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10的認識教學反思總結(實用38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38篇《10的認識教學反思總結》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10的認識教學反思總結》相關的範文。

10的認識教學反思總結(實用38篇)

篇1:10的認識反思總結

1、課堂討論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效的討論,有利於調動全體學生投入自我探索,有利於師生間、生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有利於思維的撞擊和智慧火花的迸發,尤其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雖然本課學生課堂上的討論交流較多,但我發現有時討論的並不充分,過早停止討論,影響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組織效率也不高,往往只有十幾個學生參與,部分中差生積極性不高且很少有發表意見和提出問題的機會。我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明確討論的目的,給予充足的討論時間,重視討論的組織和引導,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充分發揮課堂討論的獨特作用,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對學生活動指導的不夠。

每次講一次公開課,我覺得自己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學校組織這樣的活動對我來說是一次鍛鍊也是一次提高,給老師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這樣的活動雖然會讓人覺得有點累但是在品味自己進步的時候又是一種快樂。

本堂課的內容並不是很難,因此還可以在課堂中滲透一點其他新知識來爲學生以後學習打下根基,就像在這堂課之前認識其他數時帶着學生按一定過程來學習,那麼這堂課上起來就會很輕鬆。

篇2:10的認識反思總結

1. 爲學生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

爲了讓學生動起來,我爲每人準備了小棒,要求學生先數出10根小棒,再用這些小棒拼出漂亮的圖案。這樣既鞏固學生對10的序數的認識,也培養了學生的美感。提供了人人動手研究的機會。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手,腦,口等多種感官並用,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過程之中,使課堂有了生機,充滿了活力。由於學習材料的充足,激發了學生探索學習的興趣。

2. 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間。

篇3:10的認識反思總結

學生的探索必須有一定的時間做保證。教師不能代替學生的思考,也不能簡單地以成人的眼光對學生的解答做出判斷,要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尊重學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問題。本節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教師都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就使學生有了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時效性。

活:1激活內容,調動學生。

課前我比較深入的鑽研教材,科學地運用教材,將教學內容分解成許多小問題,使每個問題既圍繞重點,又圍繞難點來進行。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研究彙報內容,靈活地駕馭課堂,既能將問題“放”出,又能逐步地“收”回,從而將有關於10的知識全部呈現在學生面前。

10的認識反思總結篇3

這節課直接用主題圖導入,讓學生通過數的方式知道10的數量,先數出9個小朋友,加上老師就有10個人,爲之後9與10比大小打下基礎;再用擺小棒來加深學生的10數量的認識,同時還滲透:10根小棒就是10個一,我們把10根小棒捆起來後就知道10個一也就是1個十,爲以後學習兩位數埋下伏筆;在比較大小時,通過撥珠子來比較數的大小,在計數器上,告訴小朋友們,個位滿十了我們就要退回去向前進一位,這樣提早讓學生了解了兩位數的數位,不用要求他們一定記住這個知識點,但是可以保證在以後兩位數的認識時,有一部分小朋友回憶起來,我們曾經接觸過;但是在數比較大小練習時,出現了一些浪費時間的現象,其實小朋友們都能找出知道正確答案,但是面對問題還不會用最簡單的語言來回答,這就證明以前教學這方面的內容時還沒有給小朋友最好語言訓練,以後還需較強引導練習;在學習10的組成時,通過以前學習,小朋友能夠一次完整地說出10的所有的組合,但是在這個環節我沒有好好的給小朋友們自己說的機會,10是組成只用記5個組合就可以了,這是小朋友能夠發現的,但是我卻提前引導,有部分小朋友可能之前還沒有來得及發現這個規律;在組合教學中就可以讓學生看組合把所有於10有關的加減法列出來,之後再練習反饋,讓學生加深認識,反饋練習時可以先口算在看圖列式,在看圖列式時一定要問列什麼算式?(加法或減法)列完算式還應問一句爲什麼是列(加法或減法)算式?讓學生回憶加深認識加法減法含義。最後讓學生知道怎樣寫。

雖然我打破了傳統陳舊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同桌合作交流討論及評價等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時,做得還不夠,收放得不夠自如,似乎有點擔心一年級小朋友沒有完全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學環節,上完這節課後,我覺得很多的擔心是不必要的,一個成功的好老師就是要在教學上敢於突破和創新,我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去探索,今後我也會努力地朝這個方向去做。

篇4:10的認識教學反思

我所教授的《10的認識》這節課,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一冊第64頁的內容。10是一個特殊的數,由於我們採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也是今後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以及多位數的基礎。

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包括教具、課件和整節課的設計等等,課後,我再回過頭來思考課中的每一個細節時,發現其中有些地方處理得不錯,有些地方就需要改進。

這節課我力圖通過愉快的情景啓發學生初步來認識10。在上課時的導入部分,我選用了小朋友喜歡的數字人物課件引人入勝,讓學生幫0和1想出辦法對付橫行霸道的9,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繫的,是可以組合的。在這樣的問題情境裏,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接着我又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主體圖,說一說畫面上有什麼物體是表示10的,還讓學生動口用10說一句話,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並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也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在教學10的組成這部分內容中,我注意創設有意義的活動情境,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在10的分與合活動中,學生可以用擺小棒的方法,也可以用1~9排列組合的辦法,能力強的學生可以不擺,直接用類推的辦法都可以。允許學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過程。

雖然我打破了傳統陳舊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但是在二人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及評價等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時,做得還不夠,收放得不夠自如,似乎有點擔心一年級小朋友沒有完全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學環節,上完這節課後,我覺得很多的擔心是不必要的,一個成功的好老師就是要在教學上敢於突破和創新,我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去探索,今後我也會努力地朝這個方向去做。

篇5:10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發,應用了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熟悉活動。在一開始,利用故事引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既複習了9以內數字的大小,又引起了新的數學思考:用什麼辦法不讓9這麼驕傲,幫一幫傷心的0,很自然的引出了今天要學習的新數字朋友“10”。

在數數的時候,創設大量的情境:數人物,數鴿子,數珠子。數刻度等內容都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好

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圖和多媒體技術,努力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和數數的方法使學生充分經歷10的認識過程,在此基礎上,逐層推進,讓學生用這些方法比較10和9的大小。

在教學10的組成時,我提出問題“把10個蘋果分給兩個小朋友,有多少種不同的分法?”讓學生自己動手分一分,在這個環節中,我把握的不是很好,首先我沒有引導學生要有序的分,可以在黑板上示範一下。其次,10可以分成9和1,學生大叫這樣分不公平,我沒有馬上強調“這節課我們不去考慮是否公平,而是研究10的組成有多少種。”或者我可以把話鋒一轉:那麼不公平的分法還有哪些呢?這樣過渡就比較自然了,也穩定了學生的情緒。所以我覺得自己的教學機智還有待提高。

總結出10的組成以後,我問學生有什麼好辦法可以快速記住10的組成,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雖然幼稚天真,卻極富個性,這是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數學的最好體現。同時也讓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一定的發展。我總結的方法是《湊十歌》,把方法編成口訣,非常容易掌握。學生拍手讀《湊十歌》是本節課的亮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並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充滿樂趣的。

整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10的組成,但是由於前面的內容節奏比較慢,所以講完10的組成以後,剩下的時間就不夠做練習了,以至於有兩道10的組成練習題沒有當堂做完。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上完這節課,我對自己的表現並不是很滿意,還有很多細節的問題需要改正和加強。作爲一名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和積累,爭取早日成爲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

篇6:10的認識教學反思

《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 現代教育理論主張讓學生動手去“做”數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數學。因此,教學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動手中學習,在動手中思維,在思維中動手,讓學生在動手、思維的過程中探索、創新。另外,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選擇兒童身邊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便於理解和接受。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計數的結果又是計數單位。在計算中以10來進位和退位時,所以單獨安排了這一節課。從我的實際教學來看,基本達到了原來所定的教學設想,我覺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我體會比較深的是:

一、熟悉生活情景的創設,讓學生體會了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

創設情境,國慶節就要來臨了,各族兒童正在歡慶國慶節呢!讓學生數圖中小朋友的數量後再讓學生舉出生活中與10有關的例子,這個活動的設計給每一個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活動平臺,學生在充分的活動空間中可以舉出許許多多與10有關的例子,讓學生打開了思維的門鎖,舉出意想不到的好例子,如:人有10個手指頭,左邊5個腳趾加右邊5個腳趾就是10個腳趾,10個同學可以組成一組,一桌酒席坐滿剛好是10人等。通過讓學生舉例,動一動、說一說、數一數,知道10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教學形式、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對學生多種感官的刺激,提高學習效率。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本質上是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實現了教學相長。新課程下提倡多樣化的,現實的、主動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獲得的知識,這樣的知識才是具有應有價值的、終身受用的知識。通過參與看圖數一數、動手擺一擺、看數說一說、照着寫一寫等學習活動,經歷了初步感知物操作——實際應用——臨摹寫數等認識數10的過程。

