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化學公開課教後感

化學公開課教後感
公開課教後感
年級   高三           學科   化學           開課老師   徐偉  
2011年11月25日,我校開展了一個主題爲“學生主體參與,構建活力課堂”的教學研討活動。我所教授的一節課── “有機推斷與合成” 有幸得到了同行們的現場指導。以下是我所講授內容的課例及課後反思,敬請各位同行指正。
“有機推斷與合成”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選修五的內容。大學聯考考試說明上對這一節的要求是:能利用不同類型有機化合物之間的相互轉化關係設計合理的路線合成簡單的化合物。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整節課圍繞如何使學生掌握合成的方法,解題的規範和設計合成路線上。
 本節課亮點簡述如下:
1.注重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強化了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識傳授的同時,更注重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如通過學案導學,佈置學生帶着任務自學教材等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閱讀教材以及學案上的材料,培養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通過框圖聯想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對圖形的分析、描述能力。課堂上引入了歷史上的合成案例,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也學會了合成的基本方法,自己總結出解決合成題的思路。
2.以問誘思,任務驅動。
在本節課的每一個環節中,我都設置了問題,使學生帶着任務自學教材,提高了學習效率;這些問題的設置也能使得教學過程銜接和過渡順暢自然,問題設置依據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原有的知識掌握情況,並且問題設置難度呈階梯型特點,符合學生“最近發展區”,真正“面對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和享受成功的愉悅;另外通過情境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自己嘗試解決,讓學生親身體驗和感受科學探究過程。
 3.強化了新舊知識的融合,及時更新了學生的知識結構。
構建主義理論認爲,教師的作用不是簡單的將書本上的知識傳遞給學生,而應該創設相應的學習情境,使學生能夠學會自己開展探究活動,建構知識,並能將知識與自己原有的知識經驗融合,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中。框圖結構解決合成的方法雖然是個新的方法,但是它建立在醇、醛、羧酸、烷烴、烯烴、炔烴的基本知識的掌握和整合的基礎之上。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設置各種圖形,引導學生對這些知識進行整合、聯想,在有難度的地方,給以引導,很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本人覺得可以提高的地方
雖然聽課的領導、教師對這一課的評價很好,但本人對這一課感覺還不夠完美,還存在着一些不足,如:課堂題量略偏大,還不能夠充分的鍛鍊學生自學的能力,高三課堂中如何更加有效的開展自主學習等,還有待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進行優化。
 
 
標籤:公開課 教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