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生命,生命》教案設計【新版多篇】

《生命,生命》教案設計【新版多篇】

《生命,生命》教案設計 篇一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主題詞,探究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味生命的頑強和美好。

【教學難點】

辨析三個事例蘊含的意思和三點思考的側重點。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本文選取三個尋常事例,抒發對生命全面而又深刻的理性思考,表達了頑強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誦讀中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恰當停頓、讀出語氣和感情。反覆朗讀,用心領會文意,感悟生命的意義。

2、自讀點撥法:

本文爲抒寫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以學生自讀和教師點撥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精細閱讀,深入細緻地探究文意,以養成好的閱讀習慣。

3、比較法。

將課文與美國克倫·沃森的同題文章品評比較,培養賞析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錄音機及示範朗讀磁帶、投影儀、打印好的課堂練習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俗話說“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當生命成爲一個不爭的事實時,所要面對的就是在自然法則允許的時限和條件下,使生命河流光彩有力,無論構成背景的是快樂,還是痛苦。因此,禮讚生命也就成爲一個不老的話題。今天我們學習的《生命生命》,就是一位被病痛折磨的女作家對生命價值的參悟和頌揚。讓我們在與作品對話中,接受生命的洗禮。

設計(二)

女作家杏林子,12歲時染上了類風溼關節炎,後來病情惡化。病痛中,她以頑強的毅力寫下了四十多個劇本和許多散文。以女性的細膩和敏銳,觀照尋常的生命現象,抒發的感悟便多了幾分親近和自然,《生命生命》便是這樣的精彩篇章。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作品,與作家對話,去感受有意義的生命之歌。

二、誦讀感知,把握文意

1、學生輕聲誦讀課文,標示出各語段序號,勾畫並疏解生字詞:

投影:

⑴ 給加粗字注音:

小憩(qì)、辜(gū)負、騷(sāo)擾、庸(yōng)碌

擎(qíng)天、撼(hàn)地、糟蹋(tà)

⑵ 釋義:

小憩:休息一會兒。憩,休息。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擎,舉起。撼,搖動。

肅然起敬:由於受感動而產生恭敬和欽佩之情。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糟蹋:浪費或損壞。

庸碌:形容人平庸,沒有作爲。

應許:答應。

騷擾:使不安寧;擾亂。

《生命,生命》教案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動彈、慾望、精蹋、珍惜”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攜摩其中蘊含的深意。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三個事例中蘊含的意思,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意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佈置學生蒐集自己喜歡的人生格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交流

學生交流在課外蒐集到的人生格言。

一、剖析課題特點,感悟課題的內涵。

1.生齊讀格言。(簡介杏林子)

2.剖析課題特點,指導讀題。

二、閱讀品悟語言,觸摸生命的脈搏

(一)初讀感知。

1.檢查詞語讀音,自由練讀。

2.指名讀文,教師隨機評價指導。

3.深入閱讀課文,邊讀邊想:杏林子向我們講述了哪幾個創造生命奇蹟的鮮活事例?

4.運用概括小標題的方法把句子補充完整。(生齊讀)

(二)深讀感受生命的含義。[走進飛蛾售感悟生之慾望]

1.自由朗讀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想想:你看到了一隻怎樣的飛蛾?(板書:飛蛾求生)

2.指名彙報,師引讀課文。(板書:強烈)

3.字理教學理解“慾望”一詞。

4.品讀句子:但它掙扎着,極力鼓動雙翅,我感到強烈!那樣鮮明!

5.角色體驗:看到苦苦掙扎的飛蛾,杏林子,你會怎麼想?我忍不住放了它!

