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精選多篇)

第一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寒假調查報告

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精選多篇)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寒假調查報告

2014級材料化學02程喬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確定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是我國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是一項恢宏龐大的系統工程。而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們90代毫無疑問將成爲新時代,新社會的新力量。因此作爲時代的接班人,我們要時刻注意,關心國家的新政策,新建設。我們的祖輩父輩們,大部分都是從農村走出來的,他們對故土有着不一樣的情感。所以我將其選爲此次寒假的實踐主題,在調查相關資料和諮詢電視臺近三年來的農村變化後,現在將這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農村建設中的醫療衛生

目前,農民增收困難伴隨着一系列負面影響,尤其是醫療保障方面顯得更加突出,一些地方又出現了農民看病難,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絕境的現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的籌集標準爲每人每年55元,主要由農民個人自願繳納、地方財政補助、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三部分組成。

建國後,中國政府十分重視農村衛生工作,農村逐步建立了三級(縣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所、室)衛生服務網絡,基本解決了農村“缺醫少藥”的問題。另外,從50年代中期開始,部分農村開展了合作醫療。合作醫療指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個人共同籌資,爲農村居民提供疾病治療和預防的一種社區型醫療保障制度。合作醫療和三級衛生服務網絡相互配合,在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條件下,基本上解決了農民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問題。中國人口的預期壽命由建國前的35歲迅速上升到1996年的71歲,①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爲佔總人口80%的農村居民提供健康保障的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衛生服務網絡功不可沒。

然而,從80年代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以來,農村醫療保障發生了嚴重的衰退。隨着集體經濟的削弱,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發生了大幅度的滑坡,到1996年,全國農村參加合作醫療的人口由1976年的90%銳減到5%左右。②絕大部分農民失去了醫療保障,退回到家庭保障。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村級衛生所、室或不復存在,或者轉化爲私人診所。 合作醫療的衰退和農村基層衛生服務機構的消亡或市場化,導致農民醫療費用的急速攀升,大大越出了農民的承受能力。從1990年至199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由686.31增至2210.34,增長了3.2倍;而同期每人次均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分別增長了6.2倍、5.1倍,③醫療費用的增長大大超過農民收入的增長。在農村最貧困的農戶(佔4%)中,有一半屬於因病致貧或因病返貧。

新世紀,政府應該通過加大投入,合理規劃,提供幫助等多方面措施,切切實實把醫療衛生的重點重新放回到農村。(1)真正增加政府對農村的衛生投入,加強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醫療醫務人員的培訓,提高衛生服務質量。(2)加強農村公共預防保健工作。公共預防保健具有投入低、效益高的優點。必須改變目前基層政府忽視預防保健的現狀,要明確公共預防保健是政府的職能,政府應該加強這方面的財力、人力投入。尤其是在一些傳染病,慢性非傳染病、地方病等方面,預防保健尤其重要。(3)繼續發展和完善合作醫療 (4)、積極其他行式的農村醫療保障形式

二、家鄉政府的新農村建設的工作和成果

近年來,陽新縣委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着眼於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團結和帶領廣大農村黨員,深入開展“三級聯創”活動,開創了農村黨建工作新局面,有力推動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一是突出重點,強化功能,強基固本抓創建。以抓班子、隊伍、組織和陣地建設爲重點,推行鄉鎮綜合配套改革,實行黨政領導交叉任職,精減鄉鎮領導班子成員112人,村幹部1137人。公開選拔了6名鄉鎮黨委書記,培訓黨員幹部2.6萬人次,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項目800多個。二是創新載體,優化服務,深化活動抓創建。圍繞新農村建設目標任務,細化“五個好”目標要求,豐富活動內涵,優化服務形式,創新活動方式和活動載體,深入開展“雙建雙帶”和“一建雙培”活動。全縣由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幹部領辦、創辦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協會213個,創辦、領辦各類示範服務基地82個,興辦或入股聯辦服務企業12個,輻射帶動農戶2200戶;重點建設黨建示範村58個,在農民黨員中培養小康戶主135個,在農村富裕戶主中培養入黨積極分子1489人,其中發展入黨108人。

