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教資高中政治教案範本多篇

教資高中政治教案範本多篇

高中政治新課程教案 篇一

《政府的職能:管理與服務》

一、教學構思

1、教材分析

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政府的職能:管理與服務》是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課第一框的內容,是對第一單元公民政治生活的延伸,又爲第四課政府權力的行使的教學內容做了鋪墊,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

②教學目標:明確我國政府的性質和主要職能;理解我國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初步探究學習的能力。感受政府是爲人民服務的政府,從而做出瞭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持和監督政府的價值選擇。

③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掌握政府的職能。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政府履行職能不能缺位、錯位和越位以及“政府萬能論”的錯誤。

2、學情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身邊的政府不是很關注,學習本課有利於學生深刻認識政府;政治生活對學生而言比較枯燥,在教學設計上要注意提高學生的興趣。

3、教法學法分析

學習方法:探究式學習

建構主義理論認爲在學習中應提供主動建構的時間和空間,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而探究式學習的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體驗生活,在教學活動中獲得對新知識的領悟。

二、教學環節

本課是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設計的,整個教學過程主要分爲五個環節。

環節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學

展示學生比較熟悉的四幅圖片,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熱情。

環節二:閱讀文本理解重點

先讓學生閱讀課本第一、二知識點,知曉政府性質和職能,指導學生分析環節一的四幅圖片,回答三個問題,明確政府的性質和職能。讓學生看課本第37頁的圖,自己舉例自己分析,加深對政府性質和職能的把握,同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再給出關於“汶川地震三週年”的事例材料,引導學生回答設置的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檢驗學生對政府職能的把握,第二個問題讓學生領悟政府爲什麼在汶川地震發生後履行這些職能,同時教師也必須指出即使不發生這些事件,政府也會履行自己的職能,這是由政府的性質(人民的公僕)和政府的地位(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以及政府的作用(便民利民)決定的。最後,教師再強調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主要職能是管理與服務,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並指出由於社會生活的複雜,存在職能交叉,比如公共服務職能,有社會領域的公共服務也有經濟領域的公共服務。

環節三:激發思維突破難點

以漫畫的形式,引起學生對有些政府履行職能的效果產生質疑,教師分析漫畫指出這是一種典型的政府越位現象,說明有些政府機關工作人員沒有很好履行職能,沒有便民利民,這與我國政府的基本職能是管理與服務相違背的,也與我國政府是人民的公僕相違背的,我們正在建設服務型政府,根本目的是進一步提高政府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爲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引導學生分析此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人們對政府機關的地位和特點的誤解產生的“政府萬能論”。這樣達到釋疑解惑。再引導學生具體分析“瘦肉精事件”材料裏體現政府的缺位和錯位現象。使學生更加明確我國政府是人民的公僕,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政府履行職能不能缺位、錯位和越位以及“政府萬能論”的錯誤。從而使難點達到突破。

環節四:暢所欲言內化情感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感受政府的作用:包括人們的社會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和人們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讓學生分組討論:《政府,有事呼我?》,引導學生具體分析討論題第⑤題“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需不需要“呼”政府、怎麼“呼”政府,教師總結對於人們就業一方面政府會完善市場就業機制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另一方面需要人們提高自身素質轉變就業觀念。目的:檢驗學生對“政府萬能論”的學習效果,體會政府是人民的公僕,感受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和政治素養。

環節五:提高升華課後探究

設置兩個課後探究題。目的:加深學生對政府的認識,擴展思維,爲後面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最後,教師指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本,對本課知識進行清點,提高自悟能力。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一、說教材:

本框題是第七課第二節第二框的內容,一方面是對《家庭消費的內容》這一框知識的延伸,同時又爲講授《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做好鋪墊,起着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

另外,該課題與高一新教材《經濟生活》的第一課《生活與消費》密切聯繫,是新課程改革的必修內容。教材圍繞爲什麼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以及怎樣樹立正確消費觀念依次展開,介紹了五點:不抑制消費;不超前消費;注重精神消費;科學消費;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精神。教材首先從提倡適度消費入手,適度消費是正確的消費觀念的重要內容,教材主要指明瞭消費主要與國情及家庭收入相適應,既不滯後又不超前消費。其次提出要注重精神消費,提出這一點主要是針對家庭消費只注重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文化消費這種不平衡、不協調的消費現象,指出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必須協調發展,不可一輕一重。接着要求要提高消費的科學性,科學消費是正確的消費觀念的重要內容,教材主要提到在現實生活中,落後、愚昧、無知、不文明、不衛生的消費仍然大量存在,因此要求要改變這些落後的消費習慣。最後,教材提出要發揚艱苦奮壯鬥、勤儉節約精神。這一點實際是對“樹立正確消費觀”這一問題的歸納和總結,也是正確的消費觀的本質和中心所在。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理解生產與消費的關係,運用如何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2、過程與方法:

在分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一問題時,採用問題解答法,情境導入法等。同時能結合現實經濟生活中不合理、不科學的消費現象,使學生認清其危害,從而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向學生進行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分析、審視自己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爲,鼓勵學生敢於剖析自己、修正自己,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的重點內容在於生產與消費的關係,確立的依據主要是要依據教學大綱所規定的。

本節的難點主要在於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確立的依據是這部分的內容理論性較強,學生較難理解。

四、說學情

經過一個學期多的高中生活的學習,學生已經能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對於如何學習政治這一科也都有自己的方法,但由於本校屬於農村中學,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原有的知識儲備較少,在理解一些理論性較強的內容時比較有難度,因此在講課的過程中儘量避免純粹講理論,不在理論上做太大突破,只是點到爲止。同時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正確消費觀的教育。

五、說教法:

根據教學內容,考慮採用以下教法:

(一)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正是針對學生蘊藏着的學習的主動性,把學生帶入情境,在探究的樂趣中,激發學習動機”設計一定的情境,使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學生抽象理論知識,從而使學習由被動灌輸變爲主動的學習。教學中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社會現象的分析、學生生活的情境聯繫起來,可以加強理論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具有重大意義。

