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2020關於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培訓個人小結作文彙總

2020關於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培訓個人小結作文彙總由本站會員“冰是睡着的水”投稿推薦,但願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2020關於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培訓個人小結作文彙總

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新戰略。小偏整理了2020關於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培訓個人小結作文彙總,歡迎參考借鑑。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培訓個人小結一

今年1月2日,國務院公佈了20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詳細闡述整個戰略的內涵與實施。我有幸作爲培訓班的一員,親歷了整個培訓過程,感覺受益匪淺、收穫頗豐。在課堂上,聆聽了學院教授玹玉秋、胡志宏所作的《生態文明治理的“三治”經驗》、《黨建+生態:紅色引領推動綠色發展》的專題輔導,讓我對湖州市踐行習總書記兩山理念、實施鄉村振興、推進鄉村治理、走綠色發展之路的做法有了整體的瞭解和宏觀的感受。現場教學,先後觀摩學習了長興縣水口鄉的全域“景區+農家”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南潯區和孚鎮荻港村以“桑基魚塘”爲特色的傳統村落—特色小鎮文化旅遊開發模式、雙林鎮向陽村“魅力水鄉、美麗宜居示範村”建設模式,“中國白茶第一村”—縣溪龍鄉黃杜村脫貧致富的路徑、“兩山理念發源地”—天荒坪鎮餘村堅持綠色發展的過程、劉家塘村“慢生活”鄉村旅遊的理念、“田園魯家”—遞鋪街道魯家村“無中生有、創新發展”的過程,德清縣阜溪街道五四村發展休閒農業旅遊、下渚湖街道二都小鎮“防風非遺文化”的開發和莫干山小鎮發展郡安裏(洋家樂)的做法,吳興區仁皇街道橋西村“紅色拆遷、發展集體經濟”的舉措,以及南太湖旅遊度假區黨建引領、實施生態保護、發展旅遊產業的成果等等。

與同爲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分別是朔州、湖州的下轄縣,又同是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和肯定的縣,兩縣、兩市的發展有其相似性,發展的階段又出現明顯的差別,究竟背後的規律是什麼呢?

湖州市是“兩山”理念的誕生地、美麗鄉村建設發源地,是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當全國首個省級地方標準—《省美麗鄉村建設規範》正式實施後,湖州的美麗鄉村建設正在從“物的新農村”向“人的新農村”轉變。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的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結出豐碩的成果。此外,還有一點讓感觸很深,就是農村社會管理的精細化、資源開發利用的高效化、比較優勢發揮的化、服務羣衆的細微化,體現在方方面面。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眼界決定高度,創新決定廣度,思路決定出路,勇氣決定舉措,擔當決定成效。只有“跳出看,走出朔州看朔州,對照看,對比湖州看朔州”,才能準確客觀的發現我們的不足和短板。作爲一名基層鄉鎮黨委書記,如何創造性地貫徹好、落實好市委六屆六次、七次全會精神,在加快實現“鄉村振興的特色區和踐行“兩山”理論的示範區”這一目標的過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覺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在黨紀法律範圍內主動破除制約鄉村發展的條條框框,爲創新鬆綁、爲發展撐腰。要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全方位反思以前在農村農業工作方面的不足和問題,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探討鄉村振興瓶頸的舉措,把討論活動變成統一思想、形成共識的過程,用討論的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開展。要在全社會形成人人爲鄉村振興想辦法,不爲不作爲找理由的濃厚氛圍,樹立爲幹事者擔當,爲作爲者負責的正確導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結合現場教學所去村莊,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這恰恰是我們工作的一大短板,我們的習慣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發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規的學習培訓和宣傳力度,提高執行者的業務素質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對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讀政策的能力,創造性地提出貫徹落實政策的細則或舉措,讓政策更接地氣,更服水土,而不是機械教條式的執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變成謀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據,也只有這樣才能讓政策變成推進鄉村振興的動力。

三是資源上要激活。這裏所說資源指政策資源、社會資源和文化資源。首先政策資源。五四村、魯家村、向陽村等已經全部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現農民承包地經營權全部流轉,股權化既保證了農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農民個體實際地塊的界限,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糾紛,很好地處理了農村集體和個人的利益關係,極大地釋放和促進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土地的規模化、集約經營。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這一政策,我們還未用足用活。其次社會資源。鄉村振興不是一部門的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統籌整合使用政府資源、統籌調動社會民間力量,引導企業資本參與。參觀的鄉村,村級都設有統一戰線工作組,統籌調動鄉賢、名人等力量助力鄉村治理,這個做法真的不錯,值得借鑑。第三文化資源。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禮堂,都有講習所,都有文化長廊,都有農風家訓,都有村史館,都有農家書屋,都有老年公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隨處可見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興村、耕讀傳家的氛圍很濃。二是村級黨組織尊重人才、培養人才的眼光和遠見着實讓我們佩服,可以說照此下去,下一輪的發展引領者仍然是湖州。三是對文化資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極致。這次學習還有一個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館很多,湖筆博物館、桑基魚塘博物館、荻港村名人博物館等等。國級傳統古村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等都做到了極致。我們的傳統古村落、非遺等資源相當一部分在沉睡,未能發揮文化資源在促進經濟、教化鄉鄰、撫育文明風尚中應有的作用。