近年來,陽新縣政府高度重視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把此項工作作爲全區工作的重中之重,並制定了《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明確了新農村建設的階段性目標。爲確保新農村建設工作健康有序進行,區委、區政府成立了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並就新農村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展開了摸底調查。各鄉鎮街道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啓動實施了農民出行通暢工程、水電設施完善工程、人居環境提升工程、公共服務配套工程四大建設工程,涵蓋水(自來水管網改造、桶裝水入戶、農用橋閘涵)、電(新農村電氣化)、路(鄉村公路、主幹街道、衚衕里巷)、訊(遠程教育、有線電視、氣象服務設施)、村莊環境(淨化、美化、

綠化、亮化)、公共服務(衛生服務站、基層組織活動場所、農村社區服務中心)等20多個子項。截至目前,農民出行通暢工程共修建鄉村公路550公里,改造危橋80座,村內主幹街道硬化890公里,衚衕里巷硬化850萬平方米。水電設施完善工程總計投資3000萬元,建桶裝水生產廠2座,配備戶用飲水設備58860臺套,投資2.2億元完成420個村街的自來水管網改造。人居環境提升工程按照淨化、綠化、亮化、美化的原則取得實效。建立健全了農村長效保潔機制,實施石各莊鎮垃圾無害化處理試點。村莊主幹街道兩側及環村周邊植樹80萬株,種植草坪9萬平方米。安裝改造路燈3.5萬盞。粉刷牆壁65萬平方米,修建排水設施350公里。建成秸稈氣化站14座,建戶用沼氣池5330座。累計完成農村衛生戶廁改造6萬個。公共服務配套工程共建成健身廣場310個、休閒公園50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320個、基層組織活動場所390個。完成了260個村街、5.5萬戶農戶有線電視入網,實現有線電視全覆蓋。

三、建設社會新農村發展生態旅遊區

仙島湖生態旅遊有風景區建設研究:"新農村"應該包括5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小康社會"新農村"的範疇。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建設和諧社會、小康社會息息相關。其他方面我們都做到了,但新環境的工作成果比較少,現在就談談家鄉農村旅遊建設。

仙島湖景區地處幕阜山北麓、鄂東南百湖之縣陽新西南部,實爲1971

年王英水庫修建成功後,各小山頭在4.6萬畝的水庫水面上形成了1002個小島,恰似銀河星座,不是仙境勝似仙境

陽新仙島湖風景區於2014年成立,隸屬陽新縣人民政府管理。這些年來,在省、市、縣領導及相關部門的鼎力關心扶持下,在風景區及王英鎮全體幹部羣衆的共同努力下,大力實施招商引資政策,景區建設日趨雛形,景點規模日益壯大,遊客與日俱增,效益明顯凸現

王英鎮以旅遊開發爲龍頭,全面提高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認真把握仙

島湖旅遊開發的機遇;以生態養殖爲載體,突出打造生態品牌,以圈養的方式開展生態養雞;以森林資源爲依託,重點建設育林基地,充分利用山場優勢資源,通過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等方式擴大森林資源,建設育林、育苗基地,逐步建設森林公園,既保護生態環境,又爲旅遊開發提供資源。政府充分發揮優勢的原生態旅遊資源,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加強基層的組織建設,打造“生態名村、旅遊強村”。一排排風格各異的樓房,一條條寬敞的道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下的王英鎮不僅會讓仙島湖的開發環境更好,村民的生產生活水平也將會提高。

終章

通過調查,給了我不少啓發:社會實踐調查對我們當代知識青年必須掌握的本領,任何事情在沒有經過調查之後請不要輕易下定論。這就好比那些從未到過中國卻天天在大談特談中國的軍事、政治、經濟等問題的外國專家們。,僅憑看到的幾篇文章或聽到的新聞。不搞社會實踐調查,就不能更好的瞭解我們周圍的世界,就不能發現我們平常看不到的問題,就不能解決問題,就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我相信我們的祖國一定會建設的更加美好!!!!!

