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高一必修2物理教案(精品多篇)

高一必修2物理教案(精品多篇)

高一必修2物理教案 篇一

【電荷】

⑴自然界中只存在兩種電荷,

⑶使物體帶電的方法:

摩擦起電:電荷(電子)從一個物體

靜電感應:電荷(電子)從物體的一部分

【電荷守恆定律】

一個與外界沒有電荷交換的系統,電荷的代數和。這就是電荷守恆定律。

【元電荷】

⑴電荷的多少叫電荷量。

⑵在國際單位制中,電荷量的單位是,簡稱,符號爲。

⑶最小的電荷量就是所帶的電荷量,質子、正電子所帶的電荷量與電子相同,但符號相反。

⑷人們把最小的電荷量叫做。用e表示。所有帶電體的電荷量或等於e,或是e的。電荷量是不能連續變化的物理量。e=1.6×10-19C

鞏固練習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摩擦起電和靜電感應都是使物體的正負電荷分開,而總電荷量並未變化

B.用毛皮摩擦過的硬橡膠棒帶負電,是摩擦過程中硬橡膠棒上的正電荷轉移到了毛皮上

C.用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荷是摩擦過程中玻璃棒得到了正電荷

D.物體不帶電,表明物體中沒有電荷

2.帶電微粒所帶電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A.2.4×10-19CB.-6.4×10-19CC.-1.6×10-18CD.4.8×10-17C

【庫侖定律】

⑴真空中兩個靜止的點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它們的電荷量的成正比,與它們的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們的。這個規律叫庫侖定律。電荷間的這種相互作用叫做靜電力或。

⑵點電荷:是一種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當帶電體的形狀、及電荷分佈狀況對靜電力的影響可以忽略時,帶電體可看成點電荷。

⑶公式:,式中k=9×109Nm2/C爲靜電力常量。

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平拋運動是加速度爲g的勻變速運動,其水平方向是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爲自由落體運動。

2、瞭解斜拋運動及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遷移應用。

過程與方法

會用平拋運動的規律解答相關問題,以數學中的拋物線方程及圖象爲工具建立物理模型,理解拋體運動的規律及處理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各學科之間的聯繫與發展,培養空間想象能力和數學計算能力以及知識方法的應用能力。

2、領略拋體運動的對稱與和諧,培養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教學重難點

1、知道什麼是拋體運動,什麼是平拋運動。知道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爲g.

2、用運動的分解、合成結合牛頓運動定律研究拋體運動的特點,知道平拋運動可分爲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3、能應用平拋運動的規律交流討論並解決實際問題。在得出平拋運動規律的基礎上進而分析斜拋運動。掌握研究拋體運動的一般方法。

教學過程

一、拋體運動

探究交流:體育運動中投擲的鏈球、鉛球、鐵餅、標槍等(如圖所示),都可以看做是拋體運動嗎?都可以看成是平拋運動嗎?

1、基本知識

(1)定義

以一定的速度將物體拋出,物體只受重力作用的運動。

(2)平拋運動

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的拋體運動。

(3)平拋運動的特點

①初速度沿水平方向。②只受重力作用。

2、思考判斷

(1)水平拋出的物體所做的運動就是平拋運動。(×)

(2)平拋運動中要考慮空氣阻力的作用。(×)

(3)平拋運動的初速度與重力垂直。(√)

二、平拋運動的速度

1、基本知識

將物體以初速度v0水平拋出,由於物體只受重力作用,t時刻的速度爲:

(1)水平方向:vx=v0.

(2)豎直方向:vy=gt.

(4)速度變化特點:由於平拋運動的物體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其加速度恆爲g,因此在平拋運動中速度的變化量Δv=gΔt,由於g是常量,所以任意兩個相等的時間間隔內速度的變化量相等,方向豎直向下,即任意兩個相等的時間間隔內速度的變化相同,如圖所示。

2、思考判斷

(1)平拋運動的物體初速度越大,下落得越快。(×)

(2)做平拋運動的物體下落時,速度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θ越來越大。(√)

(3)如果下落時間較長,平拋運動的物體的速度方向變爲豎直方向。(×)

3、探究交流

平拋運動中,豎直方向的分速度vy=gt,除該公式外,還有求vy的公式嗎?