四是責任上要擔當。從魯家村的成功案例,到向陽村黨支部、村委會、村務監督委員會集體決定、共擔風險,處處閃耀着爲民擔當、幹事創業的情懷。創新發展,先行先試,需要擔當,就要大力傳承弘揚精神。一要有爲羣衆爲集體利益擔當初心。二要有迎難而上、艱苦奮鬥,不怕挫折、不怕失敗,愚公移山的恆心。三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久久爲功,利在長遠,天下爲公的公心。這既是對幹部個人的要求,也是對各級黨組織的要求。

五是黨建上要加強。黨羣服務中心是每個參觀點最突出、最顯眼的標誌。“爲集體操心、讓羣衆省心、請組織放心”、“村莊發展快,要靠書記帶;羣衆生活美,要靠班子領;火車開的穩,要靠黨員撐”、“黨員農家樂”、“黨員文明戶”、“黨員責任牌、責任區”、“黨員請您歇歇腳、上下樓梯慢慢走”等暖心提示清晰顯眼,處處體現了黨員示範帶頭,服務羣衆的理念,體現了黨組織在鄉村振興、鄉村治理中領導核心作用。任何一個美麗鄉村的建設,都離不了黨組織引領、黨員示範帶動,只有強一個支部,才能促一個產業、活一地經濟、富一方百姓。要通過黨建引領,不斷強化“三基建設”,激活基層黨委、農村黨支部內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觀能動性。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培訓個人小結二

現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還有不到兩年時間,“兩不愁”到“三保障”,各級幹部咬緊牙關、認準目標、真抓實幹。從打響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再到開啓鄉村振興戰略新紀元,各種政策,應運而生、水到渠成、承上啓下,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實惠與責任共存、發展與義務相當,每個人都主動或被動參與其中,我們既享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紅利,又要乘勢而上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而這其中脫貧攻堅正是補短板,鄉村振興恰好揚長處。在我認知裏,2008年泥濘土路搖身一變水泥大道,實現村村通、戶戶連;2012年磚瓦洋房聚居而起,草屋土房不見所蹤;2018年萬畝蝦蟹池塘,春日微風,波光粼粼,成片銀杏,搖曳綠芽,道聽途說的村集體經濟不再是在路上、在紙上,實實在在惠及着每一位老百姓。據有關機構對村集體經濟調查,在發展集體經濟中農戶不僅收益土地流轉費,同時參與集體經濟管理獲得報酬,還分取集體經濟分紅。以前說,面朝黃土背朝天,彎腰一干是一天、農村十年不及沿海半年。話雖不假,經濟高速發展,大城市永遠是資源的中心。但離不開農村的老弱病殘幼,以及種種原因留在老家的中青年人,依舊擺脫不了農村的束縛,改變不了自身面臨的窘境。而即將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正慢慢改善他們的衣食住行,提高百姓的精神文明享受,也減少外出務工者對家後顧之憂,這正是老百姓所期盼的。

我從未想過大山深處的老家,會有馬路、洋房、水泥地、籃球場、集體養殖場、瓜果蔬菜種植基地,社會的發展把小山村描述得像世外桃源一般,而這一切已經出現在我歸家的路上。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培訓個人小結三

更加註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機制整合,確保兩項工作有效銜接,不斷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隨着脫貧攻堅順利推進,已經出列摘帽的縣區鄉村,還要齊心接續爲鄉村振興的事業而奮鬥。

農村地區脫貧攻堅成績有目共睹,基層幹事創業環境的改變更值得稱道:幹部羣衆“抱得緊”,數百萬工作隊員奮戰脫貧一線,和貧困戶、鄉親們結成了親戚;上下級、各部門“抱得緊”,五級書記抓實脫貧;東西部協作對口幫扶“抱得緊”,形成全社會幫扶大格局。三個“抱得緊”,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重要機制保障、組織保障、作風保障。這場前所未有的人類減貧實踐,本身就在爲鄉村振興“補短板”。五級書記抓脫貧的責任體系,貧困地區統攬全局的動員體系,第三方評估嚴格抽查的評價體系……這些做法,都值得鄉村振興借鑑參考。