教學設計

注意突出10的基數與序數意義,幫助學生理解10的含義,初步形成10的概念。在“想想做做”的練習中,既滲透10可作爲計數單位,又突出可以2個2個、5個5個地計數,建立按羣計數的觀念;通過讀數和寫數,引導學生掌握0—10的順序和大小比較,建立起相對完整的認知結構。國小低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思維往往還要藉助於形象直觀的實物圖像和實踐操作的體驗活動作爲認識的基礎,所以一開始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主題圖上,充分利用主題圖所提供的資源,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然後從中抽象出數10。這樣的設計適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和規律。從本節課的數學實踐來看,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主動,教學效果較好。

綜觀整節課的教學來看,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我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相結合,教學形式有分有合,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

篇7:10的認識教學反思

學生第一次寫兩個數字組成的數,學寫中協調性比較差,寫1合0時都是要求略斜,組合後寫成了尖尖的。問題在於前面寫0時要求不夠嚴格。10的認識和組成,是在認識了9以內的數和組成的基礎上學習的內容。這節課我圍繞課標體現趣,新,活三個特色製作了以下環節。

一、故事導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動力,但興趣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爲此,在新課開始時,我注意創設情境,激發參與的動機,利用聽《瘦子1和胖子0的故事》,在引導學生聽故事的同時,適時激疑9的'後面是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0的認識。這種設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達到學習的最佳境界。

二、結合課本,認識10,並學會按照順序去數

結合課本先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並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後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8、9的認識主要有兩點不相同:一是沒有安排10的序數意義,因爲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比較熟悉了;二是將10的組成提前到寫數前面,這樣既有利於在教學中利用1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組成。

三,擺小棒,學習10的組成

讓孩子們親身盡力,通過按照數序把小棒分成兩堆來讓孩子們理解10的組成。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10的組成裏理解和記憶,更是培養的學生的動手能力。

當然這節課不足之處及以待改進的地方也有很多:

1.數學培養學生的是一種思維,一種能力,而不是簡單的模仿,記憶,浮於表面的東西。在教學由形抽象到點的過程中,我純粹的讓學生看着10只鴿子,10個人畫出相對應的圓點,而沒有深層次的去培養學生的一種數感。我應該再增加一個估點子數的環節,讓學生估這是不是10個圓點。先畫個兩個圓點,讓學生感知,這比10個圓點少了很多,畫20個圓點,讓學生感知這比10個圓點多了很多,從這樣的一個比較中,讓學生更好的領悟到10個圓點。

2.對“10”的基數和序數的教學編排不夠理想。這裏的着眼點是讓學生明白第10只有一個,10表示10個。我在出題的時候應該給出的數量不一,隨時變化,讓學生靈活運用,而不是機械的出示兩道類似的珠子圖和大象圖。

3.在10的組成教學時,我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把白紙上的10根小棒按一定的規律分成兩堆(畫一畫)。我的想法是,一年級的孩子比較好動,如果拿實物小棒去分會出現部分孩子玩小棒,而且分完一種之後,不能把分法保存下來,到最後到底分了幾種方法可能學生並不清楚,通過畫可以把每一種分法都很好的記錄下來。但問題也隨之出來了,通過畫小棒,學生體會不到總數不變,也不能很好的體會到10可以分成1和9,9和1是同一種分法,只是交換了小棒的位置。所以這部分的處理,應該再細緻點。

只有真正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全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學生才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始終保持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樣,作爲教師,在營造輕鬆愉悅教學氛圍的同時,也要積極探索讓學生從直觀認識走向深刻理解,不斷增強教學的層次和深度。

篇8:10的認識教學反思

首先引入數字寶寶的故事:“這些數字寶寶決定成立一個數字隊。9最大,當上了隊長。9當上隊長後很得意,有一天,9對0說:“你呀,沒頭沒腦地,表示一個也沒有,和我比起來,你實在是太小了,真沒用。”0聽到9這麼一說,傷心地哭起來,1在旁聽見了,就很有禮貌地對9說:“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還要大呢!”。9一聽,覺得非常吃驚,小朋友,數字1說得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1和0站在一起,就組成數字幾呀?”就直接讓學生看課本的主題圖,直接問學生:“圖上有些什麼,它們的數量是多少?”時。有一個學生很快說出圖上有10只鴿子。對於學生的回答我很快給予了肯定,但我沒有追問下去你有什麼好辦法能這麼快就數出結果。其實這裏也是突破教學重點的一個有利契機,如果我讓這個孩子到前面數一數不僅能讓學生鞏固10的數法同時也教會了學生數物體個數的方法。而我卻忽視了

其次是在教學10的組成時,因爲學生在學習2到9的認識時,已經對數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學習,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同時這也是對初入學的國小生合作學習能力的一次培養。在彙報完答案之後,出示兒歌記憶了10的分成。沒有讓學生說說看到什麼,就能想到什麼,找出各個分解式之間的聯繫,不利於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對學生活動指導的不夠。

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加強應變能力,使課堂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篇9:10的認識教學反思

“10的認識”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8、9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課本先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並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後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8、9的認識主要有兩點不相同:一是沒有安排10的序數意義,因爲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比較熟悉了;二是將10的組成提前到寫數前面,這樣既有利於在教學中利用1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組成,同時也有助於學生集中練習10的書寫。由於我們採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後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以及多位數的基礎。教材先讓學生擺小棒,並根據擺的過程填10的五種組成,然後又讓他們推想出10的另外四種組成,這樣逐步加深學生對10的組成的理解。 因爲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少,選擇兒童身邊最熟悉的事,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便於理解和接受。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因此我在設計“10的認識”這一課時,力求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從舊知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3.巧妙設計遊戲,引導學生探究新知。 在上課時的導入部分,我選用了小朋友熟悉的現在是幾月份引人,讓學生知道10,通過寫10 觀察10,明確10與其他數寶寶的不同。接着我又先用了小朋友喜歡的小精靈聰聰的問題引出10的序數和大小比較。我還讓學生認真地去觀察畫面上有什麼數學知識,物體是表示10的,然後抽象出用點子圖來表示,在抽象出10,在用珠子撥一撥,是學生感受到9添上是10,10去掉1是9,接着在直尺上認一認,達到數型結合的思想,還認識直尺,還讓學生動手動口用10說一句話或做一個動作,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並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也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在10的分解和組成時,讓學生同桌合作一人記一人分,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再讓學生上臺分等多種活動使學生對10的組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最後通過多種活動師生遊戲、生生遊戲;你說我說一起組成10。允許學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過程。一節課下來,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但還有一些值得進一步改進和研究的問題: 1、“10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8、9的認識其中有一點是不相同的:沒有安排10的序數意義的教學,因爲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比較熟悉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10的序數意義還要不要拿來當作新授部分來講還是點到爲止呢?新課程下的教材如何來正確把握,如何讓教學在第一線的老師來挖掘這個有效素材呢?這是我從事新課程教學幾年來的一個困惑。2 、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時,能讓學生順着數和倒着數。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擺10個小棒。並將它們捆成一捆,讓學生了解“10個一,可以組成1個十。”在處理這個難點時,我覺得我做得還不夠,忽視了10還是個計數單位的教學。

篇10:10的認識教學反思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10的認識教學反思

10的認識”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8、9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課本先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並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後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8、9的`認識主要有兩點不相同:一是沒有安排10的序數意義,因爲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比較熟悉了;二是將10的組成提前到寫數前面,這樣既有利於在教學中利用10以內數的順序和大小比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組成,同時也有助於學生集中練習10的書寫。由於我們採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後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以及多位數的基礎。教材先讓學生擺小棒,並根據擺的過程填10的五種組成,然後又讓他們推想出10的另外四種組成,這樣逐步加深學生對10的組成的理解。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教材的實際特點,我在設計“10的認識”這一課時,力求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從舊知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

3.巧妙設計遊戲,引導學生探究新知。

一節課下來,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但還有值得進一步改進和研究的問題:

例如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時,能讓學生順着數和倒着數。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擺10個小棒。可沒有將它們捆成一捆,讓學生了解“10個一,可以組成1個十。”我覺得我做得還不夠,忽視了10還是個計數單位的教學。

篇11:10的認識教學反思

10是一個特殊的數,既是計數的結果又是計數單位,表示1個十,在計算中要滿10進位,破10退位,因此單獨安排一課時。

教學時,我根據一年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小朋友喜歡的跳舞場面,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學生比較自然地進入到新知識的學習之中。

在出示教學情境圖,利用掛圖讓學生觀察數數,先數給同桌聽,再指名在掛圖上數一數,數的時候,提醒學生注意有次序地數。之後,讓學生動手操作,把圖上每個小朋友用一個圓片來表示,使學生獲得對數10的感性認識,並通過用算珠表示、用數字表示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真正理解10的意義,並初步培養了學生抽象概括的意識。