【提示】 由於豎直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所以

例:關於平拋物體的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做平拋運動的物體,速度和加速度都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大

B.做平拋運動的物體僅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加速度保持不變

C.平拋物體的運動是勻變速運動

D.平拋物體的運動是變加速運動

【答案】 BC

三、平拋運動的位移

1、基本知識

將物體以初速度v0水平拋出,經時間t物體的位移爲:

2、思考判斷

(1)平拋運動合位移的方向與合速度的方向一致。(×)

(2)平拋運動合位移的大小等於物體的路程。(×)

(3)平拋運動中,初速度越大,落地時間越長。(×)

3、探究交流

飛機向某災區投放救災物資,要使物資準確落到指定地點,是飛到目標正上方投放,還是提前投放?

【提示】 物資離開飛機前具有與飛機相同的水平方向的速度,當離開飛機後,由於慣性,它們仍然要保持原有的水平向前的運動速度,另外,物資又受到重力作用,於是物資一方面在水平方向向前運動,另一方面向下加速運動,因此,只有提前投放,才能使物資準確落到指定地方。

4、小結:平拋運動的特點

1、速度特點:平拋運動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斷變化,故它是變速運動。

2、軌跡特點:平拋運動的運動軌跡是曲線,故它是曲線運動。

3、加速度特點:平拋運動的加速度爲自由落體加速度,恆定不變,故它是勻變速運動。

綜上所述,平拋運動的性質爲勻變速曲線運動。

例:關於平拋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平拋運動是勻變速運動

B.平拋運動是變加速運動

C.任意兩段時間內加速度相同

D.任意兩段相等時間內速度變化相同

【答案】 ACD

四、平拋運動的研究方法和規律

【問題導思】

1、如何研究平拋運動比較簡單?

2、平拋運動的合速度、合位移怎麼求出?

3、試推導平拋運動的軌跡方程。

1、平拋運動的研究方法

(1)由於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速度、位移的方向時刻發生變化,無法直接應用運動學公式,因此研究平拋運動問題時採用運動分解的方法。

(2)平拋運動一般分解爲豎直方向上的自由落體運動和水平方向上的勻速直線運動。

2、平拋運動的規律

(1)分運動

五、平拋運動的幾個重要推論

【問題導思】

1、平拋運動的飛行時間與初速度有關嗎?

2、平拋運動的落地速度決定於哪些因素?

3、平拋運動的速度偏向角與位移偏向角間的關係如何?

1、平拋運動的時間

φ=sin θ φ=cos θ

φ=tan θ φ=2tan θ

【答案】 D

六、平拋運動的臨界問題

例:如圖所示,女排比賽時,排球場總長爲18 m,設球網高度爲2 m,運動員站在網前3 m處正對球網跳起將球水平擊出。若擊球的高度爲2.5 m,爲使球既不觸網又不越界,求球的速度範圍。

2、思考判斷

(1)斜拋運動和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上做的都是自由落體運動。(×)

(2)斜拋運動和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上做的都是勻速直線運動。(√)

(3)斜拋運動和平拋運動的加速度相同。(√)

3、探究交流

對斜上拋運動,有一個點,該點的速度是零嗎?爲什麼

【提示】 在斜上拋運動的點,豎直分速度爲零。水平分速度等於v0cos θ。故該點的速度v=v0cosθ。

高一必修2物理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2)知道圓周運動;理解勻速圓周運動。

(3)理解線速度和角速度。

(4)會在實際問題中計算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並判斷線速度的方向。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勻速圓周運動概念的形成過程,認識建立理想模型的物理方法。

