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學設計培訓學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教學設計培訓學習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優秀教學設計方案 篇一

一、導入──認識梁啓超

1、我所知道的梁啓超:

學生談談對梁啓超的瞭解。

2、梁啓超及其子女:

演示幻燈片:梁啓超青年、中年時期的活動及其照片,梁啓超子女的照片。

3、師:下面讓我們一起品讀梁實秋的散文《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梁啓超,去感受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二、新課──走進梁啓超

1、聽課文錄音:

伴隨深情地課文朗讀,同學們彷彿回到了清華大學的禮堂,大師的音容笑貌如在眼前。好,聽完錄音,請大家談談感受。

2、學生談初步感受。

3、評點文章,深入感知。

⑴ 出示評點法的要求:評點人物、寫法。

⑵ 自主評點,彙報結果。

品人:

活動:

請同學補充:一個 的梁任公

讓學生從學識和人品兩方面概括,並嘗試用對聯形式概括。幻燈片出示胡適致梁啓超的輓聯。

品文:

爲什麼梁任公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他淵博的學識和獨特的熱格魅力,還要歸功於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

出示:語言簡練傳神;抒情敘事相結合。

4、總結

三、拓展──緬懷梁啓超

幻燈片出示梁啓超的《少年中國說》片斷。同學們齊讀,感受青年梁啓超的豪情,激發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四、佈置作業

優秀教學設計方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生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前四個自然段。

(3)、認識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作用,瞭解威尼斯美麗獨特的風情。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4)、瞭解小艇的特點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關係,領會抓住事物特點寫的表達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看資料片,有感情的朗讀等加深對威尼斯的認識,體會小艇與人們的生活關係之密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受威尼斯的風光美、小艇的形態美。

重點難點:

瞭解小艇的特點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關係,學習作者是怎樣抓住特點描寫事物的。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初讀課文。

1、圖片導入

同學們,春天到了,小草探出了頭、柳樹發出了牙,花兒綻開了笑臉,真美啊!同學們想跟老師一起出去走走嗎?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到外國旅遊,好嗎?

好!(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現在乘坐着飛機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請同學們睜開眼睛用你的攝像機——眼睛把威尼斯的風光攝下來,呆會告訴老師你們都拍攝了什麼景物?(放圖片、音樂。)

遊覽了威尼斯,你們有什麼感受?——(美極了!)

你們都見到了什麼?(石橋,古建築,河道,小艇……)

這些啊,大作家馬克吐溫也都見到過,而且進行了仔細的觀察,並寫下了一篇文章,什麼文章啊?(大屏幕出示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初讀課文

可是,爲什麼作者在這衆多的事物中,只選擇“小艇”來寫呢?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自由地讀一讀他的文章,邊讀邊思考。(學生讀)

思考:作者爲什麼選擇小艇來寫呢?

3、整體感知

(1)作者爲什麼選擇小艇來寫呢? (因爲小艇是威尼斯交通工具)

板書:[交通工具]說到這一點呀,我記得文中有句話叫“小艇等於大街上的汽車”,你說這“大街”指的是什麼?(威尼斯的河道) “汽車”呢?(小艇)

(2)這一課我們預習過,剛纔又讀了一遍,你記不記得文中有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男女老少各類人”都離不開小艇?(有)都寫了誰?

(寫了商人、婦女、老人、小孩都離不開小艇)

(3)是啊!可見它確實是那兒[主要的工具],從這裏、我們得出了小艇的—個特點,你說是什麼? (小艇作用大)(板書:作用大)正因爲小艇有這個突出特點,所以作者選擇小艇寫。你認爲還有其它原因嗎?

(結合同學的發言。由老師板書:樣子奇特、船伕技術高超)

(4)同學們讀得很認真,從整體上認識到了小艇這些特點。我們今天這堂課,就是要來學習作者是怎樣細緻地觀察,並抓住小艇的特點來進行精彩描繪的。

二、精讀課文,探究寫法

1、學習第二自然段

思考:作者是怎樣寫小艇樣子奇特的,誰來爲我們讀一讀描寫小艇樣子的段落? (指名讀第二段)

(1)這兒哪些詞直接寫出了小艇的特點?請默讀課文,並用“△”在詞語下面做記號。

(長、窄、深、翹、輕快靈活)(老師板書:長、窄、深、翹)

(2)除了這些,作者還用什麼方法來寫小艇的特點?(比喻)幾個比喻?(3個)唉?怎麼同是這小艇,用了3個不同的比喻?