教學寫數時,爲了突出了10與以往學過的數的不同點,使學生認識到10是由過去學過的1和0兩個數字組成的`。我先引導學生觀察數字“10”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數字有什麼不一樣,讓學生在觀察中自己得出結論,這比老師直接傳授的好。這一層次採用了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彙報等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在練習應用中,先組織學生拿出尺,借用尺,讓學生把0-10各數有序地讀一讀;再組織學生數小棒,數出10根,把這10根捆成一捆,讓學生知道生活中常把個數是10的捆爲一捆,讓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10還是一個計數單位。通過讓學生很快數出山楂和手的個數,使學生認識到數數除了1個1個地數,還可以2個2個,5個5個地數,提高他們的數數能力。

篇12:10的認識教學反思

在10的分解和組成時,讓學生同桌合作一人記一人分,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再讓學生上臺分等多種活動使學生對10的組成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10的認識教學反思10的認識教學反思。最後通過多種活動師生遊戲、生生遊戲;你說我說一起組成10。

允許學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過程。一節課下來,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但還有一些值得進一步改進和研究的問題: 1、“10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在編排上與8、9的認識其中有一點是不相同的:沒有安排10(十六年前的回憶教學反思)的序數意義的教學,因爲學生對自然數的序數意義已比較熟悉了,那麼在這種情況下10的序數意義還要不要拿來當作新授部分來講還是點到爲止呢?新課程下的教材如何來正確把握,如何讓教學在第一線的老師來挖掘這個有效素材呢?這是我從事新課程教學幾年來的一個困惑。2 、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10以內數的順序時,能讓學生順着數和倒着數。再讓學生親自動手擺10個小棒。並將它們捆成一捆,讓學生了解“10個一,可以組成1個十。在處理這個難點時,我覺得我做得還不夠,忽視了10還是個計數單位的教學。

這節課圍繞課標體現趣,新,活三個特色。

篇13:10的認識教學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動力,但興趣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爲此,在新課開始時,我注意創設情境,激發參與的動機,利用聽音樂,配以學生喜歡的動畫,在引導學生觀察參與的同時,適時激疑9的後面是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0的認識

10的認識教學反思教學反思。這種設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達到學習的最佳境界。

2.以遊戲形勢結束,寓教於樂。

練習的設計,也充分體現了趣味性。學完10的組成後,在找朋友與拍手組10的遊戲中鞏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生情緒高漲,不僅鞏固了學習內容,而且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結束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寓教於樂。

篇14:10的認識教學反思

日常生活中的遊戲各種各樣,教師可以創造性的把遊戲移植到數學教學中,使學生在數學遊戲中長知識、長智慧。如在教學10的組成的時候,設計了“給鴿子找家”的遊戲,改變了以往的數字的組成的教學方法,而是採取了將知識溶入到遊戲中,因爲我認爲學生在學習2—9的認識時,已經對數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對於10的教學我就嘗試的開放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學習,發散了學生的思維10的認識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在新授中,有如在練習中設計了給鴿子找朋友的遊戲。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在不知不覺在遊戲中得到了學習和練習,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主動、學得深刻。

教學形式、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對學生多種感官的刺激,提高學習效率。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本質上是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實現了教學相長。新課程下提倡多樣化的,現實的、主動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獲得的知識,這樣的知識才是具有應有價值的、終身受用的知識。

綜觀整節課的教學來看,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我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相結合,教學形式有分有合,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

篇15:10的認識教學反思

從本節課的整體效果來看,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主動,

這節課我的設計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在教學“10的認識時”,我用一個有趣的故事導入新課,在教學“10的認識時”我用一個有趣的故事調動學生的興趣:有一天,0——9幾個數字娃娃做起了排隊遊戲。9最大當上了隊長,就驕傲起來,看不起別的數字娃娃。他神氣的對0說:“你呀,表示一個物體沒有和我比起來真是太小了。”0聽到9這麼說,傷心地哭了起來。1在旁邊聽見了,很想幫助9,同學們你們想幫幫9嗎?快幫他想想辦法吧!這樣創設出學習情境課堂顯得生動有趣,學生的積極性也被大大地調動起來。

在教學中,我向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主題圖中的鴿子與人物;數學具裏的圖片;畫計數器上的珠子;把數字寶寶請回直尺等,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物體個數或事物,體會到數是數出來的,而且要指一個數一個,纔不容易出錯。注重讓學生經歷認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讀數、數數、寫數;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感知數的順序,10和第10的區別, 建立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整節課基本結構緊湊,同時學生已經有一定的數字學習基礎,因此對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完成較好。但課堂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還應該引導學生關注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比如可以提出問題:找一找我們身上和生活中有用10表示的物體嗎?學生可能發現手指和腳趾都是10根;教室窗戶師10扇;可以訓練學生用10來說一句話。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更會是學生體會到身邊處處有數學。這些方面在我這節課的教學中是欠缺的,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會注意改正。

在講10的組成時,我先讓學生了解一首湊十歌,然後再記憶10的組成,這一方法是不對的。這一知識點應該着重在理解,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處理問題,應該讓學生在擺一擺的活動中自主探索。另外,因爲在前面2到9的組成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和認知基礎,因此在此處教學中可以稍加指導,並讓學生自己擺,自己說,自己做。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分析學生的學情,該放手的地方一定要明確指導,然後讓學生自主探究,鍛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篇16:10的認識教學反思

爲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始,我通過愉快的情景啓發學生初步認識6-10各數。在導入部分,選用了小朋友喜歡的數字人物,並用課件一一的出現,有前面認識過的05,還有今天認識的610。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數的順序。

然後,出示主題圖:在數數的時候,指導學生有序的數:可以按上下數;也可以按左右數;還可以以數的大小順序來數。同時,再結合教室的實物來數,比如:數桌子、數椅子、數同學、數鉛筆等內容都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很好。在認識了這些數後,爲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並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選用6-10中的任意一個自己喜歡的數說一句話或做一個動作,也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最後,用自己的小計數器撥數,先撥上6個,然後逐一的添加一個小珠子,在體會後繼數的同時也感受到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繫的。並在此引發學生進行了深度的思考:6個添上一個是7個,還可以怎麼得到7呢?讓學生自己試着撥撥,在撥的同時孩子們會想到:5個添上2個是7個;4個添上3個是7個同時,也爲組成做了鋪墊。

整節課,孩子們的情趣很高漲。總之,本節課,我儘量使課堂做到生活化、活動化和趣味化,儘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並且結合孩子好玩、好動的生理天性,讓他們在觀察、比較、操作的學習過程中體驗與數學的距離,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的發展,個性得到的張揚,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玩數學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重視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1.對於大括號的作用的很好體現。在引入大括號時我讓大家,體會大括號表示把兩個或幾個物體合起來,讓學生用手勢來演示,再讓學生來說說你覺得大括號有什麼作用,突出大括號的作用,體會大括號的意義。

2.在對進行加法和減法的對比中,我逐個出示,練習,再讓學生觀察對比這兩組題目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讓他們自己發現其中的不同,再通過他們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情況下用加,什麼情況下用減,教師這時做一個總結,這樣教學效果較好。

3.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一組生活中表示數量是8和9的數據,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活動,親身感受到了8、9的基數和序數含義,同時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對8和9已經有了一些的認識,已經掌握了數數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學主題圖時我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找出數量是8、9的物體,並說明數量是8的物體用數字8來表示,數量是9的物體用數字9來表示,學生不僅初步瞭解了數字8、9的形成過程,而切培養了學生有序觀察的能力。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大小,已經掌握了比較的方法,在比較7、8、9的大小時,我沒有講怎樣進行比較,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直接用、表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係,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6-10的數學的組成是學生在學生了2-5的數的組成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學會通過操作學習數的分解和組成,而且絕大多數的學生在幼兒園中已經知道了2-10的組成。怎樣教學這部分的內容才能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原來的基礎的有所提高,同時讓學生的遷移類推和歸納分析能力得到培養。

加強操作,把操作與思考結合起來。操作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對實物、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起6~10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表象。如教學8、9的組成,我讓學生把8個圓片分成兩部分,學生馬上按擺也了一種分解。這時我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把所有的分分法不重複、不遺漏地找出來。學生們經過思考、討論、交流,聯繫前面學習的經驗,按照一部分依次加1,另一部分依次減1的規律擺出8的組成。因爲學生對擺學具找數的組成這樣的操作活動已經不太感興趣,所以我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激發學生的活動動機,讓他們操作的願望。同時在交流討論中,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並在自己所參與的觀察和操作活動過程發現問題、探索規律。

篇17:10的認識教學反思

孩子們天性愛活動,他們的生活就是活動,他們的學習也是各種有趣的活動。本節課的教學就是充分利用多媒體強大的功能爲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在實踐中探究。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本節課無論是課題的引入還是學習內容的展開,都力求創設有啓發性的問題情境。課始故事引入,巧妙有趣。有利於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其帶着一種愉悅的心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課件中設計的猜一猜、說一說、玩一玩等活動,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走進數學王國。