鄉村振興,同樣需要發揚鬥爭精神。已脫貧地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保持責任不變、力度不變、隊伍不變,鞏固好脫貧成果,也需要在措施上逐步實現從精準到共享、從特惠到普惠、從管理到服務的轉變。基層脫貧攻堅中一些臨時性、地域性、超常規的舉措,不宜照抄照搬到鄉村振興中來。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鄉村振興而言,適合的纔是最好的。不少地方的探索,已經顯現成效。以雲南省臨滄市爲例,省市縣掛鉤包點確立指導和責任機制,出臺文件明確鄉村振興的內容標準,讓相關工作變得更加精細、更易操作。同時,理出農村人力、物力、存在問題和所需項目4個清單,摸準鄉村振興的基層實際。臨滄市下面的雙江縣,在“脫貧攻堅指揮部辦公室”加掛“鄉村振興辦公室”牌子,集中辦公、整合機制,確保兩項工作精準理念延續、政策措施延續、幫扶力度延續、成效檢驗延續。

由此來看,實現鄉村振興,精準同樣是必不可少的方法論。比如,建立相對明晰的指標和責任體系,不宜大而化之;摸清鄉村困難問題和資源條件,規劃先行、步步爲營;打開大門、敞開市場,把更多的資源、人才引入鄉村共襄盛舉;把“指導振興”和“我要振興”結合起來,更加註重理事會等的內生動力培養;注重“典型引路”和“提攜後進”,有重點“抓兩頭”來促進全體振興……更加註重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機制整合,確保兩項工作有效銜接,才能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不斷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作爲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鄉村振興戰略在實施中必須貫徹“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我國脫貧攻堅已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最好成績,秉承新發展理念,借鑑脫貧經驗,用脫貧經驗“金鑰匙”打開鄉村振興之門,廣袤鄉村必將呈現更新更美的圖景。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培訓個人小結四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2019年脫貧攻堅成效考覈等情況的彙報》,會議指出,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2019年全國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90%以上的貧困縣實現摘帽,脫貧攻堅已經進入到最後的決勝階段。這充分表明,當前,我國已處於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的歷史交匯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脫貧攻堅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結合起來。聚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共進,既有利於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培育長效脫貧機制,又有利於促進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一、當前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共進的問題思考

(一)理論支撐與思想認識。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都是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而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具有基本目標的統一性和戰略舉措的互補性。當前,還有一些鄉村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鄉村振興戰略思想的精神實質缺乏深刻領會和準確把握,對二者內在邏輯和有機銜接的認識不到位,認爲脫貧“摘帽”就可以“鬆氣歇腳”“到站下車”了,沒有從“三農”工作全局去把握二者目標一致性、工作連續性和階段性統一。

(二)發展現狀與實施基礎。據調查,一些貧困縣,縣域工業底子薄,經濟活力不足,城市化率低,城鄉融合層次低,縣鄉產業缺乏特色,單一化、同質化問題突出,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門路少。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產業發展相互脫節,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基礎相對薄弱,農業綜合改革協同性不強,農民主體作用發揮不充分。

(三)體制機制與政策供給。據調查,一些縣區,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之間缺乏相互通報機制、溝通機制、協調機制,對脫貧攻堅成熟的工作體系,缺乏有效的借鑑和吸收及創新性運用。對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之間政策的過渡接續謀劃不夠,缺乏統籌性的政策設計和支撐。

(四)規劃引領與實現路徑。據調查,一些地方,鄉村振興規劃與脫貧攻堅缺乏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對原有的規劃缺乏有效整合、優化和重構。交匯期工作任務疊加,工作內容和工作重心轉移,兩戰略有機銜接的工作方法和工作路徑缺乏有效探索和實踐。

二、聚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共進的對策建議

(一)做好理論銜接共進,爲鄉村振興提供思想基礎。一是持續深化理論武裝,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及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深刻把握黨領導“三農”工作的新思想、新方略,深刻領會、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和鄉村振興戰略思想的精神實質,繼承“精準”理念,總結脫貧攻堅先進理論和優秀經驗,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理論支撐和根本遵循。二是廣泛動員幹部羣衆,踐行羣衆路線,轉變工作作風,在鄉村掀起“大學習、大調研、大討論”熱潮,實現“被動扶”到“主動興”的轉變,進一步提升貧困人口“自主脫貧”的能力,讓人民羣衆從內心深處轉變觀念,主動依靠自己的勤奮努力,早日過上富裕生活。尊重羣衆主體地位,既問需於民,又問計於民,發揮羣衆首創精神,集衆智,聚民心,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民意基礎。

