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幸福是什麼》教學案例設計多篇

《幸福是什麼》教學案例設計多篇

《幸福是什麼》 教案 篇一

《幸福是什麼》是九義教材第九冊第三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這個童話故事主要講了三個牧童在清理噴泉,砌上小井時遇到一位神奇美麗的姑娘-智慧的女兒,在她的啓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麼?十年後,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實踐,明白了幸福的涵義。

我在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爲主,聽說讀寫結合,最終從一個高度上來體會幸福,十年後青年通過自己的經歷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要說清楚幸福是什麼,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該童話想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幸福的真正含義。文章重點寫了三個青年話,對三個青年人尋找的具體過程卻省略。這個空白也正是學生的體驗所缺乏的。如何讓學生從他們的話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義,從淺層次的幸福過渡到深層次的幸福就成了本課的難點。基於以上的情況,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策略。

1、瞭解故事 ,深層次理解幸福

2、從身邊發現幸福,體會幸福

3、讀寫結合,學會寫隨筆。

以前後圖片的對比增加學生對幸福的理解,從淺層次的到深層次的。

課堂的開始,用音樂把學生帶進一個幸福的氛圍當中,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認爲: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具有更高的啓示……

激情熱身,我用多媒體播放《幸福拍手歌》,讓學生一邊唱一邊比劃,說聽了後的感受,我想這對對四年級學生要求過於簡單,然後板書“幸福”讓學生說面對這個詞的時候有什麼想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去思考,同時又訓練學生說話,在這時學生已經初步進入了角色,我相機出示一組圖片,也是學生平時所感受到的“母親的關懷、溫馨的禮物、生日的蛋糕、快樂的讀書、平靜的馨香、堅固的友情”讓學生初步感知。接着進入課題:幸福是什麼

接着是默讀課文,歸納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歸納時應該訓練學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來說,我給了學生一個提示語句,讓學生根據提示去歸納主要內容,反覆的讀三個牧童砌井後的幸福,和十年以後他們再次回到井邊的情形,接着我問了三個青年找到幸福了嗎?引導學生回答,然後再是他們爲什麼感到幸福,讓學生自己想象在這個十年間他們身上都發生了什麼事情。來體會三個青年的幸福,明白幸福其實是爲人民服務。就是盡義務,造福人類。感受更高層次的幸福。葉聖陶先生曾說“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做到此兩點,乃爲教學之成功也。

接着讓學生髮現身邊的幸福,體會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學生交流自己所看到,所感受到的幸福。藉機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結合課文語句和生活實際理解爲什麼三位青年感覺勞動可以帶來幸福,質疑難道僅僅只有勞動才能帶來幸福?讓學生來說說,自己理解到得更深層次的理解。我再補充裏一組圖片:“愛心的傳遞、攙扶的背影、保家衛國”等,達到從淺層次和深層次的一個跨越。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學生有了對幸福感悟以後,在積累了激情以後,立馬寫作,以情景式體驗來爲作文打好堅實的基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我相機出示了一組優美的句子:“天使說:幸福就是溫柔的守護!張開雙臂,爲寒冷的人送去溫暖 ,展露笑顏,給哀傷的人帶來歡樂,幸福是無私奉獻、助人爲樂!”

太陽說:“幸福就是熱情的贈與!掃去陰霾,令大地充滿火樣的熱情,驅走灰暗,讓冷漠的人心尋回關懷,幸福是光明正大、寬宏大量!”

鄭老師說:“幸福就是真誠的感情! 澆灌友誼,陌路的人們會成爲朋友 ,珍藏友情,寂寞的靈魂會擁有歸宿 ,幸福是執著夢想、懷抱希望!”

你說……

讓學生說,讓學生仿寫幸福隨筆。意圖是通過一堂課的學習,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幸福是什麼寫下來,寫對幸福的感受,來體會生活中存在身邊的幸福並更好地珍惜幸福。當學生寫好,挑幾句好的當堂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出來,讓學生評一評,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幸福是什麼》學生課堂隨筆

秦榮燦:幸福是農民伯伯辛勤的勞動,爲我們消除飢餓;

幸福是自己盡力的學習,讓父母開心快樂;