(2)通過學習勻速圓周運動的定義和線速度、角速度的定義,認識類比方法的運用。

3、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1)從生活實例認識圓周運動的普遍性和研究圓周運動的必要性,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2)通過共同探討、相互交流的學習過程,懂得合作、交流對於學習的重要作用,在活動中樂於與人合作,尊重同學的見解,善於與人交流。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勻速圓周運動概念。(2)用線速度、角速度描述圓周運動的快慢。難點:理解線速度方向是圓弧上各點的切線方向。

教學資源

1、器材:壁掛式鍾,回力玩具小車,邊緣帶孔的旋轉圓盤,玻璃板,建築用黃沙,乒乓球,斜面,刻度尺,帶有細繩連接的小球。2、課件:flash課件——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所經過的弧長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演示同樣時間內,兩個運動半徑所轉過角度不同的勻速圓周運動。3、錄像:三環過山車運動過程。

教學設計思路

本設計包括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勻速圓周運動、線速度與角速度三部分內容。

本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以錄像和實驗爲基礎,通過分析得出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通過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的特徵;以情景激疑認識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不同描述,引入線速度與角速度概念;通過討論、釋疑、活動、交流等方式,鞏固所學知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本設計要突出的重點是:勻速圓周運動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概念。方法是:通過對鐘錶指針和過山車兩類圓周運動的觀察對比,歸納出勻速圓周運動的特徵;設置地月對話的情景,引入對勻速圓周運動快慢的描述;再通過多媒體動畫輔助,並與勻速直線運動進行類比得出勻速圓周運動的概念和線速度、角速度的概念。

本設計要突破的難點是:線速度的方向。方法是:通過觀察做圓周運動的小球沿切線飛出,以及由旋轉轉盤邊緣飛出的紅墨水在紙上的徑跡分佈這兩個演示實驗,直觀顯示得出。

本設計強調以視頻、實驗、動畫爲線索,注重刺激學生的感官,強調學生的體驗和感受,化抽象思維爲形象思維,概念和規律的教學體現“建模”、“類比”等物理方法,學生的活動以討論、交流、實驗探究爲主,涉及的問題聯繫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強調對學習價值和意義的感悟。

完成本設計的內容約需2課時。

教學流程

1、教學流程圖2、流程圖說明

情境I錄像,演示,設問1

播放錄像:三環過山車,讓學生看到物體的運動有直線和曲線。

演示:讓學生向正在做直線運動的乒乓球用力吹氣,體驗球在什麼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設問1:物體在什麼情況下將做曲線運動?

情境II觀察、對比,設問2

觀察、對比鐘錶指針和過山車這兩類圓周運動。

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 篇四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動量守恆定律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守恆定律之一,它既適用於宏觀物體,也適用於微觀粒子;既適用於低速運動物體,也適用於高速運動物體,甚至對力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的問題中,動量守恆定律也適用。它是除牛頓運動定律與能量觀點外,另一種更廣泛的解決動力學問題的方法,而且在今後的磁學,電學中也會用到此定律。

二。知識結構

1,動量守恆定律的表述:如果一個系統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合力爲零,這個系統的總動量保持不變。

2,動量守恆的條件:系統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合力爲零。

3,實驗驗證:兩個彈性小球的彈性碰撞。設兩個小球的質量分別爲M1和M2,碰撞前的速度分別爲V1和V2,碰撞後的速度分別爲V1`和V2`。

由動量守恆有:

M1·V1+M2·V2=M1·V`1+M2·V`2

4,動量守恆定律的適用範圍:小到微觀粒子,大到天體,無論是什麼性質的相互作用力,即使對相互作用情況還了解得不大清楚,動量守恆定律都是適用的。

5,靈活運用動量守恆定律和注意事項:動量守恆定律具有普適性。當系統受到的合外力不爲零,但是在某一方向上的合外力爲零,那麼在該方向上可以運用動量守恆定律。在運用動量守恆定律之前應嚴格檢驗是否符合動量守恆定律的條件。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習本節的主要目的是爲了掌握並會應用動量守恆定律這一應用廣泛的自然規律,要達到這一目的,每個學生就需要正確理解其成立的條件和使用的特點。而動量又是矢量,因此,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爲:(1)掌握動量守恆定律及其成立的條件。(2)動量守恆定律的矢量性。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動量守恆定律的確切含義和表達式;

