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蘇教版國小數學(精選46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46篇《蘇教版國小數學》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蘇教版國小數學》相關的範文

蘇教版國小數學(精選46篇)

篇一:蘇教版國小數學說課稿

教學重點和難點: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國小數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的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貨幣單位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小數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是屬於小數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數的含義(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既是本課時的重點、又是難點。在教學中要注意抓住分數與小數的含義的關鍵。

教學目標:從生活中瞭解小數,明確要用小數表示的必要性,經歷觀察、測量、猜想等學習活動,感受、體驗小數產生於生活,感受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理解小數的意義,能說出小數各部分的名稱,掌握小數的讀、寫方法,並正確能讀寫小數;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理解、抽象小數的意義。通過觀察、測量,讓學生充分感受、體驗小數產生於生活,從而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都存在小數。在合作與交流中的過程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瞭解小數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廣泛運用,體驗數學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和樂趣。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創設情景,請學生說一說蒐集到的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自由說一說。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隨機板書:

①一張桌子的高度是0.7米;

②教室窗戶的寬是0.85米;

③一份南京晨報價格是0.50元

④每度電的價格是0.52元。

⑤一棵包菜的重量是0.625千克。

⑥奧運冠軍劉翔的身高是1.89米,體重是74.11千克。

讓學生思考爲什麼在這些地方需要用小數來表示?讓學生知道在生活中用小數來表示的必要性。

讓學生在讀一讀這些小數,在讀的過程之中,如果有錯誤,教師當即指導。

3、問:這些都是小數,你知道關於小數的哪些知識呢?

關於小數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今天我們就進一步研究小數的意義。(揭示課題)

這樣的設計,旨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繫,引發起學主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慾望的火花,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爲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二、新授部分

1、0.7米表示什麼意義?誰來說說(藉助課件,幫助學生理解)

師帶領學生完整說:剛纔我們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長1分米,就是1/10米,還可以寫成0.1米。誰也來就像這樣完整說一說。

師:這就是0.7米的意義。

師:對照板書中的分數和小數,你能發現什麼?

學生思考後再交流,十分之幾可以寫成一位小數,反之,一位小數也可以用十分之幾表示。

問:十分之五等於多少?0.8等於多少?

2、像我們過去三年級所認識的0.1米、0.2米以及0.7米都是表示把一米平均分成10份得到的分數,那麼1米還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呢?

每份長1釐米,就是1/100米,還可以寫成0.01米.

問:誰願意再來說說0.01米的意義。學生完整地說出:

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長1釐米,就是1/100米,還可以寫成0.01米。

想一想0.85米表示什麼?

重點讓學生自己來說一說。

3、觀察:對照板書,你又有什麼新的發現?

得到:百分之幾可以寫成兩位小數,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師:能舉些例子嗎?

師:現在我們如果將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多長?用分數、小數如何表示?

你又能發現什麼呢?(得到:千分之幾可以寫成三位小數)請再舉例。

師:如果將1米平均分成10000份呢?能再舉例嗎?

接着學習下面的幾個小數:0.50元、0.52元、0.625千克

把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結合起來,使學生體驗教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歸納抽象:剛纔我們分的是1米、1元、1千克、一個圖形等,都可以用整數“1”來表示,我們把整數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還可以寫成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

在本節課的導入部分讓學生課前收集身邊的小數,課的開始即讓學生展示彙報生活中常見的小數,一方面,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學生在收集小數的過程中,會自然地思考這些小數的意義,激活了已有的初步認識小數的經驗。之後,教師再展示生活中的一組關於小數的材料,用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題材,明確地提出了本節課的研究內容――探究這些生活中常見的小數的意義。並讓學生試着說明這些小數的意義,有助於教師探明教學的起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直觀認識小數意義的基礎上,認識抽象的小數意義。學生對小數意義的認識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可以進行適度的重組和補充。

原教材只是藉助於1米、1元這兩個計量單位,講解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的意義,這種認知表象感覺單一,不利於學生對“整體1”的完整認識,在設計時,增加了通過分“1千克、一個圖形”得到小數的這一環節,在分1元時,讓學生理解0.5元、0.52元所表示的意義;在分1千克時,讓學生理解0.625千克所表示的意義;在分1個圖形時,分別理解0.7、0.23、0.009所表示的意義,從而使得內容更加的飽滿,也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開放。

篇二:蘇教版國小數學說課稿

一、 說教材

《認識整萬數》是國標本蘇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認識了萬以內的數,並能正確讀、寫和比較萬以內的數的大小的基礎上,教學整萬數,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數目,認識萬級和個級的數位順序及計數單位,會讀寫整萬數。教材分爲三段安排教學內容。

第一段,教學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和“千萬”。教材通過呈現生活的實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和生產中經常會出現較大的數,引發學生求知慾,再以“10個一千是一萬”爲基礎,藉助計數器,引出“十萬”“百萬”“千萬”這些計數單位。

第二段,教學整萬數的含義及讀寫。這裏將寫數和讀數結合起來學習,讓學生體會數的實際意義。

第三段,教學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確定各數位所對應的名稱。教材介紹了我國的計數習慣,根據已有知識,給出各級各數位的名稱和順序,讓學生聯繫讀寫的體驗,通過類比,推出萬級各數位的名稱和順序。

教學目標:

1、憑藉學生的生活和知識經驗,使學生在認識個級數的基礎上,認識萬級的數,認識記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確定各數位所對應的名稱;掌握整萬數的含義和讀寫。

2、通過操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感受大數目的意義,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

3、感受大數目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培養學生學習學習大數目的興趣和認識大數目的自信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正確讀、寫整萬數。

教學難點:讀整萬數,瞭解整萬數的含義,感受大數目的數值。

二、說教法和學法

藉助計數器,幫助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理解每個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結合多媒體,展示生活中這樣的大數目,讓學生感受整萬數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三、說設計理念

1、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從身邊的數據出發引出大數,從而讓學生感受到大數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2、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去讀數,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3、藉助於直觀教具計數器撥一撥、數一數,由計數器上對計數單位的認識直接切入數位的認識,逐步完善對數位順序表的認識,進而讓學生髮現每個數級的數位的排列規律。

4、通過師生共同合作、探討認識比萬更大的計數單位及相關數學順序表,充分體現了知識的一個逐步形成過程,使學生容易接受,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安排了四個教學環節: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三、鞏固應用、深化新知;四、總結歸納、課外延伸。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新課導入時,選擇我國20xx年茶葉、甘蔗和油菜籽的總產量的有關數據,通過閱讀這些有意義的數據,既讓學生感受到大數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同時也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 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

學生對於相鄰數位間的進率已有了初步的瞭解,和學生一起回憶萬以內的計數單位及數位順序表。理解10個一千是一萬。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一萬一萬地數,從一萬數到十一萬,理解10個一萬是十萬;十萬十萬地數,從十萬數到一百萬,理解10個十萬是一百萬;一百萬一百萬地數,理解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通過師生共同合作、探討,認識更大的計數單位及相關順序表,充分體現了知識的一個逐步形成過程,使學生容易接受,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認識數位順序表

讓學生根據已有的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的經驗,完成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掌握各個計數單位所對應的數位。由計數器上對計數單位的認識直接切入數位的認識,逐步完善對數位順序表的認識,進而讓學生髮現每個數級的數位的排列規律。這樣安排可以爲理解“讀萬級上的數的方法與個級相似”做準備。

3、瞭解整萬數的含義,學習寫數、讀數。

學生藉助計數器,認識了新的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表,在此基礎上,我又通過在計數器上撥一撥整萬數,幫助學生理解,多少萬就是多少個萬,因此需要在萬級上撥出多少,撥好後再讀一讀,寫一寫並交流讀、寫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充分的感悟整萬數的寫法和讀法。

三、鞏固應用、深化新知

整萬數究竟有多大,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也較難理解,通過讀寫生活中的大數目,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數的讀法和寫法,也初步體會到了整萬數究竟有多大,如:******有400000平方米相當於有40個教學樓那麼大。

四、總結歸納、課外延伸

引導學生進行小結,使學生互相補充,共同完善,有助於知識的積累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課堂中的自我評價更能激勵學生自我發展。同時讓學生寫數學日記,進行課後調查,看看哪些地方用到了整萬數,讓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學數學的目的也是爲生活服務的。

五、說板書設計

我在設計板書時,安排了數位順序表,再根據數位順序表寫整萬數,並用紅筆突出萬級的寫法,突破寫書整個難點,也讓學生對所學知識一目瞭然。充分體現了板書的概括性,指導性。

篇三:蘇教版國小數學說課稿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認識比”是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中第五單元的起始課,是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之一。教材密切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設置了多種情境圖。通過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對已有的兩個數相比的知識得以昇華,同時也能夠對學生進一步學習比的性質、比的應用和比例的相關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認識比”這部分知識內容學生缺乏已有的感知、經驗。針對知識內容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組織學生圍繞“比”的問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較、總結的教學方法,實現學生有效學習。

二、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教材特點及學情分析,結合數學教學“知識與技巧”、“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時目標確定如下:

(1)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比的過程,理解比的意義。

(2)能正確讀寫比,會求比值,理解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3)培養學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能利用比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廣泛存在。

其中,理解掌握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聯繫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

三、教學活動過程與安排

教學伊時,以落實第1個目標,教材中學生非常熟悉的實物圖爲例,引出比的概念。在要求學生閱讀教材後,我引導學生認識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還可以用“比”的形式,在講練結合中,引導學生學習比的讀寫;並通過自學,讓學生認識比的各部分的名稱。“試一試”的教學先讓學生說一說四個“比”的具體意義;通過交流,讓學生說出把每種溶液裏洗潔液看作1份時水的份數。引導學生討論每種溶液裏洗潔液與水體積之間關係的其他表示方法,從而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繫,加深對比的意義的認識。

接着利用教材裏生活中行程問題爲例,引導學生填表後說明還可以用比的方法表示路程與時間的關係。啓發學生觀察分析已認識的比進而組織學生討論:“兩個數的比又表示什麼?”這一問題,使學生認識上面的例子都是通過比來表示兩個數相除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對比的認識,從而正確描述比的意義及比值的概念,促使學生把比的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

例2後面“試一試”與“練一練”的第3題整合在一起,學生完成填空後,組織學生討論:比的前項、後項和比值分別相當於除法和分數的什麼?並通過自學“試一試”後面一段話發現兩個數的比也可以寫成不同形式,但仍讀作比,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最後討論“比的後項可以是0嗎”這一問題時穿插數學中的比與體育比賽中引用比寫法的區別。使學生對比的認識更加透徹。在上述過程中,用討論與交流的方式對比與除法和分數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對比,加強了知識間的聯繫。

鞏固練習我安排了兩個環節,第一環節完成練一練1、2題,練習十三1-4題,目的在於瞭解學生的掌握程度;第二環節對本課新知進行了相應拓展。首先讓學生從身邊找比,課件呈現人體中有趣的比及一組圖片,國旗、國畫、建築圖。結合“黃金比”使學生認識到按照每種規格做的國旗,長和寬的比都是3:2,這樣看起來是最美麗的,梅花圖、建築圖的呈現,讓學生感受黃金比在各個領域的應用,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中“比”的魅力,同時也使健康、愛國等教育在數學中得到有效滲透。

篇四:蘇教版國小數學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教材國小數學第六冊第三單元平移與旋轉一節的內容。

一、說教材

平移與旋轉這兩種現象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幾何現象,應該說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三年級學生在生活中見到很多平移和旋轉的運動現象,在他們的頭腦中已有比較感性的平移和旋轉意識,受生活經驗的限制,對於好多現象的判斷還有些模糊,更無法想象,不能透過現象用數學的眼光來抓住運動方式的本質。課程標準不要求對這兩個概念進行定義,更不需要學生去背誦結論性語句,只要求學生緊密聯繫生活實際去感知這些現象。

鑑於這部分內容的地位與作用,我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三個方面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瞭解、正確判斷圖形的這兩種變換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把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

2、通過學生仔細觀察、動手操作讓學生感知平移和旋轉,合作探究圖形在方格

圖上平移的方法。

3、能積極參與對平移和旋轉現象的探究活動,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對身邊平移和旋轉有關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

根據以上確立的教學目標,我認爲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能判斷生活中的平移與旋轉現象。難點是對沒有旋轉到一週的物體這類現象的判斷。

本課要準備的教學具:多媒體、格子圖等。

教學重點:能正確區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及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依據新課標理念我在本課中採用探究式師生互動學習方法及觀察法與分析法,採用了個人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應用多種感知通道來感悟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回憶生活中平移和旋轉現象,觀看遊樂場中的活動場面,生動、直觀地感悟平移與旋轉,進而又通過動手操作和活動進一步感知平移和旋轉。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我以 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二、現象總結,歸納特徵 三、體驗平移、正確操作五、全課總結,課外延伸五個環節展開教學流程。具體的教學程序是這樣的。

一、生活激趣,初步感知

(演示:纜車、升降電梯、風車、電扇的運動。)

師:看看圖上是什麼?它們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用手勢表示它們的運動嗎?它們運動時的樣子一樣嗎?那你們能不能根據它們運動時的樣子給它們分分類?

你是怎樣分的?你爲什麼這麼分?

師:你們說得真好!像纜車和升降電梯這樣的運動在數學裏我們叫它平移;而像電扇和風車這樣的運動我們叫它旋轉。(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平移和旋轉”。在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它們是怎樣在動,並讓學生動起手來比一比,初步感知旋轉和平移現象。

二、現象總結,歸納特徵

1、總結

(再出示旋轉動畫和平移動畫)讓學生說說什麼是平移?什麼是旋轉?讓學生通過實物的再次觀察抽象出:旋轉就是圍繞着一箇中心轉動,運動方向發生改變。平移就是直直地移動,方向不發生改變。得出旋轉與平移這兩種現象的本質。

2、例舉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現象,

找出旋轉與平移的特徵以後,再讓學生列舉在生活中見到的旋轉與平移現象,在說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對現象描述的準確性和語言表達的完整性。例如:電風扇葉子的轉動是旋轉現象,學生很可能說成風扇葉子是旋轉現象等等。

列舉生活中的旋轉與平移現象以後,再讓學生眼睛閉上,邊想邊用手做一做,什麼是旋轉?什麼是平移?

再出示判斷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

三、體驗平移、正確操作

本環節我又分爲3個小環節進行。1、讓學生看在方格紙上畫出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本知識點是本節課的重點,通過我爲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張同一圖形不同顏色的平移圖,讓學生髮現雖然呆的位置不同,但移動的距離是一樣的。接着讓學生進行換位,通過換位,學生們自己能發現平移圖形的一些特徵。老師給予適當的指導。學生觀察分析得出:要看圖形平移了幾格,只要先找出一組對應點,再數一數對應點中間有幾格,對應點之間的格數就是圖形平移的格數。師生共同總結平移時,我們先確定物體平移的方向,再通過某一條邊或某一個點確定平移的距離。(開始、1、2 3……)

第2個環節,以四人小組爲單位,畫三角形的平移圖形,小組通過討論,很快就能畫出平移圖形。可以選了幾個畫得快的同學上來彙報,你是怎樣畫的?最後讓學生總結出畫平移圖形的方法是:找點、移點,連點。

第3個小步驟是讓學生根據這種方法,每人畫一張小樹的平移圖。

(這樣讓學生由發現——總結——應用使學生逐層深入瞭解所學知識)

四、運用新知、體驗價值

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應用新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轉問題

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完成課後練習,第一題讓學生觀察之後便回答,請他們說一說。

2、爲了使學生進一步區別平移與旋轉老師爲同學們提供的生活素材依次出現在屏幕上:

(1) 汽車方向盤 (2) 水龍頭 (3) 推拉窗戶覈對。讓學生判斷。

五、全課總結,課外延伸

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嗎?

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學習了平移和旋轉,同學們想到什麼問題了嗎?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都本着體現生活實踐數學化、數學概念實踐化這樣兩個轉化,即學生在一堂課中初步完成了個體在認識上從感性到理性又從理性回到性這樣兩次飛躍。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指正。

篇五:蘇教版國小數學說課稿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蘇教版國小數學第六冊〈認識分數〉第一課時〈認識幾分之一〉(64~65頁)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課是基於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也就是“學生在掌握了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這個物體的幾分之一”的知識儲備上,進行深入和拓展。教材在編排意圖上秉承了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理論的有機遞進,體現層次性,彰現漸進性,爲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做了有效的預設和安排。

3、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認識分數,知道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表示這些物體的幾分之一;

2通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親歷探索過程,親嘗收穫快樂,從而進一步構建分數“幾分之一”的實際概念;

3通過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感受“認識分數”的生活價值和數學價值。

二、說教材

1、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採用啓發式教學法,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

2、依據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前沿理論,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合理、有效地採用多媒體圖、文、聲三維動態呈現的優勢,突破重點,化解難點。

三、說教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很好地詮釋了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中除了要使學生學會,更要使學生會學。基於以上理念,讓學生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真正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進而能讓學生提煉出有效的學習方法,感悟數學學習的生命價值,體驗學習的快樂。

四、說教學過程

(一)以境激請、導入新知

多媒體呈現猴王分桃的情境,教師以故事的形式敘述:花果山猴王給4只小猴分桃,猴王把一隻桃分給4只小猴,但是分的大小各異,4只小猴不接受,沒法,猴王只好重新分的一樣多,小猴們才欣然接受。承接着故事,教師提問:小猴們爲什麼不接受第一次分桃的結果呢?(重點揭示“平均分”)第二次平均每隻小猴分得這隻桃的幾分之幾?

(二)互動探究、學習新知

變換多媒體呈現情境,以嘆息的口吻敘述新情境:猴王爲了避免再次出現分桃不均的場面,吸取了前面的教訓,將一盤桃(4個)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盤桃的幾分之一呢?將問題直接拋給學生,學生們都情趣高漲,躍躍欲試。此時,教師並沒急於求“案”,而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分一分(用學具來分,用畫圖來分,用摺紙的方法分等等)。接着,讓小組討論,每隻小猴分得幾個桃?是其中的幾分之幾?怎樣用一個分數來表示每隻小猴分得的桃?讓學生各抒己見。因爲學生是在自己動手操作,實踐感知的基礎上獲得認識的,都說的頭頭是道。教師在點頭嘉許的情況下,適時小結:把一盤桃(4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這盤桃的四分之一。接着教師馬上安排練習,多媒體出示想想做做1的前兩個填空,用分數表示,並能說說表示的含義。

在基本練習之後,繼續深入,來學習“每份是幾個物體”的知識點。爲了讓學生更具有直觀體驗,教師跳出了“猴王分桃”的多媒體虛擬情境,爲學生準備了一些實物(9個小正方體,4個蘋果,8枝鉛筆),讓學生來平均分一分。以小組的形式來展開,並思考:你把這些物體平均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幾個物體?你能用分數表示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展開探究,你分我擺,你數我記。當然,我們不排除學生仍然把這些物體以一個一份的形式來分,我們教師就要發揮巡視指導的作用,讓學生的合作探究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在一定時間之後,全班交流,學生上實物展臺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情況。在此之間,教師可以作出合理的篩選,既選一、二個分得比較合理的來引領學生的思維,形成公識,達成一致,又選出分得不合理或者不成功的例子,讓學生進行個人自診和全班會診,找出存在的問題,教師適時點撥和引導,去僞存真,和全體同學共同發現:一個物體的幾分之一與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的聯繫和區別。繼而完成想想做做1中的剩餘兩空。

(三)綜合練習、有效反饋

1、完成想想做做2(用分數表示每個圖裏的塗色部分)和想想做做3(每個圖裏填上它上面的分數),並進行全班彙報交流。

2、拿一拿

一堆小棒12根,請分別拿出這堆小棒的1/2和1/3.