(比作獨木舟,寫出小艇長、窄、深的特點;比作新月,寫出了小艇兩頭翹起的特點;比作水蛇,寫出了小艇行動輕快的特點。)

(3)理解得非常好,可見,作者通過細緻觀察,抓住了小艇的主要特點,描寫細緻入微。現在就讓我們通過朗讀來體會一下吧!(全班一起讀)

讀得太棒了!要是能把加“△”的詞語讀重音,那就更好!下面請3、4組的同學讀直接寫小艇特點的部分(第一句),1、2組讀比喻的部分(第二句)。

(投影模型)這是威尼斯小艇的模型,請跟老師一起說它的特點:威尼斯小艇有二、三英尺長,又窄又深,像獨木舟,船頭船梢向上翹起,像掛在天邊的新月,行動輕快靈活,像一條水蛇。

(4)現在請同學們看着這模型試着把描寫小艇的句子背出來?不太會的,可以看着書朗讀。

2、學習第四自然段

過渡:同學們看小艇的樣子是這樣奇特,坐在裏面又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請全班齊讀第三自然段)。

(1)通過第三自然段我們感受到坐在小艇裏是那樣舒適、充滿情趣。不過,這還都離不開船伕的駕駛技術,那作者是怎樣具體寫出“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這個特點呢?

我們能不能給這個部分設計個表格,讓人一看就知道,“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

(2)分組討論評議並完成表格:

在何種情況下船伕如何應對

在船隻很多,速度很快的情況下船伕能操縱自如

在擁擠的情況下船伕能左拐右拐地擠過去

在極窄的地方船伕能平穩地穿過

3、學習最後兩個自然段

(1)過渡:我們通過討論評議,更加深入地體會到作者是通過細緻的觀察,並具體寫出“船伕的駕駛技術特別好”這個特點的。對於“小艇作用大”這個特點,他同樣觀察得很細緻、描繪得很精彩。

請大家自由讀最後兩個自然段,看看哪個自然段寫得精彩?

(2)討論評議

重點第六自然段

讀最後的這一自然段,大家再看看,你認爲哪些語句寫得精彩?

[A“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這一句寫得精彩。這—句,精彩在哪兒呢?

精彩在作者這裏用擬人的手法來寫威尼斯,顯得很生動,這兒哪些詞讓你覺得作者用上了擬人的手法?

(“沉沉地入睡”)

多麼富有詩情畫意啊,而且點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樣的特點?

(靜)。

B、“小艇消失在彎曲的河道中,傳來一片譁笑……聲音”寫得精彩。

這一句,又精彩在哪兒呢?

(精彩在它告訴我們,威尼斯小艇在夜裏也給人們帶來歡樂。)

你們還發現了什麼嗎?

(這一句寫出了夜裏的許多聲音,但是顯得很寂靜。這半夜裏傳來的譁笑和告別的聲音,卻讓我們感到這夜,更加——(寧靜了) 作者雖然寫的是聲音,但卻顯出這夜是靜的,寫得多精彩啊!

C、“水面上漸漸沉寂,只有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搖晃”一句精彩

這句精彩在哪?(月影搖晃給人美的感覺)

輕輕的搖晃,讓我們感到威尼斯城夜是怎樣的一種美?(靜的美)

“搖晃”是動的,怎麼讓人有靜的感覺?在什麼情況下,月亮影子纔會在水面搖晃? (水面靜時)

上文中哪個詞點出這時水面的靜?(沉寂)

你看我們讀書時,不能只盯着一個詞,而要聯繫上文,同時還得注意下文,現在我們來看看下文,唉?你說水面這時爲什麼會沉寂下來?

(小艇停泊——水面才靜下來)文章在這一自然段中哪兒點出?

