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人教版四年級方程教學設計(合集13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3篇《人教版四年級方程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人教版四年級方程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人教版四年級方程教學設計(合集13篇)

篇一:《方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與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較,能說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並會辨別一個方程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2、通過探索交流,會辨別一個解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能寫出給定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瞭解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3、會將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於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觀察、比較、猜想、驗證等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數學說理能力;

情感與態度目標

1、通過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類比,探究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進一步培養運用類比轉化的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培養關注生活,進一步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數學模型,培養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

二、重點、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難點

1、瞭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關性。即瞭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無數個,但不是任意的兩個數是它的解。

2、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於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其實質是解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1、 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認識二元一次方程,瞭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特點,體會到二元一次方程的引入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2、 通過觀察、思考、交流等活動,激發學習情緒,營造學習氣氛,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自主探討,瞭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關性。

3、 通過學練結合,以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四、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

1、一個數的3倍比這個數大6,這個數是多少?

2、寫有數字5的黃卡和寫有數字2的藍卡若干張,問黃卡和藍卡各取幾張,才能使取到的卡片上的數字之和爲22?

思考:這個問題中,有幾個未知數?能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嗎?如果設黃卡取x張,藍卡取y張,你能列出方程嗎?

3、在高速公路上,一輛轎車行駛2時的路程比一輛卡車行駛3時的路程還多20千米。如果設轎車的速度是a千米/時,卡車的速度是b千米/時,你能列出怎樣的方程?

師生互動 探索新知

1、 發現新知

引導學生觀察所列的方程: 這兩個方程有哪些共同特徵?這些特徵與一元一次方程比較,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你能給它們取個名字嗎?

根據它們的共同特徵,你認爲怎樣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含有兩個未知數,且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 鞏固新知

判斷下列各式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1) (2) (3) (4)

3、師生互動 再探新知

(1)什麼是方程的解?(使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你能給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下一個定義嗎?(使二元一次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一對未知數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

若未知數設爲,記做 ,若未知數設爲,記做

4、 檢驗新知

(1)檢驗下列各組數是不是方程 的解:(學生感悟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2)你能寫出方程x-y=1的一個解嗎?(再一次讓學生感悟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

5、自我挑戰 三探新知

有3張寫有相同數字的藍卡和2張寫有相同數字的黃卡,這五張卡片上的數字之和爲10。設藍卡上的數字爲x ,黃卡上的數字爲y ,根據題意列方程。

請找出這個方程的一個解,並寫出你得到這個解的過程。

學生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的過程中體驗和了解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五、 總結

比較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 方程兩邊都是整式,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一次。

如果一個方程含有兩個未知數,並且所含未知項都爲1次方,那麼這個整式方程就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有無窮個解,若加條件限定有有限個解。

篇二:《方程》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在理解化學方程式的基礎上,使學生掌握有關反應物、生成物質量的計算;

通過有關化學反應的計算,使學生從定量角度理解化學反應,並掌握解題格式。

能力目標

通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聯繫實際的學風,同時培養學生認識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是相輔相成、質和量是辨證統一的觀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對初學者來說應嚴格按照課本中的五個步驟方法和書寫格式來進行計算。即①設未知量;②根據題意寫出配平的化學方程式;③寫出有關物質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題。這樣做可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解這種題要求對化學計算題裏有關化學知識有一個清晰的理解,那就是依題意能正確書寫化學方程式,如果化學方程式中某個物質的化學式寫錯了,或者沒有配平,儘管數學計算得很準確,也不會得到正確的結果。可見正確書寫並配平化學方程式是順利解答化學方程式計算題的關鍵要素。

化學計算題是以化學知識爲基礎,數學爲工具多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它不僅要有化學學科的思維方法,還應有紮實的數學功底。

解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題,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要求什麼,設未知量纔不至於盲目。第二是將題目中給出的化學變化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出來。依題意找出已知量。然後按解題步驟進行。同時要k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懼怕化學計算,要相信自己。基礎不好的同學要先做些簡單的有關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題,逐漸體會將數學的計算方法與化學知識有機結合的過程。然後再做較難的題目。基礎好的同學應具有解一定難度題目的能力。在國中階段有關化學方程式計算題,較易的題目是運用數學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識,即設一個未知量,一個等式關係。中等偏難的題,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知識。計算過程難度並未增加多少,只是步驟多,稍微麻煩些。難度主要體現在如何設好多個未知數以及找出這些未知數之間“量”的關係式。總之,要根據自己的化學知識和數學知識水平,加強化學計算的訓練,以求達到熟練掌握解化學計算題的思路和方法。

教法建議

本節只要求學生學習有關純物質的計算,且不涉及到單位的換算。計算是建立在學生理解化學方程式含義的基礎上的,包括用一定量的反應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以及含義的基礎上的,要製取一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應物。所以在教學中要將化學方程式的含義與計算結合起來。

化學計算包括化學和數學兩個因素,其中化學知識是化學計算的基礎,數學是化學計算的工具。要求學生對涉及的有關化學方程式一定要掌握,如:化學方程式的正確書寫及配平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作解題格式的示範,通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加深理解化學方程式的含義,培養學生按照化學特點進行思維的良好習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分析能力和計算能力,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質及變化規律是相輔相成的,質和量是統一的辨證觀點。本節課可採用講練結合、以練爲主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由易到難的題組和一題多解的訓練,開闊思路,提高解題技巧,培養思維能力,加深對化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教學設計方案

重、難點:由一種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求生成物(或反應物)的質量

教學過程:

引入:化學方程式可以表示爲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變化和質量關係。那麼,化工,農業生產和實際生活中,如何通過質量關係來計算產品和原料的質量,充分利用,節約能源呢?本節課將要學習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就是從量的方面來研究物質變化的一種方法。

投影:例一寫出硫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敘述出各物質之間質量比的意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32g硫足量氧氣中完全燃燒可生成__________k二氧化硫。1.6k硫在足量的氧氣中完全燃燒可生成__________________k二氧化硫,同時消耗氧氣的質量是__________k。

討論完成:

S+O2點燃SO2

323264

每32份硫與32份氧氣完全反應,必生成64份二氧化硫。

32k64k

1.6k3.2k

學生練習1:寫出磷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計算出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係_____________。現有31k白磷完全燃燒,需要氧氣__________k,生成五氧化二磷_________k。

小結:根據化學方程式,可以求出各物質間的質量比;根據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又可由已知物質的質量,計算求出未知物質的質量,此過程就爲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板書:第三節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投影:例2加熱分解11.6k氯酸鉀,可以得到多少k氧氣?

