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我有一個夢想》教案(精品多篇)

《我有一個夢想》教案(精品多篇)

《我有一個夢想》教案 篇一

教學要點:

整體感知文意,理清全文思路。演講詞的特點。本文的語言特色、感情。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對美國是十分熟悉的。可是, 我在問,我們對美國的社會現狀有多少了解呢?我們又對佔美國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現狀有多少了解呢?那麼,今天我們將通過一個窗口來對美國社會現狀作一個初步步的認識。 1963年8月28日,在林肯紀念堂前,一位30多歲的黑人漢子被衆多黑人簇擁着,站在高高的石階上演講:“今天,我高興地同大家一起,參加這次將成爲我國曆史上爲了爭取自由而舉行的最偉大的示威集會…….”這次演講就是舉世聞名的《我有一個夢想》,這個黑人就是著名的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他講話沒有講話稿,他把自已對前途的看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雲集的聽衆,演講需要真情,演講無需作秀。誰順應時代,誰代表大從的心聲,誰就是講壇上的主宰者。危急關頭,想民所想,講民所不敢講,乃是演講的第一要義,是演講的生命之源。舍此則爲緣木求魚。

馬丁•路德•金在1968年4月組織“貧民進軍”的途中,被種族主義分子槍殺。人們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民權運動領袖,將每年一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定爲“馬丁路德金日”。

下列陳述,不是演講者需要注意的一項是( )

a.要掌握聽衆的心理,注意聽衆的思維特點,消除障礙與干擾。 b.要有應變能力,如果環境發生意外變化,應及時調整聽衆的位置。 c.演講應該字正腔圓,感情充沛,注意以情動人,以情感人。 d.演講者應注意服飾儀態,穿着應該莊重、整齊,適合演講的環境。

答:b(演講者不需要調整聽衆的位置) 二、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從而整體把握文意

1.思考:

(1) 這一次演講是針對什麼人的?

(2) 這一次演講的時間。地點和場合各是什麼?

(3) 這次演講涉及哪些內容?

(4) 這次演講想達到什麼目的?

(5) 路德•金夢想中的種族主義滅絕是什麼樣子?(6)馬丁•路德•金的夢想中的完全平等自由的新境界是什麼樣子? 2.學生分組討論,指定學生髮言。 明確:

(1)主要是針對美國黑人,同時也包括美國政府。

(2)這一次演講的時間是1963年月28日;地點是在華盛頓廣場;場合,在華盛頓特區組織二十五萬人的集會上。

(3)要求自由、民主、種族的平等。

(4)進一步推動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運動,加快實現理想的步伐。

(5)我夢想有一天,亞拉巴馬州會有所改變——儘管該州州長現在仍滔滔不絕地說什麼要對聯邦法令提出異議和拒絕執行——在那裏,黑人兒童能夠和白人兒童兄弟姐妹般地攜手並進。

(6)我夢想有一天,深谷彌合,高山夷平,歧路化坦途,曲徑成通衢,上帝的光華再現,普天下生靈共謁。

3.怎樣劃分《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思路? 答:整個演講可分爲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6)段,指出此次遊行的要求及要求的合理性。

第二部分(7-16)段,陳述爲實現其要求所使用的鬥爭策略。

第三部分(17-32)段,表達作者心中執著追求的理想以及爲了實現理想所具有的決心與信念。

第一部分是這次遊行活動的原因,也是演講的基礎;第二部分是這次活動的策略與目標,也是演講的發展;第三部分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也是演講的高潮與結局。

4.《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特徵是什麼?

答:爲了追求理想,可以付出千百次的努力。信念不移,決心不改的執著精神,構成了演講詞《我有一下夢想》的靈魂。充沛的情感是這篇演講詞的主線。演講者從“結束種族奴役的漫漫長夜”的期待開始,到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是“自己所在國土上的流放者”的失望,到兌現諾言的義正辭嚴,到“我夢想着”的燦爛前景;把夢幻、新曲、聖歌綜合起來,寄託了演講者悲憤與熱切的情感。這種情感又在與聽衆的心理中迴盪,明確的鬥爭原則,切身利益的呈現,美好未來的展望,都使聽衆的情緒受到感染並得以昇華。

5.《我有一個夢想》是怎樣運用排比句演講的?運用這樣的排比句演講有什麼效果?

答:第2段:“一百年後的今天……一百年後的今天……一百年後的今天……”表達的是一百年來黑人的悲慘境遇。採用排比句式,多側面、多角度地強化了黑人境遇的悲慘,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貧困,給聽衆留下了極爲深刻的印象。第5段:“現在是從……現在是把……現在是爲……”,作者要表達的是:現在是美國政府“兌現諾言”的最佳時刻。使用排比句式,則把這次示威遊行的目的神聖化,是從“荒涼”走向“陽光普照”;是把“流沙”改爲“堅石”,增加了這次遊行的正義的分量。第20段連用五個“一起”在分句之間排比,表達了黑人團結協作,將民權運動進行到底的決心和信念。通過排比句的使用,則使這個信念堅定、執著、充滿了義無反顧與視死如歸的悲壯,喚起了所有讀者與聽衆的共鳴。排比語句的使用,能使作者表達的內容更加豐富,思想更加深刻,語氣更加強烈,感情更加充沛。能產生排山倒海的氣勢和一瀉千里的激情,進而增強演講的表達效果。

《我有一個夢想》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品味語言的深層含義和表達作用,提高理解能力。

2、在反覆誦讀中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體會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

3、體悟馬丁路德。金的那種生命不息、爲人民請命不止的崇高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

1、揣摩重點語段和詞語的深層含義及強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1、對本文背景的瞭解和認識。

2、深層理解本文演講後產生的意義及其影響。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感悟體會重點句段。

2、問答與拓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 一 課 時

教學要點:

作者及背景簡介;整體感知文意;精讀課文,理清全文思路。

教學過程 :

一、導語 設計

同學們,如果我們在這兒提到一個國家的名字,我想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不過在沒有講出這個國家的名字之前,我想到一些人的名字:比爾·蓋茨、麥克爾·喬丹、麥克爾·傑佛遜、林肯……另外,還有“9.11”。無疑這個國家的名字是“The United States”(美國)。看來同學們對美國是十分熟悉的。可是, 我在問,我們對美國的社會現狀有多少了解呢?我們又對佔美國人口12.5%的黑人生活現狀有多少了解呢?那麼,今天我們將通過一個窗口來對美國社會現狀作一個初步步的認識,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一篇非常重要也極其優美的演講詞——《我有一個夢想》。

二、作者與背景介紹

1、馬丁·路德·金(1929—1968年),美國黑人律師,著名黑人民權運動領袖。深受聖雄甘地不抵抗,非暴力運動的影響。一生曾三次被捕,三次被行刺,1964年獲諾貝爾和平獎。他爲美國黑人的政治權利而鬥爭,從而爲世界其他地區樹立了榜樣。他帶給人們的啓示是黑人不應該被隔離,而應受到像其他人一樣的待遇,而且應該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張的核心是非暴力主義。1968年3月被種族主義分子槍殺。從1986年起,美國政府將每年1月的第三個星期一定爲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

