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精選12篇)

本站小編爲你精心整理了12篇《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相關的範文。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精選12篇)

篇1: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很多農村孩子認爲學習沒多大用處,混個國中畢業就可以了,出去找個工作很簡單,大學畢業也不是一樣還要找工作嗎! 然而,這個社會是信息的時代,是知識的時代,雖然現在很多大學生都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但是正是因爲有了知識,他們纔有了去追求理想工作和高品質生活的機會,沒有足夠的知識終將被時代所淘汰,所捨棄。所以,希望這次實踐調查,使農村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同時鍛鍊我的社會實踐研究能力,提高我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調查方法:本次調查主要採取了走訪和訪談的方法,此次調查正直春節之際,拜年、同學聚會等給本次調查帶來了很大方便。

三、調查結果

(一)被調查者概況

本次調查被調查者的年齡集中在19―22歲,被調查者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父親的文化程度一般是國中,母親則是國小或以下。至於父母的職業,除個別畢業生的家長是老師、司機等,90%的學生家長是農民。這種狀況使得父母在對畢業生的學習、就業等方面可提供的幫助極爲有限。

(二)國中畢業生的去向

根據調查顯示,畢業生的去向大致可分爲兩類:一是繼續讀書,二是工作賺錢。

1)繼續讀書。選擇繼續讀書的畢業生中又分爲三種類型。一是公辦高中,選擇此類的畢業生最多,佔到50%,其次是復讀,有20%的畢業生,此類畢業生一般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學習成績不是太差。還有10%的畢業生選擇上職業高中。

畢業生選擇繼續讀書的原因多種多樣,居於前三位的是:爲將來有個好工作、實現自己的理想、將來爲社會造福。這有點出乎我們調查者的意料。在農村供孩子上學的目的只有一個,家長們想到的不是社會進步、人類福祉,而僅僅是希望孩子可以不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勞作。一個被調查的女生說,她的目標很簡單,就是讓她的父母不再種地,可以像城裏人一樣生活,所以她要好好學習。當然這一結果是值得我們慶幸的,至少說明畢業生已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感。

對於農村的孩子接受教育、升學無疑是走出農門的最佳途徑抑或唯一途徑。要解決國中畢業生的升學需求與高中教育供給之間的矛盾,則需要我們不斷加大教育投資,尤其是對農村地區的教育投入,大力發展高中階段的教育。另外還應當以就業爲導向,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實現高中階段的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均衡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應該具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2)工作賺錢。

目前,他們有的繼承父業,有的自己創業,更多的是在各種場所上班,他們的工作是靠老鄉和親戚朋友的介紹,或者自己隨便找的,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在調查中發現,已經步入社會的國中畢業生相對於仍在讀書的同齡人來說,在待人接物和人際關係的處理上更爲成熟,也更現實,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有很大的差別。

四、結果分析

首先,我們從畢業生的主要娛樂方式、心理狀態、未來規劃等角度來了解畢業生現階段的生活情況。

1)主要娛樂方式。在農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雖然比往年顯著提高,但仍然較爲有限。國中畢業生反映他們平時並無娛樂活動,一般就是看電視、上網、聊天或呆着什麼也不幹,只有在節假日時,會外出旅遊等。在這種情況下,畢業生缺乏一種向上的精神。他們只是偶爾看一下報紙雜誌甚至有20%的畢業生從不閱讀報刊,這使得他們獲得信息的途徑有限而單一。

2)心理狀態。在被調查的國中畢業生中96%以上的畢業生都對未來充滿希望,但他們又不同程度的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壓力,表現爲不自信甚至是自卑。例如感覺到別人對自己不重視;覺得自己是別人的負擔,在各處都起不到作用;經常感到泄氣;遇到一位陌生人就感覺他比自己強等等。這些消極的心理情緒會影響畢業生正常的學習生活,如果這種情緒得不到及時調整,在畢業生升入高中或進入社會以後將更加明顯,甚至產生極壞的影響。但在農村地區根本沒有心理諮詢、心理治療等心理服務,這就需要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3)未來規劃。大多數正在讀書的同學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明確的規劃,已經工作的國中畢業生對自己的未來生活大多抱有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態,沒有明確的目標,欠缺進取精神,而且,受年齡和家庭的影響,成家立業成了他們的當務之急。

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給更多的人提供了學習的機會,但隨着社會的發展,國中文化水平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要在社會立足,就要有更加深入的學習,讓自己有一技之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不被社會所淘汰!

五 小結

九年義務教育後國中畢業生的去向如何,決定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最終意義,也直接影響着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及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進程。“國中後”這一概念的提出既是我們對現行教育體制的反思又是對社會現實的關注。

篇2: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2020最新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爲更好的領會中央政策,使之與農村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以便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背景資料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並不是最近才提出來的。有關文獻資料表明,上世紀50年代,我國制定國民經濟發展“二五”和“三五”計劃時,就曾提出過“建設社會主義農村”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至少在1982年、1983年和1984年的三個中央1號文件、1987年中央5號文件和1991年中央21號文件中都出現過這一提法或基本相同的提法。但必須看到,這次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其背景和內涵與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可以說有着鮮明的時代特徵和非同尋常的重大意義。

三、現階段狀況

現階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絕不僅僅是一般性的村容村貌整治(當然包括這方面的內容),而是既要求發展農村生產力,又要求切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既要求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又要求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既要求加強農村物質文明建設,又要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內容非常豐富。可以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涵蓋了當前“三農”工作的主要方面,包括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現代化的核心內容,能夠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各個方面有機地聯繫起來,成爲農村全面工作的“龍頭”和“主線”。抓住了這個“龍頭”,就抓住了農村改革發展的關鍵;把握了這個“主線”,就把握了農村改革發展的全局。因此,我們應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爲新階段統領“三農”工作的總思路和總要求。

四、主要做法

一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有條不紊地進行,不能照搬他村發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規劃,要有讓農民贊成的規劃,要有讓農民參與的規劃。

二是利用各種渠道向農民宣傳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和重要意義。有時農民對中央的政策瞭解的比較偏面,需要村支兩委和黨員率先垂範,並向農民宣傳好中央的惠農政策,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激發農戶投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情。

三是築巢引鳳,招商引資。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礎,把各項基礎設施建好,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前提下,向外多宣傳,利用好自身的資源和環境優勢,多方吸引資金和技術,發展其他產業。

五、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田基本改造亟待解決。村境內農田參差不齊,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氣力清淤,耗費了農戶大量時間和精力,從長遠打算應着力進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業經濟發展較爲粗放。農戶對林木圓竹的加工僅是半成品,在市場中的銷售利潤不高。林木加工點分散,沒有形成相當規模的經濟聯合體和協作組織,存在互相壓價,虧損經營的情況。

三是飲水問題。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極不方便。鋪設自來水管道有利於農民生產、生活,但目前缺乏項目資金。

四是村內道路需要繼續建設。土路泥濘難行,爲部分村民出行帶來一定困難,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優勢地位爲農民勞作、生產、生活帶來較大阻礙。

五是村民環境保護意識需要加強。中心村聚居村民較多,因此產生的生活垃圾也較多,加之村民環保意識不強,垃圾隨處堆放、亂倒現象沒有有效改變。在加強宣傳的同時,需要設置垃圾箱,安排專人清潔街道。

環境問題尤爲重要:

當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環境問題,又嚴重影響到了經濟健康,順利地發展。當前農村經濟也在飛速發展,在發展的同時,給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主要是農業生產污染和人們的'生活污染等。

農業產生的污染主要來自於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化肥、農藥的過量施用和規模化養殖產生的畜禽糞便。過量施用化肥、農藥會形成從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到空氣的“立體污染”,會造成河流、湖泊的污染及對生態系統的損害。農田化肥、農藥通過排水溝渠流失到河流、湖泊中,導致水體富營養化藻類過量繁殖,水中氧氣減少,魚類數量減少甚至全部死亡。

有專家估算,目前我國水體氮磷污染物中來自工業、生活污水和農業面源污染的大約各佔1/3,但這只是很粗略的估計。不管具體數字是多少,過量施用化肥、農藥導致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已經成爲我國最受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農村生活垃圾問題也是導致環境污染的一個主要原因。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在生活中製造的垃圾在大量增加,垃圾的類型繁多,這也成爲生活垃圾難以回收處理循環利用的原因。

往日的小河潺潺早已不在,水面上漂浮着散發着陣陣惡臭氣味的垃圾,秀麗的鄉村美景也被白色污染籠罩上一層陰影。這是由於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但環保意識不強引起的。

這是一種失調型的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關係,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無視自然規律,掠奪性地開發資源,同時,經濟活動帶來的大量污染物進入環境中,超過了環境的承載能力,導致環境狀況惡化,自然資源匱乏。一方面,資源匱乏和環境惡化引起經濟停滯不前和衰退;另一方面,經濟停滯和衰退使人們沒有資金和能力去改善環境狀況和改進先進生產技術,只能進一步向自然環境索取資源,導致環境危機加重。經濟衰退與環境惡化相互促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面臨的資源與環境問題。資源和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淡水、耕地、礦產等主要資源從整體上看,數量短缺、質量下降、開發成本增大,將對國民經濟產生較大的制約作用。

事實上,農村經濟發展與控制污染,二者之間並不存在矛盾性。生態環境的問題已成爲制約我國農村和農業在經濟方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缺少政策和制度,同時業缺乏相應的機構向農民宣傳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並鼓勵農民採取有效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六、發展建議

(一)圍繞“生產發展”目標,增加農民收入。

發揮地理和資源優勢,調整農林業產業結構,做好“田裏、庭院、市場”文章。同時大力開展“陽光工程”,進一步加強村民的技能培訓工作,爲輸出務工村民提供就業保障和法律服務。

(二)圍繞“生活寬裕”目標,提高羣衆生活質量。

(三)圍繞“鄉風文明”目標,紮實開展文明村建設活動

(四)圍繞“村容整潔”目標,實施生態村建設工程

(五)圍繞“管理民主“目標,建設民主法制示範村

七、小節

我國現在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能模仿西方發達國家這種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應該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農村亦是如此,我們應注意以“可持續”的發展思路來發展農村。堅持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統一,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並舉,大力提倡生態道德,進一步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生態保護型社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但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緊緊依靠廣大農民的參與。深入發動羣衆,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篇3: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精選範文一】

一、基本概況:

