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公文 > 鄉鎮街道公文

村莊規劃建設方案

一、指導思想

村莊規劃建設方案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落實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體要求,滿足現代農業生產、農民生活、鄉村生態功能需要,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江海田園特色美麗鄉村,構建城鄉高質量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二、總體目標

建立多規合一、城鄉融合、全域覆蓋、分級分類的村莊空間規劃體系,合理明確鄉村發展空間載體,優化鄉村建設用地佈局,逐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引領村莊建設規範有序,推進農村建設用地穩步減量化,實現村莊風貌、人居環境、設施功能的提升。在2020年底全面完成鎮村佈局規劃優化工作基礎上,確保兩年內穩步實現實用性村莊規劃全覆蓋,為實施鄉村振興夯實規劃基礎。

三、基本原則

堅持先規劃後建設,準確把握鄉村振興內涵,遵循鄉村發展規律,樹立“多規合一”和“存量規劃”理念,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鎮、特色保護、搬遷撤併”的思路,進一步優化城鎮村空間佈局,調整完善村莊分類,加強鄉村地區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因地制宜,科學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通盤考慮土地利用、產業發展、居民點佈局、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高標準、高水平引領鄉村建設。

四、總體要求

(一)優化完善鎮村佈局規劃

1.明確不同鄉村地區發展要求。結合新型城鎮化及縣(市、區)域國土空間格局優化目標,合理確定進城、入鎮、留鄉人口比例,確定差異化的村莊發展思路。

(1)城市及重點鎮周邊地區應合理控制村莊發展,引導“進城入鎮”,加快形成相對穩定的村莊格局,每個行政村宜保留1個規劃發展村莊。

(2)農業功能區要適度提高規劃發展村莊數量,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留鄉村民向規劃發展村莊集聚,原則上3平方公里左右行政村宜確定1-2個、5平方公里左右行政村宜確定2-3個規劃發展村莊。

2.合理確定不同自然村莊分類。在綜合分析研究村莊發展條件基礎上,將現狀村莊因地制宜劃分為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城郊融合類、搬遷撤併類和其它一般村莊。

(1)集聚提升類村莊。優先選擇村委會和撤併鄉鎮政府駐地、省市級特色田園鄉村、省級美麗鄉村、三星級康居鄉村及有一定規模的農民集中居住區等村莊。其它現有規模較大、發展條件較好的村莊,原則上應儘可能確定為集聚提升類村莊,強化公共資源配置和建設,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推動村莊適度集聚。

(2)特色保護類村莊。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特色景觀旅遊名村、具有產業特色等村莊應確定為特色保護類村莊,注重歷史文化遺存和傳統風貌保護,塑造與周邊環境融合的建築和空間形態特色。

(3)城郊融合類村莊。指城市及縣城城關鎮周邊、處於城鎮規劃建設用地範圍外的村莊,應綜合考慮與城市的發展關係,適度發展城市配套服務業,統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打造城市後花園。

(4)搬遷撤併類村莊。指與城鎮發展、產業佈局、生態管控、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相矛盾需要實施規劃控制的村莊。其它需要確定為搬遷撤併類的村莊,應進行充分論證,防止大規模撤村並點。

(5)其它一般村莊。指目前看不準、暫時無法分類的村莊,留待後期進一步觀察和論證,近期應滿足農民基本生活需求。

3.引導規劃發展村莊合理佈局。綜合考慮自然村莊的多樣性、差異性、區域性,加強對水網地區、沿江沿海地區傳統村落空間形態的研究,遵循鄉村傳統肌理和格局,注重在原有村莊形態和肌理上改善居住條件,保護鄉土文化和鄉村風貌。

(1)依託現狀進行整治擴建,合理確定相對集中式、組團式的村莊佈局模式,劃定空間管控邊界,嚴格控制村莊無序蔓延,引導村莊有序集中集聚,加快形成布點合理、相對穩定的村莊格局。