美國第一夫人勞拉稱金“畢生致力於和平和改革事業”。她說:“我們難以想象沒有金的美國曆史,他代表真理,他遵照上帝的旨意讓美國變得更公平。”

2、背景簡介(六十年代民權運動)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羅莎·帕克斯的黑人婦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車,坐到“白人專坐”的區域內。她拒絕挪動座位,而被警察帶走。於是成立了一個組織,要求公共汽車公司改變這種不公正的做法,馬丁·路德·金被推薦爲這個組織的領頭人。他們在市內散發傳單:“你去上班時,請乘出租車去,或搭別人的車去,或步行。”整整一年裏,黑人拒絕乘坐市內公共汽車。馬丁·路德·金號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繼續鬥爭。他的房子被人毀壞了,有段時間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脅,最後該州首府律師說,公共汽車公司無權在車上把黑人和白人分開。

1963年,馬丁·路德·金晉見了肯尼迪總統,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然後他又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領導了一場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況很糟,黑人蔘加工作的機會極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選舉權。馬丁·路德·金被關進監獄。他說:“我們已經爲我們的權利等了三十年!”鬥爭在繼續,一週後所有的監獄都有關滿了人。黑人的革命贏得了全國的支持,最後公共場所都有對黑人開放,所有被關押的參加遊行的黑人都被釋放了。

1963年8月28日,華盛頓特區組織了一次二十五萬人的集會,要求種族平等。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萬的黑人發表了這篇演說詞,立即舉世聞名。他講話沒有講話稿,他把自已對前途的看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雲集的聽衆,這就是“我有一個夢想”。

三、朗讀課文

題目是《我有一個夢想》,那麼,如果是你,你將從哪些角度來寫夢想?

夢想的內容?怎樣實現夢想?爲什麼要實現夢想?

給每一段標上序號,然後勾畫出含有“夢想”字樣的句子?

四、教師根據演講詞的特點,結合演講的內容、場合、對象,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從而整體把握文意。

(1)這一次演講是針對什麼人的?

(2)這一次演講的時間、地點和場合各是什麼?

(3)這次演講涉及哪些內容?

(4)這次演講想達到什麼目的?

明確:(1)主要是針對美國黑人,同時也包括美國政府。

(2)這一次演講的時間是1963年8月28日;地點是在華盛頓廣場林肯的雕像前;場合:在華盛頓特區組織二十五萬人的集會上。

(3)要求自由、民主、種族的平等。

(4)進一步推動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運動,加快實現理想的步伐。

五、學生精讀課文,分析全文的結構層次

明確:全文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爲什麼要實現夢想呢?1——6集會的原因和目的。

黑人仍然生活在受歧視和貧困的環境中,美國沒有實現百年前自由的諾言,今天討回權利已是迫不及待的事,如若不能實現,美國將出現叛亂。

(注意第二節中的排比句及比喻的修辭手法。第一句:綜述現狀悲慘;二、三句:物質上貧困,精神上遭受歧視,生活在自己家園卻如流亡者一般。第四句:想把現狀公諸於衆。其中的比喻——窮困的孤島:黑人窮困而孤立無援;故國家園:美國;流亡者:沒有歸宿感)

第二部分:怎樣實現夢想?段落是7——16段

鬥爭的方式和手段:採用非暴力手段;團結白人,長期堅持以徹底達到目的;

鬥爭的最終目標:人身安全、平等居住權、平等選舉權;

鬥爭的態度:堅定信心、毫不退縮、堅決徹底。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結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勝利一定能夠到來。

17—25自然段,具體敘述自己的政治理想。

26—27自然段,展望美好的鬥爭前景。

28—32自然段,號召美國人民不分膚色、民族、宗教信仰,共同爲實現種族平等而鬥爭。

六、佈置作業

1、仔細讀課文,揣麾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體味優美的句子,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

2、回憶所學過的演講詞,看看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第 二 課 時

教學要點

體會文中奔涌的激情;掌握演講詞特點。

教學過程

一、重點段落賞析:

(一)賞讀第1自然段,討論(1)“偉大的美國人”指誰?(2)什麼是《解放黑奴宣言》?(3)本段落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

明確:偉大的美國人——林肯,美國總統(1861—1865),共和黨人。曾任律師,主張維護聯邦統一,逐步廢除奴隸制度,當選總統後,南方各州相繼宣佈脫離聯邦,內戰爆發。戰爭的初期,曾竭力設法與南方諸州妥協,遭拒絕;在羣衆運動高漲和軍事失利的情況下,1862年開始採取革命措施,頒佈《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戰爭成爲羣衆性的革命鬥爭,保證了戰爭的勝利。內戰結束時,即被南方奴隸主指使的暴徒刺殺。

《解放黑奴宣言》,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林肯總統於1862年9月22日頒佈的宣言,它規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亂各州的黑人奴隸成爲自由人,但沒有明確廢除奴隸制,也沒有規定給黑人以土地。宣言當時受到國內外人民羣衆的支持,並使戰爭形勢轉向有利於北方。1856年的憲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條例廢除了奴隸制,但戰爭後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視。

本次的遊行集會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這個主題早在一個世紀前就被當時的一位偉人寫在了《解放黑奴宣言》裏,而時至今日,黑人的權利不能夠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歷史,一方面表示對政府的不滿,另一方面昭示聽衆:我們並非無理取鬧;我們必須奮鬥,也許前邊的路還很長。

(二)賞讀課文的第5段、10—14段、18—25段。

A、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擡升。爲了滿足這種情感的張揚,作者一口氣連用了四個排比句式“現在是……時候”,一方面這是情感發泄的需要,另一方面這種排山倒海的語勢也加強了內容的表達,提醒美國,現在是非常急迫的時刻了。

B、10—14自然段可以說是一段答言。針對“熱心人”的質問,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挑釁,“你們什麼時候才能滿足?”(這裏邊有潛臺詞:貪得無厭 ;你們就不該提這樣的要求等等)。面對黑人的現狀,面對此公的質問,作者義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條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彈,似噴井之油;如江海洶涌,似急風掃雲,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人身受到攻擊,我們不滿意;生活範圍受限,我們不滿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們不滿意。但我們決不貪得無厭,只要‘正義與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來’,就是我們鬥爭勝利之日。”

這一段正義逼人、豪氣沖天的誓言,無疑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鬥志,表明了黑人鬥爭的決心,但同時也不失理智。這一點我們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縱,決不是無限制的。因爲作者在講述的過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順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權利。好演講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個度,這是一門藝術。

C、第18—25段,作者具體敘述自己的政治理想。

從內容上講是對末來的展望與描繪,是魚躍大海,鷹擊長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流。作者馳騁想像,放縱而又不失中心;舒緩而又富於感召。設喻精巧,令人嚮往;親情貫注,給人光明。無限的憧憬,美好的末來,無不在作者的演講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他想黑人之所想,說黑人之所說。但這還不夠,他想黑人之所未想,說黑人之未說,這正是他作爲黑人政治領袖的傑出之處,也是其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原因。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譽。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勝似萬馬千軍。他是民心,他是正義,他是一種精神,激勵美國黑人不斷鬥爭,不斷去爭取民主、自由、平等。

學生朗讀以上段落,進一步體會內容和情感。特別要注意排比句式在演講中的重要作用。

二、重點賞析句子(結合課後練習三講解)

(1)美國沒有履行這種神聖的義務,只是給黑人開了一張空頭支票,支票上蓋着“資金不足”的戳子後便退了回來,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破產,我們不相信,在這個國家巨大的機會之庫裏已沒有足夠的儲備。(這裏的“空頭支票”指什麼?這樣表達有什麼效果?)