這題是新知識的有效運用,先讓學生說一說,所要拿的分數所表示的含義,根據這兩個分數的意義,來具體分一分,拿一拿,並說一說,分別是幾根。之後,可對這題進行提升,你還能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並比較拿的這幾個不同的分數,發現了什麼規律?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

(四)全課總結、拓展延伸

首先讓學生談談學習本課後的具體收穫,從結合自己的學習過程到所獲得的知識等方面談出自己的體會。接着,讓學生觀察我們身邊的物體,能用學到的知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來說一說,我們身邊的分數嗎?(學生可以把我們的課桌,作業本,以及我們的同學等等看最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

五、說板書設計

篇六:蘇教版國小數學說課稿

一、 說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找規律》是蘇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5單元的第一課時。教材涉及的具體內容是讓學生探索並發現一些簡單週期現象中的規律,根據規律確定是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的規律的基礎上,運用學生原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體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感悟新知,靈活運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班學生對生活經驗及學生認知規律,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和本課知識特點,我將本課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 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發現簡單週期想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2) 讓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3) 讓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繫,獲得成功的體驗。

3、 教學重、難點

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本課的教學內容,我制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理探索和發現規律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是:能確定幾個物體爲一組,在有餘數或沒有餘數的情況下這樣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二、說學情

根據學生在以前已經學習過有關找規律的內容,探索過一些簡單規律,初步積累了一些探索規律的經驗。現在,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尋一些數學規律,並應用規律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初步培養探索規律的意識和能力。

三、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本課的內容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新課程要求,課堂教學要體現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哦採用了猜遊戲、分析、觀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較與練習的方法來學習。這樣,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了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本節課我分爲五個環節組織教學。

(一)體驗規律,揭示課題。

(二)觀察場景,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

這個環節,我以國慶節的情景作爲導入,出事教材例1的場景圖,讓學生認真觀察,通過觀察,找出盆花是按一盆藍、一盆紅;彩燈是按一盞燈、一盞紫、一盞綠;彩旗是按兩面紅、兩面黃這樣的規律排列,從而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自主探究, 體會多樣的解題策略。

本環節,我給學生創設了這樣的一個平臺,先是提出這樣的問題: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5盆什麼顏色的花?接着讓學生就這個問題自主探究、討論、交流得出解決問題的三種策略,即是畫圖發、列舉法、計算法,這裏注重分析計算法。然後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認識到計算法的簡便實用。最後引導學生逐步歸納出用計算法解決類似的問題應注意三點:(1)找準物體的規律;(2)分組、確定除數;(3)列式計算。

同時讓學生懂得計算結果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得數有餘數;一種是整除,如果有餘數,餘數是幾?這個物體就和每組中的第幾個相同,如果好似整除,這個物體就和每組中的最後那個相同。這一環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鞏固練習,加深對計算法的理解

練習是新知識的鞏固,提高環節,又是後續知識的準備和鋪墊,因此適度、適量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爲了能讓學生通過適當的練習來鞏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思維能力,我特設計了兩大道練習題,第1大題是基本訓練題,通過這道題的練習,不僅能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能及時瞭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第2題是開放題,通過這道題的練習,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等活動,對於規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時加深對計算法的理解。這道題學生的參與度廣,不但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

(五)全課小結,拓展延伸。

這環節,先讓學生自己談談:通過今天學習,你學會了什麼?你覺得自己表現這樣?通過學生自己小結,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進一步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然後舉例生活中的一些週期現象供同學們欣賞。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圓月缺……這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從而產生親近數學的情感,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篇七:蘇教版國小數學說課稿

教材分析

《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蘇教版)下冊第二單元《加和減(二)》的內容。

百以內加法計算分20以內進位加法,百以內不進位加法及百以內進位加法三個階段。學生經過加和減(一)的學習,已經能夠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與一位數相加(不進位),在此基礎上,教學需要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加法口算。

學生分析

在學習本課內容之前,學生已明白了相同數位對齊、滿十進位的道理,如果將多樣化的學習情境呈現給學生,學生完全有可能通過知識的綜合、遷移,自主學習掌握這一新知識。

基於班級實際情況,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口算方法,能用數學語言表述口算思維過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這一知識目標達成並非是本班全體學生所需要,而是要通過不同形式的學習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同的提高,引導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參與數學活動,讓學生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數學意識,並在合作交流中能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

下面就圍繞本節課做簡單介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數感。

2、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3、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積極思考的學習態度。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難點: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設計過程設計意圖及存在問題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小朋友們,你們星期天或節假日,做完作業最喜歡玩什麼?

2、哇,大家喜歡玩的東西還真不少呢!看看這三個小朋友正在玩什麼遊戲?

(演示課件:P48、主題圖)

小紅:“我有6張畫片。”

小強:“我有24張畫片。”

小蘭:“我有9張畫片。”

3、看到這幅圖,你知道了什麼?(收集信息)

4、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呢?(板書)

5、小朋友們,看看在這些問題中,哪些能用加法解決呢?你能列出算式嗎?

板書:24+6 6+9 24+9 24+6+9

5、在這些算式中,哪些是我們以前學過的?(板書結果)

6+9=15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剩下的我們這節課來解決!

二、小組合作,共同探究:

1、 計算24+6

(1) 24+6先算什麼呢?得多少?(4+6=10)

(2) 先算4+6=10,接下去該怎樣算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3) 我們還是請小棒來幫忙,用擺小棒的方法算一算。學生擺小棒,想算法。

(4) 交流操作情況,並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演示課件。(先擺兩捆4根小棒,再擺6根,4根小棒和6根小棒合起來是10根,10根正好捆成一捆。和原來的2捆合在一起一共是3捆,是30根。)

(5)不擺小棒,誰能說一說24+6應該怎樣想?生答師板書:24+6=30

(6)學生自己自由說說算法,再指名。

仿例練習:38+2 43+7

2、 計算24+9:

(1) 你想怎樣計算24+9?小組合作,共同探究(學生仍可藉助小棒擺一擺)

(2)學生彙報算法

A:24+6=30,30+3=33

B:4+9=13,20+13=33

C:23+(1+9)=33

D:24+10=34,34-1=33

……

(3)在這些算法中,你最喜歡哪種算法?爲什麼?

(4)選擇一種你自己喜歡的方法說給你的同桌聽聽。

仿例練習:34+8 46+7

3、計算24+6+9:

(1)要知道三人一共有多少張畫片,還可以怎樣列算式?

(2)板書學生寫的算式。

(3)這些算式都是把三個數相加,可老師發現在這些算式中有兩個算式列得特別好,能讓老師很快算出和是多少?你找到了嗎?(用彩筆劃出:24+6+9 6+24+9)(使學生體會把能湊成整十數的數先相加會比較快)

4、試一試:

(1)出示:8+42 5+39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今天你學了什麼知識?與我們前面學的知識有什麼不同?(板書課題)

2、老師這裏,有剛纔玩畫片的那三位小朋友做的題,請同學們幫他們檢查一下。(課件:判斷)

(1)小紅:25+8=23 ( )

(2)小強:47+5=97 ( )

(3)小蘭:36+7=43 ( )

錯在哪?你能幫他改正嗎?

3.小朋友們真厲害,現在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摘蘋果的遊戲,大家說好不好?

遊戲規則:誰能將寫有算式的蘋果的結果,回答正確,老師就將其作爲禮物送給他。

36+8 25+7 65+5 6+54 46+40 54+7 32+8 66+6

從情景入手,把“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設計成用學生自己創造問題來展開和驗證,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獲得和理解計算方法。從“自己列出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式”,再“進行分類”到“自己探究算法”。使學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驗證——交流評價——總結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動中感受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同時滲透數學研究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的能力。

例題:教學24+6時,學生已經學過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知道應該把個數上的數相加,現在出現了個位上相加滿10的新問題,該怎樣解決呢?下邊就圍繞這個問題來探索。可以啓發學生先用小棒擺一擺,再想想該怎樣算。在學生擺小棒時,重點研究4根加6根是10根,這10根怎麼辦的問題,把10根捆成一捆,即把10個一變成1個十,再把這一捆與原先的兩捆合起來得到3捆,也就是30,利用此表象再抽象地進行數的計算,先算4+6=10,再算20+10=30。

教學24+9時,也先問學生這道題應該先算什麼,遇到了什麼新問題,使探索活動有針對性,然後啓發學生先擺小棒,再想想怎樣算,在學生操作的基礎上及時抽象出算法。教材上預測了學生可能採用的兩種算法,實際教學中可能情況更復雜些,都要讓學生交流,只要正確合理都應肯定。但是提倡第二種算法,即先算個位上的4+9=13,再算20+13=33,因爲這種算法對後續的進位加法筆算的學習能發揮鋪墊作用。不過這種提倡不用強加的方式,而是通過題組練習予以引導

在本節課中,此環節有所疏漏,即設疑而未解疑,只在課前讓學生列出解決的算式而課堂中沒能得到消化,這是教師在課堂中的把握能力還不強。

在這裏讓學生們來找出計算中的錯誤,學生能很快發現,但是不能用規範的數學語言來解釋錯誤的原因,也恰恰是體現了學生對算理的模糊性。

最後這個環節以遊戲的形式呈現,符合了兒童的年齡特點,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但是存在的較大問題是,學生往往過於急迫想要得到獎品而忽視了得到時必須做出的努力,這也就是許多小朋友高舉雙手,站起來卻回答不出問題的原因。教師在進行這個活動時應適時引導,並給予學生充分時間的思考,讓遊戲爲獲得新知提供幫助,而不是爲

從情景入手,把“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設計成用學生自己創造問題來展開和驗證,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獲得和理解計算方法。從“自己列出兩位數加一位數的算式”,再“進行分類”到“自己探究算法”。使學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驗證——交流評價——總結算法”等一系列的活動中感受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同時滲透數學研究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的能力。

例題教學24+6時,學生已經學過不進位的兩位數加一位數,知道應該把個數上的數相加,現在出現了個位上相加滿10的新問題,該怎樣解決呢?下邊就圍繞這個問題來探索。可以啓發學生先用小棒擺一擺,再想想該怎樣算。在學生擺小棒時,重點研究4根加6根是10根,這10根怎麼辦的問題,把10根捆成一捆,即把10個一變成1個十,再把這一捆與原先的兩捆合起來得到3捆,也就是30,利用此表象再抽象地進行數的計算,先算4+6=10,再算20+10=30。

教學24+9時,也先問學生這道題應該先算什麼,遇到了什麼新問題,使探索活動有針對性,然後啓發學生先擺小棒,再想想怎樣算,在學生操作的基礎上及時抽象出算法。教材上預測了學生可能採用的兩種算法,實際教學中可能情況更復雜些,都要讓學生交流,只要正確合理都應肯定。但是提倡第二種算法,即先算個位上的4+9=13,再算20+13=33,因爲這種算法對後續的進位加法筆算的學習能發揮鋪墊作用。不過這種提倡不用強加的方式,而是通過題組練習予以引導

在本節課中,此環節有所疏漏,即設疑而未解疑,只在課前讓學生列出解決的算式而課堂中沒能得到消化,這是教師在課堂中的把握能力還不強。

在這裏讓學生們來找出計算中的錯誤,學生能很快發現,但是不能用規範的數學語言來解釋錯誤的原因,也恰恰是體現了學生對算理的模糊性。

最後這個環節以遊戲的形式呈現,符合了兒童的年齡特點,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但是存在的較大問題是,學生往往過於急迫想要得到獎品而忽視了得到時必須做出的努力,這也就是許多小朋友高舉雙手,站起來卻回答不出問題的原因。教師在進行這個活動時應適時引導,並給予學生充分時間的思考,讓遊戲爲獲得新知提供幫助,而不是爲遊戲而遊戲。

在本堂課中,我鼓勵學生用多種算法來計算24+9,那“算法多樣化”是否“多多益善”,是否要提供“算法最優化”?對於《課程標準》中“提倡算法多樣化”如何理解?我認爲算法多樣化絕不是形式上的越多越好,而是從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角度提出的,更深層次的目的是從逐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自我價值觀角度提出的。爲此,數學教學中算法多樣應區別於趣味數學的遊戲,應當組織學生學會從多種算法中分析、辨別出最佳或較佳的方法,當然不應是教師主觀指定的算法。最佳或較佳方法中的標準,一是簡捷方便,二是具有一般性,也就是在同類問題中均可使用,這兩條標準必須同時具備。讓學生從小就學會“多中選優,擇優費用”。同時,學生髮現自己所創造的算法被列爲最佳成或較佳,在他們幼小心靈裏會萌發出自我價值,增強學習的自信心,在以後的學習中會主動挑戰自我,這纔是教學改革的真諦。本節課還存在許多問題值得探討,希望各位老師能多提出一些批評和指導。

篇八:蘇教版國小數學知識點

1.長度單位:長度單位是指丈量空間距離上的基本單元,是人類爲了規範長度而制定的基本單位。

其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單位有毫米(mm)、釐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長度單位在各個領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標準單位是“米”,用符號“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長度的公制單位之一,1分米相當於1米的十分之一。

釐米:長度單位,簡寫符號爲:cm。

毫米:英文縮寫爲mm

(1釐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2.進位:加法運算中,每一數位上的數等於基數時向前一位數進一。

以個位向十位進位爲例:基數爲10(2進制的基數是2,類推),個位這個數位上的數量達到了10的情況下,則個位向前一位進1,成爲一個十。

在十進制的算法中,個位滿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滿十,在百位中加一。

3.不退位減:減法運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減法運算。例:56-22=34,6能夠減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4.退位減:減法運算中必須向高位借位的減法運算。例:51-22=39

1不能夠減去2,所以必須向高位的5借位。

5.連加:多個數字連續相加叫做連加。例如:28+24+23=85

6.連減:多個數字連續相減叫做連減。例如:85-40-26=19

7.加減混合:在運算中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運算。例如:67-25+28=70

篇九:蘇教版國小數學知識點

學習數學方法一:課前預習:

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提到學習方法必將的一個,話雖老,雖舊,但仍然是不得不提。雖然大家都明白該這樣做,但是真正能夠做到課前預習的能有幾人,課前預習可以使我們提前瞭解將要學習的知識,不至於到課上手足無措,加深我們聽課時的理解,從而能夠很快的吸收新知識。

學習數學方法二:課後複習:

同預習一樣,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課堂的幾十分鐘不足以使我們學習和消化所學知識,需要我們在課下進行大量的練習與鞏固,才能真正掌握所學知識。

學習數學方法三:涉獵課外習題:

想要在數學中有所建樹,取得好成績,光靠課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需要多多涉獵一些課外習題,學習它們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如果實在不能理解,可以問問老師或者同學。

學習數學方法四:記筆記:

這裏主要指的是課堂筆記,因爲每節課的時間有限,所以老師將的東西一般都是精華部分,因此很有必要把它們記錄下來,一來可以加深我們的理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嗎,二來可以方便我們以後複習查看。如果對課堂講述的知識不理解的同學更應該做筆記,以便課下細細琢磨,直到理解爲止。

篇十:蘇教版國小數學知識點

列表記憶

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識記材料列成表格,達到記憶之目的。這種方法具有明顯性、直觀性和對比性。比如,要識記質數、質因數、互質數這三

重點記憶

隨着年齡的增長,所學的數學知識也越來越多,學生要想全面記住,既浪費時間且記憶效果不佳。因此,要讓學生學會記憶重點內容,學生在記住了重點內容的基礎上,再通過推導、聯想等方法便可記住其他內容了。比如,學習常見的數量關係: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量。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量+工作時間=工作效率。這三者關係中只要記住了第一個數量關係,後面兩個數量關係就可根據乘法和除法的關係推導出來。這樣去記,減輕了學生記憶的負擔,提高了記憶的效率。

篇十一:蘇教版國小數學知識點

數學公式

數量關係計算公式

1、單價×數量=總價

2、單產量×數量=總產量

3、速度×時間=路程

4、工效×時間=工作總量

5、加數+加數=和

6、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7、被減數-減數=差

8、減數=被減數-差

9、被減數=減數+差

10、因數×因數=積

11、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12、被除數÷除數=商

13、除數=被除數÷商

14、被除數=商×除數

15、有餘數的除法:被除數=商×除數+餘數

一個數連續用兩個數除,可以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用它們的積去除這個數,結果不變。例:90÷5÷6=90÷(5×6)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

1釐米=10毫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

計量單位對口歌

小朋友,快排隊,手拉手對單位。看誰說得快又對。

人民幣單位元、角、分,進率是10要牢記。

1元得10角,1角得10分,1元等於100分。

米、分米、釐米和毫米。

單位是千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米和千米也相臨,進率1000是特例。

噸與千克還有克,進率1000要牢記。

形體單位更容易,相臨100是面積,相臨1000是體積。

大單位,小單位,大小換算有規律。

從大到小乘進率,小數點向右移;從小到大除以進率,小數點向左移。

進率是10移一位,進率100移兩位,進率1000移三位。以此類推。

測量

1、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釐米、分米做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做單位;測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單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幣、尺子、磁卡、小鈕釦、鑰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3、在計算長度時,只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

4、長度單位的關係式有:

①進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

1釐米=10毫米

②進率是100:

1米=100釐米

1分米=100毫米

③進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5、當我們表示物體有多重時,通常要用到質量單位。在生活中,稱比較輕的物品質量,可以用克做單位;稱一般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做單位;計量較重或大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做單位。

6、相鄰兩個質量單位的進率是1000。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篇十二:蘇教版國小數學時分秒知識點

蘇教版國小數學時分秒知識點

1、鐘面上有3根針,它們是(時針)、(分針)、(秒針),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針),走得最慢的是(時針)。

2、鐘面上有(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每兩個數間是(1)個大格,也就是(5)個小格。

3、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1大格是(5)分鐘,走1小格是(1)分鐘;秒針走1大格是(5)秒鐘,走1小格是(1)秒鐘。

4、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1)圈,分針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時)

1時=60分

1分=60秒

時間的兩種標準寫法:

8時零5分:8:05

8時55分:8:55

注:當兩個表中時針表示的時間相同時,後面的時間減去前面的時間即可得到經過的時間。

練習題

1、一節數學課上了40()。

小紅上午在校時間約4()。

2、小芳跳繩20下用了15()。

課間休息10()。

3、小明吃飯用了20()。

小明做20道口算題用了2()。

4、爸爸每天工作約8()。

王豔跑50米用了10()。

5、南京乘火車去上海用了5()。

晚間新聞聯播時間大約是30()。

參考答案:

1、一節數學課上了40(分鐘)。

小紅上午在校時間約4(小時)。

2、小芳跳繩20下用了15(秒)。課間休息10(分鐘)。

3、小明吃飯用了20(分鐘)。

小明做20道口算題用了2(分鐘)。

4、爸爸每天工作約8(小時)。

王豔跑50米用了10(秒)。

5、南京乘火車去上海用了5(小時)。

晚間新聞聯播時間大約是30(分鐘)。

圓的周長

環繞有限面積的區域邊緣的長度積分,叫做周長,也就是圖形一週的長度。多邊形的周長的長度也相等於圖形所有邊的和,圓的周長=πd=2πr(d爲直徑,r爲半徑,π),扇形的周長=2R+nπR÷180?(n=圓心角角度)=2R+kR(k=弧度)。

推導圓周長最簡潔的辦法是用積分。在平面直角座標下圓的方程是這可以寫成參數方程:於是圓周長就是結果自然就是(注:三角函數一般的定義是依賴於圓的周長或面積的,爲了避免邏輯上的循環論證,可以把三角函數按收斂的冪級數或積分來定義而不依賴於幾何,此時圓周率就不是由圓定義的常數,而是由三角函數週期性得到的常數)。如果不需要更多的理論討論,上面的做法就足夠了。

自然數分類

可分爲質數、合數、1和0。

1、質 數:只有1和它本身這兩個因數的自然數叫做質數。也稱作素數。

2、合 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其它的因數的自然數叫做合數。

3、1:只有1個因數。它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4、當然0不能計算因數,和1一樣,也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篇十三:蘇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教案

三、教學目標:

1.能在圖中按要求描繪出所走的路徑。

2.能通過數格子的方法正確找到最近的路線。

3.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4.在多次的分組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意識和小組相互協作的精神。

四、教學重點:

能通過數格子的方法正確找到最近的路線。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意識。

五、教學難點:

能儘可能地多找出不同的行走路線。能培養學生的小組協作精神。

六、教學準備:

電腦、多媒體、實物投影儀、6小組的示意格子圖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同學們,你們看,誰來了?(依次出示:小胖,小亞和小巧)

今天他們是和我們一起來學本領的,你們願意嗎?

看看他們爲我們帶來了什麼?一起來讀讀看。(依次出示:前、後、左、右)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前後左右。(出示課題:前後左右)

齊讀課題。

篇十四:國小二年級數學複習計劃蘇教版

一、複習目標:

1、、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習慣。

2、通過總複習使學生在本學期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化,鞏固所學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

3、通過形式多樣化的複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複習活動中經歷、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4、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信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一步發展。

二、複習重難點

複習重點:使學生在理解乘除法含義的基礎上探索並理解乘法口訣,能熟練的口算表內乘除法,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複習難點:初步體驗數據的整理過程,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象形統計表,會填補相應的圖表,並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且回答簡單的問題,以及認讀幾時幾分的方法、經過的時間。

三、複習內容

(一)說一說與乘除法

1、加法:幾個相同加數相加

2、乘法的意義: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和的簡便運算。(幾個幾相加)

3、記住乘除法的各部分名稱。

(二)乘除法

1、熟背九九表內的乘法口訣計算乘除法。

2、學會根據口訣或一個數寫出幾個算式。

3、運用表內的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 三 )觀察物體

1、弄清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看到的面是不同的。

2、知道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

(四)方向與位置

1、知道平面上的四個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2、運用四個方向說說:誰在誰的哪面、向哪個方向走到哪。

(五)時分秒

1、知道時分秒的有關知識。

2、鞏固時分秒之間的進率:

分針走一圈是60分,正好是1時,即1時=60分

秒針走一圈是60秒,正好是1分,即1分=60秒

3、能正確認讀、寫幾時幾分的時刻。

整時: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讀幾時。

幾時幾分: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分針走過幾小格就是幾分,合起來就讀幾時幾分。

(六)統計與猜測

1、複習統計的方法:調查、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

2、猜測可能性:一定、可能、不可能。

3、應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說一句話和解決問題。

四、複習方法

1、回顧並反思學習過程和收穫。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再努力的目標;教師也需更全面地瞭解了學生的學習情況,爲有針對性地複習輔導指明方向。

2、知識整理,形成網絡。把新舊知識系統起來,縱橫聯繫起來,確立複習的重點,有的放矢的搞好複習工作。

3、與生活密切聯繫,注重操作實踐。複習時同樣要把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可以設計一些生活情境畫面給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把數學知識的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同時發展了學生的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體驗。

4、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如學會傾聽、獨立思考的好習慣;用規範的數學用語表述和分析數學現象;認真細緻地練習等。

5、少講精講,讓學生多練,在練習過程中查漏補缺,抓學生的薄弱環節。重點指導學困生,縮小他們與優生的差距。

6、控制複習節奏,有張有弛,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國小二年級數學期末複習重點

第一單元 :長度單位

知識要點歸納:

1、常用的長度單位:米、釐米。

2、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釐米作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單位。

3、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將物體的左端對準直尺的“0”刻度,看物體的右端對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釐米。

4、米和釐米的關係:1米=100釐米 100釐米=1米

5、線段:

⑴線段的特點:①線段是直的;②線段有兩個端點;③線段有長有短,是可以量出長度的。

⑵畫線段的方法:先用筆對準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點一個點,再對準要畫到的長度的釐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點一個點,然後把這兩個點連起來。

⑶測量物體的長度時,當不是從“0”刻度量起時,要用終點的刻度數減去起點的刻度數。

6、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鞏固練習)

(1)小明身高1( )30( )

(2)練習本寬13( )

(3)鉛筆長17( )

(4)黑板長2( )

(5)圖釘長1( )

(6)一張牀長2( )

(7)一口井深3( )

(8)教學樓高25( )

(9)學校進行100( )賽跑

(10)跳繩長2( )

(11)寶寶身高80( )

(12)一棵樹高3( )

(13)一把鑰匙長5( )

(14)門高2( )

(15)一個文具盒長24( )

(16)講臺高90( )

(17)教室長12( )

(18)筷子長20( )

第二單元 10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

知識要點歸納:

一、兩位數加兩位數

1、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把相同數位對齊列豎式,再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2、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法則:①相同數位對齊;②從個位加起;③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

3、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1”,十位上的數相加時,不要遺漏進上來的“1”。

4、和 = 加數 + 加數 一個加數 = 和 - 另一個加數

二、兩位數減兩位數

1、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的筆算:相同數位對齊列豎式,再把相同數位上的數相減。

2、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的筆算法則:①相同數位對齊;②從個位減起;③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在個位上加10再減。

3、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1,個位加10再減,十位計算時要先減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減數-減數 被減數=減數+差 減數=被減數+差

三、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1、連加、連減:

連加、連減的筆算順序和連加、連減的口算順序一樣,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①連加計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加一樣,都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②連減運算可以分步計算,也可以寫成一個豎式計算,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減一樣,都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減起。

2、加減混合

加、減混合算式,其運算順序、豎式寫法都與連加、連減相同。

3、加減混合運算寫豎式時可以分步計算,方法與兩個數相加(減)一樣,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算起;也可以用簡便的寫法,列成一個豎式,先完成第一步計算,再用第一步的結果加(減)第二個數。

四、解決問題(應用題)

1、步驟:①先讀題 ②列橫式,寫結果,千萬別忘記寫單位(單位爲:多少或者幾後面的那個字或詞) ③作答。

2、求比一個數多幾的數的應用題用加法;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的應用題用減法計算(注意:用大的數減小的數)。

3、關於提問題的題目,可以這樣提問: ①??.和?? 一共??.? ②??比??..多多少(幾)??? ③??比??..少多少(幾)???