(2)合理優化原農民集中居住區,現狀建設規模較大的(超過20戶)要加強與周邊村莊協調發展,引導拆遷農戶集中安置,建設新型農村社群;現狀建設規模較小(少於20戶)且沒有發展需求的,原則上要控制其發展。

(二)推進實用性村莊規劃

1.分類指導村莊規劃編制。根據村莊發展實際需求,合理確定規劃編制內容深度和工作重點,因村制宜,分類編制能用、管用、好用的實用性村莊規劃。

(1)鄉村振興示範村、先進村及有較大建設需求的村莊,要圍繞產業發展、居民點建設、配套設施完善等實際需要,合理確定村莊發展目標、土地利用佈局優化、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土地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產業發展佈局、農村居民點設計、歷史文化傳承、公共服務設施和公用設施佈局、近期實施計劃等規劃內容,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

(2)其它村莊可簡化規劃編制內容及深度,只規定村域用地佈局、國土空間用途管控、公共服務設施、道路交通及人居環境整治等基本內容,形成“兩圖、兩表、一庫、一清單” (村域土地利用現狀圖、規劃圖,規劃指標表、土地用途結構調整表,規劃資料庫,規劃專案清單)規劃成果。

2.明確村域用地佈局。落實上位規劃約束性指標,合理安排農業空間、生態空間、建設空間,統籌村莊各類用地佈局。

(1)農業空間。落實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明確高標準農田建設佈局及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完善農田水利配套設施,保障設施農業和農業產業園合理發展空間。

(2)生態空間。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成果,細化明確生態空間保護範圍及要求,優化鄉村水系、林網、綠道等生態空間格局,系統保護鄉村自然風光和田園景觀。

(3)建設空間。合理安排農村居住、公共服務、公用設施等用地佈局及規模,保障鄉村產業發展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落實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不少於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合理預留一定比例的建設用地機動指標(不超過5%),用於農村公共公益設施和零星分散的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專案使用。

(4)村莊建設控制區。搬遷撤併類村莊及零星分散農戶應劃入村莊建設控制區,嚴格控制新建、翻建、改(擴)建住房。其它現狀規模小於20戶(不含裡下河地區)的孤立居民點,原則上應劃入村莊建設控制區進行管控。

3.強化村莊居民點設計。聚焦村莊居民點建設重點,延續村落水、田、路、房傳統格局,合理確定村莊空間形態,引導村莊建設與自然環境協調融合,形成統一且富有變化的江海田園特色鄉村風貌,延續鄉村本土記憶,避免“千村一面”。

(1)村莊平面佈局。整治提升為主的村莊,應在原有村莊形態基礎上改善居住條件,考慮農村生活汙水處理的可行性、經濟性,合理劃定村莊建設控制邊界,條帶狀村莊宜控制在1公里範圍內,防止無序蔓延。鼓勵採用填平補齊、聯合改造等方式進行改建擴建,靈活佈局獨棟、雙拼、聯排建築,有效盤活利用存量建設用地。新建農村居民點要合理確定建設規模,建築空間佈局與周邊環境相協調,注重村落的自然錯落有致,合理佈局公共空間,多樣化組合建築院落,避免再次形成行列式、兵營式的呆板佈局。

(2)村莊風貌引導。充分依託現狀水系、田園、道路、植被等構建村莊特色空間,塑造村莊、田園有機融合的鄉村風貌。既有農房改造應避免過度裝飾,色彩、風格要與周邊協調。新建農村居民點風貌要整體統一,空間形態與原有村莊肌理相協調,不宜採用歐式、美式等外來建築風格及明度高、過於鮮豔的色彩。嚴格控制農房建築體量,個人自建住宅建築層數一般不超過三層。鼓勵吸取當地傳統民居特色元素和文化符號,充分運用地方建築材料和傳統建造工藝,傳承村莊傳統風貌。