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美國政府比作支票的簽字者,而把美國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頭支票”指的就是政府違背諾言,對有色人種拒付支票。這樣就撕破了政府的虛僞外衣,讓聽衆明白他們和政府之間的關係,促使聽衆放棄幻想,更加清醒,警覺地投入戰鬥。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酷暑就不會過去。(這裏的“爽朗的秋天”與“酷暑”分別指什麼?)

本句同樣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擺脫貧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天,這樣就能把黑人爲之奮鬥的最終結果的感受,生動而直觀地傳達給聽衆。和“爽朗的秋天”形成對比的則爲“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備受摧殘的生活現狀,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3)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嶺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耳的爭吵聲,改變成爲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這個信念”具體指什麼?“交響曲”有什麼特點?用在這裏有什麼深刻含義?)

聯繫上下文,不難看出“這個信念”當指前文的夢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夠到來,正是有了這樣一種信念,他們纔有了拼搏奮鬥的源泉。所謂“交響曲”是一種大型管絃樂套曲,既有管樂,又有絃樂,自然少不了合奏與“交響”。作者把它用到這兒,可謂匠心獨運,恰到好處,因爲它恰如其分地展現了黑人運動取得最終勝利後和白人一樣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諧而又優美的畫面。

三、總結歸納演講詞的特點

國中學過聞一多先生的《最後一次演講》,上一篇課文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今天又學習了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由感性認識,我們可以上升到理性認識,歸納一下演講詞的基本特點。

明確:演講詞爲了增強語勢,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辭。

用整句。如本文中“現在是……時候”構成排比,氣勢強大,情感撲面而來。

多用短句,呼喚語等,富於感召力,極具煽情性。

多用比喻、排比、反問,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生活要物質充裕的海洋中的一個窮困的孤島上”,“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由此可見,演講詞是頗講究藝術性的。

除了語言方面的特點,在內容方面的特點,我們已瞭然於胸,那就是針對性、邏輯性、思想性。演講需要真情,演講無需作秀。誰順應時代,誰代表大衆的心聲,誰就是講壇上的主宰者。危急關頭,想民所想,講民所不敢講,乃是演講的第一要義,是演講的生命之源。舍此則爲緣木求魚。

四、課堂小結

本文情感充沛,詞句優美,設計喻巧妙,感召力強。作者以回顧歷史開端,以揭示黑人現實生活爲主要內容,以展望美好的末來而結。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邏輯性。整個演講詞,不僅體現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遠的追求與不屈的精神。願同學們也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早日成材,爲偉大祖國的繁榮及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五、佈置作業 。

1、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2、仿照課文中的排比格式寫一段話。

我有一個夢想教案 篇三

一、主題

《我有一個夢想》是高中語文(必修2)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政治演講詞,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要求自由、民主、種族平等的夢想。文章情文並茂、語言流暢,那飽滿的活力經過形象化的語言表現出來,深深地感染着聽衆,引起人們的共鳴,學習本文有助於提高學生語言表達本事。

二、背景

本文是一篇演講詞,情文並茂、語言豐富生動、富有鼓動性。所以在教學時我以誦讀爲主,經過誦讀讓學生體會作者文句中蘊含的感情,領會演講的魅力及排比句式在演講中的獨特效果。然後在誦讀的基礎上設計探究性問題,以深入理解作品,培養學生的理解和探究本事。最終完成仿寫的練習,巧妙地把學生引到寫作上,體現新課標中“寫作本事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三、過程描述

1、學習導入

投影:種族歧視的一些圖片;世界各國存在武裝衝突、戰爭的圖片。

導入:的確,在有些國家和地區的人們仍然生活在動盪不安的社會中,即使在富裕的美國也有一部分人──黑人在生活條件極差的環境裏生活,那裏的人們期待着真正和平、民主、自由到來的那一天!而這個期待早在4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來了,這個人就是馬丁·路德·金。今日我們再次學習、深入理解他的演講詞──《我有一個夢想》。

2、研讀課文,突破重難點:

環節一:瞭解作者的夢想是什麼:

⑴學生跳讀課文,找出文中涉及作者夢想資料的段落。明確後,全班齊讀。

⑵請學生概括這六個夢想的資料。

⑶課題是“我有一個夢想”,可剛纔大家讀的句子中,共有六個“我夢想”,是不是作者有六個夢想?我們應如何理解作者連寫六次“我夢想”?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提示:這六個句子不但外在形式整齊、極具氣勢,並且內在邏輯嚴密。僅有在政治上確立了自我的地位,人人平等,才能擁有討論自由和正義的權利;僅有在偌大的社會中推行自由和正義的思想,才能從思想上消除歧視,僅有消除歧視,才能真正出現黑人和白人和睦相處的局面。運用了反覆的修辭手法,同時也是一組排比句,作用在於加強語勢。在朗讀的時候要注意如何去把這種語氣表現出來。

⑷這幾段除了排比、反覆的修辭外,還有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

提示:比喻。(比喻的表達特點就是生動形象。讀者藉助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點,能夠深刻體會演講者表達的意義。)

⑸課文中的29~31段強調的是讓自由之聲從美國的各個州響起來,爲什麼不用“讓自由之聲從美國的各個州響起來”一句話來概括,而是一一列舉了各個州?這有什麼作用?

提示:反覆、強調,加強語氣。進一步把作者渴望平等、民主、自由的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

⑹根據以上理解、分析,你認爲18至25段這樣的排比段應怎樣讀出氣勢?提示:本段從資料上講是對未來的展望與描繪,語氣應舒緩一些。作者馳騁想象,給人光明,無限的憧憬,完美的未來,無不在作者的演講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請一生再讀)

環節二:探究作者夢想的原因

⑴爲什麼作者會有如此渴望自由、民主、平等的夢想?