板書:解:(1)根據題意設未知量;設可得到氧氣質量爲x

(2)寫出化學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關物質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

11.6k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k=96/x

x=96×11.6k/245=4.6k

(5)答:答:可以得到4.6k氧氣.

學生練習,一名同學到黑板上板演

投影:

學生練習2:實驗室要得到3.2k氧氣需高錳酸鉀多少k?同時生成二氧化錳多少k?

練習3用氫氣還原氧化銅,要得到銅1.6k,需氧化銅多少k?

分析討論、歸納總結:

討論:1.化學方程式不配平,對計算結果是否會產生影響?

2.化學方程式計算中,不純的已知量能帶進化學方程式中計算嗎?

投影:例三12.25k氯酸鉀和3k二氧化錳混合加熱完全反應後生成多少k氧氣?反應後剩餘固體是多少k?

學生練習:同桌互相出題,交換解答,討論,教師檢查。

出題類型(1)已知反應物的質量求生成物的質量

(2)已知生成物的質量求反應物的質量

小結: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要求

化學方程式要配平

需將純量代方程

關係式對關係量

計算單位不能忘

關係量間成比例

解設比答要牢記

板書設計:

第三節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

例2.加熱分解11.6k氯酸鉀,可以得到多少k氧氣?

解:(1)根據題意設未知量;設可得到氧氣質量爲x

(2)寫出化學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關物質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

11.6k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k=96/x

x=96×11.6k/245=4.6k

(5)答:可以得到4.6k氧氣.

小結: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要求

化學方程式要配平

需將純量代方程

關係式對關係量

計算單位不能忘

關係量間成比例

解設比答要牢記

篇三:《方程》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分析:本節“分式方程”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16章第3節的內容,是繼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之後,國中階段所講授的又能一種方程的解法。本節課是在繼分式的內容及分式的四則混合運算之後所講述的一個內容,其實際上就是分式與方程的綜合。因此本節課可以看作是一個綜合課,同時分式方程的解法也是國中階段的一個重點內容,要求學生必須掌握。

二、學情分析:在學習本章之前,學生已經分兩次學習過整式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組),他們對於整式方程特別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基本思路(使方程逐步化爲x=a 的形式)已經比較熟悉,而分式方程的未知數在分母中,它的解法比以前學過的方程複雜,需通過轉化思想,化分式方程爲整式方程。

三、教學目標:1、明確什麼是分式方程?會區分整式方程與分式方程。

2、會解可化爲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知道分式方程產生增根的原因,並學會如何驗根。

四、教學重點:分式方程的解法。

教學難點:理解分式方程可能產生增根的原因。

五、教學流程

1、憶一憶

(1)什麼叫方程?什麼叫方程的解?

(2)什麼叫分式?

(3)結合具體例子說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驟。

設計意圖:讓學生由舊知識的回憶自然引出新知識便於學生理解接受。

2x-(x-1)/3=6 3x/4+(2x+1)/3=0

2、猜一猜

板書課題“分式方程”,讓學生猜一猜其概念,結合分式和方程的特點學生易得出:分母中含有未知數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設計意圖:採用這種形式引入今天的話題,讓學生覺得不是在上數學,而象是在拉家常,讓學生沒有負擔,另外,學生在前面的回憶的基礎上很容易猜出來分式方程的概念。這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簡單,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辨一辨

判斷下列方程是不是分式方程,並說出爲什麼?

1/(x-2)=3/x x(x-1)/x=-1 (3-x)/=x/2

2x+(x-1)/5=10 3/x=2/(x-3) (2x+1)/x+3x=1

指出:分式方程與整式方程的區別(分母中含不含未知數)

設計意圖:學生說出來了分式方程的概念還遠遠不夠,通過這道題使學生更進一步的鞏固分式方程的概念。 (x-1)/x=-1這個方程可能學生會有爭議,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意見後,老師可總結,在判斷方是否爲分式方程時,不能化簡,以形式爲準。

4、想一想

提出該如何解方程呢?讓學生討論後得出:

通過去分母,方程兩邊同乘以各分母的最簡公分母,回憶最簡公分母的定義。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去想該如何解,然後老師加以指導,這樣會使學生感覺到自己真正是課堂的主人,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學習。

5、試一試

(1)80/(x+5) (2)1/(x-5)=10/x.x-25

方程兩邊同乘以 x(x+5)得: 方程兩邊同乘以(x+5)(x-5)得:

80x=60(x+5) x+5=10

80x=60x+300 x=5

20x=300

x=15

提醒學生檢驗,對比兩個方程發現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提醒學生檢驗,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從而自然引出話題。

6、議一議

分式方程爲什麼會產生增根?(兩邊都乘以了一個零因式,但這個根是整式方程的解)所以分式方程的檢驗代入最簡公分母即可,提出,分式方程能不檢驗嗎?通過討論使學生得出分式方程必須檢驗,因爲分式方程的檢驗是爲了看是不是增根,而不是檢驗對錯,所以必須檢驗。

7、說一說

老師幫忙總結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驟:

1、程兩邊都乘最簡公分母,約去分母,化爲整式方程。

2、解這個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簡公分母,看它的值是否爲零,使最簡公分母爲零的值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須捨去。

可簡單記作:一化二解三檢驗。

設計意圖:讓學生對所學知識上升到一個理論高度。

8、做一做

解方程: (1)2/(x-3)=3/x (2)x/(x-1)-1=3/(x-1)(x+2)

體驗解分式方程的完整過程。

篇四:《方程》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69頁例2

教學目標:

1、是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2、初步學會列方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複習數量關係:

單價 × 數量 = 總價

速度 × 時間 = 路程

工作效率 × 工作時間 = 工作總量

2、已知蘋果的單價和數量,怎樣求總價

已知梨子的單價和數量,怎樣求總價

已知蘋果的總價和梨子的總價,怎樣求兩種蘋果總價。

二、新授課

教學教科書69頁的例2 。

1、請同學們觀察69頁上面的一幅圖

學生:通過圖我們觀察到

阿姨到水果店去買了蘋果和梨各2千克,共10.4元,每千克梨2.8元,每千克蘋果多少元?

說一說這一道題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麼?

2、分析本題的數量關係。

蘋果的總價 + 梨的總價 = 總價

種水果的單價總和 × 2 = 總價

3、列方程並解方程。

⑴蘋果的總價 + 梨的總價 = 總價

解:設蘋果每千克x 元,

2x + 2.8 × 2 = 10.4

2x+5.6= 10.4

2x+5.6-5.6= 10.4-5.6

2x=4.8

2x÷2=4.8÷2

x=2.4

答:蘋果每千克2.4元。

⑵兩種水果的單價總和 × 2 = 總價

解:設蘋果每千克x 元,

(x + 2.8)× 2 = 10.4

x + 2.8 = 10.4 ÷ 2

x + 2.8 = 5.2

x = 5.2 – 2.8

x = 2.4

驗算:把x = 2.4代入原方程

左邊 = (2.4 + 2.8) × 2 = 10.4 右邊 = 10.4

因爲 左邊 = 右邊

所以 x = 2.4 三原方程的解。

答:蘋果每千克2.4元。

三、鞏固練習: 71頁2題

通過觀察圖例,使學生明白解題的思路和知道怎樣着手解這個題。

學生:

解一: 兒童票價 + 成人票價 = 總價 解二:(成人單價 + 兒童單價)× 2 = 總價

解設兒童票價每張x元

2x + 4 × 2 = 11 (x + 4) × 2 = 11

2x + 8 = 11 x + 4 = 11÷ 2

2x = 11–8 x + 4 = 5.5

2x = 3 x = 5.5 - 4

x = 1.5 x = 1.5

答:略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方程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列方程前首先要做什麼?

2、應用數量間的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3、正確地求解

4、驗算並寫出答語。

四、作業 練習十三 72 ——73頁(1—4題)

篇五:《方程》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學會用方程解答“已知比一個數的幾倍多(少)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

2、使學生能根據應用題的具體情況靈活選擇解題方法,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和習慣。

3、通過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熱愛新校的情感。

教學重點:

分析題中數量間的相等關係,並列方程,提高用方程解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根據不同的數量間的相等關係,列出多種不同的方程,體會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優越性。

教學準備:課前調查老校與新校各方面的變化的數據;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這個學期我們搬進了新的學校,你的心情怎樣?

通過調查你發現新校與老校相比有什麼不同?(學生自由說)

(評析:學生剛剛搬進漂亮的新校,充滿了好奇,讓他們課前調查, 他們當然是樂開花,調查中,學生進一步地認識、瞭解了自己的新學校,而且用他們調查的數據作爲下面的學習的材料,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數學,我們學的是有用的數學。)

二、展示信息 提出問題

師:的確,就象同學們所說的,新校與老校相比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根據學生的交流選擇信息出示下表:

信息1

信息2

問題

老校有電腦40臺

新校的電腦比老校的6倍多35臺

新校有1550人在校就餐

比老校的3倍多200人

新校有圖書49500冊

比老校的4倍多1500冊

新校的人均綠化面積是13.5平方米

比老校的4倍少2.5平方米

師:你能根據上面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逐步出示問題。

(1)新校有多少臺電腦?

(2)老校有多少人在校就餐?

(3)老校的人均綠化面積多少平方米?

(4)老校有多少萬冊?

師:剛纔同學們給每一組信息提出了一個問題,組成了四道應用題。

第一個應用題應該怎樣解答?(學生口答)

(評析:突破傳統的應用題的呈現方式,通過選擇學生調查的信息,請學生提出問題的方式使複習題、例題和練習題整體呈現,促使學習內容在動態中生成,激活了學生的認知需求與思維熱情,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下面的學習活動中。)

三、體驗交流 探索新知

1、師:下面我們看第二個題目,誰來把這個題目讀一讀。這道題目老師想請同學們在試着做做看。(只需列出式子)

彙報交流。

估計學生有以下幾種方法(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3X=1550-200 3X+200=1550 (1550-200)÷3

1550-3 x =200 (1550+200)÷3

(1)先讓學生說說左面三種方法分別是怎樣想的?

師:其實這三種方法之間也有一定的聯繫。有什麼聯繫?(同桌討論)

(2)再讓學生討論右面兩種方法,根據這兩個算式的計算結果,學生很容易發現其中一種肯定是錯誤的。

讓學生充分地發表自己的意見,並隨機出示線段圖幫助學生進一步地理解。

師:請同學們任意選擇一種方法把它計算出來。指名板書。

2、師:解答好了,接下去還要做什麼?(學生檢驗並交流)

3、比較

(1)比較第2題的算術解和方程解。

師:這道題用算術方法和方程都可以解。誰來說說你喜歡用哪一種方法?爲什麼?

