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教學資源 > 教學設計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學設計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學設計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學設計1

課標解讀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與世界聯繫密切的工業及其工業分佈特點;東西方兼容的文化。 內容分析本節教材是國家地理部分的第一節,,由“多火山、地震的島國”“與世界聯繫密切的工業”、“東西融合的文化”組成一個有機整體,使學生能比較充分地瞭解日本這一東亞島國的自然地理特點和人文地理特點。學生通過對日本自然地理條件的分析,進而達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成功之處,並以此作爲我們的借鑑。

本節教材主要包括地圖、景觀圖和文字三大部分。作爲“第二地理語言”的地圖,分別說明日本的地形和組成、日本的礦產資源進口貿易、日本的工業部門及工業分佈。同樣也展示了日本的風光、文化、建築和經濟;文字部分爲我們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經濟(漁業、交通運輸業)狀況提供了資料。學情分析學生嘗試利用日本地形圖,認識其他地理位置、範圍、領土組成、地形、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徵,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區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在此基礎上,綜合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資源短缺,島國多優良港灣等特點,認識日本人民利用這些綜合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發展與“世界關係密切的”外向型經濟的。最後,學生需要大致瞭解日本東西方兼容的文化特點。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學會從衆多的地理信息中概括出一個國家的突出地理特徵,將感性的知識轉化爲理性、綜合的知識,不斷提高學習區域地理的能力。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掌握日本發達的工業及其分佈特點;瞭解日本民族構成和東西讓兼容的文化。 過程與方法結合日本的國情,分析日本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的發展特點。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性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防震意識和環保意識,初步建立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觀念。學習重點、難點結合日本的國情,分析日本發達的加工貿易經濟的發展特點。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討論法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室、電子白板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運用設計意圖圖片導入

激發興趣播放圖片《日本產品》,從這些熟悉的產品中大家能看出點什麼嗎?觀看圖片

同學回答:來自日本,日本是經濟發達的國家等觀點播放《日本產品》的圖片圖片導入, 吸引學生注意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站:

認識日本工業的分佈

讀日本的太平洋沿岸的工業帶圖,分析日本工業的分佈:

1.日本有哪些工業區?

2.日本的工業主要分佈在哪裏?

3.分析日本工業地帶的分佈及主要形成原因?

學生討論,小組回答:日本的工業區主要有5個,這些工業區主要分佈在太平洋沿岸一帶,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日本需要進口原料、燃料,出口產品;二是這裏人口稠密,勞動力資源豐富,消費市場廣闊等。展示日本的太平洋沿岸的工業帶圖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和交流,讓學生髮表了不同的見解,培養了語言表達的能力,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營造寬鬆的學習環境。

第二站:

日本工業與世界的密切聯繫

讀“日本主要工業產品的輸出”探究日本的對外依賴性。

1.日本爲什麼把眼光瞄準海外市場?

2.日本的這種經濟特點是什麼?

3.日本經濟發展的有力條件和不利條件?學生

過渡:日本的工業對外依賴性強,與世界聯繫密切。不僅如此,日本的文化業具有東西方兼容的特點,這種東西方兼容的特點,也爲其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第三站:

東西方兼容的

文化

看書本上的圖片,討論日本文化的特點。

1.哪些是日本傳統文化的代表?這些文化與中國的文化有什麼關係?

2.日本文化中,西方文化的代表有哪些?舉例回答小組討論回答問題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在世界地圖中找到日本的位置,並能舉一反三推出確定國家位置的方法。

2、能說出日本的領土組成,並能在日本圖中找到相應位置。

3、會通過計算人口密度,並能與世界人口密度的比較得出日本人多地少的特點。

4、能用讀圖分析的方法得出日本氣候特點。

5、能說出日本是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聯繫實際,懂得防災、減災意識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6、能做到聯繫實際,同時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眼光一分爲二地看問題。

過程與方法

1、重在培養學生認識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特點、主要災害等地理內容的方法。

2、在學習中,以小組討論,集衆人智慧。

3、培養學生學以致用,舉一反三的能力,以課堂活動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等形式激活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正確的環境觀和資源觀

2、培養學生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日本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特徵

教學準備:

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式:

運用多媒體課件,與學生進行研討、圖文並用的方式。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xx年的世博會將在哪裏舉行?

學生:中國上海。

教師:那你們知道xx年的世博會在哪裏舉行的嗎?

(展示日本愛知世博會的一組圖片)

(由學生通過安排查找的相關資料作說明)

教師:請欣賞下面的自然風光圖片,你能說出它是反映什麼地方的自然景觀嗎?

(教師提示,學生回答。教師說明)

教師: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日本”吧。

展示日本國旗。

教師:日本意即東方“日出之國”。請同學們談談對日本的瞭解。

學生:富士山、櫻花、地震、抗日戰爭……

教師:同學們對日本的瞭解可真不少啊!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日本,更系統地學習它。

[新課講授]

教師:你們掌握了認識一個國家地理位置的方法了嗎?

