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鴉片戰爭教案(精選16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6篇《鴉片戰爭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鴉片戰爭教案》相關的範文。

鴉片戰爭教案(精選16篇)

篇一:《鴉片戰爭》教案

1、19世紀上半期工業發展水平最高的資本主義國家是()

A、德國B、美國C、日本D、英國

2、英國向中國大量鴉片煙是爲了()

A、使清軍喪失戰鬥力B、造成清政府腐敗

C、損害中國人健康D、牟取暴利,扭轉貿易逆差

3、鴉片俗稱大煙,是一種麻醉。每年的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現在你們班準備出版一期禁毒黑板報,在收集禁菸運動的課程資源時,點擊率最高的歷史人物是()

A、魏源B、林則徐C、關天培D、陳化成

4、林則徐的主要禁菸活動有()

①上書道光皇帝,請求嚴禁鴉片②派人暗訪密查,緝拿煙販③虎門銷煙④和英商妥協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鴉片對中國的危害及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正義之舉,告訴我們要()

①珍惜生命②遠離③開展禁毒教育④堅決與販毒活動作鬥爭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6.鴉片戰爭開始的主要標誌是()

A.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銷煙

B.1840年,英國軍艦入侵廣東海面

C.1840年,英軍直達天津

D.1841年,英軍入侵香港島

7.遊覽廣州虎門時,一個孩子問媽媽矗立在虎門炮臺上的銅像是哪位歷史人物。請你幫助分析一下,這個銅像有可能是()

A.咸豐帝、光緒帝B.林則徐、關天培

C.關天培、葛雲飛D.林則徐、陳化成

8.下列關於中英《南京條約》的內容,敘述不正確的是()

A.割讓香港地區

B.賠款2100萬元

C.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爲通商口岸

D.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9、《南京條約》內容中,破壞中國關稅主權的條款是()

A、賠款2100萬元B、開埠通商

C、割香港島給英國D、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10.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逐漸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依據是()

A.中國資源被掠奪B.中國主權被破壞

C.自然經濟逐漸解體D.封建剝削依然存在

篇二:《鴉片戰爭》教案

教學目標

1、能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

2、能簡要敘述《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3、能歸納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中國從主權獨立、領土完整、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和《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影響)。

教學難點 理解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課前導學】

瞭解:教師查閱相關書籍、報刊、網站。

設計:精心編排不同層次的學生所需要的問題。

指導: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分析歷史現象。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巍然屹立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見證了共和國的光榮歷史。碑上所刻的十五幅巨型浮雕,生動地濃縮了此前一個多世紀優秀中華兒女爲實現祖國富強、民族振興而付出的充滿血與淚、劍與火的艱辛努力。

同學們,你們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內容是什麼嗎?是誰領導這場偉大的鬥爭嗎?近代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第一次較量是什麼?

(多媒體出示:虎門銷煙的浮雕和林則徐的圖片)

同學們回答的完全正確。我們將要學習的就是第一課時──鴉片戰爭。(多媒體出示:第一課鴉片戰爭的課題)

(二)感知歷史,感悟歷史。

學習新知識之前,請同學們提出希望在本課探究的問題。

1、中國與英國爲什麼會在19世紀中期爆發激烈衝突並走向戰爭呢?(鴉片戰爭的原因)

2、在鴉片戰爭中,中國軍民奮勇殺敵、浴血抗戰,涌現出了關天培、陳化成等一大批爲國捐軀的愛國將領,可鴉片戰爭最終還是以清政府的徹底失敗宣告結束。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結果呢?

3、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4、你知道香港與香港島的區別嗎?

篇三:中國通史鴉片戰爭教案

引言分析

本章引言分爲四段:

第一段指出從17世紀開始,東方文明古國——中國已經落後於世界歷史發展的潮流。

第二段指出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性質及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19世紀上半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爲資本主義頭號強國。爲了擴大海外殖民地和商品市場,英國迫切要求打開中國的大門。”殖民主義的本質在於侵略和掠奪。這句話揭示了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蠔駝獬≌秸男災省Q黃秸災泄緇嵊跋煬藪蟆T諮黃秸校逭槳埽泄紗絲悸儻脛趁竦匕敕飩ㄉ緇幔謊黃秸曛咀胖泄返目肌?/SPAN>

第三段指出了兩個問題,一個是被鴉片戰爭驚醒了的先進的中國人,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策略,做出了積極的迴應;再一個是鴉片戰爭激化了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終於釀成了太平天國運動。“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是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鬥爭,是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峯。”“反侵略”這點,是鴉片戰爭以後時代賦予太平天國運動的新內容和新意義。

第四段指出第二次鴉片戰爭發生的根本原因及其影響。“爲了進一步擴大侵略權益,1856年英法兩國又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句話不僅概括了英法兩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而且揭示了兩次鴉片戰爭之間的內在聯繫。俄國趁火打劫,蠶食鯨吞中國領土。第二次鴉片戰爭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第一節 鴉片戰爭(上)

教 學 目 的

一、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鴉片戰爭前夕,清朝封建統治的嚴重危機;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迅速崛起和對外擴張;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原因及其嚴重危害;民族英雄林則徐領導的禁菸運動;1840年,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1841年,英軍侵佔廣東香港島;中國愛國軍民奮起抵抗侵略者;清政府屈服,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

二、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

1.鴉片戰爭的爆發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朝封建統治面臨嚴重危機的時刻,以英國爲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在全球進行殖民擴張不可避免的結果。這正如當時的馬克思所說:西方的原始積累“在對中國的鴉片戰爭等等中,繼續發生作用。”(《資本論》第一卷)

2.鴉片戰爭是英國發動的以掠奪爲目的侵略中國的戰爭;對中國來說,這場戰爭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衛戰爭。清政府的腐敗和落後,導致了這次戰爭的失敗。落後就要捱打,這是鴉片戰爭爲後人提供的寶貴教訓。教育學生:奮發圖強,振興中華,努力爭取提前實現中國共產黨爲全國人民規劃的21世紀中期宏偉建設藍圖,是每個青年的歷史重任。

3.“中華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對外來民族的壓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這種壓迫。”(毛澤東:《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在鴉片戰爭中,中國愛國軍民繼承了這一歷史光榮傳統,奮起抵抗,涌現出衆多的民族英雄。他們英勇抗擊外來侵略者的光輝業跡,開啓了近代中國人民爲反抗外來壓迫、維護民族獨立和國家統一而不斷鬥爭的新篇章。繼承和發揚這一光輝傳統,仍是今天中華兒女的神聖使命。

三、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

1.通過對鴉片戰爭發生的歷史背景和經過的講授,啓發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對鴉片戰爭的性質作出正確的分析和認識,澄清和批駁在這一問題上的一些錯誤認識和謬論,以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通過對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原因的分析和討論,提高學生運用史實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要點

一、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和世界

1.危機四伏的清朝封建統治

2.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迅速崛起和擴張

二、英國的鴉片走私和中國的禁菸運動

1.猖獗的英國對華鴉片走私

2.民族英雄林則徐領導的禁菸運動

三、鴉片戰爭的經過(1840年—1842年)

1.英國發動和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2.中國愛國軍民的英勇抵抗

3.清政府的屈服求和

教學要求和建議

一、本節課的重點:鴉片戰爭發生的歷史背景和起因。

本節課的難點:通過鴉片戰爭的史實分析中國戰敗的原因。

二、在簡要介紹本章教材的引言以後,教師講授本節課時,要注意和學生在國中時所學鴉片戰爭史的聯繫與區別。國中教材內容多形象具體,高中教材理論分析要求較高。因此,我們在授課時對一些基本史實(如虎門銷煙、鴉片戰爭經過等),儘量啓發學生回憶過去所學內容,不佔過多的時間,在鞏固的基礎上,主要抓教材中出現的有關基本理論的理解、文獻資料的詮釋和運用、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分析重點問題(如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中國戰敗的原因等),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和世界”一目,教材從三個方面作了說明:

1.關於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教材從經濟和政治兩個方面說明了清朝統治下的中國已經處於危機四伏的封建社會末期,這兩個方面又都各以四項史實作爲論據。講授時,教師可以一邊聯繫學生在國中所學過的內容,一邊加以整理和深化,指出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都呈現出封建末世的衰敗象徵。

2.關於鴉片戰爭前夕的世界,教材也從四個方面加以闡述。講授時,教師可一方面啓發學生回憶在國中世界近代現代史學習過的有關知識加以歸納;另一方面要講明西方列強的對外侵略擴張,是資本主義制度本身所決定的。列寧所著《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一文中有個深刻的分析:“資本主義如果不經常擴大其統治範圍,如果不開發新的地方並把非資本主義的古老國家捲入世界經濟漩渦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發展。”19世紀上半期,我國周邊的一些國家相繼淪爲殖民地、半殖民地或列強的勢力範圍,以英國爲首的資本主義國家與中國之間的緩衝地帶越來越少了,它們必然要把古老而又落後的中國當作下一個掠奪對象。

3.面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教材明確地指出:“清王朝依舊做着‘天朝上國’的迷夢,皇帝和多數大臣閉目塞聽,愚昧無知。”這裏已預示了落後就要捱打。“知彼知己,百戰不殆。”腐朽的清政府既不“知彼”,也不“知己”,而要去領導一場反侵略戰爭,焉有不敗之理?我們在這裏要作簡要的解釋,爲以後分析中國戰敗的原因作準備。

四、“英國的鴉片走私和中國的禁菸運動”一目,需要講明四個問題:

1.鴉片戰爭前,在正當的中英貿易中,中國始終處於出超地位,教材中的小字作了具體事例介紹,可指導學生閱讀。

2.英國無恥地用向中國走私鴉片的手段,扭轉對華貿易逆差,這絕不是正當的商務,而是販毒和掠奪。

3.鴉片輸入,既嚴重危害了清朝統治,也造成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4.林則徐領導的禁菸運動,維護了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理所當然的成爲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解放後,虎門銷煙的雕像成了北京天安門廣場建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上巨型浮雕的第一幅,是當之無愧的。

五、“鴉片戰爭的經過”一目,需要講明以下三個問題:

1.英國政府發動這次侵略戰爭是蓄謀已久的,以大炮保護鴉片走私,是英國資產階級的既定政策。教材中的一段小字所舉的事例,便是確鑿的史實。馬克思曾經指出:這是英國“旨在維護鴉片貿易而發動和進行的對華戰爭。”(《鴉片貿易史》)在這裏,很清楚的表明:英國用武力來保護骯髒的鴉片貿易,是這次戰爭發生的直接原因,也表明這次戰爭的性質對英國來說,完全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而中國被迫進行的則是反侵略的自衛戰爭。

2.按教材中的鴉片戰爭形勢圖,使學生明確並能簡要複述戰爭發展的三個階段,即:①1840年,英軍侵入廣東海面後,繼而沿海北犯,到達天津海口。②1841年,英軍擴大侵略,在侵佔香港島後,又攻佔東南沿海的一些城市。③1842年,英軍闖入長江,到達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屈服求和。

3.對在反侵略戰爭中涌現的愛國軍民英勇鬥爭的事蹟,可啓發學生憶述國中所學內容,並根據高中教材作簡要的補充。

六、全課結束後,在小結的基礎上,教師可啓發學生回答:鴉片戰爭是怎樣發生的?如何理解這次戰爭的性質?中國戰敗的原因有哪些?以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又爲學生答好課後練習提供參考。

篇四:中國通史鴉片戰爭教案

教學設計思路

本教學設計綜合多種教學手法。

1.歸納法。像鴉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條約》的影響等內容,都需用到此法。

2.講述法。對鴉片戰爭的過程等內容,可以用講述法來解決。

3.分析法。19世紀上半期中英貿易情況及原因、鴉片戰爭的影響等,可用此法。

4.影像資料輔助法。爲了加深學生對鴉片戰爭的印象,可以通過影像等動態畫面來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5.討論法。鴉片的危害,對林則徐虎門銷煙的評價,都可以引導學生討論解決。

6.圖文結合法。要想掌握好本課的內容,必須充分利用好地圖,比如《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中英〈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示意圖》等。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瞭解和認識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危害,並由此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的基本史實。掌握林則徐維護中華民族利益,進行虎門硝煙的壯舉。認識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培養學生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分組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得出結論。分析材料,學會從史料中獲得有效信息,構建論據,運動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運用所學知識從多角度評價歷史人物林則徐的禁菸措施。合作探究分析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用歷史的眼光分析歷史與現實的問題,加深對中國近代史進程的理解,對此做出自己的解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資本主義發家史的骯髒和血腥,資本主義道德的虛僞和唯利是圖的本質;

體會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

認識到“落後就要捱打”,生髮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林則徐虎門銷煙(包含鴉片走私、危害及銷煙)。

2.中英《南京條約》(包含鴉片戰爭、條約內容及影響)。

【難點】

怎樣理解中國開始由封建社會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學媒體

1.投影儀、電腦。

2.關於鴉片戰爭的影像資料及相關設備。

教學結構和過程

[導入語例示一]

同學們請看屏幕。

[投影顯示]

《炮子謠》(節選)

清?陳澧

“請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聞幾個死?