相關:文中2──4段體現。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生活倍受壓榨。美國沒有實踐她的諾言,只是開了一張空頭支票。

⑵比較閱讀,刪掉第2段中的“一百年後的今日”表達效果有何不一樣。(屏顯)

一部分生讀:“然而一百年後的今日,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仍然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裏,並且,意識到自我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日我們在那裏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景公諸於衆。”

另一部分生讀:“然而一百年後的今日,我們必須正視黑人還沒有得到自由這一悲慘的事實,一百年後的今日,在種族隔離的鐐銬和種族歧視的枷鎖下,黑人的生活備受壓榨。一百年後的今日,黑人仍然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一個窮困的孤島上。一百年後的今日,黑人仍然萎縮在美國社會的角落裏,並且,意識到自我是故土家園中的流亡者。今日我們在那裏集會,就是要把這種駭人聽聞的情景公諸於衆。”

提示:去掉後面三個“一百年後的今日”,主要資料不變,但語氣顯然不如原文更有氣勢。作者爲什麼強調一百年後的今日說明黑人遭受壓榨的時間之長,增強了文字的感染力。這三個“今日”在讀時既要一氣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語調都比前有所擡升;需要重讀的詞有“必須正視”“隔離”“歧視”“窮困”“萎縮”“自我”“故土家園”。

(讓學生再次體會排比句式的作用:1、語言有氣勢。2、感情充沛。3、使聽衆受到鼓舞。)

⑶教師範讀。

⑷全班再次齊讀第二段。

環節三:作者如何實現自我的夢想

⑴作者認爲應採取什麼方式手段和態度才能實現這一夢想?

提示:鬥爭方式:非暴力;團結白人。

鬥爭態度:堅決徹底;毫不妥協。

⑵黑人“什麼時候纔會滿足?”你認爲應怎樣去讀這幾段?(提示:從重音、停頓、抑揚去回答)

教師提示:10~14自然段能夠說是一段答言。針對“熱心人”的質問,甚至能夠說是一種挑釁,“你們什麼時候才能滿足?”(那裏邊有潛臺詞:貪得無厭;你們就不該提這樣的要求等等)。應對黑人的現狀,應對此公的質問,作者定會義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條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彈,似噴井之油;如江海洶涌,似急風掃雲。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人身受到攻擊,我們不滿意;生活範圍受限,我們不滿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們不滿意。但我們決不貪得無厭──正義與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來,就是我們鬥爭勝利之日。”

⑶請一生讀。其他人評議:

小結:本文情感充沛,詞句優美,設喻巧妙,感召力強。作者以回顧歷史開端,以揭示黑人現實生活爲主要資料,以展望完美的未來而結束。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邏輯性。整個演講詞,經過排比、反覆、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不僅僅體現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遠的追求與不屈的精神。

3、自選語段,嘗試演講:

馬丁·路德·金在演講時,現場聽衆激動萬分,掌聲如雷,連綿不斷。請同學們找出打動自我的語段,嘗試進行現場演講。

4、拓展訓練:

出示四幅畫面:水污染、空氣污染、垃圾成山、沙塵暴。

讓學生以“我有一個夢想”爲題當堂寫一段排比句,證明自我對治理環境的渴望。並有感情地讀出來,在全班交流。

四、教例評價及反思

1、優化教材:

此案例大膽地打亂了課文的結構思路,抓住“作者的夢想是什麼”這個核心問題,以它爲切入點,然後從“探究作者夢想的原因”“作者如何實現自我的夢想”這兩個問題展開。既能突出重點,又脈落分明。

2、主角轉換:

根據課文資料和單元要求,教學中我力求把讀放首位,經過自讀、評讀、合作讀、個人展示讀等方式,使學生喜歡讀書,並把課文從讀流利,到有感情。在讀中落實重點詞句,感悟課文資料,領悟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還學生真正“讀者”的地位。從誦讀中理解作者對平等、自由、和平的渴望,避免了繁瑣的分析,提高了教學效益。

3、讀寫聯袂:

經過學習本文的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以“我有一個夢想”爲題當堂寫一段排比句,訓練學生的寫作本事。閱讀爲寫供給了範本,寫作加深了閱讀的體驗。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儘管我十分投入地走進課堂,但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還是存在許多不足與紕漏:對學生實際估計不足、無法牢牢抓住學生、教學機智仍然欠缺。這些也讓我深刻地認識到教師的課堂駕馭本事的強弱、教師語文素養的高低、專業知識的紮實與否都是能否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我有一個夢想》教案 篇四

我有一個夢想

馬丁•路德•金

[教學目標]

1、瞭解演講的背景及主要內容。

2、在反覆誦讀中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體會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並學習運用到寫作中去,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揣摩重要詞句,結合文體特點與語境辨析、品味語言的深層含義,提高理解能力。

4、體悟馬丁路德。金的那種生命不息、爲人民請命不止的崇高獻身精神

[教學重點]

1.結合語境,聯繫時代背景,揣摩重點語段和詞語的深層含義及強烈的感情色彩。

2.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1、對本文背景的瞭解和認識。

2、深層理解本文演講後產生的意義及其影響。

[教學方法]

1、誦讀法。在反覆誦讀的基礎上,感悟體會重點句段,從更好地理解全文。

2、問答與拓展。在設疑的前提下,點撥、解答難題;同時提供有關的圖片、文字拓寬學生視野,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教學磁帶、馬丁•路德•金遺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40多年前的8月28日,即1963年8月28日,在美國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這天,美國25萬人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集會,浩浩蕩蕩地從華盛頓紀念碑出發,分兩路遊行到林肯紀念堂。在林肯紀念堂前,一位30多歲的黑人漢子被衆多黑人簇擁着,站在高高的石階上演講,這次演講就是舉世聞名的《我有一個夢想》。這個黑人就是著名的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這篇演說詞立即舉世聞名。他講話沒有講話稿,他把自已對前途的看法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告訴了雲集的聽衆,這就是“我有一個夢想”。

二、作者與背景介紹

1、馬丁•路德•金(1929~1968),是美國一位重要的政治領袖。曾獲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他爲美國黑人的政治權利而鬥爭,從而爲世界其他地區樹立了榜樣。他帶給人們的啓示是黑人不應該被隔離,而應受到像其他人一樣的待遇,而且應該受到完全的尊重。他政治主張的核心是非暴力主義。

1929年,馬丁•路德•金誕生於美國東南部的佐治亞洲的亞特蘭大市。他是一位基教牧師的兒子。小時候他喜歡打籃球網球,特別喜歡踢足球。他把大量時間用來讀書。爲了賺點錢,他還送報紙。他喜歡廣交朋友,而不喜歡任何形式的打鬥。15歲時他獲得入學成績優秀獎而進入北方某州的一所大學深造。黑人在那裏享有平等的權利,可以像他們所希望的那樣自由地生活、學習和工作。1948年他大學畢業,擔任教會的牧師。當時在南部各州。黑人還沒有受到平等的公民待遇雖然美國在1865年學結束了奴隸制,然而南部各州。通過了它們自已的法律,繼續把白人和黑人分開。法律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在商店。飯店。醫院。公共汽車和火車裏都有爲黑人設置的隔離區。黑人兒童在單獨爲黑人開設的學校上學。花在黑人兒童身上的教育經費只及白人兒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沒有選舉權,如果他們想要參加選舉,就得通過一項閱讀測驗。

1948年到1951年間,馬丁•路德•金在美國東海岸的費城繼續深造。他畢業後相信,如果人們得不到民權,那麼要求社會變革則是正確的。也是必要的,他認爲,可以通過和平革命達到社會變革的目的,而不通過戰爭和殺戮,在他的一生中,他迫使政府解放美國黑人,給他們平等到的權利。