學生:認識國家位置的一般方法:一般是由大範圍至小範圍,再到具體的周邊環境。

展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圖”。

配以遞進式的問題:

1、日本在世界哪一大洲?

2、日本在亞洲的什麼方位?

3、日本的四周是什麼地區?

4、日本在哪個大洋的包圍下?

再展示“日本圖”,配以“日本週圍有哪些海域或國家?”等問題,讓學生結合《世界地圖冊》中的圖加以研究後回答。

學生:略。

教師點按鼠標,亞洲、俄羅斯、中國、朝鮮、韓國、太平洋、日本海的名稱一一出現在屏幕的地圖上。

“日本領土主要由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個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其中______面積最大。”

教師:對照《世界地圖冊》中的“日本”圖,完成問題。

教師點按鼠標,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的名稱一一出現在地圖上。

展示日本圖,配以問題:

1、日本的海岸線有什麼特點?

2、這對日本哪些方面有利?

學生:日本的海岸線曲折。這促進了日本漁業、造船業、海洋運輸業和與國外的聯繫。

顯示日本的面積和人口數,給出人口密度的公式,配以日本擁擠的`街道,人羣的圖片。

教師:人口密度是幫助我們瞭解一個地區人口多少、人口分佈密集與稀疏的重要標誌

請同學們計算一下日本的人口密度。

學生:日本每平方千米約有333人。

教師:與世界平均人口密度(40人/平方千米)比較,得出日本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國家之一。

展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島——神戶人工島和大阪關西海上機場的圖片。

(日本主要靠填海造陸解決用地緊缺的問題。)

板書:

一、東亞島國、人多地少

播放“櫻花”的景觀圖片。

教師:這是日本的國花,美麗芬芳,是在什麼樣的適宜氣候條件下,才使得它漫山遍野成爲日本的街頭美景呢?

(不要求學生回答,只是爲了引出氣候的知識)

下面,我們就來共同學習日本的氣候。

展示日本冬夏季節的風向圖。

教師:日本所在的海陸位置造就了它具有了這樣的氣候特點。

教師提示:日本北部是溫帶季風氣候,南部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板書:

二、深受海洋影響的季風氣候

展示有關富士山的圖片及簡單文字介紹。

教師: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徵,是一座活火山。日本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近80座。世界10%的活火山都集中在日本。火山爆發會帶來巨大的災難,但火山灰卻是肥沃的土壤,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火山在非活動期間,可以開闢爲旅遊勝地和地學科研基地。日本不僅多火山,還多地震。

教師:日本被稱爲“火山、地震的王國”。日本全國每年平均有1萬多次地震,有感地震平均每天有4次,破壞性地震近百年來發生了100多次。日本頻繁的地震帶給日本的災難是深重的,也提高了國民的防災、減災意識,日本的建築具有很強的抗震能力,而人們在地震發生時,都能夠採取適當措施保護自己,這一點值得我們效仿。

板書:

三、多火山、地震

思考:日本是我國的鄰邦,“文化無國界,天涯若比鄰”,在我們領略完日本的秀美風光後,來共同瞭解日本東西交融的文化。

同學們能舉出日本與我國在文化上相似的例子嗎?

教師小結:我們無論爲人,還是做事都應該揚長避短,繼承要汲取精華,去其糟粕,傳統的精粹要發揚光大,外來的要注意取捨。

最後,讓學生自己來談談本節課的感受和收穫。(言之成理即可)

作業設計:讓學生利用地圖,分析日本、中國、蒙古地理位置的優勢和不足。

教學反思:

這節課內容具有學習國家地理起始課的功能。教學中用了大量地圖、示意圖、景觀圖等直觀材料,使理性的知識感性化。這節課中對學生的學法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在發現中學習。

在導入設計上,藉由xx年世博會在上海舉行,引出xx年日本愛知世博會,進而進入日本的新課學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還很自然的過渡到日本的教學。自始至終拿日本與我國進行對比,不但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更重要的是瞭解了自己國家還有不足處,需要我們一代代國人的努力,共同發展,作爲學生,應該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爲將來投身祖國建設做準備。解決問題只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獨立思考,或是討論完成。

在知識點的順序上,有一定的改變,將“人口與民族”的內容融合到“日本的位置”,一併學習。在“領土組成”的內容後,加入“海岸線特點”學習,爲後續課程有關“經濟”的學習作鋪墊。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電視、廣播的普及,可以在課前讓學生查找資料,以小組設計介紹日本的某一方面的主體小報,在課堂上每講到一個知識點,就讓學生用自己的資料來介紹日本,這樣效果也許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