請君莫畏火箭燒,徹夜才燒二三裏。

我所畏者鴉片煙,殺人不計億萬千。

君知炮打肢體裂,不知吃煙腸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產業,不知買菸費盡囊中錢。

嗚呼!太平無事吃鴉片,有事何必怕炮怕火箭?”

同學們,這首《炮子謠》裏講的是鴉片輸入中國後,民衆吸食,造成體質下降、傾家蕩產、社會風氣敗壞等惡劣影響,一個主題便是鴉片之害甚於殺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麼,鴉片又是如何進入中國的?是誰把鴉片輸入進來的?其目的是什麼?鴉片進入中國後給社會帶來哪些危害?中國政府態度如何等等。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就會明白的。

[導入語例示二]

請同學們看課本導入框中的內容,框中左邊是一艘稱爲“快蟹”的走私船,專門在海上走私鴉片。船上有很多櫓,並攜帶武器,與緝私船相遇,既可以抗拒,又可以逃離。在19世紀30至40年代,這種船大量活躍在廣東伶仃洋上,替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英國爲什麼向中國走私鴉片?鴉片的輸入引起中國社會什麼變化?鴉片戰爭是由鴉片引起的嗎?下面我們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來共同解決這些問題。

[導入語例示三]

我們經常說,中國歷史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後,進入到社會主義社會階段。這與馬克思說的五種社會形態有所區別,那就是我國沒有資本主義社會,而多了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那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含義是什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怎樣形成的?它是以什麼爲標誌的?爲什麼說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下面,我們共同來學習這些內容。

[導入語例示四]

同學們請看課後的“自由閱讀卡”的內容《從罌粟到毒品》。“罌粟是一種看起來很美麗的花,卻能製成鴉片、嗎啡和海洛因等毒品。罌粟經過初步加工後,可以製成鴉片。鴉片裏面大約含有10%左右的嗎啡成分。嗎啡可以從鴉片中提煉出來,毒性比鴉片更大。如果再在嗎啡里加入其他一些化學物質,就可以製成白色粉末狀海洛因,海洛因比鴉片和嗎啡毒性更大。一旦吸上了鴉片、嗎啡或海洛因這些毒品,就很容易上癮,每天幾次不斷,不然就涕淚齊下,渾身癱軟;吸食時間一長,吸食者就滿臉煙容,最後骨瘦如柴,直至死去。毒品很貴,癮君子們爲了得到毒品,輕者傾家蕩產,負債累累,重者鋌而走險,殺人搶劫,危害社會。”在這裏,我想問的是,這些鴉片是從哪兒來的?是由誰運進來的?他們爲什麼要把鴉片輸進中國?目的是什麼?鴉片進來後除了吸食者的身體、家庭受害外,對社會還有哪些影響?當時的中國政府在此事上態度如何?這些都是我們這一節課將要學到的內容。

[板書]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第一節 鴉片戰爭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

1.世紀上半期的中英貿易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第一段的內容,看後回答下列問題:(1)19世紀上半期的英國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2)中英進出口貿易中,雙方的主要狀況如何?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19世紀上半期,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爲了開闢國外的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原料,英國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

[學生回答]19世紀上半期,在中英進出口貿易中,英國向中國輸出呢絨、布匹,但很難賣出去,相反,它要從中國購買大量的茶葉、生絲、瓷器。在中英兩國貿易中,許多白銀流入中國。

[教師分析]同學們請看:英國輸入中國的是呢絨、布匹。這是機器生產的產品。這一時期,英國正在進行工業革命。機器生產逐漸取代了手工勞動。大量的產品被製造出來,本國民衆消費不了,只能到國外去尋找市場。中國由於地大人多,且又經濟落後,成了英國的目標。我們再看中國當時的情況。中國輸往英國的是茶葉、生絲、瓷器。中國當時是以封建經濟爲主,其特點是“一家一戶”“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也就是產品的生產主要是自己消費。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國的農民和市場發生聯繫很少。自然經濟是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經濟,因此,外國商品進來之後沒有市場。細究起來,當時外國商品在中國沒有銷路的主要原因還有兩點:一是清廷對外政策上的嚴格限制。康熙五十八年,一向果敢而英明的康熙大帝宣佈禁止南洋貿易,規定片板不許下海,夷人不許進內,直至雍正五年才解禁。到乾隆二十一年,規定廣州爲惟一通商口岸,以示天朝體恤地處荒僻的“四夷”,清朝管理夷商的辦法是設立“行商”。所謂“行商”,就是專門從事對外貿易的人。由於清朝體面的大吏們不能直接與未開化的夷人接觸,所以採取了以官制商(行商)、以商制夷的間接管理辦法以免有傷國體。二是當時外國商品初入中國時只是貴族人家的奢侈擺設,平常百姓很少有人買,甚至見都少見。就像《紅樓夢》中的劉姥姥進入賈府,到寶玉的屋內,看到大鐘擺心裏還奇怪爲什麼把個大稱砣掛起來,站在西洋鏡前,還不知道那滿頭插花的老太婆是自己,反而指鏡雲:人老不知羞,花兒插滿頭。因此,外國商品最初在中國確實沒有被各個消費階層的人廣泛接受。而中國的茶葉、大黃、絲綢等在英國卻非常受歡迎。中國茶堂而皇之地位列英國上層紳士淑女、下層平民百姓的家中。當時在英國飲茶竟成爲一種時尚。英商不得不用大把的銀錢來到中國購進茶葉。所以19世紀上半期(特別是20年代前),中國對英貿易一直處於出超地位,而英國對中國的貿易卻處於入超地位,而且這種逆差一年大似一年。而當時英國資本主義工業革命蓬勃興起,急需向外輸出商品,它不能容忍這種不利處境的繼續,開始想辦法改變這種狀況。

中國通史鴉片戰爭教案

篇五:國中鴉片戰爭教案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和認識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並由此發動侵略中國戰爭的基本史實。掌握林則徐維護中華民族利益,進行虎門銷煙的壯舉。認識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二、能力目標

通過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和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使中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史實,認識資本主義發家史的骯髒和血腥,揭露資產階級道德的虛僞和唯利是圖的本質。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汲取取鴉片戰爭“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虎門銷煙、中英《南京條約》及其影響。

教學難點: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出示圖片

教師:圖中的人在做什麼?由這樣的事件引發了中國歷史上重大的事件是什麼? 學生:抽大煙(吸食鴉片);鴉片戰爭 教師:同學們回答的完全正確。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鴉片戰爭。

講授新課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本目以及第5頁“自由閱讀卡·從罌粟到毒品”,觀看視頻:鴉片貿易的危害,虎門銷煙。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英國爲什麼要向中國走私鴉片? 學生:爲開闢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原料而侵華,爲牟取暴利而走私鴉片。

教師:英國走私鴉片對中國造成哪些危害?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a.白銀外流,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b.銀價上漲,造成“銀貴錢賤”,加重農民負擔;c.腐蝕統治機構,清政府更加腐敗;d.毒害中國人民身心健康,削弱軍隊戰鬥力。) 教師:面對着鴉片的危害,林則徐採取了怎樣的措施?(嚴厲禁菸)收到什麼效果? 學生:將繳獲的230多萬斤鴉片銷燬在虎門,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表現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教師:林則徐處理鴉片是燒燬它們嗎?(不是)爲什麼? 學生:因爲燒鴉片會產生大量毒煙,造成人們“被動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與海水化合反應產生的高溫來熔化鴉片,避免污染。

教師小結、過渡:林則徐虎門銷煙打擊了鴉片販子的囂張氣焰,挫敗了英國用鴉片打開中國大門的美夢。他們就悍然發動侵略戰爭,用大炮轟開中國的大門。

二、中英《南京條約》

教師讓學生觀看動畫:鴉片戰爭的經過,演示英國入侵中國的過程。

師生共同歸納,然後出示: 爆發:1840年6月,英艦開到廣州海面,進行挑釁。

佔領:1841年,英軍佔領香港島。 結束:1842年8月,英艦到達南京長江江面。

簽定:中英《南京條約》。

耆英、伊里布、牛鑑與璞鼎查,在南京下關江面的英國軍艦“皋華麗”簽訂中英《南京條約》

教師:這場戰爭是否因林則徐禁菸而引起?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不是。因爲打開中國市場是英國政府的既定政策,他們要保護骯髒的煙片貿易,推行殖民擴張政策,什麼手段都耍得出來。即使沒有林則徐的禁菸,他們也要用大炮說話的。德國着名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說過:“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馬克思也說過:“英國用大炮強迫中國接受一種名叫鴉片的麻醉劑”,因此,這場戰爭被稱作“鴉片戰爭”。

教師:這場戰爭的結局如何? 學生:中國戰敗,清政府被迫簽定《南京條約》。

教師:《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學生:

1、割地:割香港島給英國

賠款:

2、賠款2100萬元;

3、開放通商口岸: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爲通商口岸。

4、貿易:英商進出口貨物徼納的關稅,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教師:根據課本第5頁“練一練”:結合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請你分析一下,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什麼危害?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割讓香港島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鉅額賠款,增加了人民負擔;開放五口通商和協定關稅,有利於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商品輸出。結果,中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師講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涵義:“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經濟已被破壞,有了一定成分的資本主義經濟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剝削制度。“半殖民地”指當時形式上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受帝國主義壓迫和控制的國家。

教師提問:中國爲什麼會在鴉片戰爭中失敗?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中國和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幾乎是同時產生的,但是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受到封建專制主義的嚴重阻礙,始終處於萌芽狀態。而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後,歐洲社會的一系列活動和運動都在促進它的成長。經過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成功,資本主義的生產力迅猛發展起來,歐洲的資本主義長成了參天大樹。而英國這時已成爲號稱“世界工場”和“日不落帝國”的資本主義“老大”。它與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擁有明顯的優勢。“落後就要捱打”是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歷史教訓。

篇六:國中生鴉片戰爭的教案

一、課程標準

掌握林則徐虎門銷煙,中英《南京條約》內容以及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瞭解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並由此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掌握林則徐維護中華民族利益,進行虎門銷煙的壯舉。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探究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目標

主要通過給學生觀察圖片、文字資料等,引導學生髮現其特點、反應的歷史內容,並與所學內容聯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特別是學生主動運用自己的觀察力從各種材料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戰爭給中國造成影響的分析,激發學生愛國熱情。讓學生明白“封閉必然落後,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使學生從歷史的教訓中得到警策,激發振興中華的歷史責任感。

三、教材分析

本課是中國古代史和近代史之間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和分水嶺。鴉片戰爭既是中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奮起抗爭、探索富強的開始。中國近代史發展的三條線索都可以在本課找到源頭,它決定了中國近百年的歷史走向,是本冊書中的重要單元。這節課的特點是內容龐雜,聯繫廣泛,既有貫穿古、近代的縱向聯繫,又有溝通中、外的橫向聯繫,理論要求較高。