(二)問題教學法。在本部分的學習中,本人貫徹主導與主體相結合的原則,採用問題教學方法,教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要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扮演好“主導”的角色,採用問題式教學法,通過學—導—學,培養學生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多媒體教學法。根據教學多感官共同參與原則,創設輕鬆的學習環境,採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視聽效果,提高課堂效率。

(四)討論法。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經過幾個人共同的討論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結果。同時討論法也是貫徹學生是學習主體的主要步驟。

六、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利用活動,設定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的老師”,喚起學生的興趣是學習活動的基礎。針對本框的內容,結合學生本地的實際,本人利用學生回答本校學生使用手機的情況,秦始皇是否使用過手機。通過這一活動,引起學生的興趣,把學生帶入這一設定的情境中,活躍課堂氣氛。從而能夠把學生引入這一情境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課講授:問題設疑,導議相依,情境解答

“學貴有疑”,精心設計問題,以疑導入,啓發思考,層層誘導,講議結合。

關於生產與消費的關係,學生通過情景思考,可以理解二者之間的關係,幾種正確消費觀的教學。在本部分的教學中,本人主要設計了幾個情景,學生通過閱讀課本和相關材料,自主的學習,解答。在這一環節中,本人主要設計如下五個問題:1、正確的消費觀主要有哪些內容?2、什麼是適度消費?如何判斷一種行爲是否是適度消費?3、閱讀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的故事,分析她們兩種消費行爲?4、觀看漫畫“小兒麻痹症”,分析漫畫諷刺社會上哪種錯誤的消費行爲?5、讀圖,想想這樣的消費觀對嗎?

通過對第1個問題的思考和回答,學生能夠對本框的內容有一個全面的瞭解,瞭解正確的消費觀有哪些,同時由於本問題比較簡單,適合於分層次的教學。第2個問題主要是針對什麼是適度消費,以及如何判斷一種消費行爲是否是適度而設置。通過解答,學生能夠清楚什麼是適度消費,可以區分超前消費和抑制消費這兩種消費形式。第3個問題主要是對第2個問題的延伸,通過一箇中國老太太和美國老太太的故事,使學生理解信用消費,區分信用消費和超前消費。設置第2個和第3個問題的解答,主要是爲了突破本課的難點,學生在前面學習基礎上了解了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但具體來說還不太明確,通過對超前消費和信用消費的學習,可以更清楚消費對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的意義。第4個問題主要是通過漫畫“小兒麻痹症”的,使學生清楚物質消費和精神消費的關係。什麼樣的消費觀纔是科學的?學生往往很模糊,本人主要通過呈現幾張有代表性的圖片,在回答第5個問題中,讓學生在看漫畫和老師的講解中瞭解什麼是科學消費觀。

正確的消費觀最後的一點是要求要樹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在這方面本人主要是略講的方式,沒有大量的進行說教,主要是讓學生明確要求要樹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並不是要做爲一種消費方式,而是一種精神在貫徹着的。

(三)以討論爲手段,着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本節課的最後一部分內容是討論階段,通過事先對本班學生使用手機情況的瞭解,再經過對呈現問題的討論,可以起到鞏固知識,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自己所學應用於生活中來。本人設置的討論題目是“結合自已的親身體會,以及今天所學想想學校爲什麼要開展禁止學生使用手機的活動?”。學生在上課前的情境激起學習的興趣,同時又在結束前再對先前的情境進行思考,從而加深了學習的印象。

(四)練習及作業佈置

鞏固新知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過程,練習的形式和內容可以多樣化,但要以能提高學生技能、發展能力爲目標。因此本人主要設置了兩種練習,一種是大學聯考問答題,一種是辨析題,學生結合自已的親身體會,以及今天所學知識,學生對開放性試題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高中政治教學案例和設計 篇二

高中政治導學案例——《處理民族關係的原則》 高中政治導學案例---李月奎

(一)導入(2分鐘)

教材分析

本框是高一《政治生活》第三單元第七課內容,本課內容由三目構成,第一目:雪域高原的歷史性跨越,第二目:我國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第三目: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我們該做什麼,能做什麼。本課內容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政治生活》第三單元《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通過對三項政治制度的分析讓學生感受到我國政治文明的建設和發展程度,本課時內容《處理民族關係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是學生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前提,學好本課時內容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民族區域自治這一基本的政治制度並在實踐中能夠自覺地落實到行動中

學情分析

這屆高一的學生有強烈的自主學習探究的慾望,有很好的合作意識,他們有着豐富的生活經驗,對社會中發生的重大問題比較敏感並且比較感興趣,。但是政治生活模塊部分知識離學生的現實生活有點遠,高一的學生政治生活的知識還比較欠缺,透過現象認識本質的能力有待提高。在學習過程中有些理論問題較難解釋他們所接觸的實踐問題,很多學生往往產生困惑。因此本課在教學設計中儘可能做到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聯繫當前發生的社會熱點問題來設計和展開課堂教學,將生活主題和學科知識較好地結合。

(二)自學與討論結合(15分鐘)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共同締造了偉大的祖國。

2、理解我國新型的民族關係,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及相互關係。

(二)能力目標

1、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原則,堅持了從實際出發,適合我國國情。讓學生嘗試用歷史的、辨證的眼光觀察、評價問題,提高學生的比較、鑑別能力。

2、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歷史、地理知識,深入學習本課。培養學生善於將不同學科知識綜合起來,不斷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尊重不同民族風俗習慣,與不同民族團結友愛、和睦相處的觀念。

(三)議(6分鐘)

小組充分討論

教學重點和難點

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及相互關係。

(四)講(10分鐘)

(一)學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歸類總結,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展示目標

(二)精講點撥。

1、我國民族概況和新型民族關係的建立(板書)

新中國成立後,剷除了民族壓迫和剝削的階級根源,逐步建立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

2、處理民族關係的原則。(板書)

(1)處理民族關係的原則(板書)

一、民族平等----含義、地位

二、民族團結----含義、重要性

三、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因、作用

(2)三大原則之間的關係(板書)

深入分析:民族不平等→民族不團結→民族衝突→戰爭→社會動盪國家分裂→經濟社會停滯甚至衰退。 三項原則互相聯繫、不可分割。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五)練(10分鐘)

