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喜洋洋教案(精品多篇)

喜洋洋教案(精品多篇)

喜洋洋教案 篇一

設計思路:

本次活動選用音樂《兔子跳跳跳》,樂曲風格歡快,曲式結構簡單,我結合這首樂曲,圍繞樂於與同伴交往的主題,設計了本次活動。活動注重幼兒對音樂旋律、結構的感知,結合小兔子的肢體動作,和石頭剪刀布的遊戲,旨在培養幼兒傾聽音樂、感受音樂、並大膽表現音樂。同時在愉快的音樂活動氛圍中激發幼兒的創造意識,培養幼兒集體遊戲的規則意識。 活動目標:

1、能跟隨音樂節奏的變化邀請好朋友互動參與遊戲。

2、通過傾聽音樂,根據故事線索,瞭解作品的曲式結構和所要表達的內容。

3、在集體活動中感受音樂遊戲的快樂,願意參與集體遊戲。 活動準備:

1、音樂《兔子跳跳跳》。 2、小兔子頭飾一個。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兔子舞》進場。

(暖身活動,幫助幼兒儘快融入音樂氛圍)

二、初步熟悉音樂旋律,感應AB曲式。(結合動物形象,引出音樂主題)

1、靜聽音樂,熟悉音樂旋律。

2、根據動作提示知道音樂裏出現四隻小兔子。 師:你來聽一聽音樂裏我邀請了幾個好朋友上車? 三、聽音樂邀請好朋友上車,參與音樂遊戲。

1、師示範,邀請四名好朋友上車、請幼兒仔細聽,當聽到什麼音樂後邀請的好朋友上車?

四、跟隨音樂玩“石頭剪刀布”的遊戲,感受遊戲的快樂。 師:接下來,我和我的好朋友要玩特別好玩的遊戲,你看看我們在玩什麼遊戲?

1、師邀請一個兔子來玩石頭剪刀的遊戲,請幼兒創編動作。 五、整體感知音樂,參與音樂遊戲。

1、師邀請一隻兔子班長一起來請好朋友上車玩石頭剪刀布的遊戲。 2、請兩隻兔子班長來邀請好朋友上車玩石頭剪刀布的遊戲。 3、請四名兔子班長邀請好朋友參與遊戲。 4、孩子們聽音樂,感知音樂曲式變化。 六、結束部分

師:我們聽音樂開着小火車一起去和客人老師玩石頭剪刀布的遊戲。 (簡單評價,自然結束)

喜洋洋教案 篇二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樂曲旋律和結構的基礎上,學習集體舞《喜羊羊與灰太狼》創編併合作表演挖陷阱、織網的動作。

2.能在腕帶和標記的幫助下,迅速變化往圓心交替走的隊形,並結伴交替舞伴。

3.積極參與,體驗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喜洋洋和美羊羊的腕帶、《喜羊羊與灰太狼》音樂。

2.幼兒已學會“找朋友”遊戲。

3.場景佈置:草地、樹林

活動過程

(一)隨音樂《喜洋洋和灰太狼》入場:

1.以羊村要開舞會的形式引入活動。

2.師幼共同探討:如何打敗灰太狼?

(二)根據遊戲情節,引導幼兒逐段學習舞蹈動作。

1.幼兒學習“挖陷阱”的動作。

(1)幼兒討論如何用動作表現“挖陷阱”。

(2)教師結合幼兒的動作總結示範“挖陷阱”的動作。

(3)引導幼兒學習“挖陷阱”的動作,並分組往圓心交替走的隊形。

(4)配樂練習。

2.幼兒學習“織網、打結、走草”的動作。

(1)幼兒自由探索“織網、打結”的動作。

(2)利用腕帶,引導幼兒邊走邊做動作。

(3)教師示範講解能往圓心交替走的隊形。

(4)配樂練習。

3.引導幼兒學習結伴交替舞伴。

(1)幼兒兩兩相伴合作性地學習“打招呼”的動作。

(2)配樂練習。

(3)完整跟隨音樂,集體舞蹈。

(4)複習找朋友的遊戲,鞏固交換位置的動作。

(三)完整跟隨音樂,共同跳集體舞。

(四)以舞蹈《happy牛year》結束活動。

喜洋洋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目測數羣,接着數"的方法進行數數,並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2、積極參與數活動,願意與同伴分享數數經驗

3、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課件、幼兒操作材料、迷宮樹林、五角星等。

活動過程:

一、懶羊羊VS暖羊羊。

--探索發現新的數數方法。

1、鼓勵幼兒看清楚,數正確,並比較多少。

●重點關注:幼兒是否能嘗試不同的數數方法。

2、觀察並理解懶羊羊的數數方法,鼓勵幼兒表述這種方法。

3、數一數暖羊羊種的樹。

過渡語:發現了嗎?這是一種新的數數方法,願意試試用這種方法去數一數其它羊羊種的小樹和小花嗎?比一比誰種得多,誰種得少。

二、喜羊羊VS沸羊羊、美羊羊VS村長。

--藉助圈一圈、點一點,用目測數羣,接着數的方法進行比多少。

1、鼓勵幼兒觀察畫面,嘗試圈出一部分,接着數完全部。(個別幼兒操作)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瞭解幼兒的數數方法。

3、分享並驗證。

小結語:剛纔我們用了先圈出一部分,再接着這個數字一棵一棵數完全部,你們真厲害,學會了一種新的數數方法,爲自己鼓鼓掌。

三、爲迷宮樹林貼標記。

--積極參與活動,運用目測數羣,接着數數的方法比較多少。

1、村長覺得我們都非常厲害,想讓我們幫個忙,你們願意嗎?(交代任務)

2、幼兒自由操作,數一數、貼標籤。

●重點關注:瞭解幼兒數數的方法,能否根據樹的排列方式及不同特徵進行目測一部分並接着數。

3、交流驗證,明確樹林迷宮的安全路線。

四、遊戲--穿越迷宮樹林。

活動反思:

一、活動前的預設--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來確定內容、制定目標。

《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班幼兒數領域的目標之一:能通過數數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通過了解中班幼兒書經驗以後,我發現孩子們都能運用手口一致點數的方法數清10以內的物體,並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但凡能數清出物體數量的,基本就能比出物體的多少。也就是說,其實比多少不是問題,關鍵如何是怎樣數數大有學問。數數包括手口一致點數、封閉式數數(其實封閉式數數是特殊的手口一致數數)、目測數羣、接着數等等方法。那麼就目前中班孩子的數數經驗,該如何提升和拓展呢?

徐苗郎的《幼兒園數學活動模式》中,詳細介紹了中班幼兒應當習得的數數方法之一--目測數羣,接着往下數。這一內容,往往是教師比較容易忽視的,也是幼兒較難自主發現和自主習得的經驗。因此我決定就選擇這一內容來預設本次活動。也很快制定了活動的主流目標:嘗試運用"目測數羣,接着數"的方法進行數數,並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通過本次活動一方面能提高幼兒的目測能力,初步習得一種新的數數方法;另一方面是爲幼兒初步形成按類數數、按羣計數的意識,從而爲大班學習數的組成、加法等做鋪墊。

我的體會:不要爲選材而瘋狂,要基於幼兒的已有經驗、基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來預設活動,手上有指南、心中有孩子,選材其實並不是問題。要把握住的應是活動的價值,而不應一味追求選材的亮點。

二、活動中的組織--關注幼兒的學習方式去讀懂孩子、反思教學。

1、在操作中學習。

數活動中適宜的操作材料,是幼兒習得數經驗的物質前提和必要條件。本次活動中第一次操作,是給幼兒人手一份材料,讓幼兒圈一圈、數一數,這樣的方式可以直觀地支持幼兒先數一部分,再接着往下數。一方面支持了幼兒的學習,另一方面也讓幼兒的思維看得見。我們可以看到,操作材料是相同的,但是孩子圈的方法是不同的,說明不同的幼兒目測數羣的視角是不同的。另外,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能力強的幼兒是有目的地圈的,他的圈,是基於目測基礎上的。而能力弱的孩子,在今天第一次集體教學中,他的圈也許還是沒有目的的,他的數數也還是會由於習慣而從1開始數的。這就是孩子的能力差異,教師不但要接受這樣的差異,更是應思考如何迴應這樣的差異。

有兩種解決的途徑:

(1)對於能力弱的幼兒,可以讓他們先行一步,積累一些相關的經驗,再來參與集體學習,確保他的集體學習更有效。

(2)對於能力弱的孩子,在接下去的個別化學習中,教師要加強關注。

2、在分享中學習。

本次活動中,集中安排了兩次幼兒的交流分享。是想讓幼兒把自己的思維過程除了表徵以外還能表達出來,也能讓同伴得以分享。上來分享方法的孩子,其實我發現,有的孩子儘管前面操作的時候數過了,但是上來呢,還是會有些猶豫和等待的現象,說明孩子前面的數是沒有意識去記憶的,所以上來以後呢,還得重新目測一次,能力強的孩子重新目測所用的時間少,而能力較弱的孩子,我們發現他還需要一次新的探索,所以交流會顯得有些拖沓。但是不管怎麼樣,我還是想通過集體交流分享的環節,給予更多的孩子上來介紹自己數數方法的機會,一方面,孩子鍛鍊了膽量,另一方面是想讓孩子們漸漸學會傾聽並分享來自同伴的不同方法,這也是一種學習,這種學習是基於操作以後的間接學習。