(2)比較第2題和第1題。

師:第1題爲什麼用算術方法解?(學生充分交流)

師小結:通常我們用方程來解象第2題這樣的應用題。

揭示課題:列方程解應用題。

4、練習

(1)學生列方程解第3題。

學生練習,指名板演。

師:誰來評一評他做得怎麼樣?

(2)學生列方程解第4題

師:誰來說說第4題和第2、第3題有什麼不同?

(評析:力求讓學生去發現和概括出規律性的知識,無論在體會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優越性,還是在多種方法的擇優上,等等,都儘量讓學生充分地體驗,使學生在分析、對比中,探索規律,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更體現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四、暢談感受 深化體驗

師:通過同學們的計算,我們又獲得了一些有關老校與新校的信息,請同學們再把我們新校與老校的有關數據比較一下,你有什麼感受?或者想說些什麼?

8、通過剛纔的練習,你覺得解答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什麼?

(評析:通過總結,學生進一步明確了找關鍵句中的等量關係是解題的關鍵;通過比較,學生進一步地感受到新校和老校相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激發了學生髮自內心的愛校之情,激勵學生珍惜優越的學習環境,努力學習。)

五、分層練習講究實效

過渡:老師這裏有這樣的一些關鍵句,請你根據這些句子說出等量關係式。

1、找等量關係(課件出示)

(1) 今年養兔的只數比去年的3倍少8只

(2) 紅毛衣的件數比藍毛衣的2倍還多13件

(3) 買3個籃球比4個排球多用去5元

(4) 比小孩服裝的5倍少3套是大人服裝。

2、任意地選擇兩個條件,提出一個問題,組成一道應用題,然後把它解答出來,看誰做得又快又多。

3、遊戲(機動)

師:指名問學生幾歲?×××同學的年齡是我女兒的3倍少1歲,猜猜我的女兒幾歲?

請同桌兩人做這個遊戲,利用你爸爸、媽媽或其他人的年齡編題,讓你的同桌猜一猜。

(評析:採用分層練習,力求在練習過程中,既鞏固新知,又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學生在發散性、多維度的思維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篇六:《方程》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P64-65的練習十二第4-8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列方程解答“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解決問題方法的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能正確地列方程解答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正確找出等量關係。

教學準備:教學光盤

課前研究:複習“列方程解答簡單的實際問題”,注意在解分數方程題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麼?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交流課前研究

2、補充:

分析數量關係:

(1)一桶油,用去了。

(2)十月份比九月份節約用水。

(3)男生人數的正好是女生的人數。

學生在小組裏說說數量之間的關係。

集體交流,教師板書數量關係式。

看着第(3)個數量關係式討論:如果知道男生的人數,怎麼求女生的人數?如果知道女生的人數,怎麼求男生的人數?

二、綜合練習:

1、練習十二第4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訂正,訂正時重點交流錯例的原因。

2、練習十二第5題

讀題後理解題意,並找出等量關係:原來水稻每公頃產量×=新雜交水稻每公頃產量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後再集體訂正。

3、練習十二第6題

理解“10小時行了全程的”是指10小時行駛的路程相當於全程的。也可以理解爲已經行駛的時間相當於行駛全程所需時間的。

學生獨立完成後全班交流。

4、練習十二第7題

弄清“”是把這袋麪粉重25千克看作單位“1”的。

第(1)題要求“吃了多少千克”,就是求25千克的是多少;

第(2)題中的數量關係是“這袋麪粉的千克數×=15”

比較上下兩題有什麼區別?

5、練習十二第8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集體交流。

比較兩個問題的聯繫和區別。

明確:第1小題是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第2小題是“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可以列方程解答。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還有哪些地方掌握的不夠的嗎?有什麼經驗要向大家介紹嗎?

四、作業:

課內:補充習題P46第3題;P47第3、4題。

課外:天天練P40

彈性作業:

1、直接寫出得數。

2÷ = 3 3 × = ÷ = 3 ÷ =

2、 解方程。

ⅹ = 18 ⅹ= ⅹ = ⅹ= ⅹ÷ = ⅹ=

3、 (1)一隻書包65元,一枝鋼筆的價錢是書包的 。一枝鋼筆多少元錢?

65× =26(元) 答:一枝鋼筆26元錢。

(2)一枝鋼筆26元,是一隻書包價錢的 。一隻書包多少元錢?

ⅹ=26 ⅹ=65 答:一隻書包65元錢。

篇七:《方程》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1、2頁,練習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義,初步認識等式與方程的.關係。

2.使學生在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的過程中,經歷將現實問題抽象成式與方程的過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數學模型,發展抽象思維。

3.使學生在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探索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認識相等關係,初步理解等式

1.出示例1天平圖(兩邊沒有砝碼)。

提問:認識天平嗎?天平是用來做什麼的?

2.在天平的兩邊加上砝碼。

提問:你看懂了什麼?

學生可能想到:一邊托盤內放了兩個重50克砝碼,一邊放了一個重100克的砝碼,兩邊一樣重。

追問:不看兩邊托盤內放的東西,你知道兩邊一樣重嗎?能用語言描述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

學生回答後,提問:怎樣用數學式子表示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板書:50+50=100)

追問:爲什麼用等號連接?

指出:像這樣用等號連接的式子,就是等式,表示相等的關係。

二、認識方程

1.出示例2天平圖中的指針部分局部圖(第一幅圖)。

提問:看到這時的指針位置,你有什麼想法?如果用式子來表示,還會選用等號寫等式嗎?爲什麼?

2.出示完整的天平圖。

提問:你能用語言描述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怎樣用式子表示?(板書:x+50>100)

追問:x表示什麼?

3.依次出示例2第二、三幅天平圖。

要求:先用語言描述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然後用式子表示。

學生口述,教師板書:x+50=150,x+50<200。

4.出示:2x=200。

提問:根據這個式子,想一想天平兩邊的物體是怎樣的?你能描述出來嗎?