第二篇:關於新農村建設的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關於新農村建設的寒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這個寒假過的跟以往有很大不同,我第一次自主的做了一次社會實踐調查,是關於我們村近幾年經濟、文化、民生等方面發展變化的。第一次深入農戶、與村幹部交流,感受頗深。在調查中,我真切的感受到了我們村的巨大變化。同時,也看到了目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通過這次難得的機會,我在得到社會實踐鍛鍊的同時,也更進一步的瞭解了我的家鄉。

首先是經濟方面,在前兩年,榮烏高速公路的修建佔用了我村的大量農田,因此,村與村民得到了相應的補償。因爲當得水利條件差,農田灌溉不方便,所以每年農田收入不穩定甚至有嚴重歉收風險。而這種類型的補償每年都是固定的,所以村民都樂意接受。還有,近幾年工業園大批建設,既有佔用土地補償又能吸引村裏的大批勞動力,帶動了我村經濟的發展。另外,我村鹽灘承包年限去年到期,又有大筆承包費收入,因此,村裏按人口每人千元的補助金。我村在土地利用方面,近幾年,糧食種植面積不斷減少,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不斷增多,尤其是棉花,有些農戶通過承包土地大面積種植棉花每年也有相當可觀的收入。另外,從前年開始,我村開始批放開發養殖區,我村的養殖業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例如生豬、肉雞等的養殖。因爲有了較爲可觀的經濟保障,我村各硬件設施也得到了較大提高。前年,我村全面翻修了全村街道,實現了全面硬化。去年,我村各主要幹道全部安裝了路燈,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此外,還全面實現了電視信號數字化,讓村民看上了更多更清晰的節目。我村村民不再是單一種田,而且從事各種打工職業,實現了收入的多元化。村支書張春廷說,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裏,我村實現了村民收入翻番的任務。

在文化方面,我村去年加大了投入。建造了自己的籃球場、健身區。每天傍晚健身區都能看到老人的身影。我村還與鄰村聯合組建了秧歌隊、鼓樂隊、老年曲藝隊等,每逢較大的集會都會看到他們熱鬧的身影。在教育上,我村國小因資金不夠充足師資力量較弱,硬件設施跟不上人數少生源不足等原因與岔河國小合併雖然路途比以前遠了些,但讓孩子接收到了更好更全面的教育。同時村裏也越來越重視義務教育,努力確保每個適齡兒童按時入學,加大與學校溝通,儘量減少輟學人數。

在民主建設上我村也開始了落實行動,不再是以前的空頭支票。設立信訪舉報箱,有專人負責,每天清查一次,作好記錄,並及時與村領導溝通。村務公開欄切實認真的張貼村內財務開支、政策動向、上級指示等,讓村民儘快瞭解到。經過全村人的努力,近幾年我村取得了可喜的發展,(更多請關注:)並在2014年被評爲“文明村”。但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着諸多問題。

大量修路建廠房,佔用了大批土地,導致農田面積銳減。另外,工業園快速發展,在帶來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空氣、水等環境污染。水利設施不完善,農業灌溉不方便,人畜飲水有時困難。在文化、民主等方面人民羣衆積極性不高,認識不夠。各種政策落實體系還不完善,許多舊老觀念仍存在與村民之間,這對經濟文化發展帶來一些障礙。在醫療衛生髮面,雖然有自己的醫療室,但是人手不足,硬件設施條件差,醫護人員素質不高等問題依然存在,村民就一直病難的問題依然沒有徹底解決。

在這次社會實踐活動中,我感受到了家鄉的發展變化與存在的問題。只要全村村民同心協力,迎難而上,發揮優勢,保持發展,克服不足,解決問題,從實際出發,相信今後的家鄉會跟美好。

