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科學教師學期教學計劃範本多篇

科學教師學期教學計劃範本多篇

做任何工作都應該有個計劃,以明確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我們應該要有一個合理的工作計劃、合理的時間計劃。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科學教師學期教學計劃,希望可以提供給大家進行參考和借鑑。

科學教師學期教學計劃1

一、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

國小科學課程的總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併爲他們繼續學習、成爲合格公民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保持和發展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瞭解與認知水平相適應的科學知識;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發展科學探究能力;發展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用科學語言與他人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樂於探究、與他人合作的科學態度;瞭解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的關係,具有創新意識、保護環境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二)探究與興趣目標

科學探究的8個要素:

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蒐集證據、處理信息、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反思評價。

科學態度目標:

探究興趣、實事求是、追求創新、合作分享。

(三)科學思考能力

在教學中引導並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解必要的科學技術知識及其對社會與個人的影響,知道基本的科學方法,認識科學本質,樹立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並具備一定的運用他們處理實際問題、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具體如下:

①發覺與描述自然現象因果問題的能力覺察、產生和敘述另有假說和理論的能力。

②產生邏輯預測的能力。

③計劃和實施控制實驗測試假說的能力。

④收集、組織和分析實驗數據與相關資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運用合理結論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冊科學包含四個單元,共12課,但是卻包含了18個主要概念的分佈:

物質科學領域:

1、物體具有一定的特徵,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單一物質。

3、空氣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混合物質。

4、物體的運動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來描述。

5、力作用於物體,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和運動狀態。

6、機械能、聲、光、熱、電、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

生命科學領域:

1、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種類的生物。

2、植物能適應環境&可製造和獲取養分來維持自身的生存。

3、動物能適應環境,通過獲取植物和其他動物的養分來維持生存。

4、人體由多個系統組成,分工配合,共同維持生命活動。

5、植物和動物都能繁殖後代,使它們得以世代相傳。

6、動植物之間動植物與環境之間存在着相互依存的關係。

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

1、在太陽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規律地運動着。

2、地球上有大氣、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內部有地殼、地幔和地核。

3、地球是人類生存的家園。

技術與工程領域:

1、人們爲了使生產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適、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2、技術的核心是發明,是人們對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3、工程技術的關鍵是設計,工程是運用科學和技術進行設計、解決實際問題和製造產品的活動。

三、教學策略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給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環境。

學生學習的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從擺放科學書及實驗用具開始,引導學生如何聽講、如何記錄實驗報告單、如何創新科學作業並將所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節課中潛移默化、循序漸進的引導、培養學生的過程。在課堂上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引導學生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建立一個良好的開端,以後的學習中仍應充分關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將此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2、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並結合課程知識和能力目標設計進行教學設計。

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在實際生活中引導與科學間的聯繫,引導並讓學生認識到學科學是真正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中。並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3、兒童的科學探究習慣及科學素養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

通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探究實驗的方式,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科學探究認識轉化爲學生自覺的將科學知識應用於生活的思維,並對現有的事物敢於質疑,敢於打破常規,敢於創新的能力。

4、建構合理、科學的獎勵制度,讓學生學正確認識到自己教好的學習習慣及科學探究能力對自己科學學習的幫助。

在獎勵機制上採取多元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在這種機制中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培養起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自信心。

5、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科學研發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科學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四、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銳,與一年級相比,經過一年的科學教育,有了一定的課堂常規;但與中年級學生相比,又有較強的創新思維,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導學生繼續保持較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又要保護並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導並培養學生科學探究欲、讓學生在學生科學常識的基礎上,學習科學家思考問題的方式。真正做到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教育真諦。

科學教師學期教學計劃2

科學教學是學生提高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計劃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爲目的,爲我校科學教學成績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主要工作

(一)加強學習、更新觀念,提高教師科學素養以及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深層次把握科學教學的真諦

1、認真學習和鑽研《科學課程標準》、系統鑽研新教材,既有科學課程改革理念性、學術性思考;

又有科學主題教育形態性研究。

2、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有效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的理論和經驗。

3、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研究性學習、校本課程開發和推進校本教研的理論和經驗。