第三單元 角的初步認識

知識要點歸納:

1、角:像紅領巾、三角板、鐘面、等實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2、角各部分的名稱:一個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

3、角的特點:①一個頂點,兩條邊(兩邊是直的);②它的兩條邊是射線不是線段;③射線就是隻有一個端點,不能測量出長度。

4、用直尺畫角的方法:畫角時先確定一個點,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畫兩條線,就畫成一個角。

5、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只和兩條邊張開的寬度有關。

6、角的兩邊張得越大,角就越大。

7、畫直角的方法:

①畫一個點

②從這點起畫一條直線

③把三角板的一條直角邊與所畫的直線重合,直角頂點與所畫的點重合

④沿三角板另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直線

⑤畫完直角要標上直角符號

8、要知道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頂點對頂點,一邊對一邊,再看另一邊。

9、三角板上的3個角中,有1個是直角。正方形、長方形都有4個角,都是直角。

第四單元 表內乘法(一)與第六單元 表內乘法(二)

知識要點歸納:

1、乘法的含義

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和的簡便算法。

如:計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2、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⑴連加算式改寫爲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可以先寫相同的加數,然後寫乘號,再寫相同加數的個數,最後寫等號與連加的和;也可以先寫相同加數的個數,然後寫乘號,再寫相同加數,最後寫等號與連加的和。

如:4+4+4=12改寫成乘法算式是4×3=12或3×4=12

⑵乘法算式的讀法。讀乘法算式時,要按照算式順序來讀。 如:6×3=18讀作:“6乘3等於18”。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實際表示的意義

在乘法算式裏,乘號前面的數和乘號後面的數都叫做“乘數”;等號後面的得數叫做“積”。

4、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單。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幾個相同加數連加的和。

如:4×5表示5個4相加或4個5相加。

5、加法寫成乘法時,加法的和與乘法的積相同。

6、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交換位置,積不變。

7、算式各部分名稱及計算公式

(1)乘法:乘數×乘數=積

(2)加法:加數+加數=和 和—加數=加數

(3)減法:被減數—減數=差 被減數=差+減數 減數=被減數—差

8、看圖,寫乘加、乘減算式時:

(1)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2)乘減: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寫成乘法,然後再把多算進去的減去。

(3)計算時,先算乘,再算加減。

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減:3×5-1=14 10、

“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用:這個數×倍數 或 倍數×這個數。

11、有幾個相同加數,就是這個相同加數的幾倍。如:3個 5,就是5的3倍。

九九乘法口訣表

1×1=1

1×2=2 2×2=4

1×3=3 2×3=6 3×3=9

1×4=4 2×4=8 3×4=12 4×4=16

1×5=5 2×5=10 3×5=15 4×5=20 5×5=25

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

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

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

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

第五單元 觀察物體

知識要點歸納:

1、知道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辨認從不同位置看到的物體的形狀。

第七單元 認識時間

知識要點歸納: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藉助鐘面認識時間單位“分”,知道1時等於60分。

2、結合直觀演示和操作,知道鐘面上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鐘,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鐘,分針走一圈是60分鐘。

3、初步認識幾時幾分(5分5分地數)會讀寫幾時幾分和幾時半。

4、會運用時間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八單元 數學廣角

知識要點歸納:

1、在排列和組合中,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纔不會選重或選漏。

2、數字的組合;衣服的搭配;握手;怎樣付錢;推理、猜測。

篇十五:國小二年級數學複習計劃蘇教版

第一:要適度應用學具,例如:在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用擺小棒的方法,應按照從一般到特殊的規律,先擺出兩堆不同數目的小棒,再擺出兩份數目相同的,讓學生覺得加法的累贅,再介紹乘法,學生就很容易理解乘法的意義,並且樂意學乘法了。

第二:利用生活知識教學。

例如:小紅做了18朵紙花,送給同學們12朵,還剩下多少朵。這是兩位數減兩位數,如果在生活中做一做,學生就明白意思了,所以說,有一些應用題,能從實際生活出發,先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來解答,再用數學知識來解答,就可以使學生理解題意。

第三:利用社會環境提高數學實際應用能力。例如:在學習統計時,可以帶學生到商城或社會中,利用新學的統計知識,通過觀察、計量、比較,從而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和知識。

第四:爲學生創造機會,使學生去思、去想、去問。比如,二年級教材學習了“角的認識”,對於什麼叫角,角各部分名稱,“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這些內容,學生已經知道了

“還有什麼問題嗎?”學生答道“沒問題”。真的沒問題了嗎?“那我來問個問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角的大小爲什麼與邊的長短無關呢?”經過討論,大家明白了,角的邊是射線,射線是沒有長短的,所以,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角的大小決定於兩條邊張開的程度。教師從學生的角度示範提問題,久而久之,也就讓學生有了提問題的意識,在引導學生提問題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十六:國小二年級數學知識點蘇教版

二年級數學長度單位知識點

【概念】

米: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標準單位是“米”,用符號“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長度的公制單位之一,1分米相當於1米的十分之一。

釐米:長度單位,簡寫符號爲:cm。

毫米:英文縮寫爲mm

(1釐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認識米】

(1)米是常用的長度單位。

(2)測量較長物體的長度時,用“米”作單位。

(3)米用字母“m”表示。

(4)1米=100釐米。

【認識釐米】

(1)釐米是常用的長度單位。

(2)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用“釐米”作單位。

(3)釐米用字母“cm”表示。

(4)1米=100釐米。

【認識線段】

線段的特徵:

①線段是直的;②線段有兩個端點;③線段可以測量出長度。

【畫線段】

畫線段的方法:

從尺子的“0”刻度開始畫起,需要畫幾釐米長的線段就畫到尺子的幾釐米處。(沒有直接給出畫幾釐米,要先算再畫最後標記)比如:畫比5釐米短2釐米的線段。

二年級下冊數學除法知識點

1、表內除法的知識點:

(1)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會根據表內乘法,計算簡單的除法。

(2)會用乘法口訣求商。

(3)根據乘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乘除法應用題。

(4)被除數÷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除數×商=被除數

2、除法:是四則運算之一,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質

一個數連續除以幾個數,等於這個數除以那幾個數的乘積,就是除法的性質。有時可以根據除法的性質來進行簡便運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數÷除數=商

(2)被除數÷商=除數

(3)除數×商=被除數

5、被除數

除法運算中被另一個數所除的數,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數

6、除數:在除法算式中,除號後面的數叫做除數。

例:8÷2=4則2爲除數。8爲被除數。除數不能爲0,否則沒有意義。

7、商:在一個除法算式裏,被除數÷除數=商+餘數,進而推導得出:商×除數+餘數=被除數。

8、完全商

當數a除以數b(非0)能除得盡時,這時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如果數a除以數b(非零)除不盡,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這裏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數和商的關係

被除數擴大(縮小)n倍,商也相應的擴大(縮小)n倍。

除數擴大(縮小)n倍,商相應的縮小(擴大)n倍)。

國小二年級的孩子如何學好數學

1、數學入門越早越容易

現在數學在各種選拔以及國小六年級考試等方面越來越重要,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學習一些數學。對於今後希望在國小六年級中選擇較好學校的學生,我們的建議是較早的學習相對是較好的。首先較早學習數學,數學的知識體系比較完整,不會存在六年級時還要補習三年級數學知識的情況。其次較早入門有比較充足的時間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入門難度相對較低。

2、興趣最重要,起點是關鍵

不少四五年級希望開始學習數學的學生,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其實在低年級時曾經學過數學的,但因爲當時學習聽課效果不好便放棄了,到了高年級,迫於國小六年級形勢又不得不學。對於這樣的學生,學習數學是有一定陰影的,甚至有些學生抱定了自己不適合學數學的念頭,有一定牴觸心理。

所以既然家長決定低年級開始學習數學,一定要首先注意興趣上的培養,幫助他們找到數學中引起他們興趣的事情,比如數字遊戲等等。

同時起點如果沒有選好,孩子學得吃力,自然不會有興趣,所以合適的課程選擇也是家長要注意的。

3、一個好老師,一個好習慣

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找一位孩子喜歡的老師就是學習的重中之重。一位好的老師能夠讓孩子迅速喜歡上課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在課堂上,老師不僅是孩子的是師長,也是孩子的朋友,和孩子們一起探討問題,一起思考,使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喜歡老師的同時喜歡數學。

篇十七:國小二年級數學蘇教版知識點

國小二年級下冊知識點(數學)

1、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

2、用統計圖表來表示數據的情況。

3、根據統計圖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斷。

4、數據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第二單元表內除法(一)

一、平均分

1、平均分的含義:把一些物品分成幾份,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數進行平均分時,可以一個一個的分,也可以幾個幾個的分,直到分完爲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幾個一份平均分,分時可以想:這個數可以分成幾個這樣的一份。

二、除法

1、除法算式的含義:只要是平均分的過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讀法:通常按照從前往後順序讀,讀作除以,=讀作等於,其他讀法不變。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在除法算式中,除號前面的數就被除數,除號後面的數叫除數,所得的數叫商。

三、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1、求商的方法:

(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訣求商。

2、用乘法口訣求商時,想除數和幾相乘的被除數。

四、解決問題

1、解決有關平均分問題的方法:

總數每份數=份數、總數份數=每份數、被除數=商除數、

被除數=商除數+餘數、除數=被除數商、因數因數=積、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2、用乘法和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1)所求問題要求求出總數,用乘法計算;

(2)所求問題要求求出份數或每份數,用除法計算。

國小二年級數學知識點

認識時間知識點:

1、1時=(60)分

2、鐘面上游(12)個數,這些數把鐘面分成了(12)個相等的大格,每個大格又分成了(5)個相等的小格,鐘面上一共有(60)個小格。

3、鐘面上有(2)根針,短粗一點的針叫(時)針,細長一點的針叫(分)針。分針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時針走1大格是(1)時。分針從12走到6,走了(30)分;時針從12走到6,走了(6)小時;時針從12開始繞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時。

4、(30)分也可以說成半小時,(15)分也可以說成一刻鐘。如8時30分是8時半,9時15分是9時一刻。

5、(3或9)時整,鐘面上時針和分針成直角。

6、寫出鐘面上的時間,畫分針:教材P101第3題,P105第12題。

數學廣角知識點:

1、在排列和組合中,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纔不會選重或選漏。排列與順序有關,如數字的組成,衣褲、早餐搭配,排隊等;組合與順序無關,如給數字求和,握手,調果汁等。

2、3個人中,每兩個人進行一次比賽或握手、照相等,共要進行3次。

3、用3個不是0的數,能組成6個十位與個位不相同的兩位數,如4、5、7能組成45、47、54、57、74、75;如果有一個是0,能組成4個兩位數。如:0、4、7能組成40、47、70、74。

數學學習方法技巧

一、正確的國小數學學習方法——抓住課堂

理科學習重在平日功夫,不適於突擊複習。平日學習最重要的是課堂45分鐘,聽講要聚精會神,思維緊跟老師。同時要說明一點,許多同學容易忽略老師所講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而注重題目的解答,其實諸如“化歸”、“數形結合”等思想方法遠遠重要於某道題目的解答。

二、高質量完成作業

所謂高質量是指高正確率和高速度。寫作業時,有時同一類型的題重複練習,這時就要有意識的考查速度和準確率,並且在每做完一次時能夠對此類題目有更深層的思考,諸如它考查的內容,運用的數學思想方法,解題的規律、技巧等。另外對於老師佈置的思考題,也要認真完成。如果不會決不能輕易放棄,要發揚“釘子”精神,一有空就靜心思考,靈感總是突然來到你身邊的。最重要的是,這是一次挑戰自我的機會國小數學學習方法有哪些國小數學學習方法有哪些。成功會帶來自信,而自信對於學習理科十分重要;即使失敗,這道題也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勤思考,多提問

首先對於老師給出的規律、定理,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正確的國小數學學習方法還有對不懂的內容,做到刨根問底,這便是理解的途徑。其次,學習任何學科都應抱着懷疑的態度,尤其是理科。對於老師的講解,課本的內容,有疑問應儘管提出,與老師討論。總之,思考、提問是清除學習隱患的途徑

四、總結比較,理清思緒

(1)知識點的總結比較。每學完一章都應將本章內容做一個框架圖或在腦中過一遍,整理出它們的關係。對於相似易混淆的知識點應分項歸納比較,有時可用聯想法將其區分開。

(2)題目的總結比較。同學們可以建立自己的題庫。我就有兩本題集。一本是錯題,一本是精題。對於平時作業,考試出現的錯題,有選擇地記下來,並用紅筆在一側批註注意事項,考試前只需翻看紅筆寫的內容即可。我還把見到的一些極其巧妙或難度高的題記下來,也用紅筆批註此題所用方法和思想國小數學學習方法有哪些國小輔導。時間長了,自己就可總結出一些類型的解題規律,也用紅筆記下這些規律。最終它們會成爲你寶貴的財富,對你的數學學習有極大的幫助。

五、有選擇地做課外練習

課餘時間對我們中學生來說是十分珍貴的,所以在做課外練習時要少而精,只要每天做兩三道題,天長日久,你的思路就會開闊許多。

正確的國小數學學習方法固然重要,但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的精神更爲重要。只要你刻苦努力努力,就一定可以學好數學。相信自己,數學會使你智慧的光芒更加耀眼奪目!

篇十八:國小蘇教版三年級數學學習方法

①鐘面上有3根針,它們是(時針)、(分針)、(秒針),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針),走得最慢的是(時針)。

②鐘面上有( 12)個數字,( 12)個大格,( 60)個小格;每兩個數間是( 1 )個大格,也就是( 5 )個小格。

③時針走1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1大格是(5)分鐘,走1小格是(1)分鐘;秒針走1大格是(5)秒鐘,走1小格是(1)秒鐘。

④時針走1大格,分針正好走(1)圈,分針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時。時針走1圈,分針要走(12)圈。

⑤分針走1小格,秒針正好走(1)圈,秒針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鐘。

⑥時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1小時),分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5分鐘),秒針從一個數走到下一個數是(5秒鐘 )。

時、分、秒的進率:

1時= 60分 1分= 60秒 半時= 30 分

60分=1時 60秒=1分 30 分=半時

⑦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

⑧計算一段時間,就用結束的時刻減去開始的時刻。

測 量

①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釐米、分米 )做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 米 )做單位;測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 千米 )做單位,千米也叫( 公里 )。

②1釐米的長度裏有(10)小格,每個小格長度(相等),都是(1)毫米。

③1分的硬幣、尺子、銀行卡、小鈕釦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④在計算長度時,只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

長度單位的進率:

(1)進率是10的:

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 1釐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釐米=1分米 10毫米=1釐米

(2)進率是100的:

1 米= 100 釐米 1分米=100毫米

100 釐米=1 米 100毫米=1分米

(3)進率是1000的: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小技巧:換算長度單位時,把大單位換成小單位就在數字的末尾添加0(進率有幾個0,就添幾個0);把小單位換成大單位就在數字的末尾去掉0(進率有幾個0,就去掉幾個0)。

⑥、表示物體有多重時,要用到(質量單位)。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可以用(克)做單位;稱一般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做單位;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噸)做單位。

質量單位進率:

1 噸= 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 噸 1000克=1千克

小技巧:把噸換算成千克,就在數字的末尾加上3個0;把千克換算成噸,就在數字的末尾去掉3個0。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兩個三位數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①、列豎式時相同的數位要對齊,要從個位加起、減起。

②、加法時,要注意進位: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10,就向前一位進1,哪一位上有進位的,計算時要記得多加一個1;

③、減法時,要注意退位: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則再從前一位退1,哪一位上有退位的,計算時要記得多減一個1。

④、退位減法中,要注意中間的0,中間的“0”退位後,要把中間的“0”看成“9”來算。

⑤、加減法的關係公式。

加法公式:加數+另一個加數=和

加法的驗算:①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個加數+加數=和

②和-另一個加數=加數

減法公式:被減數-減數=差

減法的驗算: ①差+減數=被減數 ②減數+差=被減數

③被減數-差=減數

倍的認識

①倍的意義:要知道兩個數的關係,先確定誰是1倍數,然後把另一個數和它作比較,另一個數裏有幾個1倍數就是它的幾倍。

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 一個數÷另一個數=倍數

③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 一個數×倍數=這個數的幾倍

④已知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求這個數用除法:幾倍數÷倍數=1倍數

多位數乘一位數

①多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1)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乘起;(2)哪一位上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3)哪一位上有進位,乘完以後要加上進位。

②一個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

因數中間有0,用一位數去乘多位數,與中間的0相乘時,如果後面沒有進上來的數,這一位上要用0來佔位,如果有進上來的數必須加上。

一個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的簡便計算:筆算時,可以把一位數與多位數0前面那個數字對齊,再看多位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③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 1和任何不是0的數相乘還得原來的數。

④三位數乘一位數:積有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⑤(關於“大約)應用題:

問題中出現“大約”、“約”、“估一估”、 “估算”、 “估計一下”,就用估算,計算結果用(≈)。

長方形和正方形

①有4條直的邊和4個角的封閉圖形我們叫它四邊形。

②四邊形的特點: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③長方形的特點:長方形有兩條長,兩條寬,四個角都是直角,對邊相等。

④正方形的特點:有4個直角,4條邊相等。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⑤平行四邊形的特點:①對邊相等、對角相等。

②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三角形不容易變形)

⑥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

⑦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公式: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長=周長÷2-寬 長方形的寬=周長÷2-長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

分數的初步認識

①分數的意義: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幾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所分的份數作分母,所佔的份數作分子。

②幾分之一: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幾分之幾: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幾份,取其中的幾份,就是這個整體的幾分之幾。

把一個整體平均分得的份數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數就越小。

③比較大小的方法:

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數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數反而小。

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數就大,分子小的分數就小。

④分數加減法:

同分母的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

1減幾分之幾的計算方法:計算1減幾分之幾時,先把1寫成與減數分母相同的分數(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數),再計算。

⑤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計算方法:

先用這個數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數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幾份是多少)

數學廣角--集合

集合問題的特徵:有重複的(重疊的)。

解決集合問題的方法:畫集合圖分析,列算式計算時減去重複的一次。

篇十九:國小蘇教版三年級數學學習方法

一、複習指導思想:

1、一冊教材學完,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結構處於雜亂、含糊、無序的狀態,必須進行系統歸類、整理、綜合,幫助學生形成網狀立體知識結構系統。歸納過程中,要讓學生有序地多角度概括地思考問題,溝通內在聯繫。

2、進行區別比較,包括縱向、橫向的比較。分析知識的意義性質、規律的異同,把各方面的知識像串珍珠一樣連接起來,納入學生的認知系統,便於記憶儲存,理解運用。

3、複習內容要有針對性。對學生知識的缺陷、誤區、理解困難的重點、難點、疑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理解。複習課知識的覆蓋面廣、針對性和系統性要有機結合。

4、複習課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要主動理清知識體系,分層、分類、分項,拉緊貫穿全冊教材的主線。發現學生普遍不會的,難理解的,遺漏的要重點講。善於把多方面知識進行綜合複習,注意知識的多變性、包容性。

5、教師要認真設計好每節複習課所重點講解的例題。每一節複習課要環環相連,每道複習例題要體現循序漸進。一道複習例題擊中多個知識點,起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

6、複習中的練習題,不是舊知識的單一重複,機械操作,要體現知識的綜合性,體現質的飛躍,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創造性。

7、複習課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發動學生歸類分項,發動學生出題,發動學生討論,讓學生去求異、聯想、發散,主動探索,尋查知識點,讓學生形成知識框架。

二、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我們班的孩子們在學習上的兩極分化現象比較明顯。部分學生在學習習慣、思維方式等方面都不盡人意,有一小半學生不善於學習,不願意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沒有好的學習習慣,自我控制能力不夠,注意力不集中。基礎知識較差,口算、筆算水平,無論速度上還是正確率上,都有待提高;學習方法上,更要進一步加強,面對問題,只知道生搬硬套,不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當然班級裏也有一部分學生思維敏捷,考慮問題有一定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基礎知識較好,思維比較發散,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在課堂上能積極思維,主動參與學習活動。這樣形成了兩級分化的現象,因此,複習時要抓好兩頭,既要補差,又要注重培優。

三、複習目標:

1、位置與方向2、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3、統計4、年月日5、兩位數乘兩位數6、面積7、小數的初步認識8、解決問題9、數學廣角。

三、複習目標:

1、引導學生主動整理知識,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收穫,逐步養成回顧和反思的習慣。

2、通過總複習使學生在本學期學習到的知識系統化。鞏固所學的知識,對於缺漏的知識進行加強。

3、通過形式多樣化的複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複習活動中經歷、體驗、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4、有針對性的輔導,幫助學生樹立數學學習信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一步發展。

四、複習內容:

複習共分爲八部分:位置與方向,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統計,年、月、日,面積,小數的初步認識,解決問題。複習的重點是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統計,面積以及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其他內容也比較重要,也要讓學生切實理解和掌握。本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主要是培養學生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生只要瞭解就可以了,因此,在總複習中沒有單獨安排複習。可讓學生通過練習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

五、複習措施

(一)教師方面:

1、針對各班的學習情況,制定好複習計劃,備好、上好每一節複習課。

2、採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注意知識的整合性、連貫性和系統性,引導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

3、在抓好基礎知識的同時,全面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總結與反思的態度和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4、複習作業的設計體現層次性、綜合性、趣味性和開放性,及時批改,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做到知識天天清。

5、注重培優補差工作,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和態度,與家長加強溝通。

(二)學生方面:

1、要求在態度上主動學習,重視複習,敢於提問,做到不懂就問。

2、要求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發言,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

3、要求課後按時、認真地完成作業,及時進行自我反思。

篇二十:蘇教版國小四年級數學知識點

四年級下冊數學知識點總結

運算定律及簡便運算

一、加法運算定律:

1、加法交換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a+b=b+a

2、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可以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一個數,和不變。(a+b)+c=a+(b+c)

加法的這兩個定律往往結合起來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據是什麼?