四、學情分析

由於八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對於戰前的背景內容比較生疏,掌握起來有一定難度,故採取“提出問題——閱讀材料及課本——分析理解——討論——得出結論”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課前讓學生查閱、蒐集歷史資料,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並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

五、重點難點

重點:中國從主權獨立、領土完整、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

難點:分析鴉片戰爭前後中國社會政治和經濟的重大變化,理解中國近代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

六、教學過程

用2017年10月3日中國軍艦首次進入英國內水的那一刻讓人感慨萬千,引入178年前英國軍艦抵達廣州海面,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導入本課。既體現了時代性、新穎性,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一)鴉片走私與林則徐禁菸

1.鴉片走私

(1)戰爭爆發原因

通過課前佈置預習作業,讓學生從政治,經濟,軍事,對外政策四個方面收集中英兩國資料。

引導學生得出認識:19世紀中期,清朝統治下的中國危機四伏,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到了頂峯,缺乏活力;經濟上仍處於自然經濟狀態,商品經濟雖有發展,但在經濟結構中所佔的份額很小;對外仍然奉行閉關鎖國政策。與此同時,世界卻在發生着巨大的變化。歐美國家發展迅速,先後完成工業革命,生產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對市場和原料的需求不斷增加。海外殖民擴張成爲它們尋求市場和原料產地的主要途徑。

(2)爲了打開中國大門,英國先後拋出三塊敲門磚。第一塊敲門磚是商品。

在中英進出口貿易中,英國向中國輸出呢絨、布匹,但很難賣出去,相反,它要從中國購買大量的茶葉、生絲、瓷器。在中英兩國貿易中,許多白銀流入中國,中國處於出超地位。爲了開闢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原料,牟取暴利,英國就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這是英國打開中國大門的第二塊敲門磚。

(3)展示英國東印度公司鴉片倉庫和《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激增表》,引導學生認識英國最終選擇了鴉片的原因。

(4)鴉片走私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嚴重危害?

展示圖片和材料分析鴉片走私給中國帶來的嚴重危害。

鴉片氾濫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白銀大量外流直接威脅到清政府的財政;許多官員、士兵吸食鴉片,不但嚴重摧殘了他們的體質,更導致政治腐敗和軍隊戰鬥力削弱。這些都引起統治階級中一些有識之士的重視。

2.林則徐虎門銷煙

(1)展示林則徐圖片和林則徐給道光帝的上書:“流毒於天下,則爲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

(2)展示虎門銷煙的圖片,引導學生歸納虎門銷煙的意義: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菸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我們要學習林則徐敢於鬥爭的愛國精神。

(二)英國發動鴉片戰爭

有人說:鴉片戰爭是由林則徐禁菸引起的,如果林則徐不採取禁菸運動,英國就不會發動鴉片戰爭。這種說法對不對?

結合材料討論得出:林則徐禁菸運動只是導火線(直接原因),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打開中國的市場,向中國傾銷商品,掠奪原料。即使沒有林則徐的禁菸運動,英國也會發動鴉片戰爭的。至此,英國拋出了打開中國大門的第三塊敲門磚——戰爭。

展示鴉片戰爭形勢圖,請學生講述鴉片戰爭的過程。

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

結合課本“相關史事”,展示相關圖片,知道三元里人民的英勇殺敵、關天培領導的虎門之戰、老將陳化成在吳淞率衆抵抗的史實。

(三)《南京條約》的簽訂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南京條約》,要求掌握《南京條約》簽訂的時間、內容。

多媒體展示《南京條約》簽訂的圖片、內容及每一項內容帶來的影響。

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國不再享有完整獨立的主權,中國社會的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從封建社會變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爲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虎門條約》、《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的簽訂。

掌握《虎門條約》的內容和《望廈條約》、《黃埔條約》簽訂的時間和雙方。

探究:清政府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討論,得出結論:清政府的腐敗,對內敵視人民,對外妥協投降;英國是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實力雄厚,武器先進;根本原因是腐朽沒落的封建主義不能對抗新興的資本主義。

啓示:“封閉所以落後”“落後就要捱打”“捱打必須思變”“思變才能崛起”!

七、板書設計

(一)鴉片走私與林則徐禁菸

1.清政府統治危機

2.林則徐

3.虎門銷煙

(二)英國發動侵略戰爭

1.三元里抗英

2.英國強佔香港

3.愛國軍民抗英鬥爭

(三)《南京條約》的簽訂

1.內容

2.危害

篇七:人教版國中歷史《鴉片戰爭》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瞭解和認識英國向中國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掌握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認識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和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使中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培養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英國向中國鴉片的史實,認識資本主義發家史的骯髒和血腥,揭露資產階級道德的虛僞和唯利是圖的本質。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汲取鴉片戰爭“落後就要捱打” 的歷史教訓,培養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虎門銷煙、中英《南京條約》及其影響。

【教學難點】

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組織學生回顧七年級學習情況,聯繫新學期課改趨勢,修訂課堂評價辦法,並落實到位。

2、指導學生閱讀第1頁“導入框”。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

指導學生閱讀本目以及第5頁“自由閱讀卡·從*到”,討論回答問題:

1、英國爲什麼要向中國鴉片?

(爲開闢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原料而侵華,爲牟取暴利而鴉片。)

2.英國鴉片對中國造成哪些危害?

(a.白銀外流,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b.銀價上漲,造成“銀貴錢賤”,加重農民負擔;c.腐蝕統治機構,清政府更加*;d.毒害中國人民身心健康,削弱軍隊戰鬥力。)

3.面對着鴉片的危害,林則徐採取了怎樣的措施?(嚴厲禁菸)收到什麼效果?(將繳獲的230多萬斤鴉片銷燬在虎門,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表現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4、林則徐處理鴉片是燒燬它們嗎?(不是)爲什麼?(因爲燒鴉片會產生大量毒煙,造成人們“被動吸毒”,所以才利用生石灰與海水化合反應產生的高溫來熔化鴉片,避免污染。)

小結、過渡:林則徐虎門銷煙打擊了鴉片販子的囂張氣焰,挫敗了英國用鴉片打開中國大門的美夢。他們就悍然發動侵略戰爭,用大炮轟開中國的大門。

二、中英《南京條約》

學生閱讀本目,思考回答:

1、這場戰爭是否因林則徐禁菸而引起?(不是。因爲打開中國市場是英國政府的既定政策,他們要保護骯髒的煙片貿易,推行殖民擴張政策,什麼手段都耍得出來。即使沒有林則徐的禁菸,他們也要用大炮說話的。德國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茨說過:“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馬克思也說過:“英國用大炮*中國接受一種名叫鴉片的麻醉劑”,因此,這場戰爭被稱作“鴉片戰爭”。)

2、這場戰爭的結局如何?(中國戰敗,清政府*簽定《南京條約》。)

3、根據課本第5頁“練一練”:結合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請你分析一下,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什麼危害?(割讓香港島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鉅額賠款,增加了人民負擔;開放五口通商和協定關稅,有利於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商品輸出。結果,中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師講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涵義:“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經濟已被破壞,有了一定成分的資本主義經濟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剝削制度。“半殖民地”指當時形式上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受帝國主義壓迫和控制的國家。

4、根據課本第5頁“活動與探究1”:中國爲什麼會在鴉片戰爭中失敗?

中國和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幾乎是同時產生的,但是中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受到封建*主義的嚴重阻礙,始終處於萌芽狀態。而歐洲的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後,歐洲社會的一系列活動和運動都在促進它的成長。*

經過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成功,資本主義的生產力迅猛發展起來,歐洲的資本主義長成了參天大樹。而英國這時已成爲號稱“世界工場”和“日不落帝國”的資本主義“老大”。它與清政府相比,在政治、經濟、軍事上都擁有明顯的優勢。“落後就要捱打”是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歷史教訓。

課後小結

小結

英國爲開新市場,鴉片危害廣。

民族英雄林則徐,虎門銷煙爲國強。

一八四零鴉戰起,《南京條約》喪權益。

賠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始。

篇八:高中歷史《鴉片戰爭》教學教案

【教學內容】

《鴉片戰爭》(人教版)·歷史·高一(必修)第四單元第10課 ,需1課時

【教材分析】

《鴉片戰爭》這一課包括兩次鴉片戰爭的背景、經過、結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及影響等內容,其中兩個鴉片戰爭的背景和影響爲重點,正確理解“虎門銷煙與鴉片戰爭爆發的關係”和“爲什麼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爲難點。

教材以19世紀初英國的對外侵略擴張講起,作爲一個導入,由此幫助學生進行一個回顧性的知識連接,幫助學生爲本課的學習提供背景材料,並進一步向學生提出疑問:英國在經過一個多世紀的侵略擴張後,已經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殖民帝國,爲什麼還要把中國作爲他的下一個目標?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由此進入這堂課的重點問題:分析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的原因,簡單講述經過,對於結果《南京條約》的簽訂,要引導學生分析條約的危害。影響是另一個重點,要使學生明確,它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接着在以列強侵略的不可滿足性導入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經過簡單的一筆帶過,重點講結果即《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並比較兩者的內容和給中國帶來的危害有什麼變化?接着分析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最後可以提出兩個問題由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總結:1、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爲什麼會戰敗?2、學完本課你有什麼啓示?請學生回答後教師做總結,點明“落後捱打”“思變才能崛起”的道理,進而幫助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學情分析】

1、學生在國中時已經學習過《鴉片戰爭》這一課,對鴉片戰爭已經有深刻感性認識。

2、鴉片戰爭既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又是中國屈辱史的開端,學生在平時的愛國主義教育中也接觸的比較多。

3、學生本身的知識基礎和素質都比較好,接受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很強。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林則徐虎門銷煙,鴉片戰爭的爆發,中英《南京條約》,英、法、美三國提出的“修約”要求,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英軍炮擊廣州,英法聯軍攻陷廣州。英法聯軍進攻天津,《天津條約》的簽訂及主要內容。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北京條約》的簽訂及其主要內容。沙俄侵佔中國大片領土。

(2)通過對鴉片戰爭前夕中國和世界的講解,使學生認識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通過對英國走私鴉片和中國禁菸的講述,使學生認識到英國爲保護鴉片走私發動戰爭的可恥,虎門銷煙是中國禁菸運動的正義舉動,林則徐是永載史冊的民族英雄。

(3)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兩國爲擴大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取得的侵略權益,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而發動的又一次侵華戰爭,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國的幫兇。這次戰爭實質上是鴉片戰爭的繼續;這次戰爭不僅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進了中外反動勢力的勾結。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講解和分析,引導學生把歷史事件放到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培養辯證地觀察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關於林則徐的史料,獲取有效信息,分析出道光帝接受禁菸要求的原因,以培養學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學習林則徐以及其他愛國將士義無反顧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壯舉,培養愛國主義情感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歷史責任感。

(2)反思鴉片戰爭中腐敗、衰落、落伍的清政府難以抵禦外國侵略的史實,樹立國民對國家的歷史責任感,逐步理解“落後捱打”“禦侮必先自強”的道理,進而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1、兩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是重點。

2、正確理解虎門銷煙與鴉片戰爭爆發的關係和爲什麼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是難點。

【教學理念】

本課內容的教學重點是兩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難點是正確理解虎門銷煙與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的關係,這一問題既涉及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確評價林則徐主持的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發生了許多“變化”,如何抓住“變化”深入淺出的引導學生理解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是本課的又一難點。對《南京條約》中“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最惠國待遇”等概念的理解,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爲什麼是鴉片戰爭的繼續也是難點。學習的時候,教師可補充一些愛國官兵英勇抗敵的史料以及清政府如何腐朽的資料進行對比,使學生認識西方走私鴉片藉口發動戰爭的險惡用心以及鴉片戰爭戰敗的原因,可結合戰爭形勢示意圖講述戰爭的過程;可用表格的形式幫助學生對比各個不平等條約給中國帶來的危害;可以用對條約內容的分析的方法使學生自己歸納鴉片戰爭的影響;可以用小組討論探究的辦法總結歸納:1、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爲什麼會戰敗?2、學完本課你有什麼啓示?在學生活動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動態,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思路加以指導,並輔助以學案教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資料、圖片、學案及練習題

【教學過程】(1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本課爲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教師可簡單介紹本單元的內容,指出第四單元包括10——17課,主要介紹的從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到1949年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共110年的歷史,我們講其稱之爲中國近代史。要想學好這一單元,必須抓住兩條線索:一是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史,指出1840年,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用大炮轟開中國的大門。隨後,西方列強接踵而來,發動了一系列侵華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然而,面對強敵,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屈服過。他們不屈不饒,前赴後繼,英勇反抗外來侵略,積極探索民族復興道路,這就是第二條線索,即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如: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抗日戰爭等等,一浪高過一浪。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標誌着中國近代史開端的鴉片戰爭。

[二]新課講解

一、虎門銷煙(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的背景)

用多媒體設置三個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閱讀課本p50的四段,請學生回答問題。

問題爲:(1)你能歸納出鴉片戰爭前夕的國內外形勢嗎?