2、通過各種途徑,培養數的概念

教學中,多媒體向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主題圖中的鴿子與人物;計數器上的珠子,直尺、蘋果等,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物體個數或事物,體會到數是數出來的。注重讓學生經歷認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讀數、數數、寫數,如在計數器上撥數。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感知數的順序,用不同的方法幫助學生建立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3、緊密聯繫生活,提高應用能力

爲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教學中特地安排了這些環節:生活中的數、用10說一句話、火箭發射前的倒計時等這幾個環節,讓學生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不僅加深了對數概念的理解,對身邊處處有數學的體會,也使學生獲得了用數學的體驗。教學中,通過數一數、做一做、拔一拔、分一分、塗一塗、排一排等活動,激活學生的知識和思維,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這樣,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不僅能學知識,而且能學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4、精心組織活動,快樂學習數學

本節課設計以學生的活動爲主,精心安排了找朋友、對口令、考一考、試一試、玩一玩這幾個既有趣又有意義的遊戲活動,讓學生玩中做,做中學,在快樂遊戲中輕輕鬆鬆地學習。同時,多媒體課件的人機對話功能,培養了學生意志品質,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去學習。如在尺子或數軸的空格處填數、練習中的數一數、做一做,填對時則顯示對,否則顯示叉。練習由易到難,逐層推進,採用“答題+評分”,學生每回答對一道題,多媒體用它那層出不窮的表揚方式讓學生興奮不已,以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課件的表揚或激勵下,不斷獲得“獨立發現的愉快體驗”。

這節課,我和同學們融爲一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課堂紀律不是太好,對學生的數學活動放手不夠。在教後我感到自己在處理預設目標和達成目標的問題上還有待磨練和提高。如:當學生沒有回答出自己想要的答案時,引導不夠;由於內容安排較多,所以有些環節倉促而過,並且減少了學生的回答次數等。

篇18:10的認識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是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爲指導思想,即: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本着這一思想,在教學認識10的這節課上,我是這樣設計教學過程的,並對該課做一個簡單的教學反思。

1、創設情境,讓數學回歸生活。

讓學生在廣場上數出鴿子的數量和學生老師的數量後再讓學生舉出生活中與10有關的例子,這個活動的設計給每一個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活動平臺,學生在充分的活動空間中可以舉出許許多多與10有關的例子,讓學生打開了思維的門鎖,舉出意想不到的好例子,如:人有10個手指頭,左邊5個腳趾加右邊5個腳趾就是10個腳趾,10個同學可以組成一組,一桌酒席坐滿剛好是10人等。通過讓學生舉例,動一動、說一說、數一數,知道10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以“遊戲”活躍課堂氣氛,寓教於樂。

民主和諧的氣氛加上分富多彩的學習活動組織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積極主動、全身心投入學習。愛玩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日常生活中的遊戲各種各樣,教師可以創造性的把遊戲移植到數學教學中,使學生在數學遊戲中長知識、長智慧。如在教學10的組成的時候,設計了“給鴿子找家”的遊戲,改變了以往的數字的組成的教學方法,而是採取了將知識溶入到遊戲中,因爲我認爲學生在學習2—9的認識時,已經對數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對於10的教學我就嘗試的開放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學習,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在新授中,有如在練習中設計了給鴿子找朋友的遊戲。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在不知不覺在遊戲中得到了學習和練習,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主動、學得深刻。

3、重視合作交流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意識培養。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本質上是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實現了教學相長。新課程下提倡多樣化的,現實的、主動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獲得的知識,這樣的知識才是具有應有價值的、終身受用的知識。

綜觀全課的教學,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我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相結合,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創造能力的培養。

篇19:10的認識教學反思

這節課圍繞課標體現趣,新,活三個特色。

趣:

1以趣激情,突破難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探究新知識的動力,但興趣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爲此,在新課開始時,我注意創設情境,激發參與的動機,利用聽音樂,配以學生喜歡的動畫,在引導學生觀察參與的同時,適時激疑9的後面是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0的認識。這種設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生學習情緒高漲,達到學習的最佳境界。

2.以遊戲形勢結束,寓教於樂。

練習的設計,也充分體現了趣味性。學完10的組成後,在找朋友與拍手組10的遊戲中鞏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在遊戲的過程中,學生情緒高漲,不僅鞏固了學習內容,而且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結束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寓教於樂。

新:課堂上,教師大膽放手,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充分體現了“研究性學習”的優越性,這種“自主——合作”式的探究模式新。

1. 爲學生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材料,使學生動了起來,課堂活了起來。

爲了讓學生動起來,我爲每人準備了小棒,要求學生先數出10根小棒,再用這些小棒拼出漂亮的圖案。這樣既鞏固學生對10的序數的認識,也培養了學生的美感。提供了人人動手研究的機會。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手,腦,口等多種感官並用,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過程之中,使課堂有了生機,充滿了活力。由於學習材料的充足,激發了學生探索學習的興趣。

2. 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間。

學生的探索必須有一定的時間做保證。教師不能代替學生的思考,也不能簡單地以成人的眼光對學生的解答做出判斷,要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尊重學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問題。本節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教師都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就使學生有了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時效性。

活:

1激活內容,調動學生。

課前我比較深入的鑽研教材,科學地運用教材,將教學內容分解成許多小問題,使每個問題既圍繞重點,又圍繞難點來進行。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研究彙報內容,靈活地駕馭課堂,既能將問題“放”出,又能逐步地“收”回,從而將有關於10的知識全部呈現在學生面前。

3. 評價靈活,鼓勵學生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課堂上,注意運用豐富的評價語言,例如,你們是了不起的設計師,你們有着敏銳的觀察力,團結力量大讓我們共同尋找答案等。採用趣味性的評價方式,注意聽講的獎勵金耳朵,積極發言的獎勵金花筒,團結互助的獎勵合作花。這樣的評價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設計上的一些理念,但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 缺少追問。

在課程開始階段,學生在回答圖上有些什麼,它們的數量是多少時。有一個學生很

快說出圖上有10只鴿子。對於學生的回答我很快給予了肯定,但我沒有追問下去你有什麼好辦法能這麼快就數出結果。其實這裏也是突破教學重點的一個有利契機,如果我讓這個孩子到前面數一數不僅能讓學生鞏固10的數法同時也教會了學生數物體個數的方法。由此我想到一名好的教師不但要有紮實的基本功還要具有主持人的機智,面對一些出乎意料的情況學會追問。

二.沒有打破思維定勢

在練習設計時,如果能強調一題多說,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不僅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能使學生在解題時,學會運用轉化的思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觀察直尺回答()比()大,( )比()小,如果不僅僅讓學生說10和9的大小關係,更多的關注10以內的數的大小關係,這樣既鞏固了以前學習的知識,又開闊了學生的思維模式。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簡短的反思,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力求做到:豐富學生玩數學的經歷,豐富學生做數學的經歷,豐富學生用數學的經歷。

篇20:10的認識教學反思

認識6時,通過老師操作撥珠,學生擺了6個圓片,學生的頭腦裏形成的6這個抽象數字的認知是比較到位的,而對7、8、9、10 的認識,我爲了緊縮課堂時間,以爲學生憑藉原有的知識經驗,不需要通過操作擺圓片,就能夠建立數感,結果大失所望,學生只認識了數字,根本沒有形成數的概念。

數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單獨一個數字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並不大,關鍵在於它和具體的事物結合在一起,纔會產生實際意義。認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實物動手操作,把數感培養落實到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可使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一個明顯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時,他們會在頭腦中有一個明顯的參照物,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數感。

如果“7、8、9、10的認識”的教學過程中,能不惜時間,讓學生操作擺圓片,學生通過圓片的個數逐漸增多,感受到8、9、10都比7大,也就不會出現認爲10不比7大的錯誤認識了;如果在遊戲中讓學生擺的圓片比7多,有學生擺了10個,肯定不會認爲是非得擺8個纔對。

一年級學生年紀小,認知水平較低,讓他們多感受、體驗數從實物到抽象過程是有必要的,動手操作活動就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展現,是經驗不斷內化、提升的過程,也是學生主動發展的自由天地。數概念有了切實體驗和理解,這與數感培養是分不開的。

篇21:10的認識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一冊第64頁的內容。10是一個特殊的數,由於我們採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也是今後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以及多位數的基礎。