三、活動後的跟進--基於幼兒的目標達成來延伸活動。

從今天的活動目標達成來看,絕大部分幼兒能嘗試用目測數羣,接着數的方法來進行數數了,但是,孩子們由於長期習慣於手口一致點數,因此,還有一些幼兒在運用新的數數方法時還是無意識的,需要教師的語言、動作來暗示。因此,要在個別化學習中需要馬上跟進操作材料,確保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進一步發展目測能力,熟練這一數數方法,並能發現這是一種能幫助自己數得更快的辦法。教師還可以根據幼兒個別化的數數經驗,再一次預設集體教學,提供操作及分享的機會,進一步幫助幼兒梳理經驗。

喜洋洋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樂曲欣賞,使學生體驗感覺民樂合奏的情緒以及風格。

2、技能目標:掌握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和音樂創造力。

教學重點:

聽賞樂曲《喜洋洋》,瞭解樂曲的風格特點以及熟悉它的主題節奏形式,感受打擊樂器營造熱烈氣氛的表現力。

教學難點:

如何讓學生富有生趣地、自主地、輕鬆地進行欣賞並積極參與民族打擊樂器的演奏活動。

教學準備:

1、打擊樂器實物,笛子、二胡、板胡、木魚等。

2、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教學禮儀。師生問好。

二、走近民樂經典。

1、初聽樂曲,感知基本情緒。

①、學生說說自己所聽到的樂器的名稱。

②、樂曲表現了什麼樣的情緒?

2、介紹民族樂器:用多媒體展示絲竹樂器、打擊樂器等。

3、認識打擊樂器:鼓、大鑼、小鑼、鈸、木魚等。

4、教師演示一些民間打擊樂器,感受樂器的音色。

5、討論鑼鼓音樂的特點及用途:

①、渲染歡快,熱烈的氣氛,表現節日的喜慶。

②、用於指揮,統一步伐。

③、常用於戲曲中的伴奏。

設計意圖:在樂曲的初聽之後,讓學生通過認識中國的民族樂器而去了解民樂合奏,並結合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初聽後自主把握樂曲的情緒和風格,初步感受民族樂器的音色特點。

三、享受探究樂趣。

1、深入欣賞樂曲主題,多媒體出示主題曲譜。

學生表現,形式如下:

①、口唸。

②、擊拍:肢體語言表現。

③、用筆敲桌子,表現節奏。

2、師生互動。

只求節奏相同,不拘發音形式,體驗一領衆和,一問一答的演奏形式。師(問)、生(答)。

四、體驗成功喜悅。

1、再次欣賞《喜洋洋》全曲。

有了視覺、聽覺、運動覺的感知基礎,運用我們所學的音樂基礎知識,大家合作,體驗一下打擊樂器合奏。

2、小組活動,配合練習。

①、節奏:2/4。

②、單項樂器,重點輔導。

③、各組分別推選五名選手參加合練。

④、合練評價:小組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

3、動一動,走一走。

①、教師按節奏走動,號召學生起立,走動,配合動作,體驗鑼鼓音樂的指揮作用。

②、和着鑼鼓音樂有序地走出教室。

喜洋洋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學習蔬菜印畫,初步瞭解基本的拓印方法;

2、體會蔬菜印畫的美,感受拓印畫法中的樂趣。

3、培養幼兒勇敢、活潑的個性。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各種蔬菜切面印版(藕、辣椒、青菜等)

2、喜洋洋圖片、喜洋洋蓋棉被的圖片

3、紅、黃、藍、綠、紫色顏料,紙若干,毛巾若干,海棉若干,盤子若干活動過程:

一、出示喜洋洋,引出主題師: 今天,我們班來新客人了,想不想知道它是誰呢?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2、3!(出示喜洋洋的圖片)師:我們一起和喜洋洋打個招呼吧!(幼:喜洋洋你好!)師:“咦,喜洋洋怎麼好像不高興呀?”

師:剛纔,喜洋洋悄悄地告訴陳老師,因爲天氣越來越冷,喜洋洋都沒有棉被蓋。要不,我們去給它送新棉被好不好?