今年的寒假,我參加了學校的活動,進行了一次寒假回鄉實踐調查,調查對象是我的家鄉,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打幫鄉,我就其中的一個村——許懷村進行了爲時兩天的調查走訪,走訪時得到了廣大村民的信賴和支持,調查時也針對村裏開展了一些工作,還對部分村民進行實地調查走訪,以取得更好的調研效果。

二、調查時間: 20××年1月29日至30日

三、調查地點:貴州省鎮寧縣打幫鄉許懷村

四、實踐調查員:* * *( 北林經管 人資06-1 )

五、調研經過及內容

1 、村莊基本概況

從打幫鄉繞過蜿蜒崎嶇的山路,經過半個多小時車程,我來到此行目的地——許懷村。一到那我就得到了村長的熱情接待,當我說明此行目的時,村長對我表示感謝,並對我的調查和實踐表示支持,從而也增加了我調研的信心。

通過向村長詢問,我首先大致地瞭解了許懷村的基本情況,許懷村距打幫鄉政府所在地約4公里,全村行政村總面積1200畝,共有5個村民小組,絕大部分村民爲布依族,全村總人口1262人,其中勞動力人口有650人。

該村經濟發達程度居其所屬的貴州省鎮寧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的中下等水平,村民的生活總體水平還比較低,因此,近年來村裏的勞動力越來越多地向城裏轉移,至XX年年,全村外出務工人數已接近300人,將近本村勞動力總人數的一半。

由於許懷村所處地形爲山地,三面環山,一條小河順山而下,最終注入打幫河。村裏耕地類型主要有水田和旱地,總面積爲600畝,這裏屬於亞熱帶氣候,全年氣溫較高,主要糧食作物有稻穀和玉米,經濟作物有甘蔗和西紅柿。經村長介紹,至XX年年底,全村村民人均收入達600元,比上年增長約15%。

雖然村民們生活比過去好了很多,但是村裏仍然有經濟特別貧困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收入不能滿足家庭的基本開支。

許懷村進行農業生產時依照的是村民們多年的經驗,由於村民們大多不識字,文化水平低,且許懷村交通不便利,因此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許懷村的村民們不能較快地掌握科學的方法,通過技術的改進來提高生產力,導致了發展的滯後,這次來調查我從學校帶來了一些掛圖和農業書籍,我把資料交給村長,村長十分激動,他說;“放心,我們村幹部一定不會辜負你們的期望,春節之後,我們就開村民委員會,組織大家一起學習,謝謝你帶來的資料,也謝謝你們學校的領導關心我們農村的發展,相信有了國家的政策和你們的關心,我們許懷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2 、村莊建設情況:

⑴ 村莊基本面貌:

通過對許懷村概貌進行分析,村民住房沒有進行過統一規劃,全村的建築有着明顯的布依族建築風格,主要類型爲磚、石、木料型房屋,較過去住的土坯房有很大改善,但仍有極少數村民的房屋仍是土坯結構,冬不擋嚴寒,夏不避酷暑。

全村無硬化道路,通向鄉政府的路只能通過摩托車、農用車等小型車輛,而且道路崎嶇不平,在雨季容易出現道路軟化,滑車等危險。

⑵ 基本設施建設

通過了解,許懷村基本設施建設情況基本不完善,村委會雖然有固定的辦公場所,但沒有國小、醫務室、診所等保障村民生活的設施。

至XX年年底,村裏已有超過90%的村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國家的政策給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但是由於村裏沒有醫務室,村民在出現疾病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和治療。

⑶ 村莊自然環境

許懷村是比較傳統的村,村裏無企業、公司等辦公場所,環境沒有受到來自外界的污染,因此許懷村自然環境很好,空氣清新,山清水秀,村民的飲用水都是純天然的淺井水,平時食用的瓜果蔬菜都是自家種的無污染食品。

3、村民生活情況:

經過村長的介紹,我對許懷有了基本的瞭解,但是實地走訪是不可缺少的,我召集了村裏幾個正在玩耍的小孩,說明來意後,他們都很願意幫助我,於是他們幫我把村裏正在家閒坐的大人們叫來了,我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和他們親切地聊起天來。

交談的過程中,村民們很熱情地與我進行交流,內容包括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等。通過談話,我瞭解了在許懷村,絕大多數村民家裏都過上了比較幸福的生活,家裏都有電視機和vcd等基本電器,也通了電話,村民們紛紛表示,近幾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農民的生產和發展,出臺了很多惠農政策,據我所瞭解,許懷村的農民們都享受到了政府給他們帶來的好處,他們的生活水平較過去有了很大的提高。

藉着這個機會我把自己所學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中有關“三農”方面的信息講解給他們聽,村民們都很感謝黨中央對他們的關心和社會給予他們的支持。

但是我不由得擔心起來,在我和村民們的聊天中發現,儘管村民們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但是他們的思想覺悟還不夠,他們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從來沒有感到憂慮過,極大多數村民對孩子的學習問題都是不管不問,任其自由發展,孩子爭氣就讓他們多上兩年學,不爭氣等到了十五六歲就出外打工,無論如何都可以生存下去的。

我告訴村民們,如今是知識爆發的時代,不懂文化就只能永遠處於社會的最底層,永遠不可能生活得很好。讀書雖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在社會上打拼,不懂文化,只能吃虧。

在我一番真誠的勸告之下,村民們紛紛表示,以後會盡量督促孩子的學習,儘量讓他們多學習科學文化,即使做農民,也要做一個有文化的農民。聽了這些,我心裏充滿了欣慰,也看到了希望。是的,只有家長、學校和社會三方都真正地行動起來關心和幫助這些孩子,他們纔會有光明的未來。

從村民的講述中,我得知了許懷村有幾個孩子,由於家裏特別貧困,正面臨輟學的危機。於是在第二天,我在一個村民的帶領下,找到了這幾個孩子,並把自己隨身的筆送給了他們,還收集了他們的信息帶回學校,希望學校和社會的力量能夠幫助他們,讓他們能夠安心地在校園裏學習。

三、關於許懷村發展的思考:

在許懷村兩天的調研讓我對農村和農民有了新的看法,也讓我對許懷村的發展道路有了一些思考,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

1、受地形、經濟等條件約束,許懷村仍處於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完全沒有實現農業機械化,因此要通過傳統農業來大幅提高農民的生產力基本不可能,這需要村幹部們以帶動許懷村經濟發展爲己任,爲許懷村的發展做出一個全面的規劃,逐步實現農業半機械化。

2、基礎設施建設很不完善的情況也是許懷村落後的一個重要因素,要發展,醫療和教育是關鍵。在經濟發展之前,必須先保證村民們生活得到保障,因此,學校和衛生所是一個村經濟起步的必要設施。

3、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落後,對子女的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往往是子女無法很好地受到教育最直接的因素,因此,需要全面村民的思想境界,讓他們樹立起一個重視孩子教育的觀念,這樣才能很好地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孩子素質的差距。

4、“一村一品”的開發程度不夠,本村沒有特色明顯、品質優良、附加價值高的農產品。本村的潛力和優勢沒有很好地被髮掘。許懷村的特色和優勢是土特產,特別是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但其經濟價值並沒有得到宣傳,在今後的工作中,村幹部們需要加大宣傳的力度,提升許懷土特產的知名度及其經濟價值,打幫鄉政府應在這方面給予支持。這樣,經過多方面的努力,許懷村的`特色纔會更明顯,發展的空間也會更大。

5、村裏的發展計劃不夠明確導致了許懷村的經濟發展較緩慢。一個村能不能得到長足的、有效的發展,關鍵就看有沒有一個明確的、系統的發展目標,明確的目標是發展的前提,有了目標,纔會有前進的方向。

許懷村在未來的發展中,一方面要加強本村的農業生產,另一方面可以依託農業發展養殖業,這樣既可以減少農業生產的成本,又可以增加經濟來源,使經濟得到持續有效的發展。

6、交通不發達,成爲限制本村發展一個很大的制約因素。俗語說的好,“要致富,先修路!”道路是經濟流通和發展的紐帶,其作用不可忽視,既然認識到道路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就要把道路建設的問題擺在重要位置,這樣才能使許懷村更好地實現小康新農村。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精選範文二】

調查目的:瞭解農村教育問題目前狀況

調查時間:20xx .4.30---5.6

調查對象:城鄉中國小

調查方法:網上調查法

實施調查人:1037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據8.8億人,相應的農村教育更應加強。爲更好地瞭解農村教育現狀,我在假期通過網上調查與農村教育有關的情況,發現有許多問題將是農村教育的危機。

一、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之後的問題

自兩年前中國的政府宣佈“基本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之後,許多擔心中國農村教育問題的人士似乎鬆了一口氣。但是透過表面的“達標”我們會發現,農村的教育狀況並沒有登上一個“新的臺階”。相反,在並沒有根除導致問題的根源而又遭遇農村稅費改革等新的制度環境時,它變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問題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這一含糊的語義背後所隱藏的問題是,在15%的人口——大約爲1億8000萬人——所居住的區域還遠沒有普及,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數百萬少年兒童作爲共和國的公民難以充分享受他們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即以官方公佈的“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1%來看,由於學齡兒童的基數過於龐大,沒有入學的0、9%的兒童數量實際上超過了110萬人。這龐大人羣的絕大多數當然是在農村,他們將成爲未來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各地政府的作爲所顯示的那樣,這種“普及”是在壓力型體制下“衝刺”的結果,一些縣鄉政府爲了達成這一目標使用了各種手段,包括“弄虛作假”這一經典式的法寶。而不擇手段的結果是導致了許多後遺症,比如許多鄉鎮所揹負的沉重的“教育債務”,此外還包括入學率的下降和失學率的反彈。兩年前的一項抽樣調查表明:在已經通過“普九”驗收的1242個縣中,失學率超過5%的有209個縣,超過10%的有63個。在中西部,國中生輟學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而湖南省有關部門今年夏天對6個縣市的一項調查表明,農村貧困生的失學率高達30.4%(其中國小爲39、7%,國中爲20.0%),農村家庭用於教育的支出佔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貧困家庭教育支出佔其收入的比例竟高達92.1%、

第三,從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佈之後到20xx年實現“基本普及”之前的15年間,總計有1億5000多萬少年兒童完全沒有或沒有完全接受義務教育。這其中包括未入國小的近3200萬人、國小階段失學的3791.5萬人、國小畢業後未能升學的5000多萬人,以及國中階段失學的3067.6萬人。這一龐大人羣的一部分顯然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顯示着他們的存在:從國家今年公佈的“8500萬青壯年文盲”,到各地以種種暴力手段威脅着社會的低文化層青少年犯罪。這些事實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員們的深刻反思,同時也爲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鏡子。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問題多多