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包括教具、課件和整節課的設計等等,課後,我再回過頭來思考課中的每一個細節時,發現其中有些地方處理得不錯,有些地方就需要改進。這節課我力圖通過愉快的情景啓發學生初步來認識10。在上課時的導入部分,我選用了小朋友喜歡的數字排排坐課件引人入勝,讓學生幫0和1想出辦法對付橫行霸道的9,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繫的,是可以組合的。在這樣的問題情境裏,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接着我又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主體圖,說一說畫面上有什麼物體是表示10的,還讓學生動口用10說一句話,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並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這也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在教學10的分解和組成這部分內容中,我注意創設有意義的活動情境,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在10的分與合活動中,學生可以用擺小棒的方法,也可以用1~9排列組合的辦法,能力強的學生可以不擺,直接用類推的辦法都可以。允許學生用自己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因材施教的過程。雖然我打破了傳統陳舊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但是在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及評價等方式來組織教學活動時,做得還不夠,收放得不夠自如,似乎有點擔心一年級小朋友沒有完全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不能很好地完成某些教學環節,上完這節課後,我覺得很多的擔心是不必要的,一個成功的好老師就是要在教學上敢於突破和創新,我應該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操作、去探索,今後我也會努力地朝這個方向去做。

篇22:10的認識教學反思

教材是教學資源之一,它爲我們老師的教學提供主要的教學內容。但是,不同的學生有着不同的學習需求,教師提供的教學內容就不應該僅僅只有教材上提供的內容,應該結合具體上課的環境、時間、目的而有機增加、修改教材,當然教材中承載的數學知識的學習和能力訓練的要求,教師不能夠任意改變。

我執教的這節課,關於教材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改變:

(一)關於主題圖

1、把靜態的10只鴿子改變成動態的9只鴿子,又飛來了1只鴿子,使學生經歷9增加1就是10的過程。

2、把遠處模糊的樹木清晰化,具體成10棵數,豐富學生數數的對象。

3、藉助課件,把畫面中所有的物體全部動態,而且這裏的交互性非常強,可以從任何物體開始數,方便學生用點數法正確數出10個物體。

4、藉助課件,幫助學生感受“生活中的事物——學習用具——數學符號”的抽象過程。

(二)關於10的分合

1、小組合作學習形式,要求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表現:

有的小組合作有序、有的小組合作無序;有的學生能夠想出多種分合方法、有的學生只能夠想出一種分合方法;有的學生能夠有序想出多種分合方法、有的學生不能夠有序想出多種分合方法。

2、操作基礎上整理:同樣整理分有序和無序,還有的學生能夠從一組分合想到另外一組分合。

(三)關於練習

1、在學習活動中處理相關練習,使學生輕鬆完成。

2、練習中先提問題,幫助學生理解題意,使學生明確練習目的,練習更落實。

教材的改變,使我上課得心應手,教法和學法融和,課上學生和我成爲好朋友,彼此共同就“10的認識”進行研究。這節課的教學,有如下三點體會:

第一,教方法的教學使得學生越來越聰明。

大家都知道數是在數的過程中產生的,學生學習10以前已經認識了1——5、0、6個7、8和9,對於數數不是陌生的,可是我在教學中並沒有因爲熟悉就淡化了數數過程,要知道我們的教育對象只有6、7歲,知識需要在具體的活動中練習才能轉化爲能力,所以我請學生先數主題圖中的具體對象:9個小朋友、9只鴿子,然後藉助“又飛來一隻鴿子,還是9只鴿子嗎?不是9只,那是幾隻呢?”使學生在數的過程中初步認識10,也滲透了“數是在數的過程中產生的”。經過這樣的改變,我發現學生的數數能力提高了,而且知道了“遇見要了解某個事物有幾個的時候,就需要去數數。”這樣教方法的教學使得學生越來越聰明。

第二,分層教學解放了學生和老師。

在進行10的分合教學時,我設計的學生分組進行,可是對學生研究的成果不做統一的要求,因爲“不同的學生對數學的學習速度是不一樣的”,有的小組是完整的;有的小組是不完整的;有的小組是無序的;有的小組是有序的。因爲我自己頭腦中沒有對學生一定要達到什麼樣的研究結果的界定,在上課中我真正投入到學生的研究中去做個參與者,同時學生也放開手腳自我探索,這樣解放了學生和老師,使得課堂真實呈現學生的認知過程,出現了多種多樣的操作結果,我現場選擇兩個小組的結果全班交流,使學生既明白了自己的操作是否正確,又瞭解了同伴的操作結果,最後提煉成爲完整的、有序的五組10的分合,即書本第65頁出現的填空部分。

尤其是第一小組的研究結果出現了0和10,我根據創設的情景啓發學生思考:“小明要把這10瓶牛奶放在兩個帶子裏,你這樣是放在兩個帶子裏嗎?”該學生搖頭。我又說:“那你能夠自己改改你的分法嗎?”該學生想了想點點頭,然後動手把他擺在右邊的學具一個個往左邊挪。我靜靜地看着他挪,他挪完了望着我的時候,我才問他:現在你是怎麼放的”他說:“一個帶子放8瓶,一個帶子放2瓶。”我表揚他:“不錯,這樣改一改就很好地幫助小明解決了問題。”這樣,我藉助輔導該學生的過程也使全體學生體會到“數的分合是要把數分成爲兩個數,一般不含零。”

第三,老師多一份情感,學生就多一堆表現。

新課程提倡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可是教師帶着職業性的微笑對着學生,學生的心怎麼能夠熱起來呢?本節課,我真心投入,爲每個學生的發言賀彩,爲每個學生的操作捧場,自己都上得熱血沸騰,你說課堂裏學生會不動嗎?因爲學生不是天天和我見面,在短短40分鐘裏,我要靠我的熱情去感染、吸引他們,我能職業性的微笑嗎?在精心設計的教學中,我用我的語言不斷鼓勵學生,用我的手勢啓發學生,學生表現越來越積極,越來越精彩,真是老師多一份情感,學生就多一堆表現啊!

篇23:10的認識教學反思

從畢業到實習,再到現在身體力行國小數學教學,一路走來,收穫着,也感慨着。關於數學教學、關於國小課堂,我想我再也不會報以輕鬆的態度,所以也越來越多地明白,一堂好課組織起來的不易,和展示出一堂精彩數學課的重要意義。

新課標中指出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中起主導作用。而總結反思我自己的這堂課,我發現在這一點上我做的非常不到位。首先,在40分鐘的課堂中,作爲老師,自身講授的時間過多,學生自我表達、自我展示的時間太少,甚至是缺失,這樣不僅加重了自己的工作量,還不利於引起學生興趣,整堂課便顯得枯燥,沒有生機,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增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減少老師講的時間,增加學生表達的時間;第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環節沒有突出“自主”,一直是老師引導,放手不夠,同時教學手段,講解方法太過單一,從數字6到數字10都是統一的套路,沒有變換,可能會使學生厭倦於繁瑣的講授,而後來評課過程中有老師也提到可以多種方法進行,比如:在解決跑步有多少人?這個問題的時候,稍作引導,便讓孩子到屏幕前自己數,展示他數數的方式;在解決大樹有多少棵?這個問題的時候,在前一問題的基礎上再適度放手,讓孩子自己數,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實現表現自己的慾望,繼而在解決後面問題的時候可以同桌互數,從而是學生充分融入課堂;第三,在學生使用學具這一環節的操作上,存在很大問題,任務佈置不到位,不具體,學具的使用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而在學生紀律得不到控制時,自己的情緒又受到學生的影響,不能很好地控制課堂,這一點需要及時進行改正,在平常的數學課中就要鍛鍊學生運用學具的能力,同時學會採用多種方法控制課堂,適當運用表揚,樹立榜樣,慢慢疏導課堂氣氛,引導學生注意力轉入學習任務中。

聽優秀教師的數學課,往往是教師語言流暢,課堂組織有序,學生掌握得十分輕鬆。而在我的這堂課上,數學語言的組織就存在許多不恰當的地方,比如在點和人對應方面,直接說了6個人對應6個點,而換成1位同學對應1個點,那6位同學對應幾個點?會給孩子思考的餘地,讓孩子回答,課堂也相對充實,有數學課的味道。同時我課堂的評價語言也相對匱乏,只會簡單的表揚,這樣的表揚亦顯得空洞,得不到孩子的共鳴,相對而言:觀察的真仔細,回答聲音很響亮,字寫得真漂亮,聽的最認真……這些具體到點上的表揚需要加一些,使學生充分體驗到老師的表揚,使表揚達到應有的效果。

通過這堂課,我充分感受到對一年級孩子學生而言,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抓住學生注意力,提起學生表現慾望,引導學生參與課堂的重要性。在以後的數學教學中,無論在課的結構組織還是課堂語言組織上都要狠下功夫,積極向學校老師請教,及時反思,爭取快速融入數學教師隊伍,做合格的數學教師。

最後我不得不說作爲一名新教師的幸福,這一堂課講下來,真的是受到了很多老師的幫助,包括備課、磨課、課件的製做,甚至是學具的準備,沒有孤軍奮戰的疲憊,他們讓我我感受到教師隊伍的溫暖,讓我感動,十分感謝他們,而這也將成爲我繼續向前的動力。