(“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碼頭上,—句點出)。

正因爲小艇停泊了,我們纔看到——(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搖晃)

我們才注意到——(高大的石頭建築聳立在河邊)

我們才注意到——(古老的橋樑橫在水上)

作者通過擬人寫靜,通過動態、聲音反襯靜,而這靜則更突出了小艇與城的關係——(密切);說明了小艇的——(作用大)

(3)感情朗讀

作者的描繪多精彩啊,讓我們通過朗讀來欣賞威尼斯月夜的靜寂的美景吧![播放威尼斯之夜錄像]老師先讀第一句“水面上漸漸沉寂,只見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搖晃”,老師讀時強調了哪些詞?

(漸漸、搖晃)很靜、很美;一起讀好嗎?(齊讀)

三、總結課文。

到了這時,人歇了,船停了,城市才進入夢鄉了,可當第二天,曙光初露的時候,人醒了,船動了,城市又開始活躍了,多麼奇特的異國風光,多麼難忘的威尼斯小艇啊!

這堂課我們學習了作者是怎樣細緻的觀察並抓住小艇的三個特點來進行精彩描繪的。

板書: 威尼斯的小艇

交通工具 樣子奇特;

駕駛技術 特別好;

作用大

教學設計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篇三

通過學習了兩節課的教學設計課程,我們可以從教材中得知,教學設計是以促進學習者的學習爲根本目的,運用系統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等原理轉換成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環節進行具體計劃,創設有效的教與學系統的“過程”或“程序”。教學系統設計是以解決教學問題、優化學習爲目的的特殊設計活動,既具有設計學科的一般性質,又必需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

教學系統設計相對來說,是比較枯燥一點的,因爲它都是一些理論性的知識,有些東西不僅僅是要理解它,特別是考試的時候都是要背的,但是希望我們可以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讓我們的學習輕鬆一點,不會覺得乾燥,正如老師這樣讓我們搞一下博客,共同學習,我想這種方法比較好一點。

希望在往後的日子裏,能與老師和同學們一起把它學好。我也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一定會把它覺得很好的。。願我們都能夠通過學習了教學設計來拓展我們的知識面,教學評價要以教學目標爲依據,教學目標是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它規定了學習者應達到的終點能力水平。教學評價需要採用一些有效的技術手段。通常,通過測量來收集資料,但是測量不等於評價,測量是指以各種各樣的測驗或考試對學生在學習和教師在教學過教學評價要對教學的過程和結果進行評價。教學評價,不僅僅是評價教學的結果,更要對教學的過程,對教學中的方方面面進行評價。程中所發生的變化加以數量化,給學生的學習結果賦以數值的過程。

面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閱讀有關阿累、《毀滅》、《鐵流》及魯迅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段時間我們通過對《少年閏土》和《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學習,讓我們對魯迅先生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尤其通過魯迅侄女的描述我們知道了魯迅先生是一位受萬人愛戴的人,知道了侄女周曄對伯父的回憶中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一位青年工人卻只是與魯迅有一面之緣,在他的回憶中,魯迅又有什麼值得這位青年學習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面》。

板書課題:一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自己大聲地讀,不通順的多讀幾遍。

2、我們敘事的文章有六要素,哪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事情起因、經過、結果)

根據這六個要素請你再快速地瀏覽全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同桌交流以後老師再指名回答。

(只要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即可,老師指導學生把語言說完整、正確。)

三、深入探究,體會重點語句

1、在阿累眼中,魯迅是什麼樣子?快速瀏覽課文,畫出描寫魯迅外貌的語句,仔細朗讀。

(文中有六次對魯迅先生的外貌描寫。)課件出示描寫外貌的語句

2、齊讀這些句子。與魯迅的一面之交中,根據我們找到得有關魯迅的外貌描寫,魯迅留給作者的印象是什麼呢?你能用一個字或一個詞來形容嗎?

(瘦)

3、自己再讀讀這幾句句子,剛纔我們說這六句的相同點是都讓我們感受到了魯迅的“瘦”。那麼這些句子又有什麼不同點嗎?同桌交流。如答不出教師提示:這幾次描寫作者和魯迅他們的位置有什麼變化?

