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大三下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大三下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大三下社會實踐報告篇1

(一)社會實踐活動基本情況概述

k loudly 全員隊伍情況介speak loudly三下鄉全英隊伍是今年經貿學院新增的兩支隊伍的其中一支,全英隊伍是爲了更好地將三下鄉服務與廣外特色相結合而提出的,也是應當地學校的要求而設立的。今年speak loudly和另一支全英隊伍edelweiss共同前往韶關市曲江馬壩中學進行三下鄉活動。 我們隊伍23名成員分別來自廣外的經貿學院、英教學院和管理學院,橫跨大一、大二兩個年級。在整支隊伍隊員設置方面,我們共有義教組組員11人,調研組組員7人,文宣組組員3人,後勤組組員2人,其中文宣組組員和後勤組組員也會擔任少量義教工作,隊長和副隊長也是義教組組員。隊長黃河是國家獎學金獲得者,領導管理經驗豐富;副隊長樑詩怡是英教學院團委副書記,認真負責;調研組組長蔡先達是經貿學院勤儉主席同時也是輔導員助理,溝通交流經驗豐富。

我擔任的是隊伍裏的義教組組長,負責三下鄉隊伍的整個教學工作。此前,我也參加過一次三下鄉,並擔任隊伍中的英語課組組長以及班主任,所在的隊伍“鄉遇”在上一年評選中最終獲得校級優秀三下鄉隊伍的稱號,個人也獲得了校級“優秀三下鄉個人”稱號。有了上一年的工作經驗,對於今年三下鄉的工作,個人內心更加清晰和明確了。

k loudly 全英隊伍義教組計劃安排

在制定我隊隊伍三下鄉的義教組工作計劃前,我們通過網上資料搜索、採訪上一年部分隊伍義教組組長了解目前鄉村英語的教學情況。並總結出了一下幾點:

① 忽視英語的語音形象,造成“一條腿走路”

學生中普遍存在發音不準的現象,而且在學習過程中通常只寫不讀,甚至簡單的日常用語都無法流暢地表達,學成了不會交際 的“啞巴英語”。只靠文字來學習英語,相當於一個人只用一條腿走路。

② 無視語言的實踐性,偏重了語言知識的傳授學習

在升學壓力下,教師只注重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把鮮活的語言訓練材料變 成單純的語言知識來傳授;而學生,也往往忽視了英語的實質是一門語言,忽視

語言的交際運用和實踐。

③ 缺乏對課堂的興趣熱情,只是被動地參與學習

學生普遍感到課堂活動枯燥、乏味,喪失對英語學習的動力,逐漸失去其前進的自信心,從而成爲他們語言發展的桎梏,影響他們學習潛能的進一步發掘。

在對鄉村學生英語的基本情況進行摸底以後,針對隊伍的教學對象,我們明確了整個義教組的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並根據組內每個成員的優點進行人員安排。

① 教學對象:

七年級升八年級,英語基礎較爲紮實的學生。

② 教學目標:

speak loudly!讓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

在九天的教學裏,以“能聽會說”爲突破口,培養學生的自信,讓學生真正愛上英語。 在教學前期改善學生髮音不準、不敢開口的情況,讓學生掌握音標拼讀以及正確的英語發音;教學中期以提高他們的詞彙量、鞏固語法學習爲主,讓學生開始在自主學習中運用所學知識方法,並開始將學習內容運用到實踐中;教學後期要求學生在“聽”、“讀”方面有較大提高,寫作能力明顯加強,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檢驗各類課程的學習效果。

③ 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主要分爲兩個板塊:基礎版塊和提升板塊,分別佔百分之60%和40%。

基礎版塊注重培養孩子聽說讀寫的基本能力,紮實基本功。提升板塊注重語言的交際應用和實踐,體驗西方文化,提升孩子的個人能力。其中基礎版塊的課程包括:音標學習、語音語調、趣味單詞、短文書寫、英語閱讀等;提升版塊的課程包括:電影欣賞與配音、西方文化課、交際英語、英語演講比賽等。

總體的教學進度以基本音標爲基礎,再延伸到語音、詞彙、閱讀、寫作,從易到難,從點到面,層層深入。同時輔助添加趣味性課程和競技活動,讓學生在輸入的同時主動地輸出,反過來檢驗並強化所輸入的知識。

④ 教學人員安排:

(二)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介紹

在本次韶關曲江區三下鄉活動中,我們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經貿學院speak loudly三下鄉全英隊伍義教組在曲江區馬壩中學開展了爲期9天的義教活動。作爲隊伍的義教組組長,我的在三下鄉期間的主要工作是:①跟進各個課程的教學情況;②及時瞭解學生對教學情況的反饋;③主持每晚的義教組總結大會;④與班主任及時溝通,關注學生動態。