3、連減的性質: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等於這個數減去那兩個數的和。a-b-c=a-(b+c)

二、乘法運算定律:

1、乘法交換律: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a×b=b×a

2、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乘以第三個數,也可以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乘以第一個數,積不變。(a×b)×c=a×(b×c)

乘法的這兩個定律往往結合起來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簡算

3、乘法分配律: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

(a+b)×c=a×c+b×c (a-b)×c=a×c-b×c

四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

(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數除整十數或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1)算除法,想乘法;比如60÷30=( )就可以想(2)×30=60

(2)利用表內除法計算。利用除法運算的性質:將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商不變。如:200÷50想20÷5=4,所以200÷50=4。

2、兩位數除兩位數或三位數的估算方法:除法估算一般是把算式中不是整十數或幾百幾十的數用“四捨五入”法估算成整十數或幾百幾十的數,再進行口算。注意結果用“≈”號。

(二)筆算除法

1、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計算方法: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先用除數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如果前兩位數比除數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後餘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2、除數不是整十數的兩位數的除法的試商方法:如果除數是一個接近整十數的兩位數,就用“四捨五入”法把除數看做與它接近的整十數試商,也可以把除數看做與它接近的幾十五,再利用一位數的乘法直接確定商。

3、商一位數:

(1)兩位數除以整十數,如:62÷30;

(2)三位數除以整十數,如:364÷70

(3)兩位數除以兩位數,如:90÷29(把29看做30來試商)

(4)三位數除以兩位數,如:324÷81(把81看做80來試商)

(5)三位數除以兩位數,如:104÷26(把26看做25來試商)

(6)同頭無除商八.九,如:404÷42(被除數的位和除數的位一樣,即“同頭”,被除數的前兩位除以除數不夠除,即“無除”,不是商8就是商9。)

(7)除數折半商四五,如:252÷48(除數48的一半24,和被除數的前兩位25很接近,不是商4就是商5。)

4、商兩位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

(1)前兩位有餘數,如:576÷18

(2)前兩位沒有餘數,如:930÷31

5、判斷商的位數的方法:

被除數的前兩位除以除數不夠除,商是一位數;被除數的前兩位除以除數夠除,商是兩位數。

(三)商的變化規律

1、商變化:

(1)被除數不變,除數乘(或除以)幾(0除外),商就除以(或乘)相同的數。

(2)除數不變,被除數乘(或除以)幾(0除外)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數。

2、商不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

(四)簡便計算:同時去掉同樣多的0,如9100÷700=91÷7=13

四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技巧

1、抓住課堂。數學學習重在平日功夫,不適於突擊複習。平日學習最重要的是課堂40分鐘,聽講要聚精會神,思維緊跟老師。同時要說明一點,許多同學容易忽略老師所講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而注重題目的解答,其實思想方法遠遠重要於某道題目的解答。

2、高質量完成作業。所謂高質量是指高正確率和高速度。寫作業時,有時同一類型的題重複練習,這時就要有意識的考查速度和準確率,並且在每做完一次時能夠對此類題目有更深層的思考,諸如它考查的內容,運用的數學思想方法,解題的規律、技巧等。另外對於老師佈置的思考題,也要認真完成。如果不會決不能輕易放棄,要發揚“釘子”精神,一有空就靜心思考,靈感總是突然來到你身邊的。最重要的是,這是一次挑戰自我的機會。成功會帶來自信,而自信對於學習數學十分重要;即使失敗,這道題也會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勤思考,多提問。首先對於老師給出的概念、規律,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刨根問底,這便是理解的途徑。其次,學習任何學科都應抱着懷疑的態度,尤其是數學。對於老師的講解,課本的內容,有疑問應儘管提出,與老師討論。總之,思考、提問是清除學習隱患的途徑。

4、總結比較,理清思緒。

(1)知識點的總結比較。每學完一個單元都應將本章內容做以整理或在腦中過一遍,理順出它們的關係。對於相似易混淆的知識點應分項歸納比較,有時可用聯想法將其區分開。

(2)題目的總結比較。同學們可以建立自己的題庫。我就有兩本題集。一本是錯題,一本是精題。對於平時作業,考試出現的錯題,有選擇地記下來,並用紅筆在一側批註注意事項,考試前只需翻看紅筆寫的內容即可。我還把見到的一些極其巧妙或難度高的題記下來,也用紅筆批註此題所用方法和思想。時間長了,自己就可總結出一些類型的解題規律,也用紅筆記下這些規律。最終它們會成爲你寶貴的財富,對你的數學學習有極大的幫助。

5、認真地做課外練習。課餘時間對我們國小生來說是十分珍貴的,所以在做課外練習時要準而精,只要每天認真地做三兩頁,天長日久,你的數學學習就可以做到“積沙成塔”,收穫豐碩。

篇二十一:國小四年級數學知識點蘇教版

【知識要點】

1、《精打細算》―――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

(1)、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法的意義與整數除法的意義相同,是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的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

(2)、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除數爲整數的小數除法和整數除法的計算類似,只要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就可以了。

2、《參觀博物館》―――整數除以整數商是小數的小數除法

整數除以整數,商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先按照整數除法的法則去做,如果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有餘數,就在後面填上0繼續除。

3、《誰打電話的時間長》―――除數是小數的除法

(1)、商不變的規律:被除數和除數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0除外),商不變。

(2)、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要把被除數和除數擴大相同的倍數,使除數變成整數,再按照小數除以整數的方法進行計算。

4、《人民幣兌換》―――積、商的近似值

求近似值方法:積取近似值是先精確計算,再根據題目要求取近似值;商取近似值是直接根據要求多除一位,然後根據題目要求取近似值。注意:有時會出現四不捨、五不入的情況,應根據題目的特點去求出近似數。

5、《誰爬得快》―――循環小數

(1)、循環現象:生活中很多時候有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的現象。如:日出日落、時間……

(2)、循環小數: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這樣的小數就叫做循環小數。

(3)、 會用四捨五入法對循環小數取近似值,方法與小數取近似值的方法相同,保留幾位小數就看這個小數的下一位。

6、《電視廣告》――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

(1)、小數連除和乘除混合運算,運算順序和整數是一樣的。

(2)、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完全相同。

激情奧運

(1)通過“奧運”提供的各種信息,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有關的問題。

(2)通過解決奧運賽場上的有關問題,體會到數學和體育這間的聯繫,進一步體會數學的價值

篇二十二:國小四年級數學知識點蘇教版

知識點一

四則運算(背誦)

1、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3、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4、算式有括號,要先算括號裏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括號裏面的算式計算順序遵循以上的計算順序。

知識點二

0的運算(默寫)

1、“0”不能做除數; 字母表示:a÷0錯誤

2、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 字母表示:a+0= a

3、一個數減去0還得原數; 字母表示:a-0= a

4、被減數等於減數,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

4、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

5、0除以任何非0的數,還得0; 字母表示:0÷a(a≠0)= 0

知識點三

運算定律(默寫)

1、 加法交換律:a+b=b+a

2、 加法結合律:(a+b) +c=a+(b+c)

3、 乘法交換律:a×b=b×a

4、 乘法結合律:(a×b)×c=a×(b×c)

5、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或 a×(b+c) =a×b+a×c

拓展:(a-b)×c=a×c-b×c 或 a×(b-c) =a×b-a×c

6、連減:a—b—c=a—(b+c)

7、連除: a÷b÷c=a÷(b×c)

知識點四

簡便計算一(默寫或自己舉例子)

一、常見乘法計算:

25×4=100 125×8=1000

二、加法交換律簡算例子: 三、加法結合律簡算例子:

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

=100+98 =488+100

=198 =588

四、乘法交換律簡算例子: 五、乘法結合律簡算例子:

25×56×4 99×125×8

=25×4×56 =99×(125×8)

=100×56 =99×1000

=5600 =99000

六、含有加法交換律與結合律的簡便計算:

65+28+35+72

=(65+35)+(28+72)

=100+100

=200

七、含有乘法交換律與結合律的簡便計算:

25×125×4×8

=(25×4)×(125×8)

=100×1000

=100000

四年級國小生的數學學習方法技巧

一、創設探索性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理論曾提出過“三主”的觀點:即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的發展爲主線,以學生探索性的學爲主體,以教師創造性的教爲主導。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一個探索性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各個側面不同方向去思考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二、創設競爭性情境,引發學習興趣

教育家誇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慾望激發起來”。我們既然處在一個大的競爭環境中,不妨也在我們的小課堂中設置一個競爭的情境,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教學中做到“低起點,突重點,散難點,重過程,慢半拍,多鼓勵。”爲學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例如,在一次數學教研活動中,一位教師就根據教學內容並針對國小生心理特點設計了這樣一種情境。講授“8的認識”,在做課堂練習時,教師拿出兩組0至8的數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隊,女隊進行比賽。雖然此刻教師還沒宣佈比賽的規則和要求,可是全體同學已進入了教師所設置的情境之中,暗中爲自己的隊加油,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引發出來了。

三、創設遊戲性情境,提高學習興趣

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和國小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思維特點,設置遊戲性情境,把新知識寓於遊戲活動之中,通過遊戲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慾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於高度集中狀態,在遊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例如,在課堂訓練時,組織60秒搶答遊戲。教師準備若干組數學口答題,把全班學生分爲幾組,每組選3名學生作代表。然後由教師提出問題,讓每組參賽的學生搶答,以積分多爲優勝,或每答對一題獎勵一面小紅旗,多得爲優勝。學生在遊戲中大腦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不少有用的知識,並受到正確的數學思想方法的薰陶,有力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二十三:國小四年級數學蘇教版知識點

四年級上冊數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練習題

一、“神機妙算”對又快

1.直接寫出得數:

①39÷3= ②80÷20=

③640÷80= ④800÷400=

⑤240÷60= ⑥20×5=

⑦270÷90= ⑧570÷3=

⑨3500÷700= ⑩900÷100=

2.估算:

①80÷19≈ ②92÷30≈

③400÷49≈ ④632÷90≈

⑤633÷88≈ ⑥350÷68≈

⑦242÷60≈ ⑧240÷81≈

3.用豎式計算:

①720÷18= ②432÷27=

③958÷43= ④708÷59=

二、“認真細緻”填一填

1.()裏能填幾?

20×( )<17340×( )<31690×( )<64

380×( )<50570×( )<31050×( )<408

2.132÷24的商是( )位數;384÷16的商是( )位數。222÷37的商是( )位數,441÷45的商是( )位數,516÷6的商是( )位數。

3.在除法算式90÷30=3中,如果除數縮小6倍,要使商仍是3,被除數應( )。

4.在()填上“>”、“<”或“=”:

350÷34( )350÷35 130÷12( )146÷14 176÷16( )253÷23

5.根據80÷40=2,很快寫出下面各題的商。

800÷400= 40÷20= 160÷80=

8000÷2000= 4000÷2000= 2400÷1200=

三、在括號裏對的畫“√”,錯的畫“×”。

1.兩個數的商是56,如果被除數和除數都擴大10倍,商仍是56。( )

2.如果被除數乘以100,要使商不變,除數也應乘以100。( )

3.如果被除數擴大7倍,要使商不變,除數應縮小7倍。( )

4.兩個數的商是160,如果被除數和除數都縮小4倍,商仍然是160。( )

四、“對號入座”選一選:(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號裏)

1.下面正確的是( )。

①203÷11≈10 ②70÷20=3……1 ③1800÷36=900÷18=300÷6

2.下面三道算式中,商最小的算式是( )。

①256÷16 ②512÷8 ③512÷16

3.要使□42÷36的商是兩位數,□裏最小應填( )。

①2 ②3 ③4

四年級上冊數學知識點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1、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①四邊形分類:一類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另一類是隻有一組對邊平行

②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③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生活中的梯形:梯子、堤壩的橫截面等

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四邊形;都有平行的對邊

不同點: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平行且相等;梯形有且只有一組對邊平行,且平行的這組對邊不相等

2、平行四邊形的特徵: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具有不穩定性。

生活中平行四邊形不穩定的應用:校園電動推拉門,商店面鋪推拉門等

3、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各部分名稱及高的畫法

①爲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各條邊命名

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從平行四邊形一條邊上的一點到對邊引一條垂線,這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平行四邊形的高,垂足所在的邊叫做平行四邊形的底。

②梯形中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較短的邊叫做梯形的上底,較長的邊叫做梯形的下底,不平行的那組對邊,分別叫做梯形的腰。

③等腰梯形:兩腰相等的梯形。

④直角梯形:當一條腰與上底、下底垂直時,這個梯形叫直角梯形。

⑤畫高時注意:所畫的高要用虛線表示;一定要畫垂足符號。

四年級數學下冊期末複習計劃

一、年級情況分析

學習習慣和興趣:學生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較好,學習認真。班風正,學習氛圍較好。學生能自覺地遵守學習的規章制度,完成作業情況良好,班級紀律較好。僅有一小部分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學習習慣不夠良好,存在不喜歡做作業的情況。

二、教材分析

1、數與代數領域

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無論從課時還是從內容份量上看,都仍然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這方面內容也是本冊教材的主要內容之一,教材共安排7個單元,分爲五個部分。

(1)數的認識:

第9單元“倍數和因數”,教學倍數與因數的含義,2、5和3的倍數的特徵,素數和合數,奇數和偶數。關於公倍數和公因數,將安排在五年級再學習。

(2)數的運算:

第1單元“乘法”,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以及相應的口算,即口算幾百乘幾十、幾百幾十乘幾十、幾十幾乘幾百。

第4單元“混合運算”,教學三步計算的混合運算,並認識中括號。

第7單元“運算律”,教學乘法分配律,並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在練習中進一步安排三步計算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思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10單元“用計算器探索規律”,讓學生用計算器探索因數變化引起積的變化的規律和商不變的規律,並應用商不變的規律使除法筆算簡便。

(3)式與方程:

第13單元“用字母表示數”,教學用字母表示數,求字母式子的值,字母式子的簡單加減運算。

(4)探索規律:

第6單元“找規律”,主要教學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解決簡單的搭配問題,同時學習並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組合問題中的規律。

(5)解決問題:

第11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主要教學用畫圖的策略尋找解題思路,並注意把列表、畫圖的策略結合起來應用。

2、空間與圖形領域

新課程裏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變化較大,本冊的另一個主要內容就是空間與圖形的內容,共安排4個單元,分三個部分。

(1)圖形的認識:

第3單元“三角形”,教學三角形及其特徵,三角形的分類與三角形的內角和,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第5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依次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及其特徵,爲學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打好基礎。

(2)測量:

第2單元“升和毫升”,在教學體積之前,把升和毫升作爲計量單位單獨設置單元,體會容量的含義,認識計量單位升和毫升,以及升與毫升之間的進率,學會簡單的換算。這樣安排會有利於以後體積概念的建立。

(3)圖形與變換:

第8單元“對稱、平移與旋轉”,進一步教學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確定並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後再沿垂直(或水平)方向平移;瞭解旋轉90°,在方格紙上把簡單圖形旋轉90°。

3、統計與概率領域

這部分內容安排了一個單元,即第12單元統計,先教學單式折線統計圖,再根據需要選擇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

4、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

本冊教材共安排四次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

(1)結合學習容量安排“美妙的杯琴”,讓學生利用容器裏的容液量不同發音不同,製作杯琴進行演奏。

(2)結合學習混合運算和運算律安排“我們去春遊”,讓學生應用所學的計算解決春遊中的實際問題,加強數學知識的綜合應用。

(3)結合學習-平移和旋轉安排“圖案的欣賞與設計”,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進一步認識圖形變換在生活裏的應用。

(4)結合學習統計安排“瞭解我們的生存空間”,讓學生綜合應用統計的知識、方法,經歷統計過程,瞭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統計的作用與價值。

篇二十四:國小蘇教版五年級數學知識點

1、方法:化大爲小或化繁爲簡,畫圖,列表,再總結應用

2、植樹問題:

(1)、兩端要栽:

間隔數=總長÷間距;總長=間距×間隔數;

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棵數-1

(類似問題有:豎電線杆,兩端插旗......)

(2)、兩端不栽:

間隔數=總長÷間距;總長=間距×間隔數;

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棵數+1

(類似問題有:鋸木頭,剪鐵絲......)

(3)、一端栽一端不栽:間隔數=總長÷間距;

總長=間距×間隔數;棵數=間隔數;間隔數=棵數

(類似問題有:敲鐘聽聲,上樓時間.....)

3、鋸木問題:段數=次數+1;次數=段數-1總時間=每次時間×次數

4、方陣問題:最外層的數目是:邊長×4—4或者是(邊長-1)×4;

單邊邊長=(最外層數目+4)÷4

整個方陣的總數目是:邊長×邊長

5、封閉的圖形(例如圍成一個圓形、橢圓形):

總長÷間距=間隔數;棵數=間隔數。

6、過橋問題總長=車身長+車間距×車間隔數+橋(路長)

速度=總長÷時間

7、出租車計費(信件郵資、洗照片)等問題。

計算時分成兩部分。(1)標準部分。已經知道總價的,不再計算,不知道總價需計算。

(2)超出部分。超出數量×超出單價。最後相加。

國小五年級數學學習指導:立體圖形知識點總結

立體圖形【認識、表面積、體積】

一、長方體、正方體都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二、圓柱的特徵:一個側面、兩個底面、無數條高。

三、圓錐的特徵:一個側面、一個底面、一個頂點、一條高。

四、表面積:立體圖形所有面的面積的和,叫做這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

五、體積: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容器所能容納其它物體的體積叫做容器的容積。

六、圓柱和圓錐三種關係:

①等底等高:體積1︰3

②等底等體積:高1︰3

③等高等體積:底面積1︰3

七、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

①圓錐體積是圓柱的1/3,

②圓柱體積是圓錐的3倍,

③圓錐體積比圓柱少2/3,

④圓柱體積比圓錐多2倍。

八、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錐1、差2、柱3、和4。

篇二十五:蘇教版國小三年級數學知識點

國小三年級數學知識點

面積:

1、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2、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

3、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釐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

5、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

6、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7、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公頃(10000平方米)。

8、邊長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千米。

9、測量土地的面積時,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積單位:公頃、平方千米。

平方千米公頃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釐米

10、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長=面積÷寬寬=面積÷長

11、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12、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寬=周長÷2-長長=周長÷2-寬

13、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14、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

15、相鄰的兩個常用的長度單位間的進率是10。

16、相鄰的兩個常用的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釐米;

1公頃=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頃(公頃、平方千米這兩個土地面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

三年級上冊數學《測量》知識點

1、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釐米(cm)、分米(dm)做單位。

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m)做單位。

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單位。

2、運動場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幣、尺子、磁卡、小鈕釦、鑰匙、身份證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5、1釐米中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6、在計算長度時,只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單位不同時,要先轉化成相同的單位再計算。

7、表示物體有多重時,通常要用到質量單位。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可以用“克”作單位;稱一般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作單位;表示大型物體的質量或載質量一般用“噸”作單位。

8、常用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千米。

9、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1米=100釐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0、質量單位:噸、千克、克,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1噸=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數學學習方法技巧

一、制定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並認真執行計劃。

爲使複習具有針對性,目的性和可行性,找準重點、難點,大綱(課程標準)是複習依據,教材是複習的藍本。複習時要弄清學習中的難點、疑點及各知識點易出錯的原因,這樣做到複習有針對性,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學會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歸類整理,理清每一個單元的重點是什麼,形成知識網絡體系。

可充分老師發的概念卷和平時在課堂上作的聽課筆記。還要學會分析每次單元考試的題型,一般的來講是這樣幾個方面:一是概念題,二是計算題,三是實踐應用題,四是操作題四個方面。複習的作用就是要:熟能生巧。所以複習階段,可能要多做一些題型,當然也不是說要搞題海戰術,但數學方面不做題又不行,要把握一個度。做一份題目要有一份題目的收穫。題無非是就哪幾種類型,做完一份題目以後要反思,多問幾個爲什麼?