篇24:10的認識教學反思

作爲教師首次面對的就是教學一年級的新生。教學經驗上的不足使我有了很多的困惑和徘徊,這期間我灰心過,氣餒過,但是更多的是鼓起勇氣、重拾起對教學的熱情向前進,一學期過去了,有必要對這一學期進行下總結。

一、做得較好的方面。

不侷限於教材,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適當重組教材,做到能對教材進行靈活運用。例如:在教學“第幾”時,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資源,讓全班學生一起來參與活動,學生興趣很濃厚。先讓學生一起準備好,我說:“第一排”。那麼第一排的學生就迅速的站起來。在說第幾排的時候,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把“第”字拖長聲),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遊戲中充分體會第幾的概念要信任學生,一年級的學生一樣具有無限的創造潛能。

只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創造潛能是無限的。如教學數的組成”時,學生不僅能總結出組成方法,還會把方法併成又如,個數字,我讓學生編一套操來形象的展示這個數。可以用身體,手等。在第二天的彙報交流時,我驚喜的發現了學生巨大的創造能力,每個數字在學生的深動演繹下變得活靈活現。

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如在教學“分類”時,學生通過對房間裏的東西進行分類,發現可以按顏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狀分、按材料分等。同時,學生又對分好類的東西放在哪裏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分鞋子時,學生把皮鞋放一層,涼鞋放一層,並能說出人按高矮來排隊時,矮在前,高在後。學生把分類思想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充分體驗了分類的用途、好處和分類帶來的方便。

二、不足與困惑。

我雖然在師範的學習中學習了較多的理論知識,也看了較多的課改書籍,理論上明白該怎樣做,但在實施中往往還會變樣,很多在書上介紹的教學方法照搬到現實教學中並不適用。雖然思想開放,也大膽嘗試新的教法,但在課堂組織方面顯得有點無力,秩序不是那麼好,學生一聲高於一聲,做什麼的都有,再好的教學設計也無法實施。在本學期我試過用嚴厲的教學態度,也試過用溫柔可親的教學態度。

但效果都不持久,在下學期,我也許應該運用“嚴”和“鬆”並重的教學方法和態度,但何時“嚴”何時“鬆”是我作爲新教師要在今後幾年裏好好探索和把握的: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還不夠,我希望是在一年級能用到課件的課都用課件演示生動的教學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這樣,課堂紀律也會好很多,但是由於時間的問題,我所做的課件都比較簡單,無法真實再現生動的畫面,再者,從網上下載以及和各位老師交流課件還不夠,這是我在下學期要努力的方向。

一年級學生起點不同是令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好生“吃不飽”,差生“撐不了”的局面。特別是我教學的一個班級,程度好的學生對於難題點撥以下就能自己理解和明白,但是程度較差的學生說了三、四遍也不是很消化。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三、方法與措施

1、自己的教育觀念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比如學生不懂的問題,有些學生站起來想解答,可是我們就是不讓,偏

要自己點一個學生起來講;又如學生列出的式子是對的,但由於不合常規,而我一時沒想透就不予肯定等,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學觀念還跟不上學生的發展需要,還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2、由於我們是農村的學校,家長不太重視孩子在家的學習,學校教育和家庭學習達不到一致。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學校和家庭教育相結合。

總之,這一學期的數學教學給了我很多需要反思的方向和提高的建議。希望下學期我會有所進步。

篇25:10的認識教學反思

6-10的數學的組成是學生在學生了2-5的數的組成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學會通過操作學習數的分解和組成,爲了讓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在原來的基礎的有所提高,同時讓學生的遷移類推和歸納分析能力得到培養。

加強操作,把操作與思考結合起來。操作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基本方式,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對實物、圖畫的深入觀察和學具拼擺,引導學生親身經歷觀察、操作的活動過程,讓他們在活動中建立起6~10的數概念和加減法計算的知識表象。如教學8、9的組成,我讓學生把8個圓片分成兩部分,學生馬上按擺也了一種分解。這時我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把所有的分分法不重複、不遺漏地找出來。學生們經過思考、討論、交流,聯繫前面學習的經驗,按照一部分不變,另一部分依次加1的規律擺出8的組成。

爲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始,我通過愉快的情景啓發學生初步認識6-10各數。選用了小朋友喜歡的數字人物,並用課件一一的出現,有前面認識過的05,還有今天認識的610。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感悟到數的順序。

然後,出示主題圖:在數數的時候,指導學生有序的數:可以按上下數;也可以按左右數;還可以以數的大小順序來數。同時,再結合教室的實物來數,比如:數桌子、數椅子、數同學、數鉛筆等內容都是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教學效果很好。在認識了這些數後,爲使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並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選用6-10中的任意一個自己喜歡的數說一句話或做一個動作,也很好地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中。

本節課,我儘量使課堂做到生活化、活動化和趣味化,儘量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並且結合孩子好玩、好動的生理天性,讓他們在觀察、比較、操作的學習過程中體驗與數學的距離,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的發展,個性得到的張揚,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玩數學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篇26:10的認識教學反思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他們已有一定的數學經驗和知識積累,特別是10的認識這一內容,大多數學生在幼兒園或在家裏已接觸過。因此教學中不能讓學生被動汲取、模仿、記憶和反覆訓練,而是創設了動手時間、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學習環境,體現知識形成過程,體現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一、從動手操作讓孩子理解10個一是1個十

10個一是1個十是建立新舊計數單位聯繫的重要內容,也是爲孩子後續學習所需要的至關重要的內容。教學時我讓孩子數小棒,邊數邊擺當數到9時停頓以下在擺一個,問孩子:有幾根小棒?孩子很容易回答10根,這是馬上指導孩子把10根小棒用皮套捆成一捆,讓孩子用語言描述自己的操作過程: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跟着教給孩子10個一是1個十,有了直觀的小棒及捆小棒的過程作依託孩子很容易的理解了。而後又用計數器,知道孩子邊撥珠邊數數,進一步鞏固滿十進一的十進制關係。但從孩子的操作情況來看,孩子對數爲的理解還有待提高,同時讓我深深的感到孩子確實不是很聰明,也是我信心滿滿的完成實驗的任務而有所動搖了。

二、通過實際讓孩子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學生在從分得活動空間列舉了很多與10有關的例子,如:10個手指、10個腳趾、10個同學站一隊、一捆小棒有10根,等通過讓學生距離動一動說一說數一數指導10可以表示物體的個數,指導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學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要針對學生的實際,適時調整。也就是要充分備學生,瞭解學生的基礎,一切以學生的需要爲出發點,纔會讓孩子學有所得。

篇27:10的認識教學反思

尊敬的家長朋友們:你們好!

這周主要進行了10的認識及加減法、的教學。

10的認識:學習數的認識基本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會數數、認數,用數來表示物體的數量。

(2)數序,知道幾添上1是幾,明確它在數中的位置,會辨別前後。

(3)會比較大小。

(4)明確序數意義,會區分幾個和第幾,一般與左右的問題相結合。

(5)能正確、規範地書寫。以後碰到這樣的教學就不再作具體說明了。

10的加減法:依然包括兩部分。

一是看圖列四道算式(即一圖四式),兩道加法兩道減法。

這類型的題目要明確圖中的3個數,左邊一部分、右邊一部分、還有全部。在列算式時,要把左邊的加上右邊的,右邊的加上左邊的;用總數(全部)減去左邊的,用總數(全部)減去右邊的。經過一週的練習,孩子基本已經能正確完成了。不過還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容易在減法上出錯。主要是把左右兩邊的數相減了。舉個例子:3+4=7、4+3=7,另外兩道減法算式應該爲7-4=3、7-3=4。有的孩子則寫成了4-3=1。

二是用數學,這種題我在上次曾做過詳細的介紹,下面我主要講一下孩子易錯的地方這兩種題型的題目。看到題目,一般我都會引領着孩子們對圖意進行分析,如果問號在大括號的下面,就是求的全部(即總數)有多少,需要用加法;如果問號在大括號的上面,就是求的一部分,需要用總數減去已經知道的那部分(即不帶問號的數)。目前減法出錯最多,主要是孩子所寫的減數不對,往往都減去問號代表的數,而問號所表示的應該是要計算出來的。這樣的情況在每年的一年級孩子身上都會大量出現,使我們非常重視的問題。在和一位家長朋友聊天過程中,發現讓孩子把問號所表示的圖用手捂上這個方法很不錯,我在班裏也會慢慢的推廣這種辦法。一旦用手捂上了圖,孩子就不太會減錯了。這兩部分都是最終考試必考的重點題型,我們會繼續加強練習。

爲了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我把每天5分鐘口算練習改爲了每天十分鐘(可分兩次完成),需要家長簽上名字,並說下孩子的口算情況。請家長給孩子準備好自制的口算卡片,(內容要全,以10以內的加減法爲主。您如果覺得孩子掌握的比較好了,可以適當的提高難度,擴大範圍到20以內)。下週,我們將學習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課本第72~77頁)。再次感謝您對我工作的支持!