幸福不是擁有金錢的多少,幸福是一種感覺。

幸福是說到做到。

姜佩琳:幸福是幫助別人,讓別人感到舒心

幸福也是給殘疾人送上溫暖

還是給飢餓的人送去一塊麪包,一杯牛奶

給悲傷的人送去快樂的時光

劉玥:  幸福就是爸爸媽媽給的愛,也是自己給別人無私的愛,

在別人需要幫助時伸出的一雙溫暖的手,

幸福就是燦爛的陽光,

幸福就是溫柔的春風。

陳利民:幸福不在於金錢,而是在於樂於助人,

幸福是把溫暖送給寒冷的人,讓他們感到快樂,

幸福在於關心和關愛。

吳涵冕:我的爸爸是一位有名的醫生,他給病人治病,讓他們恢復了健康,這是爸爸的幸福。

李東陽;幸福是給別人帶來快樂和愉悅,

是給殘疾人捐出自己的心意。

幸福不在於有錢而在於奉獻。

雷煊煊:幸福是一塊麪包,給飢餓的人

幸福是一劑良藥,給落下病根的人,

幸福在於快樂,給別人增加笑容。

白林洪:幸福的人不悲傷,悲傷就是一手的塵埃,如果你給她一滴水,他就會少一點漂浮的塵埃,就會多一份潔淨,人們就會多一點幸福,世界上就多一份笑容。

王崇林:幸福就是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把愛心給那些貧困的家庭。

劉瀟: 幸福就是給寒冷的人帶來溫暖,把自己的愛心,良心,關懷的心和溫暖的心送給需要幸福的人們,讓他們感受快樂。

周玉婷:你送別人的金錢,別人不在乎,你送給別人幸福別人很在乎,因爲,幸福能夠使人快樂,幸福能夠使人用微笑面對生活。

雷磊:  幸福不是金錢,而是伸出自己溫暖的雙手,讓寒冷的人感到無比的溫暖,

幸福是給貧窮的人捐錢,給飢餓的人一塊麪包,讓他們不再飢餓,

段皓天:幸福就是爲別人服務,別人遇到危險,幫助他們,因爲幫助困難的人也 是一種幸福。

汪治宇:幸福是我們給窮人捐愛心,是給老人在公交車上讓座,

是我們爲別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方登輝: 幸福是有天使的世界,是幫助別人,

幸福的人不孤獨,因爲孤獨會讓人們悲傷。

侯艾琳;幸福不在於金錢,

幸福是幫助別人,

幸福是儘自己的義務,是用勞動來報答幫助你的人。

廖文:  幸福是幫助別人,要靠勞動,比如說:“看到路邊有殘疾的老爺爺要錢主動捐出一份愛心。在鄉村裏有困難的家庭不能給讓孩子上學,主動把愛心捐給他們”。這些是要具體行動的,這些幸福是無私的愛!

幸福是什麼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

2、朗讀課文,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3、能和同學合作表演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是瞭解故事內容,教學難點是體會課文中所講的幸福的含義。

課前準備:

1、向身邊的人訪談對幸福的理解。

2、蒐集關於幸福的名言警句。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歌聲導入,齊唱《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

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演唱《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在歌聲中開始這節課的學習。在熱烈的氣氛裏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我們今天的生活過得這麼幸福,誰想說說你在什麼時候會感到幸福呢?(生自由說)可是你們知道幸福到底是什麼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幸福是什麼》,看看這個問題能不能從故事中找到答案。”(板書課題,讀題。)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故事內容

1、自由讀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想想文章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學生自由讀書後交流)

三、三個青年人是怎樣弄明白幸福是什麼,再次閱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

四、理解三個青年說的話。

讀句子,想情景,議現實,感情讀。

五、表演故事,深化對故事情節和個人物對話的理解。

1、小組合作,組內表演。

2、班上表演,演後評點。

六、拓展交流。

除了勞動可以給我們帶來幸福之外,生活中我們還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聯繫親身經歷和課前做的訪談,談談自己對幸福的理解。)

1、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2、交流和幸福有關的名言警句。

七、作業:

1、課外閱讀有關幸福的文章。

2、課後寫寫“幸福是—— ”,把自己對課文的感悟 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做一番心靈的表白。

體會身邊的幸福 篇三

1、同桌一起讀,說說幸福是什麼呢?(板:靠勞動,盡義務,做益事)

什麼叫“義務”?能舉個例子說明麼?在學校,

學生的義務是什麼?在家裏你的義務是什麼?

2、“有益的事情”指的是什麼事情?在我們周圍或從書上電視上,你看到誰做的什麼事是有益的事情呢?

3、智慧的女兒說的這句話揭示了幸福的真諦。回家後,你把學到的這句話和家人一起分享也是一種幸福!先給媽媽說──(讀句子)再對奶奶說。(再讀)最後向鄰居家的小弟弟說(再讀)。時光飛逝,轉眼間,你們變成了爺爺奶奶,那時你們會對自己的孫子孫女說(句子消失後背誦)讓幸福的真諦一代代傳遞下去吧!

4、同學們你們看,不知不覺中,大家已經把這句話背下來了,這就叫熟讀成誦。以後,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背誦更多得好文章。

《幸福是什麼》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人們從你的勞動中得到了好處和快樂,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並說說課文的中心思想,培養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瞭解三個牧童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從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麼。

2.理解智慧的女兒兩次話語中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二、指名朗讀全文,檢查預習情況,糾正不正確的字音

三、自己出聲讀全文,思考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並說說課文的起因是什麼?

四、分析課文的。起因

1.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麼幹的?

