、社會建設、安全發展、國防建設等重點領域的思路和重點工作,作出工作部署。第三板塊爲結尾,包括第十五部分和結束語,主要闡述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健全規劃制定和落實機制等內容。

下面,我重點就“三新”,即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談談學習體會。

一、深刻認識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重大意義、有利條件和重要特徵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

(一)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歷史充分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中國共產黨建立近百年來,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所進行的一切奮鬥,就是爲了把我國建設成爲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孜孜以求,帶領人民對中國現代化建設進行了艱辛探索。

從1949年到1978年,我們黨領導人民在舊中國“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有效維護了國家主權和安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邁出了堅實步伐。改革開放以後,我們黨提出“三步走”戰略,即到20世紀80年代末解決人民溫飽問題,到20世紀末使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進入21世紀,在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之後,我們黨又提出,到建黨100年時全面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然後再奮鬥30年,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黨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歷史起點上,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創造了有利條件。“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取得了決定性成就,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的大臺階。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突破1萬美元,預計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0萬億元。“十三五”時期累計有551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今年年底將歷史性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對外開放持續擴大,生態文明建設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可以肯定,“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將如期實現。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贏脫貧攻堅戰,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新的一大步,實現了從大幅落後於時代到大踏步趕上時代的新跨越。

(三)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徵。我們所推進的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徵,更有基於國情的中國特色。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14億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其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決防止兩極分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生態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同世界各國互利共贏,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踐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既切合中國實際,體現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也體現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我國要堅定不移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爲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總之,“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實現新的更大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於開頂風船,善於化危爲機,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二、準確把握2035年遠景目標和“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方針、主要目標、重點任務

《建議》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

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將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將再邁上新的大臺階,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成文化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國家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峯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明顯增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羣體顯著擴大,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平安中國建設達到更高水平,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爲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十四五”時期必須堅持的原則:即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系統觀念。這“五個堅持”,是總結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實踐經驗基礎上形成的規律性認識,是在新時代新徵程上推動發展必須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建議》提出堅持系統觀念這一原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根據新的實踐需要,形成一系列新佈局和新方略,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在這個過程中,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我們將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經濟社會發展中矛盾錯綜複雜,必須從系統觀念出發加以謀劃和解決,全面協調推動各領域工作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一是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二是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三是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四是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五是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六是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這六個方面進行了概括。《建議》對“十四五”經濟發展目標,對上述2035年經濟發展目標,都採取了定性描述,沒有直接採取定量描述。這樣表述,綜合考慮了各方面因素。從經濟發展能力和條件看,我國經濟有希望、有潛力保持長期平穩發展,到“十四五”末達到現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到2035年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同時,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外部環境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存在不少可能衝擊國內經濟發展的風險隱患,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可能持續低迷,中長期規劃目標要更加註重經濟結構優化,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上。黨中央的建議主要是管大方向、定大戰略的,編制“十四五”規劃綱要時可以在認真測算基礎上提出相應的量化目標。

“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主要任務:因爲時間關係,在這裏我從12個方面點點題目,大家會後可以在網上重點學習(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優化國土空間佈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

三、牢牢把握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構想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我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是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的戰略謀劃。我們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準確把握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構想。

從根本上說,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發展新階段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必然選擇。改革開放前,我國經濟以國內循環爲主,進出口佔國民經濟的比重很小。改革開放後,我們打開國門,擴大對外貿易和吸引外資。特別是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國深度參與國際分工,融入國際大循環,形成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發展格局,對我們抓住經濟全球化機遇快速提升經濟實力、改善人民生活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是我國發展格局演變的一個重要分水嶺。面對嚴重的外部危機衝擊,我們把擴大內需作爲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立足點,推動經濟發展向內需主導轉變,國內循環在我國經濟中的作用開始顯著上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使發展更多依靠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拉動。我們提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對我國客觀經濟規律和發展趨勢的自覺把握,是有實踐基礎的。

未來一個時期,我國國內市場主導經濟循環的特徵會更加明顯,經濟增長的內需潛力會不斷釋放。從需求看,我國擁有14億人口,其中有4億多中等收入人羣,我國商品零售額即將超過美國,位居世界首位,今後還有穩步增長空間。從供給看,我國基於國內大市場形成的強大生產能力,能夠促進全球要素資源整合創新,使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最大化發揮。只要順勢而爲、精準施策,我們完全有條件構建新發展格局、重塑新競爭優勢。

同志們,十九屆五中全會爲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勾畫了美好的藍圖,但是歷史告訴我們我們知道一個大國的崛起,絕不可能是輕輕鬆鬆、一帆風順的,必然要經歷一番艱苦的磨鍊和鬥爭。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意義重大、任務艱鉅、前景光明,讓我們更加緊密的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勇擔新使命,奮鬥新徵程,爲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全面實現“三個努力建成”,加快建設新時代“實力豐潤、魅力浭城”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