1、教師分佈不合理

20xx年以前農村基礎教育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鄉鎮中國小教師調整權力在鄉鎮,造成鄉鎮之間教師分佈不合理,兩極分化嚴重。村小、條件差的學校教師緊缺,在職教師千方百計要求調出;城鎮、鄉鎮政府所在地中國小又人滿爲患。有一個村小6個年級,只有5名教師,還有一個村小隻有一位公辦教師,其餘全是村請臨時代課教師。全區還有上百名計劃外教師,既無法保證教育質量,又加重鄉、村及農民負擔。另一種現象是城鎮中國小教師嚴重超編。有一所城市國中,有10名教師搞行管(如衛生、紀律、考勤、水電、印刷、門衛),造成人才浪費。

2、教師減員嚴重,補充困難

以我區20xx年爲例,全區教師共減員216人,包括離退休、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縣、考上公務員等。而現在教師工資實行縣區統一發放,縣區財力有限,保現有教師工資尚有很大困難,更無力負擔新增教師工資。這兩年正值國中、高中學齡人口入學高峯,教師缺編嚴重。而區財政無力支付缺口教師工資。現在的情況是,一方面高國中教師緊缺,另一方面師範院校大中專畢業生無法按需分配到位。

3、教師素質偏低

現在農村國小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民辦轉公辦或村聘教師,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教育,大部分是憑藉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後。教師隊伍整體存在着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改革後的義務教育新課程,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因爲人員緊張和學校經費緊張,他們幾乎沒有機會參加業務培訓、到外地聽課學習。在我們對5120名國中、國小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中,有2270名教師認爲教師負擔過重,沒有時間進行教育科研活動,佔問卷人的44.3%。

4、教師隊伍青黃不接

農村國小教師工作生活的環境相對於城市國小來說非常差,條件也相當困難,老教師不斷退休,新教師不願意到條件艱苦的農村國小任教,造成農村國小教師緊缺。同時,農村國小教師負擔也比較重。一些生源少、教師缺的農村國小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基本上是包班任教,無論語文 、數學還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師擔任,甚至還有一位教師擔任幾個年級課程的現象。教師應付正常教學尚且力不從心,更談不上推行素質教育。加之不少農村國小教師處在半耕半教狀態,農耕必然佔去相當一部分時間,完成正常教學任務也無法保證。在對4447名國小教師問卷中,2252名教師認爲工作負擔重,佔問卷人的50.6%。

5、教育教學設施落後

很多農村國小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後,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音樂課是教師唱一句,學生跟着唱一句,體育課要麼是學生自己玩,要麼是體育教師拿來一個籃球,幾十個學生打上40分鐘……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更別提教育現代化、信息化了。由於信息渠道不暢,一些邊遠農村國小几乎沒有什麼教育科研活動,這些都使得農村教師在長年的教學過程中,墨守成規,安於現狀,工作無創新。在對5120名中國小教師專項問卷中,訂閱有關教育報刊雜誌僅1種和未訂的有1897人,僅在寫論文時閱讀使用書刊資料的佔810人,能熟練或基本熟練使用電腦的僅962人。

篇4: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社會實踐即假期實習或是在校外實習。對於在校大學生具有加深對本專業的瞭解、確認適合的職業、爲向職場過渡做準備、增強就業競爭優勢等多方面意義。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一:

在放寒假期間我參加了廣平鄉大麴村的幾項調查活動。在調查期間讓我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穫的喜悅。在實踐期間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我們調查了大麴村受教育狀況,村民中有30%的人受過初等教育,10%的人受到過高等教育。現在村裏只有20個高中生。如今兒童的上學年齡限制到6歲,但有80%的孩子八歲才上一年級。

我們還調查了農民的生活狀況,據調查村民的糧食、蔬菜、肉製品都自給,只買一些油鹽醬醋。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費在200元左右。

經過這一段時間與鄉親們的接觸,我深深地感到:農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比起城市有過之而不及。甚至越是貧困地區的人們對教育的渴望越強烈,教育滯後的根源不在於觀念的落後,而在於經濟的落後。

在我們調查的家庭中有70%的家庭的2/3家庭收入用於孩子的教育。絕大部分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鄉親們樸實的話語。搞調查時,他們總說:我的孩子能向你們一樣就好了,其實我們這麼辛苦啥也不圖,就希望他們多學點東西,找一條好的出路。還記得有個老漢對我們說: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鍋賣鐵也得上。

由此,我們轉過頭來想一想,一個地區是否重視教育單憑入學率或人口文化水平來衡量嗎?答案是否定的。對於農村來說,判斷讓人們重視教育程度的標準應是他們用於教育的開支所佔家庭收入的比重。雖然農村地區經濟落後,但也正因爲落後他們比城裏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個個都考上大學!當你看到大麴村的鄉親們省吃儉用供孩子們上大學的時候。你還會說他們不重視教育,還在扳着手指頭數有幾個失學兒童嗎?那麼盲目的地給老少邊區扣上不重視教育,教育意識淡薄之類的帽子是不是過於武斷,是否含有某種歧視成分呢?不是因爲我是一個農村的學生,我才說這樣的話,而這是我們調查的真實情況,而且在這一方面我有過親身的體驗。

從開始調查到調查結束。我的心情經歷過一次次的萬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與鄉親們從接觸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鄉親們對我們關懷備至,待我們如親生兒女,我們體會到鄉親們淳樸的情懷,也感受到農村對知識的渴望,對富裕的渴望。面對這份慎重的情誼。我們都想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爲大麴村的鄉親們做出貢獻。但是對於有一些想法的我只是想得到卻無能爲力幫助他們。然而現今我們只能在宣傳大麴村成功的經驗同時,提一些不夠成熟的建議。

以前該村是連鄉村公路都沒有通。目前,村民們的收入主要是靠養豬和種糧食,公路通到村公所,這樣就爲他們提供了更多的賺錢機會。比如,他們可以種更多的糧食,還可以養豬,養牛銷售出去。當然,這取得的一切成績離不開村領導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廣大村民的辛勤勞動,

通過幾天的實踐,我們發現該地農民的經商意識非常淡薄,或許是受傳統觀念影響太深。其實,逐步使他們轉變觀念對經濟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

在我們調查完了以上項目之後。我們還參加大麴村旱災的調查。自xx年10月以來,持續的乾旱,無有效降水。使大麴村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幹旱。在我和村委會成員參觀過程中。我們主要調查了,旱災對越冬作物的影響,如何應對特大旱情。目前爲止,隨着春灌的展開,小麥的乾旱可以得到有效地緩解。

在抗旱一線,大麴村委書記,他是全村的榜樣。在田間地頭,他身先士卒,帶頭苦幹,在辦公室他通宵達旦,不知疲倦。在他的身上體現了一名領導幹部敢於戰天鬥地的勇氣和魄力。他忘我的工作的精神深深感染和鼓舞了農民的鬥志,在他的帶領和指揮下。參與抗災的廣大農民羣衆,團結一心衆志成城,取得了一場又一場攻堅戰的勝利。他不僅是我的偶像,而且還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們通過大學學習後,要想盡快的成爲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鍊意志和毅力。爲適應以後的工作做一定準備。這是我參加這次社會實踐的目的之一。

社會的很多東西單從課堂上是難以得到的。因此,我們必須走向社會,深入農村,農民的現狀。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實踐中增長我們的才幹。

還有醇厚民情和樸素民風的情感滋養,難以盡得於書本。貧困母親臉上的愁容和失學兒童眼中的渴望所激發的力量,取之於校園。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堅實的土地,貼近農民的心,纔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穫的喜悅,纔會真正把成長的根源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

實踐以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們羣衆廣泛接觸瞭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啓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實踐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範文二:

一、基本概況:

今年的寒假,我參加了學校的活動,進行了一次寒假回鄉實踐調查,調查對象是我的家鄉,貴州省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打幫鄉,我就其中的.一個村——許懷村進行了爲時兩天的調查走訪,走訪時得到了廣大村民的信賴和支持,調查時也針對村裏開展了一些工作,還對部分村民進行實地調查走訪,以取得更好的調研效果。

二、調查時間: 20××年1月29日至30日

三、調查地點:貴州省鎮寧縣打幫鄉許懷村

四、實踐調查員:* * *( 北林經管 人資06-1 )

五、調研經過及內容

1 、村莊基本概況

從打幫鄉繞過蜿蜒崎嶇的山路,經過半個多小時車程,我來到此行目的地——許懷村。一到那我就得到了村長的熱情接待,當我說明此行目的時,村長對我表示感謝,並對我的調查和實踐表示支持,從而也增加了我調研的信心。

通過向村長詢問,我首先大致地瞭解了許懷村的基本情況,許懷村距打幫鄉政府所在地約4公里,全村行政村總面積1200畝,共有5個村民小組,絕大部分村民爲布依族,全村總人口1262人,其中勞動力人口有650人。

該村經濟發達程度居其所屬的貴州省鎮寧苗族布依族自治縣的中下等水平,村民的生活總體水平還比較低,因此,近年來村裏的勞動力越來越多地向城裏轉移,至XX年年,全村外出務工人數已接近300人,將近本村勞動力總人數的一半。

由於許懷村所處地形爲山地,三面環山,一條小河順山而下,最終注入打幫河。村裏耕地類型主要有水田和旱地,總面積爲600畝,這裏屬於亞熱帶氣候,全年氣溫較高,主要糧食作物有稻穀和玉米,經濟作物有甘蔗和西紅柿。經村長介紹,至XX年年底,全村村民人均收入達600元,比上年增長約15%。

雖然村民們生活比過去好了很多,但是村裏仍然有經濟特別貧困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500元,收入不能滿足家庭的基本開支。

許懷村進行農業生產時依照的是村民們多年的經驗,由於村民們大多不識字,文化水平低,且許懷村交通不便利,因此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許懷村的村民們不能較快地掌握科學的方法,通過技術的改進來提高生產力,導致了發展的滯後,這次來調查我從學校帶來了一些掛圖和農業書籍,我把資料交給村長,村長十分激動,他說;“放心,我們村幹部一定不會辜負你們的期望,春節之後,我們就開村民委員會,組織大家一起學習,謝謝你帶來的資料,也謝謝你們學校的領導關心我們農村的發展,相信有了國家的政策和你們的關心,我們許懷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2 、村莊建設情況:

⑴ 村莊基本面貌:

通過對許懷村概貌進行分析,村民住房沒有進行過統一規劃,全村的建築有着明顯的布依族建築風格,主要類型爲磚、石、木料型房屋,較過去住的土坯房有很大改善,但仍有極少數村民的房屋仍是土坯結構,冬不擋嚴寒,夏不避酷暑。

全村無硬化道路,通向鄉政府的路只能通過摩托車、農用車等小型車輛,而且道路崎嶇不平,在雨季容易出現道路軟化,滑車等危險。

⑵ 基本設施建設

通過了解,許懷村基本設施建設情況基本不完善,村委會雖然有固定的辦公場所,但沒有國小、醫務室、診所等保障村民生活的設施。

至XX年年底,村裏已有超過90%的村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國家的政策給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但是由於村裏沒有醫務室,村民在出現疾病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和治療。

⑶ 村莊自然環境

許懷村是比較傳統的村,村裏無企業、公司等辦公場所,環境沒有受到來自外界的污染,因此許懷村自然環境很好,空氣清新,山清水秀,村民的飲用水都是純天然的淺井水,平時食用的瓜果蔬菜都是自家種的無污染食品。

3、村民生活情況:

經過村長的介紹,我對許懷有了基本的瞭解,但是實地走訪是不可缺少的,我召集了村裏幾個正在玩耍的小孩,說明來意後,他們都很願意幫助我,於是他們幫我把村裏正在家閒坐的大人們叫來了,我和村民們圍坐在一起,和他們親切地聊起天來。

交談的過程中,村民們很熱情地與我進行交流,內容包括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等。通過談話,我瞭解了在許懷村,絕大多數村民家裏都過上了比較幸福的生活,家裏都有電視機和vcd等基本電器,也通了電話,村民們紛紛表示,近幾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農民的生產和發展,出臺了很多惠農政策,據我所瞭解,許懷村的農民們都享受到了政府給他們帶來的好處,他們的生活水平較過去有了很大的提高。

藉着這個機會我把自己所學的十七大會議中有關“三農”方面的信息講解給他們聽,村民們都很感謝黨中央對他們的關心和社會給予他們的支持。

但是我不由得擔心起來,在我和村民們的聊天中發現,儘管村民們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但是他們的思想覺悟還不夠,他們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從來沒有感到憂慮過,極大多數村民對孩子的學習問題都是不管不問,任其自由發展,孩子爭氣就讓他們多上兩年學,不爭氣等到了十五六歲就出外打工,無論如何都可以生存下去的。

我告訴村民們,如今是知識爆發的時代,不懂文化就只能永遠處於社會的最底層,永遠不可能生活得很好。讀書雖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在社會上打拼,不懂文化,只能吃虧。

在我一番真誠的勸告之下,村民們紛紛表示,以後會盡量督促孩子的學習,儘量讓他們多學習科學文化,即使做農民,也要做一個有文化的農民。聽了這些,我心裏充滿了欣慰,也看到了希望。是的,只有家長、學校和社會三方都真正地行動起來關心和幫助這些孩子,他們纔會有光明的未來。

從村民的講述中,我得知了許懷村有幾個孩子,由於家裏特別貧困,正面臨輟學的危機。於是在第二天,我在一個村民的帶領下,找到了這幾個孩子,並把自己隨身的筆送給了他們,還收集了他們的信息帶回學校,希望學校和社會的力量能夠幫助他們,讓他們能夠安心地在校園裏學習。

六、關於許懷村發展的思考:

在許懷村兩天的調研讓我對農村和農民有了新的看法,也讓我對許懷村的發展道路有了一些思考,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討論:

1、受地形、經濟等條件約束,許懷村仍處於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完全沒有實現農業機械化,因此要通過傳統農業來大幅提高農民的生產力基本不可能,這需要村幹部們以帶動許懷村經濟發展爲己任,爲許懷村的發展做出一個全面的規劃,逐步實現農業半機械化。

2、基礎設施建設很不完善的情況也是許懷村落後的一個重要因素,要發展,醫療和教育是關鍵。在經濟發展之前,必須先保證村民們生活得到保障,因此,學校和衛生所是一個村經濟起步的必要設施。

3、村民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落後,對子女的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往往是子女無法很好地受到教育最直接的因素,因此,需要全面村民的思想境界,讓他們樹立起一個重視孩子教育的觀念,這樣才能很好地促進教育的均衡發展,縮小城鄉孩子素質的差距。

4、“一村一品”的開發程度不夠,本村沒有特色明顯、品質優良、附加價值高的農產品。本村的潛力和優勢沒有很好地被髮掘。許懷村的特色和優勢是土特產,特別是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但其經濟價值並沒有得到宣傳,在今後的工作中,村幹部們需要加大宣傳的力度,提升許懷土特產的知名度及其經濟價值,打幫鄉政府應在這方面給予支持。這樣,經過多方面的努力,許懷村的特色纔會更明顯,發展的空間也會更大。

5、村裏的發展計劃不夠明確導致了許懷村的經濟發展較緩慢。一個村能不能得到長足的、有效的發展,關鍵就看有沒有一個明確的、系統的發展目標,明確的目標是發展的前提,有了目標,纔會有前進的方向。

許懷村在未來的發展中,一方面要加強本村的農業生產,另一方面可以依託農業發展養殖業,這樣既可以減少農業生產的成本,又可以增加經濟來源,使經濟得到持續有效的發展。

6、交通不發達,成爲限制本村發展一個很大的制約因素。俗語說的好,“要致富,先修路!”道路是經濟流通和發展的紐帶,其作用不可忽視,既然認識到道路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就要把道路建設的問題擺在重要位置,這樣才能使許懷村更好地實現小康新農村。

篇5: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調查目的: 瞭解農村教育問題目前狀況

調查時間:2007 .4.30---5.6

調查對象: 城鄉中國小

調查方法: 網上調查法

實施調查人:1037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據8.8億人,相應的農村教育更應加強。爲更好地瞭解農村教育現狀,我在假期通過網上調查與農村教育有關的情況,發現有許多問題將是農村教育的危機.

一.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之後的問題

自兩年前中國政府宣佈“基本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之後,許多擔心中國農村教育問題的人士似乎鬆了一口氣。但是透過表面的“達標”我們會發現,農村的教育狀況並沒有登上一個“新的臺階”。相反,在並沒有根除導致問題的根源而又遭遇農村稅費改革等新的制度環境時,它變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問題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這一含糊的語義背後所隱藏的問題是,在15%的人口——大約爲1億8000萬人——所居住的區域還遠沒有普及,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數百萬少年兒童作爲共和國的公民難以充分享受他們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即以官方公佈的“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1%來看,由於學齡兒童的基數過於龐大,沒有入學的0.9%的兒童數量實際上超過了110萬人。這龐大人羣的絕大多數當然是在農村,他們將成爲未來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各地政府的作爲所顯示的那樣,這種“普及”是在壓力型體制下“衝刺”的結果,一些縣鄉政府爲了達成這一目標使用了各種手段,包括“弄虛作假”這一經典式的法寶。而不擇手段的結果是導致了許多後遺症,比如許多鄉鎮所揹負的沉重的“教育債務”,此外還包括入學率的下降和失學率的反彈。兩年前的一項抽樣調查表明:在已經通過“普九”驗收的1242個縣中,失學率超過5%的有209個縣,超過10%的有63個。在中西部,國中生輟學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而湖南省有關部門今年夏天對6個縣市的一項調查表明,農村貧困生的失學率高達30.4%(其中國小爲39.7%,國中爲20.0%),農村家庭用於教育的支出佔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貧困家庭教育支出佔其收入的比例竟高達92.1%.

第三,從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佈之後到2000年實現“基本普及”之前的15年間,總計有1億5000多萬少年兒童完全沒有或沒有完全接受義務教育。這其中包括未入國小的近3200萬人、國小階段失學的3791.5萬人、國小畢業後未能升學的5000多萬人,以及國中階段失學的3067.6萬人。這一龐大人羣的一部分顯然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顯示着他們的存在:從國家今年公佈的“8500萬青壯年文盲”,到各地以種種暴力手段威脅着社會的低文化層青少年犯罪。這些事實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員們的深刻反思,同時也爲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鏡子。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問題多多

1.教師分佈不合理

2001年以前農村基礎教育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鄉鎮中國小教師調整權力在鄉鎮,造成鄉鎮之間教師分佈不合理,兩極分化嚴重。村小、條件差的學校教師緊缺,在職教師千方百計要求調出;城鎮、鄉鎮政府所在地中國小又人滿爲患。有一個村小6個年級,只有5名教師,還有一個村小隻有一位公辦教師,其餘全是村請臨時代課教師。全區還有上百名計劃外教師,既無法保證教育質量,又加重鄉、村及農民負擔。另一種現象是城鎮中國小教師嚴重超編。有一所城市國中,有10名教師搞行管(如衛生、紀律、考勤、水電、印刷、門衛),造成人才浪費。

2.教師減員嚴重,補充困難

以我區2002年爲例,全區教師共減員216人,包括離退休、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縣、考上公務員等。而現在教師工資實行縣區統一發放,縣區財力有限,保現有教師工資尚有很大困難,更無力負擔新增教師工資。這兩年正值國中、高中學齡人口入學高峯,教師缺編嚴重。而區財政無力支付缺口教師工資。現在的情況是,一方面高國中教師緊缺,另一方面師範院校大中專畢業生無法按需分配到位。

3.教師素質偏低

現在農村國小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民辦轉公辦或村聘教師,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教育,大部分是憑藉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後。教師隊伍整體存在着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改革後的義務教育新課程,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因爲人員緊張和學校經費緊張,他們幾乎沒有機會參加業務培訓、到外地聽課學習。在我們對5120名國中、國小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中,有2270名教師認爲教師負擔過重,沒有時間進行教育科研活動,佔問卷人的44.3%。

4.教師隊伍青黃不接

農村國小教師工作生活的環境相對於城市國小來說非常差,條件也相當困難,老教師不斷退休,新教師不願意到條件艱苦的農村國小任教,造成農村國小教師緊缺。同時,農村國小教師負擔也比較重。一些生源少、教師缺的農村國小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基本上是包班任教,無論語文 、數學還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師擔任,甚至還有一位教師擔任幾個年級課程的現象。教師應付正常教學尚且力不從心,更談不上推行素質教育。加之不少農村國小教師處在半耕半教狀態,農耕必然佔去相當一部分時間,完成正常教學任務也無法保證。在對4447名國小教師問卷中,2252名教師認爲工作負擔重,佔問卷人的50.6%。

