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中必修一《秋水》教案【精品多篇】

高中必修一《秋水》教案【精品多篇】

《秋水》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莊子及《莊子》一書。

2、積累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和句式。

3、對比手法的運用。

4、領會主旨,明確寓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開始了一篇新的文言文的學習,課題是---《秋水》。上一節課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疏通文意,老師先看看大家學習和複習的效果。

1、秋水時至:

2、百川灌河:

3、不辯牛馬:

4、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

5、東面而視:

6、不見水端:

7、始旋其面目:

8、始旋其面目:

9、望洋:

10、以爲莫己若:

11、少仲尼之聞:

12、輕伯夷之義:

13、則殆矣:

14、大方之家:

對於文言詞語的積累是學習文言文的基礎,希望大家多加留意。

二、今天我們進行更深入地學習。先將課文齊讀一次。

三、概括內容:剛纔大家朗讀的這段文字是《莊子》中《秋水》原文節選部分,但仍有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用自己的話請用自己的話概括這則寓言故事的主要內容。

你認爲概括內容,應該抓住哪些要素呢?(誰幹什麼,什麼東西怎麼樣)

四、理清思路:

對於一篇要熟讀成誦的文言文而言,理清寫作思路,尤其重要。如果讓你給短文分層,明確文章的寫作思路,你會怎樣劃分?

第一層:河伯見黃河

(“秋水時至”---“爲盡在己”)

第二層:河伯見北海

(“順流而東行”---“大方之家”)

五、深入文本:

河伯從見黃河到見到北海,處處都在發生變化。文章寫了哪些“變”?你是怎樣理解這些變化的?

1、“水”在變:黃河寬闊,“不辯牛馬”;北海壯闊,“不見水端”。

2、河伯的認識在變:河伯見黃河,“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他躊躇滿志,驕傲自滿;河伯見北海,“望洋向若而嘆曰”,虛心認錯,甘拜下風。

3、河伯的神態在變:河伯見黃河,“欣然自喜”一“喜”寫出了河伯得意洋洋的神態;“向若而嘆”一“嘆”寫出了河伯羞愧佩服的神態。

點明:對比手法的運用

六、明確寓意:

這篇文章是《莊子》這部集子中非常重要的一篇。這是一篇寓言。寓言的特點是---篇幅短小,寄寓道理。你是怎樣理解這篇寓言的?說說你從中受到的啓發。

1、這是一篇

2、這篇文章好在

3、我從這篇文章中明白了

教師示範:這是一篇寫河神與海神對話的寓言。

這篇文章好在通篇比喻,將深奧的哲理寄託在簡單生動的故事中。

我從這篇文章中明白了個人的知識有限,知識的大小是相對的。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

高中必修一《秋水》教案 篇二

[設計思想]

本篇案例設計的中心思想就是如何讓河伯這個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在設計時,我們層層深入,分爲導入、走進莊子、基礎知識預習檢查、課文分析、拓展延伸,文言文關鍵是讓學生深入形象並找到美感。

[教學內容分析]

本專題主要是節選,當然和莊子在《秋水》篇的整篇文章的思想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一方面通過對河伯的形象分析來掌握文章的主題,另一方面也要明確這篇文章的主題和《秋水》篇的主題是有所出入的。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

1.初步瞭解莊子的思想及其作品風格;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虛、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及文言句式;

能力目標

在誦讀學習中體會河伯這個形象的可愛之處。

德育目標

讓學生明白個人的知識見解是很有限的,不能驕傲自滿。

[教學準備]

多媒體

[素材推薦]

1、中華成語畫廊《望洋興嘆》。

2、《秋水》朗讀flash.

[學習過程]

一、導入

對於莊子,聞一多先生曾這樣評論:“中國人的文化上永遠留着他的烙印。他的書成了經典,至於歷代文人學者對他的崇拜,更不用提,別的聖哲,我們也崇拜,但哪像對他那樣傾倒、醉心、發狂?”莊子究竟是什麼讓大名鼎鼎的聞一多先生也崇拜到發狂的地步?下面讓我們走進莊子。

二、走進莊子

(板書:秋水 莊子)

問:請同學們談一談你對莊子及《莊子》一書的瞭解。

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大體與孟軻同時或稍後。他繼承並發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老莊”。

莊子的思想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誇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 別,在認識上走向相對主義。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在政治上主張無爲而 治。

莊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曾經這樣評價他的文章:“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把前面板書的“莊子”兩字上加上書名號)

《莊子》一書:作爲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當然“道”是貫穿於他的始終的。在天地生成之前,有一個混混沌沌的東西,它生成世間的萬事萬物,這就是所謂的“道”。

