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八年級數學教案集合多篇

八年級數學教案集合多篇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和地位:

衆數、中位數是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的兩個統計特徵量,是幫助學生學會用數據說話的基本概念。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現實生活密切相關,是培養學生應用數學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最好素材。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是衆數和中位數兩概念的形成過程及兩概念的運用。本節課的難點是對統計數據從多角度進行全面地分析。因爲利用數據進行分析,對剛剛接觸統計的學生來說,他們原有的認知結構中缺乏這方面的知識經驗,所以,我們可以藉助生活中的事例,利用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輔助,幫助學生突破這一知識難點。

教學目標分析:

認知目標:

(1)使學生認知衆數、中位數的意義;

(2)會求一組數據的衆數、中位數。

能力目標:

(1)讓學生接觸並解決一些社會生活中的問題,爲學生創新學數學、用數學的情境,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2)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在問題分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

情感目標:

(1)通過多媒體網絡課件,提供適當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合作學習中,學會交流,相互評價,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能力。

教學輔助:網絡教室、多媒體輔助網絡教學課件、BBS電子公告欄、學習資源庫

教法與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採用了討論發現法。即課堂上,教師(或學生)提出適當的問題,通過學生與學生(或教師)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討論,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發現概念的產生過程,體現“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過程的教學”。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來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而教師是通過對學生參與學習的啓發、調整、激勵來體現自己的主導作用。另外,在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始終堅持對學生進行“學疑結合”、“學思結合”、“學用結合”的學法指導,這對學生的主體意識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都有積極的意義。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2

課題:一元二次方程實數根錯例剖析課

【教學目的】精選學生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有關問題時出現的典型錯例加以剖析,幫助學生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和糾正錯誤的方法,使學生在解題時少犯錯誤,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深刻性。

【課前練習】

1、關於x的方程ax2+bx+c=0,當a_____時,方程爲一元一次方程;當 a_____時,方程爲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別式△=_______,當△_______時,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當△_______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當△________時,方程沒有實數根。

【典型例題】

例1 下列方程中兩實數根之和爲2的方程是()

(A) x2+2x+3=0 (B) x2-2x+3=0 (c) x2-2x-3=0 (D) x2+2x+3=0

錯答: B

正解: C

錯因剖析:由根與係數的關係得x1+x2=2,極易誤選B,又考慮到方程有實數根,故由△可知,方程B無實數根,方程C合適。

例2 若關於x的方程x2+2(k+2)x+k2=0 兩個實數根之和大於-4,則k的取值範圍是( )

(A) k>-1 (B) k<0 (c) -1< k<0 (D) -1≤k<0

錯解 :B

正解:D

錯因剖析:漏掉了方程有實數根的前提是△≥0

例3(20xx廣西會考題) 已知關於x的一元二次方程(1-2k)x2-2 x-1=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根,求k的取值範圍。

錯解: 由△=(-2 )2-4(1-2k)(-1) =-4k+8>0得 k<2又∵k+1≥0∴k≥ -1。即 k的取值範圍是 -1≤k<2

錯因剖析:漏掉了二次項係數1-2k≠0這個前提。事實上,當1-2k=0即k= 時,原方程變爲一次方程,不可能有兩個實根。

正解: -1≤k<2且k≠

例4 (20xx山東太原會考題) 已知x1,x2是關於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1=0的兩個實數根,當x12+x22=15時,求m的值。

錯解:由根與係數的關係得

x1+x2= -(2m+1), x1x2=m2+1,

∵x12+x22=(x1+x2)2-2 x1x2

=[-(2m+1)]2-2(m2+1)

=2 m2+4 m-1

又∵ x12+x22=15

∴ 2 m2+4 m-1=15

∴ m1 = -4 m2 = 2

錯因剖析:漏掉了一元二次方程有兩個實根的前提條件是判別式△≥0。因爲當m = -4時,方程爲x2-7x+17=0,此時△=(-7)2-4×17×1= -19<0,方程無實數根,不符合題意。

正解:m = 2

例5 若關於 x的方程(m2-1)x2-2 (m+2)x+1=0有實數根,求m的取值範圍。

錯解:△=[-2(m+2)]2-4(m2-1) =16 m+20

∵ △≥0

∴ 16 m+20≥0,

∴ m≥ -5/4

又 ∵ m2-1≠0,

∴ m≠±1

∴ m的取值範圍是m≠±1且m≥ -

錯因剖析:此題只說(m2-1)x2-2 (m+2)x+1=0是關於未知數x的方程,而未限定方程的次數,所以在解題時就必須考慮m2-1=0和m2-1≠0兩種情況。當m2-1=0時,即m=±1時,方程變爲一元一次方程,仍有實數根。