在學生描述的基礎上,出示教材第1頁例2的第四幅天平圖。

5.將式子分類,認識方程。

引導:我們來看剛纔根據天平圖所寫的幾個式子。在黑板上集中呈現5個式子的卡片:

50+50=100x+50>100x+50=150

x+50<20xxx=200

談話:你能把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嗎?請大家獨立思考,再在小組裏先說一說。

學生的分類可能出現下面兩種情況:

①將式子按照不同的連接方式(大於號、小於號或等號)分成三類。

引導:按照你的理解,你能找出哪些是等式嗎?

學生口答,教師請學生根據他們的發言在黑板上移動式子卡片,將式子分類。

指出:根據大家的意見,我們可以把這些式子分成三類,也可以把這些式子分成兩類,一類是用等號連接的式子,都是等式;還有一類是用大於號、小於號連接的,都不是等式。

教師對黑板上的卡片位置作如下調整:

50+50=100x+50>100

x+50=150x+50<200

2x=200

②將式子按照是否含有字母x分成兩類。

指出:這裏用字母x表示未知數。

讓學生在黑板上把另一套式子卡片分類排列,並指導學生按下面的方式排列:

50+50=100是否含有未知數

x+50=150

x+50>100

x+50<200

2x=200

在學生交流了兩種分類方法之後,教師引導學生對照黑板上所分類的式子卡片思考:你能把兩種分類方法綜合起來對這些式子進行分類嗎?

學生對黑板上的式子進行調整。教師在學生分類的基礎上,標註類別序號。

談話:同學們通過思考、交流,把這些式子分成了四類。請觀察這幾類式子,說一說每組式子有什麼特徵?

學生描述後,教師指出:正如你們所描述的,像第③類式子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6.完成“練一練”第1題。

依次出示前三道式子:6+x=16;36-7=29;60+23>70,學生逐一做出是否是方程的判斷,並說明理由。(在學生對“60+23>70”做出判斷後,教師將這道式子板書在算式卡片的第②類中)

出示第1題的其他式子,學生判斷哪些是方程。接着,讓學生判斷哪些是等式。結合學生的判斷,教師指出:方程中的未知數,既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還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反思:根據剛纔的練習,你發現等式與方程有什麼關係?學生在小組裏交流。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用課件結合“練一練”第1題進行動態演示:先是將所有的等式畫上集合圈,再閃爍顯示其中的方程式,將方程式畫上集合圈,集合圈中的等式漸漸淡化直至消失,出現文字“等式”與“方程”,如右圖:

教師引導學生再結合黑板上對式子進行的分類,理解:方程是一類特殊的等式;等式中,一部分是方程。

7.完成“練一練”第2題。

學生寫一些方程,再在小組裏交流。

三、進一步理解方程的含義,體會方程思想

1.教學“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圖略)。

學生先用語言表述圖中告訴了我們什麼,數量之間有怎樣的相等關係,再列方程。

2.完成“練一練”第3題。

學生先用語言描述圖中的等量關係,再列方程。

四、課堂總結(略)

五、課堂作業

練習一第1~3題。

篇八:《方程》教學設計

一、活動內容:

課本第110頁111頁 活動1和活動3

二、活動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運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進一步體會建模思想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數學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一元一次方程和實際問題中的關係,通過分析問題中的數量關係,進行預測、判斷。

(2)運用所學過的數學知識進行分析,演練、合作探究,體會數學知識在社會活動中的運用,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數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增強自信心,進一步發展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體會數學與現實的聯繫,培養學生求真的科學態度。

三、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經歷探索具體情境的數量關係,體會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之間的數量關係會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2、難點:以上重點也是難點

3、關鍵:明確問題中的已知量與未知量間的關係,尋找等量關係。

四、教具準備:

投影儀,每人一根質地均勻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了和一個支架。

五、教學過程:

(一)、活動1

一種商品售價爲2.2元件,如果買100件以上超過100件部分的售價爲2元/件,某人買這種商品n件,討論下面問題:

這個人買了n件商品需要多少元?

教師活動:

(1)把學生每四人分成一組,進行合作學習,並參入學生中一起探究。

(2)教師對學生在發表解法時存在的問題加以指正。 學生活動:

(1)分組後對活動一的問題展開討論,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2)學生派代表上黑板板演,並發表解法。

解: 2.2n n100

2.2100+2(n-100) n100

問題轉換:

一種商品售價爲2.2元/件,如果買100件以上超過100件部分的售價爲2元/件,某人買這種商品共花了n元,討論下面的問題:

(1)這個人買這種商品多少件?

(2)如果這個人買這種商品的件數恰是0.48n,那麼n的值是多少?

教師活動:同上 學生活動:同上

解:(1) n220

100+ n220

(2) =0.48n n=0

100+ =0.48n n=500

(二)、活動2:

本活動課前佈置學生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

1、準備一根質地均勻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個支架。

2、分組:(4人一組)

開始做下面的實驗:

(1)把直尺的中點放在支點上,使直尺左右平衡。

(2)在直尺兩端各放一枚棋子,這時直尺還是保持平衡嗎?

(3)在直尺的一端再加一枚棋子,移動支點的位置,使兩邊平衡,然後記下支點到兩端距離a 和b,(不妨設較長的一邊爲a)

(4)在有兩枚棋子的一端面加一枚棋子移動支點的位置,使兩邊平衡,再記下支點到兩端的距離a和b。

(5)在棋子多的一端繼續加棋子,並重復以上操作。根據統計記錄你能發現什麼規律?