所謂“大象無形”,道能夠生成萬物,所以它本身沒有任何規定性。也就是說,無生成了有,有就是無,無就是有。不僅有和無是這樣的,一切都是既相對又可以相互轉化的。那麼,世間萬物就沒有好壞之分,沒有差別,就像《莊子》一書中說他夢見蝴蝶,他問究竟是我變成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我呢?既然快樂和痛苦都是一樣的,纔有了莊子的妻子死了以後,莊子鼓盆而歌。既然世間的所有事情都是一回事,那麼何必再去斤斤計較呢?所以莊子認爲政治上應該“無爲而治”,生活上應該“安時而處順”。著名學者南懷瑾這樣說: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倒,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飯吃,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 千百年來,道家思想對亂世中飽經創傷的心靈給予了莫大的慰藉。

爲了把它的“道”說清楚,他在文章中用了很多小故事來讓人們明白他要講的故事,如上面講的莊周化蝶、鼓盆而歌,這也是《莊子》一書的特色所在。

三、聽動畫範讀,正音以後,齊讀。

徑(jìng) 涘(sì) 殆(dài)

四、基礎知識預習檢查

分組檢查——

1、重要實詞

百川:衆多。

涇流:直流的水波。涇:同“徑”,直。

兩涘:兩岸。

旋:掉轉。

面目:偏義複詞,指面部。

野語:俗語。

聞道百:聽說的道理很多。

聞少仲尼之聞:聽說

子之難窮:窮盡

大方之家:指修養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2、活用詞語

百川灌河 古:黃河 今:河流 古今異義

至於北海 古:到 今:表示另起話題

於是焉 古:在這時 今:連詞,表結果

不辯牛馬。 同“辨”,分辨 通假字

涇流之大, 同“徑”,直

以天下之美爲盡在己形容詞作名詞,美景 活用詞語

少仲尼之聞 形容詞作動詞,小看

輕伯夷之義者 形容詞作動詞,輕視

順流而東行 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

本項考察用人機對話的方式進行。將詞義之間的切換時間設定爲10秒,那麼學生搶答,看是學生搶答快還是計算機答案出現的快。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基本能夠提前40秒。

4、特殊句式。

①聞道百,以爲莫己若

賓語前置。應該是“莫若己”。屬於賓語前置中的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這一類型。

②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被動句:見……於,見,被。

狀語後置:“於大方之家”後置。

5、成語

①望洋向若而嘆曰

望洋興嘆:望洋,仰視的樣子。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②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貽笑大方:貽笑,讓人笑話;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後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指讓內行人笑話。

五、課文分析

問題一:河伯的感情是如何變化的?

答:欣然自喜——望洋興嘆。

問題二:河伯爲什麼會欣然自喜?

答: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

問題三:既然欣然自喜,爲什麼會望洋興嘆?

答: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

問題四:河伯嘆什麼?在河伯的感嘆中體會河伯這一個形象。

答: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爲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本文中河伯這個形象還是非常可愛的。河伯一開始見到黃河直流的水波這樣大,他就開始飄飄然,認爲天下間的美景全在自己這裏。當他見到大海後,他認識到自己的盲目自大,很快,掉轉臉,對海神做自我批評,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他這種很快認識自己錯誤,勇於做自我批評的精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要想到,畢竟他是一條大河的神仙啊。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繼而進一步論述,在社會上,像我這樣的人不在少數。我曾經聽說過,有人小看孔子的見聞,輕視伯夷的大義,開始我不相信,現在看到自己是這樣的,那麼社會上肯定存在的。

問題五:那麼本文通過河伯經歷的一件事,這個寓言想要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呢?

答:個人的知識見解是有限的,如果驕傲自滿,難免會貽笑大方。

問題六:“秋水”這個題目只是取課文的前兩個字,那麼根據你的理解,給本文換個題目。

五、拓展延伸。

1、本專題的名稱是“尋覓文學津樑”,在尋找通往中國古典文學的路上,我們走得很辛苦,古典文學的薰陶要從兒童抓起。那麼請你根據本篇文言文,請你爲中國兒童設計一個動畫片。

設計完之後,展示樣板動畫片,素材來源於《中華成語畫廊》。

2、那麼在我們古典文學中,有哪些富有哲理的小故事?