正解:m的取值範圍是m≥-

例6 已知二次方程x2+3 x+a=0有整數根,a是非負數,求方程的整數根。

錯解:∵方程有整數根,

∴△=9-4a>0,則a<2.25

又∵a是非負數,∴a=1或a=2

令a=1,則x= -3± ,捨去;令a=2,則x1= -1、x2= -2

∴方程的整數根是x1= -1, x2= -2

錯因剖析:概念模糊。非負整數應包括零和正整數。上面答案僅是一部分,當a=0時,還可以求出方程的另兩個整數根,x3=0, x4= -3

正解:方程的整數根是x1= -1, x2= -2 , x3=0, x4= -3

【練習】

練習1、(01濟南會考題)已知關於x的方程k2x2+(2k-1)x+1=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x1、x2。

(1)求k的取值範圍;

(2)是否存在實數k,使方程的兩實數根互爲相反數?如果存在,求出k的值;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1)根據題意,得△=(2k-1)2-4 k2>0 解得k<

∴當k< 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2)存在。

如果方程的兩實數根x1、x2互爲相反數,則x1+ x2=- =0,得k= 。經檢驗k= 是方程- 的解。

∴當k= 時,方程的兩實數根x1、x2互爲相反數。

讀了上面的解題過程,請判斷是否有錯誤?如果有,請指出錯誤之處,並直接寫出正確答案。

解:上面解法錯在如下兩個方面:

(1)漏掉k≠0,正確答案爲:當k< 時且k≠0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2)k= 。不滿足△>0,正確答案爲:不存在實數k,使方程的兩實數根互爲相反數

練習2(02廣州市)當a取什麼值時,關於未知數x的方程ax2+4x-1=0只有正實數根 ?

解:(1)當a=0時,方程爲4x-1=0,∴x=

(2)當a≠0時,∵△=16+4a≥0 ∴a≥ -4

∴當a≥ -4且a≠0時,方程有實數根。

又因爲方程只有正實數根,設爲x1,x2,則:

x1+x2=- >0 ;

x1. x2=- >0 解得 :a<0

綜上所述,當a=0、a≥ -4、a<0時,即當-4≤a≤0時,原方程只有正實數根。

【小結】

以上數例,說明我們在求解有關二次方程的問題時,往往急於尋求結論而忽視了實數根的存在與“△”之間的關係。

1、運用根的`判別式時,若二次項係數爲字母,要注意字母不爲零的條件。

2、運用根與係數關係時,△≥0是前提條件。

3、條件多面時(如例5、例6)考慮要周全。

【佈置作業】

1、當m爲何值時,關於x的方程x2+2(m-1)x+ m2-9=0有兩個正根?

2、已知,關於x的方程mx2-2(m+2)x+ m+5=0(m≠0)沒有實數根。

求證:關於x的方程

(m-5)x2-2(m+2)x + m=0一定有一個或兩個實數根。

考題彙編

1、(20xx年廣東省會考題)設x1、x2是方程x2-5x+3=0的兩個根,不解方程,利用根與係數的關係,求(x1-x2)2的值。

2、(20xx年廣東省會考題)已知關於x的方程x2-2x+m-1=0

(1)若方程的一個根爲1,求m的值。

(2)m=5時,原方程是否有實數根,如果有,求出它的實數根;如果沒有,請說明理由。

3、(20xx年廣東省會考題)已知關於x的方程x2+2(m-2)x+ m2=0有兩個實數根,且兩根的平方和比兩根的積大33,求m的值。

4、(20xx年廣東省會考題)已知x1、x2爲方程x2+px+q=0的兩個根,且x1+x2=6,x12+x22=20,求p和q的值。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掌握平均數、中位數、衆數的概念,會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中位數、衆數。

2、在加權平均數中,知道權的差異對平均數的影響,並能用加權平均數解釋現實生活中一些簡單的現象。

3、瞭解平均數、中位數、衆數的差別,初步體會它們在不同情境中的應用。

4、能利和計算器求一組數據的算術平均數。

教學重點:體會平均數、中位數、衆數在具體情境中的意義和應用。

教學難點:對於平均數、中位數、衆數在不同情境中的應用。

教學方法:歸納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知識回顧與思考

1、平均數、中位數、衆數的概念及舉例。

一般地對於n個數X1,……Xn把(X1+X2+…Xn)叫做這n個數的算術平均數,簡稱平均數。

如某公司要招工,測試內容爲數學、語文、外語三門文化課的綜合成績,滿分都爲100分,且這三門課分別按25%、25%、50%的比例計入總成績,這樣計算出的成績爲數學,語文、外語成績的加權平均數,25%、25%、50%分別是數學、語文、外語三項測試成績的權。