以上實驗過程可以由學生填寫在預先設計的記錄表上

實驗次數 棋子數 ab值 a與b的關係

右 左 a b

第1次 1 1

第2次 1 2

第3次 1 3

第4次 1 4

第n次 1 n

根據記錄下的a、b值,探索a 與b的關係,由於目測可能有點誤差。

根據實驗得出a、b之間關係,猜想當第n次實驗的a 和b的關係如何?a=nb(學生實驗得出學生代表發言)

如果直尺一端放一枚棋子,另一端放n枚棋子,直尺的長爲L,支點應在直尺的哪個位置?(提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

此問題由學生合作解決並派代表板演並講解,教師加以指正。

解:設支點離n枚棋子的距離爲 x得:

x+nx=L x= 答:略

(三)、小結,由學生談本節課的收穫。

(四)、作業

1、課後瞭解實際生活中的類似活動問題,並舉出幾個例子。

2、課本,第110頁活動2。

篇九:《方程》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 使學生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與一次函數的關係

2. 能根據一次函數的圖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近似值

3. 能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求兩條直線的交點座標

學習重點:

1. 用作圖像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近似值

2. 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求兩條直線的交點座標

學習難點:

1. 做圖像時要標準、精確,近似值才接近

2. 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時計算準確,方法適宜

學習方法:

先自學課本,用心思考自主學習部分,努力獨立完成,再與其他同學討論未明白的內容。課上展示,針對自己不明白問題多聽多問。

自主學習部分:

問題1.(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組?寫出其中的幾組解。

(2)在直角座標系中分別描出以上這些解爲座標的點,它們在一次函數y=5-x的圖像上嗎?

(3)在一次函數y=5-x的圖像上任取一點,它們的座標適合方程x+y=5嗎?

(4)以方程x+y=5的解爲座標的所有點組成的圖像與一次函數y=5-x的圖像相同嗎?

(5)由以上的探究過程,你發現了什麼?

問題2.(1)在同一個直角座標系內分別作出一次函數y=5-x和y=2x-1的圖像,這兩個圖像有交點嗎?如果有,寫出交點座標?

(2)一次函數y=5-x和y=2x-1的交點座標與方程 組 的解有什麼關係?你能說明理由嗎?

(3)由以上探究過程,我們發現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除了加減消元法和代入消元法,還可以用 法解方程組;我們還發現可以利用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方法求兩條直線交點的座標。

合作探究:

(1) 用做圖像的方法解方程組

(2)用解方程的方法求直線y=4-2x與直線y=2x-12交點

篇十:《方程》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2、會從題目中找出包含題目意思的一個相等關係,列出簡單的方程。

3、掌握檢驗某個數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在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探討概念,數量關係,列出方程的方法,訓練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讓學生體會到從算式到方程是數學的進步,體現數學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用數學方法解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二、教學重點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尋找相等關係,列出方程。

三、教學難點:根據具體問題中的相等關係,列出方程。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室,配套課件。

五、教學過程:

1。遊戲導入,設置懸念

師:同學們,老師學會了一個魔術,情你們配合表演。請看大屏幕,這是20xx年10月的日曆,請你用正方形任意框出四個日期,並告訴老師這四個數字的和,老師馬上就告訴你這四個數字。

生1:24,師:2,3,9,10生2:84師:17,18,24,25

師:同學們想學會這個魔術嗎?生:想!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一定能學會。

2。突出主題,突出主體

(1)師:看大屏幕,獨立思考下列問題,根據條件列出式子。

A。 x的2倍與3的差是5

B。長方形的的長爲a,寬比長少5,周長爲36,則=36

C。 A、B兩地相距180千米,甲乙兩車分別從A、B兩地出發,相向而行,甲車每小時行駛30千米,乙車得速度是甲車速度的1。5倍,經過t小時相遇,則=180

生:(1)2x—3=5(2)2(a+a—5)=36(3)30t+1。5(30t)=180

師:這些式子國小學習過,它們是()?生:方程。

師:對,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等號的兩邊分別叫做方程的左邊和右邊。(現實,學生齊讀)

2、師:國小我們學過簡易方程,並用簡易方程解決應用題,對於比較複雜的實際應用題,用方程解答起來更加方便。請自己閱讀課本P/79—81,(課本內容略)並把課本空空填寫完整,不懂的和你的同學交流。還要回答下列問題:

(1)你是如何理解“列方程時,要先設字母表示未知數,然後根據問題中的相等關係,寫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方程”?

(2)什麼叫一元一次方程?

(3)什麼是的解?你找到驗證的方法嗎?

師:在閱讀P/80例題1時老師做出友情提示:

(1)選擇一個未知數x

(2)對於這三個問題,分別考慮:

用含x的未知數分別表示正方形的邊長;

用含x的未知數表示這臺計算機的檢修時間;

用含x的未知數分別表示男、女生人數。

(3)找一個問題中的相等關係列出方程,學生討論出上述答案後

師:大屏幕顯示上述問題的答案

三、體現新時代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在大多數學生完成課本閱讀和解答好課本問題、上述問題的基礎上,請幾名代表學生彙報所列方程,並解釋方程等號左右兩邊式子的含義。

師:(強調)(1)方程兩邊表示的是同一個數;

(2)左右兩邊表示的方法不同。

【這一小小的點撥,有畫龍點睛之作用,突出方程的實質性含義,爲以後列出更復雜的方程打下基礎】

四、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精彩的舞臺

師:本節知識也學完了,你能解釋課前老師魔術中的幾多祕密?

設任意框出的四個數字的第一個爲x,則:

生1:x+(x+1)+(x+7)+(x+8)=24;

生2:x+(x+1)+(x+7)+(x+8)=84

師:很好!如何算出x的值,是我們下一節課要探討的問題(繼續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老師想當堂檢測一下誰掌握的最多,最好,請看大屏幕。

五、基礎鞏固與知識延伸

(1)基礎練習見同步練習冊

(2)拓展練習如下;

1、下列四個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1+2+3+4>8B。2x3C。x=1

D。|10。5x|=0。5yE、

2、已知關於x的方程ax+b=c的解是x=1,則=

3、下面有四張卡片,請你至少抽出三張卡片編寫兩道一元一次方程,並和你的同學交流一下,看看你和誰不謀而合!