(2)中英對外貿易的情況怎樣?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是什麼?

(3)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給學生五分鐘的時間,在學生看完課本、思考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逐一解決以上問題。

1、將鴉片戰爭前的中英情況對比製作成一張表格,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綜合五方面對比中英兩國的實力差距。

? 國際(英國) 國內(中國) 政治 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 腐朽的封建專制統治 經濟 完成了工業革命,需大量

的原材料和廣闊的市場 落後的自然經濟佔統

治地位,政府財政困難 軍事 船堅炮利 軍備廢弛 外交 殖民擴張,“日不落”帝國 閉關鎖國,愚昧無知 綜合 綜合國力強大 腐朽落後 教師在講解時需指出:(1)政治上,英國於1688年光榮革命後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通過頒佈《權利法案》限制了王權,確立了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地位,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政治制度,是一個民主國家;中國則處於封建社會的晚期,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達到頂峯,封建專制統治腐朽,官僚機構腐敗,走向了沒落。當時有“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和珅扳倒,嘉慶吃飽”之說,足見社會制度之落後。(2)經濟上,英國於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40年代率先完成工業革命,號稱“世界工廠”,成爲世界資本主義工業首強。由於工業革命的進行,科技大量運用於生產,就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廣闊的市場;中國雖然在明清時期出現了一些資本主義萌芽,但封建政府重農抑商,極力壓制資本主義萌芽的進一步發展壯大,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依然佔據了主導地位,這就使中國在社會生產力和經濟基礎上遠遠落後於英國。(3)軍事上,英國在海軍方面在世界上擁有絕對優勢,曾打敗了號稱“無敵艦隊”的西班牙和擁有“海上馬車伕”之稱的荷蘭,可謂“船堅炮利”;而我們呢?由於清朝統治者的奢侈浪費和揮霍無度,政府連年削減軍費,清軍軍備廢弛,戰鬥力低下。以武器裝備爲例,清軍尚處於冷熱兵器的混用時代,只有精銳部隊能裝備火器。而這些火器絕大多數是明朝時期仿製西方的“鳥槍”,比英軍的武器裝備落後兩百多年,由於軍費短缺,剋扣成風,有些鳥槍甚至康熙初年製造的,已經用了一百五六十年。(4)外交上,16——19世紀以來,英國不斷在世界各地進行殖民擴張,其殖民範圍已延伸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號稱“日不落”帝國,正虎視眈眈的看着我們,地域遼闊、人口衆多、資源豐富的中國正在成爲它的下一個目標:面對險境,面對落後,腐敗的清政府沒有任何有效舉動,甚至是憂慮,依然閉關鎖國,拒絕和外界來往,做着天朝上國的“迷夢”。(教師講到這裏時可以插入一張關於清政府閉關鎖國的漫畫,以此來描述清政府的心態。)

清政府閉關鎖國

2、正是因爲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所以在衆多外商要求通商的情況下只設置了廣州十三行作爲對外貿易的關口,那麼貿易情況怎麼樣呢?由此提出讓學生來回答第二問:中英對外貿易的情況怎樣? 鴉片戰爭的導火線是什麼?(教師在此處可向學生展示圖片“19世紀國中英對外貿易圖”)

單位:千萬元

? ? ? ?

1818年 1820年 1827年 1831年

? ? ? ?

19世紀國中英對外貿易圖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總結後指出:中國出超(出口>進口),英國入超(進口>出口)。提問:從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體制來看,當時的中國都遠遠落後於英國,爲什麼還會出現在對外貿易中中國賺錢而英國虧本的情況呢?回答:這主要和雙方對外貿易的商品有關:中國出口的多是茶葉、生絲和藥材,這些都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優勢行業,在西方很受歡迎,有很大的市場;而英國賣給中國的多是呢絨、棉紡織品和金屬製品,由於中國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的國家,作爲消費者的農民是極端貧窮的,無購買能力,所以,英國商品在中國只能滯銷。但這並不是英國和中國做生意的最終目的,他們要的是使中國成爲其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所以,爲了改變這一局面,英國人找到了一種特殊的商品——鴉片,大肆的向中國傾銷鴉片。(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幻燈片“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數量激增表”)

吸毒人數:200萬/35年

掠奪白銀:3—4億兩/40年

鴉片戰爭前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數量激增表

提問,請學生說說什麼是鴉片?它有什麼危害?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點出下一張幻燈片“林則徐的上書(鴉片)流毒於天下,則爲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可以請學生將其翻譯成現代漢語,接着教師指出,道光帝命令林則徐南下廣東禁菸,緝拿煙販、整頓海防,這就是1839年6月的虎門銷煙。(可以用多媒體形式向學生展示幻燈片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浮雕“虎門銷煙”)。

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浮雕“虎門銷煙”

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敢於抗爭外來侵略的林則徐被中國人民稱爲民族英雄,但是由於損害了英國煙商在中國的利益,激化了中英矛盾。於是英國便以此爲藉口發動了這場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因其爆發和鴉片有關,因此稱之爲“鴉片戰爭”。而虎門銷煙也就成爲其爆發的導火線。

3、提問:那什麼是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呢?根本原因爲內因,因爲這是一場英國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是由英國率先發動的,所以事件的主動方和內因都在英國方面,所以根本原因爲:英國:完成工業革命,需大量原材料和廣闊的市場。這也就是剛纔思考的第三個問題: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過渡:下面我們就接着來了解和學習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經過、結果和影響。

二、鴉片戰爭

1、經過:戰(林則徐)——和(琦善)——戰(海齡)可以先給學生兩分鐘時間閱讀經過,接着教師再結合“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簡單講解經過。指出英國曾七次進攻廣州,都遭到林則徐的頑強抵抗,於是英國放棄廣州,一路北上,在經過定海等地後,直達天津白河口,威脅北京,大爲恐慌的清政府於是棄戰求和與英軍談判,表示只要英軍退回廣東就懲治林則徐。於是,英軍南下廣東,道光帝將林則徐撤職查辦,改派琦善爲欽差大臣赴廣東與英軍“議和”。在議和過程中,英軍竟然還強佔我香港島,於是道光感到有失尊嚴,又對英宣戰。當英軍進攻鎮江時,滿族將領海齡同敵人浴血奮戰直至犧牲。(用多媒體幻燈片向學生展示“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

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

2、結果:爲中國戰敗,簽訂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可以用多媒體打出條約簽字現場圖片)

項目 內容 影響和危害 割地 ?割佔香港島

? ?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

權,開了割讓土地的先例 賠款 ?2100萬銀元

? ?開了勒索賠款的惡例,加重

了人民負擔,階級矛盾尖銳 通商口岸 ?開放廣廈福寧上

五處

? ?打開了中國東南沿海的門戶,

便利了資本主義傾銷商品和

掠奪原料 議定關稅 關稅要與英國商定

? ?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 ?

教師在講課時要逐一分析它給近代中國帶來的危害。(可結合幻燈片“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和“《南京條約》的簽訂場景”)

圖一

圖二

圖一和圖二分別爲“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和“《南京條約》的簽訂場景”

結合課本p52歷史縱橫,指出除《南京條約》外,西方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如《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關於這幾個條約及其內容只要求學生簡單瞭解,知道就可以了。

3、影響。

(1)中國的大門被迫打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

(2)中國開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教師在此處要強調:鴉片戰爭帶給我們的最大影響是是使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即開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由於一系列權益的喪失,中國開始成爲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的附庸,成爲其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

三、戰火再燃

再通過提出三個問題過渡到本課的第三大塊內容“戰火再燃”的講解。(1)英法等國爲什麼再燃戰火?戰爭過程如何?(2)第二次鴉片戰爭有何結果?(3)第二次鴉片戰爭對中國產生了哪些影響?

1、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由教師講解,第一次鴉片戰爭後,雖然英國在中國獲得了一系列的侵略權益,開放了一批通商口岸,但是英國人發現他們的商品在中國依然滯銷。於是他們覺得肯定是在中國獲得的侵略權益太小,開放的通商口岸太少。於是,英國聯絡已經完成工業革命的美法兩國向清政府提出“修約”的要求,希望以此擴大侵略權益,在遭到清政府的拒絕後,決定以武力解決問題,於是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教師在這裏要注意講清:這次戰爭的發生和鴉片無關,爲什麼要稱爲“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爲這次戰爭在性質、目的和結果上於第一次鴉片戰爭類似,所以稱爲第二次鴉片戰爭,所以說第二次鴉片戰爭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和擴大。

2、經過,用多媒體打出“第二次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利用圖畫簡單講解戰爭經過。

篇九:高中歷史《鴉片戰爭》教學教案

【一、教學目標】?

本課主要敘述中國是怎樣從一個政治上主權獨立、領土完整,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的過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和認識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並由此發動侵略中國戰爭的基本史實。掌握林則徐維護中華民族利益,進行虎門銷煙的壯舉。認識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和中英簽訂《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史實,認識資本主義發家史的骯髒和血腥,揭露資產階級道德的虛僞和唯利是圖的本質。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記取鴉片戰爭“落後就要捱打”的歷史教訓,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一是林則徐虎門銷煙;二是中英《南京條約》。

難點:理解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首先由導入框的英國爲什麼要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疑問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回答。

(二)教授新課

1、英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爲推銷工業品和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而四處擴張,廣闊的中國市場就成爲它首選的對象。英國曾經採用外交、貿易等手段想打開中國的大門都未能遂心如意,後來發現從事毒品貿易可以牟取暴利。

2、鴉片走私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指導學生看自由閱讀卡,聯繫現實生活中的吸毒現象和我國政府的禁毒決心,讓學生思考討論。

篇十:高中歷史《鴉片戰爭》教學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敘述中國是怎樣從一個政治上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和經濟上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的過程。教材從學生年齡特點、心理水平出發,配合較多的圖片、故事、文獻、動腦筋等資料,使學生很有興趣地理解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史實。

【學生分析】

七年級學生歷史知識積累得較少,若要掌握較抽象的歷史概念,就必須運用淺化機制,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教學中,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才能逐漸培養起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因此本課設計:課前師生共同蒐集有關鴉片戰爭的資料。可以說,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討論發言更是體現學生課堂上的主體參與。媒體的運用也是從這個目的出發的。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19世紀上半期中英貿易情況。

2.掌握鴉片走私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

3.掌握林則徐虎門銷煙。

4.掌握鴉片戰爭的過程。

5.掌握中英《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影響。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本課內容,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通過對鴉片輸入危害、戰爭原因等分析)。

2.通過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和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使中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鴉片戰爭發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學習,培養學生通過歷史現象分析本質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教學 重點 】

1.林則徐虎門銷煙(包含鴉片走私、危害及銷煙)。

2.中英《南京條約》(包含鴉片戰爭、條約內容及影響)。

【教學 難點 】

怎樣理解中國開始由封建社會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學方法】

1.歸納法。像鴉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條約》的影響等內容,都需用到此法。

2.講述法。對鴉片戰爭的過程等內容,可以用講述法來解決。

3.分析法。19世紀上半期中英貿易情況及原因、鴉片戰爭的影響等,可用此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炮子謠》(節選)

? 清?陳澧

“請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聞幾個死?