(第一次是在遠處,在暗中,從整體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齡,因而人物形象比較“模糊”。第二次是在近處觀察,刻畫得比較具體、細緻,形神兼備地寫出了人物的氣質。第三次更近了,觀察更細緻,魯迅的形象也更加完整清晰。)

3、爲什麼他如此瘦?請你聯繫上下文或者學過的,自己知道的知識說不說。

(帶病工作、深夜寫作、憂國憂民)

4、除了“瘦”,魯迅還有什麼特點?再讀讀這幾句。

(精神抖擻)

5、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頭髮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豎着、鬍子……)

4、通過細讀這些外貌描寫,你體會到魯迅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了嗎?

(體會到魯迅先生的性格剛毅堅強,他用筆當槍,與反動派、黑暗社會進行着不屈的鬥爭。)

四、仔細品讀,體會魯迅先生對青年的關懷

1、在這短短的一面中,魯迅先生給予了作者怎樣的關懷呢?找到有關魯迅語言的描寫,自己讀一讀。聽到這些話,作者的心情又分別是怎樣的?

(你要買這本書?——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

你買這本書吧—這本比那本好——疑惑

我賣給你,兩本,一塊錢——驚異

這書本來可以不要錢的……是送你的——感動流涕)

2、從這些對話當中,你又能體會到什麼?作爲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魯迅向我推薦書,最後還送我書,你覺得魯迅是怎樣的人呢?

(魯迅關心同情勞動人民)

3、當我知道了魯迅的身份時,我是什麼反應?請個別學生來讀第27段

我結結巴巴的說明我很激動很興奮,那個名字在我心裏亂蹦,最後卻沒有蹦出來,爲什麼呢?

(當時流社會黑暗,不少文人革命工作者收到反動派的迫害,作者想要保護魯迅,所以忍住了自己的驚喜沒有說出來)

3、這一面對作者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呢?自讀第30、31段,結合課文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面”給了“我”極大鼓舞,使“我”獲得了生命的支柱。魯迅先生對我的關心、鼓勵,魯迅先生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品質,這些都是“我”在種種艱苦和險惡面前堅強不屈的力量源泉。)

歸納:

一面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魯迅先生廉價賣書,親自送書給普通工人,這是對勞動人民的深切關懷;魯迅先生誠懇地推薦別人的書,蘊含了魯迅先生對青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

正是與魯迅先生見的這一面,給了作者極大的鼓舞,是作者獲得了生命的支柱──魯迅是同我們一起的!這是作者在種種艱苦和險惡面前堅強不屈的力量源泉,是這“一面”給了作者巨大力量,是這“一面”鞭策作者不斷進步。

五、總結全文,昇華感情

1、這一面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所以,作者牢牢地記住了這難忘的一面。

2、本文最大的成功之處是通過贈書過程中對魯迅的肖像、語言和行動等方面的描寫,刻畫了魯迅先生的崇高形象,表現了魯迅先生“俯首甘爲孺子牛的精神。”請同學們仿照本文的寫法,對你熟悉的一個人進行外貌描寫。

優秀教學設計方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動腦筋說出小兔運大南瓜回家的辦法,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新意識。

2、積極參與討論,能把自己想到的辦法說清楚,並能對別人說的辦法進行討論。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個別輔導

揭示話題揭示話題

觀察圖片,思考問題。看第一幅圖

老師引導提問:“小兔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

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的提問:“這是怎麼樣的一個南瓜?”

“小兔想把南瓜運到什麼地方去”

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的思考

按照老師的問題逐個思考。對於有些語言表達能力較弱的孩子要適時的引導,讓他把話說完整。

1、小兔媽媽問小白兔什麼問題?

2、假如你就是這隻聰明有機靈的小兔你會想出什麼樣的好辦法讓學生自己去說一說。

3、全班交流自己想出的好辦法。思考討論

大膽的與全班交流

利用機會培養學生大聲說話的習慣。

討論評議

1、哪種運南瓜的辦法最好,引導學生要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來考慮。

2、在小兔運南瓜中選出一種你覺得最好的畫一幅圖。在老師的引導下,說出理由。

選擇並畫圖。

面教學設計 篇六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有沒有見一次面就記憶深刻,無法忘記的人呢?如果有,請與大家一起分享(學生自由回答,談自己的發現與感受)。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是作者阿累在見到文章主人公一面以後給他留下的印象而寫的,你們知道是誰嗎?(學生一起回答:魯迅)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阿累的《一面》,看看他爲什麼只見到魯迅先生一面就有如此深刻的印象。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利用多媒體)