中位數就是把一組數據按大小順序排列,處在最中間位置的數(或最中間兩個數據的平均數)叫這組數據的中位數。

衆數就是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數據。

如3,2,3,5,3,4中3是衆數。

2、平均數、中位數和衆數的特徵:

(1)平均數、中位數、衆數都是表示一組數據“平均水平”的平均數。

(2)平均數能充分利用數據提供的信息,在生活中較爲常用,但它容易受極端數字的影響,且計算較繁。

(3)中位數的優點是計算簡單,受極端數字影響較小,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數字的信息。

(4)衆數的可靠性較差,它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求法簡便,當一組數據中個別數據變動較大時,適宜選擇衆數來表示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

3、算術平均數和加權平均數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算術平均數是加權平均數的一種特殊情況,加權平均數包含算術平均數,當加權平均數中的權相等時,就是算術平均數。

4、利用計算器求一組數據的平均數。

利用科學計算器求平均數的方法計算平均數。

二、例題講解:

例1,某公司銷售部有營銷人員15人,銷售部爲了制定某種商品的月銷售定額,統計了這15人某月的銷售量如下:

每人銷售件數 1800 510 250 210 150 120

人數 113532

(1)求這15位營銷人員該月銷售量的平均數、中位數和衆數;

(2)假設銷售部負責人把每位營銷員的月銷售額定爲平均數,你認爲是否合理,爲什麼?如不合理,請你制定一個較合理的銷售定額,並說明理由。

例2,某校規定:學生的平時作業、期中練習、期末考試三項成績分別按40%、20%、40%的比例計入學期總評成績,小亮的平時作業、期中練習、期末考試的數學成績依次爲90分,92分,85分,小亮這學期的數學總評成績是多少?

三、課堂練習:複習題A組

四、小結:

1、掌握平均數、中位數與衆數的概念及計算。

2、理解算術平均數與加權平均數的聯繫與區別。

五、作業:複習題B組、C組(選做)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熟練掌握簡單圖形的移動規律,能按要求作出簡單平面圖形平移後的圖形,能夠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係;

2、能力目標:①,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逐步探索圖形之間的平移關係;

②,對組合圖形要找到一個或者幾個“基本圖案”,並能通過對“基本圖案”的平移,複製所求的圖形;

3、情感目標:經歷對圖形進行觀察、分析、欣賞和動手操作、畫圖等過程,發展初步的審美能力,增強對圖形欣賞的意識。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圖形連續變化的特點;

難點:圖形的劃分。

三、教學方法:

講練結合。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八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磁性板,若干小正六邊形,“工”字的磚,組合圖形。

五、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景,探究新知:

(演示課件):教材上小狗的圖案。提問:(1)這個圖案有什麼特點?(2)它可以通過什麼“基本圖案”,經過怎樣的平移而形成?(3)在平移過程中,“基本圖案”的大小、形狀、位置是否發生了變化?

小組討論,派代表回答。(答案可以多種)

讓學生充分討論,歸納總結,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並對每種答案都要肯定。

看磁性黑板,展示教材64頁圖3-9,提問:左圖是一個正六邊形,它經過怎樣的平移能得到右圖?誰到黑板做做看?

展示教材64頁3-10,提問:左圖是一種“工”字形磚,右圖是怎樣通過左圖得到的?

小組討論,派代表到臺上給大家講解。

氣氛要熱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掘他們的想象力。

(演示課件)教材65頁圖3-11,提問:這個圖可以看做是什麼“基本圖案”通過平移得到的?

暢所欲言,互相補充。

課堂小結: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總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並啓發學生在我們周圍尋找平移的例子。

課堂練習:

(演示課件)教材65頁“隨堂練習”。

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完成。

例子一定要和大家接觸緊密、典型。

答案不惟一,對於每種答案,教師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六、教學反思:

本節的內容並不是很複雜,藉助多媒體進行直觀、形象,內容貼近生活,學生興致較高,課堂氣氛活躍,參與意識較強,學生一般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教學過程中滲透數學美學思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旋轉的定義.2.旋轉的基本性質.

二、能力訓練要求:

1.通過具體實例認識旋轉,理解旋轉的基本涵義.