(2)能用動量定理和牛頓第三定律推導出動量守恆定律;

(3)知道動量守恆定律的適用條件和適用範圍;

2,過程與方法

(1)會用動量守恆定律解釋現象;

(2)會應用動量守恆定律分析求解運動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動量守恆定律的推導,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推理方法;

(2)通過動量守恆定律的學習,進一步掌握物理學的思維方法及研究規律。瞭解物理學來源於生產實踐。

(3)通過實驗現象的準確觀察、深入思考、抓主要矛盾,抽象概括,形成規律。反過來利用規律指導實踐,發現新的規律。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成,在掌握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逐步認識自然、改造自然。

五。學生分析

在學習動量守恆定律之前,同學們已經學習了動量定理和牛頓運動定律,具有了一定的基礎,重要的是推導動量守恆定律的數學表達式。

六。教學設計(兩課時)

1、導入新課

首先,請學生回顧動量及動量定理:P=MV;Ft=P1-P0=△P

動量定理研究了一個物體受力一段時間後,它的動量怎樣變化。那麼物體相互作用,又會怎樣呢?

(1)請兩個同學穿上旱冰鞋,靠近站在教室前邊,讓學生甲推乙學生一下,學生觀察現象。

(2)學生討論發生的現象。

2、新課教學

(1)實驗、觀察,初步得到兩輛小車在相互作用前後,動量變化之間的關係

a,用多媒體課件:介紹實驗裝置。

把兩個質量相等的小車靜止地放在光滑的水平木板上,它們之間裝有彈簧,並用細線把它們拴在一起。

b,用CAI課件模擬實驗的做法:

實驗一:第一次用質量相等的兩輛小車,剪斷細線,觀察兩輛小車到達擋板的先後。

實驗二:在其中的一輛小車上加砝碼,使其質量變爲原來的2倍,重做上述實驗並注意觀察小車到達兩塊木擋板的先後。

c,學生在氣墊導軌上分組實驗並觀察;

d,實驗完畢後各組彙報實驗現象;

e,教師針對實驗現象出示分析思考題:

①兩小車在細線未被剪斷前各自動量爲多大?總動量是多大?

②剪斷細線後,在彈力作用下,兩小車被彈出,彈出後兩小車分別做什麼運動?

③據兩小車所做的運動,分析小球運動的距離、時間,得到它們的速度有什麼關係?

④據動量等於質量與速度的乘積,分析在彈開後各自的動量和總動量各爲多大?

⑤比較彈開前和彈出後的總動量,你得到什麼結論?

f,學生討論後,回答上述問題。

(2)動量守恆定律的推導

a,用多媒體展示下列物理情景:

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勻速運動的兩個小球,質量分別是M1和M2,沿着同一直線向相同的方向運動,速度分別是v1和v2,且v1>v2,經過一段時間後,m2追上了m1,兩球發生碰撞,碰撞後的速度分別是V`1和V`2,根據動量守恆定理列出表達式,並板書。

(3)動量守恆定律的條件和內容:

a,學生結合實驗和推導實例中的條件初步分析得到動量守恆定律的條件。

b.學生閱讀課文,總結得到動量守恆定律:

一個系統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爲0,這個系統的總動量保持不變,這個結論叫動量守恆定律。

c,教師板書動量守恆定律的表達式,並敘述各個字母表示的物理量。

(4)動量守恆定律的適用範圍

a,學生閱讀課文有關的內容。

b,學生總結動量守恆定律的適用範圍。

c,教師歸納:小到微觀粒子,大到天體,無論是什麼性質的相互作用力,即使對相互作用情況還了解得不大清楚,動量守恆定律都是適用的。

(5)安排課堂練習題,分組展示。

(6)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探討學習,我們知道了:

a,動量守恆定律研究的是相互作用的物體組成的系統;