1964年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他將全部獎金(54,600美元)獻給了自由運動。1964年通過了新的民權法案,規定凡是接受美國政府資助的組織都必須平等地對待黑人。1965年一項新的選舉權法案成這法律。從那以後,所有黑人都享有選舉權。

由於馬丁•路德•金從事黑人解放運動的工作,所以樹敵衆多。有一次,一枚炸彈爆炸,毀了他的房屋。1968年4月18日——一個永遠值得被所有人記住的日子,馬丁•路德•金在田納西州孟菲斯城被種族主義者刺殺身亡。

(多媒體顯示馬丁•路德•金遺像)

2、背景簡介

1955年12月1日,一位名叫羅莎•帕克斯的黑人婦女在阿拉伯乘坐公共汽車,坐到“白人專坐”的區域內。她拒絕挪動座位,而被警察帶走。於是成立了一個組織,要求公共汽車公司改變這種不公正的做法,馬丁•路德•金被推薦爲這個組織的領頭人。他們在市內散發了好多傳單,傳單說:“你去上班時,請乘公租車去,或搭別人的車去,或步行。”整整一年裏,黑人拒絕乘坐市內公共汽車。馬丁•路德•金號召黑人不要步行,而要繼續鬥爭。他的房子被子人毀壞了,有段時間他的生命也受到威脅,最後該州首府律師說,公共汽車公司無權在車上把黑人和白人公開。

1963年,馬丁•路德•金晉見了肯尼迪總統,要求通過新的民權法,給黑人以平等的權利。然後他又在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翰領導了一場新的革命。此地黑人的住房情況很糟,黑人蔘加工作的機會極少,而且只有25%的黑人有選舉權。馬丁•路德•金被子關進了監獄。他說:“我們已經爲我們的權利等了三十年!”鬥爭在繼續,一週後所有的監獄都關滿了人。黑人的革命贏得了全國的支持,最後,公共場所都對黑人開放,所有被關押的參加遊行的黑人都被釋放了。

1963年8月28日,華盛頓特區組織了一次二十五萬人的集會,要求種族平等。馬丁`路德金向成千上萬的黑人發表了一篇演說,這篇演說詞立即舉世聞名。這就是“我有一個夢想”。

三、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或教師配樂朗讀,或指定學生有感受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生大聲讀課文,教師根據演講詞的特點,結合演講的內容。場合。對象,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從而整體把握文意

1、多媒體顯示:

(1)這一次演講是針對什麼人的?

(2)這一次演講的時間、地點和場合各是什麼?

(3)這次演講涉及哪些內容?

(4)這次演講想達到什麼目的?

2、學生分組討論,指定學生髮言。

明確:(1)主要是針對美國黑人,同時也包括美國政府。

(2)這一次演講的時間是1963年月28日;地點是在華盛頓廣場;場合,在華盛頓特區組織二十五萬人的集會上。

(3)要求自由、民主、種族的平等。

(4)進一步推動黑人要求自由、公正、平等的運動,加快實現理想的步伐。

五、學生精讀課文,分組計論分析全文的結構層次

1、學生討論,各組組長組織學生髮言,組長做好記錄。

2、選交流較好的小組  面向全體同學發言,其佘各組點評。

明確:全文可分爲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回顧。肯定《解放黑奴宣言》的重大意義。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到第16自然段),揭示黑人生活的狀,抨擊美國社會黑暗的一面,得出自已正當的要求。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主要內容:“揭露事實”“諷刺許諾”“提出要求”“提醒當局”“講究策略”“表明決心”。

第三部分(第17自然段到結尾),展望前途,前途是光明的,勝利一定能夠到來。

六、佈置作業

1、仔細讀課文,揣麾文中關鍵語句的含義,體味優美的句子,分析它們的表達效果。

2、回憶所學過的演講詞,看看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讀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討論的形式探討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及本段的內容要點

1、問題探究

(1)“偉大的美國人”指誰?(2)什麼是《解放黑奴宣》?(3)本段落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

2、學生討論,互肋合共同探究。教師給必要的提示。教師出示有關林肯的圖片及相關文字資料。資料內容如下:

3、林肯(abraham lincoln. 1862 ~~1865),美國總統(1861~~1865),共和黨人,曾任律師,1848~1849年當選爲衆議員。主張維護聯邦統一,逐步廢除奴隸制度,當選總統後,南方各州相繼宣佈脫離聯邦,內戰爆發。戰爭的初期,曾竭力設法與南方諸州妥協,遭拒絕;在羣衆運動高漲和軍事失利的情況下,1862年開始採取革命措施,頒佈《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戰爭成爲羣衆性的革命鬥爭,保證了戰爭的勝利。內戰結束時,即被南方奴隸主指使的暴徒刺殺。

《解放黑奴宣言》,美國南北戰爭期間林肯總統於1862年9月22日頒佈的宣言,它規定自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亂各州的黑人奴隸成爲自由人,但沒有明確廢除奴隸制,也沒有規定給黑人以土地。宣言當時受到國內外人民羣衆的支持,並使戰爭形勢轉向有利於北方。1856年的憲法修正案的第十三條例廢除了奴隸制,但戰爭後的黑人依然受到歧視。

關於第三個問題,學生明確:本次的遊行集會目的很清楚,就是要求自由,要求平等,而這個主題早在一個世紀前就被當時的一位偉人寫在了《解放黑奴宣方》理,而時至今日,黑人的權利不能夠得到保障。因此有必要重提歷史,一方面表示對政府的不滿,另一方面昭示明衆:我們並非無理取鬧;我們必須奮鬥,也許前邊的路還很長。

二、讀課文的第二。三部分,有意識地指導同學們誦讀本部分中的重點段落,並注意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進而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感染力與號召力。

1、誦讀課文,注意情感的分配、語調的緩急和語音的輕重。

2、請同學們試讀課文的2、3自然段。

(1)明確:第2自然段是作者揭示黑人的現今生活的,同時又是演講的開始,因此讀時既要充滿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本段中前邊有三個相連的“今天”,這三個“今天”在讀時既要一氣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語調都比前有所擡升;需要重讀的詞有“必須正視”“隔離”、“歧視”、“窮困”、“萎縮”、“自已”、“故土家園”。第三自然段,在讀時整體語調可略和緩一點,但重點詞語依然要注意,如;“每一個美國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權利”。

(2)學生再讀以上兩段,同學之間互評。

3、學生試讀第5、7、8段。

(1)明確:經過3、4兩自然段的平緩之後,第5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擡升。爲了滿足這種情感的張揚,作一口氣連用了四個排比句式“現在是……時候”,一方面這是情感發泄的需要,另一方面這種排山倒海的語勢也加強了內容的表達,極強地突出了現實爲自由。平等而戰的重要性,至於7、8自然段,因其內容講的是鬥爭的策略,所以它的語調是平和的。是理智的,是語重心長的。