題型:易-中--難,兼顧好-中--差

一、選擇題 2010年,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以下簡稱延邊州或延邊)成立60週年。據此回答1~2題。 1.爲幫助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快速發展,吉林省在項目建設和財政支出上加大支持力度,落實國家“興邊富民”政策,重視發展朝鮮族的民族文化教育,延邊州呈現出民族團結和睦、社會和諧發展的局面。這說明 ①各民族共同繁榮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②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扶持是推動民族地區發展的根本動力 ③我國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作爲推動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 ④各民族共同繁榮爲民族平

等和民族團結提供了物質保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成立以來,延邊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近幾年,延邊州gdp年均增長16%,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54.8%,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6.6%,全州呈現出經濟發展、政治安定、文化繁榮、社會進步、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的良好局面。這充分說明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①爲各民族共同繁榮提供了制度依據 ②有利於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權利的實現 ③有利於維護國家的統一和民族的團結 ④有利於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0年7月9日,中央宣傳部、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召開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視頻會,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認真學習領會中央關於做好民族工作、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要求,在全社會廣泛、深入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我國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是因爲民族團結是 ①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誌之一 ②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 ③社會穩定的前提和國家統一的基礎 ④實現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問答題 7.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對新疆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決定設立喀什經濟特區,並由上海、廣東、山東等省市對口支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議上強調,“要舉全國之力,把新疆這塊偉大祖國的寶地建設得更加美好”。 運用《政治生活》的有關知識回答:黨和政府爲什麼要推動新疆的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

(六)反思總結(2分鐘)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在我國堅持用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來處理民族關係。作爲當代青年,我們要把鞏固和發展新型民族關係付諸行動。 本節課在學習方式上採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整個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問題都是學生自己分析、自己解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始終以“平等者的首席”身份出現,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本節課較好地把握了重點知識: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抓住了本課的核心知識,提高了教學的實效性。本節課所設案例有的來自社會中的熱點問題,有的來自高中學生的實際,極易引起學生共鳴。本課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基本得以落實,課堂氛圍較爲輕鬆。本節課也暴露出新課程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知識目標淡化的“度”該如何操作,心中無數。探究無限,時間有限;本節課雖然在多處採用讓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在調動學生學習情趣、營造互動式課堂氛圍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有些探究僅停留在表面上,且學生的參與面不是很廣。

高中政治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文化對人的影響的來源;文化對人的影響的表現――文化對人們交往行爲和交往方式的影響,文化對人們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的影響;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潛移默化、深遠持久。

能力目標:能結合材料或舉例分析、說明文化影響的來源、表現和特點;在對文化特點和差異的討論、探究中,提高學生的比較、鑑別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認識到健康向上的文化對人成長的意義,自覺學習、主動感悟文化薰陶,積極參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動,培養自己正確的交往方式、思維方式。

教學重點

文化對人的影響的表現和特點。

教學難點

正確看待文化對人的影響的特點。

教學建議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多引導學生自己舉例、分析,並設置一些活動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討論、分析文化對人的影響的表現和特點,以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接受所學知識。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教師列舉近期出現的文化現象或發生的文化事件,以及人們對這些事件的評論。藉以說明,生活在社會中,我們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文化對我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二、學習新課

(一)文化影響面面觀

1、文化對人的影響的來源:來自於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於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圍繞文化環境和文化活動兩方面舉例,也可以結合導入的內容直接切入。

比如:一個外地人在北京生活的久了,就會說一些北京話,言行舉止不自覺地帶有一種“我是首都人”的特有優越感。一些單位通過組織各種形式的集體活動培養成員的團隊意識,增強集體的凝聚力。

2、文化對人的影響的表現

說一說:文化對你產生了什麼影響?舉例說明。

第一,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爲和交往方式。

影響因素:價值觀念、風俗習慣、文化程度

交往方式差異見諸交往時使用的語言、符號、器物等,也見諸於交際過程中的行爲舉止。

圍繞幾個不同和原因請學生分別舉例說明,還可以結合下面的事例簡析。

見面禮:(相似的還有宴客禮、送客禮、打招呼的方式等)

材料一:西藏的“哈達文化”

在藏族的社會交往中,長期盛行使用哈達這一禮儀之品,是因哈達的豐富文化內涵決定的。藏族人歷來認爲潔白、無瑕最能表達和象徵人們真誠、純淨的心願,所以人們自古以來在社會交往中使用潔白的哈達,以表達自己真誠、純淨的心願。因而哈達便早已成爲藏民族這一深刻文化心態的重要媒介和載體。

材料二:歐美的“擁抱禮”

擁抱禮是流行於歐美的一種見面禮節。其他地區的一些國家,特別是現代的上層社會中,亦行有此禮。擁抱禮多行於官方或民間的迎送賓朋或祝賀致謝等場合。行禮時,通常是兩人相對而立,各自左臂偏上,右臂偏下,右手環撫於對方的左後肩,左手環撫於對方的右後腰,彼此將胸部各向左傾而緊緊相抱,並頭部相貼,然後再向右傾而相抱,接着再做一次左傾相抱。當代,許多國家的涉外迎送儀式中,多行此禮。

材料三:泰國的“合十禮”

與泰國人交往,不要握手,雙手在胸前合十即可。泰國人把“頭部”視爲神聖的部位,千萬不能隨便摸泰國人的頭。還有,如坐着時不能蹺二郎腿、不能用手指着對方、進泰國人家要脫鞋等小細節都要隨時注意。

第二,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學生活動:秦俑被髮掘以後,吸引了四面八方的觀衆。現在,假如你是美術家、軍事家、冶金家、社會學家……

(美術家來了,他們慶幸秦俑的發現填補了秦代美術史的空白;軍事來了,他們笑看吳鉤,說秦俑的發現爲研究中國古代兵法、兵器和軍陣,提供了真實的資料和場景;冶金家來了,他們手握秦劍,感嘆中國古代冶金術的高超;社會學家來了,他們站在排列有序的秦俑陣前,感慨秦朝的暴政使多少家庭妻離子散、流離失所……)

思考:不同的人爲什麼對同樣的對象會有不同認識?這說明了什麼?