三、一定要在反饋矯正上下功夫,正確對待錯題本。

把你做錯的題目摘抄到本子上,先改錯,再進行分類整理,找到自己的不足,針對錯題的錯因對症下藥。千萬不要認爲訂正麻煩,要養成習慣,學習成績優秀穩定的同學,往往很重視訂正和收集錯題。如果針對錯題一定能很好地做到查漏補缺,那複習的效果會更好!

四、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提高解題的靈活性。

有些題目,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得到不同的解題方法。一題多解可以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靈活解題的能力。不同的解題思路,列式不同,結果相同,收到殊途同歸的效果。同時也給其他同學以啓迪,開闊解題思路。有些應用題,雖題目形式不同,但它們的解題方法是一樣的,故在複習時,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要對各類習題進行歸類,這樣才能使所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提高解題靈活性。

五、有的放矢,挖掘創新。

機械的重複,什麼都講,什麼都練是複習大忌,複習一定要有目的,有重點,要對所學知識歸納,概括。習題要具有開放性,創新性,使思維得到充分發展,要正確評估自己,自覺補缺查漏,面對複雜多變的題目,嚴密審題,弄清知識結構關係和知識規律,發掘隱含條件,多思多找,得出自己的經驗。

篇二十六:國小一年級數學蘇教版知識點

國小一年級數學《有趣的圖形》知識點

認識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1、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認識,能分辨出四種基本的圖形。

2、學會觀察,能在生活中找出基本的形狀,會舉例。

3、能區分出面和體的關係,體會“面在體上”。

4、能找出一組圖形的規律。

5、能在複雜的圖案中找出基本的圖形。

動手做(一)

學生能自己動手摺一折、剪一剪,剪拼出喜歡的圖案。

通過摺紙、剪拼等活動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

通過摺紙對簡單的圖形進行分解和拼補。

動手做(二)

瞭解七巧板的組成。通過用七巧板拼圖的活動,進一步熟悉學過的平面圖形。

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只讓學生直觀認識,知道形狀和名稱即可。

動手做(三)

通過欣賞和設計圖案的活動,進一步認識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

一年級數學《認識元角分》知識點

1元=10角=100分

1角=10分

1元=(2張)5角=(10)張1角=(5張)2角

5元=(5)張1元

10元=(10張)1元=(5張)2元=(2張)5元

20元=(2張)10元=(20)張1元

50元=(5張)10元=(50張)1元=()張20元+()張10元

100元=(10張)10元=(100)張1元

付出的錢數-用去的錢數=找回的錢數(剩下的錢數)

用去的錢數+找回的錢數=付出的錢數

付出的錢數-找回的錢數=用去的錢數(商品的價錢)

數學學習方法技巧

營建超卓的講堂氣氛

現代教育論以爲:超卓的講堂氣氛能夠成爲傳遞常識的無聲媒體,能夠成爲啓迪智慧的鑰匙,能夠成爲薰陶品德的潛在力量。每位教師都有殷切的領會:講堂氣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學生學習自動性的發揮。在教育中,教師規劃學生喜歡的、賦有情味的學習活動,激起學生學習的喜歡,讓學生愉快地進行數學學習;教師給學生供給充沛的參加數學活動的機會,引導學生在自主根究、協作溝通中獲取數學常識、技術、數學思想辦法,讓學生經歷一個生動生動、自動根究、賦有特性的發明進程。這一切,需求超卓的講堂氣氛來支撐。

教師要爲學生營建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講堂上實在的民主、和諧,源於師生的一種愛。教育進程是師生信息溝通的雙向進程,也是師生情感溝通的進程。教師經過自己的教育活動用愛潤澤學生的心田,引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熱心,使之自動積極地參加學習活動。以“0的知道和有關的加減法”一課爲例,在寫0活動中,教師用到了這幾句話“你想寫0嗎?”“好,伸出小手看屏幕書空”“在日字格里描一行0吧”“你以爲寫0時應留神什麼?”“想給咱班小朋友說些什麼?”“教師相信你的0必定寫得很漂亮,動着手,在下面日字格里寫幾個0吧!”安排學生進行書空、描0、總結寫0的辦法、獨立寫0各項活動。

教師的言語滲透對學生的瞭解,對學生的尊重和信賴,融入了對學生深深的關愛,使學生愉快、自動獲取寫0的辦法。在根究常識的進程中,學生有錯時,不是批判責怪,而是再給學生一次機會。如請學生說出“盤子裏1個桃,用數幾標明?”時,出現“小猴吃了1個桃,用1標明”的答覆。教師不急不躁,接着問:“那個盤子裏的桃數用幾標明呢?”小朋友馬上說出“用1標明。”又如處理“兩片荷葉上一共有幾隻青蛙?”的問題時,一位學生說出4-0,其他學生急於表達自己的等式4+0或0+4。

此刻,教師給學生自己糾正的機會,以“教師沒有聽清楚”爲由,請學生再說一遍。美妙地爲學生贏得領會成功的機會。“再給一次機會”讓學生感到溫暖、遭到鼓動,維護了學生學習的喜歡,維護了學生根究常識的積極性。學生在民主、寬鬆、和諧的教育空氣中心情舒暢,思想生動,敢想、感說,願想、願說,學習潛能和自動性得到充沛發揮。

篇二十七:蘇教版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資料

長方體和正方體

1、兩個面相交的線叫做棱,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

2、長方體相交於同一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它的長、寬、高。

3、長方體的特徵:面——有六個面,都是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棱——有12條棱,相對的棱長度相等;頂點——有8個頂點。

4、正方體的特徵:面——有六個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完全相同;棱——有12條棱,所有的棱長度相等;頂點——有8個頂點。

5、正方體也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

6、把一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紙盒展開,至少要剪開7條棱。

7、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六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8、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寬×高+高×長)×2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9、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10、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叫做這個容器的容積。

11、常用的體積單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2、計量液體的體積,常用升和毫升作單位。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1升=1000毫升。

13、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 =abh

14、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 =a×a×a

15、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橫截面×長 V=Sh

17、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除千米外)的進率都是10,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18、正方體的棱長擴大n倍,表面積會擴大n 的平方倍,體積會擴大n 的立方倍。

篇二十八:蘇教版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資料

分數乘法

1、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

2、一個數乘分數表示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3、分數和分數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4、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爲倒數。

5、1的倒數是1,0沒有倒數。

6、一個數乘真分數(比1小的數)積比原數小;一個數乘比1大的假分數(比1大的數)積比原數大。

7、真分數的倒數都是假分數,都比1大;假分數的倒數是真分數或1,比1小或等於1。

分數除法

1、比較量=單位“1”的量×分率;

2、單位“1”的量=比較量÷對應分率;

分率=比較量÷單位“1”的量

3、甲數除以乙數(0除外),等於甲數乘乙數的倒數(變號變倒數)。

4、一個數除以比1大的數商會比原數小,一個數除以比1小的數商會比原數大。

解決問題的策略

1. 用假設法解題時,假設兩種都是一種量,並從假設後數量關係的變化情況出發,結合示意圖先推算出其中一種量,再求另一種量。

篇二十九:蘇教版國小六年級數學複習資料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1.分數四則運算順序跟整數是一樣的。一個算式裏,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一個算式裏,如果含有兩級運算,要先算第二級運算,再算第一級運算。一個算式裏,如果有括號,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再算中括號裏面的.

2.運算定律和性質:

加法:加法交換律: a+b=b+a

加法結合律:(a+b)+c=a+(b+c)

減法: 減法性質: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a-b)×c=a×c-b×c

除法: 除法性質:a÷b÷c=a÷(b×c)

百分數

1、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數叫做百分數,百分數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

2、分數可以表示分率和數量,但百分數只能表示分率不能表示數量,所以百分數不能跟單位。

3、我們不能說分母是100的分數叫做百分數,因爲它有可能是表示數量的分數。

4、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先把小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再添上“%”。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先去掉“%”,再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5、把分數化成百分數,除不盡時要先除到第四位小數,保留三位小數再化成百分數。把百分數化成分數先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再約成最簡分數。

6、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數之幾:用一個數除以另一個數。

7、

8、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比字後面的數就是單位一。

9、納稅問題:應納稅額=營業額×稅率。

10、利息問題: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11、折扣問題:幾折就是現價佔原價的百分之幾十。如八折就是現價佔原價的80%。

篇三十:蘇教版國小二年級數學知識點

二年級數學《萬以內數的認識》知識點

一、1000以內數的認識

1、10個一百就是一千。

2、讀數時,要從高位讀起。百位上是幾就幾百,十位上幾就幾十,個位上是幾就讀幾中間有一個0,就讀“零”,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

3、寫數時,要從高位寫起,幾個百就在百位寫幾,幾個十就在十位寫幾,幾個一就在個位寫幾,哪一位上一個數也沒有就寫0佔位。

4、數的組成:看每個數位上是幾,就由幾個這樣的計數單位組成。

二、10000以內數的認識

1、10個一千是一萬。

2、萬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與1000以內的數讀法和寫法相同。

3、最小兩位數是10,的兩位數是99;最小三位數是100,的三位數是999;最小四位數是1000,的四位數是9999;最小的五位數是10000,的五位數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數加減法

1、整百、整千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數看成幾個百,幾個千,然後相加減。

(2)先把0前面的數相加減,再在得數末尾添上與整百、整千數相同個數的0。

2、估算

把數看做它的近似數再計算。

二年級數學學習新方法歸納

“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學習方法

“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是數學家華羅庚多次提到的治學方法,他認爲學習要經過“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過程。“由薄到厚”是理解和弄懂所學的數學知識,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學習不僅要理解和記住概念、定理、公式、法則等,而且還要想一想它們是如何得來的,與前面的知識是怎樣聯繫着的,表達中省略了什麼,關鍵在哪裏,對知識是否有新的認識,有否想到其他的解法等等。這樣細加分析、考慮後,就會對內容增添某些註解,補充一些的解法或產生新的認識等,出現了“書越讀越厚”。

但是學習不能到此止步,還需要把學過內容貫串起來,加以融會貫通,提煉出它的精神實質,抓住重點、線索和基本思想方法,組織整理成精煉的內容,這就是一個“由厚到薄”的過程。在這過程中,不是量的減少,而是質的提高,所以具有更重要的作用。通常在總結一章、幾章或一本書的內容時,就要有這種要求,運用這種方法。這時由於知識出現高度概括,就更能促進知識的遷移,也更有利於進一步學習。

“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它具有不同的層次和要求,學習中需要經過從低到高多次的運用,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這一學習方法體現着“分析”與“綜合”、“發散”與“收斂”的辯證統一,就是說數學學習需要這兩者統一起來。

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相結合的方法

數學學習應是有意義接受學習和有意義發現學,如何使兩者互相配合、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各自和綜合的效力這是學習方法的一個重要方面。

接受學習,不論是聽系統的講授,還是以定論的形式給出的教材,都不涉及任何的獨立發現。但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並非只是單純的接受,他們總不斷地向自己提出問題,如定理是如何發現或產生的,證明的思路是怎樣想出來的,中間要攻破哪幾個關鍵的地方。許多數學家都十分強調“應該不只脹到書面上,而且還要看到書背後的東西。”在進行接受學習時,還要增添某些發現學習的萬分,從中學習創造、發明的思想和方法,而不僅僅停留在知識的接受上。

發現學習,是依靠自己對所提供的材料或問題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等,獨立地了現的解決某問題,從而獲得新知識。在解決問題時,要真正理解問題中所涉及的要領、原理、公式、定理和法則,懂得每步操作的意義,以及提出假設、檢驗假設的目的等。解決問題,總需要聯想以往學習過和知識與方法,一時回憶不起來的,還要重新複習,以求進一步理解的應用。有是遇到困難問題,甚至還在查看參考書或請教老師者能解決。可見,這期間也穿插着接受學習。

數學學習既需要接受學習,以便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前人積累起來的寶貴知識財富,也需要發現學習,以利於思維、培養創造能力。因此,學習要根據自身的年齡、學習能力特點和教學內容的要求,使兩者緊密結合起來。

學好數學的三大法寶正確的思維方式+良好的學習習慣+刻苦的學習精神便是學好數學的三大法寶。

所謂正確的思維方式,通俗點講就是同學們平時說的解題思路,很多學生抱怨道一看到數學題就完全沒有思路,不知道該從何入手。這說明學生還沒有建立正確的思維方式。解決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首先課堂上要緊隨老師思路,特別是在老師講解習題時,不要僅僅把精力放在最後的結果上,更應該注重老師講解的過程和思維的切入點。其次應該勤于思維訓練,比如說課後進行相似習題的思考,這裏切忌照葫蘆畫瓢,一定要按照正確的思路從頭來一邊。最後還應積極的參與新問題的研究和討論,其實與同學討論甚至爭論都是幫助你不斷完善思維方式的有效手段,在討論中發現自己沒有想到的點,積累同一問題的多個思維角度。

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僅是在數學的學習中發揮着重大作用,它可能會成爲你一生中許多事情成敗的決定因素。筆記是否記錄詳實,卷面是否書寫工整,課後是否及時複習等等,都是是否建立良好學習習慣的體現。有些同學會說,課堂上的知識當時都明白了,爲什麼還要記筆記呢?請注意當時明白並不代表以後明白,筆記是爲了今後複習時有案可查。還有一些同學會說,複習時再向其他同學借不就好了,殊不知每個同學在記筆記的過程中會有不同的側重點,甚至是自己標註的特殊符號,這些並不一定是你的側重點,同時你也失去了一次鍛鍊自己歸納總結能力的機會。其實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很多,這完全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慢慢摸索體會,關鍵在於將學習變成一種有規律,可持久的習慣,然後樂在其中。

刻苦的學習精神並不是簡單的學習時間的累加,其實它真正表達的是一種不懈的精神。對於自己沒有理解清楚,沒有徹底掌握的地方是否馬虎應付,還是不停鑽研直到弄透?爲了提高自己的計算速度和準確率,是否會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計算練習。舉個最簡單的例子,1+1=2同學們都可以非常迅速的回答,但95+36=?能很快給出答案嗎?其實這並不是因爲1+1簡單,而是因爲這個結論已經熟於心中,無需計算。因此,只要每個同學可以樹立合理的目標,併爲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最終是可以實現的,甚至是別人稱爲“奇蹟”的目標。

國小二年級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統計數據,使學生體驗隨機出現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過程。

2、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1格代表2個單位),會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對學生身邊有興趣的事例調查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統計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和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的每格代表2個單位。教學準備:統計表,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複習統計圖。

同學們,在一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統計的一些知識,今天農老師來考考你們,看誰記得?

二、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

2、農老師也喜歡看動畫片,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幾位你們喜歡的朋友,一起來看看都有誰?(出示)你們喜歡它們嗎?現在農老師非常想了解,在這四個動畫人物裏面,咱們班喜歡哪個動畫人物最多?喜歡哪個動畫人物最少?你們想不想知道?

師:那我們就來統計一下,咱們班喜歡這幾個動畫人物的情況。(板書課題)

三、自主探究,體驗統計。

1、引導學生收集。整理數據。

在一年級,我們已經學習了統計的一些知識,知道了收集、記錄數據的一些方法。誰能說說都有些什麼方法呢?(可以用畫圓形、正方形、打勾,或是用畫“正”字的方法統計……)

現在我們要統計全班同學喜歡動畫人物的情況,選用哪種方法最快,哪種方法?老師給同學們提供一種方法,統計到哪個動畫人物,你喜歡你就站起來,坐着的同學數數一共有多少?一定要細心,不要多數、漏數。(全班討論)

師:剛纔記錄喜歡動畫人物情況的過程就叫“統計”(板書課題)我們把統計的數據填到表格中,這張表格就叫統計表,從這張表中我們可以知道喜歡各種動畫人物的人數,如果想一眼看出喜歡哪個動畫人物的。人數多,喜歡哪個動畫人物的人數少,還可以整理成什麼?

生:……統計圖

2、引導學生通過生成的數據,讓學生動手畫統計圖。

①請同學們先觀察手上的表格,想一想,每格代表幾?先標上數據。

②學生動手製作統計圖。

3、小結:當統計的數據較大時,我們可以用1格表示2個單位。

4、根據畫好的統計圖回答問題。

①從這個統計圖,我們知道了什麼?

②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

③假如下次我們班要放動畫片,我們應該選擇放什麼動畫片?

四、應用實踐,鞏固新知。

①從這個統計圖你知道了什麼?

②假如你是超市的經理,你打算怎樣進貨?

五、暢談收穫、自我總結。

篇三十一:國小五年級數學複習計劃蘇教版

一、指導思想

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爲指導,以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課本內容爲依據,結合本年級實際,爲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而進行全面、系統、有針對性的總複習。通過對本冊內容的系統整理和複習,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本學期所學習的內容,並把各單元的內容聯繫起來,形成比較系統的知識體系,圓滿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爲學生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二、複習目標

1、聯繫實際,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負數和小數的認識,能正確使用負數描述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能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會比較小數的大小,能正確讀、寫小數,並能用小數描述一些簡單的事物,會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值。

2、實際演練,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減、乘、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口算和筆算;會按運算順序正確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能應用運算律和其他一些運算規律進行小數的簡便計算;能應用學過的小數四則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具體情境合理求出積、商的近似值。

3、迴歸原知,引導學生概述知識的來源,進一步理解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以及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面積和周長,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情境體驗,學生進一步認識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的含義,掌握公頃和平方千米,公頃和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進率,能正確進行土地面積間的簡單換算。

5、迴歸生活,學生進一步體會複式統計表和複式統計圖的特點、作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複式統計表、完成複式條形統計圖,能對複式統計表和複式條形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並加以解決。

6、能力培養,學生在整理和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繫,能綜合應用本冊教科書所學習的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數感、空間觀念和統計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7、回顧反思,學生在整理與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評價和反思本冊教科書的整體學習情況,體驗與同學交流和成功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8、使學生在整理與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繫,能綜合應用本冊教材所學習的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數感、空間觀念和統計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9、使學生在整理與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評價和反思本冊教科書的整體學習情況,體驗與同學交流和成功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發展數學的積極情感,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預設目標

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合格率和優秀率比原來提高一些,減少不合格人數。

四、知識策略

1、能用負數描述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能用計算的方法找出事物間的規律,能根據具體情境用一一對應的策略解決問題。

2、突出小數四則運算的法則與整數相應內容的聯繫,以利於學生提高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能力。

(1)複習小數四則計算的法則和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2)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3)進一步明確小數加、減、乘、除四則計算的關鍵。

(4)加強口算、估算與計算的聯繫,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估算的意識。

(5)加強學生運用運算律和其他一些運算規律進行小數的簡便運算的能力。

(6)注意小數計算與整數計算的聯繫,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具體情景合理求出積商的近似值,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小數計算的意義。

3、加強平面圖形的複習,提高學生看圖解題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複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公式、公式推倒及有關概念和計算方法。

(2)加強辨別數量關係,進一步知道能用正確的數量關係來解答相關的題目。

4、重視統計知識的複習,進一步鞏固識別和運用複式統計表與複式統計圖的方法。

(1)複習條形統計圖的有關知識,比較與統計表的異同。

(2)複習根據數據、統計表、統計圖中任一項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重點難點

1、以本爲本,合理創新與拓展,紮實掌握所學知識,做到人人過關。

2、學法指導,因材施教,立德樹人,加強個別指導,培養審題能力,提高答題的正確率。

六、採取措施

1、進一步改進複習練習的設計,做到有針對性,有新鮮感,有趣味性,有挑戰性,勞逸結合,激勵上進,促進複習效率的提高。

(1)練習設計要抓住關鍵,由淺入深,並注意加強思維的訓練。

(2)練習設計要精當,選典型題,以點帶面,輻射覆習,不搞題海戰,爭取以少勝多,減輕學生的負擔。

(3)加強對新舊知識理解的變式練習,明確新舊知識之間聯繫和區別。

(4)練習設計要明確重點,突出關鍵,具有針對性。

2、注意培優補差,提高班內考試的合格率與優秀率。

(1)堅持成立互幫互學小組。多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交流,使他們能積極的參與到複習的全過程,並能放下自卑、放下包袱,主動學習;同時在班裏開展一幫一結對子的活動,給每位學困生配備多名幫教人員,如同桌幫(重點是監督其能按時完成作業、認真聽講)、組員幫、優秀學生幫,並對學困生的點滴進步及時進行表揚,促使學困生進步。在班級顯要出張貼學困生進步跟蹤評價表,激勵學困生奮勇上進。