下表是下鄉九天詳細的課程表。

1. 學生情況

1) 初期:學生水平參差不齊,課堂參與出現“兩極分化”。

班級裏學生年級跨度大,從六年級到八年級的學生都有,年級上的差異自然就造成了學生知識層面上的不一致,學生水平的縱向差異增大了教學難度。同時,即使是同一年級的學生,由於個人學習能力的不一樣而出現的學習水平的橫向差異也給老師的備課增加了一定的難度。此外,在課堂的參與程度上學生“兩極化”嚴重。有的同學很踊躍舉手回答問題,有的同學在課堂上卻表現得異常安靜,聽課效率不佳。部分同學過於活躍的表現有時候會導致老師對學生課堂接受能力做出錯誤的判斷,從而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學進度和難度。

2) 後期:高年級帶動低年級,水平好的學生帶動基礎差的學生,熱情高漲。

隊伍的教學難度控制在七年級升八年級的水平,班上部分小升中,以及基礎薄弱的七年級學生聽起課來還是有點吃力。經過了幾天的相處,不少學習能力比較好的學生主動幫助旁邊跟不少的同學,爲其講解題目。學生的相互幫助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絕大部分學生都能熱情高漲地融入到課堂中來。

2. 教學情況

1) 聽課制度和總結制度保證全面的教學反饋,提高教學質量。

爲了更快更全面地瞭解學生的情況,合理安排我們的教學內容,我們在組內實行聽課制度和總結制度。每天每個老師都要聽至少一門課的內容,聽課時留意學生的課堂反應以及學習水平,同時記下授課老師的教學上不足的地方。總結制度體現在每天晚上的組內會議,聽課老師反映當天所觀察到的問題,而授課老師則表達自己的直觀感受。通過組員之間的充分交流,老師們能更好更全面地瞭解到學生的情況在,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方向和內容,避免了等到上課時才發現教學難度與學生水平差距大的情況發生。同時老師們相互提出課堂的不足,避免同樣的錯誤在其他老師身上發生,極大地提升了整個義教組的教學質量。

2) 重視方法的傳授,培養學生英語學習習慣,做到授人以漁。

鑑於隊伍下鄉的十天的時間很短,除了教給學生知識外,我們更希望針對他們自身的情況教授他們英語學習的方法,培養他們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因此在課堂的教授方式,我們側重於方法教授和實踐的結合。我們拒絕填鴨式的方式教授知識,更拒絕通過題海戰術在短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做題能力。從英語聽力、語音語調到單詞記憶和閱讀寫作,我們都重視學習方法的總結。從學生日記中,我們看到他們對這種方式的認可,有學生寫道,“聽力課上老師講的方法好有用,讓我做題更有技巧了”“老師在單詞課上講的方法好有趣,以後我也要試試。”全英式的課程設置對於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時老師們主動與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也使得班級裏面英語學習氛圍濃厚。

3) 導師制、日記交流、師生共同值日製度加強師生互動。

除了在課堂上通過各種遊戲和問答形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外,在課後我們也通過導師制、日記交流、師生共同值日等方式和學生進行更深入的瞭解。我們鼓勵班上的孩子們每天都要寫一篇不少於五十字的日記,日記內容可以包括孩子對老師教學狀況的建議、對課外活動的想法等等。班主任每天都要看完學生的日記,並做出適當的評語,導師要看完所帶小組學生的日記,也要做出適當的評語。日記上的交流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讓老師們獲得更直接的課堂反饋。

鑑於平常的班級有幾十個學生,老師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的感受,我們設立了導師制度——隊伍中(班主任除外)每一個老師負責三個同學左右,形成導師組。導師可通過平時的課堂休息時間的聊天、課外活動的共同參與以及課堂上的互動到達與同學們交流、交心這一目的。此外,每天下午放學後4:30分-4:50分爲導師與所帶小組同學的固定交流時間。導師們主要負責關心同學們在下鄉期間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況,包括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課後活動的參與程度,與班級同學的相處情況等。希望通過導師制,老師們可以更瞭解學生的情況,讓同學們有享受更貼心的關愛。

師生共同值日製度是指在每天安排的學生值日的同時,學生所對應的導師要和學生共同參與到衛生打掃當中。共同值日不僅拉近了導師和學生的距離,也可以增加導師與學生接觸的機會,有利於導師爲學生的後續發展提供更好的建議。