篇28:《10的認識》教學反思

在《10的認識》一課中,10的組成這一環節非常重要。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對這一環節有較深的體會:

一、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

教學中,我沒有盲目地去執行教材,而是對課程資源進行了創造性開發與挖掘,爲學生提供了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10的組成有什麼規律?怎樣記更方便?學生在這開放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觀察、討論、推理、交流等活動,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與技能,並獲得了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二、誘發了學生創新的潛能

學生提出的10的組成的幾種記法,雖然幼稚天真,卻極富個性,這是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數學的最好體現。同時也讓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到一定的發展。

篇29:《10的認識》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8、9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引導學生經歷認識的過程,發展學生數感。學會10的數數、認數、寫數、大小比較和10的分與合,對10的數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及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引導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由於我們學習的都是十進制計數法,所以10的組成這部分知識很重要。它是今後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以及多位數的基礎。

本節課設計思路指導學生讀圖、讀題、讀書中關鍵句,爲學生高年級自學進入高效課堂打下基礎。首先讓學生用小手點着按一定的順序去數10個人物、10只鴿子。目的讓學生學會讀圖,爲了照顧每個不同的個體差異我設計這樣的問題,誰數的結果不一樣舉手,然後通過課件主題圖指導這些孩子再與老師去數。接着讓學生數點子圖並擺10朵花,目的增加學生的數感。教師撥了10顆珠子,讓學生觀察撥珠過程,目的讓學生明白10是由9加1得到的。尺子圖讓學生按從小到大和從大到小讀數,並設計這樣的問題。9前面有哪些數字?9後面有哪些數字?目的讓學生掌握10以內數的順序。我還設計這樣的問題,讀這些數字時越往後越怎樣?設計這樣的問題目的是讓學生有意識的進行數的大小比較,爲下道題點子圖的大小比較埋下伏筆。在進行點子圖比較大小時,我讓學生比較完點子圖9、10的大小時,設計這樣的問題,假如拋開點子圖你還能怎樣完成9

目的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在教學10的組成部分,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所以這部分我用的時間比較長,我讓學生用各種方法背10的組成,並讓男女生對口令背誦,四人小組比賽背誦。10的書寫部分由於學生以前都學習了1和0的書寫,所以這一環節,我放手讓學生去用準確的語言給我描述10的書寫。

本節課失誤之處,在學生數鴿子、人物的時候,我提問的過於細緻,如:誰的結果和別人不一樣,然後又讓數錯的學生一起與我來數,我假如說我們一起來數數,可以節省一些時間。當學生說出10只鴿子、10個人的時候,我沒有總結,如10只鴿子用數字10來表示,10個人用數字10來表示等等。在用點子圖進行比較大小時,我敘述的過於籠統,只說根據點子圖來進行數的比較,沒有具體強調數字對應上面的點子圖,所以出現不符合題意的情況。

篇30:《10的認識》教學反思

從本節課的數學實踐來看,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主動,教學效果較好。

一、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在教學“10的認識時”我用一個有趣的故事調動學生的興趣:有一天,0--9幾個數字娃娃做起了排隊遊戲。9最大當上了隊長,就驕傲起來,看不起別的數字娃娃。他神氣的對0說:“你呀,表示一個物體沒有和我比起來真是太小了。”0聽了圓圓的眼睛裏流出了眼淚,小朋友你能不能幫0想個辦法呢?這樣創設出學習情境課堂顯得生動有趣,學生的積極性大大的調動起來。

二、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主題圖中的鴿子與人物;教室裏的小朋友;學具盒中的小花;計數器上的珠子,點子圖、直尺等,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物體個數或事物,體會到數是數出來的。注重讓學生經歷認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讀數、數數、寫數,如在計數器上撥數,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感知數的順序,用不同的方法數出10朵小花等環節都在幫助學生建立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三、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爲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教學中特地安排了生活中的數,並用10來說一句話,火箭發射前的倒計時,馬路口紅綠燈的倒計時,這幾個環節,讓學生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不僅加深了對數概念的理解,對身邊處處有數學的體會,也使學生獲得了用數學的體驗。

四、注意從學生已有的適應經驗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

建構主義認爲,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更重要的是新舊知識經驗的衝突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這一課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基礎出發,如學生能口頭數10以內的數,已經掌握2至9各數的組成,並能找到規律,有序地記憶數的組成。因此,老師在教學中只是在稍加指點和幫助,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說,自己做,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

五、注重培養學生的有序思維:

在教學數的組成時,促使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找到10的組成的規律,使知識規律形象的展現在腦海裏,從而在把握事物規律的同時,獲得研究事物規律的方法。

篇31:《10的認識》教學反思

11月5日,縣數學名師指導小組來我校進行數學教學工作的指導,學校安排我執教一堂課進行教學彙報。這讓我感到既興奮又緊張,一方面這是一次難得的向教壇前輩學習取經的好機會,另一方面自己從事數學教學只有兩個月的時間,擔心自己經驗不足,會班門弄斧而貽笑大方。經過反覆思考,特別是在學校數學教研組同事的指點幫助下,我上了《10的認識》。通過課後與各位縣級名師以及數學組同事的交流,我感受到了在數學教學這個廣闊舞臺上,我邁出了第一步,但前面的路還有很長。

上課伊始,我通過談話形式,小朋友們,你們見過一種白色的鴿子嗎?他叫和平鴿,是和平的象徵,想和她們交朋友嗎?只要你愛動腦筋,愛學習,和平鴿就會飛到你的身邊。瞧,這些就是愛學習的小朋友。很自然地引出了主題圖的教學。此時學生的興趣也比較濃厚。另外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觀察、操作、遊戲編排的較多(因爲一年級的國小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一般只有5到10分鐘),這樣可以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大家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充分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使個個學生都在課堂上,不感到枯燥、乏味,主動的來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體會到解決問題後的成就感。

存在的不足點:

1.數學培養學生的是一種思維,一種能力,而不是簡單的模仿,記憶,浮於表面的東西。在教學由形抽象到點的過程中,我純粹的讓學生看着10只鴿子,10個人畫出相對應的圓點,而沒有深層次的去培養學生的一種數感。我應該再增加一個估點子數的環節,讓學生估這是不是10個圓點。先畫個兩個圓點,讓學生感知,這比10個圓點少了很多,畫20個圓點,讓學生感知這比10個圓點多了很多,從這樣的一個比較中,讓學生更好的領悟到10個圓點。

2.對“10”的基數和序數的教學編排不夠理想。這裏的着眼點是讓學生明白第10只有一個,10表示10個。我在出題的時候應該給出的數量不一,隨時變化,讓學生靈活運用,而不是機械的出示兩道類似的珠子圖和大象圖。

3.在10的組成教學時,我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把白紙上的10根小棒按一定的規律分成兩堆(畫一畫)。我的想法是,一年級的孩子比較好動,如果拿實物小棒去分會出現部分孩子玩小棒,而且分完一種之後,不能把分法保存下來,到最後到底分了幾種方法可能學生並不清楚,通過畫可以把每一種分法都很好的記錄下來。但問題也隨之出來了,通過畫小棒,學生體會不到總數不變,也不能很好的體會到10可以分成1和9,9和1是同一種分法,只是交換了小棒的位置。所以這部分的處理,應該在細緻點。

通過這次鍛鍊,我認識到,相對於教學計劃的完成,學生興趣和能力的培養是更爲重要的方面。只有真正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全面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學生才能鞏固所學的知識,始終保持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樣,作爲教師,在營造輕鬆愉悅教學氛圍的同時,也要積極探索讓學生從直觀認識走向深刻理解,不斷增強教學的層次和深度。

篇32:《10的認識》教學反思

其實,這個反思,早就應該寫出來了,不過,由於實在有點忙,所以到現在和第二單元同時出來。

第1單元,是10以內數的認識,屬於國小數學的起始內容,也是今後學習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知識基礎,更是以後學習更復雜的數學計算的基礎,所以總體說來,這部分內容是非常關鍵的。

多數孩子,由於平常生活中接觸到這部分內容較多,所以掌握得也很好。

不足之處:

1、在按順序寫數時,倒着寫,寫單、雙數時容易出現問題。可以是在平常生活中,孩子們接觸到單、雙數的機會較少導致,今後應加強練習。

2、比多、比少時,部分孩子存在不清楚誰前、誰後的問題。

3、圈出“幾個”、“第幾個”時,較容易出現問題,特別是要求從“後面”數時。

4、個別學生對10以內數的組成,不太熟練。

針對以上幾個問題,首先應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地訓練,並且應多次練習,在練習中再次發現出現錯誤的孩子,再進行個別輔導,對於單元測試中不達優秀的孩子,進行平行性測試,力爭讓全部孩子都能達到優秀。

另外,還有幾個孩子在寫字時,書寫得較潦草,字跡極不工整。這些孩子應與其家長聯繫,爭取家長的支持,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篇33:《10的認識》教學反思