2.探索旋轉的基本性質,理解旋轉前後兩個圖形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線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質.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1.經歷對生活中與旋轉現象有關的圖形進行觀察、分析、欣賞以及動手操作、畫圖等過程,掌握有關畫圖的操作技能,發展初步的審美能力,增強對圖形欣賞的意識.

2.通過學習使學生能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有關問題,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學觀.

教學重點:旋轉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探索旋轉的基本性質.

教學方法:

1、遵循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原則,在爲學生創造大量實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交流、討論、歸納、學習。

2、採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巧設情景問題,引入課題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以下情景(出示圖示:鐘錶、汽車方向盤、轆轤或電腦演示:鐘錶指針的轉動、汽車方向盤的轉動、轆轤打水的情景). (1)上面情景中的轉動現象,有什麼共同特徵?(2)鐘錶的指針、鐘擺在轉動過程中,其形狀、大小、位置是否發生改變?汽車方向盤的轉動呢?

1.在這些轉動的現象中,它們都是繞着一個點轉動的.

2.每個物體的轉動都是向同一個方向轉動.

3.鐘錶的指針、鐘擺在轉動過程中,它的形狀、大小沒有變化,只是它的位置有所改變.

4.汽車的方向盤在轉動過程中,同樣它的形狀、大小沒有改變,方向盤上的每點的位置所變化.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我們把這樣的轉動叫旋轉(circumrotate),這節課我們就來探討生活中的旋轉.

二.講授新課

在數學中,如何定義旋轉呢?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繞着一個定點沿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這樣的圖形運動稱爲旋轉(circumrotate).這個定點稱爲旋轉中心,轉動的角稱爲旋轉角.注意:“將一個圖形繞一個定點沿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意味着圖形上的每個點同時都按相同的方式轉動相同的角度.在物體繞着一個定點轉動時,它的形狀和大小不變.因此,旋轉具有不改變圖形的大小和形狀的特徵.

議一議:(課本67頁)答:(1)旋轉中心是O點,旋轉角是∠AOD.旋轉角還可以是∠BOE.

(2)四邊形AOBC繞O點旋轉到四邊形DOEF的位置.這時點A旋轉到點D的位置,點B旋轉到點E的位置.

(3)可以把OA看作鐘錶的指針,它OA的位置旋轉到OD的位置,指針的長短、形狀沒有變化,所以OA與OD是相等的.同樣,線段OB與OE是相等的.

(4)因爲四邊形AOBC繞O點旋轉到四邊形DOEF的位置,在旋轉的過程中,圖形上的每個點同時都按相同的方向旋轉相同的角度,所以∠AOD與∠BOE是相等的.

(4)也可以這樣理解:因爲四邊形AOBC繞O點旋轉到四邊形DOEF的位置,所以∠AOB與∠DOE是相等的,又因爲∠BOD是公共角,所以,∠AOD與∠BOE是相等的.

看上圖,四邊形DOEF是由四邊形AOBC繞O點旋轉得到的,經過旋轉,點A移動到點D的位置,點B移動到點E的位置,點C移動到點F的位置,則點A與點D、點B與點E、點C與點F就是對應點.從剛纔大家得出的結論中,能否總結出旋轉的性質呢?

答:因爲O是旋轉中心,點A與點D是對應點,點B與點E是對應點,且OA=OD,OB=OE,所以可以知道:對應點與旋轉中心所連的線段的長度是相等的.

因爲點A與點D、點B與點E是對應點,且∠AOD=∠BOE,所以由此可以知道: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線所成的角是互相相等的.

由此我們得到了旋轉的基本性質:經過旋轉,圖形上的每一點都繞旋轉中心沿相同方向轉動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對對應點與旋轉中心的連線所成的角都是旋轉角,旋轉角彼此相等.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

[例1](課本68頁例1)

[師生共析]經演示(鐘錶實物或教具)可以知道,分針是繞着表面盤的中心位置,即鐘錶的軸心旋轉的,它旋轉一週時的度數是360°,一週需要60分,因此每分鐘分針所轉過的度數是6°,這樣20分時,分針逆轉的角度即可求出.

解:(見課本68頁)

書上68頁做一做

三.課堂練習

課本P69隨堂練習.

1.解:旋轉5次得到,旋轉的角度分別等於60°、120°、180°、240°、300°.

四.課時小結

五.課後作業:課本P69習題3.4 1、2、3.

六.活動與探究

1.分析圖中的旋轉現象.過程:讓學生畫圖、找規律,也可讓他們通過剪切,找到旋轉規律.