b,在理想狀態下即始終滿足守恆條件時,系統“總動量保持不變”不僅是指系統初末兩個狀態的總動量相等,而是整個過程中任意兩個時刻總動量都相等,但是、決不能認爲系統內的每一個物體的總動量保持不變;

c,動量守恆的條件是: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之和爲0;

d,動量守恆定律是自然界普遍適用的基本規律之一,不僅適用於宏觀物體的低速運動,對微觀現象和高速運動同樣適用。

(7)安排課後練習題。

七。教案設計反思和課後反思

教案設計反思:《動量守恆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3-5中最重要的一節,學生在學習這一節時有一定難度,特別是判斷是否滿足動量守恆。要想學習好這一節就需要知道動量守恆定律的推導過程以及推導方法。在學習了動量守恆之後就需要學會判斷動量是否守恆,這就是動量守恆的條件。大學聯考物理選修3—5中的第二小題就是與動量守恆有關的計算,屬於物理選修3—5中的必考內容。在教案的設計中,重點放在了動量守恆的推導和動量守恆的條件上。在練習題中着重練習動量守恆的條件。

高一必修2物理教案 篇五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根據相關實驗器材,設計實驗並熟練操作。

2.會運用已學知識處理紙帶,求各點瞬時速度。

3.會用表格法處理數據,併合理猜想。

4.巧用v—t圖象處理數據,觀察規律。

5.掌握畫圖象的一般方法,並能用簡潔語言進行闡述。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習根據實驗要求設計實驗,完成某種規律的探究方法。

2.對打出的紙帶,會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點的瞬時速度。

3.初步學會根據實驗數據進行猜測、探究、發現規律的探究方法。

4.認識數學化繁爲簡的工具作用,直觀地運用物理圖象展現規律,驗證規律。

5.通過實驗探究過程,進一步熟練打點計時器的應用,體驗瞬時速度的求解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小車運動的設計,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並鍛鍊其思考的全面性、準確性與邏輯性。

2.通過對紙帶的處理、實驗數據的圖象展現,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能使學生靈活地運用科學方法來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創新意識。

3.在對實驗數據的猜測過程中,提高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對現象規律的語言闡述中,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體現了各學科之間的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間的關聯性,使自己融入社會。

5.通過經歷實驗探索過程,體驗運動規律探索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圖象法研究速度隨時間變化的規律。

2.對運動的速度隨時間變化規律的探究

教學難點

1.各點瞬時速度的計算。

2.對實驗數據的處理、規律的探究。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實驗目的

1.進一步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

2.利用v-t圖象處理數據,並據此判斷物體的運動性質

3.能根據實驗數據求加速度

二、實驗器材

打點計時器、一端附有定滑輪的長木板、小車、紙帶、細繩、鉤碼、刻度尺、導線、交流電源。

三、實驗原理

1.利用打點計時器所打紙帶的信息,代入計算式

即用以n點爲中心的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代替n點的瞬時速度。

2.用描點法作出小車的v-t圖象,根據圖象的形狀判斷小車的運動性質。若所得圖象爲一條傾斜直線則表明小車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3.利用v-t圖象求出小車的加速度。

四、實驗步驟

1.如圖所示,把附有滑輪的長木板放在實驗桌上,並使滑輪伸出桌面,把打點計時器固定在長木板上沒有滑輪的一端,連接好電路。

2.把一條細繩拴在小車上,使細繩跨過滑輪,下邊掛上鉤碼,把紙帶穿過打點計時器,並把紙帶的一端固定在小車的後面。

3.把小車停在靠近打點計時器處,接通電源後,釋放小車,讓小車拖着紙帶運動,打點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下一列小點。

4.換上新的紙帶,重複實驗兩次。

5.增減所掛鉤碼,按以上步驟再做兩次實驗。

五、數據處理

1.表格法

(1)從幾條紙帶中選擇一條比較理想的紙帶,舍掉開始一些比較密集的點,在後面便於測量的地方找一個點,作爲計數始點,以後依次每五個點取一個計數點,並標明0、1、2、3、4…測量各計數點到0點的距離x,並記錄填入表中,如圖所示。