《快樂的校園》主要是認識10以內的數。它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開始。雖然內容比較簡單(大多數孩子經過學前教育,對數有一定的瞭解。),但它卻是學生學習數學所必備的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對學生學習數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息圖是選取的孩子們即將開始的校園生活《科技小組活動》爲素材,讓學生在一連串的現實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10以內的數。

《科技小組活動》這幅信息圖一出示,就吸引住了孩子,發言的積極性很高,這一點,作爲一年級的教師,應該鼓勵、保護。其實每個剛上國小的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但同時,我也發現,孩子對圖的觀察缺乏細緻性和系統性,因此,我有意識地加以引導,讓學生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去觀察,力求觀察得全面。數數時,我注意發現,有的孩子們能夠利用實物有序地去數,我就請這樣的同學起來做示範,給別的孩子樹立榜樣,這樣別的孩子就會跟着學,幫助孩子們準確地數數。經過這樣的努力,孩子們對看圖、數數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從中我也體會到,孩子們還小,對於他們來說,一切都是新的,都需要學習,更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我們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儘量從小孩子處着眼,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的方法。

篇34:《10的認識》教學反思

10的加減法教學反思從本節課的數學實踐來看,學生學得輕鬆愉快,積極主動,教學效果較好。

一、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在教學“10的認識時”我用一個有趣的故事調動學生的興趣:有一天,0--9幾個數字娃娃做起了排隊遊戲。9最大當上了隊長,就驕傲起來,看不起別的數字娃娃。他神氣的對0說:“你呀,表示一個物體沒有和我比起來真是太小了。”0聽了圓圓的眼睛裏流出了眼淚,小朋友你能不能幫0想個辦法呢?這樣創設出學習情境課堂顯得生動有趣,學生的積極性大大的調動起來。

二、通過各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中,教師向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如主題圖中的鴿子與人物;教室裏的小朋友;學具盒中的小花;計數器上的珠子,點子圖、直尺等,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物體個數或事物,體會到數是數出來的。注重讓學生經歷認數的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讀數、數數、寫數,如在計數器上撥數,通過對直尺的觀察感知數的順序,用不同的方法數出10朵小花等環節都在幫助學生建立數的概念,發展數感。

三、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爲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教學中特地安排了生活中的數,並用10來說一句話,火箭發射前的倒計時,馬路口紅綠燈的倒計時,這幾個環節,讓學生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不僅加深了對數概念的理解,對身邊處處有數學的體會,也使學生獲得了用數學的體驗。

四、注意從學生已有的適應經驗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

建構主義認爲,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更重要的是新舊知識經驗的衝突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這一課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基礎出發,如學生能口頭數10以內的數,已經掌握2至9各數的組成,並能找到規律,有序地記憶數的組成。因此,老師在教學中只是在稍加指點和幫助,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說,自己做,讓學生自主建構知識。

五、注重培養學生的有序思維:

在教學數的組成時,促使學生進一步深入思考,找到10的組成的規律,使知識規律形象的展現在腦海裏,從而在把握事物規律的同時,獲得研究事物規律的方法。

篇35:《10的認識》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注重對學生進行“用數學”過程的指導,讓他們明確大括號和問題所表示的意義、重視學生親身經歷觀察畫面、理解畫面內容、選擇有用條件和恰當的方法計算的過程,以此讓學生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和途徑。

1、對於大括號的作用的很好體現。在引入大括號時我用課件演示出大括號,讓大家體會大括號表示把兩個或幾個物體合起來,讓學生用手勢來演示,再讓學生來說說你覺得大括號有什麼作用,突出大括號的作用,體會大括號的意義。

2、在對進行加法和減法的對比中,我逐個出示,練習,再讓學生觀察對比這兩組題目有什麼不同的地方,讓他們自己發現其中的不同,再通過他們自己的話說說什麼情況下用加,什麼情況下用減,教師這時做一個總結,這樣教學效果較好。

3、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應用於生活。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一組生活中表示數量是8和9、10的數據,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活動,親身感受到了8、9、10的基數和序數含義,同時培養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學生對8和9、10已經有了一些的認識,已經掌握了數數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教學主題圖時我讓學生通過觀察,自己找出數量是8、9、10的物體,並說明數量是8的物體用數字8來表示,數量是9的物體用數字9來表示,學生不僅初步瞭解了數字8、9的形成過程,而切培養了學生有序觀察的能力。在前面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大小,已經掌握了比較的方法,在比較7、8、9、10的大小時,我沒有講怎樣進行比較,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直接用“、”表示他們之間的數量關係,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篇36:《10的認識》教學反思

《快樂的校園》這節課,主要是認識10以內的數。它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開始。雖然內容比較簡單(大多數孩子經過學前教育,對數有一定的瞭解。),但它卻是學生學習數學所必備的最基礎的知識之一,對學生學習數學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節課的信息圖,是選取的孩子們即將開始的校園生活《科技小組活動》爲素材,讓學生在一連串的現實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10以內的數。

《科技小組活動》這幅信息圖,很能吸引剛入學的國小生,幅一出示,就吸引住了孩子,發言的積極性很高,這一點,作爲一年級的教師,應該鼓勵、保護。這也說明了,其實每個剛上國小的孩子,此時對自己都有足夠的自信心,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但同時,我也發現,孩子對圖的觀察缺乏細緻性和系統性,因此,我有意識地加以引導,讓學生按從上到下的順序去觀察,力求觀察得全面。數數時,我注意發現,有的孩子們能夠利用實物有序地去數,我就請這樣的同學下來做示範,給別的孩子樹立榜樣,這樣別的孩子就會跟着學,幫助孩子們準確地數數。經過這樣的努力,孩子們對看圖、數數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從中我也體會到,孩子們還小,對於他們來說,一切都是新的,都需要學習,更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我們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儘量從小孩子處着眼,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學習的方法。

寫數字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但我在備課時認爲孩子在幼兒園有一定的書寫基礎,因此在本節課中把1至5五個數字的書寫在一節課中全部講完,在練習時發現學生書寫並不理想,對書寫要領掌握不到位。對少數學困生來說,更是困難。課後想想,在本節課中讓學生掌握1至3三個數字的書寫應比較合適。在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基礎,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得紮實、有效。

篇37:《10的認識》教學反思

民主和諧的氣氛加上分富多彩的學習活動組織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學生良好的學習情感,積極主動、全身心投入學習。愛玩愛動是孩子的天性。日常生活中的遊戲各種各樣,教師可以創造性的把遊戲移植到數學教學中,使學生在數學遊戲中長知識、長智慧。如在教學10的組成的時候,設計了“給鴿子找家”的遊戲,改變了以往的數字的.組成的教學方法,而是採取了將知識溶入到遊戲中,因爲我認爲學生在學習2—9的認識時,已經對數的分解有一定的方法了,所以對於10的教學我就嘗試的開放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探索和學習,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在新授中,有如在練習中設計了給鴿子找朋友的遊戲。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學生在不知不覺在遊戲中得到了學習和練習,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輕鬆、學得主動、學得深刻。

教學形式、學習方式靈活多樣對學生多種感官的刺激,提高學習效率。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本質上是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展,實現了教學相長。新課程下提倡多樣化的,現實的、主動探索的、合作交流的基礎上,獲得的知識,這樣的知識才是具有應有價值的、終身受用的知識。

綜觀整節課的教學來看,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我決不包辦代替。做到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相結合,教學形式有分有合,最大限度地拓寬了學生的思維。

篇38:《10的認識》教學反思

週一下午,我們一數辦成員在辦公室對秦靜玲老師《10的認識》進行評課,很遺憾沒有聽秦老師這節課,聽各位老師對秦老師這節課的評價,回想我講這節課,我有很多思考:

口算、複習舊知的時間過長,用了10分鐘左右。過多的複習錯過了學生思維最活躍、注意力最集中的時間段。複習要精而短。

從圖中的具體事物抽象出“10”,再到點子圖、用手中學具擺10個,再到一些具體的實物,讓學生理解個數是10個的都可以用“10”表示。在這裏可以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由於課前沒有提醒孩子準備學具,所以擺的活動沒有展開,課前準備不充分。

學習10的過程中有些知識沒有講到位,比如:介紹10是有兩個數字組成的數,雖然在書寫時告訴孩子10左邊是1,右邊是0,合起來讀“十”。

處理練習題時做的不好,聽宗老師講解練習題時發現自己有些知識沒有滲透到。沒有理解這道題意義何在。

講解的內容含量少,沒有講解分成與組成。由於學生學具準備不充分,缺少動手操作環節,所以安排到下節課講解。

整節課感覺學生學習的興趣不足,參與度不足,不像宗老師的課堂,人人蔘與到課堂中來,這點還需要繼續學習。

這節課雖然看似簡單,但如果不吃透教參、課本、課標,很多知識的滲透可能就會被我們遺漏。在教學中,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思考,認真去琢磨這節課,認真去設計,想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到知識,我們要努力。

標籤:反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