1、作者簡介

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葦,1909年1月生,江蘇漣水人。在南京金陵大學附中、上海立達學園、同文書院學習過,畢業於上海藝術大學。1931年參加反帝大同盟。1932年參加“左翼劇聯”,同年8月考進上海英商公共汽車公司當售票員,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因參加工人罷工被捕判刑,1935年經人保釋出獄,旋赴馬來西亞,參加馬來西亞共產黨活動,被官方偵悉,迫令出境。1936年復返上海,從事寫作和翻譯。1937年,抗戰開始,參加新四軍。此後一直在部隊和地方做文教和行政工作。解放後,歷任湖南革命大學副校長、省文教廳廳長、省委宣傳部長、湖南大學校長等職。1983年離休。

2、關於魯迅

魯迅(1881.9—1936.10),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才,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後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正式用筆名——魯迅。被譽爲現代文學的一面旗幟。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爲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熱風》《華蓋集》《三閒集》《二心集》《而已集》,雜文集《墳》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等。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國小語文課本等,已成爲家喻戶曉的藝術形象小說《祝福》、《阿Q正傳》、《藥》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以筆代戈、奮筆疾書,戰鬥一生,被譽爲“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3、字詞積累

地窖(jiào)赫(hè)然窘(jiǒng)相捻(niǎn)摩挲(mósuō)虐(nüè)待憎惡(zēngwù)揩(kāi)油恣(zì)情

4、文章大意

本文以時間爲序,回憶了作者1932年秋天在上海內山書店與魯迅短暫而激動人心的一次會面。作者抓住魯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寫,突出了魯迅先生的崇高品質和偉大人格,從而激勵作者不斷努力,並表達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懷念之情。

三、閱讀課文,合作探究

1、文章已經很自然地給我們分成了兩部分,但是第一部分的內容較長,你能給它分層嗎?並說說每層的意思。

明確:這一部分可分爲三層:第一層(第1、2自然段),寫“我”去內山書店的原因。第二層(3——17自然段),寫內山老闆熱情接待“我”。第三層(18——38自然段),寫“我”有幸見了魯迅一面。

2、文章的中心事件是“一面”,作者爲什麼還要寫第一、二層,並介紹了“我”的職業和身份,那麼在全文中,這部分起什麼作用?

明確:第一層寫職業特點,聯繫下文可以看出魯迅對“我”的態度,實質上是對普通工人、對人民羣衆的態度。第二層寫內山老闆的熱情襯托出魯迅的人民大衆立場,這兩層起到巧設伏筆、層層鋪墊的作用。

3、有人說文章第二部分是多餘的,與回憶性文章的寫法不合,可以去掉,你認爲呢?

提示:(總結髮言)課文第二部分寫出來“一面”對作者的深遠影響個鼓舞,他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靜的思索。這些情真意切的抒情議論,對深化主題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不能去掉。

四、課時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通讀了《一面》,並就全文的結構和作者的寫作思路作了討論,同學們想一想,在本文中,魯迅個作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學生回答:外貌)好,下一節課我們就作者對先生的外貌描寫作些探討,看作者是如何抓住魯迅的外貌進行描寫的。下去以後同學們要將作者寫魯迅外貌的語段找到。

第2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同學們還記得《一面》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嗎?(學生答)

2、在第一、二層寫“我”的職業和內山老闆的熱情的作用是什麼?(學生答,教師補充)

二、研讀三次外貌描寫(投影顯示)

1、請同學們把三處外貌描寫的段落找出來,並朗讀。

2、這三處外貌描寫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進行的,各有什麼不同?

3、三處外貌描寫集中表現了魯迅先生的什麼特徵,從中表現了魯迅先生的什麼精神?