(2)分別計算出與所求點相鄰的兩計數點之間的距離Δx1、Δx2、Δx3…

(3)計算平均速度,用平均速度代替相關計數點的瞬時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

(4)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分析速度隨時間怎麼變化。

2.圖象法

(1)在座標紙上建立直角座標系,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速度,並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在座標系中描點。

(2)畫一條直線,讓這條直線通過儘可能多的點,不在線上的點均勻分佈在直線的兩側,偏差比較大的點忽略不計,如圖所示

(3)觀察所得到的直線,分析物體的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規律。

(4)據所畫v-t圖象求出其斜率,就是小車運動的加速度。

六、誤差分析

1.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同,摩擦不均勻。

2.根據紙帶測量的位移有誤差,從而計算出的瞬時速度有誤差。

3.作v-t圖象時單位選擇不合適或人爲作圖不準確帶來誤差。

七、注意事項

1.開始釋放小車時,應使小車靠近打點計時器。

2.先接通電源,等打點穩定後,再釋放小車。

3.打點完畢,立即斷開電源。

4.選取一條點跡清晰的紙帶,適當捨棄點密集部分,適當選取計數點(注意計數點與計時點的區別),弄清楚所選的時間間隔T等於多少秒。

5.要防止鉤碼落地,避免小車跟滑輪相碰,當小車到達滑輪前及時用手按住。

6.要區分打點計時器打出的計時點和人爲選取的計數點,一般在紙帶上每隔4個點取一個計數點,即時間間隔爲t=0.02×5s=0.1s.

7.在座標紙上畫v-t圖象時,注意座標軸單位長度的選取,應使圖象儘量分佈在較大的座標平面內。

高一物理必修二教案 篇六

一、自由落體運動

1、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

思考:不同的物體,下落快慢是否相同?爲什麼物體在真空中下落的情況與在空氣中下落的情況不同?

在空氣中與在真空中的區別是,空氣中存在着空氣阻力。對於一些密度較小的物體,例如降落傘、羽毛、紙片等,在空氣中下落時,受到的空氣阻力影響較大;而一些密度較大的物體,如金屬球等,下落時,空氣阻力的影響就相對較小了。因此在空氣中下落時,它們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體都只受到重力,同時由靜止開始下落,都做自由落體運動,快慢相同。

2、不同物體的下落快慢與重力大小的關係

(1)有空氣阻力時,由於空氣阻力的影響,輕重不同的物體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較重的物體下落得較快。

(2)若物體不受空氣阻力作用,儘管不同的物體質量和形狀不同,但它們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體運動的特點

(1)v0=0

(2)加速度恆定(a=g)。

4、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初速度爲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二、自由落體加速度

1、自由落體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來表示。

2、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3、在同一地點,一切物體的自由落體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處的自由落體加速度一般不同。

規律:赤道上物體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極處重力加速度;物體所處地理位置的緯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體運動的運動規律

因爲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爲0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所以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論都適用於自由落體運動。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 gt2

3、位移速度關係式:v2=2gh

4、平均速度公式: =

5、推論:Δh=gT2

●問題與探究

問題1 物體在真空中下落的情況與在空氣中下落的情況相同嗎?你有什麼假設與猜想?

探究思路:物體在真空中下落時,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氣阻力,此時物體的加速度較大,整個下落過程運動加快。在空氣中,物體不但受重力還受空氣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時物體加速度較小,整個下落過程較慢些。

問題2 自由落體是一種理想化模型,請你結合實例談談什麼情況下,可以將物體下落的運動看成是自由落體運動。

探究思路:回顧第一章質點的概念,談談我們在處理物理問題時,根據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如何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複雜的問題得到簡化,進一步理解這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問題3 地球上的不同地點,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相同嗎?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點,同一物體所受的重力不同,產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來講,越靠近兩極,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就越大;離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典題與精析