六、小結

莊子的寓言博大精深,人人都可能從不同的視角讀出不同的意味。它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讀者。正如一位評論家所說:“莊子的思想像燃燒千年的精神聖火,照亮了許多作家的人生之路;莊子的人格像一堆精神篝火,烘烤着現代人潮溼的心靈。”

[板書設計]

秋 水

《莊子》

欣然自喜 自大

望洋興嘆 自嘆

貽笑大方 自愧

《秋水》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學習對比的寫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誦讀,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個人見識有限,若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的道理。

教學重點

理解“涇流、涘、望洋向若、少、輕、殆、大方之家”等詞語。

教學難點

藉助語境推斷文言詞語的意義,理解河伯對海神若的那番感嘆。

教學方法

朗讀法、問答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著名學者南懷瑾這樣說:“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倒,否則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飯吃,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 千百年來,道家思想對亂世中飽經創傷的心靈給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莊子,魯迅先生曾在《漢文學史綱要》中這樣評價過他:“其文則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們就來感受其文章魅力。

二、介紹莊子。(師生共同完成)

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蒙人,大體與孟軻同時或稍後。他繼承並發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稱“老莊”。

莊子的思想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誇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別,在認識上走向相對主義。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應自然。莊子在政治上主張無爲而治。(建議該部分換用一些感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對莊子的興趣和喜愛,不要讓人誤以爲你對莊子有厭惡之感)

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

《秋水》是《莊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對話的形式,討論了“價值判斷的無窮相對性”的問題。課文節選《秋水》開頭的一段,以河神見海神爲喻,說明個人的見識有限,經過比較,就會顯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驕傲自滿,就難免貽笑大方。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聽老師朗讀。

2、組織學生誦讀課文,製作文言知識卡片

(1)第一次誦讀,正音正字,疏通文字。

①正音:

涘(sì) 渚(zhǔ) 少(shǎo) 殆(dài)

②製作文言知識卡片(不是完全詳盡的)

卡片一:古今異義

至於北海(至:動詞“到”,於:介詞)

望洋向若(聯綿詞,仰視的樣子)

大方之家(修養高,明白事理)

秋水時至(時令,季節)

卡片二:通假

不辯牛馬(辯,通“辨”)

涇流之大(涇,通“徑”)

卡片三:詞類活用

順流而東行(名詞用作狀語,向東)

少仲尼之聞(形容詞作動詞,小看,也可以理解爲意動用法,以……爲少)

輕伯夷之義(形容詞作動詞,輕視,也可以理解爲意動用法,以……爲輕)

卡片四:文言句式

以爲莫己若者(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莫若己)

我之謂也(用“之”幫助賓語前置,謂我也)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被動句)

卡片四:一詞多義

涇流之大(代詞,這樣)有教師對“之”的用法提出質疑,有待查實

我之謂也(結構助詞,幫助賓語前置)

仲尼之聞(結構助詞,的)

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介詞,因)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介詞,被)

(2)第二次誦讀,理清思路

用原文回答下列問題(課後練習一)

①河伯在什麼情況下欣然自喜?

②河伯爲何“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③河伯爲什麼認爲自己“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3、指導學生背誦課文,討論以下問題

(1)全文可以分爲幾個層次?大意各是什麼? (以下開始板書)

層意 連接語

第一層: 黃河的寬闊;河伯的驕傲自滿 於是焉

第二層: 北海的壯闊;河伯自愧弗如 於是焉

(2)河伯引“聞道百,以爲莫己若”的作用是什麼?

批評自己“以天下之美盡在己”的狂妄自大。

(3)河伯引“少仲尼之聞,輕伯夷之義”的作用是什麼?

批評自己的盲目崇拜。

(4) 本文屬於一篇寓言故事,在這則故事寫河神認識的前後變化時,採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手法?

明確:對比(見板書)

(5)從這些對比中,我們可以獲得哪些啓示呢?(啓發學生敞開思路,大膽發表看法)下述觀點都符合文意:

人貴自知之明

謙受益,滿招損

自大由於無知

知恥者近乎勇 (知恥而後勇)

克服主觀主義,防止片面性

有比較纔能有鑑別

(6)通過這篇課文,你認爲莊子的文章有什麼特點?