5.教育教學設施落後

很多農村國小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後,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音樂課是教師唱一句,學生跟着唱一句,體育課要麼是學生自己玩,要麼是體育教師拿來一個籃球,幾十個學生打上40分鐘……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更別提教育現代化、信息化了。由於信息渠道不暢,一些邊遠農村國小几乎沒有什麼教育科研活動,這些都使得農村教師在長年的教學過程中,墨守成規,安於現狀,工作無創新。在對5120名中國小教師專項問卷中,訂閱有關教育報刊雜誌僅1種和未訂的有1897人,僅在寫論文時閱讀使用書刊資料的佔810人,能熟練或基本熟練使用電腦的僅962人。

篇6: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一、實踐目的

由省組織舉辦的大學生農村科普行活動,深入到農村開展環境衛生狀況調查、村民對新農村合作醫療態度調查、科普知識調查等調查活動,宣傳科學種植知識、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同時讓大學生真正走出校門,接觸社會,瞭解國情,在實踐中增長了知識,得到了鍛鍊,將學校所學的知識付諸於實踐,增加社會經驗,以便以後能更好地參加公共衛生工作。

二、實踐活動的準備及開展

我們首先到了村委會,取得了村委會領導的同意,在他們的協助下,我們在庭院裏佈置了一排桌子和凳子。在桌上放了兩臺血壓計,在牆上貼了宣傳單,掛起了條幅,豎起了旗子。趙老師在村委會的廣播裏通知老鄉們前來村委會。一切準備完了之後,我們拿着宣傳單、宣傳手冊和調查問卷等待着村民的到來。廣播通知後,很快就有村民前來了,同學們很快微笑着迎接上去,向村民發放知識書籍,給村民講解科學知識,並做了問卷調查。由於大多數村民不識字,我們都是一個題一個題地問出來的。做一份調查可能容易,但是要做許多份時就需要極大的耐心了。再加上普遍村民講的是地方話,有些同學在交流上有些阻礙,但我們都克服了種種困難。同學們有的在發放傳單,有的在回答村民問題,有的在做調查,有的在爲村民測量血壓。老師們更是和大家融在一起,已經分不清誰是學生誰是老師了。漸漸地村民多了起來,大家更是忙的接不過來。看看這一熱鬧的場景:有調查、有發傳單、有訪談、有測量血壓、有照相大家真是忙的不亦樂乎!就這樣我們順利地完成了第一站的任務。

本來計劃第一天要去兩個地方的,但時間已晚了,只能第二天再行動了,我們還是滿意地回到了住處。老師給我們學生每人發了10元錢自行解決了晚餐。晚餐後回到住處,大家都高興地聊了一些今天的感觸,現已經是疲憊不堪了,於是早早就休息了以便擁有很好的精力去迎接第二天的活動。我們6點起牀吃完早餐後就前往了第二站。不知什麼原因,也許是沒有得到領導的支持,在這我們就呆了十幾分鍾發放了一些傳單。老師決定下面兵分兩路:一路前往原曲村,一路前往固新鎮固新村。司機師傅開車在路途中把第一組留在了原曲村,我們第二組繼續前往固新村。由於昨天已經開展了一次,所以我們都有了經驗,也很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兩組到了一起後已是11點多了,我們坐車往學校趕去。休息了一晚上,第三天同樣早起坐車前往石家莊市深澤縣。這次也是分成了兩路,第一組去了大賈村,我們第二組去了西南留村。到了之後取得當地領導的同意,羣衆的理解支持後,我們便進行了活動。大家都有了前兩天的經驗,都已經對所做的宣傳調查工作相當熟練了,於是很順利地就完成了任務。

完成實踐活動之後,大家聚在一起吃午飯,交流了一下自己此次實踐活動所收穫之處,並說說自己認爲自己這次實踐活動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我們都暢談了自己的心得體會。回到學校後在公衛樓前我們再一次合影留念,雖然已是很疲憊,但每個人的臉上卻都掛着自信而滿意的笑容。

三、實踐活動的感受及意義

短短3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結束了,但它給我們的影響是深遠的,真是收穫很多,感觸很深。我充分認識到了只有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活動之前應精心計劃,儘量想的周全些,則後面就順利些,畢竟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活動過程中對出現計劃之外的情況應能夠靈活而合理地進行調整;此類調查活動首先更應該取得當地領導的重視和羣衆的理解支持;這樣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完全任務。此次農村之行讓我更深層地瞭解我們國家農村的基本情況。我們去的都是癌症高發之處,特別是涉縣這個人口調整死亡率全國第一的地方。經調查當地環境污染比較嚴重,儘管當地有十佳小康村,也是工廠較多帶來了經濟效益,但也給當地環境帶來了巨大污染。以前農民不得不飲用被污染的水,現在普遍已經打了深井,能夠喝上清潔衛生的水。但各方面的許多因素仍使當地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高發。有的家庭出現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國家新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有效地緩解了病人家庭的經濟壓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現象,促進了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就醫觀念的改變,同時也提升了黨和政府爲民辦事的形象,但仍有不少農民對這一政策不夠了解。因次還應加大宣傳教育,農村的環境衛生需要極大改善,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需極大提高。這也許纔是我們公共衛生人員以後工作的一個極大挑戰啊!我深知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任重而道遠!因此現在學校階段必須充分學好相關理論知識,充分武裝自己的頭腦,把握好社會實踐和學校實習的機會,多積累經驗,只有這樣才能爲我們國家的公共衛生事業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讓我們國家更加繁榮昌盛,人民都能過上健康幸福的生活。

篇7: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隨着經濟的發展,目前,我國城鎮化率逐年大幅度提高,進城務工農民逐年增加。這導致了農村中土地利用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土地是農業的基礎,是農民生活的重要保障。所以土地利用的問題,直接關係到其他產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的提高。

一、調查名稱:城市化下的xx省農村土地利用現狀

二、調查目的:

l通過本次社會實踐活動,調查農村土地利用現狀,促進農村土地科學、合理利用,探索農村土地利用新模式。

l通過深入、全面地調查,掌握農村土地利用第一手資料,並進行分析總結,向有關部門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

l通過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將理論知識應用於實踐,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三、調查對象:農民、部分政府人員、學生。

四、調查方式:問卷調查、訪談、實地考察、資料。

五、調查時間:20xx.8.15----20xx.8.20

六、調查內容:部分鄉村土地利用現狀,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以及農民對城市化的看法,並對現象所反映的問題提出可行性措施,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的知識水平。我們做了兩個調查問卷,各向對象提出了10個問題。(見附1、2)

七、調查結果:

通過爲期一個星期的社會實踐調查,在發放了一百多份調查問卷後,我們得出瞭如下結果:目前,xx省部分地區的土地利用現狀分爲兩種情況:

1、平原地區農村土地利用現狀

2、山區地區農村土地利用現狀。

(一)平原地區農村土地利用現狀及原因分析

平原地區農村土地利用率較高,但土地利用方式比較單一,土地撂荒現象存在但比較少,而土地利用不合理現象較爲嚴重,如:挖農田裏的土賣給磚窯廠,農房規劃不合理,以及亂佔耕地現象。從調查報告中分析得到,存在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平原地區土地開闊,便於集約化耕種,機械化水平較高。

2、國家目前實行的種糧補貼政策,提高了農民的種田積極性。

3、平原地區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但季節性外出務工較多。

4、城市化不斷推進使大量農田被侵佔

5、部分地區的村民委員會並沒有實施可行性的便民、利民以及提高農民收入的措施。

同時在調查的過程中瞭解到,農民的收入不僅僅侷限於對土地的利用,還來自於經商、外出務工、養殖等其他方式。

(二)山區地區農村土地利用現狀及原因分析

山區地區農村土地利用率較低,但土地利用方式比較多元化,撂荒現象比較嚴重,土地利用不盡合理,如毀林造地,農村宅基地利用粗放,浪費、閒置現象嚴重,農村辦的工廠用地較爲浪費等。從調查報告中分析得出,存在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山區地區地形起伏大,不利於集約化耕種。

2、山區耕地面積少,建築用地規劃不合理。

3、山區坡度大,水土流失現象嚴重,土地較貧瘠,產量不高。

4、廢棄的房屋得不到及時的拆除,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村土地的閒置。

八、調查體會:

通過此次調查我切實瞭解到了農村土地利用的現狀,感受到了農村發展的滯後,體會到了農民生活的艱辛。作爲一個從農村出來的孩子,我覺得自己身負着推動農村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使命。此次的經歷加上我個人的薄見,我認爲農村的發展,土地是根本和關鍵,是農民增收的一大優勢。但基於目前我們的不合理利用方式,土地並沒有使大部分農民走向富裕,因此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

1、改變當前單一的種植模式,發展多種經營。

2、國家加大對農村的.政策、財政支持。

3、改變當前粗放的經營模式,實行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4、加強對農民的培訓,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如:“科技下鄉”等。

5、加強對農村建設用地的合理規劃。

篇8: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

20xx年寒假期間

調查地點:

重慶市武隆縣

調查對象:

重慶市武隆縣火爐鎮的部分留守兒童、部分外出的農

民工以及部分中國小教師

調查方法:

口頭問答、網絡、資料搜索等

調查目的:

①瞭解留守兒童的概念

②當今社會爲什麼出現那麼多的留守兒童,是什麼原因導致那麼多的農村孩子不得已長期離開自己的父母

③瞭解當今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所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留守兒童、社會現狀、原因、建議、相關文件等

調查人:鄭加容

憑藉寒假的機會,就武隆縣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進行了調查。在此期間,現在網上查閱了一些相關於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資料,然後再實地考察詢問了部分農民工和留守兒童的看法和意見,我認爲關愛農村留守 兒童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和責任。

社會現狀

留守兒童問題如今已經成爲了一個社會性問題。中國1.2億農民常年於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千萬留守兒童。88.2%的留守兒童只能通過打電話與父母聯繫,其中53.5%的人通話時間在3分鐘以內,並且64.8%的留守兒童是一週以上或者更長的時間才能與外出的父母聯繫一次,有8.7%的兒童甚至與父母就沒有聯繫。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調查對象明確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兒童與照顧他們的成人很少或從不聊天。