6.引讀品味句子: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7.齊讀第二段並嘗試背誦。

三、聯繫生活思考,聆聽生命。

1.播放汶川地震圖片:你從哪個鏡頭中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

2.學生改寫句子,指名彙報。

3.呼應課題:第二節課我們將一起走進杏林子的人生。

構思: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學習產生珍愛生命、敬畏生命的認識是本單元的教學主題。這篇課文短小精悍,語言簡潔樸實,思想含蓄深邃,形象描寫與理性思考有機結合,是一篇抒寫感悟人生的好文章。作者選取了飛蛾求生、瓜苗生長、靜聽心跳這三件尋常小事,從動物、植物、人類這三個角度,談對生命的認識,並從中感悟到:要珍惜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可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生命”是個十分沉重的話題,正可謂“少年不知愁滋味”,對這些有花一樣年齡,健健康康,無憂無慮的孩子來說,什麼是生命,怎樣珍惜自己的生命,他們都還很懵懂,這就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這類課文也極容易生成“道德課,煽情課",教師容易便成“宣傳委員”,爲了避免此類現象的發生,備課時,我首先把目標定位到“人文合-”的層面,不單獨凸現教材中處處流露的生命教育因子,而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析感悟悄然和“生命”相遇,從樸實的語言文字中尋找生命奇蹟的爆發點,通過朗讀、想像、體驗搭架起情感的橋樑,讓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機融合,渾然體,進而讓學生感悟生命的可貴,生命所賦予的力量,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感受自己的生命存在,從而發出要好好地使用,決不讓它自白流失的呼喚。

《生命,生命》教案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

1.理解內容,感悟中心,揣摩詞語。

2.學習並運用正確的朗讀方法,誦讀課文。

3.聯繫生活實際,談談對人生的感悟。

教學設想:

七年級學生對人生、生命的感悟還不會很深刻,因此本課採用整體感知、研讀賞析、體驗反思的教學環節,層層深入,並採用講故事、引名言等方法,對學生進行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薰陶和感染。

教學重點:

通過反覆誦讀,理解內容,感悟中心。

教學難點 :

揣摩詞語的表現力,能暢談對人生的理解。

教學方法:

導、學、練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1.精心導入 (放音樂《命運》輕微播放)

同學們,中央電視臺的實話實說欄目曾經播過一期感人肺腑的節目《感受堅強》,向我們大家講述的是癌症少女張默然的故事。張默然年輕的生命被癌症折磨的痛苦不堪,但十七歲的花季少女卻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堅強的搏鬥着。她感人的事蹟,感動了醫生,感動了親友,感動了所有的人,儘管大家並沒有挽留住張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的面對死亡、熱愛生命的事蹟,讓人們再一次感受到了堅強。

我們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文章《生命,生命》,作者杏林子從小病魔纏身,肉體和精神都受到了極大的折磨,但她沒有因此荒廢甚至放棄生命,反而更強烈的呼喚生命,她寫的文章《生命,生命》將再次帶給我們對生命對人生的震撼。讓我們共同品味作者的文章,感受作者的心靈。

出示目標並板書課題:

課題:

生命,生命

目標:

1.理解內容,感悟中心,揣摩詞語。

2.學習並運用正確的朗讀方法,誦讀課文。

3.聯繫生活實際,談談對人生的感悟。

(以上內容用多媒體大屏幕出示)學生朗讀或默記目標內容。

2.感知內容

(過渡)要學習理解解決一些問題,首先應當整體感悟文章的內容,因此請學生聽讀課文。聽配樂朗讀(可以是教師的配樂朗讀,也可以是放錄音),並在聽讀中思考問題。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問題組:

①本文寫的是什麼內容?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的?(可以用簡潔的話概括)

②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帶着問題聽朗讀,然後討論,再回答。可以請學生聽回答後相互評論、補充。教師帶領大家朗讀,幫助學生進行第一次感知。爲了對文章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學生必須親身去體驗一下,帶領學生放聲朗讀課文。

㈡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

以上是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對一篇文章,除了整體駕馭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一些精彩的內容進行研讀,通過具體的研讀,對文章所表達的深刻內涵就會有更好的品味,從而更貼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學生思考並體味。

①這篇文章共寫了幾個事例?

②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事例,反覆品讀,體悟文章的內涵。

⑧劃出自己認爲寫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語句,並體會其作用。

④賞析語段中的好詞語運用,比較分析看看,爲什麼用得好?

