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精品多篇】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精品多篇】

《太陽出來喜洋洋》教學設計 篇一

一、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能用“囉嗨”的襯詞表示歌曲的歡快有力。

2、樂意與老師、同伴合作演唱歌曲,體驗對唱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圖譜、音樂伴奏

三、活動過程:

1、練聲部分

“小朋友們好,劉老師你好”

歌曲:兩隻小鳥

2、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節奏

師:今天呀,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新的歌曲,請你們的小耳朵聽聽看這首歌曲和“春天”的聲音有什麼不同呢?

3、學習歌曲襯詞——囉嗨

傾聽音樂一遍(囉嗨的聲音響)

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囉嗨符號圖片

教師清唱,幼兒傾聽

教師唱歌曲的前一部分,幼兒唱“囉嗨”

邊唱邊出示圖片

4、學唱歌詞部分

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

5、教師指揮,幼兒交換演唱

6、結束部分

太陽出來喜洋洋幼兒園教案 篇二

一、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能用“囉嗨”的襯詞表示歌曲的歡快有力。

2、樂意與老師、同伴合作演唱歌曲,體驗對唱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圖譜、音樂伴奏

三、動過程:

1、練聲部分

“小朋友們好,劉老師你好”

歌曲:兩隻小鳥

2、聽音樂感受音樂的節奏

師:今天呀,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首新的歌曲,請你們的小耳朵聽聽看這首歌曲和“春天”的聲音有什麼不同呢?

3、學習歌曲襯詞——囉嗨

傾聽音樂一遍(囉嗨的聲音響)

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囉嗨符號圖片

教師清唱,幼兒傾聽

教師唱歌曲的前一部分,幼兒唱“囉嗨”

邊唱邊出示圖片

4、學唱歌詞部分

老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

5、教師指揮,幼兒交換演唱

6、結束部分

喜洋洋教案含反思 篇三

活動目的:

1、讓幼兒理解樂曲所表現的內容,感受樂曲的音樂形象;

2、通過多種手段來感受和表現三段體的結構和性質;

3、藉助小圖譜記憶歌詞,學唱歌曲。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準備:

圖片、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在教師帶領下聽音樂,愉快地進場。

2、練聲、複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交待樂曲名稱,幼兒完整欣賞音樂,說出欣賞後的感受(歡快、優美)。

2、請幼兒完整欣賞樂曲,並討論有幾段。

3、幼兒邊聽音樂邊用拿積木的方式表示段落。

4、幼兒欣賞音樂,聽到相同的樂段就拿出相同的顏色的積木,不同的樂段就拿不同顏色的積木。

5、教師小結樂曲的結構和性質。

6、出示圖片,幼兒邊欣賞音樂,邊聽教師完整地講故事,讓幼兒通過視覺、聽覺來理解整段音樂的意境。

7、分段欣賞第一段和第二段音樂,請幼兒想象音樂形象,並用動作表現出來。

8、完整地欣賞音樂,請幼兒用動作來表現音樂內容。

9、教師選擇兩種節奏型,幼兒邊欣賞音樂,並用不同的節奏來表現音樂。

三、結束部分

1、欣賞音樂;

2、幼兒有禮貌地和老師再見。

反思:

音樂欣賞對於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有着獨特的教育作用是幼兒園藝術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但鑑於此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音樂欣賞成了幼兒園藝術教育中的一個難點,本次活動通過多媒體的直觀、生動,視聽結合的教學形式來突破難點。以多媒體視聽結合的優勢。來幫助幼兒感受、理解樂曲ABA的結構形式。從而豐富幼兒的藝術情感,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活動中充分利用了多媒體課件,解決孩子難以瞭解樂曲的樂段、樂句的難點,爲孩子營造一個喜洋洋的氛圍,幫助幼兒感受、理解樂曲,整個活動條理十分清晰,結構嚴謹,從感受樂曲→理解樂曲→表現樂曲爲主線,層層遞進,即直觀形象的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又創設了豐富的場景,引導幼兒主動參與,充分調動了幼兒視、聽、說、動、演等各種感官,從孩子的身心發展出發,視聽結合的進行音樂教育,使其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太陽出來喜洋洋》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的

1、通過樂句連接的練習,讓學生體驗音樂的流動與終止。

2、能準確演唱《太陽出來喜洋洋》的`樂譜和歌詞。

3、用清晰明亮的聲音,富有表情的演唱這首歌曲。

4、欣賞“火車向着韶山跑”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發聲練習

1=C 2/4

5 3 4 2 1 2 3 4 5 3 4 2 1 —

ni no ni no ni no ni

二、樂句連接

1、認唱旋律短句

1)請學生打好拍子,注意附點音符的節奏。

2)自己練唱,想一想如何連接比較好聽。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進行演唱。

3)把排列好的樂句來唱一唱。

三、欣賞“火車向着韶山跑”

1、導入:同學們,我們來做一個遊戲,大家搭乘火車,跟着音樂,感受這輛火車把我們開往那裏?