(2)在做好抓兩頭、促中間的同時,促優生,適當選一些拔高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對中間生則強調夯實基礎,對學困生則有側重的輔導,爭取人人都會做、會講、會議,積極爲他們創設說、講、練的平臺。

3、教師複習時,理清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與區別,形成“豎成線橫成塊”的知識網絡結構圖,進一步提高複習的主動性。

七、複習方法:

先按單元複習,然後結合分類複習,最後然後進行綜合測試。

八、複習進度

時????間

復??習??內??容

課????時

1月10日

負數,認識小數

1教時

1月11日

多邊形的面積

1教時

1月14日

小數加減法

1教時

1月15日

小數乘除法

1教時

1月16日

公頃和平方千米的認識

1教時

1月17日

統計、找規律

1教時

1月18日

解決問題的策略

1教時

1月21日~1月23日

進行綜合測試,查漏補缺

機動

篇三十二:國小五年級數學複習計劃蘇教版

第一單元 小數乘法

知識點1、小數乘整數

計算方法:小數乘整數,先按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再看因數中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積的小數末尾有0的把0去掉

知識點2、乘積與因數的關係

一個數(0除外)乘大於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大;一個數(0除外)乘小於1的數,積比原來的數小

知識點3、小數乘小數

計算方法:把小數乘法轉化爲整數乘法進行計算;看因數中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面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積的小數位數不夠時,需要添0補位;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

知識點4、積的近似數

求積的近似數的方法:用“四捨五入”法求積的近似數。首先明確要

保留的小數位數;再看保留的小數位數下一位的數字,若大於或等於5向

前一位進一,若小於5捨去

知識點5、小數的簡便運算

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於小數乘法同樣適用,應用乘法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乘法交換律a×b=b×a,乘法結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知識點6、小數乘法的估算

判斷購物錢數夠不夠時,可以採用“上舍入”和“下舍入”的方法進行估算

知識點7、小數的乘加、乘減

運算順序:無括號的,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有括號的,先算括號裏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第二單元 位置

知識點8、數對與位置

用有順序的兩個數表示出一個確定的位置就是數對,給出物體在平面圖上的數對,就可以確定物體所在的位置

第三單元 小數除法

知識點9、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

1、小數除以整數,按照整數除法的計算法則計算,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

數的小數點對齊,有餘數時可在餘數後補0繼續除

2、整數除以整數且商小於1的小數除法,要在商的個位用0佔位,並在0的右下角和被除數個位的右下角點上小數點,添0繼續除

知識點10、一個數除以小數

1、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通過移動除數和被除數小數點的位置,使它們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且使除數變成整數,然後按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

2、被除數、除數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商不變

3、當被除數不等於0 時,若除數大於1,則商小於被除數;若除數小於1,則商大於被除數;若除數等於1,則商等於被除數

知識點11、商的近似數

求商的近似數時,保留指定的小數位數後,近似數的末尾有零時,不能去掉

知識點12、循環小數

1、循環小數:一個數的小數部分,從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者幾個數字依次不斷重複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循環小數

2、有限小數:小數部分的位數是有限的小數

3、無限小數:小數部分的位數是無限的小數

知識點13、進一法、去尾法解決問題

解決實際應用的問題時會出現四不捨、五不入的情況,應根據具體情況“進一”或“去尾”

第四單元 可能性

知識點14、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大小能反映出物體數量的多少,可能性越大,對應的物體數量越多;可能性越小,對應的物體數量越少

第五單元 簡易方程

知識點15、用字母表示數

用字母可以表示數,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數量關係。當字母的值確定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也就隨之確定。

知識點16、用字母表示覆雜的數量關係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複雜的數量關係時,可以先把字母看成一個實際的數,找出題中的數量關係,再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來

知識點17、方程的意義及等式的性質

1、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2、等式性質一: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3、等式性質二: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爲0的數,左右兩邊相等。

知識點18、解方程(一)

1、解形如x±a=b的方程,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質一去解。

2、解形如ax=b的方程,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質二去解。

3、解形如a-x=b的方程,可以利用等式的性質一,先化成a+x=b的方程。

知識點19、解方程(二)

1、解形如ax±b=c的方程,可以把先ax看成一個整體,先求出這個整體是多少,再繼續解

2、解形如a(x±b)=c的方程,可以把(x±b)看成一個整體求解,也可以利用乘法分配率把括號展開,轉化成形如ax±b=c的方程,再去解

3、方程驗算的方法:把未知數的值代入原方程,看等號左邊的值是否等於等號右邊的值,如果相等,所求的未知數的值就是原方程的解;否則就不是

知識點20~22、用方程解應用題

用列方程解題時,先找出未知數,用字母x表示,分析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找出等量關係,列方程,解方程並檢驗作答

第六單元 多邊形的面積

知識點23、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用字母表示:S=ah

知識點24、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用字母表示:S=ah÷2

知識點25、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x高÷2,用字母表示:S=(a+b)h÷2

知識點26、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組合圖形的面積:把求組合圖形的面積轉化成求幾個簡單的平面圖形面積的和或差

第七單元 數學廣角——植樹問題

知識點27、植樹問題

1、不封閉路線兩端都植樹的問題:總距離÷株距=間隔數,棵數=間隔數+1

2、不封閉路線兩端都不植樹的問題:棵數=間隔數-1

3、封閉路線上的植樹問題(相當於不封閉路線一端植樹,一端不植樹):棵數=間隔數

國小五年級數學考試技巧

一:考完試不要對答案

每一場考試結束之後不要對答案,考完的課程就不要再理會了,全心全意地準備下一場考試。

二:使用適合學習所處階段的考試技巧

一般的,學習處於不同階段,例如在初級階段,你應該採用相對固定的、適合這個學習階段的考試技巧。對於你總結出的考試技巧,你要在考試中儘量執行,考試時不要因感到考試題目簡單而衝動,也不要因感覺考試題目太難而亂了陣腳。

初級階段者考試時碰到某道沒有把握的題目,用邏輯推斷、考試技巧、“直覺”得出的結論都不同時,一般的,要以考試技巧得出的結論爲正確的答案。這是因爲初級階段者往往知識掌握的不好,判斷能力不行,直覺能力不夠。中級階段者考試時碰到某道沒有把握的題目時,用邏輯判斷、考試技巧、“直覺”得出的結論都不同時,往往應該以邏輯推斷的結論爲正確答案。而高級階段者,可以把“直覺”作爲判斷標準。

三:拿到試卷後先整體瀏覽一下

拿到試卷之後,可以總體上瀏覽一下,根據以前積累的考試經驗,大致估計一下試卷中每部分應該分配的時間。

四:安排好答題順序

關於考試時答題順序,一種策略是按照試卷從前到後的順序答題,另外一種策略是按照自己總結出的答題順序。無論採取哪種策略,你必須非常清楚每部分應該使用的最少和最多的答題時間。

按照自己總結的答題順序:先做那些即使延長答題時間,也不見得會得分更多的題目,後做那些需要仔細思考和推敲的題目。例如,數學先做會做的題目,再做難題,所謂難題,就是你思考了好幾分鐘仍然無法做出的題目。再例如,英語和語文,你可以先把填空、選擇、作文等題目做完,然後再做閱讀題目。

五:確定每部分的答題時間

考試時能夠做完的課程:對於那些每次考試能做完的課程,例如英語、歷史等課程,你可以按照每部分考試分值的比例,確定每部分做題的時間。例如選擇題佔20%的分數,你就必須在20%的考試時間內做完選擇題。然後,你再根據每次考試之後的得分情況,仔細分析是否可以在保證準確的情況下將某些部分的做題時間壓縮,這樣,你就有更多的時間來做相對花時間長的部分。

六:不假思索、條件反射

無論你學習處於哪個學習階段,無論你的學習能力如何,你都要通過平時考試、模擬考試、限時練習等等,把考試時的答題順序、每部分的答題時間、各門課程的考試技巧等,訓練到不假思索、條件反射的程度。到了大學聯考時,你就可以大腦一片空明地進入考場了。

篇三十三:國小數學四年級複習計劃蘇教版

國小數學四年級複習計劃

一、指導思想:

根據本學期工作計劃結合班級學生及數學學習的具體情況,以素質教育爲核心,以提高學生實際數學能力爲重點,力求挖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習潛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二、複習時間:第18周----第21周

三、複習形式:分類複習、綜合複習

四、複習內容:

除法、角、混合運算和運算律、平行和相交、找規律和觀察物體、統計與可能性、認數

五、複習目標

1.通過整理複習,使學生對萬級、億級的數,十進制計數法,用“萬”、“億”作單位表示大數目以及近似數等知識有進一步的認識,建立有關整數概念的認知結構。

2.進一步鞏固學生對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口算和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筆算,進一步提高用計算器進行大數目計算以及探索規律的操作技能,加深對計算器的認識。

3.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加法、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能正確進行含有兩級運算或含有小括號的兩步式題的運算,能靈活運用運算率使計算簡便。

4.進一步掌握直線、射線、直線、角以及平行和相交等基礎知識,在觀察物體中加深對物體和相應視圖的認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5.進一步掌握統計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一步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六、複習重難點

1.除法的計算準確性的提高和混合運算運算律的應用

2.對角的認識和平行相交的認識

3.讀數和寫數

七、複習措施

教師方面:

1.針對本班的學習情況,制定好複習計劃,備好、上好每一節複習課。

2.採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注意知識的整合性、連貫性和系統性,引導學生對已學過的知識進行歸類整理。

3.在抓好基礎知識的同時,全面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總結與反思的態度和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4.複習作業的設計體現層次性、綜合性、趣味性和開放性,及時批改,及時發現問題,查漏補缺,做到知識天天清。

5.注重培優補差工作,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和態度,與家長加強溝通。

學生方面:

1.要求在態度上主動學習,重視複習,敢於提問,做到不懂就問。

2.要求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發言,學會傾聽別人的發言。

3.要求課後按時、認真地完成作業,及時進行自我反思。

補差措施

1.對各差生的不同原因,對症下藥,從態度、習慣、知識、方法入手,制定不同的目標,目標要小、細、實。

2.將課內課外補差相結合,採用“一幫一”的形式,發動學生幫助他們一起進步,同時取得家長的配合,鼓勵和督促其進步。

3.時刻關注這些學生,做到課上多提問,作業多輔導,練習多講解,多表揚、鼓勵,多提供表現的機會。

八、時間安排:

周次 內容 18——19

分單元複習基礎知識 20——21

綜合複習及檢測

分單元複習基礎知識的課時安排:

大數的認識:1課時

乘法和除法:2課時

角和四邊形:2課時

統計和數學廣角:2課時

國小四年級數學學習方法

1、勤於動腦,善於思考。 在學習過程中,對課本的內容要認真研究,提出疑問,追本溯源。對每一個概念、知識點都要弄清其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內在聯繫,以及蘊含於推導過程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在解決問題時,要儘量採用不同的途徑和方法,要克服那種死守書本、機械呆板、不知變通的學習方法。

2、學以致用,努力踐行。 在學習過程中,要準確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質含義,瞭解從實際事物中具體現象抽象爲理論的演變過程;對所學理論知識,要在更大範圍內尋求它的具體實例,使之具體化,儘量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思維方法應用於實踐。

3、厚積薄發,融會貫通。 課本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但不是唯一的來源。在學習過程中,除了認真研究課本外,還要閱讀相關的課外資料,來擴大知識領域。同時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認真研究,掌握其知識結構。

4、模仿內化,積極創新。 模仿是數學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學習方法,但是決不能機械地模仿,應該在消化理解的基礎上,開動腦筋,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而不拘泥於已有的框框,不囿於現成的模式。

5、複習整理,強化記憶。 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必須當天消化,要先複習,後做練習。複習工作必須經常進行,每一單元結束後,應將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統化、深刻化。

6、及時總結,科學評價。 學習中的總結和評價,是學習的繼續和提高,它有利於知識體系的建立、解題規律的掌握、學習方法和態度的調整和評判能力的提高。在學習過程中,應注意總結聽講、讀書和解題中的收穫和體會。更深一步是涉及到具體內容的學習方法,如:怎樣學習數學概念、數學公式、法則、數學定理、數學語言;怎樣提高抽象概括能力、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解數學題;怎樣克服學習中的差錯;怎樣獲取學習的反饋信息;怎樣進行解題過程的評價與總結;怎樣準備考試。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將更有利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

國小四年級數學公式

四則運算

1、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3、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4、算式有括號,要先算括號裏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括號裏面的算式計算順序遵循以上的計算順序。

5、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爲四則運算。

關於“0”的運算

1、“0”不能做除數; 字母表示:a÷0錯誤

2、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 字母表示:a+0= a

3、一個數減去0還得原數; 字母表示:a-0= a

4、被減數等於減數,差是0; 字母表示:a-a = 0

5、一個數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數,還得0; 字母表示:0÷a(a≠0)= 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位置與方向

1、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或者繪製物體的具體地點。(比例尺、角的畫法和度量)

注意:1、比例尺2、正北方向3、角的畫法

2、位置間的相對性。會描述兩個物體間的相互位置關係。(觀測點的確定)

3、簡單路線圖的繪製。

4.地圖的三要素:圖例、方向、比例尺。

5.確定方向時:A、先確定觀測點

(1)從那裏出發,那裏就是觀測點。

(2)“在”字後面的爲觀測點。

B站在觀測點來看方向。

例如:①東偏南25°(標25°的那個角就靠近東)

②西偏北35°(標35°的那個角就靠近西)

6.描述路線和繪路線圖時:只有一條線,所作的線是首尾相連的。

7.常用的八個方位:東、南、西、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運算定律及簡便運算:

一、加法運算定律:

1、加法交換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a b=b a

2、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可以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一個數,和不變。(a +b+c=a +(b +c) 加法的這兩個定律往往結合起來一起使用。如:165 +93 +35=93 +(165 +35)依據是什麼?

3、連減的性質: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等於這個數減去那兩個數的和。a-b-c=a-(b +c)

二、乘法運算定律:

1、乘法交換律: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積不變。a×b=b×a

2、乘法結合律:三個數相乘,可以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乘以第三個數,也可以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乘以第一個數,積不變。( a×b )× c = a× (b×c )

乘法的這兩個定律往往結合起來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簡算

3、乘法分配律: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先把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兩個數相乘,再把積相加。(a +b)×c=a×c +b×c (a-b)×c=a×c-b×c

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①類型一:(a + b)×c (a - b) ×c

= a× c + b×c = a× c - b×c

②類型二: a × c + b × c a × c – b × c

=(a + b)× c =(a - b) × c

③類型三: a × 99 + a a × b - a

= a ×(99 + 1) = a ×(b - 1)

④類型四:a × 99 a × 102

= a ×(100 - 1) = a ×(100 + 2)

= a × 100 – a × 1 = a × 100 +a × 2

三、簡便計算

1.連加的簡便計算:①使用加法結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結合在一起)

②個位:1與9,2與8,3與7,4與6,5與5,結合。

③十位:0與9,1與8,2與7,3與6,4與5,結合。

2.連減的簡便計算:

①連續減去幾個數就等於減去這幾個數的和。如:106-26-74=106-(26 +74)

②減去幾個數的和就等於連續減去這幾個數。如: 106-(26 +74)=106-26-74

3.加減混合的簡便計算:

第一個數的位置不變,其餘的加數、減數可以交換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減)

例如:123 +38-23=123-23 +38 146-78 +54=146 +54-78

4.連乘的簡便計算:

使用乘法結合律:把常見的數結合在一起 25與4; 125與8 ;125與80 等

看見25就去找4,看見125就去找8;

5.連除的簡便計算:

①連續除以幾個數就等於除以這幾個數的積。

②除以幾個數的積就等於連續除以這幾個數。

6.乘、除混合的簡便計算:

第一個數的位置不變,其餘的因數、除數可以交換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

例如:27×13÷9=27÷9×13

四、連除的性質: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等於除以這兩個數的積。a÷b÷c = a÷(b×c)

篇三十四:蘇教版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3個班共有215人,每班有65多人。雖然大部分入學前,接受過學教育,但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特別有少數幾個學生的數學成績較差。而且學生在幼兒園的學習習慣、行爲習慣養成不好。剛跨入國小,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工作重心。

二、教學內容: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數一數 ,比一比 ,1—10的認識和加減法 認識物體和圖形 ,分類 ,11—20的認識 ,認識鐘錶 ,20以內的進位加法,數學樂園 ,我們的校園 ,總複習和二個數學活動(數學樂園和我們的校園)。

1、熟練的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1~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係,比較熟練的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瞭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錶,會人士證實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的教學重點: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

教學難點:是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口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與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篇三十五:蘇教版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學生經過上一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其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發現學生們自覺性較差,上課有小部分同學不注意聽講,口算時比較馬虎,課下不能及時完成作業,但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小部分學生成績較差,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統一規範課堂常規,及時補差,使整個教學能夠順利進行等。因此,在本學期的教學中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地數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數,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會用上、下、前、後、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初步感知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係。

5.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愛護人民幣。

6.會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知道珍惜時間。

7.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的排列中的簡單規律,初步形成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8.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爲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結合計算教學,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篇三十六:國小一年級數學知識點蘇教版

一年級數學《認識元角分》知識點

1元=10角=100分

1角=10分

1元=(2張)5角=(10)張1角=(5張)2角

5元=(5)張1元

10元=(10張)1元=(5張)2元=(2張)5元

20元=(2張)10元=(20)張1元

50元=(5張)10元=(50張)1元=()張20元+()張10元

100元=(10張)10元=(100)張1元

付出的錢數-用去的錢數=找回的錢數(剩下的錢數)

用去的錢數+找回的錢數=付出的錢數

付出的錢數-找回的錢數=用去的錢數(商品的價錢)

自主探究

1、認識不同面值的人民幣

你們認識人民幣嗎?請你從盒子裏找出認識的人民幣,介紹給本組的小朋友聽。分組活動。

組彙報:讓學生在實物投影儀上逐一介紹面值不同的人民幣,教師隨機補充,並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分別展示出來。

認識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讓學生辨認不同面值的人民幣,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節約用錢的思想教育。

提問:小朋友,你們能把這些人民幣分分類嗎?請學生拿出盒子裏的人民幣,小組合作分類。

學生彙報分類情況,並說說分類的依據。總結學生的回答,引出人民幣的種類有:硬幣、紙幣;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

一年級數學《觀察與測量》知識點

觀察與測量

1、觀察物體——(兩個方向觀察單一物體的形狀)

2、桌子有多長——(釐米的認識)

3、去遊樂園——(認識米)

4、估一估,量一量——(簡單的估測和測量)

觀察物體(兩個方向觀察單一物體的形狀)

1、通過觀察實物,體會到從兩個方向(前〈後〉面或側面)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

2、會辨認從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單一物體的形狀。

桌子有多長(釐米的認識)

1、經歷用不同測量工具測量同一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釐米,找一找自己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是1釐米,體會1釐米的實際意義。

3、能估計較小物體的長度,會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4、會通過刻度尺觀察物體的長度。(起點不是0刻度)

5、能根據物體的長度,選擇合適的刻度尺測量。

去遊樂園(認識米)

1、初步建立米的長度概念,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釐米,初步學會估測物體的長度。

2、掌握米和釐米間的關係,能恰當的選擇單位表示物的長度。

3、認識米尺,會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估一估、量一量(簡單的估測和測量)

1、能選用適當的單位表示長度。

能估計身邊物體的長度,會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2、會辨認從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單一物體的形狀

國小一年級數學的學習方法分享

詳細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讓學生在生動詳細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新課標建議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當時課改中教師們竭力尋求的。一年級上冊教材規劃了賦有童趣的學習資料和活動情境,例如6~7頁的小豬幫小兔蓋房、第14~15頁的野生動物園、第18頁的排隊購票、第29頁的小猴吃桃……這些都是兒童喜歡、瞭解的,可親可近。在教育中,需求結合實踐把靜態的文本資源加工成動態的數學學習資源。例如教育“比多少”,應充沛運用主題圖給學生敘說“小豬幫小兔蓋房”的童話故事。

讓學生走進情境,細心查詢、比較,感悟“多”“少”“相同多”。再如教育“0的知道”,教師可依據第29頁的主題圖編制多媒體動畫課件:小猴玩耍、小猴回家、小猴吃桃,用生動詼諧的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喜歡。再經過查詢小猴吃桃的情境:盤子裏有2個桃,小猴吃了一個,又吃了一個,盤子裏一個也沒有了……領會“從有到無”的改變,感知0的意義。教師精心創設的情境能夠把日子與數學融爲一體,使學生的數學學習進程變得生動詼諧。

讓學生自動獲取常識

數學學習的實質是學生的再發明。新課標偏重:“數學教育活動有必要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打開水陡峭已有的常識經歷基礎之上……向學生供給充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着手實踐、自主根究與協作溝通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辦法……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生動的、自動的和賦有特性的進程”。

教育中,要本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講堂上給學生供給充沛的查詢、操作、考慮、溝通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過自己的發現去學習數學、獲取常識。