3. 教學成果

1)大膽開口說英語,勇敢表現自己。

讓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是speak loudly隊伍一直秉承的理念。在這九天裏,通過隊伍成員的努力,絕大部分學生都能在課堂上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還有些同學在課後於老師交流時也努力融入一些英語對話。在家訪時,不少家長向我們反映學生那幾天學英語特別來勁,每天起牀都會早讀。在我們精心爲學生舉辦的時裝設計展中,在講解作品、介紹設計理念的時候,學生們都紛紛嘗試採用英文講解。雖然用英語介紹無形中加大了難度,但學生們都能勇敢地挑戰困難,表現最好的自己。

2)掌握英語學習技巧,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水平,增強自信心。

根據課堂老師的反饋大部分學生都達到了他們的預期標準。在閱讀能力上,學生能夠系統知道基本的閱讀考試技巧並善於運用。在口語能力上,不少學生的語音相比起開營時變準了許多,也懂得了朗讀時基本的停頓和感情,同時在日常用語上的細節問題有所注意。

大三下社會實踐報告篇2

對於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我們的理解是,可以藉機走出校外,走進社會,對於大部分時間賦予課堂的我們,是有新鮮感而有益的,當然,少不了或多或少的困難。其好處有三,基本的:增進隊員間感情;鍛鍊自己的技能;進一步瞭解社會。至於其他的好處,如認識一座新城市,參觀新的人文景觀,隊員間互相學習等等,自然是不勝枚舉的。每個人下鄉回來,都會有很多的感觸,因爲實踐時間太短,離開之時正是情感高漲期,卻又是一個無奈的告別時,來不及一一拾掇情感,只好在歸來後宣泄於文字間,卻仍是帶着抹不去的遺憾。

這次隨隊去xxx國小,也是圓了我一個支教夢,但也很無奈地擔負着調研的重任,但最後,這份無奈卻成了幸運,令我欣喜。有時幫忙一下後勤,原以爲後勤是個輕鬆的活兒,因爲自己對於煮飯做菜也略懂一二,但很快發現,大鍋飯大鍋菜,不容易。最後的彙報演出,我成了舞蹈排練老師和主持人,這是我沒有預料的,因爲這兩件事是我不敢涉足的。很感謝x璐和x君,讓我邁出瞭如此可貴的一步,雖然似乎微不足道,但對於我的人生,贈與了一份自信。10天的日子,當然不是順利流淌過去的。在與xxx服務隊的博弈中,我們有了意外收穫——談判的經驗,同時,互相看到了更多的團結和共鳴。

我想,可以一一述說一番。

一、關於支教

我們的授課對象是國小生,三四年級居多,剛開始有些同學覺得大材小用了,只有我們的隊員知道,授課的難度,是難於中學課堂的,因爲,我們習慣了緊密邏輯的思考,要使國小生聽得懂我們的課,授課語言、方式、內容等方面的設計需異於平常的試講訓練,不易做到。我只好告訴自己一句話:回到童年。我講的是歷史人物故事,共八節課,分於四個班。本來想着講岳飛和孔子,到了目的地,思考良久,覺着內容太多時間不夠,只好作罷,只講岳飛。

我的課堂,本想着以說書的形式呈現,但有些名詞需要寫在黑板上作闡釋與演示,只好增加了轉身在黑板上比劃的動作,而該表演的段節,自然是認真落實的,當然,自覺得遠遠達不到自己心中的要求,但至少做了更進一步的嘗試,看到了小朋友們的歡笑,這歡笑源於我,就足以使我欣喜萬分了。講課中還是存在一些緊張與不成熟,雖然一部分源於進入課堂的隊員的影響,但大部分還是源於自己的準備不足以及不合理的準備。何爲不合理的準備?就是把課堂準備認爲是背講稿,而背講稿正好限制了課堂上的互動與臨場發揮,在課堂上,常陷入講稿與實際課堂的糾結中。

在我的課的最後,我破天荒地教了小朋友們一首歌——《xxxx》。第一次在課堂上教唱歌,於我而言,新鮮而激動。有一天上午,連教三個班,聲音都啞了。雖然自個兒唱得不好聽,但聽見小朋友們鏗鏘的歌聲,誰不自豪呢?支教的人,都覺得自豪。

二、關於調研

前面說過,本覺得調研是件無奈的事兒,因爲去年我參加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就是調研類的,所以不想在今年再做一回,沒新鮮感,但因於我所謂的“調研經驗”,卻成了本隊的調研負責人。而爲什麼最後無奈成了幸運呢?我自有辯解的道理。本次調研的課題是:幸福廣東,握手共處——以潮州登塘地區爲例探析外來工子女與本地同齡學生融洽狀況。隊伍中有潮州的隊員,告訴我們,潮州這地方,排外情緒甚濃,他們小時候便受過這般毒害,歧視外地的同學,待長大之後,才真正懂得了互相尊重和平等相處。父輩對於外來工的排斥在孩子當中也有顯現,影響了外來孩子與本地孩子的交往,這實在是一個很值得探究的問題。