學生自讀課文後,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共同研討以上問題。

教師小結:無論怎樣微弱的生命,都具有不可思議的生命力。作者從小現象悟出大道理是很能啓人心智的,同時,作者對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開。教師引導學生朗讀。

3.學法指導

對以上問題大屏幕投影后認真閱讀,並教會學生自讀和自學的方法。投影出示朗讀方法。

朗讀方法:

①朗讀時注意語氣、語速、語調及重音的把握。

②理解文章內容,揣摩寫作意圖,有感情的朗讀,從朗讀中解決思考題。

如:文章共寫了幾件事:三件飛蛾求生、瓜子抗爭、傾聽心跳。

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事例並品味賞析:允許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理由,只要能自圓其說,言之有理即可。劃出最精彩、最好的、最能表達感情的語句:用朗讀方法進行朗讀。學生可以互評,互相觀摩學習。

賞析語段中的好詞語運用,比較分析看看,爲什麼用得好:如瓜子抗爭一例中的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種子裏,包含了一種怎樣的力量,竟使它可以衝破堅硬的外殼,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不屈(倔強)地向上,茁壯生長,昂然挺立。它僅僅活了幾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肅然起敬(十分敬佩)!能否換用括號裏的詞?爲什麼?以此來品味詞語對錶達感情的作用。學生討論發言,教師總結:居然只有意外的意思,而竟然還包含着意想不到的另一種敬佩的情感(因爲那是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惡劣環境啊);倔強只是一種性格,不屈不僅是性格,更主要是一種品格,一種不畏困難,頑強求生的向上的品格;肅然起敬是從心底裏產生的一種油然而生的敬意。

4.合作探究

通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進一步研討文章,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從文中找出作者對生命的三點思考。

學生同位之間、小組之間進行合作交流,然後進行全班交流。學生可以互評,可以討論,也可以向老師質疑。教師在合作式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指導性總結:

第一點思考,是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第二點思考,是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對待生老病死。

第三點思考,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

㈢體驗反思

1.質疑交流

文章結束了,研讀學習後有哪些思考和體驗?

大屏幕投影出思考質疑題:

①閱讀本文後,自己的感受是什麼?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自己對生命有哪些認識?

②我們應當怎樣去生活,對生命或人生是否有不同的見解?

學生可以交流;教師向學生質疑,學生回答;學生也可以向教師質疑,教師作答,形成研討交流的學習過程。

教師將本堂課做總結:著名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說過: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這僅有的一次生命應當怎樣度過呢?每當回憶往事的時候,能夠不爲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解放而進行的鬥爭。一奧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輕的生命實踐自己的諾言,對怎樣對待生命的短暫,怎樣好好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堅定的回答。我們的雷鋒也用他年輕的生命譜寫了一曲讓生命更有意義的頌歌。

學生也可以就我們應如何生活,對生命是否有不同見解發表自己的看法。

2.拓展延伸

請學生速讀美國克倫·沃森的《生命,生命》,並與本文進行比較,通過比較閱讀,思考:兩篇文章比較,自己更喜歡哪一篇,爲什麼?

學生速讀討論後發言爭論。教師評點並總結,指導學生能談談爲什麼喜歡,要求講出喜歡的理由,以此培養賞析的能力。

教師總結:

文章可以結束,但生命的長河是永無止境的。

冰心老人說: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葉歸根,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中不是永遠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爲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

冰心老人的話揭示了生命的意義和真諦,願每一位同學都珍愛生命,珍惜時間,讓人生更有意義。

《生命,生命》教案設計 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正確讀定“鼓動、躍動”等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理解含義深刻的含義,揣摩其中蘊含的意思。

4、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領悟三個事例中蘊含的意思。

【教學難點】

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感悟人生,關愛生命。

【教學設計】

本文篇幅短小,結構清晰,蘊含深刻,杏林子通過三個事例引出對生命的深刻思考,闡敘了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只有儘可能地擴大學生自主的閱讀實踐,熟悉文本,才能真正立足文本,形成與杏林子的對話,形成與自己已有體驗的對話,從而閱讀人生,品味人生,提升人生境界。基於此,整堂課的教學教程分三大板塊:整體感知──研讀揣摩──感悟品讀。

【教學準備】

1、學生課前查找有關資料,收集有關生命的名言,圍繞生命的主題,舉出一個實例。

2、教師課前準備:思考聯繫生活實際,多角度地選取有關對“生命”的感悟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導入新課

1、師:“一粒貌不驚人的種子,往往隱藏着一個花季的燦爛;一條醜陋的毛蟲,可能蛻變爲一隻五色斑斕的彩蝶。因爲,生命本身就是一樁奇蹟。”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對生命的感悟。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她寫的一篇文章《生命 生命》。同學們,能不能把你喜歡的人生格言也告訴大家?