(一)讓學生經過自己的根究獲取數學常識

例如教育“立體圖形的開端知道”時,課前爲學生預備各種形狀的物品,讓學生仰仗關於形狀的感知方面的經歷,查詢、溝通物品的形狀是怎樣的,並把形狀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進而談論“這幾樣物品有哪些地方相同”,瞭解物體形狀的特徵……學生依據日常日子中堆集的經歷和對實踐情境的感觸進行根究,將理性經歷進一步籠統化,打開空間觀念。

(二)讓學生經過着手操作,獲取數學常識

一年級學生的思想,離不開形象和動作,着手操作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和辦法。例如教育“9加幾”時,在學生溝通不同算法的基礎上,請學生用“放進1盒湊成10”的操作活意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主意,使學生直觀瞭解湊10的進程。接着,安排“擺一擺,算一算”“圈一圈,算一算”等活動,邊實踐操作邊進行覈算,詳細形象的操作進程與籠統的核算進程一一對應。外顯的動作驅動內涵思想活動,學生在着手操作中感悟、瞭解新的核算辦法。

(三)讓學生經過協作與溝通,獲取數學常識

例如數學“9加幾”時,由“校園運動會”的詳細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後,把根究處理問題辦法的“使命”交給各組來完結。先讓學生獨立考慮,並在小組內談論溝通處理問題的辦法。每個學生依據自己的日子經歷用自己的思想辦法考慮,會發作“點數”“接着數”“湊10”等多種覈算辦法。接着,請各組向全班學生介紹展現本組的研討作用。使學生了解別人和自己找到的不同的辦法,由此領會到處理同一個問題有不同的辦法。一起,在溝通中,學生賞識自己的發現、賞識本組的作用、賞識全班發現的多種辦法,不斷領會成功的高興。有助於培育學生的根究知道和喜歡,增強學生協作學習的知道。

精心規劃數學活動

新課標特別偏重:“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踐問題籠統成數學模型並進行闡明與運用的進程”,重視數學常識的構成進程是當時數學課題改造的一個重要理念。

爲了讓學生帶着自己原有的常識、經歷走進學習活動,自動建構、瞭解數學概念,取得數學辦法,取得根究數學的領會,增進學好數學的決計,

例如“1~5的知道”,教材先表現從實踐國際中籠統出數,接着讓學生經過擺小棒進一步領會數的基數意義;知道物體和圖形,教材先以“把形狀相同的放在一起”進步學生對物體形狀的直觀知道,接着出現立體圖形引出物體形狀的稱謂。然後讓學生嘗試用所學的數學常識描繪地址的日子空間……在教育中,需求以教材供給的底子資料和學習活動條理,爲學生規劃查詢、操作、考慮、溝通等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常識構成的進程。

例如教育“1~5的知道”時,由學生去過公園或動物園的事例,創設“去野生動物園”的情境,先請學生查詢、瞭解有哪些心愛的動物,再請學生把查詢和數的作用通知組內的小夥伴,講給全班同學聽,學生經過查詢、數一數、說一說的活動從實踐國際中籠統出1~5各數。接着,讓學生依據數擺出小棒,或選擇自己喜歡的學具卡片來擺。學生在着手操作中把籠統的數詳細化,加深對1~5各數的基數意義的瞭解。學生經過看、數、說、做各項活動知道1~5各數,經歷了數概念的構成進程。學生不只領會數的發作和作用、加深對數概念的瞭解,而且嘗試用數學眼光看周圍事物,並取得成功的領會,增進學好數學的決計。

篇三十七:國小數學複習題有哪些蘇教版

1、一天,有個年輕人來到王老闆的店裏買了一件禮物,這件禮物成本是18元,標價是21元。這個年輕人掏出100元買這件禮物,王老闆當時沒有零錢,就用那100元向街坊換了100元的零錢,找零給年輕人79元。但是街坊後來發現那100元是假鈔,王老闆無奈還了街坊100元。請問:王老闆這次交易中最後損失了多少錢?

2、有6只豬要過河,其中母子各爲一隊,分3隊。第一隊母子都會划船;第二隊媽媽會,孩子不會;第三隊媽媽也會,孩子不會。有一隻船,每次僅可以坐兩隻豬,豬媽媽要保護自己的孩子,不然別的母豬就會吃掉她的孩子。6只豬都要安全過河,那該怎麼辦?

3、26個乒乓球中有一個次品,次品的外觀與正品完全一樣,只是比規定重量略輕一點。現在要把次品找出來,最少需在天平上稱幾次?

4、在( )中填入+、-、×、÷,在“?”處填上得數,三個算式結果是一樣的。怎麼填?

6( )8( )3( )2( )7=?

7( )3( )5( )4( )2=?

9( )4( )3( )6( )1=?

5、有三個人去住旅館,住三間房,每一間房10元,於是他們一共付給老闆30元錢。第二天,老闆說三間房只需要25元就夠了,於是就叫小弟退回5元給三位客人。誰知小弟貪心,只退回每人1元錢,自己偷偷拿了2元。這樣就等於那三位客人每人各花了九元,於是三個人一共花了27元,再加上小弟獨吞了不2元,總共是29元。可是開始他們三個人一共付出30元,那麼還有1元呢?

6、兩個圓環,半徑分別是1和2。小圓在大圓內部繞大圓的圓周一週,問小圓自轉了幾周?如果在大圓的外部繞一週,小圓自轉幾周?

7、1元錢一瓶汽水,喝完後兩個空瓶換一瓶汽水。問如果花20元錢,最多可以喝到幾瓶汽水?

8、一個經理有三個女兒,三個女兒的年齡加起來的和等於13,三個女兒的年齡乘起來等於經理自己的年齡。有一個下屬知道經理的年齡,但仍不能確定經理三個女兒的年齡。經理說只有一個女兒的頭髮是黑的,這個下屬就據此得出經理三個女兒的年齡。請問經理三個女兒的年齡分別是多少?爲什麼?

9、一次竟賽中,小東的語文成績和自然成績加起來是197分,語文成績和數學成績加起來是199分,數學成績和自然成績加起來是196分。小東哪一科成績最高?小東的各科成績分別是多少?

10、一張餅,切三刀,平均切成八份(每份相同),該怎麼切?

篇三十八:國小數學複習題有哪些蘇教版

一、填空:(共21分 每空1分)

1、70305880讀作( ),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是( ),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約是( )。

2、2010年第16屆廣州亞運會的舉辦時間爲2010年11月12日——11月

27日,那麼這屆亞運會要經歷( )個星期還多( )天。

3、把2 18 ∶1 23 化成最簡整數比是( ),比值是( )。

4、3÷( )=( )÷24= = 75% =( )折。

5、如圖中圓柱的底面半徑是( ),把這個圓柱

的側面展開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

面積是( ),這個圓柱體的體積是( )。

(圓周率爲π)

7、1千克鹽水含鹽50克,鹽是鹽水的( )%。

8、7 8 能同時被2、3、5整除,個位只能填( ),百位上最大能填( )。

9、一所學校男學生與女學生的比是4 :5,女學生比男學生人數多( )%。

10、一座城市地圖中兩地圖上距離爲10cm,表示實際距離30km,該幅地圖的比例尺是( )。

二、判斷題:(共5分 每題1分)

1、自然數(0除外)不是質數,就是合數。( )

2、小於五分之四而大於五份之二的分數只有五份之三。( )

3、一個圓柱與一個圓錐等底等高,他們的體積和是36立方米,那麼圓錐的體積是9立方米。( )

4、生產的90個零件中,有10個是廢品,合格率是90%。 ( )

5、“一隻青蛙四條腿,兩隻眼睛,一張嘴;兩隻青蛙八條腿,四隻眼睛,兩張嘴,三隻青蛙……那麼青蛙的只數與腿的條數成正比例關係” ( )

三、選擇題:(5分 每題1分)

1、2008年的1月份、2月份、3月份一共有( )天。

A.89 B.90 C.91 D.92

2、把一個平行四邊形任意分割成兩個梯形,這兩個梯形,這兩個梯形中( )總是相等。

A.高 B.上下兩底的和 C.周長 D. 面積

3、一個長方形長5釐米,寬3釐米, 表示( )幾分之幾。

A.長比寬多 B.長比寬少 C.寬比長少 D.寬比長多

4、一個分數的分子縮小3倍,分母擴大3倍,分數值就縮小( )倍。

A.3 B.6 C.9 D.不變

5、下列X和Y 成反比例關係的是( )。

A.Y =3+ X B.X+Y= 56 C.X= 56 Y D.Y= 6X

四、計算題:(共30分)

1、直接寫出得數。(每題1分)

26×50= 25×0.2= 10-0.86= 24× =

÷3= 125%×8= 4.8÷0.8= 8÷ =

12×( + )= 1-1÷9= 2.5×3.5×0.4=

2、脫式計算。(每題2分)

0.25× + 2.5% 9.6-11÷7 + ×4

3、解比例和方程。(每題2分)

5.4+2X = 8.6 2.5:5 = x:8 0.2 = 1- X24

4、列式計算。(每題3分)

(1)180比一個數的50﹪多10,這個數是多少?

(2)0.15除以 的商加上5,再乘以 ,積是多少?

五、解決問題:(共39分 每題4分)

1、車隊向災區運送一批救災物資,去時每小時行80km,5小時到達災區。回來時每小時行100km,這支車隊要多長時間能夠返回出發地?

2、書店有一套科普叢書原價96元,現按6折出售,買一套可以便宜多少元?如果買6套,360元夠嗎?

3、郵局匯款的匯率是1%,在外打工的小明的爸爸給家裏匯錢,一共交了38元的匯費,小明的爸爸一共給家裏匯了多少元?

4、汽車廠計劃25天組裝汽車4000輛,實際提前5天完成,實際平均每天組裝汽車多少輛?(用方程解)

5、一個長方體玻璃魚缸(魚缸的上面沒有玻璃),長5分米,寬3分米,高3.5分米。製作這個魚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

6、求下圖陰影部分的面積。單位:米 (π取3.14)

7、一個底面半徑是6釐米的圓柱形玻璃器皿裏裝有一部分水,水中浸沒着一個高9釐米的圓錐體鉛錘。當鉛錘從水中取出後,水面下降了0.5釐米。這個圓錐體的底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π取3.14)

篇三十九:蘇教版國小五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一、複習指導思想

很快一學期過去了,又到了總複習的時候,我們五年級數學組老師通過集體備課時間商討複習計劃如下:這一冊教材內容涉及的面比較廣,基本概念比較多,也比較抽象,很多內容都是今後進一步學習的基礎知識。通過總複習把本冊內容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複習,使學生對所學概念、計算方法和其它知識更好地理結合掌握,並把各單元內容聯繫起來,形成較系統的知識,使計算能力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圓滿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另外通過總複習,查缺補漏,使學習比較吃力的孩子,能彌補當初沒學會的知識,打好基礎。

二、本年級情況分析

本班現有學生50人,。在所有學生中有差生8人。中差生、特別是差生對所學習的知識掌握較差,計算速度慢、正確率低,不能正確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特別是五三班有很多學生自覺性差,班級中沒有形成良好的互助學習風氣,差生的學習積極性更是不高,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較弱,特別是對文字題的分析能力太差,從而影響了整個年級學習成績的提高。

三、複習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負數和小數的認識,能正確的使用負數描述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能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會比較小數的大小,能正確讀、寫小數,並能用小數小數描述一些簡單的事物、會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值。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減、乘、除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口算和筆算;會按運算順序正確計算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能應用運算率和其他一些運算規律進行小數的簡便運算;能應用學過的小數四則計算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具體情景合理求出積商的近似值。

3、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一些平面圖形的面積,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的含義,能正確進行土地面積間的簡單換算。

5、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複式統計表和複式統計圖的特點、作用,能根據收集、整理得數據填寫複式統計表、完成複式條形統計圖,能對複式統計表和複式條形統計圖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並加以解決。

6、使學生在整理和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和方法的內在聯繫,能綜合應用本冊教科書所學習的知識和方法解釋日常生活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發展數感、空間觀念和統計觀念,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7、使學生在整理與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評價和反思本冊教科書的整體學習情況,體驗與同學交流和成功學習的樂趣,感受數學的意義和價值,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複習的總體目標

紮實掌握所學知識,提高答題的正確率,爭取在期末統考中年級合格率達95%左右,優秀率達20%左右。

五、相關知識點及目標達成策略

1、能用負數描述一些簡單的生活現象,能用計算的方法找出事物間的規律,能根據具體情境用一一對應的策略解決問題。

2、突出小數四則運算的法則與整數相應內容的聯繫,以利於學生提高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能力。

(1)複習小數四則計算的法則和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2)進一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3)進一步明確小數加、減、乘、除四則計算的關鍵。

(4)加強口算、估算與計算的聯繫,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估算的意識。

(5)加強學生運用運算率和其他一些運算規律進行小數的簡便運算的能力。

(6)注意小數計算與計算的聯繫,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能根據具體情景合理求出積商的近似值,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小數計算的意義。

2、重視統計知識的複習,進一步鞏固識別和運用複式統計表與複式統計圖的方法。

(1)複習條形統計圖的有關知識,比較與統計表的異同。

(2)複習根據數據、統計表、統計圖中任一項來解決問題的方法。

3、加強平面圖形的複習,提高學生看圖解題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複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公式、公式推倒及有關概念和計算方法;

(2)、加強辨別數量關係,進一步知道能用正確的數量關係來解答相關的題目。

(3)、注意解法的區別與聯繫,靈活地選用解法。

篇四十:蘇教版國小五年級數學複習計劃

一、 指導思想

在新的一學期,我將以新課程提供的全新理念爲指導,依據教研組工作計劃,按照教導處的安排,圍繞課堂教學和教學科研這一中心任務,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探索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貫穿於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展合作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五年級有兩個班,共80人,其中五(1)班44人,五(2)班36人。 經過四年系統的數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獲取知識,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在課堂上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具有觀察、分析、自學、表達、操作、與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組合作中,同學之間會交流合作,自主探討。

優勢:知識面廣,合作意識強,思維速度快。

不足:求知慾不強,計算能力弱,思維的精度不高,作業速度不快且個別學生基礎知識差,上課不認真聽講,不能自覺的完成學習任務,需要老師督促並輔導。

本學期重點抓好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學,在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創設愉快情境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進入最佳學習的動態。

三、教材內容簡析

教材改動說明:五年級上冊增補了“用數對確定位置”和綜合與實踐“數字與信息”,共8頁。這兩個內容原來都安排在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下冊。在新教材修訂中,考慮到它們的內容難度,以及它們與其他內容的相互關聯,這兩個內容都調整至義務教育教科書四年級下冊,而將有關因數和倍數的知識從四年級下冊調至五年級下冊。這樣一來,20XX年秋學期升入五年級的學生在四年級沒有學過上述內容,而升入五年級後也沒有機會學習。於是,在五年級上冊增補了“用數對確定位置”以及綜合與實踐活動“數字與信息”。

(一)數與代數領域——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無論從課時還是從內容份量上看,都仍然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這方面內容也是本冊教材的主要內容之一,教材共安排6個單元,分爲三個部分。

1.數的認識:教學了負數的初步認識、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2.數的運算:數的運算教學了小數的四則運算和混合運算,以及利用小數計算解決實際問題,另外還有解決問題的枚舉策略。

3.式與方程:式與方程主要是用字母表示數。

(二)圖形與幾何領域——本冊教材在圖形與幾何方面主要教學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以及計量土地面積的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共安排1個單元,分三個部分。新課程要求多邊形面積的教學,不僅讓學生掌握求平面圖形面積的知識與技能,還要通過面積公式的推導,體會“轉化”是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常用策略。

1.常用的面積單位、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以及不同面積單位數量之間的改寫方法; 2.移動小數點的位置,改變小數大小的方法與技巧;

3.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五個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三)統計與概率領域——這部分內容安排了1個單元,即第6單元,複式統計表和複式條形統計圖。

學習統計表和統計圖的特點,並要求學生“舉出一些用統計表和統計圖描述數據的例子”,體會統計圖表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啓發他們聯繫實際事例進一步感受複式統計圖表的特點。

(四)綜合與實踐領域——本冊教材共安排3次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 1.“校園的綠地面積”:這是一次操作型實踐活動,主要活動是測量土地的長度、計算其面積。認識土地的形狀、設計並實施測量方案是活動的重點。

2.“班級聯歡會”:組織一次班級聯歡會有許多準備工作需要做,購買物品也是準備工作的一部分。這次實踐活動爲舉行班級聯歡會購買物品,聯繫實際應用小數四則運算的知識。學生剛學習了小數的計算,安排這樣的實踐活動很及時。實踐活動的教學目的不僅是開展活動,更要通過活動促進學生髮展。因此,活動即將結束時,教材安排“回顧反思”欄目,交流活動中的收穫和體會。

3、“釘子板上的多邊形”:這是一次研究平面圖形面積的活動,安排在形成了面積概念,掌握了常用面積單位,能計算簡單圖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通過學生在釘子板上圍圖形、數釘子的枚數、算圖形的面積,探索圍成的圖形面積與圖形邊上的釘子枚數之間的關係,還要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達這種關係,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和數學思維能力。

重點: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小數加減法、小數的乘法和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難點:用字母表示數、理解小數的乘法和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道理, 準確計算,引導梳理適合學生自主解決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聯繫已有的知識經驗,經歷從具體問題中抽象數量關係並探索計算的過程,掌握有關的計算方法;初步認識負數的一些特徵;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基本方法。

2.讓學生經歷動手操作,通過圖形的等積變形,探索常見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經歷推導面積公式的過程,加強“轉化”思想的教學。

3. 聯繫具體問題初步認識複式統計表和複式條形統計圖,初步掌握用複式統計表和複式條形統計圖表示數據的方法,能按照數據變化特點進行簡單的分析、交流;初步學會根據數據特點和實際需要選擇統計方法。

(二)數學思考方面

1.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發展合理推理能力。

2.在探索負數的特徵,學習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中,進行觀察、比較、分析、綜合,進一步發展抽象思維,增強符號感。

3.在探索多邊形的面積計算過程、對圖形進行轉化中,進一步發展形象思維和空間觀念。

4.在收集和整理數據、選擇相應的形式描述數據,以及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統計觀念。

(三)解決問題方面

1.能從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運用所學的測量、估計、作圖、計算、統計等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進一步發展應用意識。

2、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學會用枚舉的策略解決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逐漸增強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意識。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規律的過程中,進一步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對數學事實和數學內在聯繫的好奇心,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2.在理解數學內容以及運用數學知識、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的價值與作用。

3.能努力克服數學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熱心參與數學問題的討論;發現錯誤能主動改

正。

4.能主動、認真地閱讀一些數學背景資料,感受數學在社會法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形成對數學的積極情感。

篇四十一:蘇教版國小二年級數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使學生初步認識乘、除法之間的關係,能比較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使學生初步會用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愛護大自然的教育。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

3、使學生會辨認直角、銳角、鈍角;使學生結合實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豎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初步滲透變換的教學思想方法。

4、讓學生親身經歷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學生學會綜合應用乘、除法運算解決簡單的或稍複雜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初步嘗試運用分析、推理、轉化的方法。

5、讓學生經理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產生過程和作用;能人、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這些數是由幾個千、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能用符號用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能說出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認識近似數,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讓學生進一步學習用具體的數描述生活中的事物,並與他人交流,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自信心,逐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6、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學生知道用稱稱物體的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計算;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7、使學生能夠正確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正確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使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加減法估算,培養估算意識;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當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8、使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驚醒簡單的分析;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調查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9、使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字的排列規律;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及歸納推理的能力;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使學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規律的排列隱含着數學知識

二、教學措施

1、認真學習《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2、紮紮實實開展教研活動,充分發揮集體教研的作用。

3、認真研究、創造性的使用實驗教材,認真備課、上課,向課堂教學要質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1) 對學有餘力的學生,進行奧數輔導,使它們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2)重點抓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建立學困生成長檔案。

5、定期進行測試,及時反饋總結。

篇四十二: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集合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等活動,感受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判斷一個圖形或物體的某一個面是不是長方形或正方形。

2、通過觀察、測量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掌握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徵。

難點: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徵的歸納總結。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1把,三角尺1塊,釘子板,橡皮筋。

教學流程

流程一、聯繫生活,引入課題:

1、師(課件出示:教室圖):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物體,這些物體的表面都有各自的形狀。大家看屏幕,這是一間教室,你能找一找教室裏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2、(課件逐個點擊這些物體的面)師小結:教室裏視力表、國旗、黑板的面、粉筆盒的側面、講臺的側面、課桌面、電燈開關的面都是長方形的。廣播喇叭的面是正方形的。其實,何止是教室裏有長方形和正方形,生活中長方形和正方形無處不在。那麼它們都有些什麼特點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進一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PPT板書課題))研究它們的特徵。

(PPT出示課題: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第二段:在遊戲中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流程二、在遊戲中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特徵。

1、師:(由現場老師準備一個不透明紙盒,裏面裝有一些硬紙板做的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老師爲每一組同學都準備了一個紙盒子,裏面放有一些長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平面圖形。你不用眼睛看,能從中摸出一個長方形嗎?每小組的同學輪流試一試。(暫停)

2、師(出示一個三角形):你們爲什麼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3、師(出示一個平行四邊形):你們爲什麼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4、師(出示一個梯形):你們爲什麼不摸出這個圖形?(暫停)

5、師(出示一個正方形):這個圖形有四條邊,四個叫都是直角,你們爲什麼不摸出呢?(暫停)

6、師:(出示一個長方形)那你們摸出的一定是這個圖形了,對嗎?