調研的準備做得不足,但走出去的發現足以讓我們欣慰。我們以登塘國小爲中心點,走訪了當地村民、外來工學校老師、村委會書記、當地學生、外來工等等,獲取了很多有用的信息,使原先對於調研的模糊思路漸漸清晰起來。調研就是這樣的,不是一下子明瞭,而是漸漸地發現。在登塘鎮的大街村巷間穿梭,派發問卷、做採訪,領略了潮州地區的生活文化。而對於陌生人的交流,是我最喜歡的。在廣州時,就時常一個人走進菜市場屋巷之類的,同人交談,體會接近真實生活的樂趣。潮州的茶,讓人應接不暇,一小杯一小杯的喝,不停歇。有一次去採訪登塘村書記,村委會的人,一個接受訪問,一個沏茶和斟茶,我訪問的時候實在受不了熱情的邀請,問一句喝一杯,喝一杯問一句,好在採訪不算太長,否則這般喝下去,真得走不動了。

在調研中發現,潮州地區的確有排外的傳統。父輩對於外來工的排斥是影響小孩間的交往的,如本地小孩會排斥和欺負外地小孩。這種不和諧的現象,除了排外傳統的影響,當然還有別的因素,如父母的教育方式、學校的態度、當地政府機關的態度、外來小孩的自身心理、語言障礙、生活習俗習慣差異等等。想想xx年的潮州古巷鎮6·6械鬥事件,對於外地小孩與本地小孩的這種交往狀況有些擔心,會不會從小造了陰影,在成年之後爆發出來?或者,古巷鎮的械鬥事件,主要原因就是來自潮州人從小的排外與歧視?這種擔心並非是空想的,因爲據一些學生的反映,常有本地的高年級學生羣毆外地的學生,老師只是在事後作些批評與懲罰,少有平時特意的訓示。而外來工家長們忙於工作,對這類事不大關注,使得一些外來工子女變得孤僻。

而我們也可以在調研中看到希望,因爲現在孩子越長大,無論本地外地,對於排外與歧視,都沒有多大的感覺,都能互相尊重,或許他們已經不在乎父輩認爲的所謂來自外地人的“侵略”,覺得生活在同一個地方的人,沒必要去作一番區別。雖然如此,也不能掉以輕心,有個潮州的朋友對我說,那些外來子女小時候的陰影還是有的。我們在調研報告中有一些建議,希望看到的人能有一份認同和思考。對於報告的撰寫,很有難度,因爲準備的不足、計劃執行不力、資料整理難度大等原因,而我們很用心去做了,是足以令自己欣慰的,而最終會有一份令人滿意的報告。我在調研過程中,感覺像是遊玩了一番,在遊覽新的人文景觀,愈加覺得新鮮而有趣,如民居屋角的石柱,被當作鋪路用的清代墓碑,等等,若果我放棄了調研,那真是可惜了。這不足以“幸運”形容之嗎?調研的人,都應該覺得幸運的,因爲我們一起發現了很多,引起了很多未有過的思考。

三、關於後勤

我對於後勤,本是沒什麼貢獻的作爲的,但有時看着後勤組的勞作,也蠻有感觸。後勤的夥伴,主要是負責隊裏 9個人的伙食,這活兒不簡單啊,買菜煮菜煮飯。買菜呢,衆口難調,在駐地思量着,在菜市場裏還要徘徊良久,要買得好菜,也要買得便宜價。語言不通是個障礙,x華說,潮州話聽不懂,潮州人的普通話更聽不懂,所以每次買菜須得會潮州話的人陪同。會潮州話的隊友跟着後勤組去菜市場,到了菜市場後勤組卻儼然成了跟班兒,問價還價的自然是能對話的隊員。買菜的日子,除了常聽翻譯而熟悉了菜價,對於潮州話還是一頭霧水,連一二三四五六七都分不得個清楚。

做菜是不容易的,後勤組裏沒有多少好手,即使有,也習慣不了大鍋飯大鍋菜,而動刀動鍋的一個人纔好做,多幾張嘴指指點點的就使得混亂了。潮州菜粵菜都有做,叮叮噹噹的總不免夾雜着怨言,最後大家自然能互相諒解。我有時候幫忙切菜,開始那幾刀還挺順手,慢慢就埋怨說這刀太重了,不得勁兒。做早餐和洗刷餐具是全隊人輪流的。而6點起做早餐的事兒,後勤組必須有人摻和,非後勤組的人只有那麼一次,只苦了後勤組的三位,輪流6點早起陪同,常常還要做大部分的工作。有時候早餐是不夠吃的,大家只好將就。刷洗餐具不是個難事兒,大家都做得很愉快。大家對於後勤組的夥伴都表示非常感激,因爲大家都有參與過,或者圍觀過,自然理解。也許大家心裏都有一句話:別拿做飯不當正事兒!