六、小結作業

篇十一:《方程》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53-54頁內容。

二、教材分析

關於方程和解方程的知識,在初等代數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小生在學習代數的整個過程中,幾乎都要接觸這方面的知識。從這個意義上說,前一節學習用字母表示數爲本節課學習方程和以後的解方程打下了接觸。教材採用連環畫的形式,首先通過天平演示,說明天平平衡的條件是左右兩邊所放物體質量相等。同時得出一隻空杯正好100克。然後在杯中倒入水,並設水重x克,通過逐步嘗試,得出杯子和水共重250克。從而由不等到相等,引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爲方程。爲提供更爲豐富的感知材料,教材一方面由小精靈要求:你會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嗎?另一方面通過三位小朋友在黑板上寫方程的插圖,讓學生初步感知方程的多樣性。

三、學情分析

生活中,學生已經獲得了有關“輕重”的直觀、具體的數學活動經驗,經歷過對實際的量的比較活動;本學期學生又理解了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學生具備用天平或檯秤稱物體的生活經驗,能夠正確描

述生活中的等量情景。學生對於利用天平解決實際問題較感興趣,而對於從各種具體情境中尋找發現等量關係並用數學的語言表達,則需要老師引導和同伴互助,需要將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情景,理解、掌握方程的意義。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

2、問題解決與數學思考:經歷從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感受方程思想。

3、情感與態度:在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中,感受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的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等能力。

五、教學重點

理解方程的含義,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景中的等量關係。

六、教學難點

用方程的思想刻畫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

七、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流程

(一)感受等式,理解等式。

利用天平的直觀性引導學生將生活中的情景用等式或不等式表達出來。

(二)對式子進行分類。

在引導學生想法的前提下,讓學生自主對式子進行分類。

(三)引入方程概念。

(四)理解方程意義。

藉助天平呈現出簡單的相等的情景,讓學生經歷將生活情境轉變成數學語言的過程。

(五)感受方程的價值。

(六)課堂小結。

九、教學過程

(一)感受等式,理解等式。

1、出示天平的圖片,讓同學們瞭解天平的基本功能,知道只有當兩邊放的物體重量相等時天平纔會平衡。

師:我們一起用天平做個試驗。

課件演示,天平左邊放兩個雞蛋,右邊放一本數學書,書和雞蛋都放在天平的上方,不接觸天平。

師:你覺得如果將書和雞蛋放在天平上後,天平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預設】學生會有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同學會認爲無法判斷,理由是不知道數學書和兩個蘋果誰重。

教師用圖片展示出可能出現的三種情況,然後提問:如果一本數學書重80克,一個雞蛋重40克,那麼天平會怎樣?

生:平衡。

師:也就是說一本數學書和兩個雞蛋的重量是相等的,你能否用一個數學式子表示出這種相等的關係?

生:40+40=80

2、出示兩支籃球隊比賽的圖片,其中紅隊得分17分,藍隊得分24分。

師:你能用數學式子描述出紅藍兩隊比分之間的關係嗎? 生:17<24

師:現在紅隊請求了一次暫停,經過戰術上的調整,紅隊連續進了幾個球,得了x分,請你再猜猜看,現在兩隊的得分可能會是什麼關係呢?

【預設】經過前面對數學書和雞蛋重量的比較,學生已經能夠想到,18+x和24之間的大小關係是不確定的,會有三種情況。

師:你是否能用式子表示出這三種關係呢?

生:如果紅隊進的球很少,那麼比分還是沒有藍隊高,18+x<24;如果紅隊進的球很多,比分就會超過藍隊,18+x>24;如果紅隊正好追上藍隊,那就是18+x=24。

師:同學們考慮的很全面,剛纔我們研究了重量和比分之間的關係,大家想一想,數量之間又有哪些關係呢?

生:等於小於和大於。

設計意圖:利用直觀的天平平衡,很容讓學生初步感知物體質量之間自然產生的相等關係,等式是方程的生長點。而利用連續進球個數的數量不確定,則將未知數引入到式子中。

3、師:小於和大於是不相等關係,而等於也就是相等關係,所以數量之間的關係也就可以分爲相等關係和不相等關係,剛纔我們就用一些式子描述出了重量和比分之間的關係,實際上,生活中還有許多的關係都可以用式子表示出來,大家想不想試一試?

篇十二:方程教學設計

方程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方程》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方程》中的第三課時,本節課是在學生學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學習代數初步知識的開始。教材運用“天平稱物”等三個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用語言描述具體情境中的等量關係,並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表示,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這些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的共同特徵,瞭解方程的含義,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係。這樣設置,符合國小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和認知特點,也符合《數學課程標準》第二學段的目標要求。本課的教學在學生日後學習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及運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它是學生學習用方程解決問題的起始課,在本單元中具有重要地位。

〖學情分析〗:

本節課方程對學生來說是一塊嶄新的知識點,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在學習方程之前,學生已學過整數四則運算、運算律及用字母表示數。學生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對於方程,藉助天平來理解不會很困難,重點是讓學生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因爲本節課是一節國小階段很重要和有價值的方程課,學生習慣用算術思維考慮問題,這是學生長期養成的學習習慣,算術思維是逆向思維,還要難一些,而且這個逆向思維肯定是由順向的思維過渡過去的,涉及的基礎知識也比較多,內容容量比較大,儘管學生年齡層次比較低,但是仍希望在本節對學生從正確構建到運用都恰倒好處進行引導,預設將可能產生的問題和探求解決方法,儘量在一節課內完成,形成一個有價值和有效的教學鏈。

學習困難:能根據已有信息列方程,表示具體生活情景中的等量關係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師:同學們玩過翹翹板的遊戲嗎?蹺蹺板這個遊戲是怎麼玩的呢?