二、傳授新的裝飾方法――??蔬菜拓印1、(出示喜洋洋睡覺蓋被子的圖片)師問:呀!喜洋洋現在蓋了新棉被真暖和!可是,新棉被怎麼是白白的,什麼花紋都沒有啊?你們覺得這樣好不好看呀?

2、師:你們有沒有什麼辦法讓它變漂亮呢?(引導幼兒自由講述)師:你們的方法都很棒,但今天有許多蔬菜寶寶要和我們一起來打扮新棉被。

師:我們來看看是哪些蔬菜寶寶來了呢?(出示蔬菜寶寶,並介紹蔬菜的名稱)師:和蔬菜寶寶一起來的還有顏料寶寶,看看有哪些?(幼:紅寶寶、黃寶寶、藍寶寶、綠寶寶、紫寶寶)3、教師示範師:咦,藕寶寶等不及了,那我們來看看藕寶寶是怎麼來打扮棉被的?教師邊念兒歌邊示範:“菜寶寶,喝點水,用力按,拿起來。”

師:剛纔藕寶寶在打扮棉被的時候說了什麼呀?師引導幼兒一起說“菜寶寶,喝點水,用力按,拿起來。”

師:喲,藕寶寶把棉被打扮得真漂亮,我們把我們小手拿出來也來學一學。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菜寶寶,喝點水,用力按, 拿起來。”菜寶寶把棉被打扮得漂不漂亮呀?

師:那我們一起把菜寶寶送回家吧!

師:瞧,辣椒寶寶也來打扮新棉被了。我們也一起跟着辣椒寶寶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吧!“菜寶寶,喝點水,用力按,拿起來。”辣椒寶寶把新棉被打扮的真漂亮,我們也把它送回家吧!

4、請1-2位小朋友幫忙示範師:這條棉被是比以前漂亮了,可是還有地方不夠漂亮呢!你們看看還有哪不漂亮呀?(請一位小朋友到上面來指一指,並讓他幫忙打扮新棉被)那其他寶寶就幫他一起念一念兒歌,好不好?

師:是啊,真漂亮!但一定要記得把菜寶寶送回它原來的家,千萬別把它送錯家咯!

師:還有哪個寶寶想來試一試?(指名並與幼兒交談:你喜歡青菜寶寶嗎?那你就用青菜寶寶來打扮新棉被吧!)其他幼兒一起念兒歌:“菜寶寶,喝點水,用力按,拿起來。”

(強調印畫完後要把菜寶寶放回原處)三、幼兒操作,並提出作畫時的要求1、師:菜寶寶們把棉被打扮的真漂亮,寶寶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

2、師:但在打扮新棉被之前,老師有3個要求:

(1) 不要忘了打扮新棉被的時候要念一念兒歌;(2) 蔬菜寶寶用完後,要將蔬菜寶寶送回家;(3) 不能將顏料碰到其他小朋友身上,如果不小心,馬上拿擦手布擦乾淨。

3、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播放輕音樂)(1)提醒幼兒,印畫完後,要將蔬菜寶寶放進同色盒中,讓其他幼兒用;(2)鼓勵幼兒可以挑選多一些的蔬菜寶寶來印,一次可以多印幾個;(3)印畫結束後,請老師幫忙掛作品。

四、展示評價,結束活動1、師:(出示展示板,幼兒欣賞作品)我們一起開着火車來欣賞打扮好的花棉被吧!(教師簡單講評)2、師:小朋友打扮好的花棉被都很漂亮,我們一起開着火車去給喜洋洋送打扮好的花被吧!

喜洋洋教案 篇六

活動目標:

1、在欣賞動畫片中感知不同鏡子的不同成像現象。

2、在遊戲情景中,幼兒通過擺一擺、說一說,幫助孩子瞭解兩面平面鏡的擺放位置與成像的關係。

活動準備:

1、已有經驗:幼兒在生活中認識了一些鏡子如:放大鏡、哈哈鏡、平面鏡,並且知道平面鏡照出來物體的形狀、大小是不會發生改變的。

2、材料準備:鏡子若干、喜洋洋、ppt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你們平時喜歡看動畫片嗎?(喜歡)

二、觀看動畫片,瞭解鏡子屋的鏡子種類,以及各種鏡子照出來的樣子

1、引導幼兒討論鏡子的種類師:猜猜看,這個鏡子屋裏面會有一些什麼鏡子呢?(幼兒自由猜測)

小結:平面鏡、哈哈鏡、放大鏡等。

2、觀看課件,瞭解放大鏡照出來的樣子師:看看,我們的喜羊羊到底在它的鏡子屋裏放了什麼鏡子。(教師操作課件,出示放大鏡)