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想象豐富,善用比喻,寓言富有創造性,善用對比。

全體同學試背《秋水》

《秋水》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秋水》是莊子的名篇。莊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莊子的思想與智慧非常人所能及,高中一年級學生在理解上會有困難,正因如此,課本將原有的《逍遙遊》換成現在的《秋水》。課文僅僅節選了《秋水》前面的一小段,篇幅很短,文字也淺顯,所表達的思想單獨來看並不深奧。故此,教學過程中當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拓展閱讀。

二、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莊子的思想及文風。

2、懂得形象化說理的方法。

3、培養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和能力。

三、教學重點

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得出啓示。

四、教學步驟設計

1、導入

以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莊子中出現的成語導入。

(現代社會信息異常豐富,學生往往對文言文閱讀缺乏興趣和能力,但我們得實行“拿來主義”,從古文中汲取營養。莊子的文章一方面給我們以思想的啓迪,另一方面也給我們以語言的滋養。)

2、朗讀

以Flash課件營造朗讀氛圍。

教師範讀。

學生集體或個別朗讀,教師指導朗讀。

3、分析課文

承接導入語中的成語話題來切入本文。

引導學生找出能幫助理解課文的關鍵成語:“望洋興嘆”,然後圍繞該成語提出問題,一步步引導出翻譯、層次、寫作手法、思想等方面的學習。

1)“嘆”的內容是什麼?

2)爲什麼會“嘆”?

3)怎樣寫“嘆”?

4)從“嘆”中得到什麼啓示?

5)總結讀書方法:對以上學習過程進行小結,總結出一種讀書方法:“中心開花”分析法。

4、練習

堂上練習,及時檢測學習效果。

練習涉及文學常識、字詞理解、句式分析、課文理解等方面。

5、拓展

學習文言文並不是爲學而學,應是“古爲今用”,可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莊子的文章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啓示。

在對課文進行討論後,可另從《莊子》中選擇一則或兩則較爲熟悉的寓言小故事,引導啓發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談一談。

——以上設計的內容及步驟,並不意味着教師在堂上按部就班地全部都講,亦不意味着學生要按部就班地全部都學,應根據具體情況和個體特性來調節教學內容和順序。

《秋水》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所闡發的道家思想,取其精華,從中獲得積極的人生啓示;

2.感受莊子散文想象奇幻、汪洋恣肆的藝術特色,瞭解中國古典哲學的詩性特徵;

3.積累文中出現的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詞法和句法。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文章的閱讀分析,理解莊子所闡發的道家思想,並作出辯證的思考和評價

難點:改變文言文學習只見“言”不見“文”的閱讀習慣,文言並舉,還原文言文閱讀的本來面目

【課時安排】

2課時(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複習《諸子喻山水》取譬設喻的說理方法;預習疏通文章第二段並作整體思考;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引出新課

教學預設:朗讀課文第一段,簡要回顧第一段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複習舊課,引出新授課學習內容

二、朗讀課文,宏觀把握

教學預設:問題:在第二節中,莊子通過海神若之口,想表達怎樣的觀點?

1設計意圖:通過朗讀課文,首先從整體上感知本段主要內容,爲下文的細讀分析作鋪墊

三、細讀課文,微觀分析

教學預設:ppt展示課文,並用顏色、標記突出顯示文中需要注意的字詞句,請學生分層口頭解釋疏通文意(遇到困難可以參看書下註解或工具書),然後再作層次分析和歸納,最後談談自己從中受到的啓發。

設計意圖:一方面通過提示引導學生注意文言積累,另一方面通過學生口頭解釋的具體情況相機解決字詞句問題,做到靈活處理。分析和歸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結構思路,談談自己受到的有益的啓示,分享收穫,難度不大,由學生自由交流。

四、準確理解,思考評價

教學預設:思考討論:結合《秋水》全文(第一課時已作介紹),談談你對莊子相對主義思想的看法

設計意圖:傳統文化普遍存在精華與糟粕並存的問題,通過思考討論形成正確的認識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形成辨證思考的能力和習慣,以提升認識事物、明辨是非的能力。因難度較大,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可以擴大參與面。

五、比較鑑賞,拓展延伸

教學設計:問題探究:本文與《諸子喻山水》在說理藝術上有何異同?試舉例具體說明其表達效果。

設計意圖:《諸子喻山水》收錄了孔子、孟子、老子、管子、韓非子、孫子等的言論,本文莊子以寓言的形式通過海神與河神的對話闡述對宇宙人生的看法,這些古代先哲以山水爲喻闡述深刻的人生哲理,在先秦諸子哲學散文的藝術特色方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究可以幫助學生對中國古典哲學獨特的詩性氣質有一個具體初步的瞭解,對學生閱讀古代其它哲學散文著作有一定的幫助。

六、佈置作業,複習鞏固

作業設計:文言基礎知識整理;瀏覽諸子散文,任選一例,試對文中表達的觀點進行辯證的分析評價,並就中國古代哲學散文的詩性特徵寫一段鑑賞文字(600字左右)。

設計意圖:第一個練習是爲了鞏固課內學到的文言基礎知識;第二個練習主要是將讀寫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思想內容和寫作特色兩大方面着手閱讀欣賞先秦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