不同的人知識、閱歷不同,思維方式也就不同。這種思維方式反過來又影響人的認識和實踐活動。

說一說:同學們能不能圍繞這三個方面舉些例子說明這種不同呢?

讓學生圍繞不同的文化對三個方面的影響來舉例,教師適當引導和點題。

介紹電影《刮痧》(中美文化差異引起的衝突)

簡介:電影《刮痧》的故事發生在美國中部城市聖路易斯。主人公許大同五歲的兒子丹尼斯鬧肚子發燒,在家的爺爺便用中國民間流傳的“刮痧”療法給丹尼斯治病。而恰恰是“刮痧”成了許大同虐待孩子的證據。法庭上,一個又一個意想不到的證人和證詞,使許大同百口莫辯。而以解剖學爲基礎的西醫理論又無法解釋通過口耳相傳的經驗中醫學。面對控方律師對中國傳統文化與道德規範的“全新解釋”,許大同最後終於失去了冷靜和理智。一個原來美好幸福的家庭轉眼間變得支離破碎,努力多年、以爲已經實現了的美國夢,被這場從天而降的官司徹底粉碎了……

如果學生有興趣,教師可以結合中西方文化差異做些補充說明。如:

(1)中西方龍文化的差異

在西方人眼裏,龍是一種邪惡的象徵,是一種醜陋的蜥蜴。但在國人的眼中和傳說中,龍是一種神祕而強大的生物,象徵的是公正,正義和力量。

(2)中西方繪畫的差異

中國畫的大開大闔、潑墨寫意和歐洲油畫講究的人體比例和光學原理等完全是屬於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技術範疇,似乎很難有共同語言。歐洲人有時不太能夠理解我們過於抽象的藝術表現手法,我們有時也會認爲歐洲人的藝術技巧過於寫實本分,缺乏靈氣。看多了歐洲繪畫史上被奉爲經典的宗教題材畫作,中國人有時在感嘆其技法寫實細膩的同時,也會感慨歐洲大師們想象力的貧乏:爲了說明天使在飛,就非得給那些可愛的小精靈們加上一雙翅膀。而我們的祖先不也畫了幾千年了嗎,在那些美麗的仙女旁邊加上幾朵白雲,她們不就飛起來了嗎?多有意境,多有想象空間啊。

(3)中西方吹牛的差異

與中國人不同,美國人很少吹父母兄弟、親戚朋友,更很少誇耀他的家鄉出過什麼人物。要吹就吹自己,吹得不加掩飾。有個美國人瀟瀟灑灑地告訴我他會說漢語,最後我才知道他只會說“你好”和“謝謝”,數數只能數到“6”,“7”是什麼就不知道了。美國人直接吹自己,中國人含蓄婉轉,繞着彎兒吹自己。看起來只是民族性格的不同,其實也與文化的不同頗有關係。美國社會注重個體生命,一個人的成功與否要靠自己,誇耀自己家人和親友如何了得沒什麼用處,況且美國人也不想讓別人覺得他是仰仗着什麼背景什麼人物才獲得成功的。要找到好工作把握好機會就得推銷自己,推銷自己就常常是廣告化的吹牛。中國社會是羣體化社會,中國人特別注重血緣關係以及與周圍人的關係,個人與親朋好友組成一張網。

問題探究

閱讀課本P15材料並思考。

高中政治教案 篇四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1、知道經濟往來結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匯票

2、知道外匯和匯率的含義

3、理解各種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範圍

4、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意義

5、運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識,聯繫實際談談信用工具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作用

(二)能力目標1、通過演繹信用卡、支票、匯票等幾種信用工具的使用,使學生感受現代經濟生活中學會正確使用信用工具的好處,增強學生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框學習,使學生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商品貨幣觀念,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教學重點:信用工具外匯

★教學難點外匯匯率

★教學方法教師啓發、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有關資料,並組織學生親自辦張借記卡、靈通卡,用借記卡和靈通卡消費,體驗信用消費;課上採取討論等學生主體參與的課堂教學活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通過上節課學習,我們理解了貨幣的本質,知道了貨幣的職能,並且知道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紙幣代替了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等職能,給人們的商品交換帶來了便利。但信息技術的發展,又出現了新的流通工具,大家知道有哪些嗎?

學生活動:一部分學生可能忙着翻書去找;一部分學生可能互相討論;一部分學生可能預習過教材,大聲回答。

學生回答:信用卡、借記卡、靈通卡等

教師提問:大家知道這些工具怎麼使用,有什麼好處、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嗎?

這就需要我們學習“信用工具和外匯”這一框。

(二)進行新課

1、信用工具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同時提出問題:1、在覈算經濟往來時,通常使用什麼結算方式?

2、你在生活中接觸或使用過什麼樣的信用工具?3、對使用信用工具有什麼感受?

學生活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閱讀,積極思考,然後展開討論,發表見解,回答問題

教師活動:總結學生回答的提問,繼續設問:什麼是信用卡?如何使用?

學生活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閱讀,積極思考,然後每四人一組展開討論,每組選出代表,發表見解,回答問題

教師活動:聆聽學生回答,進行點評,並總結:兩種結算方式:現金結算和轉帳結算

信用卡是銀行對資信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使用信用卡消費更加簡便、使用、高效與安全。我們應該學會使用信用卡。(瞭解常用信用卡的使用)

教師活動:出示一張支票(複印單)——這是我們學校爲了購置多媒體給三聯家電的一張票據,請大家看看,知道是什麼?它有什麼作用?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得出結論

教師點撥:總結學生結論,引導學生知道

(3)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憑證,是出票人委託銀行等金融機構見票時無條件支付一定金額給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據。支票分爲轉帳支票和現金支票兩種,轉帳支票用於同城結算,付款單位開出支票後,收款單位憑此票到銀行把這筆錢轉入自己的帳戶。現金支票由付款單位開出,收款人憑票到銀行支取現金。

教師活動:現在我們學校從北京某公司購進一批餐具,我們學校應該怎樣和這個公司結算呢?是否仍用支票結算?學生活動:看書並討論,請學生代表發言,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歸納總結