例1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從靜止開始下落的物體一定做自由落體運動

B.若空氣阻力不能忽略,則一定是重的物體下落得快

C.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總是垂直向下

D.滿足速度跟時間成正比的下落運動一定是自由落體運動

精析:此題主要考查自由落體運動概念的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是指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選項A沒有說明是什麼樣的物體,所受空氣阻力能否忽略不得而知;選項C中自由落體加速度的方向應爲豎直向下,初速度爲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速度都與時間成正比,但不一定是自由落體運動。

答案:ABCD

例2 小明在一次大雨後,對自家屋頂滴下的水滴進行觀察,發現基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時間爲1.5 s,他由此估計出自家房子的大概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間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樣估算的嗎?

精析:粗略估計時,將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體,g取10 m/s2,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可求得。

答案:設水滴落地時的速度爲vt,房子高度爲h,則:

vt=gt=10×1.5 m/s=15 m/s

h= gt2= ×10×1.52 m=11.25 m.

綠色通道:學習物理理論是爲了指導實踐,所以在學習中要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分析問題要從實際出發,各種因素是否對結果產生影響都應具體分析。

例3 一自由下落的物體最後1 s下落了25 m,則物體從多高處自由下落?(g取10 m/s2)

精析:本題中的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加速度爲g=10 N/kg,並且知道了物體最後1 s的位移爲25 m,如果假設物體全程時間爲t,全程的位移爲s,該物體在前t-1 s的時間內位移就是s-25 m,由等式h= gt2和h-25= g(t-1)2就可解出h和t.

答案:設物體從h處下落,歷經的時間爲t.則有:

h= gt2 ①

h-25= g(t-1)2 ②

由①②解得:h=45 m,t=3 s

所以,物體從離地45 m高處落下。

綠色通道:把物體的自由落體過程分成兩段,尋找等量關係,分別利用自由落體規律列方程,聯立求解。

自主廣場

●基礎達標

1、在忽略空氣阻力的情況下,讓一輕一重的兩石塊從同一高度處同時自由下落,則

A.在落地前的任一時刻,兩石塊具有相同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

B.重的石塊下落得快、輕的石塊下落得慢

C.兩石塊在下落過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

D.它們在第1 s、第2 s、第3 s內下落的高度之比爲1∶3∶5

答案:ACD

2、甲、乙兩球從同一高度處相隔1 s先後自由下落,則在下落過程中

A.兩球速度差始終不變 B.兩球速度差越來越大

C.兩球距離始終不變 D.兩球距離越來越大

答案:AD

3、物體從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達地面時的速度與在一半高度時的速度之比是

A. ∶2 B. ∶1

C.2∶1 D.4∶1

答案:B

4、從同一高度處,先後釋放兩個重物,甲釋放一段時間後,再釋放乙,則以乙爲參考系,甲的運動形式是

A.自由落體運動 B.勻加速直線運動a

C.勻加速直線運動a>g D.勻速直線運動

答案:D

5.A物體的質量是B物體質量的5倍,A從h高處,B從2h高處同時自由落下,在落地之前,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下落1 s末,它們的速度相同

B.各自下落1 m時,它們的速度相同

C.A的加速度大於B的加速度

D.下落過程中同一時刻,A的速度大於B的速度

答案:AB

6、從距離地面80 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個小球,若取g=10 m/s2,求小球落地前最後1 s內的位移。

答案:35 m

●綜合發展

7、兩個物體用長L=9.8 m的細繩連接在一起,從同一高度以1 s的時間差先後自由下落,當繩子拉緊時,第二個物體下落的時間是多長?

答案:0.5 s

8、一隻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Δt=0.2 s內通過高度爲Δh=2 m的窗口,求窗口的頂端距屋檐多高?(取g=10 m/s2)

答案:2.28 m

9、如圖2-4-1所示,豎直懸掛一根長15 m的杆,在杆的下方距杆下端5 m處有一觀察點A,當杆自由下落時,從杆的下端經過A點起,試求杆全部通過A點所需的時間。

(g取10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