3、觀看課件,瞭解哈哈鏡照出來的樣子。

師:你們猜一猜,我們聰明的喜羊羊在它的鏡子屋裏放的什麼鏡子呢?(哈哈鏡)

三、引發幼兒用兩面鏡子照一照、玩一玩,探索“一個變許多”的有趣現象,感受探索帶來的樂趣

1、提問引發幼兒思考

師:可是喜羊羊知道,過了不久,灰太狼還要再來呢。這一次,只剩下這個非常普通的鏡子了,這也是什麼鏡子呢?(平面鏡)

2、提出問題引發幼兒思考,並進行動手操作。

師:一面鏡子可以照出幾個喜羊羊呢?我們一起用鏡子來照一照

小結:一面鏡子只能照出一隻喜羊羊。

3、提出問題引發幼兒再次思考

師:那怎麼樣才能讓喜羊羊的數量變多呢?

4、幼兒動手操作,用兩面鏡子或者和其他小朋友合作用多面鏡子在一起照一照、玩一玩,探索“一個變許多”的有趣現象。

師:我們小朋友們的想法都不一樣,請你們自己去試一試看看能照出幾隻喜羊羊?

5、幼兒交流各自的玩法和有趣的發現,教師提問引發幼兒思考

師:你們照出了幾隻喜羊羊?

小結:鏡子擺放的位置不同,照出來的數量也不同。有的小朋友變出了兩隻,鏡子是面對面擺放的。有的小朋友變出了三隻,是把鏡子擺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

6、幼兒再次操作

師:現在請小朋友用新的方法來試一試。

7、師幼共同交流試驗後的結果

小結:鏡子面對面擺放的時候,兩面鏡子靠的越近,在鏡子中喜羊羊的數量就會越多。

鏡子呈三角形擺放的時候,鏡子的角度越小,在鏡子中喜羊羊的數量就會越多。

四、播放音樂,共同慶祝喜羊羊的勝利

1、師:你變兩隻,你變三隻,變出了那麼多的羊羊,哇!看看(教師操作課件,展示喜羊羊的羊羊隊伍的畫面)我們變出來多少羊羊哦。

2、師:哦,一隻、兩隻、這麼多的羊羊,全都是我們幫助喜羊羊變出來趕走灰太狼的哦。喜羊羊把他們集在一起,嚇得灰太狼怎麼了?(教師展示課件灰太狼逃走的畫面)(逃走了)哎,灰溜溜的逃跑了。

3、師:下面我們跟着羊羊一起來慶祝,他們的勝利。我們聽着音樂回教室再去想一想下一次灰太狼來了,還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打敗它呢?

喜洋洋教案 篇七

【活動目標】

嘗試根據音樂形象的變化進行遊戲,體驗遵守規則、共同體驗遊戲的快樂。

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遊戲情節,注意隨着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準備】

1、錄音機、電子琴、“喜洋洋與灰太狼”中主要動物明星胸飾。

2、情景佈置:草叢、大樹、房子等可供幼兒躲藏的道具。

【活動過程】

(一)裝扮角色,介紹自己,引起遊戲興趣。

幼兒自選胸飾,裝扮“喜洋洋與灰太狼”中的各種角色,跟着xx|xxx|的音樂節奏介紹自己。

教師主要關注:孩子是否能自己跟着音樂節奏大聲地介紹自己。

(二)聽辨音樂,進行遊戲,體驗遵守規則,共同遊戲的快樂。

1、第一遍遊戲:複習遊戲,回憶玩法與規則。

教師主要關注:幼兒是否能聽辨兩段不同的音樂形象進行遊戲。

2、第二遍遊戲:嘗試根據音樂形象的變化進行遊戲。

教師主要關注:幼兒是否能聽辨出音樂的變化進行遊戲。

3、第三遍遊戲:鼓勵交換角色,進行遊戲,表現不同的音樂形象。

教師主要關注:幼兒是否能根據新角色聽辨音樂做遊戲以及幼兒遵守遊戲規則的情況。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我能夠抓住當前流行的元素髮揮自己的想象開展活動,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設計出有新意的活動,是孩子們的積極性和活動的參與度大幅度上升。活動的教學形式較爲開放,和孩子們圍坐在一起也顯得師生間的關係無比的親近和諧,活動氛圍營造的很具有親和力。在活動中採用新穎的教法讓教學活動時刻保持新鮮和活力,使幼兒在體驗音樂美的同時,達到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德和諧統一。

從現場的效果來看,我有一些地方並沒有把握好:如果能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慢羊羊和灰太狼的說話聲音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