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民情日記

年味去哪兒了作文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象徵着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年味去哪兒了作文

以前過年期待吃好的、親朋間走門串戶,物質稀缺但年味和人味甚濃。隨着時代的變遷,我們年齡的增長,現在過年遠不如以前那般紅火熱鬧,很多人都會感慨,如今經濟上去了,年味兒越來越淡了,是人們開始不重視過年了嗎?

在中國,每逢到年底,成千上萬的人擁擠在回家的路上,火車、大巴、飛機甚至摩托隊伍……不管有多遠,回家的路有多難,人人都要搶在大年三十回到家中,形成中國特有的、龐大的人口遷移現象—春運。足以見得,“年”,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依然佔據着最重要的位置,年的情結依然如故。

年味越來越淡,只因年的載體發生變化。

以前,人們物質生活匱乏,掙扎於溫飽線,一心奔小康是目標。平日竭力勤儉,雖是極盡所能。每到年頭,把吃穿的水準提到極致,吃一頓大魚大肉、穿上心儀的衣裳都可獲得很大的滿足感。如今,中國人不愁吃穿,平日所想要的輕易得到,很難再營造出享受的高峯。年的蘊意和勁頭也隨之消失了一大塊。

以前,人口流動並未興起,祖祖輩輩的農村人大多堅守在自己的土地上,家族之間都在周圍,村裏、鎮上人員興旺,春節到處都是走親訪友的人羣,親朋好友、鄰里之間互相道聲“過年好”,臉上洋溢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從九十年代開始,大城市在不斷擴建和形成,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開始入駐城市,隨之自己的圈子小了,成爲都市裏的異鄉人,親戚之間距離遠了,來往的越來越少了,往日的走親訪友,改換成例行公事般的打個電話,發個短信、微信,門前冷落,年的情感和意願也失去了很多。

以前,沒有互聯網、沒有手機,人們的精神文化追求唯有民間習俗,正月裏,各地鄉俗文化活動層出不窮,大街小巷熙熙攘攘,熱鬧非凡。電視是唯一的媒體,春晚自然而然中國人心目中一道頗爲隆重的“年夜飯”。如今,在城市,與年味相關的民間儀式接近消失,民間的崇拜與信仰在年文化中銷聲匿跡。大年三十,春晚節目中下一個出場的會是誰?已經不再是人們關注的內容,坐在電視機旁的人們一律低着頭,在忙着微信搖一搖,支付寶咻一咻,“咻~咻~咻~”的聲音掩蓋了電視機的歌舞聲。這部分的年味去哪兒了?

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飯、給長輩拜年等仍是大部分中國人都會堅守的形式,閤家團聚、走親訪友是年不變的主題,這些過年的形式是年俗,種種人間親情都深切寄託在年俗之中。

年實際上是一種努力生活化的理想,一種努力理想化的生活。過年時,生活與理想混在一起,無論是衣食住行、言語行爲,無不充斥着特殊的內容、意味與精神。一直過着羣居生活的中國人,最美好的嚮往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親近與和諧,其中有對父母與長者的敬愛之情,對子女的愛護之情,手足的牽連之情,鄰里的互助之情,朋友的相援之情,以及對故土家鄉的依戀之情。

其實,人情味是最深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