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發現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較突出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協同合作。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新名詞。隨着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羣體,即爲留守兒童。調查顯示,本地的留守兒童中有大部分處於0—14週歲。父母外出打工後,與留守兒童聚少離多,溝通少,遠遠達不到其作爲監護人的角色要求,而佔絕對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諸多不盡人意處,這種狀況容易導致留守兒童“親情飢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現偏差,學習受到影響。

武隆,地處重慶市東南邊緣,烏江下游,武陵山與大婁山結合部,位於東經107°13'-108°05',北緯29°02'—29°40'之間,東西長82.7公里,南北寬75公里,全縣幅員面積290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5萬畝,縣城建成區5.1平方公里。東鄰彭水,南接貴州省道,西靠南川、涪陵,北與豐都相連,據重慶市區xx8公里,處於重慶“一江兩翼”的交匯點,自古有“渝黔門屏”之稱,是千里烏江一顆璀璨的明珠。現轄26個鄉鎮,40.84萬人,縣城所在地爲巷口鎮。武隆縣是一個山區型的國家級貧困縣。爲了解決家庭的增收問題,近8萬農民長期在外打工,也因此產生了1萬餘名留守兒童。

分析原因

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現象的產生來自於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貧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農村到城市務工;另一方面,中國長期的城鄉二元制以及社會對“農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廣大農民沒有辦法及能力帶着孩子一起走進城市。具體情況如下:

1.農民工在城市從事的一般都是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的工作,他們在工作之餘根本就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自己的孩子。

2.農民工的工資和福利水平無法與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們的工資收入水平很難支撐一個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於戶籍的限制,農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學校上學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學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難承受高額的費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農民工子女的學校基本上都是民間興辦的,其教學質量不僅無法和城市學校相比,也無法和農村學校相比。

建議

當地留守兒童大致存在以上問題,當然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用心去發現。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我們不容忽視的,留守兒童問題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教育方面的問題,它已逐步變爲一個社會問題。這一問題的解決有待以家庭、學校、社會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協調合作。

1. 家庭方面 目前多數農民文化程度不高,他們誤以爲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家長只要給錢給物當好“後勤部長”就可以了,至於讀書是學校和老師及兒童自己的事情,家長是沒有什麼責任的,他們一般認爲兒童學習成績的好壞是由兒童個人的素質決定的。家長應該改變這些不正確的思想,樹立“子不教,父之過”的教育責任觀,明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應盡之責,家長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並不影響對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務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責任承擔起來,與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應主動與子女的任課老師、村主任聯繫,加強溝通。向老師說明自己的情況,瞭解子女的發展變化,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這樣纔不致於使“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現盲區。家長還應加強與“監護人”聯繫及親子間的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學業、品行及身體健康狀況,並通過各種方式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指導,要求“監護人”一定要保證孩子充分的學習時間,一定要囑咐其對孩子的嚴格要求,加強生活和學業的監護。另一方面,應採取多種方式,注意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溝通的時間間隔越短越好,保證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況以及孩子的心理變化;溝通內容力求全面、細緻,溝通中父母要明示他們對孩子的愛與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們的家境與現狀,通過溝通以瞭解孩子的生活、學習、情感變化;溝通方式可以多樣化,除電話外,可採用書信等進行交流。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只要心裏裝有父母和親人的愛,他們就有積極向上的原動力,就會學得更棒,做得更好。

2.學校方面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2)爲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可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爲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權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閉式教育。(3)啓動“給留守兒童當代理家長”活動。

3.社會方面 淨化社會環境,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監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網吧、遊戲廳、錄像廳等,這些不良社會環境對自制力比較差的兒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誤入歧途。

心得體會

留守兒童問題是近年來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着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羣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髮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由於地理和歷史等原因,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農村人地矛盾尖銳。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的推動下,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爲改變生存狀況外出務工,其中大部分爲夫妻一同外出,因經濟等原因無法將子女帶在身邊,由此引發“留守兒童”問題。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祖輩照顧,父母監護教育角色的缺失,對留守兒童的全面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隔代教育”問題在“留守兒童”羣體中最爲突出。

總之,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既牽涉到教育方面,也關乎心理、社會、法律、經濟等方面。這些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解決,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成長,同時也影響到他們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遠的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全和穩定。因此,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及成長的根本出路就在於全社會能認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和重要性,從而使大家自發自覺的來關愛、幫助、支持留守兒童,提高農村教育水平,爲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讓祖國的花朵飽含着生機,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篇9: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調查目的: 瞭解農村教育問題目前狀況

調查時間:20xx .4.30---5.6

調查對象: xx中國小

調查方法: 網上調查法

實施調查人:1037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據8.8億人,相應的農村教育更應加強。爲更好地瞭解農村教育現狀,我在假期通過網上調查與農村教育有關的情況,發現有許多問題將是農村教育的危機.

一.農村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之後的問題

自兩年前 政府宣佈“基本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之後,許多擔心中國農村教育問題的人士似乎鬆了一口氣。但是透過表面的“達標”我們會發現,農村的教育狀況並沒有登上一個“新的臺階”。相反,在並沒有根除導致問題的根源而又遭遇農村稅費改革等新的制度環境時,它變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問題的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這一含糊的語義背後所隱藏的問題是,在15%的人口——大約爲1億8000萬人——所居住的區域還遠沒有普及,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數百萬少年兒童作爲共和國的公民難以充分享受他們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即以官方公佈的“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1%來看,由於學齡兒童的基數過於龐大,沒有入學的0.9%的兒童數量實際上超過了110萬人。這龐大人羣的絕大多數當然是在農村,他們將成爲未來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各地政府的作爲所顯示的那樣,這種“普及”是在壓力型體制下“衝刺”的結果,一些縣鄉政府爲了達成這一目標使用了各種手段,包括“弄虛作假”這一經典式的法寶。而不擇手段的結果是導致了許多後遺症,比如許多鄉鎮所揹負的沉重的“教育債務”,此外還包括入學率的下降和失學率的反彈。兩年前的一項抽樣調查表明:在已經通過“普九”驗收的1242個縣中,失學率超過5%的有209個縣,超過10%的有63個。在中西部,國中生輟學是一個帶有全局性的問題。而湖南省有關部門今年夏天對6個縣市的一項調查表明,農村貧困生的失學率高達30.4%(其中國小爲39.7%,國中爲20.0%),農村家庭用於教育的支出佔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貧困家庭教育支出佔其收入的比例竟高達92.1%.

第三,從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佈之後到2019年實現“基本普及”之前的2019年間,總計有1億5000多萬少年兒童完全沒有或沒有完全接受義務教育。這其中包括未入國小的近3200萬人、國小階段失學的3791.5萬人、國小畢業後未能升學的5000多萬人,以及國中階段失學的 3067.6萬人。這一龐大人羣的一部分顯然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顯示着他們的存在:從國家今年公佈的“8500萬青壯年文盲”,到各地以種種暴力手段威脅着社會的低文化層青少年犯罪。這些事實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員們的深刻反思,同時也爲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鏡子。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問題多多

1.教師分佈不合理

2019年以前農村基礎教育實行分級辦學、分級管理。鄉鎮中國小教師調整權力在鄉鎮,造成鄉鎮之間教師分佈不合理,兩極分化嚴重。村小、條件差的學校教師緊缺,在職教師千方百計要求調出;城鎮、鄉鎮政府所在地中國小又人滿爲患。有一個村小6個年級,只有5名教師,還有一個村小隻有一位公辦教師,其餘全是村請臨時代課教師。全區還有上百名計劃外教師,既無法保證教育質量,又加重鄉、村及農民負擔。另一種現象是城鎮中國小教師嚴重超編。有一所城市國中,有10名教師搞行管(如衛生、紀律、考勤、水電、印刷、門衛),造成人才浪費。

2.教師減員嚴重,補充困難

以我區2019年爲例,全區教師共減員216人,包括離退休、死亡、患重大疾病、外流到外省外縣、考上公務員等。而現在教師工資實行縣區統一發放,縣區財力有限,保現有教師工資尚有很大困難,更無力負擔新增教師工資。這兩年正值國中、高中學齡人口入學高峯,教師缺編嚴重。而區財政無力支付缺口教師工資。現在的情況是,一方面高國中教師緊缺,另一方面師範院校大中專畢業生無法按需分配到位。

3.教師素質偏低

現在農村國小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民辦轉公辦或村聘教師,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教育,大部分是憑藉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後。教師隊伍整體存在着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改革後的義務教育新課程,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因爲人員緊張和學校經費緊張,他們幾乎沒有機會參加業務培訓、到外地聽課學習。在我們對5120名國中、國小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中,有 2270名教師認爲教師負擔過重,沒有時間進行教育科研活動,佔問卷人的44.3%。

4.教師隊伍青黃不接

農村國小教師工作生活的環境相對於城市國小來說非常差,條件也相當困難,老教師不斷退休,新教師不願意到條件艱苦的農村國小任教,造成農村國小教師緊缺。同時,農村國小教師負擔也比較重。一些生源少、教師缺的農村國小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基本上是包班任教,無論語文 、數學還是其他科目,都由一位教師擔任,甚至還有一位教師擔任幾個年級課程的現象。教師應付正常教學尚且力不從心,更談不上推行素質教育。加之不少農村國小教師處在半耕半教狀態,農耕必然佔去相當一部分時間,完成正常教學任務也無法保證。在對4447名國小教師問卷中,2252名教師認爲工作負擔重,佔問卷人的50.6%。

5.教育教學設施落後

很多農村國小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後,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音樂課是教師唱一句,學生跟着唱一句,體育課要麼是學生自己玩,要麼是體育教師拿來一個籃球,幾十個學生打上40分鐘……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更別提教育現代化、信息化了。由於信息渠道不暢,一些邊遠農村國小几乎沒有什麼教育科研活動,這些都使得農村教師在長年的教學過程中,墨守成規,安於現狀,工作無創新。在對5120名中國小教師專項問卷中,訂閱有關教育報刊雜誌僅1種和未訂的有1897人,僅在寫論文時閱讀使用書刊資料的佔810人,能熟練或基本熟練使用電腦的僅962人。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在放寒假期間我參加了廣平鄉大麴村的幾項調查活動。在調查期間讓我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穫的喜悅。在實踐期間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我們調查了大麴村受教育狀況,村民中有30%的人受過初等教育,10%的人受到過高等教育。現在村裏只有20個高中生。如今兒童的上學年齡限制到6歲,但有80%的孩子八歲才上一年級。

我們還調查了農民的生活狀況,據調查村民的糧食、蔬菜、肉製品都自給,只買一些油鹽醬醋。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費在200元左右。