4、認真學習和鑽研有關“做中學”教學案例專著。

(二)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質量

1、改革傳統教研方式,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指導教師自主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科學學科的研究與輻射作用,提高教研質量。

2、以各種形式,靈活、有效、充分發揮科學學科的引導功能。

(三)重視教育科研,深化課題研究

探索國小科學學科課題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提高課題研究的實效性。應以課堂教學、課程建設等具體問題爲着眼點:強調結果價值與過程價值並重,提倡“過程即成長”的行動理念。

(四)積極參加新課程培訓、調研、專項協作等多元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認真參加各種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課程培訓活動,引導教師進一步轉變教育觀念,提升課程意識和課程實施水平,爲新課程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2、認真參加《科學》課程標準、新教材的學習和培訓活動,引導科學教師明確科學學科課程改革的方向;組建學科性研究小組,攻克難關,提高課程理解能力;

3、根據市、縣教研室有關規定,有關學科組織教師教學能力競賽、學科評優活動;

4、根據市教研室有關文件精神,組織好全國、省、市有關學科競賽。

(五)重點加強科學教師的培養,探索教師培養的新途徑、新方法,加強科學教師隊伍的建設

1、以科學教師爲主體,以課題研究爲切入口,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爲主線,加大對青年科學教師培養力度。

2、有目的地開展“傳”“幫”“帶”和交流活動,促進教師健康成長。

(六)提高研究能力帶動學校科學教學水平的穩步提升。

1、加強科學教師自身的理論學習,確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專題,提高專業研究水平。

2、科學教師苦練內功,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能力。

3、注重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走出課堂,親近自然,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豐富德育教學的內涵。

4、根據學科特點,開展四年級科學興趣小組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活動,有記錄,培養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的能力和科學探究的興趣。

5、實驗室工作人員做好實驗儀器的保管使用及實驗登記工作。

6、繼續做好小小氣象臺的指導工作。

二、科學特色活動

1、科學幻想畫:

活動目的:爲進一步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以及大膽想象、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培養孩子成爲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熱愛家鄉,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意識。

活動內容:低年級學生可以全員參與,創作出與科學有關的敢於大膽創新,有意義的畫作。優秀作品頒發獲獎證書。

2、明天小小科學家:

活動目的:爲了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從小養成善於觀察,敢於思考的能力。通過開展科學發明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旁,是鮮活的,並把所學知識運用於發明創造中,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活動內容:學生可以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己設計創作,進行科學小發明。內容體裁不限,優秀作品會在全校進行展出。

科學教師學期教學計劃3

爲了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思想情感,搞好科學教學就至關重要。下面對下一學期的科學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科學學習成績一向不錯,在幾次考試中平均分數在40分左右。學生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願意動手動腦進行試驗探究,十分有利於科學的學習。本學期,我將繼續發揚學生的優點,提高科學的教學成績。

二、教材分析

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四個單元,分別是“運動和力”、“時間”、“生物與環境”、“地球的運動”。第一單元涉及運動和力的關係,所涉及的力的概念有:重力、彈力、反作用力、摩擦力,在本單元中,學生要經歷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加深對探究的理解,發展對探究的興趣。第二單元要讓學生在“創造”計時工具的實踐過程中,瞭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感受人類對“時間”的認識過程。第三單元側重研究生物體與生物體之間的關係,初步涉及動植物及微生物之間的依存關係,對動植物間的食物聯繫進行重點研究。第四單元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認識:地球是不透明的球體,在不停地自西向東自轉,極晝和極夜現象。

三、教學目標

1、掌握四個單元的重點知識和內容。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3、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具體措施

1、每課的講解中教師要緊扣知識要點,做到以點帶面,以知識引領科學實驗和科學探究。

每課的知識要點,教師要給學生畫出來,讓他們通過各種形式重點理解和驗證。

2、重視的科學的探究過程,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教材中的探究活動,教師要悉心指導,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自然得出畫出的知識要點。

