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小思政教研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國小思政教研組工作計劃

習近平總書記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稱爲“關鍵課程”、“不可替代”的課程,思政課能不能真正發揮好立德樹人的關鍵性、不可替代性作用,歸根到底還要看思政課的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思政教師要堅定理想信仰。思政教師傳道授業,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建設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對於國小學段來說,思政課即“道德與法治”,目的在於着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立德樹人,加強政治理論、革命傳統、傳統文化和偉大成就等方面的教育,助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本學期學校對思想政治工作做以下安排:

二、工作目標

1、加強能力建設,提升教育質量。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而思想政治理論教師的素質則是辦好課程的關鍵,影響着教學質量和學生思想能力的提升。作爲一名思政課教師首先要勤於鑽研課程知識,深化自己的學科素養,提高自己研讀教材的能力。其次要樂於實踐探索,在教學實踐中提高自己課堂教學的能力,把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更植於學生內心。最後,要善於總結反思,在課堂實踐中,善於總結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我們要努力做到寓教於樂,讓學生在輕鬆的課堂氛圍中學習和提高。

2、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育觀念。

結合“紅色黨史天天學”系列工作,進行相關的理論學習,經常交流心得,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完善自身知識結構,並用以指導教學實踐。每位教師在外出學習、聽課後,積極主動地向組內其他老師介紹學習內容與經驗。同時,我們還要注意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有針對性地撰寫各類文章,從實踐上升到理論。

3、抓好常規實施,提高教學效益。

(1)每位教師應嚴格執行課程教學計劃,認真鑽研課標、教材,根據學生實際認真寫好教案。教師要創造性使用教材,並講究備課的實效;深入落實“探究——研討”教學法。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德法課的教學,對存在的問題我們要共同研究,尋求對策,促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2)每月一次的教研組活動做到“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主講人、定內容。依託各備課組,互相合作,開展如:解讀教材、課堂教學、錄像觀摩、理論學習、主題探討、經驗交流、說課評課、同課異構等活動。

(3)結合每月教研活動,以課堂教學爲關注點,以“課前精心設計、課中靈活處理、課後反思落實”爲研究思路,開展研討活動,不斷完善豐富“課前預設性研討——課中比較性研討——課後反思性研討”的教研活動模式,力爭使教研活動的開展達到“常態、規範、有效、創新”,並將提高“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的研究工作融入常規教研活動之中,打造出一些有效課堂示範課。

(4)有效地組織好教研組常規工作,抓業務學習、集體備課、聽課等工作,發揮團隊協作精神,用集體的智慧來促進自己的教學,培養骨幹教師。

三、教學措施

1、把握和落實課程目標

道德與法治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的綜合課程。教師在教學中應全面把握教學目標,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根據課程性質,從教學內容的開發、教學方式的運用和教學評價的選擇等方面探索綜合課程的新天地。

(1)教學內容的綜合性

兒童生活的綜合性決定了以兒童生活爲基礎的課程教學內容的綜合性。教學中,教師應依據教材提供的範例,積極開發綜合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消除學科界限,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緊密結合;積極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儘可能使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

(2)教學方式的開放性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採取豐富的、直觀的、靈活的、開放的教學方式,給學生大量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使學生.在多種多樣的活動中促進個體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活動形式可以是單一的,也可以幾種形式結合使用;教學活動時間的安排應靈活機動,根據主題內容,可在一課時內完成,也可以持續幾課時或一段時間;可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與其他教育活動,如少先隊活動、班隊活動、節日慶祝活動等相結合,相互促進,資源共享,實現綜合教育效益。

(3)教學評價的靈活性

教學評價要從每個學生的原有基礎出發,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各發面的表現進行綜合性評價,包括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方法、學習結果的評價。教師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使用評價方式方法。

2、加強校本培訓與研究

積極開展相應的校本培訓,對本課程的課程標準、教材編排特點等進行系統的學習和了解。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3、規範和優化教研製度

今後應進一步規範教研組活動,除時間、數量上保證外,應注重活動質量和實效。積極創設教研氛圍,開展說課、研課、教學基本功競賽等活動,每月議題討論等形式加強研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在學習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