2.指名幾個學生說說他們挖小水井的過程。

3.他們挖小水井時心情怎麼樣?把表現他們心情的語句劃出來。

4.讀所劃的語句,說說他們爲什麼這麼快樂?結合上下文說一說。

五、朗讀課文起因部分,讀出他們快樂的心情

六、朗讀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

第二課時

一、複習提問,引入本課時,激發興趣

二、默讀全文,想想三個牧童分手後,各自都做了些什麼

三、十年後,三個牧童已經變成三個青年,他們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

四、朗讀全文,把智慧的女兒兩次說的話劃下來

五、朗讀全文體會“幸福”的含義,並想想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1.自己思考;

2.小組討論;

3.大家討論得出:幸福是靠勞動,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從而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

六、談談學了課文後有什麼收穫

課後作業

幾個同學合作,把課文內容演一演。

【板書】

幸福 是 什麼

↑ ↓

爲人治病 靠勞動

對人有用 盡義務

養活別人 做益事

《幸福是什麼》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本課 6 個生字,讀準“鐵鍬、詫異、耕地”等詞。

2、使學生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來獲得。人們從你的勞動中得到了好處和快樂,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3、朗讀課文,培養學生初步的自主閱讀能力,願意的話可以和同學演演這個故事。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在三個牧童對幸福的尋找和認識當中體會幸福的真正含義。

2、教學難點:理解智慧的女兒與牧童兩次對話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好奇,導新課

1、幸福是什麼?多少年來人們尋尋覓覓……在那遙遠充滿神奇力量的童話王國裏,有一位謙虛、善良、美麗的智慧的女兒,她能告訴你幸福是什麼,你們想知道嗎?

2、那就需要每一位同學靜下心來細細讀懂第十課。

二、帶好奇,初讀文

1、默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遇到難讀的反覆多讀幾遍。

2、你能用上“先……再……接着……最後……”來說說課文是怎麼敘述這個故事的嗎?

3、指名答,教師適當引導。

(先寫三個牧童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再寫他們得到了智慧的女兒的祝福,並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麼。接着寫十年以後,三個青年與智慧的女兒在小井旁邊再次相遇,此時他們已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4、按照故事的發展順序,你可以將課文分成幾大部分內容呢?

5、師:幸福是什麼?讀了課文後你知道了嗎?

三、解好奇,精讀文

1、默讀全文,想想三個牧童分手後,各自都做了些什麼。

2、同桌交流,列寫小標題。

3、師生交流。(板書:學做醫生,爲人治病;勤懇工作,對人有用;耕地種麥,養活多人。)

4、十年後,三個牧童已經變成三個青年,他們明白什麼是幸福了嗎?從哪些句子讀懂的呢?引導學生交流中品讀重點詞句。

如:“弄明白了,很簡單。我給病人治病。他們恢復了健康,多麼幸福。我能幫助別人,因而感到幸福。”仔細讀讀這句話,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讓這個青年感到幸福的原因是什麼嗎?這裏有兩個“幸福”,你怎麼理解它們的含義。你能想象這位青年是怎麼治病的嗎?當他看到自己的醫術治好了病患時,心裏會怎麼想?會有怎樣的感覺呢?

又如:“他們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這麼小的事,卻給別人帶來這麼大的好處。”這三個青年曾經做過什麼?對當時的他們來說,這是件怎樣的事情?(生答:多麼小的事情、多麼快樂的事情等。)現在來看呢?從哪裏你讀懂了這是件給別人帶來好處的事情?指名答。

指導讀好“小”與“大”的對比感。

5、三位青年找到的幸福是什麼?你再讀讀他們各自說的話,談談你的看法。

6、指導讀好這些句子,邊讀邊想象他們找到幸福後滿足的笑容。

【設計意圖】好奇是引發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因爲好奇所以求知,因爲好奇所以探究,因爲好奇所以記憶!

四、留思考,引下文

是誰讓三個牧童去尋找幸福的呢?又爲什麼要去尋覓?她最終告訴牧童的幸福和你想的一樣嗎?

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

五、課後作業

熟讀課文。

六、板書設計

10、幸福是什麼

學做醫生,爲人治病;

勤懇工作,對人有用;

耕地種麥,養活多人。

《幸福是什麼》教學設計 篇六

教材分析:

這篇童話是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先講三個牧童發現樹林裏一口老泉已經不涌泉水了,他們主動帶來鋤頭、鐵鍬,疏通泉眼,開溝引水,砌井加蓋。他們這樣做是爲了讓人們能喝到乾淨的泉水。再講智慧的女兒看見了他們的所作所爲,稱讚他們做了一件好事,並祝他們幸福。這時,三個牧童並不理解什麼是幸福。智慧的女兒沒有直接告訴他們幸福是什麼,而是引導他們自己去弄明白。接着講十年以後三個牧童又在小井旁邊相遇。他們看到了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的好處:有了泉水,樹木茁壯成長,人畜可以隨時飲用。他們爲此感到快樂。回顧各自十年的生活經歷,他們對幸福是什麼有了比較深刻也比較一致的體會:因自己的勞動給別人帶來益處而感到幸福。最後講智慧的女兒再次出現,她概括了他們的體會,揭示了幸福的含義。