請君莫畏火箭燒,徹夜才燒二三裏。

我所畏者鴉片煙,殺人不計億萬千。

君知炮打肢體裂,不知吃煙腸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產業,不知買菸費盡囊中錢。

嗚呼!太平無事吃鴉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學們,這首《炮子謠》裏講的是鴉片輸入中國後,民衆吸食,造成體質下降、傾家蕩產、社會風氣敗壞等惡劣影響,一個主題便是鴉片之害甚於殺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麼,鴉片又是如何進入中國的?是誰把鴉片輸入進來的?其目的是什麼?鴉片進入中國後給社會帶來哪些危害?中國政府態度如何?等等。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就會明白的。

[板書]

第一課? 鴉片戰爭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

1.19世紀上半期的中英貿易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第一段的內容,看後回答下列問題:1.19世紀上半期的英國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2.中英進出口貿易中,雙方的主要狀況如何?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19世紀上半期,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爲了開闢國外的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原料,英國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

[學生回答]19世紀上半期,在中英進出口貿易中,英國向中國輸出呢絨、布匹,但很難賣出去,相反,它要從中國購買大量的茶葉、生絲、瓷器。在中英兩國貿易中,許多白銀流入中國。

[教師分析]同學們請看:英國輸入中國的是呢絨、布匹。這是機器生產的產品。這一時期,英國正在進行工業革命。機器生產逐漸取代了手工勞動。大量的產品被製造出來,本國民衆消費不了,只能到國外去尋找市場。中國由於地大人多,且又經濟落後,成了英國的目標。我們再看中國當時的情況。中國輸往英國的是茶葉、生絲、瓷器。中國當時是以封建經濟爲主,其特點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國的農民和市場發生聯繫很少。因此,外國商品進來之後沒有市場。而中國的茶葉、瓷器、絲綢等在英國卻非常受歡迎。這樣英國大量的白銀流入了中國,它不能容忍這種不利處境的繼續,開始想辦法改變這種狀況。

[教師提問]英國資產階級是如何改變這種狀況的?

[學生回答]英國發現,從事毒品鴉片的貿易,可以牟取暴利,就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

[板書]2.鴉片走私及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

[教師講述]英國的資產階級不允許貿易逆差的長期存在,爲了利益,它可以不擇手段。鴉片,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可恥的商人們輸進中國的。鴉片,俗稱“大煙”是由罌粟的果汁,經過割取、曬乾,凝縮而成的軟膏。鴉片的主要成分是嗎啡,是一種強烈的麻醉劑,它原爲藥用,用於止痛、鎮定,但若過量吸食,毒性便會傷害身體,而且極易上癮。煙癮發作時,人極其痛苦,非鴉片不可解。天長日久,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會被鴉片這個惡魔侵蝕得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最終弄得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請同學們看下面的圖表:

[教師提問]同學們,從這個圖表中能看出什麼呢?

[學生回答]從圖表中可以看出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增長的速度特別快。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僅僅過了十九年,到1839年時便猛增到40200箱。

[教師引導]由此,我們能否認識到鴉片輸入的激增會給中國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請大家根據課本所提供材料,再根據自己想像,討論 一下,歸納成幾點。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答案一:隨着鴉片輸入的猛增,大量銀元流向國外也是自然的事。這無疑加劇了中國的貧困。

答案二:從課本所選的《炮子謠》裏可以看出四個字:鴉片吃人。正如歌謠所寫:“我所畏者鴉片煙,殺人不計億萬千。”

篇十一:中國歷史上鴉片戰爭教案

教學目標

1、能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

2、能簡要敘述《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

3、能歸納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中國從主權獨立、領土完整、自給自足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和《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影響)。

教學難點 理解中國從封建社會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課前導學】

瞭解:教師查閱相關書籍、報刊、網站。

設計:精心編排不同層次的學生所需要的問題。

指導: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分析歷史現象。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巍然屹立在天安門廣場的人民英雄紀念碑見證了共和國的光榮歷史。碑上所刻的十五幅巨型浮雕,生動地濃縮了此前一個多世紀優秀中華兒女爲實現祖國富強、民族振興而付出的充滿血與淚、劍與火的艱辛努力。

同學們,你們知道其中第一幅浮雕的內容是什麼嗎?是誰領導這場偉大的鬥爭嗎?近代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第一次較量是什麼?

(多媒體出示:虎門銷煙的浮雕和林則徐的圖片)

同學們回答的完全正確。我們將要學習的就是第一課時──鴉片戰爭。(多媒體出示:第一課鴉片戰爭的課題)

(二)感知歷史,感悟歷史。

學習新知識之前,請同學們提出希望在本課探究的問題。

1、中國與英國爲什麼會在19世紀中期爆發激烈衝突並走向戰爭呢?(鴉片戰爭的原因)

2、在鴉片戰爭中,中國軍民奮勇殺敵、浴血抗戰,涌現出了關天培、陳化成等一大批爲國捐軀的愛國將領,可鴉片戰爭最終還是以清政府的徹底失敗宣告結束。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結果呢?

篇十二:中國歷史上鴉片戰爭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鴉片輸入的危害,掌握虎門銷煙的時間和意義;瞭解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和性質;掌握《南京條約》及其附件的主要內容。

2.能力與方法: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和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鴉片的危害,自覺拒絕、遠離,奮發自強;體味林則徐深刻的民族情懷。

教學重點:虎門銷煙、《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影響。

教學難點:分析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

教學過程:

1.導入:

談話創設情境:

近年來,公衆人物涉毒醜聞屢見不鮮,同學們瞭解的危害嗎?請談一下對危害的認識和感想。

那麼,同學們知道是在什麼時候在我國大規模蔓延的嗎?同學們知道因爲直接導致的一場近代戰爭嗎?(同學們回答:中英鴉片戰爭)

提出質疑,由此導入新課:這場戰爭真的僅僅是因爲鴉片嗎?戰爭又給中國帶來怎樣的後果呢?本節課就來一起學習這一內容。

2.新課教學:

虎門銷煙

(1)背景:清朝統治的危機,西方的興起以及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成爲世界上大的資本主義國家。

(2)思考:英國爲什麼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引導學生從英國、中國兩國的政治經濟狀況切入思考。鴉片戰爭前中英貿易狀況,解釋“出超”概念。英國的鴉片,概況。

(3)林則徐虎門銷煙:通過啓發式引導學生學習“林則徐虎門銷煙”。從而讓學生認識林則徐,並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介紹林則徐“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4)再次思考:虎門銷煙損害了誰的利益?那些會善罷甘休嗎?爲什麼?

鴉片戰爭

(1)起因:運用啓發式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了解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直接、根本)。強調:交往中,英國人發現清政府的腐朽無能,及清朝官員的_、軍隊的廢弛,因此不遠萬里發動戰爭。

(2)經過:指導識別歷史地圖的方法,瞭解戰爭經過,正確認識戰爭的性質和中國戰敗的原因、結果。

中英《南京條約》

(1)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的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需同英國商定。

(2)影響:請同學們總結分析其中危害(領土完整被破壞、主權受損害、白銀外流、市場被強佔、資源被掠奪、人民負擔日益加重。)當然,我們也要正確認識到鴉片戰爭在客觀上給中國社會帶來的積極變化。(封建的自然經濟解體、出現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3.小結鞏固:

重點強調林則徐虎門銷煙以及鴉片戰爭後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

篇十三:國中鴉片戰爭的教案

【教學目標】1.能說出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的概況和用生動的語言描述林則徐進行虎門銷煙的壯舉。

2.能歸納出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危害,從多角度分析英國向中國輸出鴉片的原因。

3.能正確複述出鴉片戰爭的主要經過、關天培的抗英事蹟。

4.能準確說出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其對中國社會的影響。

5.通過中英《南京條約》簽訂對中國社會危害的分析,學會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

6.認識到資本主義發家史的骯髒和血腥,資產階級道德的虛僞和唯利是圖的本質。 7.體會林則徐虎門銷煙,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和尊嚴的愛國主義精神,願意向他學習。 8.認識到“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生髮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 【重點難點】 重點:

1.林則徐的虎門銷煙。 2.中英《南京條約》。。 難點:

中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老師課前在實驗室裏找到的兩朵花的標本,問學生你們知道這是什麼花嗎? 學生觀察、回憶、回答是大煙花。 教師問學生你們是怎麼認識的?

學生可能說是在“中華五千年的光碟”裏或者師大地裏看到的。 教師問學生誰能說說它能做什麼用的?

學生思考回答經過加工可以製成藥材,這種藥材叫鴉片。 教師問學生你們知道有什麼藥用價值嗎?

學生可能回答少量服用可以減輕身體疲勞;能治腹泄;能使人精神振奮。?? 對同學們的表現教師給與充分肯定,然後指出鴉片是一種強調的麻醉劑,中國原來確實把它作爲安神止痛的藥材使用,稱爲洋藥。但鴉片含有大量的嗎啡和尼古丁,毒性很大。誰能談談鴉片都有什麼毒副作用?

學生可能回答大量吸食對人的身體特別有害。它能使人面容憔悴,骨瘦如柴,無精打采;鴉片很貴,使那些吸毒的人都傾家蕩產;有的人爲了吸毒,甚至是殺人搶劫。??

教師總結導入新課:同學們能把鴉片的危害說得這麼透。是的,鴉片確實是一種毒品。大量吸食不僅對人體有害,而且給社會帶來許多不安定的因素。然而,就在十九世紀初,英國資本主義爲了牟取暴利,向中國大量傾銷鴉片。那麼,鴉片在一百六十多年前,給中華民族留下了怎樣的痛苦回憶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相關內容--鴉片戰爭。

(點評:本部分導入,教師注意激活學生進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知識和經驗,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和求知慾望。體現了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課程理念。)

二、感知歷史,感悟歷史

學習新知識之前,教師請同學們提出希望在本課探究的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英國爲什麼要向中國走私鴉片?鴉片的走私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危害?林則徐都採取了哪些禁菸措施?虎門銷煙的經過如何?學習本課我們應該受到什麼思想教育???

師生共同歸納整理本課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整理如下:

1.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及危害;林則徐在廣州的禁菸措施;虎門銷煙。 2.能從多角度分析英國向中國輸出鴉片的原因。 3.能被林則徐愛國主義精神所感染,願意向他學習。

(點評:這部分的設計主要體現的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課程理念,學習目標由學生自己制定,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這樣就使學生明確了學習方向,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第一目 “林則徐虎門銷煙”

爲了便於學生對這一內容的瞭解和把握,教師播放一段音像資料,同時用幻燈打出以下兩個問題:

1、英國爲什麼向中國輸出鴉片?請說明理由。

2、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哪些災難?

學生看完錄像後先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合作探究。

教師組織學生小組彙報,師生、生生互動得出第一個問題的結論:英國向中國輸出鴉片主要目的是佔領中國市場。英國當時正處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急需開闢國外市場,尤其看好中國這個廣闊市場。清朝中期的政治腐敗、經濟落後、軍備廢弛,爲英國侵略中國提供了客觀條件。所以英國用貿易的手段未達目的之後,就開始偷運鴉片。在鴉片貿易中嚐到了甜頭。從教材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的激增表中可以看出,到1838年已達到40200箱,獲利白銀519萬兩。鴉片的輸入使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加劇了中國的貧弱。第二個問題歸納出鴉片的危害有三方面:影響清政府的財政收入;腐蝕清朝的統治機構;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

(點評:這部分體現了教師將教學目標問題化,通過探究性問題涉及,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

教師提出鴉片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如此深重的災難,面對這種災難,中國應該怎麼辦? 學生可能說禁菸;把鴉片販子殺死;嚴懲吸食的人等等辦法。

接着教師先讓學生閱讀兩則材料。學生從材料中得知林則徐的上書打動了道光皇帝,於是被任命爲欽差大臣,到廣州禁菸。教師然後 提出“林則徐到廣州後都採取了哪些禁菸措施?結果怎樣?”問題提出後,先讓學生自己看書,獨立歸納,這就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當學生個體有了想法後,又迅速組織同桌交流,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又經過全班的交流,進一步歸納出林則徐禁菸的五項措施:①緝拿煙販;②整頓海防;③派人翻譯外國書報;④停止中英貿易、封鎖商館;⑤虎門銷煙。)

教師讓學生講述虎門銷煙的故事。

學生講完故事之後老師提出問題:“林則徐這種銷煙辦法能不能破壞環境?你們是怎麼看的?”