生:肖伯納說:生命在我絕不是一截“短的蠟燭”,它是一個輝煌的火把,在我將它交給下一代之前,要使它燃燒的越亮越好。

生:時間不能增添一個人的壽命,然而珍惜光陰,可使生命變得更有價值。

生:盧梭說:人生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

師:說得多好呀!剛纔提到的杏林子從小病魔纏身,身心都受到了極大的折磨,但她並沒有因此虛度年華,反而更加珍惜、熱愛生命。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她對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 生命》。

2、板書課題、質疑:

生問:生命是什麼?

生問:爲什麼韙中有兩個生命,去掉一個行不行?

生問: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二、整體感知,把握文章的'脈絡

1、學生自由讀課文,並用“△”標出生字新詞,借用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不懂詞的意思,個人有解決不了的,可以小組討論。

2、思考文章寫了哪幾個事例?

3、師生交流:

⑴ 剛纔通過學習,你弄懂了哪些詞的意思?

⑵ 課文寫了哪幾個事例。

⑶ 指名輪流讀書,互相評議。

4、默讀課文,面對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作者是如何談自己的思考呢?提示學生用抓文中關鍵詞句的方法整理出三點啓示:

⑴ 對自己負責。

⑵ 創造價值。

⑶ 爲生命奮鬥。

《生命,生命》教案設計 篇五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段。

2、初步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聯繫生活實際用幾句話表達清楚。

3、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懂得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讓有限的生命體現出無限的價值。

學習難點與重點:

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感悟作者對生命的思考,聯繫生活實際用幾句話表達清楚對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

學習過程

(課前熱身 ,辨析正誤)

一、複習詞語,整體感知

出示生字詞語

1、學生自讀詞語,保留在自己的詞語倉庫裏(背誦)

2、用三組詞語串聯,分別講述三種生命現象。

師:看來串聯詞語,找到他們的聯繫點,是一種很好的背誦方法

結合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飛蛾求生 瓜子抗爭 靜聽心跳

師:作者通過三個小小的生命現象,作者通過這三種生命現象表達作者珍愛生命。這是我們通過前期的學習已經學懂了的內容,這樣的感受還是很薄很薄。怎樣把課文讀厚呢?(板書:厚 薄)

二、品讀賞析,言情共生

(一)品讀飛蛾求生----走進作者內心

師:先請大家把第一組詞語填進這一段話中。

出示:

夜晚,我在燈下寫稿,一隻飛蛾不停地在我頭頂是飛來飛去,( )着我。趁它偏下的時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但它( )着,極力( )雙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 ),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飛蛾那種求生的慾望令我震驚,我忍不住放了它。

師:打開書本,細讀第二自然段,把這些字眼圈一圈,透過這些詞語你的眼前會是怎樣的畫面。

(生自由安靜地讀課文後進行反饋)

師:我們聯繫上下文體會得很不錯。這是我們作爲讀者體會到了。文章的作者是杏林子,杏林子是怎樣的人呢?

(出示:十二歲那年,杏林子患上了一種非常嚴重的病叫類風溼性關節炎。全身絕大部分關節壞死,她腿不能動,腰不能轉,臂不能擡,頭也不能隨意的轉動,就保持着一種姿勢,在輪椅上一直坐着。看到壽命只能活9天的飛蛾如此強烈的求生慾望,不禁心潮澎湃: )

這是一種把書讀厚很好的方法。(板書 走進作者內心)讓我們讀讀這段話,讀出一個殘疾人的心聲。

《生命,生命》教案設計 篇六

教學目的:

學習並掌握讀後感的寫法 ,並寫一篇有關《生命 生命》的讀後感

教學重難點:

掌握讀後感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上一節作文課。(板書:寫讀後感)

2、什麼是讀後感呢?

師述:讀後感就是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後,把自己的感想、收穫寫下來,是讀書筆記的一種形式。

二、學習寫讀後感。

下面我們按三個步驟來學習。

1、審清題意,明確內容。

學生默讀,思考:這次習作的內容是什麼?具體要求是什麼?