結果:旋轉現象爲:

整個圖形可以看做是圖形的八分之一(一組大小不等的三個“角”)繞中心位置,按照同一方向連續旋轉45°、90°、135°、180°、225°、270°、315°前後的圖形共同組成的.

整個圖形也可以看做是圖形的四分之一(兩組相鄰的“角”)繞中心位置連續旋轉90°、180°、270°前後的圖形共同組成的.

整個圖形還可以看做是圖形的二分之一(四組相鄰的“角”)繞中心位置旋轉180°前後的圖形共同組成的.

2.圖中是否存在這樣的兩個三角形,其中一個是另一個通過旋轉得到的?

過程:同樣讓學生在畫圖過程中體會圖形中每個三角形之間的關係;或讓學生仔細觀察圖形,分析圖形,找出關係.

結果:圖中存在這樣的三角形,其中一個是另一個通過旋轉得到的.

整個圖形可以看做圖形的四分之一(一組“樓梯”)繞中心連續旋轉90°、180°、270°.前後的圖形共同組成的.

整個圖形也可以看做圖形的二分之一(兩組“樓梯”)繞中心位置旋轉180°前後的圖形共同組成的.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本節課仍然是圖形的基本變換。藉助多媒體教學直觀生動形象。學生一般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掌握。也在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會觀察圖形,勇於探索圖形間的關係,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過程與方法

(1)經歷一般規律的探索過程,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在將實際問題抽象成幾何圖形過程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滲透數學建模的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有趣的問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學習的實用性.

教學重點:

探索、發現事物中隱含的勾股定理及其逆及理,並用它們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利用數學中的建模思想構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3分鐘,學生觀察、猜想)

情景:

如圖:在一個圓柱石凳上,若小明在吃東西時留下了一點食物在B處,恰好一隻在A處的螞蟻捕捉到這一信息,於是它想從A處爬向B處,你們想一想,螞蟻怎麼走最近?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15分鐘,學生分組合作探究)

學生分爲4人活動小組,合作探究螞蟻爬行的最短路線,充分討論後,彙總各小組的方案,在全班範圍內討論每種方案的路線計算方法,通過具體計算,總結出最短路線。讓學生髮現:沿圓柱體母線剪開後展開得到矩形,研究“螞蟻怎麼走最近”就是研究兩點連線最短問題,引導學生體會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建立數學模型,構圖,計算.

學生彙總了四種方案:

(1) (2) (3)(4)

學生很容易算出:情形(1)中A→B的路線長爲:AA’+d,情形(2)中A→B的路線長爲:AA’+πd/2所以情形(1)的路線比情形(2)要短.

學生在情形(3)和(4)的比較中出現困難,但還是有學生提出用剪刀沿母線AA’剪開圓柱得到矩形,前三種情形A→B是折線,而情形(4)是線段,故根據兩點之間線段最短可判斷(4)最短.

如圖:

(1)中A→B的路線長爲:AA’+d;

(2)中A→B的路線長爲:AA’+A’B>AB;

(3)中A→B的路線長爲:AO+OB>AB;

(4)中A→B的路線長爲:AB.

得出結論:利用展開圖中兩點之間,線段最短解決問題.在這個環節中,可讓學生沿母線剪開圓柱體,具體觀察.接下來後提問:怎樣計算AB?

在Rt△AA′B中,利用勾股定理可得,若已知圓柱體高爲12c,底面半徑爲3c,π取3,則.

第三環節:做一做(7分鐘,學生合作探究)

教材23頁

李叔叔想要檢測雕塑底座正面的AD邊和BC邊是否分別垂直於底邊AB,但他隨身只帶了捲尺,

(1)你能替他想辦法完成任務嗎?

(2)李叔叔量得AD長是30釐米,AB長是40釐米,BD長是50釐米,AD邊垂直於AB邊嗎?爲什麼?

(3)小明隨身只有一個長度爲20釐米的刻度尺,他能有辦法檢驗AD邊是否垂直於AB邊嗎?BC邊與AB邊呢?

第四環節:鞏固練習(10分鐘,學生獨立完成)

1.甲、乙兩位探險者到沙漠進行探險,某日早晨8:00甲先出發,他以6/h的速度向正東行走,1小時後乙出發,他以5/h的速度向正北行走.上午10:00, 甲、乙兩人相距多遠?

2.如圖,臺階A處的螞蟻要爬到B處搬運食物,它怎麼走最近?並求出最近距離.

3.有一個高爲1.5米,半徑是1米的圓柱形油桶,在靠近邊的地方有一小孔,從孔中插入一鐵棒,已知鐵棒在油桶外的部分爲0.5米,問這根鐵棒有多長?