故事情節奇異是本文的一大特點。文中“智慧的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她肯定、讚揚三個牧童疏通泉眼的勞動;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弄明白什麼是幸福;在他們有了體會之後,揭示幸福的含義。她就像有着無窮智慧的導師,指引三個牧童去實踐,去發現,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思想。智慧的女兒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這一人物形象,使整個故事變得神祕而有趣,大大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人們從你的勞動中得到了好處和快樂,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並說說課文的中心思想,培養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瞭解三個牧童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從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麼。

教學難點:

理解智慧的女兒兩次話語中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每個人都想得到幸福,那麼同學們有沒有認真想過幸福到底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題目就是“幸福是什麼”。(板書課題)自己去讀讀課文,遇到生字多讀幾次,把它讀正確。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並標出自然段序號,

二、指名朗讀全文,糾正不正確的字音。

三、瞭解文章內容

交流: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寫三個牧童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兒的祝福,並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麼。十年以後,三個青年與智慧的女兒在小井旁邊再次相遇,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那課文的起因是什麼呢?(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書:挖小水井)

四、研讀課文的起因

1.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麼幹的?

2.指名幾個學生說說他們挖小水井的過程。

3.他們挖小水井時心情怎麼樣?結合上下文說一說他們爲什麼這麼快樂?。(因爲他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有了成果並且給別人帶來好處。)

4、自由讀——齊讀課文起因部分,讀出他們快樂的心情。

五、研讀課文的經過

三個牧童挖了水井後,一位美麗的姑娘出現了,稱讚他們做了一件好事,並祝他們幸福。這時,三個牧童並不理解什麼是幸福。於是他們分手各自去尋找幸福,他們找到了嗎?請小朋友默讀全文,想想三個牧童分手後,各自都做了些什麼?(學做醫生,爲人治病;勤懇工作,對人有用;耕地種麥,養活多人)然後展開想象:在這十年之中可能發生一些什麼事讓他們更深地體會到了幸福。(生討論交流)

六、研讀課文的結果

1、朗讀全文,把智慧的女兒兩次說的話劃下來

讀這兩段話,結合三個青年的體會說說幸福是什麼?

(通過自己的勞動,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這就是幸福。)

說說什麼叫“義務”、“有益”?(益就是好處。)

2、大家討論得出:本文告訴我們幸福是靠勞動,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從而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

七、課本劇表演,以加深對幸福含義的體會。

八、總結深化

今天,我們知道了什麼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學們今後一定會努力學習,將來好好工作,好好生活。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會嚐到幸福和快樂。最後老師找了幾句關於“幸福”的名人名言與大家共勉。

關於“幸福”的名人名言

人類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於獲得幸福。──歐文

金錢和享受的貪求不是幸福。──赫拉克利特

你想成爲幸福的人嗎?但願你首先會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想不付出任何代價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話。──徐特立

建築幸福的生活,我們就沒有任何權利享受幸福,這正和沒有創造財富無權享受財富一樣。──蕭伯納

九、作業

1、讀讀畢淑敏的作品《提醒幸福》,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2、根據《幸福是什麼》這個故事,接着續編通話。

3、收集有關幸福的名言名句,並且工整地書寫到課文的空白處。

板書設計:

10x幸福是什麼

(靠勞動盡義務有益的)

幫助別人有用的養活別人幸福的

幸福是什麼教學設計 篇七

教材版本: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

課    題:10* 幸福是什麼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童話的特點;能理清故事的脈絡;讀懂故事的內容,理解幸福的含義;能和同學合作表演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目標:蒐集處理信息,豐富學習資源,豐厚感悟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目標:發現身邊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給別人或者別人給自己帶來的幸福,並懂得珍惜幸福。

教學重點:瞭解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體會課文中所講的幸福的含義。

教具準備:錄音機;磁帶《幸福拍手歌》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進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配樂齊唱《幸福拍手歌》

2、談話:從你們的歌聲中,我聽出了你們的快樂和幸福,多麼美好的感覺呀!父母、師長疼愛,同學、朋友關愛,我們整日包圍在幸福之中。但是,你們能告訴我幸福是什麼嗎?

(指名回答)

理答導入:

方案一:(學生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談個人對幸福的認識)哈,有幸福的感覺,卻不能說出什麼是幸福。不要緊,幸福本身就是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但它的確存在於我們生活當中。讀了保加利亞作家埃林·彼林的童話《幸福是什麼》,相信你們能給出自己的回答。

方案二:(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談個人對幸福的粗淺認識)真棒,你們都是感覺敏銳的孩子!正像你們回答中表現的一樣,每個人對幸福的認識都是不盡相同的。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保加利亞作家埃林·彼林的一片童話《幸福是什麼》,看看作者給出的答案是什麼。

二、自學探究,讀懂故事

1.運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法自讀課文三遍,掃清字詞障礙,瞭解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交流:你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充分交流,可以用文中現成的話來回答,有所理解和體認即可)

3、複述童話故事。(2-3名學生,引導學生按敘述順序把故事說完整)

三、合作交流,品讀體驗

1、幸福是什麼,三位青年都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再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

2、與文本對話,理解“幸福是什麼”