(2)學生再讀以上段落,大家互評。

4、同學再讀10到14自然段。

(1)教師提示:10~14自然段可以說是一段答言。針對“熱心人”的質問,甚至可以說是一種挑釁,“你們什麼時候才能滿足?”(這裏邊有潛臺詞:貪得無厭;你們就不該提這樣的要求等等)。面對黑人的現狀,面對此公的質問,作者定會義憤膺,怒不可遏,一串條件式(只要……就……)排比句,如出膛之彈,似噴井之油;如江海洶涌,似急風掃雲。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人身受到攻擊,我們不滿意;生活範圍受限,我們不滿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們不滿意。但我們決不貪得無厭——正義與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來,就是我們鬥爭勝利之日。”

這一段正義逼人。豪氣沖天的誓言,無疑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鬥志,表明了黑人鬥爭的決心,但同時以不失理智,這一點我們要十分注意:情感的放縱,決不是無限制的。因爲作者在講述的過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順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權利。好演講一定要煽情,但如何把握好一個度,這是一門藝術。

(2)學生反覆朗讀,直至成誦。

5.朗讀第18段到第25段。

(1)明確:本段快要接近演講的尾部,從內容上講是對末來的展望與描繪,和前邊一段相比,應舒緩一些。是魚躍大海,鷹擊長空;是星垂平野,月涌大江。作者馳騁想像。放縱而又不失中心;舒緩而又富於感召,設喻精巧,令人嚮往;親情貫注,給人光明,無限的憧憬,美好的末來,無不在作者的演講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他想黑人之所想,說黑人之所說,但這還不夠,他想黑人之所末想,說黑人之末說,這正是他作爲黑人政治領袖的傑出之處,也是其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原因。他就是這樣一次次把演講推向高潮,也一次次恰到好處地調動着聽衆的情緒,他設喻非凡,他語勢如虹;他用心在講演,他用生命在呼喚。他是黑人的偶像,享有”黑人之音”的美譽。他的光芒如日中天;他的感召勝似萬馬千軍。他受到民衆的愛戴,而遭受敵人的仇恨,他死了,因爲敵人怕他,然而他是不可戰勝的,他是民心,他是正義,他是一種精神,時至今日,在美國,黑人所要求的依然沒有完全得到,他們的夜正長,路也正長。

(2)學生聲情並茂朗讀第18~25段。

6、教師總結:通過我們剛纔的讀、悟、品,想必同學們對本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現在請同學們一起朗讀課文。

三、總結歸納演講詞的特點

同學們,演講詞這種文體,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除了在國中學過聞一多先生的《最後一次演講》和上一篇課文《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外,想必大家也一定在報刊雜誌上看到過一些別的演講詞。現在,我們對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已經有了更深的理解。那麼,先請同學們來做一次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嘗試:總結與歸納一般演講詞的基本特點和實質。

1、學生思考,自由發言。

2、明確:通過我們對演講詞的橫向比較、回顧、體悟,我們可以這樣說,演講詞爲了增強語勢,提高感召力,使感情更加充沛,它有“三多”,即多用整句,多用短句,多用修辭。多用整句。如本文中“現在是……時候”構成排比,氣勢強大,情感撲面而來。多用短句,呼喚語等,富於感召力,極具煽情性。多用比喻、排比、反問,增加感染力。如本文中“一百年後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質充裕的海洋中的一個窮困的孤島上”、“我夢想有一天,甚至連密西西比州這個正義匿跡、壓迫成風、如同沙漠般的地方,也將變成自由和正義的綠洲”。由此可見,演講詞是頗講究藝術性的。除了語言方面的特點,在內容方面的特點,我們已瞭然於胸,那就是針對性。邏輯性。思想性。演講需要真情,演講無需作秀。誰順應時代,誰代表大從的心聲,誰就是講壇上的主宰者。危急關頭,想民所想,講民所不敢講,乃是演講的第一要義,是演講的生命之源。舍此則爲緣木求魚。悟到這一點很重要,願同學們多想一想,多悟一悟。

四、課堂練習

多媒體顯示:

1、聯繫上下文,研讀以下句子,回答括號中的問題。

(1)美國沒有履行這種神聖的義務,只是給人開了一張支票上蓋着“資金不足”的戳子後便退了回來,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破產。(這裏的“空頭支票”指什麼?這樣表達有什麼效果?)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酷暑就不會過去。(這裏的“秋天”與“酷暑”分別指什麼?)

(3)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從絕望之嶺劈出一塊希望之石。有了這個信念,我們將能把這個國家刺身的爭吵聲,改變成爲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這個信念”具體指什麼?“交響曲”有什麼特點?用在這裏有什麼深刻含義?)

2、書中用了排比的手法,選擇一處自已喜歡的,對它進行簡評,,並仿照此處的排比格式寫一段話。

3、課文第26段到課文結尾,談一談自已在朗讀時,是如何處理的?

學生分組討論

明確:

(1)本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美國政府比作支票的簽字者,而把美國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繼承人。“空頭支票”指的就是政府違背諾言,對有色人種拒付支票。這樣就撕破了政府的虛僞外衣,讓聽衆吸白他們和政府之間的關係,促使聽衆放棄幻想,更加清醒,警覺地投入戰鬥。

(2)本句同樣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黑人爲自由、平等而奮鬥所到來的那一天,比作秋天,這樣就能把黑人爲之奮鬥的最終結果的感受,生動而直觀地傳達聽人使聽衆,明白他們奮鬥所得到的結果是什麼,從而促使他們更自覺地去戰鬥。和“秋天”形成對比的則爲“酷暑”,一個“酷暑”生動而簡潔地揭示了黑人備受摧殘的生活現狀,表現出了黑人爲“秋天”的公平到來而戰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3)聯繫上下文,不難看出“這個信念”當指前文的夢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夠到來,正是有了這樣一種信念,他們纔有了拼搏奮鬥的源泉。所謂“交響曲”是一種大型管絃樂套曲,既然有管樂,又有絃樂,自然少不了合奏與“交響”。作者把它用到這兒,可謂匠心獨運,恰到好處,因爲它恰如其分地展現了黑人運動取得最終勝利後和白人一樣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諧而又優美的畫面。

第2、3小題由學生自主回答,教師以鼓勵爲主。

五、課堂小結

本文情感充沛,詞句優美,設計喻巧妙,感召力強。作者以回顧歷史開端,以揭示黑人現實生活爲主要內容,以展望美好的末來而結。全文思路明晰,富有邏輯性。整個演講詞,不僅體現了作者的才情,更展示了作者高遠的追求與不屈的精神。願同學們也樹立遠大的理想,勤奮學習,早日成材,爲偉大祖國的繁榮及人類的進步做出貢獻。

六、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的17段到結尾。

《我有一個夢想》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通過朗讀、探究,從思想情感及語言表達兩方面領會文章激動人心的力量。

(板書課題)

一、導入(5分)

1.學生齊聲輕讀演講背景

(ppt)從16世紀中期開始,歐洲殖民者就開始擄掠非洲黑人,把他們販賣到美洲爲奴,這種慘無人道的奴隸貿易持續了大約四百餘年;1783年,美國的建國者決定廢除奴隸貿易,但黑人的地位依然非常低下;南北戰爭之後,林肯總統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奴隸終於在法律上獲得自由。