(4)匯票支票一般用於同城結算,外埠結算一般使用匯票。匯票由出票人簽發,委託付款人在見票時或在指定日期,無條件支付確定的金額給收款人或持票人。匯票包括銀行匯票和商業匯票。銀行匯票又分爲電匯和信匯。匯票的使用,避免了長途攜帶現金的不便和風險。

2、外匯教師活動:多媒體展示歐洲優美的風光,假期間我計劃去歐洲旅遊,在那裏我能使用人民幣消費、購物嗎?學生活動:學生就老師提出的問題去閱讀教材;然後展開討論,並回答

教師總結:(1)含義:外匯是指以外幣表示的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工具。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償還對外債務等。

在經濟生活中大家要了解外匯的特徵(以外國貨幣表示;可自由兌換)以及外幣與外匯的關係:外匯包括外幣,但外匯不等於外幣。外匯中還包括其他內容:外幣有價證券、外幣支付憑證等,外匯的主要內容是外幣支付憑證。通常情況下,只有可以自由兌換的外幣纔是外匯。

(2)匯率的含義:匯率又稱匯價,是兩種貨幣之間的兌換比率

學生活動:思考P10“人民幣外匯牌價”兩個練習題,教師總結:

(3)人民幣外匯牌價:我國通常採用100單位外幣作爲標準,折算爲一定數量的人民幣。如果用100單位外幣可以兌換更多的人民幣,說明外匯匯率升高;反之,則說明外匯匯率跌落。

教師活動:大家知道匯率是經常變動的,爲什麼匯率經常變動?我國在美國、日本等國再三施加壓力的情況下,爲什麼保持匯率穩定,人民幣不升值?

學生活動:學生就老師提出的問題去閱讀教材;然後展開討論,並回答

(4)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意義

教師點評: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主要有:外匯的供求關係、通貨膨脹(或緊縮)率的差異、經濟增長率、利率水平、國家貨幣_的干預與管制、市場預期、外匯投機活動等。

外匯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匯率的升降調節進出口貿易;可以影響國際資本的流動方向和數量;可以影響國內物價水平;影響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等。

因爲外匯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國際貿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國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對實現擴大就業、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課堂總結、點評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信用工具、外匯和匯率的有關知識。深刻理解這些概念,弄清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繫,是進一步學習經濟生活知識的基礎。也是大家參與經濟生活的重要基礎,有利於提高大家參與經濟生活能力。

★教學體會

本節學習了信用卡、外匯和匯率的有關知識,知識點比較多,涉及面比較廣。根據新課程目標要求,要把握住信用卡和外匯這兩個重點,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理解。涉及的相關鏈接知識讓學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開。教學中注意雙向互動,讓學生在積極思考與討論中,在社會實踐中,自主探索、領會有關經濟生活中包含的經濟學道理,學會獨立分析,增強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切忌機械記憶。

高中政治教師實用教案 篇五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識記:影響消費的因素;消費類型的兩種劃分方式;恩格爾係數。

理解:過去、現在和未來收入的高低對消費水平的影響;收入分配狀況與消費水平的關係;物價變動對人們消費的影響;錢貨兩清、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的異同點。

聯繫的實際問題:看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動,並初步說明我國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的原因。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本框的重難點是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環節一:生活導入,設疑引思。

教師活動:首先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不同的消費,再以設問方式導入該節課的內容,帶出問題——作爲一個社會人,同學們的日常消費活動包括哪些項目?

學生活動:就日常生活的體驗得出相應的迴應,例如:買文具、食堂吃飯、買零食、買衣服、電話費等日常消費活動。

教師活動:多媒體課件展示於學生可能並有實際經驗的消費內容。

教師:同時導出課堂主體內容:日常消費多種多樣,家庭作爲消費的主體單位是我們要關注的重要內容,那影響它消費的因素有哪些?這些消費活動有什麼區別?我們消費活動的不同又說明了什麼問題?

所以我們這節課就影響消費的因素及消費的類型做相關討論

★ 【本環節設計意圖】:從學生比較熟悉的的生活場景出發,引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列舉自己及家庭的消費行爲,拉近了學生與課程的距離。爲講影響消費的因素和消費的類型做好鋪墊。

★ 環節二: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一) 情景分析:

探究活動一第一部:小劉的糾結

小劉在滕州一傢俬營企業工作,月收入3000元。他的妻子是銀座超市的營業員,月收入1500元。看着許多同事都成了“有車一族”,小劉的心也熱了。但數數口袋裏的錢,小劉又有些猶豫了。

小劉爲什麼糾結?

學生活動:消費水平受很多因素影響,其中主要是居民收入。

教師講解:1、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的當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大,當前可支配收入越少,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小。

探究活動一第二部:小劉的忐忑

面對現實,小劉有些忐忑,“現在把錢都花在車上,企業發展又不穩定,父母年齡增大,孩子馬上要上學,將來花錢的地方多,還是暫時別買吧。”

小劉忐忑又爲哪般?

學生活動:2、居民消費水平不僅取決於當前的收入,而且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

教師講解:當前收入直接影響消費,預期消費則影響消費信心,當預期消費樂觀時,消費信心就強;預期消費較低時,消費信心就弱。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須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

探究活動一第三部:小劉的困惑

假如小劉所在的滕州市大多家庭的月收入在5000到6000元之間;而B市只有少數家庭月收入上萬元,其它家庭月收入都還只有1000-2000元。

如果小劉是汽車銷售商,會選擇到哪個城市開店?爲什麼?

教師提出問題:通過活動和下面一組比較,社會收入差距與社會總體消費水平有什麼關係?

學生活動:3、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聯繫。

教師講解:人們的收入差距過大,總體消費水平會降低;反之收入差距小,會使社會總體消費水平提高。

在講完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後播放視頻

學生討論:面對小劉的糾結,忐忑,困惑,我們能給小劉提出哪些建議呢?

[本環節設計意圖]:通過小劉的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歸納出影響家庭消費的主要因素及結合圖片和探究活動提升學生對這一重點的認識。

探究活動二:考查自己家裏的消費水平與恩格爾係數的關係

教師活動:每個家庭的消費活動各不相同,那如何衡量一個家庭的消費水平呢?引導學生通過討論和書本閱讀了解相關內容

學生活動:認真閱讀並討論得出結論家庭消費的不同內容體現了不同的消費水平

要了解家庭消費水平先要知道一個概念就是消費結構,是指人們各類消費支出在消費總支出中所佔的比重。消費結構會隨着經濟的發展、收入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變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發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順序。

教師提出:恩格爾係數和消費水平有什麼關係?