2、聽賞音樂“火車向着韶山跑”,邊聽邊模仿開火車的動作。

3、這音樂是用什麼樂器演奏的?演唱形式是什麼?

四、新授課

1、導入新課

師:火車把我們帶進了韶山,已聽到了各種民歌,也學唱過一些民歌,大家都知道民歌分爲山歌、小調、勞動號子。我們聽過的《落水天》、《對鳥》都屬於山歌。今天老師又帶來了一首山歌,請你們聽一聽,想一想,這首山歌是人們在什麼時候演唱的?

2、聽音樂: 指導學生邊聽邊輕聲哼唱

3、討論分析歌曲

生:是人們上山打柴時唱的。

師:是啊,你聽出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麼樣的?

生:很神氣,很高興的(樂觀的)

再次聽音樂,注意旋律

師:你發現什麼?

生:有“ ”記號。

老師解釋“波音”:從本音出發向上波動一個音再回到本音。

舉例:2 ——2 學生唱一唱 ;老師指出跨小節切分音,請學生來想一想這個音唱幾拍?並劃拍唱一唱

4、學唱樂譜

1)根據音高來模唱旋律。

2)齊聲劃拍輕聲唱旋律。

3)師生接口唱樂譜 ;注意:波音的演唱,跨小節切分音的節奏

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準確演唱樂譜。

4)分小組來演唱歌譜,比一比賽一賽,看哪一組唱得最好!

5、學唱歌詞

1)先聽音樂

2)再跟琴輕聲演唱歌詞。 注意:襯詞的演唱。

3)學生來排練這首樂曲,可以用什麼樣的演唱形式來演唱。

提示:可採用齊唱、領唱、分組唱、輪唱等形式。

4)請學生自己選擇演唱形式來試一試,看看錶演效果如何。

5)再在歌曲前加上引子:“2 3 2 1 2 —” 太陽 出來 羅

學生自己進行排練,並進行表演。

五、小結

太陽出來喜洋洋音樂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欣賞四川民歌《太陽出喜洋洋》,感受其歡快喜慶的音樂特點;

2.嘗試根據音樂的節奏自編遊戲動作,能對輸贏結果做出敏銳的反應;

3.有兩兩合作、協商決定遊戲規則和遊戲玩法的意識。

活動準備:

音樂、圖片(農夫、斧頭、狼)、籮筐實物一對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內容,激發幼兒欣賞歌曲的興趣

師:孩子們,你們今天的心情好嗎?你們覺得心情和天氣有關係嗎?

1.欣賞歌曲,介紹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

2.欣賞歌曲,用拍手的方式感受歌曲喜氣歡快的節奏和情緒。

3.欣賞歌曲,帶着問題:歌裏唱了什麼?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自由地表達自己對歌詞的理解(重點引導孩子用肩部和手腕動作來感受挑籮筐晃悠悠的'感覺)。

二、熟悉歌曲內容,模仿遊戲中的三個角色

1.你聽到歌裏唱了誰上山崗?他是怎麼〖〗去的?(出示“挑扁擔的農夫和籮筐”)誰願意來做一做?我們一起跟着音樂來扮演農夫,練習挑籮筐動作。

2.農夫手上拿把什麼?(出示“斧頭”)斧頭的動作怎麼做?

3.山崗上有什麼?(出示“狼”)狼兇狠惡毒的樣子是怎麼樣的?

三、學習音樂遊戲

1.瞭解角色之間的關係,明確挑籮筐、拿斧頭等標誌性動作。師:我們來看看農夫、斧頭、狼,他們誰控制誰?

2.老師示範講解遊戲。

遊戲玩法:

第一段:農夫出場

第二段:斧頭出場

第三段:豺狼出場(間奏時段猜拳並進行獎懲)

四、樂意與老師或同伴合作,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1.單人遊戲(領隊追、輸家跑、贏家不動、輸家可跑到贏家背後躲)。

2.多人遊戲(領隊追、輸家跑、贏家不動、輸家可跑到贏家背後躲)。

3.雙人對抗遊戲(兩人協商輸贏的獎懲方式)。

4.分組對抗遊戲(組內協商出拳內容,兩組協商輸贏的獎懲方式)。

五、放鬆活動,同伴間互相捶背、捏肩、撓癢、打滾等六、結束:挑着砍獲的豺狼回家咯(音樂伴隨)

《太陽出來喜洋洋》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內容:

《槐花幾時開》《太陽出來喜洋洋》

教授人: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瞭解四川民歌,能夠在兩首音樂的對比中感受句式、情緒和樂器音色的分類。

2、過程與方法:利用欣賞和試唱體驗等方式聆聽樂曲,知道管絃樂的風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聖管絃樂的初步認識並對其產生興趣

教學重點:

兩首樂曲的對比體驗、分析

教學難點:

對此類音樂的學習產生興趣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到陝西聆聽了一首激情高昂的山丹丹,本節課教師帶着你們到四川去玩一玩,你們可知道,四川方言中,他們的口頭語說的最多的都是什麼嗎?”