明確:文章對魯迅先生的三次外貌描寫,不避重複,由遠到近,由粗到細,由略到詳,由整體到部分,使人物形象隨着“我”的觀察和感受,逐漸豐富清晰起來。第一次描寫,由於“陰天,暗得很”,加上距離較遠,只能模糊辨出人物形象:外形,瘦瘦的;年齡,五十上下;衣着,“穿一件牙黃長衫”;嗜好,“嘴裏咬着一枝菸嘴”。由於抓住了人物特徵,雖只是模糊辨認,卻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第二次描寫,由於離得近,觀察得更細緻了,作者對第一次的描寫作了補充。剛纔看到的是“瘦瘦的”,現在看得更清了:“瘦得叫人擔心,好像大病初癒的人”;臉色是“黃裏帶白”。還增加了對人物精神的感受:“精神很好,沒有一點頹唐的樣子”。接着又寫了他的頭髮和鬍子。“頭髮約莫一寸長,顯然好久沒剪了,卻一根一根精神抖擻地直豎着。鬍鬚很打眼,好像濃墨寫的隸體‘一’字。”作者抓住人物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徵加以描寫,雖疏淡的幾筆,卻刻畫了魯迅外形瘦弱而精神矍鑠、意志頑強的無產階級文化戰士的形象。第三次描寫,除了臉色、頭髮和鬍鬚這些帶有特徵性的描寫以外,作者對其“長衫”和“菸嘴”又進行了更細緻的刻畫。不僅連長衫、菸嘴的顏色,甚至連長衫質地“羽紗”,菸嘴的一頭已經燻黑,也看得十分清晰、明瞭。三次比較集中的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突出他把整個生命獻給革命事業的崇高品質和頑強意志。

三、品味語言

1、看一下那書脊,赫然印着“魯迅譯”三個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證似的,立刻從書架上抽下一本。

提示:“赫然”就是很鮮明,很明顯,作者眼前爲之一亮的感覺,表明了對魯迅的敬仰和見到魯迅譯著的興奮心情。因爲是魯迅譯的,而魯迅在當時是革命和光明的象徵,所以說“像得了保證似的”。

2、這一來不會錯了,正是他!站在前進行列最前面的我們的我們的同志,朋友,父親和師傅!憎惡黑暗有如憎惡魔鬼,把一生的時光完全交給我們,越老越頑強的戰士!

提示: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朋友,表示親密無間;父親,表示崇敬熱愛;師傅,表示效仿學習。不同的稱謂表示作者不同的感情。“戰士”則歌頌了魯迅爲革命而獻身的頑強鬥志。

3、我摩挲着那本書,捨不得丟開,不說買,也不說不買。

提示:“摩挲”就是反覆撫摸,反覆摸又“捨不得”,寫出了作者渴望得到而又難以得到的那種矛盾心情。

4、他的手多瘦啊!我鼻子裏陡然一酸,像要哭出來。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書塞進帆布袋,背起便走出書店的門。

提示:既寫出了作者爲魯迅的崇高品質和自我犧牲精神所感動,也表達出作者對魯迅由衷的感謝和崇敬之情。

5、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他!不會錯,一定是他!那個名字在我的心裏亂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沒有蹦出來。

提示:結結巴巴”顯示出作者突然發現自己崇敬、熱愛的魯迅先生就在身邊,一種深感激動和幸福的心情,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沒有蹦出”,一是當時環境險惡,不能暴露魯迅;二是作者有意強壓自己的感情,竭力保護魯迅,這表示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敬愛之情。

四、方法探究

1、通過人物的外貌描寫來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1)抓特徵;(2)多視角;(3)現個性。

2、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一件小事來突出魯迅的偉大人格。

3、運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詞語表達對魯迅的崇敬之情。

五、課堂小結

這是一次短暫而激動人心的會面,讓人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廉價賣書,甚至親自送書給一個被壓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工人,這是對勞苦大衆的深切關懷;孩子般天真的笑聲,使人想到先生性格的爽朗;誠懇地推薦別人的書,先生又是多麼謙遜,那“帶着獎勵似的微笑”“點頭”,蘊含了先生對青年一代的信賴和希望;於細微處見精神,魯迅先生的品格是多麼偉大啊!本文爲我們打開了一扇心窗,人生是美好的,一人一事,影響一生。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愛心、善心,提升我們的人生境界。我們現在用魯迅先生的《自嘲》來結束這一節課。(齊讀)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六、課外練筆(投影顯示圖片)

作者抓住了魯迅先生的特徵描寫外貌,並通過外貌描寫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下面請同學們從老師提供的人物肖像中各選一幅或你身邊的人,通過你的'仔細觀察,抓住人物的特徵進行外貌描寫,最好能凸顯人物的思想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