6、師:通過剛纔的遊戲活動,你們覺得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徵呢?全班交流交流吧。(暫停)

第三段:在操作中建構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流程三、在操作中建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1.師佈置操作要求:同學們已經初步發現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但這些只能算作初步猜想,還需進一步驗證。請同學們拿幾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和角有什麼特點。(PPT出示:下圖)

2、師提問: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發現長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你是通過怎樣的操作發現的?(暫停)

3、師歸納長方形邊的特徵:(課件演示:長方形對摺)我們可以將長方形對摺,使它的兩組對邊分別重合,通過比較,發現長方形兩組對邊分別相等;也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也能發現長方形兩組對邊的長短是相等的,但是相鄰的兩條邊長度不相等。

4、師提問:再來看看長方形的4個角?這幾個角都是什麼樣的角呢?(暫停)

5、師歸納長方形角的特點:通過同學們的觀察,我們發現長方形有四個角,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別去比一比,發現這四個角都是直角。(PPT圖片演示)

6、師提問:誰能像剛纔一樣,分別從邊的特點和角的特點兩個方面來說一說你從操作中發現了正方形的哪些特徵?

7、師歸納正方形的特徵:正方形也有四條邊,每條邊都相等;也有四個角,都是直角。

第四段: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繫

流程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繫

1、通過學習,我們發現了長方體、正方體邊的特徵和角的特徵,你們能再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些特徵嗎?與你的同桌相互交流交流。(暫停)

2、師歸納:我們一起來看課件的演示:

3、你們說的和屏幕上顯示的一樣嗎?想一想,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4、師小結: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條邊和四個角,每個角都是直角,而且對邊都相等。長方形具有的特徵,正方形也都具備,所以,我們說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5、師:爲了今後進一步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我們通常把………

第五段:教學想想做做1、2、3、5、6

流程五、教學“想想做做”1

(注:釘子板改爲點子圖,由現場老師上課之前給每位同學準備好)

師:你會在點子圖上畫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嗎?(暫停)

2、師:你畫的圖形有什麼特點?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暫停)

流程六:教學“想想做做”2

1、師:大家剛纔已經能利用點子圖來畫長方形和正方形了,下面我們再來進行一個有趣的活動。請你和你的同桌合作,一起用兩幅同樣的三角板分別拼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在拼之前,請同學們先想想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麼特徵,然後再拼。(暫停)

2、師:同學們已經拼出來的吧,老師也來拼一次,看看和你們拼的是不是一樣。(互動工具軟件演示拼的過程)(右上圖)

3、師提問:在拼的過程中,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都是把三角尺中的哪一條邊拼在了中間?爲什麼?自己靜靜地想一想。(暫停)

流程七:教學“想想做做”3:

1、師:接下來我們做一個摺紙活動。你會把手中的長方形紙變成正方形嗎?(暫停)

(課件出示:想想做做3)你是不是也和老師一樣折的?

2、想一想,爲什麼我們這樣子折了以後得到的就肯定是正方形了呢?(暫停)

3、師小結:將長方形的寬邊與長邊重合,剪去長比寬多出的長度,那麼長邊就和寬邊一樣長了,這就變成了一個正方形。

流程八、教學想想做做5:

1、師:剛纔我們折出的是怎樣的長方形和正方形?你怎樣向別人介紹這個長方形或正方形的大小呢?(暫停)對了,只要告訴別人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別人就明白了。現在我們一起動手來量一量。做書上想想做做5.(課件出示)(暫停)

2、看看你填的結果是否正確,和電腦老師對一對。(暫停)

流程九:教學“想想做做”6:

師:我們的數學書是什麼形狀?(暫停)你知道它的長和寬是多少?我們先來估計一下大約是多少,再來量一量,看看你估計得準不準。(暫停)

第六段:全課總結及拓展

流程十、課堂總結。

1、師:今天這節課我們進一步認識、研究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哪些特徵?你們是用什麼方法發現這些特徵的?(暫停)同學們,只要你樂於探索,還可以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裏面更多的奧祕。瞧,老師這裏就有許多長方形和正方形拼成的圖案,非常的有趣。(PPT展示:)

2、如果你們有興趣,回家自己也可以用長方形和正方形創作更有趣的圖畫。

流程十一、拓展延伸:想想做做4(選做)

1、師:我們來討論想想做做第4題,你們先自己獨立解決,然後大家來交流。

2、師:(結合PPT演示)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你想到幾種拼法?是這樣的兩種嗎?一種是將這6個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分別是6釐米和1釐米;另一種是將6個小正方形分兩行拼,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3釐米和2釐米。你們拼對了嗎?

3、師:將16個一樣的小正方形能拼成一個大正方形,邊長是4釐米,如果將這些小正方形拼成長方形,也有下面的兩種拼法。一種是將這16個小正方形排成一行,拼成一個長方形,它的長和寬分別是16釐米和1釐米;另一種是將16個小正方形分兩行拼,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8釐米和2釐米。你們拼對了嗎?(暫停)二次備課

篇四十三: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集合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

2、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

教學重點:

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種可能的方案。

教學難點:

分析數量關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1、完成下列填空

2×()+3×()=18

(1)括號裏可以填哪些數?其中一個括號的數確定了,是否另一個括號裏的數就能確定?

(2)如果前面括號裏填3,後面括號裏填幾?

(3)如果後面括號裏填2,前面的括號裏填幾?

2、導入。

談話:在日常生活和數學學習中,爲了解決實際問題,常常需要運用各種策略。今天這堂課,我們一起運用策略來解決一些問題吧!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題意。

(1)從圖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

(2)要求的問題是什麼?

談話:求怎樣派車恰好把8噸煤運完就是求載質量2噸的車、載質量3噸的車各安排運幾次,使得這兩輛車運載煤的總質量等於8噸。實際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要求出滿足這個條件的所有情況該怎麼辦呢?

2、探索方法。

(1)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2)彙報交流。

師:如果用“載質量2噸”的車子裝煤,最多運幾次?

生:在不用“載質量3噸”的車子裝煤時,次數最多,最多8÷2=4(次),剛好裝完。

師:通過這個計算,我們知道“載質量2噸”的車子只可能運0-4次,運4次時符合條件,如果安排這樣的車運3次,那麼,“載質量3噸的車”應該運幾次才能把煤運完呢?

生:“載質量2噸”的車運2次,能運煤2×2=4(噸),剩餘4噸需要“載質量3噸”的車運2次才能運完,但是同樣的它們的總運量不能恰好等於8噸。

師:如果1次呢?0次呢?

學生獨立完成。

(3)列表法解決問題。

師介紹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種方案列舉出來,這樣更好的簡便、直觀。列表如下:

派車方案載質量2噸載質量3噸運煤噸數

14次0次8噸√

23次1次9噸

32次2次10噸

41次2次8噸√

50次3次9噸

可以看出方案1和方案4符合條件。

3、回顧與反思。

(1)我們在列舉的時候應注意什麼?(按照一定的順序)

(2)如果可能的方案無限多,適合用列舉的方案嗎?(不適合,在能列舉出所有方案的情況下選擇用列表法列舉)

(3)檢驗一下方案1和方案4是不是恰好可以運完8噸煤。

學生自我探究。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33頁“做一做”。

(1)由題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師明確要求怎麼付錢,就是求30元裏面有幾個5元和幾個2元,同時需考慮到5元和2元的張數各自只有6張,即最多隻能取6張5元或2元。試問如果沒有這個條件,怎麼做,加上這個條件後怎麼做?這樣有什麼區別?

(2)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用列表法把各種可能的方案列出來然後選擇合適的方案。

(3)彙報交流結果,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七”第7題。

(1)求“每條船都坐滿,怎樣租船?”就是求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2)求“哪個租船方案最省錢”怎麼做?(學生把每一種合理的租船方案分別按照大船10元,小船8元計算價格,然後比較大小。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哪些收穫?在題中的條件和問題比較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用列表的方法來列舉出所有可能的方案,然後選擇符合條件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對於這堂課的學習,你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蘇教版國小數學三年級集合教案

篇四十四:蘇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教案

教學目標

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數的意義。

2.會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3.培養學生初步的逆向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0頁的內容,練習十的第1、2題。

教具、學具準備

口算卡、多媒體課件或掛圖、遊戲卡片。

教學設計

準備練習

1.口算練習。(開火車)

9-6 2+5 4+6 10-4 9-8

10-6 10-9 7-7 1+9 5+3

2.說出下面各數的組成。

7 9 10 9 8

3□ 4□ 6□ 3□ □5

3.猜一猜。

出示圖片:

蘋果樹上結了10個蘋果,我用紙蓋住了一部分,請你們猜一猜,我用紙蓋住了幾個蘋果?(6個)你是怎麼想出來的?(學生可能答出:4和6組成10;10可以分成4和6;4加6等於10;10減4等於6;根據蘋果樹的樣子推測大概是6個蘋果)

教師評價:你們都很聰明,能用學過的知識猜對用紙蓋住的蘋果的個數。今天,我們就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看誰學得又快又好。

[教學過程說明:

第1題的口算題採用“開火車”的形式有利於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第2題數的組成知識,是本節課填未知加數的依據,教師在這裏做了重點複習,爲下面要進行的新課做好了準備。第3題安排的是猜一猜,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滲透了填未知數的有關知識。

專家評析:

填未知加數是所在章節的難點知識,因此,準備練習的設計從口算到數的組成,再到猜一猜,遵循了從舊知到新知、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原則,讓學生以此爲生長點,順利完成知識的遷移。]

探究新知

1.教學鉛筆圖。

出示例題插圖:

提問:圖上畫的是什麼?(彙報)看着這幅圖,你能知道是什麼嗎?(學生彙報:盒子裏放了7枝筆;如果把盒子放滿,可以放10枝筆;盒子裏少放了3枝筆;盒子裏原來可能有10枝筆,拿走了3枝,還剩7枝等)

根據這幅圖,誰能編一個故事,提一個問題?(學生彙報:1.盒子裏原來有10枝筆,拿走了3枝,還剩幾枝?2.盒子裏放了7枝筆,再放3枝筆是幾枝筆?3.盒子裏放了7枝筆,再放3枝筆就是10枝筆嗎?)

通過剛纔的觀察,我們知道,盒子裏已經放了7枝筆(板書:7),還要放幾枝,題裏告訴了嗎?(沒有)我們把沒有告訴的、不知道的數叫“未知數”。“未知數”可以用小括號來表示,誰會寫小括號?(學生彙報,全班書空)已經放的7枝筆和還要放的枝數合起來是10枝,誰能列一個加法算式?(學生彙報,教師板書:7+( )=10)這個算式怎麼讀?(學生彙報:7加幾等於10)

7加幾等於10?括號裏應該填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出示課題)

學生分組討論:7加幾等於10?括號裏應該填幾?你是怎麼想出來的?

學生彙報,全班交流:7再添上3就是10,所以括號裏填3;7和3組成10,所以括號裏填3;7加3等於10,所以括號裏填3;10減7等於3,所以括號裏填3;盒子裏空了3個位置,所以我就知道括號裏填3等。

想一想:括號裏的3表示什麼?

2.教學小旗圖。

出示小旗圖:

再畫幾面旗就是8面旗?

6+( )=8

再畫幾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

請同學們先在橫線上畫一畫,再在括號裏填數。(小組活動)

6加幾等於8?括號裏應該填幾呢?(學生彙報,全班交流)

3.直接填數。

看着圖,同學們很快就能填出括號裏的數,如果老師只給同學們算式,你還會填嗎?

出示:3+( )=5 4+( )=7

2+( )=8 6+( )=10

[教學過程說明:

通過直觀圖和老師富有啓發性的提問,讓學生得出在“7+()=10”中的括號裏該填幾;接着再通過問題提示讓學生增畫小旗,並在“6+()=8”中的括號裏填上適當的數;最後在學生積累了大量感性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脫離實物在括號裏填數。這樣設計,把直觀感知同問題啓發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主動構建知識,不但有利於學生解決問題,而且又能啓發他們的思維。

專家評析:

鉛筆圖的教學,教師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大膽嘗試。教學採用分組討論的形式,使學生在討論中動口、動腦,形成多向信息交換與評價,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自己想自己說,又通過語言表達,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第一層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又安排了畫圖填數、直接填未知加數等活動,由具體到抽象,體現了教學過程的漸進原則。]

拍手遊戲

指定一個數,老師先拍,學生接着拍,要求學生拍的次數跟老師拍的次數加起來等於指定數。

實踐運用

1.談話:學校組織春遊,同學們提早就準備好了蛋糕和水壺。

7+( )=10 5+( )=9

7加幾等於10?5加幾等於9?(彙報)

2.帶上蛋糕和水壺,請同學們按票乘車(出示汽車圖)。

票面上的括號裏填幾(車票卡片),你就乘坐幾號車。(學生活動)

3.森林公園到了,這裏的花兒太漂亮了,可惜的是,每朵花少了一片葉子。請同學們給每朵花再選一片葉子,使兩片葉子上的數加起來等於花心上的數。(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說明:

以“春遊活動”爲主線設計練習題,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其中“花朵配葉子”是一道有多餘條件的題目,通過這個遊戲既要培養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還要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專家評析:

練習設計緊緊圍繞本課重點,目的明確,層次清楚,開放性強,較好體現了《課程標準》中適當安排有多餘條件的題目的精神,對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提高解題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評價體驗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專家評析:

鼓勵學生自己進行概括、總結,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自我評價的意識。]

專家評析

這節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特點:

1.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整個教學過程中,教者始終以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出現,將學生推向學習的主體,讓他們自己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在看、想、說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2.注重算法的多樣化。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種多樣的。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學生的想法,注重了算法的多樣化。如“猜一猜”和“填7+()=10”時就出現了多種解題方法。

3.注重習題的開放性。

數學開放題是有教育價值的題型,它對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提高解題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課中,準備練習、例題以及練習題的解題方法都注重了開放性。尤其是“花朵配葉子”的遊戲,不僅培養了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學到了解決問題的策略,較好體現了《標準》中適當安排有多餘條件的題目的精神。

篇四十五:蘇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

【教材簡析】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分數乘法和分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基礎上繼續探索一個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例2結合整數除法的問題,“每人吃2個,可以分給幾人?”激活學生對除法數量關係的回憶,並用這個數量系列出求吃 1/2個、1/3個、1/4 個,可以分給幾人的算式,然後通過觀察、操作探索出一個數的幾分之一就等於這個數乘以幾分之一的倒數。例3是對一個數除以幾分之一方法的拓展。通過在條形圖上分一分,讓學生直接得到4÷2/3 的結果,再利用例2得到的方法算一算,發現結果是相同的。最後,通過對兩個例題的比較,歸納出整數除以分數的方法。練一練和練習十一的5——8主要是讓學生鞏固新學的計算方法,並與分數乘法和前一節課分數除以整數的方法作對比,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整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並掌握整數除以分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整數除以分數的式題。

2、使學生在探索整數除以分數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猜想——驗證的數學思想方法。

3、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感受數學學習的挑戰性,體驗成功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吃是爲了汲取生理上的營養,學是爲了汲取精神上的養份。今天,我們採用“邊品邊學”的方式,學習“整數除以分數”。

揭題:整數除以分數

二、提出猜想

1、談話:老師帶來了同樣大小的4個橙子(媒體呈現)

如果每人吃2個,可以分給幾人怎麼列式?

學生口頭列式。

提問:爲什麼用4÷2計算呢?

學生回答後,師小結:也就是說把4個橙子,按2個一份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計算。

問:如果每人吃一個呢?

學生口頭列式。

2、出示:如果“每人吃1/2 個,可以分給幾人”又怎麼列式?

學生口頭列式,教師板書:4÷1/2

追問:爲什麼用除法計算?

學生回答後,師小結:就是把4個橙子,按 個一份平均分,因此也是用除法計算(課件出示)

3、談話:請看屏幕,從圖中你數出4÷1/2 得多少?(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4÷1/2 =8)

提問:從這幅圖中,你還能想到什麼?

(一個橙子分給2個人,4個橙子就能分給8個人。)

學生回答,教師恰當評價。

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繼續提問:如果這樣想又怎樣列式?(教師板書4×2=8)

4、思考:仔細對比這兩個式子,你有什麼發現?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裏交流自己的想法。

反饋時恰當評價。(教師板書4÷1/2 = 4×2)

三、進行驗證

(一)驗證一

過渡:是不是所有的整數除以分數都能用以上幾個同學說的方法做呢?這只是我們的猜想,還需進一步驗證。(板書猜想、驗證)

1、出示:如果每人吃1/4 1/4個,可以分給幾人?

學生口頭列式

提問:按剛纔的方法,可以怎麼計算?結果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4÷1/4 =4×4=16)

談話:結果是否正確,我們來驗證一下

請每個同學拿出4個同樣大小的圓片代表橙子,用筆分一分。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反饋:你是怎麼分的,分得結果是多少?(隨學生利用實物投影儀演示)

小結:操作的結果和剛纔計算的結果是一樣的。

2、出示:如果每人吃1/3 1/3個呢?

請學生先列式計算,用圓紙片分一分的方法求證結果是否正確。

反饋交流(輔以電腦演示)

小結:通過驗證,再次證明了剛纔的猜想是正確的。

(二)驗證二

過渡:剛纔研究的都是整數除以幾分之一的題目,整數除以幾分之幾的題目,有沒有類似的規律,我們繼續探索。

1、出示例3(電腦出現圖示)

提問:怎麼理解2/3 米?

2、讓學生獨立列式算一算。

3、學生做好後追問:這個結果是否正確,請同學們打開書57也在例3的圖中動筆分一分進行驗證。

4、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裏交流,全班反饋時指名學生在投影儀下演示。

四、獲得結論

1、觀察比較

學生觀察黑板上的一些算式:

4÷ 1/2= 4×2=8

4÷1/3 =4×3=12

4÷1/4 =4×4=16

4÷2/3 =4×3/2 =6

說說這些乘式中的第二個因數與除式中的除數有什麼關係?

3、思考概括

通過以上操作活動你認爲整數除以分數可以怎樣計算? 小組裏交流回報。

五、鞏固練習

過渡:今天的知識大餐你品出了哪些滋味,不妨來回味一番。

1、填一填 12÷2/3 =12×( 3/2 )=18 9÷6/7 =9×( 7/6 )=21/2

2、找朋友

3、練習十一第5題

先出示前一部分要求,學生想一想後再讓學生算一算,體會計算方法的正確性。

4、算一算 10÷2/5 8÷2/3 3÷6/7 12÷8/7

說明:轉化成乘法後,能約分的要先約分。

5、算一算、比一比

(1)逐一出示第一組題,師:老師這兒有一組題,比一比誰算得又快又對。準備筆和草稿紙,算出答案馬上舉手。

提問:做這組題要注意什麼?

6、實際問題

談話:現在,人們出行都有便利的交通工具,下面是自行車、小轎車、摩托車行使30千米所用時間表,你能求出它們各自的速度嗎?

提示:單位用千米/時

六、課堂小結

今天學習了整數除以分數的內容,你有什麼收穫?

明天將要學習分數除以分數,你有什麼想法呢?

七、佈置作業

書60頁第6題。

篇四十六:蘇教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本班情況及學生特點分析:本班有學生19名,其中男生有12名,女生有7名,班上學習風氣比較正,大多數學生能自覺學習,只有兩名學生因年齡小有些吃力,學生合作意識比較強。

教學目標:

1、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2、會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

教學重點: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難點:在使用量角器畫角時,內外圈不分。

設計思路:

通過回憶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激勵學生,量角器不光能量角,還能幫助我們準確地畫角,你們願意試試嗎?自然地過渡到今天的知識點。之後給學生寬鬆的環境,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獲取有用的技能和方法。同時邊畫邊說基本步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通過用三角板畫一些特殊度數的角。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學生任意畫角,並量出自己所畫角的度數。

教師巡視,發現問題。

2、展示量角中讀錯的度數,鞏固量角方法,引起學生注意

二、新課學習

1、師:剛纔畫的角度數不一,小組能不能想辦法讓組內每個同學所畫角的度數都相等?

師巡視,發現:

有的小組同學沒有按要講求去做,仍“各自爲政”,自畫自角。

2、教師再次強調要求:

個別小組:在組長建議下,畫相同度數的角:35度、50度。但畫的方法不一,且部分同學方法錯誤

大多組:由小組同學發現直接用三角板畫比較快,統一採用此方法

3、畫角方法

(1)以50度爲例:

生1:錯誤畫法

生2:展示正確畫法!

糾正畫角中的問題:

A.點頂點。

B.畫其中一條邊。

C.確定另一條邊 另一條邊如何確定?自學書本:P58頁

(2)展示藉助三角板畫角的方法

4、小組再次畫同樣的角

要求:不畫直角、平角、周角這類特殊角

5、鞏固練習:

(1)畫出下列度數的角:

40度 140度

(2)在點和射線上分別畫出70度、120度角:

三、在教師要求下畫角:

1、畫60度角(你想怎麼畫?)

(一般會出現有的用三角板畫,有的同學用量角器畫。)

說一說,哪種更方便。

2、畫75度角

(你想怎麼畫?)

(一般會出現有的用三角板畫,有的同學用量角器畫。)

說一說,哪種更方便。

畫150度角

3、畫15度角

在發現用兩個三角板拼不出來後,學生們都用量角器畫角,只有一個學生採用展示量角器畫15度角的方法。

展示用三角板“減角”的方法畫。

4、畫100度角

看到100度角很多學生採用三角板拼的方法,短暫時間後放棄三角板用量角器畫。

師:三角板只能拼(減)特殊角,很多角需要用量角器畫

四、課堂總結: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