但一百多年後,20世紀50到60年代的美國,種族歧視、壓迫現象仍然十分嚴重。美國黑人仍然是下等公民,生活貧困,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能進入各級各類高層機構,不能參加投票和選舉,不能像白人一樣享有人格自由和活動自由。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黑人發起了浩大的民權運動,馬丁•路德•金就是其中最傑出的領袖。1963年8月28日,在華盛頓特區一次25萬人的集會上,他發表了這次舉世聞名的演講。

2.教師朗讀1-3段

設置自讀情境:

(映出畫面)面對廣場上25萬和自己有一樣膚色的同胞,面對這由不幸和苦難彙集而成的黑色的海洋,他看到了他們迷惘、疲憊的神情,也看到他們滿懷憧憬和熱情的眼神,馬丁•路德•金知道他們正是爲了心中美好的夢想而不遠千里、風塵僕僕地從全國各地彙集而來的,馬丁•路德•金感慨萬千,滿懷深情,他那堅毅而有感染力的聲音,像隆隆的春雷激盪在廣場上空。他說……

3.自讀1-3段

二、探究演講激動人心的力量(35分)

(一)探究2-3段(8分)

教師:馬丁•路德•金的演講激起了廣場上25萬黑人潮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

提問:大家認爲,就第2、3段而言,馬丁•路德•金用什麼深深地打動了黑人的心?

學生回答,師生探討。

如果學生沒有提及語言,教師就可用變換語言的方法來提示:如果把2-3段換成了兩句話會如何——“一百年前,林肯總統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但它至今還沒有得到實現”?(就沒有感染力量,不能激動人心)

明確:

對黑人苦難的感同身受和深切同情,深深抓住了聽衆的心;

比喻中生動的形象,對比中激昂的義憤,排比中磅礴的氣勢,產生了強烈的感染力。

齊讀一次。(如果學生領會得不好,可以把它放在探討之前)

(二)探究其他段落(25分)

1.教師過渡引入

當然,這只是演講的開始,激情的鋪墊。請同學們瀏覽全文,尋找你認爲具有“激動人心力量”的語段,用心讀兩次,讀出其情感和氣勢。——“激動人心力量”的語段不僅只在“一個夢想”那裏。

2.學生自由朗讀語段(5分)

3.叫學生起來朗讀,然後師生問答、探討

教師評價學生的讀(主要從朗讀的語氣、氣勢、情感把握來評說),問學生爲什麼選擇這一處,哪裏有“激動人心”的力量呢?教師糾偏、點撥、明確,慢慢形成板書。

教師自備內容:

①備受鼓舞——堅強的鬥志和必勝的信心(鏗鏘有力,堅強堅決)

如果美國忽視時間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決心,那麼,這對美國來說,將是致命傷。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酷暑就不會過去。1963年並不意味着鬥爭的結束,而是開始。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氣就會滿足;如果國家安之若素,毫無反應,這些人必會大失所望的。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權利,美國就不可能有安寧或平靜,正義的光明的一天不到來,叛亂的旋風就將繼續動搖這個國家的基礎。

只要黑人仍然遭受警察難以形容的野蠻迫害,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我們在外奔波而疲乏的身軀不能在公路旁的汽車旅館和城裏的旅館找到住宿之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黑人的基本活動範圍只是從少數民族聚居的小貧民區轉移到大貧民區,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只要密西西比仍然有一個黑人不能參加選舉,只要紐約有一個黑人認爲他投票無濟於事,我們就絕不會滿足。

不!我們現在並不滿足,我們將來也不滿足,除非正義和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來。

讓我們回到密西西比去,回到亞拉巴馬去,回到南卡羅來納去,回到佐治亞去,回到路易斯安那去,回到我們北方城市中的貧民區和少數民族居住區去,要心中有數,這種狀況是能夠也必將改變的。我們不要在絕望的深谷中流淚。

②深受感動——愛國的深情和胸懷的廣博(深情,讚美)

他用崇敬的語氣敘說:“百年前,一位偉大的美國人簽署了《解放黑奴宣言》……這一莊嚴宣言猶如燈塔的光芒……帶來了希望……結束了束縛黑人的漫漫長夜。”“我們共和國的締造者在起草《憲法》和《獨立宣言》氣壯山河的詞句時,曾向每一個美國人許下了諾言……”

他對鬥爭對象有着清醒的認識:“我們卻不能因此而不相信所有白人……他們的自由與我們的自由是息息相關的。”

他滿懷深情地說道:“將會有這樣的一天。這樣的一天,神的兒女將會帶着新含義歌唱:‘我的祖國,一片自由溫馨的土壤,我要爲您歌唱……’”

因爲他明白而且願意相信“這個夢想是深深紮根於美國的夢想中的”。

他廣博的胸懷容納的不僅是美國,還有人類,他說:“所有神的兒女,黑人白人,猶太人外邦人,基督徒天主教徒,都將攜手同唱……”

博愛者都具有悲憫情懷和自我犧牲精神,正如他的其他名言:

“無論那些白人對我們怎樣,我們要愛他們,如同兄弟。”

“要爭取自由,必須付出流血的代價,而流的血必須是我們的鮮血……無辜受苦是有救贖力量的,它可以取代欺壓者與受壓者雙方苦毒怨恨的悲劇結局。”

“要爭取正義和和解,而不是爭取勝利。”

——也正因爲如此,他的愛國深情和博愛胸懷不僅屬於美國,也屬於人類。

——也正因爲如此,他的演講不僅感動了黑人,還感動了其他美國人,還感動了其他任何聽過讀過他的演講的人們!

③滿懷憧憬——家園的渴望和自由的夢想(深情,憧憬,激昂,響亮)

“我有一個夢想,從前奴隸的後嗣和奴隸主的後嗣,有一天,可以在佐治亞州紅色的山巒上,平起平坐,兄弟相稱。”

“我有一個夢想……

“當我們讓自由響徹千村萬戶、每州每城……”

在“我有一個夢想”這部分,我們甚至可以看到演講者即興發揮的“痕跡”,——它或者並不完全符合邏輯,但完全合乎情感的抒發,——是的,“夢想”無疑首先深深地打動了他自己!

在這部分我們還可以看到,作者提到最多的實際上是“平等”,奴隸的身份已不存在,現實生活中的不平等纔是實現自由的最大阻礙。

世上沒有什麼比家園更牽動人心,更讓人渴望擁有,世界上有多少戰爭、有多少詩歌就是因它而發生!世上沒有什麼比自由更加美好,比對自由的夢想更讓人心生嚮往,世上有多少奮鬥、有多少苦難就是因它而產生!

——就是這裏的渴望和夢想,讓這篇政治演講稿閃現出美麗的人情光輝,變得溫柔而抒情,從而有了慷慨激昂所不能替代的情感力量!

詩意的語言、激情的表達,就穿插在朗讀、講評中完成。

(可選擇適當的語段齊讀、教師再讀)

三、結束(5分)

1.闡釋板書

教師:頑強的鬥志和必勝的信心,使演講有了強烈的鼓舞力量,這是剛性的理性的力量;對家園的渴望和對自由的夢想,則極大地激勵了人們去爲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前行!這是柔性的情感的力量。這二者的核心則是深沉的愛國情感和博愛的胸懷,正是它使演講具有了崇高的道德感召力量。它們在詩意的語言和激昂的表達中煥發出了驚人的激動人心的偉大力量。成就了不朽的演講名篇!