(3)鄉村景觀設計。充分挖掘村莊自然、人文要素及鄉土建築特色,結合村莊入口、濱水空間、活動廣場等公共空間營造體現村莊鄉土文化和鄉風民俗特色的景觀。村莊入口可通過小品配置、植物造景、活動場地與建築空間營造等突出景觀效果。濱水空間應增強親水性,合理採用水生植物駁岸、植草護坡駁岸等生態方式,依水就岸建設帶狀遊園或面狀遊園,設定濱水步道、親水平臺、休閒小廣場。活動廣場應結合公共服務功能與公共建築配套建設,設定休息、健身和文化設施等。

4.加強村莊設施配套。按照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標準化要求,分級、分類配置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合理確定各類設施用地佈局及其建設規模。

(1)分級分類完善公共服務設施。按行政村、規劃發展村莊兩級配置村莊公共服務設施,行政村應統籌配置黨群服務、文化服務、居家養老服務、衛生室、警務室等設施,鼓勵各類設施共建共享,打造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其中黨群服務中心建築面積不小於400平方米。合理設定文體活動場地和小遊園,小遊園用地面積不小於1畝。

根據村莊分類,差別化配置規劃發展村莊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城郊融合類村莊應與城鎮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集聚提升類村莊應強化現有設施的改造提升,特色保護類村莊應要彰顯鄉村特色文化,各村莊按需增配文體活動室、居家養老服務站、紅白喜事場所、便民超市、旅遊服務點、電商網點等生活生產服務設施,及村史館、鄉賢館、民俗館、家風文化館等文化設施。搬遷撤併類村莊及其它一般村莊原則上不新增公共服務設施,但應保證基本公共服務能夠覆蓋。

(2)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結合村莊地形地貌、空間形態、對外交通等因素,合理佈局村莊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村莊主要道路應滿足雙向行車要求,建設內迴圈型“四好農村路”,通村道路滿足客運公交要求。停車場可結合村莊出入口、公共建築、活動廣場等設定,宜採用透水磚、植草磚等鋪裝形式避免大面積硬化,有條件的可建設林蔭停車場、生態停車場。合理安排村莊排水設施和生活汙水處理設施佈局用地,對於城鎮周邊和鄰近城鎮汙水管網的村莊,採用就近接管處理;對於不具備接管條件的村莊,農民集中居住區宜建設集中式小型汙水處理設施,其它村莊可結合實際採用集中式或分散式處理模式。村莊公共廁所可結合公共設施合理配建,1500人以下設定1-2座,1500人以上設定2-3座,有旅遊產業的應設定旅遊廁所。合理配置垃圾收集點,服務半徑不超過70米。

五、工作保障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村莊規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性工作,各地要建立主要領導負責的村莊規劃工作小組,切實加強對規劃編制工作的領導,履行好規劃編制主體責任,對城鄉發展、國土空間格局優化等重大戰略問題進行研究,落實專項經費,統籌協調推進各項工作,確保村莊規劃符合實際。各級農業農村、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部門要加強配合,共同形成村莊規劃工作合力,確保按時、高效完成任務。

二是強化技術支撐。各級自然資源部門要加大規劃編制工作的督查、推進、指導力度,加強對基層規劃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積極借鑑外地先進經驗,研究符合地方實際的村莊規劃編制方法,及時組織交流研討,發揮先行示範作用,為有效推進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理清思路、明確重點。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橫向協調,共同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和難點。要結合全省規劃師下鄉活動開展,積極鼓勵規劃設計專業技術人員深入村莊、服務農村,探索建立規劃設計單位“一對一”技術對口幫扶機制,發揮規劃設計單位的技術優勢作用。

三是注重村民主體。村莊規劃由鄉鎮人民政府組織編制,各地要按照“政府引導、村級主導、村民主體”的工作原則,把握村民主體著力點,依託村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開展村莊規劃編制工作。要立足村莊實際,注重村情民意,充分利用微信釋出、進村入戶等方式,廣泛開展宣傳發動,凝聚村民、鄉賢、鄉村企業積極參與村莊規劃編制的思想共識。村莊規劃方案要提交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討論決定,主要內容由村民委員會進行公示,並納入村規民約。

標籤:村莊 規劃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