學生思考討論,說出各自的見解,教師也可以說出自己的看法。

教師讓學生讀虎門銷煙的過程被一位美國傳教士記錄下來的資料。再看一段音像資料,師生共同感受一下虎門銷煙的壯觀場景。

教師提出通過上段史料的閱讀和觀看音像資料,同學們有什麼想法? 學生們談各自的感受。

(點評:這部分反映了教師通過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交流中感知歷史,感受歷史。學生的表達能力、想象能力、發散思維能力都得到了培養,情感得到昇華。)

第二目 中英《南京條約》

教師提出問題:有人說鴉片戰爭時有林則徐的禁菸引起的。你認爲這種說法對嗎? 經過學生的辯論,最後師生達成共識:打開中國市場是英國資產階級的既定政策,沒有林則徐的禁菸,他們也是要這樣做的,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點評:本部分設計是想通過探究性問題的設計,啓發學生思考,在討論中使學生學會客觀的分析問題的方法,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接着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在鴉片戰爭示意圖上找到英軍入侵路線。

2、歸納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危害。

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問題。

教師在學生閱讀教材、獨立思考產生見解後組織學生小組合作,研究探討問題。 教師讓學生到大屏幕前指圖講解鴉片戰爭的兩個階段。 小組派代表闡述第二個問題的答案。

教師提出討論題:中國爲什麼在鴉片戰爭中失敗? 學生思考討論,紛紛發表各自的想法和觀點。

(點評:本部分設計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暢談感受,借鑑歷史

教師用大屏幕出示學習結果自我總結問題訓練單。 學習結果自我總結問題訓練單

1.本節課我學到了什麼? 2.本節課我有什麼體會嗎? 3.我對本節課的學習經歷有什麼感受?

4.本節課的問題解決主要採用了什麼方法?還有別的方法嗎?

5.本節課的學習對我的生活有什麼影響嗎?

教師讓學生先對照這個問題訓練單自己想一想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然後與同桌交流意見,再把你們的想法說出來。

學生看書、回顧所學內容,然後談自己在本節課的收穫。

(點評:這部分設計反映了教師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學生自己去總結評價學習結果。體現教師引導學生注意監控自己的學習結果,同時借鑑歷史,關注現實,注意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篇十四:國中鴉片戰爭的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1)識記虎門銷煙、兩次鴉片戰爭的基本史實,識記《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內容。

(2)理解英國悍然發動鴉片戰爭、英法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認識鴉片戰爭後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的影響。

(3)通過討論分析“鴉片戰爭的失敗能否避免”,幫助學生認識到清政府失敗的必然性。 【教學重點】

兩次鴉片戰爭的經過及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 【教學難點】

鴉片戰爭爆發的背景,如何理解鴉片戰爭後的中國的社會性質。 【教學過程】

在學習本課內容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中國近代史的分期。

大家在國中都學過吧?中國近代史從哪一年開始到哪一年?以前國中沒有學過嗎?鴉片戰爭(標誌着)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就是說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鴉片戰爭一直到新中國的成立1949年,這一百多年都屬於中國近代史。那中國近代史又分爲2個階段,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他的分界線以1919年的五四運動。爲什麼成爲舊和新呢?他們最大的區別就是領導階級的不同。我們說五四運動後,什麼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無產階級,也就是說舊民主主義革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而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中國近代史的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下面開始本課內容的學習。

放出四幅圖片,讓學生在歷史史實的情景再現中,步入本課鴉片戰爭的學習。 圖片中中戰火喧囂的場面,反映的就是發生在160多年前的鴉片戰爭。相信同學們也和老師一樣很想知道:

中英兩國遠隔重洋,一個在亞歐大陸東端,一個在亞歐大陸西端。相距如此遙遠的兩個國家,爲什麼會在19世紀中期爆發戰爭呢? 有人說:是因爲林則徐的禁菸運動打擊了英國商人的利益,如果沒有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英國就不會發動鴉片戰爭。咋一聽好像有點道理,那麼鴉片戰爭的爆發真的是林則徐惹的禍嗎?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一起進入本課的學習,瞭解鴉片戰爭爆發的歷史背景。

一、 虎門銷煙 背景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第一段的內容,看後回答下列問題:1.19世紀上半期的英國、中國分別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 【學生回答】……

看圖表

概括指出:戰前中國已經處於封建社會晚期,呈現出嚴重的社會危機。

鴉片戰爭前夕的中國,政治腐敗:康乾盛世以後,清政府開始走下坡路,政治日益黑暗,吏治腐敗,貪污賄賂成風。經濟:此時的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佔主導,“你耕田來我織布”,主要還是男耕女織的傳統農業。資本主義萌芽緩慢。軍事:清政府軍備廢弛,軍隊裝備還處於以戈矛爲主的冷兵器時代。外交:此時的清政府,軍備廢弛、財政困難、整體上呈現出衰敗景象,走到了窮途末路,卻還沒有自知之明,仍然自我感覺良好。以“天朝上國”自居,長期奉行“虛驕自大、閉關自守”政策,做着“天朝上國”“萬邦來朝”“四海賓服”的美夢,使中國隔絕於世界潮流之外,遠遠落後於世界發展的時代潮流。

而同一時期的西方世界,特別是英國處在怎樣的歷史發展時期?

學生回答後,概括指出:戰前世界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特別是英國迅速崛起;前一單元我們已經學過,英國於1689年頒佈了《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爲資本主義的發展開闢了道路,自18世紀中期開始工業革命,並於19世紀二三十年代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爲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不斷開闢和擴大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因而不斷加緊對外擴張,在東方建立自己的殖民體系。古老而又落後的東方大國──中國,必然成爲他們侵略的重要目標之一。

中國地大人多,市場大,而英國的胃口也大。英國要求打開中國市場,而清政府實行虛驕自大、閉關自守的對外政策,兩者矛盾糾結,戰爭必然爆發。

得出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強烈需要原料產地和商品銷售市場。

二、 虎門銷煙

鴉片戰爭前,英國最初試圖用商品打開中國的大門。但是,鴉片戰爭前,在正當的中英貿易中,英國輸入中國的“呢絨、棉紡織品、金屬製品”等工業品,而中國的自然經濟能夠自給自足,不太需要這些工業品,加上清政府閉關政策的限制,其產品成爲了典型的“滯銷品”“破鞋”,沒有人要。相反,英國從中國購買的“茶葉、生絲、藥材”等物品,儘管有些是奢侈品,價格昂貴,但在西方卻是“香餑餑”“暢銷品牌”! 這樣中英正當貿易中,中國長期處於出超地位,英國大量白銀流入中國(1813——1831年中英貿易的圖表反映)。

通過正當貿易不能打開中國的大門,爲了扭轉中英貿易逆差,英國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 (從材料一可以看出:1799——1838年,英國向中國輸入鴉片數量激增)那 英國爲什麼要向中國出口鴉片?鴉片給中國帶來哪些災難? 在看這個問題之前,先來回來我一個簡單的問題。

(1) 在中英正常貿易中,英國向中國輸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銷售情況及其原因如何?(輸入呢絨、棉紡織品和金屬製品。受中國自然經濟的抵制以及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銷路不暢。在兩國貿易中,中國處於出超地位。)

那自然而然的,英國爲什麼要向中國出口鴉片。(爲了扭轉貿易逆差) 英國走私鴉片的罪惡行徑給中國造成哪些危害?

(白銀大量外流清政府財政困難,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摧殘,不利於社會的穩定等。)

學到這裏,我們來回顧一下前面的學習內容。

英國完成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不斷開闢和擴大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英國把侵略的矛頭指向幅員遼闊的中國。而那時候的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政治腐敗,財政困難,仍然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自以爲是天朝上國。

過渡:面對大量鴉片走私,作爲當時皇帝道光帝應該會採取什麼行動?作爲最有見識封建大臣林則徐有何表現? 多媒體顯示 林則徐

道光皇帝看到林則徐的奏摺,認識到放任鴉片走私,將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於是任命主張嚴禁鴉片的林則徐爲欽差大臣到廣州組織禁菸工作。於是林則徐到 廣東領導禁菸運動。1839年6月,在虎門海灘當衆銷燬大量鴉片。這就是虎門銷煙運動。

三、 鴉片戰爭 過渡:不法英商非法鴉片貿易扭轉了正常貿易中逆差所帶給英國損失,但中國 禁菸運動不從根本上斷絕了這條罪惡的“商路”,英國遂決意以此爲藉口訴諸武 力,因此有人說:“若沒有林則徐禁菸運動,就不會有中英鴉片戰爭”,對此有何 看法? 要分析這個問題,就要回到,鴉片戰爭爆發的原因上來看。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所以這場戰爭不是打不打的問題,只是早和遲的問題。禁菸運動只是藉口, 中英之間戰爭的爆發是歷史的必然。(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是由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發展推動的,根本目的在於打開中國大門,變中國爲它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中國的禁菸運動僅是英國發動戰爭的藉口和導火線,如果沒有林則徐領導的禁菸運動,英國資產階級必然會尋找其他藉口挑起戰爭。) 經過

利用ppt動態展示圖展現介紹鴉片戰爭的主要過程,可以分爲兩個階段,(戰爭的過程略) 地圖動態顯示 鴉片戰爭兩個階段:

1840年戰爭開始——琦善同英軍談判 1841年英軍擴大戰爭——1842年戰爭結束 結果

1842年,英軍艦隊駛抵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8月29日,中國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內容

割地:損害中國的主權。

賠款:不但加劇了清政府的財政困難,也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更爲嚴重的是它開創了侵略者勒索賠款的惡例。

開口通商:使東南沿海門戶大開。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東南沿海一些城市是清政府在列強的威逼下開放的,因此它損害了中國的貿易主權。

協定關稅:這表明關稅稅則中國自己不能做主決定,使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 翻PPT,清政府除了《南京條約》之外,還與哪些國家簽訂條約? 把書發到52頁,看歷史縱橫

先講望廈條約,黃埔條約,再講補充條約。

看到這裏,我想問,鴉片戰爭的失敗可以避免麼?來看鴉片戰爭的原因。 影響

鴉片戰爭後,英、美、法三國強迫中國套上了這不平等條約的枷鎖,給中國帶來了災難和屈辱,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鴉片戰爭給中國社會帶來什麼變化?教師概括爲:中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不再是封建社會,中國的社會性質由原來的封建社會開始轉化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出現了兩對矛盾:即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衆的矛盾。而前者是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義”不但包括地主階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還有經濟的、政治的、當權的各種封建半封建的反動勢力以及後來的官僚資產階級。“人民大衆”不但包括農民階級,還有近代新生的無產階級、民族資產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

中國革命任務的變化:正是由於社會性質的改變,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變化,由此革命任務也會有所改變。中國人民肩負起了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從此,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中國革命任務的變化:正是由於社會性質的改變,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變化,由此革命任務也會有所改變。中國人民肩負起了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從此,中國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的79年,即爲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中國思想領域的變化:鴉片戰爭後中國在政治、經濟領域發生變化的同時,思想領域也發生了變化,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拋棄“夜郎自大”的腐朽觀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中國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戰火再燃

1856年,英法藉口修約,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爲什麼?結果?影響?比較。

篇十五:國中鴉片戰爭的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19世紀上半期中英貿易情況。

2.掌握鴉片走私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

3.掌握林則徐虎門銷煙。

4.掌握鴉片戰爭的過程。

5.掌握中英《南京條約》的內容及影響。

能力目標

1.通過學習本課內容,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可以通過對鴉片輸入危害、戰爭原因等分析)。

2.通過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和中英《南京條約》簽訂使中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鴉片戰爭發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學習,培養學生通過歷史現象分析本質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林則徐虎門銷煙(包含鴉片走私、危害及銷煙)。

2.中英《南京條約》(包含鴉片戰爭、條約內容及影響)。

●教學難點

怎樣理解中國開始由封建社會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學方法

1.歸納法。像鴉片走私的危害、《南京條約》的影響等內容,都需用到此法。

2.講述法。對鴉片戰爭的過程等內容,可以用講述法來解決。

3.分析法。19世紀上半期中英貿易情況及原因、鴉片戰爭的影響等,可用此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語例示一]《炮子謠》(節選)

清?陳澧

“請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聞幾個死?