師:看來蹺蹺板不僅好玩,還能比較出兩個人的輕重關係。

二、學習新課

(一)、認識天平。

師:在我們的數學上,也有一種和蹺蹺板類似的工具,出示圖片,你們認識嗎?(天平)關於天平,你知道哪些知識呢?課前我們做了一些預習,誰來說一說。(a.稱物體質量,b.表示兩個物體質量之間的關係)(師評價:你知道的真多。)

師:現在就讓天平和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學習之旅

(二)、合作探究

1、引導學生感受相等關係的量

師:拿出老師發給你們的A作業紙,先讀讀淘氣的要求。

師:你明白了嗎?那我們開始吧!

(1)、

從圖中我知道:

(2)、

從圖中我知道:

你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嗎?

(寫完式子,教師要再次問一問式子表示的意思,特別是=的意思)

(3)、

從圖中我知道:

如果櫻桃的質量用X表示,你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嗎?

(4)、思考:上面3副圖有什麼相同點?

師:觀察這3個情境,它們有什麼共同之處嗎?(2-3名同學回答)

(5)、教師小結:這些情境都反映了一種兩個量相等的的關係,這種相等的關係叫就等量關係,等量關係不僅天平上有,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我們先來欣賞一個小故事,裏面也藏着一個等量關係,我們一起來找找吧!

師:這就是著名的《曹衝稱象》的故事,你找到裏面的等量關係了嗎?

2、學生能從生活情景中找等量關係,並會用式子表示自己找到的`等量關係。

師:還想找嗎?拿出你的B作業紙,這些情境也藏着等量關係,找之前,還是先讀讀淘氣的要求吧。

師:要求明白了,我們開始找吧。

(1)、

我從圖上找到的等量關係:

如果用Y表示每塊月餅的質量,那麼請你一個式子表示這個等量關係:

(2)、

剛好倒滿兩個熱水瓶和一杯

我從圖上找到的等量關係:

如果用Z表示一個熱水瓶的盛水量,請你用一個式子表示等量關係:

3、

我從圖上找到的等量關係:

我用式子表示的等量關係:

(4)、師:那個小組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5)、師:觀察我們列出的這些式子,他們有哪些相同的特點?(小組交流討論)

3、教師小結:像這樣表示相等關係的式子我們把它叫做等式。如果把這些等式進行分類,你會怎麼分,先想一想,再分一分:

學生彙報。

4、教師總結:像X+5=10、4y=38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

師:你能和同位說說什麼是方程嗎?指名說什麼是方程,教師板書,生齊讀。

師:你認爲在這句話裏,哪些需要重點讀呢?那我們就按這樣的要求讀一讀。

5、師:老師也找了一些式子,它們是不是方程呢?

練習判斷方程

6、師:我們再來看這些方程,這些方程是怎麼一步步列出來的呢?(你說的非常清楚:1、觀察情景,2、找等量關係,3、根據等量關係列出方程。)

教師小結:那我們以後列方程的時候就可以按照這種步驟來寫了。

三、練習鞏固:智創三關

1、第一關:我學我運用,看圖列方程。

課件依次出現數學書上練一練1、2、4、5、6。

2、第二關:數學小博士:你知道嗎?

師:方程看似簡單,但它的產生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有關方程的歷史文化: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會用方程解決數學問題了。在我國古代,大約兩千年前成書的《九章算術》中,就記載了用一組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國的數學家笛卡爾第一個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數,才形成了現在的方程。

師:聽了這段話,你有什麼感受呢?看來在我們的數學史上,每一項成就的取得,都經歷了漫長而複雜的形成過程。同學們,只要我們願意積極用腦,肯於鑽研,我們一定也會有所成就的。

3、第三關:我創意我精彩:任選一個方程編(或畫)一個故事。

師:下面我們來一個思考無限創意大賽,任選下面一個方程編(或畫)一個故事,在小組內說一說,畫一畫。

20+x=100

2x=100

師:誰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創意。

四:教師總結

師:同學們編的畫的太好了,只有對方程的準確理解,纔會有這麼貼切奇妙的創意,下課之後我們可以把這奇妙的創意帶回家給自己的和自己的爸爸媽媽一起分享。

篇十三:方程的教學設計

方程的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瞭解方程的含義

2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景中的等量關係

二、教學準備

1一架天平、砝碼、標有重量和沒標重量的實物若干

三、教學過程

1、認識方程

(1)認識等式

①觀察桌上有許多實物和一架天平,請用標有重量的實物若干放入天平左右兩邊托盤裏,使天平兩邊保持平衡,並寫出算式。

②彙報結果

③引導“等式”,並加深理解

提問:這些算式有什麼共同特徵?根據回答(板書:“等式”)

(2)認識方程

①把標有重量的一個實物換成沒有標重量的實物,天平發生什麼變化?再用砝碼去使天平平衡,並寫出算式。不知道重量的實物一般用什麼來表示?

②彙報結果

③討論:兩次所寫的等式有什麼相同和不同之處?

彙報結果:第一次寫的等式中等號兩邊的數都是已知的。第二次寫的等式等號兩邊的數有的`是未知數(板書“未知數”)

引導得出方程:這些等式的共同特徵是什麼?(指第二次寫的等式)根據回答指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板書:方程)

2、練習與反思

判斷題。(是方程的畫√)

8-2?=6()6+?>13()

143?=286()40÷?=2()

30-20=10()?+y=15()

看圖列出方程(書上練一練)

3、引導學生小結和質疑

引導:這節課有什麼收穫?學習新知識後有什麼新想法?

4、課堂總結,佈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