第三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踐調查報告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踐調查報告

近年來,萊陽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把握形勢,積極應對挑戰,以“三年大變樣、五年翻一番”爲目標,圍繞“實施三大戰略、實現四大突破、做好三篇文章、加強三大建設”,全力打造開發區、生物產業園、南海新區三大經濟板塊,着力培育食品加工、機械汽車、精細化工、生物製藥四大產業集羣,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持續膨脹規模總量,全力以赴促發展、保穩定、構和諧,經濟社會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勢頭。

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產值27.93億元,增長4.37%。農業增加值11億元,增長-2.8%。糧食總產28.8萬噸,比上年增長-2.96%;油料總產7.98萬噸,增長10.99%;水果總產22.98萬噸,增長5.46%;蔬菜總產96.77萬噸,增長6.53%。肉類總產4.07萬噸,禽蛋總產8.08萬噸,奶類總產6.06萬噸。水產品總產2.1萬噸,增長10.5%。全年造林160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19.2%。全市農機總動力68.2萬千瓦,增長1%。

萊陽市立足自身實際,縱深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農業生產理念、生產方式和生產手段的現代化,有效提升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農民創業致富能力和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2014年,全市農業增加值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11.5億元和5815元,分別增長24.3%和12.9%。目前,全市有100多個企業先後通過iso9000、iso14000、美國haccp等國際認證;龍大、魯花、

春雪3個企業通過歐盟gap認證;涌現出中國馳名商標2件,中國名牌產品2個。

萊陽市在新時期按照新時代的要求,對農村進行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建設,最終實現把農村建設成爲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首先應該瞭解的是,農業自身內在具有自然過程與經濟過程高度結合的特徵;在世界近代通過殖民化推進工業化的資本文明史中,農業內在特質不可能被根除,遂客觀上分化爲三個異質性很強的不同類型:一是大農場農業,主要是前殖民地國家(美加澳爲代表)因徹底殖民化造成資源廣大而得以有條件實現農業規模化和資本化;政府對應提出的則是公司化、產業化的農業政策和推進農業全球貿易的話語權。二是小農場農業,主要是前宗主國(歐盟爲代表)因歐洲人口增長絕對值大於移出人口絕對值致使資源愈益有限而只能實現農業資本化與生態化相結合,並且出現60%農場由兼業化中產階級市民兼業經營,遂導致一方面其農業沒有自由市場體制下的競爭力而政府對應設立多種貿易壁壘,另一方面與農業生態化高度相關的綠色社會運動從歐洲興起。三是小農戶農業,主要是未被徹底殖民化的原住民爲主的東亞傳統小農經濟國家(日韓爲代表)因人地關係高度緊張而唯有國家戰略目標之下的政府介入甚至干預———通過對農村人口全覆蓋的普惠制的綜合性合作社實現社會資源資本化,才能維持“三農”的穩定。

服務萊陽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必須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的奮鬥目標。

萊陽市農業產業按照“多元化、特色化、規模化”的方向發展,不斷“升級提檔”。目前,全市產業化農業產值已超過農業總產值的85%,3萬餘名農民受益。

魚蛤蝦蟹滿塘,牛羊雞鴨歡叫。萊陽注重推進農業的多元化,多元化產業收入佔到農村經濟總收入的75%,農民從中嚐到了甜頭,人均年收入達到5578元。多元投資還降低了農民的投資風險。目前,該市已形成奶牛、蔬菜、黃金梨等8項農業支柱產業。

“這幾年,俺靠大棚發了財,每年收入都在兩萬元以上。”沐浴店鎮沐浴店村村民朱翠芹高興地說。沐浴店村的黃瓜已成爲當地的特色產業,每天都有全國各地的客戶前來批發,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7150元。萊陽按照“立根本、抓特色、活市場、求突破”的思想,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目前,該市已形成了畜牧、水產、種養爲核心的三大特色產業,並創立了“龍大”肉食、“魯花”花生油、“春雪”肉雞等10餘個國內知名品牌,形成了“特色品牌—市場供求—產業調整”的鏈條模式,激發了農業發展的活力。