學生活動:恩格爾係數指食品支出佔家庭總支出的比重。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用公式表示:恩格爾係數=食品支出費用/各項消費總支出費用×100%。一般恩格爾係數越大,越影響其他消費支出,特別是影響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增加,限制消費層次和消費質量的提高,因此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爾係數減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費結構會逐步改善。

★【本環節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了解恩格爾係數,以及恩格爾係數高低的含義。

教師:雖然我們是用同學們的消費活動做的說明,但要明白家庭消費的影響因素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在考察了總體消費狀況的前提下,接着來討論一個具體的消費案例:

探究活動三:趙老師的家庭賬單

自主探究:對該家庭的消費支出,可從哪些方面進行分類?

學生活動:1、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爲錢貨兩清的消費、貸款消費和租賃消費

教師活動:錢貨兩清的消費,是人們最常用的交易方式。交易一旦完成,商品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都發生了轉移,商品如何使用一般由買主自己支配,不再受賣者的限制;

租賃消費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消費方式,我們可以通過租賃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權不發生變更,而獲得該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權。

貸款消費是一種新興的消費方式,主要用於購買大宗耐用消費品及服務。因爲這些消費品超出消費者當前的支付能力,因而預支自己未來的收入,來滿足當前的需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花明天的錢,園今天的夢”。貸款消費的交易方式,其消費品的所有權與使用權沒有完全轉移。在消費者按照約定按時還貸的前提下,消費品的所有權與使用權逐漸發生轉移,直至還完貸款爲止,其所有權與使用權才徹底轉移到消費者手裏。

貸款消費的作用

1、對消費者個人來講,它能滿足消費者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質量。_

2、對社會來講,貸款消費能促進生產,推動經濟的發展,拉動經濟增長。對提高社會的信用意識、法制觀念有積極的作用。

3、對銀行來講,貸款可以增加銀行的貸款利息,增加銀行的收益。

貸款消費應該注意的問題:

1、要轉變傳統消費觀念,以積極的態度來對待貸款消費,在理智消費的指導下,通過貸款消費滿足當前的消費需求,提高生活質量。

2、選擇貸款消費時要考慮自己的償還能力,應該把貸款的數額控制在自己的還貸能力之內。

3、要講究信用、按時還貸。

學生活動:2、按消費的目的不同,可分爲生存資料消費、發展資料消費和享受資料消費

怎樣理解消費類型的轉變?

教師活動:生存資料消費是最基本的消費,滿足較低層次的衣食住用行的需要;發展資料消費主要指滿足人們發展德育、智育等方面需要的消費;享受資料消費滿足人們享受的需要。隨着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收入越高,就會越來越追求身心愉悅和全面發展,這時發展資料和享受資料的消費將逐漸增加,對生存資料的消費比重將大大減少,食品支出比重應該越低。

★【本環節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自主探究,明確消費類型的兩種劃分引導學生,並引導把自己的家庭消費內容按兩種劃分標準歸類。在貸款消費的問題上再設置情景,引發學生探究,以突破難點。

課後小結

本課分爲兩目,知識點較多,課堂容量大,但理論難度不大,在以往的教學中,我爲了講清每個知識點,往往創設多個教學情景,學生思維在多個教學情景中進行轉化,教學過程稍顯龐雜。爲了提高課堂效率,我精心設計了“小劉三步曲活動”這一教學情景,結合我們日常生活的消費爲背景案例貫穿全課,把知識點有機聯繫在一起,逐層深入,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深化知識。

讓學生真正參與教學活動,充分引導學生全面地看待身邊的經濟現象。在講解“恩格爾係數”這一目時,採用了非常直觀的我國近幾年恩格爾係數變化圖,使抽象的概念便於學生理解。在課的難點部分對貸款消費進行討論,通過圖片、探究、表格更好理解貸款消費和其它消費的不同。在更好理解重難點的基礎上加強德育教育。

高中政治教學案例和設計 篇六

重慶外國語學校 肖志農李 靜

一、本課地位

本課內容爲《文化生活》(人教版)第二單元“文化傳承與創新”第五課“文化創新”的第二框。如何進行文化創新既是一個社會熱點,具有很強的思想理論性,也具有很強的探索實踐性。在前面的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同學們基本明確了文化的交流、傳播和發展,也明白了文化的繼承和發展需要創新。那麼,怎樣進行文化創新便是本課探討的內容,也是本單元的重點、難點和落腳點。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立足於社會實踐。

(2)文化創新過程中要認識、處理好的兩對基本關係: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係;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係。

(二)能力目標

(1)分析判斷能力:結合具體實例初步具備分析判斷文化現象中的正確與錯誤、先進與落後、高雅與庸俗等的能力。

(2)實踐探究能力:在合作、探究中體驗生活、生成認識、構建知識的能力。

(3)思辨創新能力:結合具體實例初步具備正確認識和處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關係,提出富有創意的方案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關注世界文化發展。

(2)積極參加文化學習、創作活動,具有積極學習借鑑各民族文化優點,特別是對中華文化發展創新的態度。

(3)要堅持辯證的觀點對待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堅持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反對文化生活中的“守舊主義”、“歷史虛無主義” 和“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

三、重點難點

重點:

(1)文化創新過程中要處理好的兩對關係。

(2)文化創新過程中要堅持的正確方向。

難點:

(1)如何正確處理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係。

(2)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四、教學構思

(一)設計理念

(1)教學過程中努力貫徹新課程的理念,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這一學習的主體和主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創新”地學習,體現新的學生觀。