① 讀三位青年的對話,理解他們對幸福的認識。

理答要點:十年後,三個小牧童都長成了健壯的青年。往東的、往西的、留在村子裏的,他們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做醫生的、當工人的、做農民的,不同的職業、不同的經歷,對幸福的感受卻是相同的,用故事裏一位人物的話來說,那就是——(智慧女兒的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義務”怎麼解釋?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引導學生根據故事內容、具體句子,正確理解“智慧的女兒”所說的這句話)

理答過渡:是的,正如大家所談的那樣——要想獲得幸福,就要通過辛勤的勞動,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給別人帶來方便和好處,讓別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三位青年從事的都是一些普通的工作,如他們自己所評價修葺泉井的勞動那樣,他們並沒有擁有鉅額的財富、顯赫的業績,但平凡的勞動卻爲他人帶來好處,他們也因此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幸福。有人說:“幸福是一種感覺”。也有人說:“幸福是一種對既得所持有的滿足感”。請帶着一種滿足感、愉悅感來讀三位青年的對話,說說你新又體味到了什麼。

理答要點:

——滿足自己所擁有的。

——幸福不在於虛無縹緲的幻想中。

——心有所滿足,才能感覺到幸福。

② 三位牧童起初對“幸福”這個概念一無所知,所以他們問“你祝我們幸福。請你告訴我們,幸福是什麼呢?”當接受“智慧女兒”的啓迪引導,他們分手前是怎麼說的?從這些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理答要點:

——幸福無處不在。三位青年十年的經歷告訴我們:往東往西,下南上北,甚至就留在本村,都能尋找到幸福,幸福無處不在。幸福在外面的世界、在周圍、在內心。

——只有心中充滿了對幸福的渴望,非常想得到幸福,纔有可能找到幸福。

3、與作者對話,深入理解“幸福是什麼”

在三位牧童尋找幸福的旅途上,有一個人物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她是誰?作者在故事中安排這樣一個人物,用意何在?

理答要點:對幸福的尋找需要來自外界的幫助和支持,青少年更需要別人的指導,我們的父母、師長甚至同學朋友,充當的就是文中“智慧的女兒”這樣一個角色。有了他們的幫助、支持、指導,我們才能少走彎路,儘快地尋找到幸福的真諦。所以,我們要多聽聽他們的建議和意見。另外,“智慧的女兒”只是故事中的一個角色,是個虛構的童話人物,是一個精靈、一個神,生活中並不存在,但是,智慧的確存在於我們的頭腦之中,它真的能幫我們儘快找到幸福。所以,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學習當中,千萬別忘了使用我們的頭腦和智慧。智慧能創造看得見的財富,也能創造看不見卻能感覺到的幸福。

4、與生活對話,全面理解“幸福是什麼”

除了勞動可以給我們帶來幸福之外,生活中我們還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

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理答要點:

——幸福無處不在。但它又不能單獨作爲一件具體的事物而存在,所以我們無法看見,也無法觸摸,但它的的確確存在於我們周圍,只有用心感受生活、感受生命的人才能到覺察到它的存在。

——三位青年爲什麼能尋找到各自的幸福,就在於:一是智慧的女兒的引導,這是外因;二是他們因不知幸福爲何物而對幸福充滿了渴望,這是他們能尋找到幸福的內因,也是最爲重要的因素。

5、與心靈對話,讓“幸福”走進每個人的內心。

談談你的幸福觀,並以名言的方式概括成一句話。

提示:“我認爲幸福就是                     。”

6、與文體對話,認識童話的特點

與《巨人的花園》一樣,這個故事也是一篇童話。再讀全文,討論:童話有什麼特點?

理答要點:

——童話是兒童文學的重要體裁,是一種具有濃厚幻想色彩的虛構故事,其語言生動淺顯,對自然物往往作擬人化的描寫,多采用誇張、擬人、象徵等表現手法編織奇異的情節。

——幻想是童話的基本特徵,也是童話反映生活的特殊藝術手段。童話主要描繪虛擬的事物和境界,出現於其中的“人物”,是並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講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發生的。但是童話中的種種幻想,都植根於現實,是生活的一種折射。

——童話創作一般運用誇張和擬人化手法,並遵循一定的事理邏輯展開離奇的情節,造成濃烈的幻想氛圍,形成超越時空制約、亦虛亦實、亦幻猶真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佈置實踐作業

1、課外閱讀畢淑敏的《提醒幸福》

2、以小組爲單位排練課本劇,待課外活動時間彙報演出。

幸福是什麼教學設計 篇八

【內容分析】

《幸福是什麼》是保加利亞作家埃林。彼林寫的。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故事講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指引下去尋找什麼是幸福。十年後他們通過自己的經歷明白了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教學目的】

1、在預習的基礎上,藉助拼音認識6個生字。

2、讀懂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3、受到熱愛勞動、樂於助人的教育,聯繫生活實際懂得幸福的含義。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瞭解三個牧童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從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麼。

【教學難點】

理解智慧的女兒兩次話語中的深刻含義。

【教學方法】

講授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播放出音樂《幸福拍手歌》,教師與學生一起歌唱拍手。導入課題,展現問題——幸福是什麼。