通過多元化、特色化的發展,萊陽農業凸顯規模效益。目前,萊陽已形成北部重點發展果品基地、中部發展蔬菜基地、南部發展畜牧基地的農產品區域佈局,已建成42萬畝特色蔬菜基地,年產量110.7萬噸,2個漁業生產小區實現漁業年產值3.2億元,全市肉蛋奶總產量達32萬噸。萊陽還推行“一村一品”工程,實現村落產業規模化,涌現出“奶牛村”、“草莓村”、“豬養殖專業村”等一批農業產業村,直接帶動農民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目標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重點在“三農”,難點在“三農”,關鍵在“三農”,同時,最後的突破口也在“三農”,出路還在“三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經濟發展是前提,在此基礎,按照“十一五規劃”的要求,全面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型農村形態。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利於農民和農村的全面發展,有利於發展農村經濟和提高廣大農民的生活水平,有利於現代化事業的整體推進,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

第四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7月1日

明天就要出發了,因爲要趕早上六點的車,晚上我們住進了校本部的地下公寓。公寓很簡陋,狹窄的過道,昏暗的燈光,讓人有一種莫名的窒息感,更鬱悶的是號稱“中國移動通信專家”的移動通信網絡竟然沒有覆蓋到市中心地下十多米。不過,第二天馬上就要離開,開始我們的征程,大夥兒很是激動,很樂意的住了下來。

由於學校資金沒有到位,同志們的錢都是湊來的。爲了節省4塊錢,我們從服務員那裏爭取到了一間沒有電視的房間。住宿安排後基本就沒事幹了,在“家世界”買了些早點後已經九點多了,按捺不住興奮,我索性沒有下去,就站在外邊發短信。把電話本上的朋友挨個騷擾了一遍,告訴他們:我要出發了!

四個戰友中,張玉雙考慮問題全面周詳,賀東強辦事幹練灑脫,陳海俊老成持重,大家來自不同的院系和年級,共同信念和目標使幾個並不認識的熱血青年走在了一起。

激動的餘溫還沒有褪盡,躺在牀上,紀律、安全、飲食、衛生、當地幹部羣衆的配合能否積極配合、是否會取得預期的效果……一個個問題幻燈片般在腦海中不停地閃過。雖然做了充分的準備,但是在可以預見的一段日期內我們前途未卜,加上外邊還下着小雨,感覺今晚還真有點“風蕭蕭兮黃河寒”的悲壯!

7月3日

汽車急馳了25公里後到了目的地——湟中縣。師傅把我們送到了縣政府門口。湟中縣政府是我們這次實踐活動的接受單位,也是調研的第一站,在這裏我們要了解全縣的基本情況,瞭解當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村民自治開展的基本狀況。不巧的是,因爲週末沒有上班,我們只好先去找落腳的地方了。拿着地圖,我們一邊找旅館,一邊熟悉縣城環境。受地形限制,湟中縣城區較小,街道分佈很奇特,餐飲、購物、車站、政府部門大都連在一起。三岔路口停着好幾輛發往西寧的旅遊車,和大街上不時地走過幾個阿喀,構成了這個高原小鎮上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7月5日

今天是第一天下村。一大早我們便拿着湟中縣政府開具的介紹信去了魯沙爾鎮。雖然有此“尚方寶劍”在手,但還是費了不少周折。起初,西山村委會主任好像對我們身份有所懷疑,不答應我們去村裏調查。在鎮黨委劉書記的“斡旋”下,他爽快地帶領我們進村了。