經過這一段時間與鄉親們的接觸,我深深地感到:農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比起城市有過之而不及。甚至越是貧困地區的人們對教育的渴望越強烈,教育滯後的根源不在於觀念的落後,而在於經濟的落後。

在我們調查的家庭中有70%的家庭的2/3家庭收入用於孩子的教育。絕大部分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鄉親們樸實的話語。搞調查時,他們總說:我的孩子能向你們一樣就好了,其實我們這麼辛苦啥也不圖,就希望他們多學點東西,找一條好的出路。還記得有個老漢對我們說: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鍋賣鐵也得上。

由此,我們轉過頭來想一想,一個地區是否重視教育單憑入學率或人口文化水平來衡量嗎?答案是否定的。對於農村來說,判斷讓人們重視教育程度的標準應是他們用於教育的開支所佔家庭收入的比重。雖然農村地區經濟落後,但也正因爲落後他們比城裏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個個都考上大學!當你看到大麴村的鄉親們省吃儉用供孩子們上大學的時候。你還會說他們不重視教育,還在扳着手指頭數有幾個失學兒童嗎?那麼盲目的地給老少邊區扣上不重視教育,教育意識淡薄之類的帽子是不是過於武斷,是否含有某種歧視成分呢?不是因爲我是一個農村的學生,我才說這樣的話,而這是我們調查的真實情況,而且在這一方面我有過親身的體驗。

從開始調查到調查結束。我的心情經歷過一次次的萬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與鄉親們從接觸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鄉親們對我們關懷備至,待我們如親生兒女,我們體會到鄉親們淳樸的情懷,也感受到農村對知識的渴望,對富裕的渴望。面對這份慎重的情誼。我們都想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爲大麴村的鄉親們做出貢獻。但是對於有一些想法的我只是想得到卻無能爲力幫助他們。然而現今我們只能在宣傳大麴村成功的經驗同時,提一些不夠成熟的建議。

以前該村是連鄉村公路都沒有通。目前,村民們的收入主要是靠養豬和種糧食,公路通到村公所,這樣就爲他們提供了更多的賺錢機會。比如,他們可以種更多的糧食,還可以養豬,養牛銷售出去。當然,這取得的一切成績離不開村領導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廣大村民的辛勤勞動,

通過幾天的實踐,我們發現該地農民的經商意識非常淡薄,或許是受傳統觀念影響太深。其實,逐步使他們轉變觀念對經濟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

在我們調查完了以上項目之後。我們還參加大麴村旱災的調查。自xx年10月以來,持續的乾旱,無有效降水。使大麴村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幹旱。在我和村委會成員參觀過程中。我們主要調查了,旱災對越冬作物的影響,如何應對特大旱情。目前爲止,隨着春灌的展開,小麥的乾旱可以得到有效地緩解。

在抗旱一線,大麴村委書記,他是全村的榜樣。在田間地頭,他身先士卒,帶頭苦幹,在辦公室他通宵達旦,不知疲倦。在他的身上體現了一名領導幹部敢於戰天鬥地的勇氣和魄力。他忘我的工作的精神深深感染和鼓舞了農民的鬥志,在他的帶領和指揮下。參與抗災的廣大農民羣衆,團結一心衆志成城,取得了一場又一場攻堅戰的勝利。他不僅是我的偶像,而且還是我學習的榜樣。我們通過大學學習後,要想盡快的成爲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鍊意志和毅力。爲適應以後的工作做一定準備。這是我參加這次社會實踐的目的之一。

社會的很多東西單從課堂上是難以得到的。因此,我們必須走向社會,深入農村,農民的現狀。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實踐中增長我們的才幹。

還有醇厚民情和樸素民風的情感滋養,難以盡得於書本。貧困母親臉上的愁容和失學兒童眼中的渴望所激發的力量,取之於校園。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堅實的土地,貼近農民的心,纔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穫的喜悅,纔會真正把成長的根源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

實踐以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們羣衆廣泛接觸瞭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啓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實踐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篇10: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在放寒假期間我參加了廣平鄉大麴村的幾項調查活動。在調查期間讓我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穫的喜悅。在實踐期間我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

我們調查了大麴村受教育狀況,村民中有30%的人受過初等教育,10%的人受到過高等教育。現在村裏只有20個高中生。如今兒童的上學年齡限制到6歲,但有80%的孩子八歲才上一年級。

我們還調查了農民的生活狀況,據調查村民的糧食、蔬菜、肉製品都自給,只買一些油鹽醬醋。因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費在200元左右。

經過這一段時間與鄉親們的接觸,我深深地感到:農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比起城市有過之而不及。甚至越是貧困地區的人們對教育的渴望越強烈,教育滯後的根源不在於觀念的落後,而在於經濟的落後。

在我們調查的家庭中有70%的家庭的2/3家庭收入用於孩子的教育。絕大部分的家長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學。我依然清晰地記得鄉親們樸實的話語。搞調查時,他們總說:我的孩子能向你們一樣就好了,其實我們這麼辛苦啥也不圖,就希望他們多學點東西,找一條好的出路。還記得有個老漢對我們說:俺孩子能上到哪。我供到哪,就算砸鍋賣鐵也得上。由此,我們轉過頭來想一想,一個地區是否重視教育單憑入學率或人口文化水平來衡量嗎?答案是否定的。對於農村來說,判斷讓人們重視教育程度的標準應是他們用於教育的開支所佔家庭收入的比重。雖然農村地區經濟落後,但也正因爲落後他們比城裏人更渴望受到教育,更渴望個個都考上大學!當你看到大麴村的鄉親們省吃儉用供孩子們上大學的時候。你還會說他們不重視教育,還在扳着手指頭數有幾個失學兒童嗎?那麼盲目的地給老少邊區扣上不重視教育,教育意識淡薄之類的帽子是不是過於武斷,是否含有某種歧視成分呢?不是因爲我是一個農村的學生,我才說這樣的話,而這是我們調查的真實情況,而且在這一方面我有過親身的體驗。

從開始調查到調查結束。我的心情經歷過一次次的萬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與鄉親們從接觸到磨合再到打成一片,鄉親們對我們關懷備至,待我們如親生兒女,我們體會到鄉親們淳樸的情懷,也感受到農村對知識的渴望,對富裕的渴望。面對這份慎重的情誼。我們都想盡自己的最大努力爲大麴村的鄉親們做出貢獻。但是對於有一些想法的我只是想得到卻無能爲力幫助他們。然而現今我們只能在宣傳大麴村成功的經驗同時,提一些不夠成熟的建議。

以前該村是連鄉村公路都沒有通。目前,村民們的收入主要是靠養豬和種糧食,公路通到村公所,這樣就爲他們提供了更多的賺錢機會。比如,他們可以種更多的糧食,還可以養豬,養牛銷售出去。當然,這取得的一切成績離不開村領導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廣大村民的辛勤勞動,

通過幾天的實踐,我們發現該地農民的經商意識非常淡薄,或許是受傳統觀念影響太深。其實,逐步使他們轉變觀念對經濟發展是有重要意義的。

在我們調查完了以上項目之後。我們還參加大麴村旱災的調查。自xx年10月以來,持續的乾旱,無有效降水。使大麴村遭受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幹旱。在我和村委會成員參觀過程中。我們主要調查了,旱災對越冬作物的影響,如何應對特大旱情。目前爲止,隨着春灌的展開,小麥的乾旱可以得到有效地緩解。

篇11: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我的家鄉位於湖南省邵陽市的一個小村莊,建國後,尤其是伴隨着改革開放的大潮,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層層深入,三農政策的全面開展,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次調查,是爲了年輕一待加深對黨對農村建設的認識,也能增進我們對家鄉的情感以及更深入的瞭解家鄉。

調查內容

衣:改革開放前,農村居民生活條件差,買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那一句農村裏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當年的真實寫照。自改革開放以來,隨着農民收入的增加,市場商品的逐漸豐富,人們開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費模式,穿着更加講求舒適大方,服裝變得豐富多彩,並日趨成衣化。各種皮鞋、旅遊鞋、休閒鞋等不但式樣新穎,而且穿着舒適,普遍爲農民所接受。

食:相信糧票、油票,在老一輩眼裏都不會陌生,我們的爺爺奶奶,甚至爸爸媽媽都是靠着這個過來的,吃飯必須靠這個去換。隨着改革開放,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農民消費水平隨着收入的快速增長消費水平逐步提高,農村居民的食品消費逐步從追求數量滿足爲主轉入了以追求質量爲主的階段,人們開始在吃上講科學、講精細、求營養、高質量。市場上豐富的肉、蛋、魚、鮮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麼買什麼。主食細糧化,且逐漸豐富多樣,副食品消費從以追求數量滿足逐漸轉入講究質量。“菜籃子”工程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住:改革開放前,幾乎家家戶戶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時候,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後來用磚磚瓦瓦建了個土磚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現如今,一踏進村莊,一幢幢二、三層高的新樓房,展現在眼前。每戶人家一塊五、六分土地的宅基地,宅前宅後,還種上了花果林木,綠樹成陰、鮮花爭妍,家家住的是個鳥語花香、環境優美的“農民別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鄉政府和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助下,家家接通了水、電,既可飲上潔淨的自來水,又能用上電燈、電話,還可上網、看電視,過上了現代化的城市生活。同時,戶戶添了三件“寶”:一是修了個潔淨廚房,用上了燃氣竈、電冰箱、微波爐;二是建了衛生廁所;三是造了沼氣池,把糞便、垃圾統統灌到沼氣池裏,經發酵後製成沼氣,供廚房作爲清潔能源使用、其殘渣又是農田需要的有機肥料。這樣,既節省了燃料支出,又保護了農村環境,還提供了有機肥料。這在城市裏是無法做到的。

行:過去,從鄉里到縣城不足40公里,農民卻要坐車顛簸整整2個小時,終於進城了,灰頭土臉的還不好意思見人。由於路況不好,公交車不願意開闢線路,城鄉道路上跑的數量稀少的出租車,也多是城裏淘汰的破舊車輛,中途趴窩、超員超載現象時有發生。這種長期制我縣農村發展的“行路難”問題,現在有了根本改觀。近年來,圍繞新農村建設,我縣依託國家政策扶持,累計投人資金9000多萬元,大力實施城鄉道路暢通工程,新修鄉村公路總里程達到420多公里,一條條緞帶式的瀝青路從縣城向鄉村延伸,全縣公路通鄉率達到100%,通村率達到70%。通過招商,縣上先後引進三家運輸公司落戶,新穎、舒適、快捷的公交車不僅到了全縣所有鄉鎮,還開到了部分鄉村,許多農民羣衆在家門口就可以坐車,直接進城。更大的收益是,過去由於交通閉塞、銷售困難的農副產品,也隨着道路的暢通進軍國內外市場,爲農民羣衆帶來實實在在的收入。