2.播放視頻

1968年,金被種族主義者刺殺身亡。斯人已逝,激動人心的聲音卻仍在熱愛自由的人們心頭回蕩。

放視頻。

3.結語

學生齊讀:1964年,馬丁•路德•金獲諾貝爾和平獎,他在獲獎感言中深情地說:總有一天,地球上所有的人都會看到,人與人之間和平相處,宇宙間的哀號將會變成友愛的詩篇。

教師:——50年過去了,他的夢想在世界上實現了嗎?他的夢想會實現嗎?他的夢想什麼時候能實現呢?

——所以,(指課題)我有一個夢想;所以,(指我們)我們有一個夢想;所以,人類有一個夢想!

最後板書

鬥志

詩意

博愛          我有一個夢想/馬丁•路德•金

激情

夢想

我有一個夢想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聯繫時代背景,揣摩重點句段的深層含義及強烈的感情色彩。

2、反覆誦讀,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體會並學習全文激情飛揚、極富感召力的語言特點。

4、體悟馬丁路德金的崇高獻身精神。樹立遠大的理想,爲崇高而偉大的事業奮鬥。

教學難點:

1、對本文背景的瞭解和對非暴力抵抗主義的認識。

2、演講詞的特點及運用。

教學方法:

1、誦讀法。感悟體會重點句段,更好地理解全文。

2、問答、討論與拓展。

教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公開課)

教學步驟:

一、導入課文:

投影:一次使全世界永難忘懷的大x行,一場令全世界刻骨銘心的演說。

導入語:

在2003年8月酷熱的一天,數千人匯聚在美國華盛頓林肯紀念碑前,紀念緬懷一位偉人。人們又記起了那一次使全世界永難忘懷的大x行,那一場令全世界刻骨銘心的演說。四十年前的8月28日,約25萬人的遊x隊伍匯聚在此,聆聽馬丁路德金博士的演說。金博士慷慨陳詞,演說感人至深。其中“我有一個夢想”的名句更是膾炙人口,流傳至今。今天,我們就來賞析這篇激情洋溢的演說詞——《我有一個夢想》。

二、介紹作者與背景:(補充一些圖片,加深印象。如林肯紀念堂前的紀念活動、被刺的情景、墓地、故居等圖片)

三、原音重現:金博士爲何會有如此魅力?他的演講究竟有什麼迷人之處?我們先欣賞原音重現,對照課後練習英文片段聽演講錄音,體會演講的語調、激情。(播放錄音)

四、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領會感情,體會演講詞的特點。

2、分組讀有關段落,並思考討論問題:

①“我有一個夢想”中的“夢想”具體指什麼?試概括。(即消除種族歧視,爭取政治、文化、經濟上的民主、平等、自由)

作者說“這個夢想是深深紮根於美國的夢想中的。”你怎樣理解這句話?(美國的夢想就是民主、平等、自由)

③馬丁路德金一貫主張非暴力主義,倡導非暴力抵抗原則,文中一些語句體現了他的主張,試找出並體會。

小結:

《我有一個夢想》,這是20 世紀最爲驚心動魄的聲音之一,穿過近半個世紀的時光隧道,我們仍能感受到其中的大悲憫和大悲痛。但即使在這一場波濤洶涌、黑人的不滿情緒一觸即發的集會上,金博士仍然以他慣有的理性和基督之愛向人羣宣講。(7段)這就是一個“非暴力”提倡者的理念之花。在他看來,“手段代表了在形成之中的理想和進行之中的目的,人們無法通過邪惡的手段來達到美好的目的。因爲手段是種子,目的是樹。”

3、學生自由朗讀,體會歸納

演講詞的特點:

板書:說服力、感染力

內容:針對性、思想性、鼓動性

結構;議論文,邏輯性

語言:口語化、得體

藝術:修辭(排比、比喻、呼告、反覆)

五、重點句段賞析:(結合課後練習)

(1)美國沒有履行這種神聖的義務……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破產。

運用比喻,把美國政府比作支票的簽字者,而把美國公民比作支票的合法持有人。“空頭支票”指的就是政府違背諾言,對有色人種拒付支票。這樣就撕破了政府的虛僞外衣,讓聽衆明白他們和政府之間的關係,促使聽衆放棄幻想,更加清醒、警覺地投入戰鬥。

(2)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的秋天如不到來,黑人義憤填膺的酷暑就不會過去。

運用比喻,把黑人也享有自由平等、擺脫貧困、享受教育的那一天比作爽朗的秋天,這樣就能把黑人爲之奮鬥的最終結果的感受,生動而直觀地傳達給聽衆。與此形成對比的則爲“酷暑”,“酷暑”一是揭示了黑人備受摧殘的生活現狀,二是指黑人胸中的怒火。

(3)有了這個信念……改變成爲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優美交響曲。

“這個信念”當指前文的夢想,即自由、民主、平等的那一天一定能夠到來,正是有了這樣一種信念,他們纔有了拼搏奮鬥的源泉。所謂“交響曲”是一種大型管絃樂套曲,既有管樂,又有絃樂,自然少不了合奏與“交響”。作者把它用到這兒,可謂匠心獨運,恰到好處,因爲它恰如其分地展現了黑人運動取得最終勝利後和白人一樣共享美好生活的和諧而又優美的畫面。

(4)10—14自然段:面對黑人的現狀,針對“熱心人”的質問,作者義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條件式排比句,如出膛之彈,似噴井之油;如江海洶涌,似急風掃雲,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人身受到攻擊,我們不滿意;生活範圍受限,我們不滿意;政治上的不平等,我們不滿意。但我們決不貪得無厭,只要‘正義與公正猶如江海之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來’,就是我們鬥爭勝利之日。”

這段正義逼人、豪氣沖天的誓言,極大地鼓舞了人們的鬥志,表明了黑人鬥爭的決心,但同時也不失理智。

六、學生即興演講:

現在,民主、平等、自由已不是馬丁路德金一個人的夢想,它已成爲全人類共同追求的一個永恆主題。人類從嬰兒時期成長到現在,有過無窮無盡的夢想,有的已美夢成真,有的正在努力實現,有的似乎還很遙遠,但夢想的美好讓我們執著追求。

請以“夢想”爲話題,聯繫實際,即興演講,注意體現演講詞的特點,時間一分鐘。

補充:

1、國風的詩《我有一個夢想》;

2、袁隆平作的一則電視公益廣告:“我曾經做了一個夢:夢見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稻穗長得像帚帕一樣長,米粒長得像花生米一樣大,幾個朋友坐在水稻下乘涼……”

七、結束語:聽了大家慷慨激昂的演說,我們的心靈又經受了一次洗禮,我們人生的目標又清晰了幾分。願大家珍惜時光,努力拼搏,爲心中的夢想而奮鬥!願全人類的美夢成真!讓我們一起祈禱吧!(在《祈禱》歌聲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