西山村距縣城約3里路,從城區出發,車子上坡又下坡,轉了三、四道彎,顛簸了十多分鐘後終於進了村子。村民民房前屋後是一片開得正濃的油菜花,放眼望去,在一塊塊綠地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魯沙爾盤踞在蓮花山之中,受地形限制,村民大多數居住在山腰地帶,一條狹窄而彎曲的土路是村裏唯一能走機動車輛的出口,我們拍照的時候,老支書特意叮囑我們一定要將進村的大路拍上。他說,村民遷到這兒已經很長時間了,但是當地政府修路的承諾一直沒有兌現,這條路嚴重影響着村裏與外界的聯繫,也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老人家希望我們的照片在某些地方出現後能夠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

爲了儘快進入角色,熟悉村裏情況,便於村民的接受,前任老支書幫忙組織了30多名村民配合我們,很快便打開了局面,我們和大家一起吃飯、拍照、聊天,盡情的“玩”了一個下午。

雖然今天沒有實質性的結果,但我們熟悉了村裏的基本情況,和村民有了初步的交流。爲以後入戶調查打開了局面。

7月7日

吃飯是“生存”的主要問題,這邊的飯忒不合口味,還超貴!昨晚花了4塊錢吃了一碗炸醬麪,鬧了半天肚子。今天我們決定轉移方向,找一家米飯館,可到街道上轉了幾圈,終究沒發現一家像樣的。就連遍佈全國的蘭州牛肉麪館影子就沒見到。連續吃了幾天的烙餅和泡麪後,才發現自己竟是如此的想念蘭州牛肉拉麪,要知道,學校食堂的拉麪難吃可是榜上有名的。沒辦法,只好重操舊業,回去繼續煮麪了。哎,生活就像一包方便麪,太難了!

第五篇: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標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學院:

專業:_

班級:

姓名:

學號: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調查分析報告

摘要:

“農民、農村、農業”問題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爲此中央連續幾年以中央一號文件的形式,強調農業發展的重要性,並提出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莊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現代農業。

關鍵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使命加快文明推進

一、調查目的

爲更好的領會中央政策,使之與農村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以便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背景資料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並不是最近才提出來的。有關文獻資料表明,上世紀50年代,我國制定國民經濟發展“二五”和“三五”計劃時,就曾提出過“建設社會主義農村”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至少在1982年、1983年和1984年的三個中央1號文件、1987年中央5號文件和1991年中央21號文件中都出現過這一提法或基本相同的提法。但必須看到,這次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其背景和內涵與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可以說有着鮮明的時代特徵和非同尋常的重大意義。

三、現階段狀況

現階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絕不僅僅是一般性的村容村貌整治(當然包括這方面的內容),而是既要求發展農村生產力,又要求切實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既要求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又要求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既要求加強農村物質文明建設,又要求加強農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內容非常豐富。可以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涵蓋了當前“三農”工作的主要方面,包括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現代化的核心內容,能夠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各個方面有機地聯繫起來,成爲農村全面工作的“龍頭”和“主線”。抓住了這個“龍頭”,就抓住了農村改革發展的關鍵;把握了這個“主線”,就把握了農村改革發展的全局。因此,我們應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爲新階段統領“三農”工作的總思路和總要求。

四、主要做法

一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有條不紊地進行,不能照搬他村發展的模式,要有自己的規劃,要有讓農民贊成的規劃,要有讓農民參與的規劃。

二是利用各種渠道向農民宣傳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和重要意義。有時農民對中央的政策瞭解的比較偏面,需要村支兩委和黨員率先垂範,並向農民宣傳好中央的惠農政策,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激發農戶投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熱情。

三是築巢引鳳,招商引資。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首先要打好基礎,把各項基礎設施建好,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前提下,向外多宣傳,利用好自身的資源和環境優勢,多方吸引資金和技術,發展其他產業。

五、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田基本改造亟待解決。村境內農田參差不齊,不便耕作,水渠常常淤阻,年年需要花大氣力清淤,耗費了農戶大量時間和精力,從長遠打算應着力進行整治和改造。

二是林業經濟發展較爲粗放。農戶對林木圓竹的加工僅是半成品,在市場中的銷售利潤不高。林木加工點分散,沒有形成相當規模的經濟聯合體和協作組織,存在互相壓價,虧損經營的情況。