(2)教學過程中引導同學們觀察文化現象、體驗矛盾衝突、引發辯證思考、合作探究解決、生成構建知識、啓發正確觀念、反思踐行提升,體現新的學習觀、知識觀。

(3)教學過程中大膽突破教材侷限,重新生成和整合知識結構,從中國和世界兩個角度深化對文化正確方向的理解。

(4)教學過程中以典型的文化現象——“奧運會開閉幕式”的品評、設計、展示等活動貫穿始終,充分發揮和體現思想政治課新課程改革的方向和特點。

(5)教學過程中積極創設情境,調動同學們的生活經驗,激發同學們的創造熱情,通過文化創新途徑的實踐與探索培養同學們的思辨能力、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二)教法學法

(1)教法:情景教學法、實踐探索法等 (2)學法:合作學習法、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等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活動內容

活動形式

活動目的

課前視頻:《茉莉花——文化南京》

觀看視頻

感受南京獨特的文化內涵,拉近與學生的情感距離,提出探討課題:文化創新的途徑。視頻內容:雅典奧運會閉幕式上中國文藝表演

觀看視頻

在極其富有爭議的視頻欣賞、玩味中,積累複雜的情感體驗,等待宣泄。

自由辯論:

正方:驚喜多過遺憾 反方:遺憾多過驚喜

即席辯論

在民主與開放的自由辯論中,讓學生初步領會到文藝表演無論是驚喜多過遺憾,還是遺憾多過驚喜,都需要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中找到平衡點,堅持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

現場調查:

1、您最想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看到什麼? 2.您最不想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看到什麼? 3.你希望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有什麼突破?

現場調查

爲模擬設計“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收集素材。

理論儲備:教材及溫馨提示

自主學習

閱讀教材和相關資料,整合文本,生成知識,爲創意做好理論儲備。

感悟經典:《他山之石—開幕式精彩瞬間》

觀看視頻

藉助極富視覺衝擊力、情感震撼力的視頻,激發學生激情創意的靈感。

創新設計:設計點火儀式和開幕式片段

合作探究

結合實踐調查、理論準備以及“他山之石”的啓發,寫出具體創意片斷。

創新與競爭

創意展示

分組展示

分組展示創意片斷,說明元素取捨和使用。

創意比拼

分組對決

自評,陳述本組構思中精妙之處;互評,修繕別組構思中的瑕疵。通過自評互評讓學生髮現文化創新應該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採衆長,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文化創新的根本源泉是社會實踐。

生成與構建

構建體系:在學生自評與互評基礎上的點評總結生成文本的體系創建

知識小結

知識結構圖(見板書設計)

六、板書設計 七、資料鏈接

溫馨提示(一)2008年北京奧運會

開幕時間: 2008年8月8日20點(考慮時代風貌、現代氣息)

主會場:中國北京,國家體育場“鳥巢”(注意主辦方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的展示)觀衆:幾十億中、外觀衆(考慮中外觀衆的需求)

主題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

三大理念: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

(綠色奧運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科技奧運體現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的和諧;人文奧運則體現人與人、人與社會甚至國與國之間和諧等。)

溫馨提示(二)“北京奧組委”開幕式創意方案徵集要求

1、主題突出,特色鮮明,內涵豐富,充分體現中國風格、人文風采和時代風貌; 2、蘊含“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三大理念;

4、促進世界對中國的瞭解,增進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誼; 5、創意方案的藝術表現形式要創新,並充分運用高科技手段展示奇思妙想,令人耳目一新。

八、教後評價

今年10月18日,本節課在參加了“全國第四屆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優質課評選活動”的高中組現場授課,受到專家評審組和現場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榮獲全國一等獎。全國著名特級政治教師、本屆優質課高中評審組主任沙福敏教師在總結大會上對本堂課的創新設計和教學方式作了全面的介紹和高度的評價。她總結到:“從教學方式的選擇與教學實效性的關係來看,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正是課堂改革中出現的可喜的現象,它已經改變了教師一人講、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說是異彩紛呈,但是教學方式的選擇必須把握好教師教學的核心主旨,離開了教學主題,教學的任何形式都是不可取的。要真正記住有實效性是課堂教學的核心,一定要防止偏離主題的形式化。

高中政治教案 篇七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班級 姓名 學號

一、課標與教學要求

1、課程標準

描述幾種消費心理;辨析消費觀念的變化,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_ 消費心理,如從衆心理、求異心理、追求時尚等;

_ 針對消費觀念的變化和衝突,討論“艱苦奮鬥精神的時代意義”。

_ 主張“量入爲出、理性選擇、轉變觀念”的意義。

2、教學目標

1、識記:主要的消費心理

2、理解:怎樣看待、評價各種消費心理

準確理解四大消費原則的含義

二、教材梳理

1、知識結構

從衆心理

求異心理

消費心理面面觀 攀比心理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求實心理

量入爲出,適度消費

做理智的消費者 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2、知識要點

人們的消費行爲受_______的影響。這些消費心理主要有:

消費心理的表現 具體特徵 評價

從衆心理引發的消費 追隨____ ,追隨_____ 。

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 追求________ 、________ 的效果。

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 出於“_______ ”、“_______”的炫耀心理

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 講究_____ ,根據_______選擇商品。

做理智的消費者:

生產方式的變化推動着人們_______的更新,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不同_______之間的激烈碰撞。我們做理智的消費者,就是要踐行以下四項原則:

四項原則 具體要求

量入爲出,________ 在自己的_____________之內進行消費。

________,理性消費 要避免跟風_______,避免______消費,避免只重物質消費忽視__________的傾向。

保護環境,_______ 5r:①節約___,減少____。②綠色生活,_____選購。③____使用,____利用。④分類_____,循環_____。⑤保護_____,萬物共存。綠色消費的核心是:___________;主旨是 。

勤儉節約,_______ ①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 和 ;②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____大國,更要________;③艱苦奮鬥作爲一種______,任何時候都應該發揚光大。

3、解疑釋難

1、教學重點: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2、教學難點: 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消費心理對消費行爲的影響

3、誤區警示

區分從衆心理引發的消費和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的不同點。

(1) 內涵不同

從衆心理引發的消費是指有從衆心理的人,看到許多人在做同一件事,不由自主地加入。他們的消費往往受別人評價的影響,受別人行爲的帶動。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是指一些人出於“向上看齊”“人無我有”的炫耀的心理引發的消費,而不在於商品的實用價值和所帶來的樂趣。