請君莫畏火箭燒,徹夜才燒二三裏。

我所畏者鴉片煙,_不計億萬千。

君知炮打肢體裂,不知吃煙腸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產業,不知買菸費盡囊中錢。

嗚呼!太平無事吃鴉片,有事何必

怕炮怕火箭?”

同學們,這首《炮子謠》裏講的是鴉片輸入中國後,民衆吸食,造成體質下降、傾家蕩產、社會風氣敗壞等惡劣影響,一個主題便是鴉片之害甚於_的武器炮和火箭。那麼,鴉片又是如何進入中國的?是誰把鴉片輸入進來的?其目的是什麼?鴉片進入中國後給社會帶來哪些危害?中國政府態度如何?等等。通過對本課的學習,就會明白的。

[板書]

第一節鴉片戰爭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

1.19世紀上半期的中英貿易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課本第一段的內容,看後回答下列問題:1.19世紀上半期的英國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2.中英進出口貿易中,雙方的主要狀況如何?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19世紀上半期,英國是世界上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爲了開闢國外的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原料,英國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

[學生回答]19世紀上半期,在中英進出口貿易中,英國向中國輸出呢絨、布匹,但很難賣出去,相反,它要從中國購買大量的茶葉、生絲、瓷器。在中英兩國貿易中,許多白銀流入中國。

[教師分析]同學們請看:英國輸入中國的是呢絨、布匹。這是機器生產的產品。這一時期,英國正在進行工業革命。機器生產逐漸取代了手工勞動。大量的產品被製造出來,本國民衆消費不了,只能到國外去尋找市場。中國由於地大人多,且又經濟落後,成了英國的目標。我們再_當時的情況。中國輸往英國的是茶葉、生絲、瓷器。中國當時是以封建經濟爲主,其特點是“一家一戶”“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也就是產品的生產主要是自己消費。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中國的農民和市場發生聯繫很少。自然經濟是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的經濟,因此,外國商品進來之後沒有市場。細究起來,當時外國商品在中國沒有銷路的主要原因還有兩點:一是清廷對外政策上的嚴格限制。康熙五十八年,一向果敢而英明的康熙大帝宣佈禁止南洋貿易,規定片板不許下海,夷人不許進內,直至雍正五年才解禁。到乾隆二十一年,規定廣州爲惟一通商口岸,以示天朝體恤地處荒僻的“四夷”,清朝管理夷商的辦法是設立“行商”。所謂“行商”,就是專門從事對外貿易的人。由於清朝體面的大吏們不能直接與未開化的夷人接觸,所以採取了以官制商(行商)、以商制夷的間接管理辦法以免有傷國體。二是當時外國商品初入中國時只是貴族人家的奢侈擺設,平常百姓很少有人買,甚至見都少見。就像《紅樓夢》中的劉姥姥進入賈府,到寶玉的屋內,看到大鐘擺心裏還奇怪爲什麼把個大稱砣掛起來,站在西洋鏡前,還不知道那滿頭插花的老太婆是自己,反而指鏡雲:人老不知羞,花兒插滿頭。因此,外國商品最初在中國確實沒有被各個消費階層的人廣泛接受。而中國的茶葉、大黃、絲綢等在英國卻非常受歡迎。中國茶堂而皇之地位列英國上層紳士淑女、下層平民百姓的家中。當時在英國飲茶竟成爲一種時尚。英商不得不用大把的銀錢來到中國購進茶葉。所以19世紀上半期(特別是20年代前),中國對英貿易一直處於出超地位,而英國對中國的貿易卻處於入超地位,而且這種逆差一年大似一年。而當時英國資本主義工業革命蓬勃興起,急需向外輸出商品,它不能容忍這種不利處境的繼續,開始想辦法改變這種狀況。

[教師提問]英國資產階級是如何改變這種狀況的?

[學生回答]英國發現,從事毒品鴉片的貿易,可以牟取暴利,就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

[教師提問]鴉片走私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影響?

[學生回答]使許多白銀流入英國,加劇了中國的貧弱。鴉片還嚴重摧殘了吸食者的體質。鴉片的輸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板書]2.鴉片走私及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

[教師講述]英國的資產階級不允許貿易逆差的長期存在,爲了利益,它可以不擇手段。鴉片,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可恥的商人們輸進中國的。鴉片,俗稱“大煙”“阿芙蓉”,是由紅_的青果汁液,經過割取、曬乾,凝縮而成的軟膏。紅_本是一種二年生草本植物,這種草本植物原產於歐洲。鴉片的主要成分是嗎啡,是一種強烈的麻醉劑,它原爲藥用,用於止痛、鎮定,但若過量吸食,毒性便會傷害身體,而且極易上癮。煙癮發作時,人極其痛苦,非鴉片不可解。天長日久,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會被鴉片這個惡魔侵蝕得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最終弄得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英鴉片商走私鴉片的利潤高得驚人。在當時,每箱(約100斤)印度鴉片成本在20盧比,而走私到中國出賣,竟可獲利100倍以上,達到2000至3000盧比的高價。在暴利的驅動下,他們所信仰的_教應有的仁愛精神和作爲人應有的良知被泯滅,越來越多的鴉片被輸入中國。在1767年以前,每年輸入中國的鴉片煙土不超過200箱。然而到了1820年,平均每年輸入達40000多箱。1835年東印度公司被解散,其對華貿易的專利權不存在了。英國的新興資產階級都可以有權對華貿易,這些工業革命的暴發戶們爭先恐後地瞄準對華鴉片貿易,瘋狂地向中國運送鴉片,瘋狂地從中國人口袋裏撈取銀元,而他們送來的鴉片又在瘋狂地吞食中國人。僅僅東印度公司解散的當年,走私到中國的鴉片已達2萬多箱。到1839年鴉片戰爭前夕,已高達4萬多箱。英政府僅僅印度鴉片稅一項稅收就達422萬多元。據有關資料統計,鴉片戰爭前,英商向中國輸入鴉片達42萬多箱,給他們帶走了三四億銀元的財富。

請同學們看下面的圖表:

[投影顯示]

[教師提問]同學們,從這個圖表中能看出什麼呢?

[學生回答]從圖表中可以看出英國輸入中國的鴉片增長的速度特別快。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僅僅過了十九年,到1839年時便猛增到40200箱。

[教師引導]由此,我們能否認識到鴉片輸入的激增會給中國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請大家根據課本所提供材料,再根據自己想像,討論一下,歸納成幾點。

[學生討論]……

[學生回答]答案一:隨着鴉片輸入的猛增,大量銀元流向國外也是自然的事。這無疑加劇了中國的貧困。

答案二:從課本所選的《炮子謠》裏可以看出四個字:鴉片吃人。正如歌謠所寫:“我所畏者鴉片煙,_不計億萬千。”

答案三:《炮子謠》裏還有一層含義就是耗錢毀體。這從“不知吃煙腸胃皆熬煎”“不知買菸費盡囊中錢”二句可以看得出來。

……

[教師歸納]下面我們來把鴉片的危害歸納一下:

一是白銀外流,造成清政府財政危機(至1839年,中國外流白銀多達1億兩)。二是銀價上漲,造成“銀貴錢賤”。這是指銅錢兌換白銀的比值提高了。由原來的1000文抵一兩到1500文抵一兩。清政府規定要以白銀納稅,這就加重了農民的負擔(農民先把糧食賣成銅錢,再把銅錢折成白銀交稅,原來100斤稻穀賣1000文銅錢,即可納一兩白銀的稅。現在納一兩白銀的稅卻需賣150斤稻穀)。三是腐蝕了統治機構,清政府因_而受賄放私,又因受賄放私而更加_。四是毒害了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給社會帶來的不安定因素與日俱增。由於軍隊也吸食鴉片,嚴重地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五是民風日下。全國各地煙館林立,吸食人數竟達200萬。各色人等如王公大臣,軍官將領,庶民百姓,甚至連婦女、僧尼也沾染惡習,整個社會一片萎頓蕭條,種.種罪惡因此而生。

[教師提問]針對鴉片輸入帶來的種.種危害,清政府有哪些反應呢?

[學生回答]林則徐上書道光帝請求禁菸,道光帝派林則徐到廣東禁菸。

[教師引導]下面我們來學習第三個小問題――林則徐虎門銷煙。

[板書]3.林則徐虎門銷煙

[教師指導]請同學們看課本相關內容,瞭解林則徐的生平及主要政績,試着評價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大家可以通過討論來掌握。

[學生看書]……

[學生回答]林則徐是福建侯官人。任湖廣總督期間,就在漢口、長沙等地捉拿煙販,設禁菸局,收繳煙土、煙槍,配製戒菸藥丸,限定吸菸人定期戒絕。取得了很大成效。

林則徐到廣州後,_外商交出鴉片二百多萬斤。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鴉片全部銷燬。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菸鬥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鬥爭的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教師引導]有人說,鴉片戰爭是由林則徐虎門銷煙引起的。這種說法對不對?

[學生回答]不對。打開中國市場是英國資產階級的既定政策,這場戰爭是英國資產階級保護鴉片貿易、推行殖民擴張政策的必然和繼續,沒有林則徐的禁菸,他們也是要這樣做的,只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教師講述]從嘉慶皇帝開始明令禁止鴉片進口,當時多出於維護道德民風的原因,那時的朝臣們誰也不願意被人當作傷風敗俗的辯護者而被指控,後來發現屢禁不止,菸害已成爲一個嚴重的財政問題時,以大臣許乃濟爲代表的弛禁派出場提出新論,主張鴉片貿易合法化,並照章納稅,允許內地種植_,以國產鴉片來抵制外來鴉片,從而阻止白銀外流。以林則徐爲首的嚴禁派立即予以反對,從生產力、商業、國防等方面歷數鴉片危害,林則徐上書道光帝,用“銀荒兵弱”來敲中道光帝的心病,終於於道光十八年即1838年12月31日委派林則徐爲欽差大臣,赴廣州禁菸,中國近代最徹底的一場禁菸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始了。

林則徐於3月10日到達廣州後,立即召見行商,責成行商敦促洋商們交出鴉片,有趣的是英國的商人們關心的是中國政府會以什麼樣的價格收去鴉片。林則徐嚴厲警告鴉片商迅速無條件地交出鴉片,鴉片商們合夥湊出一千多箱想矇混過關,哪知林則徐義正詞嚴:“若鴉片一日未絕,本大臣一日不回!”3月24日,林則徐下令封倉圍館,一面不準停泊在黃埔的洋商貨船上下卸貨物,停止貿易,一面將商館四周所有的街道封鎖起來,限期令洋商交出所藏鴉片。當時英國駐華商務總監義律明白解決困境的惟一出路就是繳煙,3月27日,義律以駐華商務總監的身份向英商發出了繳煙通知,到5月18日,共收繳鴉片二萬多箱。

林則徐收繳鴉片後命人在虎門鎮口村碼頭旁挖掘了兩個長寬各15丈多的方形大池準備銷煙。5月31日,萬事俱備,林則徐搭設祭壇,莊嚴地舉行祭告海神儀式,宣讀祭海神文,請海神衆水族暫行避開,以免鴉片入海傷及海神諸水族。6月22日,銷煙開始,兵勇們先將池內倒入了水,然後撒鹽成滷,將箱內的鴉片投入池內,浸泡半日後,再將燒透的石灰倒入池中,池內鴉片遇到石灰傾刻便像開鍋一樣滾沸起來,兵丁們再用木耙在池內來回翻攪,使池內鴉片全部燒化。這樣一直燒到6月25日,纔將2萬多箱鴉片處理乾淨。