3、給學生劃分小組,讓其在小組的合作、交流、研討活動中學習科學,培養科學的思維。

4、鼓勵學生對舊知識不斷進行歸納整理,從而養成良好的複習習慣。

科學教師學期教學計劃4

一、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提高自身素質。儘管我已經教過一個學期的科學課,面對新教材,我還是積極、認真學習課程標準,認真學習教育教學雜誌,更新觀念,努力提高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努力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交流合作來幫助學生學習新知,提高學生的各種各種能力。

二、認真制定教學計劃,爲工作指明方向。有人覺得教學計劃是花架子,是讓學校領導看的,我還是不太同意。如果隨隨便便寫一個計劃,肯定不會有太大的價值。如果是悉心制定的計劃,價值就太多了。我剛執教科學才一年,有了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我覺得有的放矢。在教學工作進行之前己對全冊教材有了一個整體的瞭解,對重、難點比較清楚,對學生上學期和現在存在的問題認識清晰,在教學中能把握先機,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注意教學形式多種多樣,有的課以老師講授爲主,介紹科技發展給社會和環境帶來的變化和影響等;有的課以活動爲主,老師起到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有的課要以學生蒐集資料爲主,在課上互相介紹自己的收穫;能做實驗讓學生親歷學習過程的,要儘量讓學生體驗和感受。在教學中,要適當引入競爭機制,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上進心。更多教師工作總結網謝謝您的支持和鼓勵!

四、教學評價多元化。評價有過程性評價,也要有結果性評價。既關注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情況,又要關注學生課上表現,如回答問題流利、簡明,能用上自己生活中積累的科學知識解決生活的問題,課上聽講、做筆記情況等,特別關注學生自己生活的觀察和思考,動手實驗等。五四班的王新元等幾名不愛學科學的學生,就是被我用爲數不多的幾次表揚調動起來的。五二班的差不多半個班學生在複習階段給“表揚”出來了,複習時情緒高漲。也給了我一個驚喜。課上不鬧了,比着的複習。

五、繼續搞好實驗工作,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習慣。在實驗前進行安全和方法上的指導,指導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提高;學生做實驗的熱情比上學期高多了,如做化石模擬實驗時,學校裏沒有熟石膏,各班學生從家裏零零散散帶來不少,足夠年級學生做實驗用了。學生扦插、種種子和水泡的花卉,我拍照下來,發佈在我的博客上,讓全體學生欣賞和學習借鑑,達到帶動學生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也“下水”做實驗,如扦插金銀花等。

六、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的各種資源開展學習,引導學生關心周圍環境的的變化、關注世界科技發展和新成果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的變化,特別是網絡資源,獲得課本以外的知識,豐富學習生活,開拓學生視野,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解決身邊和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七、繼續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幫助學生理解基本的科學概念和原理,培養科學探究的能力和思維習慣,引導學生鬼魂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科學教師學期教學計劃5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五年級(3)、(4)、(5)班的科學。經過兩年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中態度較好,積極性較高。但學生的實踐能力較弱,少數學生對本學科不夠重視,導致學科意識淡薄。科學操作實驗不夠熟練。

二、教材分析

五年級教材全冊包括了:

(1)《白天和黑夜》主要讓學生知道一天中陽光下物體的影子變化是有規律的,能收集資料瞭解人類對晝夜現象的認識歷程。

(2)《光與色彩》主要使學生知道光的直線傳播現象,陽光是由七種顏色組成。

(3)《電和磁》主要讓學生知道電是生活中常用的能源,認識完整的電路組成,會組裝電磁鐵,知道電磁鐵的性質。認識導體和絕緣體。

(4)《呼吸和血液循環》瞭解人的呼吸系統及保護措施,瞭解血液循環器官,增強健康保護意識。

(5)《解釋與建立模型》教材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三、教學目標

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望,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爲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1、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爲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幹,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

注重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採集數據,並對自己的實驗結論作出正確的解釋。

4、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敢於質疑的科學態度和科學創新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收集證據,並對實驗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證實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措施

1、鑽研新課標和現有教材,充分利用現有教具、學具和教學資源,進行系統化的單元備課,提前做好教學準備。

2、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反思自己的教學,勤于思考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等問題,並做好記錄。

4、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相互交流學習,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自己得出結論,並把自己的認識用於解決問題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