展現課件,總結幸福的種類是多樣的,可是幸福到底是什麼?今天我們就通過《幸福是什麼》一課來尋找答案。

二、檢查複習情況。

檢查生字詞,挑選一名“小老師”帶讀,幫助糾正,適時表揚。

講解生字詞。

三、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同學們,我們已經掃除了課文中的生字障礙,現在我們一起去課文中尋找幸福吧!全班快速的默看課文,邊看邊思考,本課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課件展示問題)

(學生舉手回答問題)

看來同學們的自學能力真的很強。本課講了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指引下去尋找什麼是幸福。他們經過自己的努力明白了什麼是幸福的故事。(課件展示)

四、細讀課文體會幸福

同學們思考一下,這篇童話主要是用了什麼樣的記敘手法?(事情發展順序)有哪位同學能夠告訴我,事情發展順序要去怎麼交代事情呢?(起因、經過、結果。)很好,那麼同學們思考一下,第幾段到第幾段是交代事情的起因的?第幾段到第幾段又是交代事情的經過與結果的?

第一部分:

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第一部分的起因是什麼?(學生回答。)那麼他們挖井的過程心理狀態是怎麼樣的?(引導學生說出高興、興奮。)而挖井的目的又是什麼呢?大家都在課本上找一下答案。(教師總結。)

在挖井後他們遇到了誰?說了什麼,分別又做了什麼決定?

第二部分:

那麼幸福究竟是什麼呢?三個牧童弄懂這個問題了嗎?

“三個青年快活地看着這一切。”說明了什麼?(分析小井旁邊發生的變化。引導學生回答出三個青年快活是因爲他們已經懂得了幸福的含義。)

三個青年最後明白的“幸福”是什麼?請同學們在文章中用波浪線畫出來。邊畫邊思考:他們是怎樣弄明白的,都做過了些什麼,結果又是怎麼樣的?

(分析第一個牧童)第一個牧童在是十年內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變成了醫生。)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義,爲什麼?(學生舉手回答治病救人。)(教師總結,同時讓學生表演怎樣治病救人,病人反應又是怎麼樣。)

(分析第二個牧童)第二個牧童在是十年內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做過很多工作。)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義,爲什麼?(學生舉手回答幫助別人。)(教師總結,同時讓學生思考做過很多不同工作的時候是怎麼幫助別人。)

(分析第三個牧童)第三個牧童在是十年內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變成了農夫。)他是否懂得了幸福的含義,爲什麼?(學生舉手回答耕田養人。)(教師總結,情景演繹農民種田。)

第三部分:

在他們聊天的時候,誰出現了,說了什麼話?(“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在這裏的“義務”我們應該怎麼理解?“義務”就是應盡的責任。例如,作爲學生,應盡的責任就是好好學習;作爲子女,應盡的責任就是孝順父母。總之,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兒說的“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

這三個青年都明白了:因爲他們都用自己的雙手做出了對別人有用的事。這就是智慧女兒叫他們尋找幸福的目的。

(課件展示)來,咱們一起來讀一讀這段話。

最後我們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捋一下文章的脈絡,做一下總結。

《幸福是什麼》 教案 篇九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

今天,我帶領學生學習了《幸福是什麼》這篇課文,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要說清楚幸福是什麼,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幸福是什麼》這篇童話就想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幸福的真正含義。基於以上情況,以及學生自身的學習基礎,我打算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自瀆課文,採取小組合作的形式,互助學習,能自己解決的小組討論解決,不能解決的,但確實有價值的問題再提出全班討論

上課時一切都按照設計的程序進行,半節課的自學時間過去後,我讓孩子們彙報合作學習的情況(主要分爲兩大塊1,提出需要幫助解決的問題2,說說本組已經解決的有價值的問題),表面上看,孩子們似乎把課文的內容讀懂了,但實際上,這三個青年的經歷與孩子們的生活相去甚遠,他們是無法真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正當我苦於無處着手時,突然張旭冷不丁冒了一句"老師,我最怕醫生了,總是打針。"我靈機一動,引導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第一個青年是如何在異地他鄉爲治病救人的。可以說也可以合作表演,課堂一下子就活躍了起來,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最大程度的走進了第一個青年的身邊,感受到了他的幸福,理解了幸福的不同含義。同時我因勢利導問學生:"作爲一名國小生,我們現在的勞動是什麼 "學生你一言我一語議論起來,這個說是學習,學習好了我就幸福。那個說是做值日爲大家服務就是幸福。整個課堂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通過這節課進一步證明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就會積極參與,成爲學習的主人。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

《幸福是什麼》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在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爲主,但上完這一課,發覺與設計時的意圖相差較遠,經過聽課領導的評點及自己的思考,感覺指導學生不到位原因就在於自身的引導不夠明確,設計沒有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老師的導很關鍵,如果老師本身指導的思路不夠清晰,要求不夠明確,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有所提高的。下面我從教學設計的幾個方面來說說指導不夠好的地方。