虎門銷煙是從嘉慶皇帝頒佈禁菸令以來最爲徹底、規模的一次真正的禁菸,它第一次向世界表現出中國人純潔的道德心和反侵蝕的堅決性,洗刷了百餘年來中國人民的恥辱。

(講完之後,向學生播放電影《林則徐》中虎門銷煙片斷,增強學生對課本的理解)

[教師過渡]當虎門海灘煙雲滾滾時,一絲戰雲也隱隱浮起,義律將中國禁菸情況報告給英外相巴麥尊,稱中國政府強行收繳英王臣民的鴉片,侵犯了英王陛下臣民的私有財產。提議英國出兵中國,並提出一系列具體的建議。他的建議被英國政府接受,緊接着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這場戰爭以清政府的失敗而告終,_與英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

[板書]二、中英《南京條約》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快速閱讀本目內容。要求:1.閱讀完之後,能簡述戰爭的經過;2.正確理解《南京條約》的內容;3.瞭解《南京條約》的簽訂,標誌着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開始。

[學生看書]……

[教師提問]先請同學們簡述一下鴉片戰爭的經過。

[板書]1.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學生簡述]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鴉片戰爭爆發。林則徐積極防禦,英軍無隙可乘,就沿海北上。攻陷浙江定海,又繼續北上,直逼天津。道光帝派直隸總督琦善與英軍談判,後將林則徐撤職查辦。1841年初,英軍佔香港島。清同英作戰,1842年失敗。英艦到達南京長江江面,清廷_派人向英軍求和。

[教師講述]同學們請看《鴉片戰爭形勢示意圖》

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南京條約》的詳細內容。

[板書]2.中英《南京條約》

[教師講解]同學們,關於《南京條約》的內容,可以歸納爲四點,請同學們根據課本內容把它歸納出來。

[學生歸納]《南京條約》的內容可歸納爲割地、賠款、通商、議稅八字。

[教師分析]確實是這樣,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這些條款。割香港島給英國,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關於香港問題,我們應清楚,它包括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三個部分。香港島是《南京條約》割出去的。九龍半島是在《北京條約》割出去的。新界是1898年被英國強行租借的,租期99年,一直到1997年我國政府才把這三個部分連同附近的島嶼全收了回來。(教師講香港島被割時,應結合下面地圖講解,增強學生的空間概念)

[教師過渡]既然鴉片戰爭使清政府從領土、關稅、貿易方面喪失了一系列主權,那麼,這勢必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最後一個問題。

[板書]3.中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教師引導]我們先來看一看課本上最後一句話: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教師講解]半殖民地半封建不是指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也不是政治上是殖民地,經濟上是封建。半殖民地的含義是名義上、形式上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受列強控制和壓迫。是喪失了部分的主權而不是全部的主權,它是歷史的沉淪。半封建的含義是原有的封建經濟遭到破壞。有了一定資本主義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剝削制度。即既保留了封建主義,又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資本主義。我們再結合《南京條約》的內容,就會明白:《南京條約》簽訂後,中國雖然是形式上獨立的國家,但其獨立自主的政治已開始受到外來的干預;以自然經濟爲特徵的封建社會也受到外來資本主義的衝擊,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會,因此中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也可以讓學生根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義,結合《南京條約》內容,經過討論後得出結論)

[佈置作業]

4.結合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請你分析一下,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危害?

參考答案:割香港島,破壞了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鉅額賠款,增加了人民負擔。五口通商、協定關稅有利於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結果,中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板書設計

第一單元侵略與反抗

第1課鴉片戰爭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

1.19世紀上半期的中英貿易

2.鴉片走私及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

3.林則徐虎門銷煙

二、中英《南京條約》

1.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

2.中英《南京條約》

3.中國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篇十六:國中鴉片戰爭的教案

一、三維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① 識記虎門銷煙、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及其附件,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② 理解中國近代史既是資本主義、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奴役中國人民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不斷反抗壓迫,爭取民族獨立的歷史。

2、 過程與方法:掌握運用歷史資料的能力,運用問題進行探究,學會運歷史比較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情感和價值觀:深刻認識西方列強在中國近代歷史中對中國帶來的殖民主義災難,並體會中國人民不屈不撓,艱苦鬥爭的民族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 難點:鴉片戰爭的原因及影響。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導入新課

利用罌粟花、罌粟果的圖片引入本課的學習。

五、教學過程

(一)鴉片戰爭爆發的背景

我們分別從國際和國內這兩個方面來看 首先,鴉片戰爭爆發的國際背景是什麼?

國際背景:英國此時怎麼樣呀?英工業革命完成,需要原料和市場。 18世紀60年代英國開始工業革命,到19世紀二三十年代,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機器生產取代手工操作,機器生產出來了更多的商品,需要更廣闊的市場和更多的原料,而英國的市場比較狹小,原料也不足,怎麼辦呢?唯一的辦法就是對外擴張,搶佔別國市場,掠奪其他國家的原料。

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需要原料和市場。而這時的中國的社會狀況怎麼樣呢?我們來看一下國內背景

國內背景:

首先從經濟上來說,中國是什麼經濟?對,自然經濟,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主要還是男耕女織的傳統農業,傳統農業的關鍵在於什麼呢?土地是吧,小農經濟最重要的生產資料就是土地,而在清朝統治時期,土地大部分掌握在誰的手中呀?大部分掌握在地主手中,所以土地高度集中,廣大農民處於少地、無地的狀態。土地高度集中的結果,必然導致什麼矛盾比較尖銳?階級矛盾比較尖銳。這是從經濟上來說的。

從政治上來說,清朝的統治怎麼樣?政治腐敗,戰前的中國,已經處於清朝末年,政治非常腐敗:貪污成風—— 正所謂“三年清知府 十萬雪花銀”。另外,軍備廢弛,當西方國家用長槍大炮作戰時,清朝的軍隊裝備還處在以戈矛爲主的冷兵器時代,船還是木製的帆船,少數船上裝有一兩門明朝時候發明的“紅衣大炮”,發射時效果和扔鉛球差不多,而且只能向前打。

政治腐敗,軍備廢弛,但是清朝統治者有沒有意識到自己落後了呢? 沒有,此時的清政府仍然自我感覺良好。以“天朝上國”自居,長期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虛驕自大、做着“天朝上國”“萬邦來朝”“四海賓服”的美夢,使中國隔絕於世界潮流之外

外交:閉關鎖國、妄自尊大

同學們看一下,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想要市場和原料,而中國地大人多,市場大,自然成爲英國的目標,英國要求打開中國市場,但是清政府實行閉關自守的對外政策,只開放廣州一處爲通商口岸,兩者會不會產生矛盾呀,會,所以戰爭的爆發也就成爲歷史的必然。英國想要打開中國市場,是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成爲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強烈需要原料和市場。

好,弄清了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接下來我們還要知道是什麼事件直接導致了鴉片戰爭的爆發?對,虎門銷煙,成爲戰爭爆發的導火線,是鴉片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

3.虎門銷煙——直接原因

我們都知道,虎門硝煙的領導人是誰?林則徐。林則徐爲什麼要領導禁菸運動?因爲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英國爲什麼要向中國走私鴉片?要知道英國爲什麼要向中國走私鴉片,請看這幾個問題。

(1)在中英正常貿易中,英國向中國輸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銷售情況及其原因如何?

(輸入呢絨、棉紡織品和金屬製品。但是受中國自然經濟的抵制以及閉關鎖國政策的影響,銷路不暢。在兩國貿易中,中國處於出超地位)什麼叫出超?就是出口的比進口的多。所以英國的大量白銀流入了中國。

(2)爲了扭轉貿易逆差,英國採取了什麼方法?(向中國走私鴉片。) (3)英國走私鴉片的罪惡行徑給中國造成哪些危害?

材料

當鴉片未盛行之時,吸食者不過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於天下,則爲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後,中原幾無可以禦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興思及此,能不股慄!——《林則徐集·奏稿中》(白銀大量外流,中國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嚴重摧殘,不利於社會的穩定等。)

造成兵弱銀荒,加深清政府統治危機

過渡:面對大量鴉片走私,作爲當時皇帝的道光帝採取什麼了行動? 任命林則徐爲欽差大臣到廣州查禁鴉片。虎門銷煙。

過渡:虎門硝煙的消息傳到英國,英國決定以此爲藉口發動了鴉片戰爭,所以虎門硝煙是鴉片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

有人說:是因爲林則徐的禁菸運動打擊了英國商人的利益,如果沒有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英國就不會發動鴉片戰爭,那麼鴉片戰爭的爆發真的是林則徐惹的禍嗎?

不是,禁菸運動只是藉口,

中英之間戰爭的爆發是歷史的必然。(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根本目的在於打開中國大門,變中國爲它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需要市場和原料,中國的禁菸運動僅是英國發動戰爭的藉口和導火線,如果沒有林則徐領導的禁菸運動,英國必然會尋找其他藉口挑起戰爭。)

2、經過

戰爭的過程不是我們所要了解的重點,我們只需要簡單的瞭解戰爭可以分爲兩個階段

1840年戰爭開始——琦善同英軍談判爲第一階段,

1841年英軍強佔香港島,擴大戰爭——1842年8月戰爭結束爲第二階段。 1842年8月,英國軍艦駛抵南京下關江面。揚言架炮攻城,清政府屈辱求和,中國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

3.結果

中國失敗,簽訂不平等條約。我們來看一下《南京條約》的內容 條約主要有四個內容,我們分別來看,

第一,割香港島給英國,簡稱爲割地,這損害了中國的什麼主權。損害了中國領土主權的完整。

第二,賠款2100萬銀元,簡稱爲賠款:這對中國造成了什麼危害?加重了中國人民的負擔,更爲嚴重的是它開創了侵略者勒索賠款的惡例。

第三,開放五口通商口岸,哪五處?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 開口通商給中國造成了什麼危害?使東南沿海門戶大開。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東南沿海一些城市是清政府在列強的威逼下開放的,因此它損害了中國的貿易主權,便利了列強的經濟侵略。

第四個內容,中國海關收取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由雙方商定

協定關稅:這使中國開始喪失什麼權?關稅自主權。這一條款破壞了中國的關稅自主權,便利西方國家的經濟掠奪

《南京條約》是近代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中國的領土、關稅、貿易主權遭到破壞。除了《南京條約》之外,1843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爲《南京條約》的附件。英國從中攫取了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賃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等特權。這裏面有幾個名詞大家注意一下,

領事裁判權,也稱“治外法權”,就是外國公民在中國犯了罪,中國的法律不能制裁,只能由他們國家的領事去裁判,中國政府不得過問。破壞了中國的什麼主權?中國的司法主權遭到破壞。

片面的最惠國待遇:近代中國與外國所簽訂的條約,往往只片面規定該締約外國享有最惠國待遇,而中國並無對等的權利,故稱“片面最惠國待遇”。這充分體現了條約的不平等性。

通過《南京條約》及其附件的簽訂,英國獲取了很多特權。看到英國獲得如此之多的好處,美國和法國也趁火打劫,簽訂了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以攫取在華特權。

3、鴉片戰爭的影響

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了災難和屈辱,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使中國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開始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半殖民地:國家形式上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受帝國主義控制和壓迫。。半封建: 國家原有的封建經濟遭到 破壞,既存在資本主義,又保持着封建剝削制度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

1、原因

①根本原因:爲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利益

②直接原因:英聯絡美法兩國向清政府提出修約、擴大侵略權益的要求,但遭到清政府拒絕

2、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經過

第一階段 1856年—1858年

1856年

英軍炮轟廣州城(爆發)

1857年

英法聯軍攻陷廣州

1858年

攻陷大沽,進逼天津,簽定《天津條約》

第二階段(1859年—1860年)1860年

佔領津、京,火燒圓明園,簽定《北京條約》

3、結果: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定 1858《天津條約》 1860《北京條約》

4、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1) 中國喪失大片領土,主權受到更加嚴重的侵害。 2) 清政府開始被列強控制,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 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