用: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隨着農村居民收入的增長,農村居民耐用消費品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抵擋到高檔、從單一向全面的發展過程。改革開放前農村居民耐用品消費始終是低水平的。曾幾何時,人們爲了買一臺彩電或冰箱,全家人要省吃儉用好幾年;如今,農村居民家裏由“老四件”(自行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迅速向“新六件”(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電風扇、組合音響、照相機)和電腦、小洋樓、摩托車、空調、移動電話、小汽車等轉化,生活已經從“基本生存型”向“享受發展型”轉變。

文化事業:改革開放前,全村的中國小校舍設施十分簡陋,文化設施非常落後。如今,一座現代化的文化活動中心已在鎮東建立起來,可爲本鄉農民提供圖書、影視、歌舞、棋牌,甚至培訓、上網等全方位服務,大大豐富了農民的文化生活。村裏所有中學、國小現都已逐漸翻新,新建了寬敞的校舍,更新了教學設備,師資力量不斷增強,高齡教師基本退休,教師同意由縣教育局調配,大學生下鄉支教現象高漲。各中國小並在義務教育階段,享受免學雜費、書簿費的待遇。至於幼兒園的小同學,都有校車接送,這樣,全村學齡兒童、青年,既能充分享受現代化的教育資源,又能保證他們出行安全,家長都感到滿意放心。

農村經濟:改革開放就是解放生產力,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農村經濟開始從單一農業經濟迅速向多種經濟發展轉移,推動了農村經濟全面快速增長。村裏有了企業家、養殖戶,甚至專業的養殖戶,如村民李大爺,養了幾千只雞,還承包了幾畝魚塘,又養了幾頭老母豬。這次寒假,我專程到他的半現代化的養殖場參觀,令人讚歎不已。每天他都忙個不停,一年下來的收入很可觀。村民華業,當年還是個到處打流的混小子,如今他開大貨車爲廠礦跑長途掙錢,漂亮的妻子則是家裏地裏一把好手,種地的畝數甚至超過了許多男人,家裏修其了小洋房,佈置的漂漂亮亮。村裏大部分年輕人到外地去工作了,比如到飯店當廚師,給人家安裝修理鍋爐,到私人的加工廠當噴漆工,更多的當然是進廠,每年下來,也取得了可觀的收入。

農村合作醫療:作爲生長在農村的自己,從小便知道了農村人看病的真正難處。城裏人得病有醫療報銷,可是農村人往往因爲沒有任何醫療保障制度,因此,在小病的時候一般是不捨得花錢去看而導致最後病情惡化轉成比較嚴重的病情,待到病情比較嚴重的時候必須去醫院看的時候,醫院動輒幾萬元的治療費用令農村大多數農民望而卻步,因此,在農村只要一提及看病,大多數農民都表示出無奈的表情。但是隨着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中國的經濟水平迅速發展,黨中央和國務院在近年來在全國推出了農村合作醫療優惠政策,使全國農民朋友興奮異常,農民看病終於可以有醫療保障制度了。我們自己也是受益者,我的爺爺奶奶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平時身體非常好,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最近幾年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從03年開始奶奶就患了骨質增生,而後又有高血壓、循環症等病,爺爺各種藥品的服用也不斷,這些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是現在全家都入了合作醫療,看病也有個底了,老人家的心情自然也就舒坦了。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農村另一個主要問題就是老無所養,城裏人年紀大了、退休了可以有國家的退休金來保障,而農民待到年齡大了失去生活能力了便只能依靠兒女來養活,不但給兒女造成了不小的負擔而且生活質量也急劇下降。現在好了,黨和國家在全國農村實行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凡是年滿60週歲的老人每個月都將領到國家發給的200元養老金,200元錢對於沒有什麼花消的農民來說基本可以維持日常生活了。看着村裏年滿60週歲的長輩們從村委會領到錢後的喜悅表情、看着他們在議論着自己也有“退休金“了,作爲我們晚輩也是看在眼裏、喜在心上。改革開放三十年了,農村的各方面建設和發展日新月異、發展迅猛,但是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得農民百姓心的政策。

農業方面:二十世紀末,全國颳起了一股“農民工”南下打工熱潮,村裏的年輕人都選擇了去南方的大城市打工,務農的重擔全壓在了老年人身上,一頭老黃牛,一個老人,獨自耕種着自家的幾畝田,不僅效率不高,產量也低,老人們還害了一身的病。沒到農忙季節,農民們總是一籌莫展。自從建設新農村以來,那些逼仄的梯田剷平了,河邊高大寬闊的河堤代替了以前的羊腸小路,田與田間修好了水渠,隔一段有個大渠,村民們再也不會爲了爭水而鬧得不愉快了。現在,寬闊的田裏再也見不到老牛緩慢的身影,全部機械化,統一播種統一收割,農民們再也不用爲缺少勞動力而煩惱了。

調查結果

在這次調查中,我瞭解到了家鄉近三十年的發展變化,在黨的政策的正確領導以及村民們自身的努力下,農村面貌煥然一新,各方面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績,農民過上了富足的生活。村民們紛紛表示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子女們的文化水平也越來越高,有了出息。農村的文盲情況基本掃除。通過這次調查,我深切的體會到改革開放給人們帶來的好處,不僅使農民翻身做了主人,而且在改革開放這條路上,走向了小康。

調查總結

這次社會實踐調查圓滿結束了,在這次調查中,我看到了農村發展中各個喜人的方面,無論在經濟、政治還是文化上,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在調查過程中,我也發現了一個不好的現象,很多二十多三十歲的青年,獲得了相當不錯的收入後就迷上了打牌賭博,甚至一晚上輸掉十多萬,弄得傾家蕩產,拋下妻兒老小落荒而逃。這種現象不僅存在於農村,也廣泛存在於許多城鎮。在此,我想對這些人說:致富不忘本,在家鄉高速前行的同時,我們自身素質也應跟上時代的步伐。最後,我想對家鄉再提一點建議:加強法制建設,加強人民的思想道德建設。這樣,家鄉的發展將更加全面。

篇12:農村社會實踐的調查報告

一、概述:

由於農村經發展慢,農民生活依舊沒有很富裕,特別是我們村沒有民辦企業,農民只有靠種糧食、外出打工等來維持整個家庭的生活。因此,我們村只能靠一些副業來爭得更多的外快,有養豬的,有養雞的,但是我們村以養蠶佔據最多。養蠶業由興到衰在我們村慢慢的演繹着。

基於我村養蠶業的興衰原因進行了調查,並基於原因闡述自己的一些觀點,並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

二、調查方式:

通過訪問本村養蠶的業主,以及上網搜查一些原因,加上自己分析原因。

三、養蠶業興衰原因:

一、興的原因:

(1)沒有更多其他經濟來源

農村畢竟是經濟發展薄弱,沒有更好的其他經濟來源,農民大部分是沒有接受過更好的教育,沒有文化知識。所以大部分農民只能發展一些自己能力所及的經濟,近幾年來養蠶、養豬、養雞等一些個體經濟興旺起來。農村不能和城市相比較,農村畢竟比城市是落後的,特別是教育,這樣使農民們吃了沒有文化的虧。

在農村尋找一些賺錢的事情是很難的,這必須考慮到很多東西,如農民的文化知識、農村的經濟發展結構等。因此,在我們村許多農民選擇了養蠶,這是我們村許多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畢竟他是易操作的主要經濟來源。現在應更注意農村的發展,改善農村經濟發展結構,注意三農問題,提高農村的教育水平。

(2)養蠶業賺錢快

之所以許多農民選擇養蠶業還有一個很總要的特點,那是養蠶業賺錢快,基本上養一次蠶只需要十幾天就可以上蔟,而且鎮裏回收並直接付錢。因此我們村許多農民選擇了養蠶業,畢竟這些錢來源可靠,可以解燃眉之急,農民所選擇了養蠶業。

許多外出打工的人可以超出十幾天在家裏幫忙養蠶,這樣可以減輕家裏的負擔。養蠶業一年可以養四次,這樣本村農民家裏一年可以有四次收入。時間短,見錢快,所以許多本村農民選擇了養蠶業。

(3)有鎮裏的技術支持

對於養蠶業,我們xx鎮是很支持的,因爲他是我們村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現在我們鎮裏建立了蠶繭站,還給每個村配發技術員,這顯示了本鎮對養蠶業的特別重視。由於鎮裏的重視使我們村的養蠶業近幾年來發展迅速,幾乎我們村家家都養蠶。

當養蠶在我們村發展的時候,技術員也會幫助村民們來解決一些難題,在鎮裏的領導下養蠶業在我們村興旺起來。當蠶繭形成時,技術員幫着村民們到鎮裏統一銷售,這樣農民們不用擔心蠶繭的質量問題。由此看來有鎮裏的技術支持,很多村民也會走上養蠶的道路,畢竟養蠶不用擔心技術問題。

(4)養蠶業多帶來的熱潮

許多本村農民當外出沒工作可干時,他們看到養蠶可以帶來家裏的補貼,於是各家紛紛栽種桑樹準備養蠶。從嫁接小桑樹到桑樹長大,村民們悉心照顧着,這是他們的心血。當養蠶業給村民們帶來很多收入時,其他人們也看到了明顯的收入,於是都紛紛種桑養蠶,這樣桑樹在我們村迅速生長代替了糧食莊家的生長。正是由於養蠶業帶來的熱潮使更多村民們升起了養蠶的信念。一批又一批的桑樹在田地裏生長着,從遠處望向我們村莊到處都是綠油油的一片,在我們村到處都可以聞到桑樹的氣息。這樣一來使村裏、鎮裏更加關注我們村的養蠶業,這就是所謂的養蠶熱帶來的熱潮。

1.服裝廠暑期社會實踐的調查報告

2.暑假社會實踐的感想

3.大學生社會實踐的總結

4.對暑期社會實踐的認識

5.有關毛概社會實踐的心得

6.社會實踐的意義

7.社會實踐的手抄報

8.2008暑期社會實踐的感想

9.社會實踐的論文怎麼寫

10.暑假社會實踐的報告(福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