第五環節 課堂小結(3分鐘,師生問答)

內容:

1、如何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決最短路程問題?

第六 環節:佈置作業(2分鐘,學生分別記錄)

內容:

作業:1.課本習題1.5第1,2,3題.

要求:A組(學優生):1、2、3

B組(中等生):1、2

C組(後三分之一生):1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掌握一次函數解析式的特點及意義

2、知道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的關係

3、理解一次函數圖象特點與解析式的聯繫規律

教學重點:

1、一次函數解析式特點

2、一次函數圖象特徵與解析式的聯繫規律

教學難點:

1、一次函數與正比例函數關係

2、根據已知信息寫出一次函數的表達式。

教學過程:

Ⅰ.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問題1 小明暑假第一次去北京.汽車駛上A地的高速公路後,小明觀察里程碑,發現汽車的平均車速是95千米/小時.已知A地直達北京的高速公路全程爲570千米,小明想知道汽車從A地駛出後,距北京的路程和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時間有什麼關係,以便根據時間估計自己和北京的距離.

分析 我們知道汽車距北京的路程隨着行車時間而變化,要想找出這兩個變化着的量的關係,並據此得出相應的值,顯然,應該探求這兩個變量的變化規律.爲此,我們設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時間爲t小時,汽車距北京的路程爲s千米,根據題意,s和t的函數關係式是

s=570-95t.

說明 找出問題中的變量並用字母表示是探求函數關係的第一步,這裏的s、t是兩個變量,s是t的函數,t是自變量,s是因變量.

問題2 小張準備將平時的零用錢節約一些儲存起來.他已存有50元,從現在起每個月節存12元.試寫出小張的存款與從現在開始的月份之間的函數關係式.

分析 我們設從現在開始的月份數爲x,小張的存款數爲y元,得到所求的函數關係式爲:y=50+12x.

問題3 以上問題1和問題2表示的這兩個函數有什麼共同點?

Ⅱ.導入新課

上面的兩個函數關係式都是左邊是因變量y,右邊是含自變量x的代數式。並且自變量和因變量的指數都是一次。若兩個變量x,y間的關係式可以表示成y=kx+b(k,b爲常數k≠0)的形式,則稱y是x的一次函數(x爲自變量,y爲因變量)。特別地,當b=0時,稱

y是x的正比例函數。

例1:下列函數中,y是x的一次函數的是( )

①y=x-6;②y=2x;③y=;④y=7-x x8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例2 下列函數關係中,哪些屬於一次函數,其中哪些又屬於正比例函數?

(1)面積爲10cm2的三角形的底a(cm)與這邊上的高h(cm);

(2)長爲8(cm)的平行四邊形的周長L(cm)與寬b(cm);

(3)食堂原有煤120噸,每天要用去5噸,x天后還剩下煤y噸;

(4)汽車每小時行40千米,行駛的路程s(千米)和時間t(小時).

(5)汽車以60千米/時的速度勻速行駛,行駛路程中y(千米)與行駛時間x(時)之間的關係式;

(6)圓的面積y(釐米2)與它的半徑x(釐米)之間的關係;

(7)一棵樹現在高50釐米,每個月長高2釐米,x月後這棵樹的高度爲y(釐米) 分析 確定函數是否爲一次函數或正比例函數,就是看它們的解析式經過整理後是否符合y=kx+b(k≠0)或y=kx(k≠0)形式,所以此題必須先寫出函數解析式後解答. 解 (1)a?20,不是一次函數. h

(2)L=2b+16,L是b的一次函數.

(3)y=150-5x,y是x的一次函數.

(4)s=40t,s既是t的一次函數又是正比例函數.

(5)y=60x,y是x的一次函數,也是x的正比例函數;

(6)y=πx2,y不是x的正比例函數,也不是x的一次函數;

(7)y=50+2x,y是x的一次函數,但不是x的正比例函數

例3 已知函數y=(k-2)x+2k+1,若它是正比例函數,求k的值.若它是一次函數,求k的值.

分析 根據一次函數和正比例函數的定義,易求得k的值.

解 若y=(k-2)x+2k+1是正比例函數,則2k+1=0,即k=?

若y=(k-2)x+2k+1是一次函數,則k-2≠0,即k≠2.

例4 已知y與x-3成正比例,當x=4時,y=3.

(1)寫出y與x之間的函數關係式;

(2)y與x之間是什麼函數關係;

(3)求x=2.5時,y的值.

解 (1)因爲 y與x-3成正比例,所以y=k(x-3).