“對了,就是噻”,不信,現在教師就用一首歌來告訴你們。

二、新課教授

1、出示《槐花幾時開》的歌詞。

高高山上喲,一樹喔槐喲喂。

手把欄杆噻,望郎來喲喂。

娘問女兒呀,你望啥子喲喂,

哎!我望槐花噻,幾時開喲喂。

2、聆聽《槐》,讓學生劃分樂句。

3、教師嘗試教授學生演唱歌曲,對歌曲留下印象。

4、引出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對兩首歌曲進行對比。

《槐》《太》

情緒儲蓄、優美熱情、強悍

樂句四個兩個

音域寬窄

5、出示管絃樂演奏《槐》。告之樂器分組,並進行聆聽,聽到樂器組變化時舉手示意。

(1)雙簧管

(2)圓號

(3)長滴

(4)小中大低音提琴

(5)英國管

6、聆聽《太》

(1)絃樂、圓號

(2)長、短笛,單雙簧管

(3)大管、長號、大、低音提琴

(4)長笛

(5)長、短笛,單雙簧管與樂隊

三、教師小結,總結歌曲與管絃樂的區別與特色。

民歌:突出地方文化與特色

管絃樂:彰顯大氣,音色更爲豐富。

教學反思: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由淺入深,接觸四川民歌,基本都能完成欣賞任務。

在聆聽管絃樂曲中,大多數同學對個別樂器的音色無法分辨,這說明平時對西洋管絃樂器瞭解和知道的較少。

缺乏多媒體展示,應由學生在一定音樂知識的積累下才能將欣賞課上的更好。

太陽出來喜洋洋幼兒園教案 篇七

活動目標:

1.欣賞四川民歌《太陽出喜洋洋》,感受其歡快喜慶的音樂特點;

2.嘗試根據音樂的節奏自編遊戲動作,能對輸贏結果做出敏銳的反應;

3.有兩兩合作、協商決定遊戲規則和遊戲玩法的意識。

活動準備:

音樂、圖片(農夫、斧頭、狼)、籮筐實物一對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內容,激發幼兒欣賞歌曲的興趣

師:孩子們,你們今天的心情好嗎?你們覺得心情和天氣有關係嗎?

1.欣賞歌曲,介紹四川民歌《太陽出來喜洋洋》。

2.欣賞歌曲,用拍手的方式感受歌曲喜氣歡快的節奏和情緒。

3.欣賞歌曲,帶着問題:歌裏唱了什麼?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自由地表達自己對歌詞的理解(重點引導孩子用肩部和手腕動作來感受挑籮筐晃悠悠的感覺)。

二、熟悉歌曲內容,模仿遊戲中的三個角色

1.你聽到歌裏唱了誰上山崗?他是怎麼去的?(出示“挑扁擔的農夫和籮筐”)誰願意來做一做?我們一起跟着音樂來扮演農夫,練習挑籮筐動作。

2.農夫手上拿把什麼?(出示“斧頭”)斧頭的動作怎麼做?

3.山崗上有什麼?(出示“狼”)狼兇狠惡毒的樣子是怎麼樣的?

三、學習音樂遊戲

1.瞭解角色之間的關係,明確挑籮筐、拿斧頭等標誌性動作。師:我們來看看農夫、斧頭、狼,他們誰控制誰?

2.老師示範講解遊戲。

遊戲玩法:

第一段:農夫出場

第二段:斧頭出場

第三段:豺狼出場(間奏時段猜拳並進行獎懲)

四、樂意與老師或同伴合作,體驗音樂遊戲的快樂

1.單人遊戲(領隊追、輸家跑、贏家不動、輸家可跑到贏家背後躲)。

2.多人遊戲(領隊追、輸家跑、贏家不動、輸家可跑到贏家背後躲)。

3.雙人對抗遊戲(兩人協商輸贏的獎懲方式)。

4.分組對抗遊戲(組內協商出拳內容,兩組協商輸贏的獎懲方式)。

五、放鬆活動,同伴間互相捶背、捏肩、撓癢、打滾等

六、結束:挑着砍獲的豺狼回家咯(音樂伴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