(2)消費者應該採取不同的態度

對從衆心理引發的消費要具體分析,不可盲目從衆;而由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是不健康的消費,消費者要理性對待。

三、問題探究

情景設置: 心理測試

一羣人走進了世外桃源,景色優美。現在讓你選一個地方,在那裏建一幢房子住下來,你會選擇在哪裏?

a:看看大多數人在哪裏建,我就建在哪裏,大家在一起熱鬧,房子式樣什麼要和別人差不多,不要太突出。

b:大家在起沒有意思,瞧他們都建在山腳下,我這麼有個性的人怎麼能和他們一般,我要建在山腰上。

c;我的房子地段肯定要比別人的好,房子造型……要有新意,不能讓別人看貶了。

d:看看家裏的存款有多少,再根據地段方便與否選一個地方。

四、聯繫實際

lg空調讓“黃金週”變成“健康周”

據賣場促銷人員介紹,“消費者現在對空調消費更加理性了,儘管lg空調的價格與其它一些正在)本站●(降價的產品相比價格略高,但是並沒有影響到消費者的選購熱情,以其突出的健康功能博得了衆多消費者的青睞,已經成爲我們賣場裏空調銷售區域裏的焦點了。”消費者王先生的觀點也反應出消費者對健康的關注,“空調是夏季生活的常用品,而且是在封閉的環境中使用,產品的健康功能肯定是我首先要考慮的。選擇lg空調,就是由於它健康功能很強大,我們全家都覺得買空調就是要選的,不能因爲價格便宜就選擇差的產品。”

隨着生活品質的提高,消費者更加關注生存環境,注重提高生活質量,落實到家電消費上,便是選擇好品牌、好技術,這在“十一”期間老百姓的消費心理變化已顯露無疑。

高中政治教案 篇八

【設計思想】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信用卡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用得越來越廣,地位越來越重要,從學生的現實生活、親身經歷,介紹信用卡,提高學生參加經濟生活能力;對於外匯學生不是很熟悉,可以通過課件或實物等講解方式,使學生能夠理解。

【教材分析】

本課是必修一經濟生活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二框,教學內容貫徹新課程標準規定的“解釋常見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錢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作用”的要求。使學生掌握信用工具的使用,並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本課包含了兩方面內容,信用工具和外匯,是對貨幣發展到現代的形式的一個介紹。上節課引導學生髮現了貨幣的本質,貨幣並不神祕。本節課接着瞭解現代貨幣的發展狀況,隨着電子計算機的應用,藉助銀行轉賬的信用工具應運而生,方便人們的生活。本節課幫助學生理性對待金錢,同時在瞭解保持人民幣幣值基本穩定意義後,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學情分析】

1、知識方面:銀行信用卡已走進了不少學生的生活中,教材中介紹信用卡的廣義與狹義定義,銀行信用卡屬於狹義定義,要注意區分二者;信用卡和支票的使用,理論性不強,學生容易理解,但還是要在實踐中進行操作以加深理解;外匯問題有些難度而且複雜,對於一些專業術語,學生容易混淆;學生也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匯率的變動所帶來的經濟影響。

2、能力方面:對於支票學生不太可能接觸的到,要真正學會有些困難;本課僅是高中課堂的開始,初步瞭解了一些經濟常識,對於增強學生自身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還有待於學生今後的學習。

3、價值觀方面:在使用信用卡時,引導學生切忌過度透支和衝動消費,要讓學生知道“信用”的地位,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是本課學生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能夠正確看待匯率的變化引起人民幣升貶值所帶來的利弊兩方面,從而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是本節課的重難點。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知道經濟往來結算中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匯票;知道外匯和匯率的含義;理解各種信用工具的用途和使用範圍;保持人民幣幣值穩定的意義;運用初步掌握的信用工具知識,聯繫實際談談信用工具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展示和介紹幾種信用工具的使用,學生能夠感受信用工具的用途,體驗信用工具帶來的好處,初步掌握使用信用卡、支票的實踐能力,增強參與經濟生活的實踐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會正確使用信用工具,培養節約的好習慣,增強信用意識、法律意識和自我防範意識,積極投身現代經濟生活。體會匯率變化對經濟帶來的各種影響,初步樹立對人民幣幣值穩定的重要性的正確認識。

【教學重點】

信用工具、外匯、匯率

依據:根據課程標準要求,解釋幾種常見的信用工具的用途,因此信用工具是重點;同時爲了培養學生的世界經濟眼光,要讓學生知道與外國人有經濟往來時就會涉及外匯,所以外匯以及匯率是重點。

【教學難點】

外匯、匯率的變動及其影響

依據:外匯和匯率的知識既是重點又是難點,由於外匯問題不僅專業而且複雜,一些專業術語學生易混淆,同時在理解匯率的變動對經濟帶來的影響時會有些難度。

【教學方法】

情景討論法、小組探究法、分析講授法、活動啓發法

【教學時間】

一節課45分鐘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在上課之前,老師先給大家表演一個小魔術。如果想用老師手中的這張白紙來交換你們手中的文具,大家願意嗎?那如果用這個存有鉅款的銀行卡呢?銀行卡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我們也都很喜歡用它。爲什麼一張小小的卡會成爲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它到底有什麼作用呢?帶着這些問題,我們進入今天的新課——第一課第二框:信用卡、支票和外匯。

★講授新課

一、信用工具

1、兩種結算方式

師:

【ppt展示圖片】

在生活中,我們有時需要把一定時期的各項經濟收支往來覈算清楚,這個叫做結算。那麼在日常的經濟收支中,人們是如何結算的呢?當我們去超市買東西,有的人用現金支付,有的人用銀行卡支付。這其實就是我們通常使用的兩種結算方式:現金結算和轉賬結算。那我想請同學閱讀課本說一下這兩個有什麼區別?

生:前者是用紙幣來完成,後者是雙方通過銀行轉賬來完成。

師:對,回答的非常好。

【舉例下圖】

轉賬結算中人們常用的信用工具有信用卡、支票等等。那我們回到導入時候的問題:爲什麼一張小小的卡會成爲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它到底有什麼作用?同學們自己閱讀課本第9頁,回答以下的問題。

EMBED e.8

2、信用工具

(1)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