又因爲x=4時,y=3,所以3= k(4-3),解得k=3,

所以y=3(x-3)=3x-9.

(2) y是x的一次函數.

(3)當x=2.5時,y=3×2.5=7.5.

1. 2

例5 已知A、B兩地相距30千米,B、C兩地相距48千米.某人騎自行車以每小時12千米的速度從A地出發,經過B地到達C地.設此人騎行時間爲x(時),離B地距離爲y(千米).

(1)當此人在A、B兩地之間時,求y與x的函數關係及自變量x取值範圍.

(2)當此人在B、C兩地之間時,求y與x的函數關係及自變量x的取值範圍.

分析 (1)當此人在A、B兩地之間時,離B地距離y爲A、B兩地的距離與某人所走的路程的差.

(2)當此人在B、C兩地之間時,離B地距離y爲某人所走的路程與A、B兩地的距離的差.

解 (1) y=30-12x.(0≤x≤2.5)

(2) y=12x-30.(2.5≤x≤6.5)

例6 某油庫有一沒儲油的儲油罐,在開始的8分鐘時間內,只開進油管,不開出油管,油罐的進油至24噸後,將進油管和出油管同時打開16分鐘,油罐中的油從24噸增至40噸.隨後又關閉進油管,只開出油管,直至將油罐內的油放完.假設在單位時間內進油管與出油管的流量分別保持不變.寫出這段時間內油罐的儲油量y(噸)與進出油時間x(分)的函數式及相應的x取值範圍.

分析 因爲在只打開進油管的8分鐘內、後又打開進油管和出油管的16分鐘和最後的只開出油管的三個階級中,儲油罐的儲油量與進出油時間的函數關係式是不同的,所以此題因分三個時間段來考慮.但在這三個階段中,兩變量之間均爲一次函數關係.

解 在第一階段:y=3x(0≤x≤8);

在第二階段:y=16+x(8≤x≤16);

在第三階段:y=-2x+88(24≤x≤44).

Ⅲ.隨堂練習

根據上表寫出y與x之間的關係式是:________________,y是否爲x一的次函數?y是否爲x有正比例函數?

2、爲了加強公民的節水意識,合理利用水資源,某城市規定用水收費標準如下:每戶每月用水量不超過6米3時,水費按0.6元/米3收費;每戶每月用水量超過6米3時,超過部分按1元/米3收費。設每戶每月用水量爲x米3,應繳水費y元。(1)寫出每月用水量不

超過6米3和超過6米3時,y與x之間的函數關係式,並判斷它們是否爲一次函數。(2)已知某戶5月份的用水量爲8米3,求該用戶5月份的水費。[①y=0.6x,y=x-2.4,y是x的一次函數。②y=8-2.4=5.6(元)]

Ⅳ.課時小結

1、一次函數、正比例函數的概念及關係。

2、能根據已知簡單信息,寫出一次函數的表達式。

Ⅴ.課後作業

1、已知y-3與x成正比例,且x=2時,y=7

(1)寫出y與x之間的函數關係.

(2)y與x之間是什麼函數關係.

(3)計算y=-4時x的值.

2.甲市到乙市的包裹郵資爲每千克0.9元,每件另加手續費0.2元,求總郵資y(元)與包裹重量x(千克)之間的函數解析式,並計算5千克重的包裹的郵資.

3.倉庫內原有粉筆400盒.如果每個星期領出36盒,求倉庫內餘下的粉筆盒數Q與星期數t之間的函數關係.

4.今年植樹節,同學們種的樹苗高約1.80米.據介紹,這種樹苗在10年內平均每年長高0.35米.求樹高與年數之間的函數關係式.並算一算4年後同學們中學畢業時這些樹約有多高.

5.按照我國稅法規定:個人月收入不超過800元,免交個人所得稅.超過800元不超過1300元部分需繳納5%的個人所得稅.試寫出月收入在800元到1300元之間的人應繳納的稅金y(元)和月收入x(元)之間的函數關係式.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命題的組成.

2.命題真假的判斷。

二、能力訓練要求:

1.使學生能夠分清命題的條件和結論,能判斷命題的真假

2.通過舉例判定一個命題是假命題,使學生學會反面思考問題的方法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1.通過反例說明假命題,使學生認識到任何事情都是正反兩方面對立統一

2.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發展史,拓展視野,激發學習興趣

3.通過對《原本》介紹,使學生感受數學發展史和人類文明價值

【教學重點】準確的找出命題的條件和結論

【教學難點】理解判斷一個真命題需要證明

【教學方法】探討、合作交流

【教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引入新課

師:如果這個星期不下雨,我們就去郊遊,這是命題嗎?分析這句話,這個週日,我們郊遊一定能成行嗎?爲什麼?