三是飲水問題。有部分地下水受到污染,且村民各自打井取水極不方便。鋪設自來水管道有利於農民生產、生活,但目前缺乏項目資金。

四是村內道路需要繼續建設。土路泥濘難行,爲部分村民出行帶來一定困難,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心村的優勢地位爲農民勞作、生產、生活帶來較大阻礙。

五是村民環境保護意識需要加強。中心村聚居村民較多,因此產生的生活垃圾也較多,加之村民環保意識不強,垃圾隨處堆放、亂倒現象沒有有效改變。在加強宣傳的同時,需要設置垃圾箱,安排專人清潔街道。

環境問題尤爲重要:

當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比較嚴重的環境問題,又嚴重影響到了經濟健康,順利地發展。當前農村經濟也在飛速發展,在發展的同時,給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主要是農業生產污染和人們的生活污染等。

農業產生的污染主要來自於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化肥、農藥的過量施用和規模化養殖產生的畜禽糞便。過量施用化肥、農藥會形成從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到空氣的“立體污染”,會造成河流、湖泊的污染及對生態系統的損害。農田化肥、農藥通過排水溝渠流失到河流、湖泊中,導致水體富營養化藻類過量繁殖,水中氧氣減少,魚類數量減少甚至全部死亡。

有專家估算,目前我國水體氮磷污染物中來自工業、生活污水和農業面源污染的大約各佔1/3,但這只是很粗略的估計。不管具體數字是多少,過量施用化肥、農藥導致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已經成爲我國最受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農村生活垃圾問題也是導致環境污染的一個主要原因。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在生活中製造的垃圾在大量增加,垃圾的類型繁多,這也成爲生活垃圾難以回收處理循環利用的原因。

往日的小河潺潺早已不在,水面上漂浮着散發着陣陣惡臭氣味的垃圾,秀麗的鄉村美景也被白色污染籠罩上一層陰影。這是由於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但環保意識不強引起的。

這是一種失調型的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關係,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無視自然規律,掠奪性地開發資源,同時,經濟活動帶來的大量污染物進入環境中,超過了環境的承載能力,導致環境狀況惡化,自然資源匱乏。一方面,資源匱乏和環境惡化引起經濟停滯不前和衰退;另一方面,經濟停滯和衰退使人們沒有資金和能力去改善環境狀況和改進先進生產技術,只能進一步向自然環境索取資源,導致環境危機加重。經濟衰退與環境惡化相互促動,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面臨的資源與環境問題。資源和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淡水、耕地、礦產等主要資源從整體上看,數量短缺、質量下降、開發成本增大,將對國民經濟產生較大的制約作用。

事實上,農村經濟發展與控制污染,二者之間並不存在矛盾性。生態環境的問題已成爲制約我國農村和農業在經濟方面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缺少政策和制度,同時業缺乏相應的機構向農民宣傳污染的成因和防治方法,並鼓勵農民採取有效的技術和管理經驗。

六、發展建議

(一)圍繞“生產發展”目標,增加農民收入。

發揮地理和資源優勢,調整農林業產業結構,做好“田裏、庭院、市場”文章。同時大力開展“陽光工程”,進一步加強村民的技能培訓工作,爲輸出務工村民提供就業保障和法律服務。

(二)圍繞“生活寬裕”目標,提高羣衆生活質量。

(三)圍繞“鄉風文明”目標,紮實開展文明村建設活動

(四)圍繞“村容整潔”目標,實施生態村建設工程

(五)圍繞“管理民主“目標,建設民主法制示範村

七、小節

我國現在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能模仿西方發達國家這種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應該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農村亦是如此,我們應注意以“可持續”的發展思路來發展農村。堅持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與環境保護相統一,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並舉,大力提倡生態道德,進一步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生態保護型社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惠民工程、德政工程。但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緊緊依靠廣大農民的參與。深入發動羣衆,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