首先是導入,我用多媒體播放《幸福拍手歌》,讓學生說聽了後的感受,其實這個對四年級學生要求過於簡單,如果換成先板書"幸福"讓學生說有什麼想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去思考,同時又訓練學生說話,效果會更好一些。

接着是默讀課文,簡單歸納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歸納時應該訓練學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來說,我爲了降低難度,給了學生一個提示語句,讓學生根據提示去歸納主要內容,可能會限制學生自己的思維,侷限在一個框裏。學生已經預習過課文了,我在這裏沒有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如讀文是否流利,文中要求認識的6個生字也沒有讓同桌檢查讀音,基礎知識沒有抓牢固。對於自學能力較好的學生而言,這6個生字可以在課外認識,但班上大多數學生的基礎稍差,所以還是在課堂上提醒一下會加深印象。

當找出理解幸福的重點句,我讓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如何理解這句話,可以分角色表演,也可以自己思考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學生選擇分角色朗讀的佔多數,當我檢查時就發現學生並沒有真正去思考這句話,純粹在讀書。請了一個小組上臺表演,本想讓臺下與臺上的學生進行互動對話,藉機培養口語交際能力,但是我沒有結合課文語句和生活實際理解:爲什麼三位青年感覺勞動可以帶來幸福,也沒有讓學生質疑:難道僅僅只有勞動才能帶來幸福,所以學生的小組表演結束,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依然沒有真正理解這個重點句。

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學生仿寫幸福"格言"。本來的意圖是通過一堂課的學習,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幸福是什麼寫下來,但是我拔高了要求,以致讓學生理解爲寫格言原來是這麼簡單,四年級的學生寫的句子是自己的感受,這裏可以換爲寫對幸福的感受,來體會生活中存在身邊的幸福並更好地珍惜幸福。當學生寫好,可以挑幾句好的感受在電腦中打出來,讓學生評一評,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

幸福是我們很熟悉的話題,但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要說清楚幸福是什麼,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課文《幸福是什麼》講的是三個牧童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勞動實踐弄懂了幸福的真正含義:幸福是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

我把這篇閱讀課文的教學重點定爲:三個牧童是怎樣弄懂幸福以及理解幸福的含義。課文淺顯易懂,教學時,我沒有作過多的講解。在學生默讀全文後,要求找出重點句(智慧女兒的話)並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然後抓住文中三個孩子是怎樣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通過朗讀、表演、交流,感到了只有付出勞動,做對別人有用的人,纔是幸福的。接着我讓學生聯繫他們平時看到的,聽到的,做過的,說說自己對幸福的看法。之後又出示了幾組不同身份的人對幸福的理解,讓孩子們體會幸福的真諦。與此同時,我不失時機地出示了一些關於幸福的名人名言,讓學生讀一讀,背一背,一方面進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積累了語言。課後要求學生回家與父母交流,然後讓他們動手寫下自己對幸福的理解。徐馳遠寫道: “媽媽告訴我,幸福無處不在,有時,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讓人感到幸福。如:看着睡夢中孩子安祥的臉龐,媽媽會感到幸福;看着馬路上一對白髮蒼蒼的老夫妻相互攙扶,這是一種幸福;餐桌上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圍在一起吃飯,這也是一種幸福……”葉欣然寫道“我與爸爸在暢談中,爸爸問我:‘當你在公交車上把座位讓給大肚子阿姨時,阿姨摸着你的頭,向你表示感謝,當你教小弟弟打羽毛球時,看到小弟弟學會後那高興的樣子,你的感覺怎樣?’媽媽問我:‘當你把一首新曲子彈出優美的旋律,當你在參加社區朗誦表演取得成功時,你又是怎樣的感覺?’我明白了,原來幸福就在家人的笑臉裏,在我的努力中,在別人的讚美聲中……”在與父母的交流中,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尋找幸福不一定要走很遠的路,要經歷很長時間,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隨時伸出自己的雙手,就可以抓住幸福。

教學永遠是一項遺憾的勞動,每次課後自己總能夠從課堂中發現不足之處。如上課一開始我讓學生找出重點句理解,不很妥當。如在學生了解文中三個孩子尋找和認識幸福後,再交流對幸福含義的理解,這時對課文中重點句理解就水到渠成。

幸福是什麼》教學反思

《幸福是什麼》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在設計時以培養學生的自我理解能力爲主,但上完這一課,發覺與設計時的意圖相差較遠,經過聽課領導的評點及自己的思考,感覺指導學生不到位原因就在於自身的引導不夠明確,設計沒有緊密結合學生實際。老師的導很關鍵,如果老師本身指導的思路不夠清晰,要求不夠明確,學生的能力是很難有所提高的。下面我從教學設計的幾個方面來說說指導不夠好的地方。

首先是導入,我用多媒體播放《幸福拍手歌》,讓學生說聽了後的感受,其實這個對四年級學生要求過於簡單,如果換成先板書“幸福”讓學生說有什麼想法,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去思考,同時又訓練學生說話,效果會更好一些。