(二)做好機制銜接共進,爲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障。一是借鑑脫貧攻堅形成的“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做好“五級書記抓扶貧”與抓鄉村振興的銜接共進,將其總結提煉、推廣運用到鄉村振興中。建立健全責任體系、監督體系、評估體系在內的制度體系。二是建立防範返貧和新生貧困、解決次生貧困和相對貧困的鞏固脫貧成果長效工作機制,嚴格落實脫貧“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四個不摘”要求,着力抓好基本產業、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基本技能培訓、基層組織建設。三是建立統籌協調機制,統籌推進規劃編制、政策制定、項目實施等重要事項,提高財政、土地、科技、人才、金融等各項工作的協同性,構築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的體制機制。科學研判脫貧攻堅項目中需要延續和升級的內容,並納入鄉村振興的推進機制中。四是落實考覈評價機制,在鄉村振興初期應借鑑脫貧攻堅過程中形成的較爲成熟的評價機制,在此基礎上建立合理的階段性考覈指標體系。

(三)做好規劃銜接共進,爲鄉村振興提供實現路徑。一是清晰明確地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短期過渡計劃,將脫貧後待完成的任務、工程等納入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或實施方案,發揮長效作用。二是銜接好各專項和行業規劃,將脫貧攻堅規劃部署中仍需鞏固拓展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培育、美麗鄉村打造、農旅融合發展等項目,有機嵌入鄉村振興發展規劃中,增強規劃的持續性和銜接性。通盤考慮土地利用、居民點建設、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注重保持鄉土風貌。編制縣域鄉村振興規劃,堅持科學規劃、注重質量,切實形成城鄉融合、區域一體、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三是按照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對縣域內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措施作出總體安排,針對不同發展水平、不同類型的地區,加強分類規劃指導,梯次推進。大力提升城鎮化水平,用“大馬拉小車”,以城鎮化的發展帶動鄉村振興。四是制定產業振興規劃,在鄉村振興總體規劃指引下,發揮各地特色,制定階段性的產業規劃。保持產業扶貧力度不減,將產業發展重心轉向縣域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價值鏈。

(四)做好政策銜接共進,爲鄉村振興提供動力源泉。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一是加強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政策統籌,分類確定需要取消的、接續的、完善的或強化的政策,研究現行傾斜性支持政策的延續時限、內容與脫鉤方法,注重總結梳理脫貧攻堅中成熟的理論成果、實踐經驗,用於完善鄉村振興政策體系、制度框架。二是轉變政策供給方式,促進相關政策向常規性、長效性轉變,均衡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強化產業、金融等政策供給,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三是合理拓展部分扶貧政策惠及的對象範圍。打好特惠性政策與普惠性政策的組合拳,既要持續關注對特殊羣體的兜底保障,也要高度重視推動鄉村的整體發展。通過政策拓展,將在脫貧攻堅中增強貧困戶發展能力的政策舉措,轉變爲能夠幫助廣大農戶參與鄉村振興並分享鄉村紅利的政策安排。

(五)做好資金銜接共進,爲鄉村振興提供金融支撐。一是強化政府“主導”,發揮金融資金的引導協同作用、社會資金的參與補充作用,確保資金投入與提高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相匹配。二是強化資金“整合”,發揮規劃的統籌引領作用,把脫貧攻堅、公共事業發展和涉農資金等多方投入統籌起來,充分發揮資金整合規模合力效益。三是強化資金“撬動”,借鑑並創新脫貧攻堅的資金籌措方式,通過以獎代補、貼息、擔保等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槓桿作用,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研究出臺市場化方式推進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

(六)做好人文銜接共進,爲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持。一是強化人才培養及提升,實現人才振興。脫貧攻堅與鍛鍊幹部、人才培養的有機結合是我國特色扶貧的重要經驗。在與鄉村振興銜接過程中,通過“內育”與“外引”相結合,培養鄉土人才,引進懂科技、懂管理、懂市場、懂法律的現代化人才,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二是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要求貫穿始終,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薰陶、道德教化、實踐養成和制度保障,形成良好的家風家規,同時外化爲自覺行動。三是做好扶智扶志與文化振興的有效銜接。一方面扶貧扶志扶智並舉,實現鄉村文化改善。另一方面,多管齊下補齊鄉村文化短板、增強鄉村文化自信。開展豐富多彩的鄉村文化體育活動,豐富農村文化產品供給;因地制宜挖掘特色鄉土文化內涵,充分運用特色文化提高村民凝聚力,爲鄉村振興鑄魂。

(作者單位:中共安徽省泗縣縣委)

2020關於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培訓個人小結作文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