交流。

2、確定感點,選擇材料。

①、明白“感點”:就是最讓你受感動的那一點或方面,也可以說是觀點(主題)。

②、給文章列感點。

學生瀏覽課文《生命 生命》,師生共同列出文章的感點。

③、師述:同樣一篇文章,若讓全班同學來寫讀後感,每位同學的感點不一定相同;同樣一篇文章,若要你來列感點,你也許會列出許多個來,你則只需選擇你認爲最重要的感點來寫。

3、按序寫作,詳寫重點。

①、擬題。

②、讀後感的寫法。

開頭:關鍵字:篇名 感點

(用一兩句話點明原文篇名,說明感點。)

中間:關鍵字:介 議 聯

介(簡介原文主要內容,注意:一定要側重與感點有關的主要內容,以便自然地引出下文的感想。)

議(用一兩句話,對原文內容加以議論,引出下文的“聯繫實際”)

聯(具體聯繫你所瞭解的、聽到的、看到的社會實際或自己的思想、學習、生活實際,談感想感受。)

結尾:關鍵字:照應 總結

(照應開頭的內容,再次強調感點,總結自己受到的教育或啓發)

三、例文賞析。

四、列提綱、動筆寫作。

師提示:寫讀後感三忌:

一忌大段抄錄原文,讀後感變成了“讀後抄”。

二忌大段寫檢查、作保證,讀後感變成了檢討書

三忌感想脫離原文內容,感想與所讀脫節、無關。

五、寫讀後感

好,剛纔我講了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你們回憶一下都是什麼,下面你們試着寫一篇讀後感好嗎?《生命 生命》這篇課文已經學過了,我們就寫一寫這課的讀後感吧。

《生命,生命》教案設計 篇七

【教學設想】

本文作者強烈地呼喚“生命 生命”,表達自己強烈的生命意識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願每個人珍惜生命,堅強勇敢,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讓人生更有意義,更有光彩。教學的思路擬爲比讀式思路。教學結構爲三部分:第一步學習課文,第二步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生命宣言,第三步比較閱讀沃森的《生命 生命》。

【教學過程】

一、用圈讀法讀課文

要求認讀下列詞語、瞭解其詞義:

騷擾 小憩 茁壯 糟蹋 庸碌 辜負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肅然起敬

二、再讀課文,用抓關鍵詞的方式朗讀課文前三段。然後交流關鍵詞

生之慾望──生命力──生命

三、分段齊讀前三段(第三段只讀前一部分)

探討:每個事例的寫的是關於生命的哪一方面。

1、事例一:

小飛蛾在生命面臨着嚴重威脅下極力掙扎──強烈的求生慾望,生命是值得珍視的。(請舉例。)

2、事例二:

香瓜子在不具備生長的條件(磚縫裏,沒有陽光,沒有泥土。)還要衝破堅硬的外殼萌芽成一截瓜苗──生命的誕生,生命力是強大的。

3、事例三:

我靜聽心臟的跳動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識,生命是應當嚴肅對待的。

四、分段齊讀後三段(第三段的後一部分)

探討:作者分別發表了哪些生命的宣言。

1、思考一:

“可以……也可以……,可以……也可以……”說明必須對自己負責,好好地使用生命,讓人生更有意義。

2、思考二:

怎樣對待短暫的生命,怎樣對待生老病死,正確的態度是“讓有限的生命發揮出無限的價值,使我們活得更爲光彩有力。”

3、思考三:

將目標與信念付諸行動。要珍惜生命,珍惜時間,不懈努力。爲生命奮鬥,“勇敢地活下去”,以頑強的意志去戰勝各種困難。

4 、請訪照作者的宣言發表我們的生命宣言。

五、比讀課本後附沃森的《生命 生命》

自由閱讀。

活動:沃森的文章寫的是什麼事情?(沃森的文章則是細緻地描寫受傷的蜜蜂怎樣極力掙扎。)這兩篇文章你更喜歡哪一篇?爲什麼?

六、學會提問

1、老師向同學們提出下列問題,請同學們回答:

⑴ 說小瓜苗“茁壯成長,昂然挺立”,又說“它僅僅活了幾天”,是不是矛盾?

明確:小瓜苗的生長原先依靠香瓜子本身的養分,確實茁壯成長,昂然挺立,但是,它生長在沒有陽光、沒有泥土的磚縫中,一旦香瓜子本身的養分消耗盡了,就沒有新的養分可以吸收,活了幾天就夭折了。

⑵ 三個事例爲什麼這樣排列?爲什麼前面舉的是小蟲子、小瓜苗這樣的生命?

⑶ 小瓜苗僅僅活了幾天,稱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嗎?

2、同學們,你們能從課文中發現問題嗎?也提出來考一考我們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