接着是默讀課文,簡單歸納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歸納時應該訓練學生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來說,我爲了降低難度,給了學生一個提示語句,讓學生根據提示去歸納主要內容,可能會限制學生自己的思維,侷限在一個框裏。學生已經預習過課文了,我在這裏沒有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如讀文是否流利,文中要求認識的6個生字也沒有讓同桌檢查讀音,基礎知識沒有抓牢固。對於自學能力較好的學生而言,這6個生字可以在課外認識,但班上大多數學生的基礎稍差,所以還是在課堂上提醒一下會加深印象。

當找出理解幸福的重點句,我讓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如何理解這句話,可以分角色表演,也可以自己思考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學生選擇分角色朗讀的佔多數,當我檢查時就發現學生並沒有真正去思考這句話,純粹在讀書。請了一個小組上臺表演,本想讓臺下與臺上的學生進行互動對話,藉機培養口語交際能力,但是我沒有結合課文語句和生活實際理解爲什麼三位青年感覺勞動可以帶來幸福,也沒有讓學生質疑難道僅僅只有勞動才能帶來幸福,所以學生的小組表演結束,學生缺乏獨立思考能力,依然沒有真正理解這個重點句,

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學生仿寫幸福“格言”。本來的意圖是通過一堂課的學習,讓學生把自己體會到的幸福是什麼寫下來,但是我拔高了要求,以致讓學生理解爲寫格言原來是這麼簡單,四年級的學生寫的句子是自己的感受,這裏可以換爲寫寫對幸福的感受,來體會生活中存在身邊的幸福並更好地珍惜幸福。當學生寫好,可以挑幾句好的感受在電腦中打出來,讓學生評一評,激發學生寫話的興趣,真正做到讀寫結合。

《幸福是什麼》教學設計 篇十

教學要求:

1、使學生懂得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人們從你的勞動中得到了好處和快樂,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並說說課文的中心思想,培養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瞭解三個牧童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從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麼。

教學難點:

理解智慧的女兒兩次話語中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引入課文

每個人都想得到幸福,那麼同學們有沒有認真想過幸福到底是什麼呢?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題目就是幸福是什麼。(板書課題)

二、指名朗讀全文,檢查預習情況,糾正不正確的字音

三、自己出聲讀全文,思考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寫三個牧童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兒的祝福,並讓他們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麼。十年以後,三個青年與智慧的女兒在小井旁邊再次相遇,他們通過自己的勞動親身體會到了幸福。)

2、默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並說說課文的起因是什麼?(把一口老噴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書:挖小水井)

四、分析課文的起因

1、默讀課文起因部分,思考三個牧童是怎麼幹的?

2、指名幾個學生說說他們挖小水井的過程。

3、他們挖小水井時心情怎麼樣?把表現他們心情的語句劃出來。

4、讀所劃的語句,說說他們爲什麼這麼快樂?結合上下文說一說。

(因爲他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有了成果並且給別人帶來好處。)

五、默讀全文,想想三個牧童分手後,各自都做了些什麼

(學做醫生,爲人治病;勤懇工作,對人有用;耕地種麥,養活多人)(板書)

六、十年後,三個牧童已經變成三個青年,回答

他們對幸福各有怎樣的體會?請你朗讀課文後說說。說後再回答:這些體會是怎麼得到的?(通過勞動得到的。)

七、朗讀全文,把智慧的女兒兩次說的話劃下來

讀這兩段話,結合三個青年的體會說說幸福是什麼?

(通過自己的勞動,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這就是幸福。)

說說什麼叫有益?(益就是好處。)

八、朗讀全文體會幸福的含義,並想想課文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1、自己思考;

2、小組討論;

3、大家討論得出:本文告訴我們幸福是靠勞動,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從而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

九、總結深化

今天,我們知道了什麼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學們今後一定會努力學習,將來好好工作,好好生活。這樣,我們每個人都會嚐到幸福和快樂。

板書設計

幸福是什麼

勞動

儘自己最大的努力

對人們有益

教學反思:

1、再造想象,實現與文本的深層對話。

我們在重視課本、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須酌情引導學生在閱讀的想象中適當超越文本、適當超越課堂,即讓學生利用一些課文留下的空白處展開想象,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在課外讀物中得到的知識進行信息加工和再創造,探索課文的深層意蘊。例如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僅僅從三個青年自己的敘述中是很難體會到幸福的所在。於是我便引導他們去想象這裏面具體的故事,從活生生的事例中獲得實實在在的感受。學生根據自己原來的經驗和課外書上獲得的知識,展開再想象,編出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引出了現實生活中的英雄事蹟。在他們的腦海裏,幸福已不再抽象,而是一些活生生的,可以觸摸到的實體。

2、多元感悟,體現語文的人文特徵。

童話的主題是幸福要靠勞動,要儘自己的職責,做對別人有益的事。這個主題很顯然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很有意義。但事實上幸福的確有很多種含義,愛別人是一種幸福,被別人愛也是一種幸福,付出了是一種幸福,等待也是一種幸福。學生說不出這樣概括的話,但他們說出自己的生活。我們應該去肯定它。在這一課的最後,許多學生包括家長都說了很多與課文中不一樣的感受,這是真實的,是值得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