新課:

(1)觀察下列命題,你能發現這些命題有什麼共同結構特徵?與同伴交流。

1.如果兩個三角形的三條邊對應相等,那麼這兩個三角形全等。

2.如果一個四邊形的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那麼這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3.如果一個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那麼這個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

4.如果一個四邊形的對角線相等,那麼這個四邊形是矩形。

5.如果一個四邊形的兩條對角線相互垂直,那麼這個四邊形是菱形。

師:由此可見,每個命題都是由條件和結論兩部分組成的,條件是已知的事項,結論是由已知事項推出的事項。一般地,命題都可以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部分是條件,“那麼”引出部分是結論。

二、例題講解:

例1:師:下列命題的條件是什麼?結論是什麼?

1.如果兩個角相等,那麼他們是對頂角;

2.如果a>b,b>c,那麼a=c;

3.兩角和其中一角的對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4.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面積相等。

例題教學建議:1:其中(1)、(2)請學生直接回答,(3)、(4)、(5)請學生分成小組交流然後回答。

2:有的命題的描述沒有用“如果……那麼……”的形式,在分析時可以擴展成這種形式,以分清條件和結論。

例2:上述命題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不正確的?你是怎麼知道它是不正確的?與同伴交流。

師:正確的命題叫真命題,不正確的命題叫假命題。要說明一個命題是假命題,通常可以舉一個例子,使之具備命題的條件,卻不具備命題的結論,即反例。

教學建議:對於反例的要求可以採取啓發式層層遞進方式給出,即:說明命題錯誤可以舉例→綜合命題(1)、(2)的兩例,兩例條件具備→例子結論不吻合→給出如何舉反例要求。

三、思維拓展:

拓展1.師:如何證實一個命題是真命題呢?請同學們分小組交流一下。

教學建議:不急於解決學生怎麼證實真命題的問題,可按以下程序設計教學過程

(1)首先給學生介紹歐幾里得的《原本》

(2)引出概念:公理、定理,證明

(3)啓發學生,現在如何證實一個命題的正確性

(4)給出本套教材所選用如下6個命題作爲公理

(5)等式性質、不等式有關性質,等量代換也看作定理。

拓展2.師:任何公理、定理是命題嗎?是真命題嗎?爲什麼?

建議:在學生回答後歸納總結:公理是經過長期實踐驗證的,不需要再進行推理論證都承認的真命題。定理是經過推理論證的真命題。

練習書p197習題6.31

四、問題式總結

師:經過本節課我們在一起共同探討交流,你瞭解了有關命題的哪些知識?

建議:可對學生進行提示性引導,如:命題的構成特點、命題是否都正確、如何判斷一個命題是假命題、如何證實一個命題是真命題。

作業:書p197習題6.32、3

板書設計:

定義與命題

課時2

條件

1.命題的結構特徵

結論

1.假命題——可以舉反例

2.命題真假的判別

2.真命題——需要證明 學生活動一——

探索命題的結構特徵

學生觀察、分組討論,得出結論:

(1)這五個命題都是用“如果……那麼……”形式敘述的

(2)這五個命題都是由已知得到結論

(3)這五個命題都有條件和結論

學生活動二——

探索命題的條件和結論

生:命題1、2如果部分是條件,那麼部分是結論;命題3如果兩個三角形兩角和其中一角對邊對應相等是條件,那麼這兩個三角形全等是結論;命題4如果是菱形是條件,那麼四條邊相等是結論;命題5如果兩三角形全等是條件,那麼面積相等是結論。

學生活動三

探索命題的真假——如何判斷假命題

生:可以舉一個例子,說明命題1是不正確的,如圖:

已知:∠AOB,∠1=∠2,∠1,∠2不是對頂角

生:命題2,若a=10,b=8,c=5,此時a>b,b>c,但a≠c

生:由此說明:命題1、2是不正確的

生:命題3、4、5是正確的

學生活動四

探索命題的真假——如何證實一個命題是真命題

學生交流:

生:用我們以前學過的觀察、實驗、驗證特例等方法

生:這些方法往往並不可靠

生:能夠根據已知道的真命題證實呢?

生:那已經知道的真命題又是如何證實的?

生:那可怎麼辦呢?

生:可通過證明的方法

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生:命題的結構特徵:條件和結論

生:命題有真假之分

生:可以通過舉反例的方法判斷假命題

生:可通過證明的方法證實真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