四、關於匯演

支教的最後,自然要有個彙報演出。在下鄉之前就準備了小品的劇本,但後來發現,排練的時間實在不足,劇本有些長,劇中人物太多。有一天夜裏想到了一個對口相聲劇本,想跟田輝排練,也是因爲時間的關係,只好作罷。田輝是來自湖北的孩子,本想着讓他在同學們面前表現一番,讓他自豪和自信一番的,後來自我安慰地想,還有別的方式呢,確實有。x璐要帶領孩子們排練舞蹈串燒和合唱,見我沒節目負責,就讓我幫忙排練舞蹈。這實在出乎我天大的意外,我對於舞蹈,有敬心而無悟性,如何可以這般誤人子弟?但x璐給了信心,她對於我的相信使我相信了自己。於是熟悉了音樂,練習了基本動作,磨蹭幾天,我終於開始人生第一次教人跳舞。排練過程中,歡笑連連,實在讓人開懷,看着小演員們不斷進步,很欣慰,對於他們,也對於自己。但我在排練中的示範和在排練外的練習,被x璐笑稱很陶醉,我想實際是四不像了,這沒關係,主要在於動作指導和糾正,我的示範可做令人歡樂的因子了,果然看我跳舞的人都樂了。

彙報演出與遊園大會的工作安排會議上,x君讓我接了主持的任務,這又是一個意外,但我曾經想過主持一場匯演,活潑地,但又很糾結,這個匯演,有領導在場,該用些什麼風格來主持呢?所以在主持稿的撰寫上,有了一些煩躁,最後在x璐的幫忙下,還是完成了稿子。匯演當天,前面的主持,是很中規中矩的',偶爾有一些“小朋友們跳得好不好啊”“我們再次用掌聲感謝他們好不好”之類的話語營造一下氣氛,也用於對錶演的小朋友作一些鼓勵。在遊園之後我們全體隊員的表演是合唱《愛因爲在心中》,我看着一張張小臉,想起那些給他們上課、帶他們排練和跟他們談天玩耍的情景,哽咽着實在唱不下去了,最後藉着音樂對他們做了表白——“你們喜不喜歡大哥哥大姐姐們”“大哥哥大姐姐們也很捨不得你們”,一張張小臉哭成了花臉,大家都很感動。事後我對隊友說,我的主持還算是成功的,因爲我把那些小屁孩搞哭了。匯演之後是關於xxx服務隊的自我介紹,之後是我們與小孩子們的告別,大家都捨不得離去,因爲眼淚流個不停,哇哇的哭聲別以爲是誇張,當時還真是環繞在身旁。在我與田輝告別的時候,有個小男孩哭着走到我身邊,對我說:“老……師,一定要……記得……來看我們。”我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說:“好好。”我實在不敢做出更明確的承諾,或許,這一輩子都難以再見面的,縱使如何捨不得。而xxx服務隊的隊員做出了令我們不解的舉動,在大家告別的時刻闖進課室,召集了小朋友,訓示他們接手後上課的規矩和時間,完全不理會我們的淚眼相望和無語凝噎。但無論如何,大家都收穫了滿滿的感動,收穫了這麼多人給予的不捨。我們應當感謝那一次匯演,讓我們看到了我們與小孩子們的感情的昇華。

五、關於“談判”

7月8日,xxx服務隊的踩點隊員到達登塘國小,晚上就找了我們談判,關於洗澡房的使用問題。我們剛開始覺得他們是不速之客,因爲實在搞不懂爲什麼會有兩支隊伍同時出現在同一個服務點,可能是該國小校長沒考慮周全的原因,也有因爲xxx服務隊在與我們隊伍溝通上的不足。重點在於,如何解決問題,既來之則安之。隊伍裏大家各抒己見,總結意見,代表便與對方交涉,交涉中代表也常常回來商量。談判中沒有大的矛盾,最後達成共識,皆大歡喜。而次日晚上,對方卻希望我們儘快結束課程與匯演,因爲支教服務對象是一致的,我們按計劃進行指教,卻是阻礙他們支教的開展,他們提出讓我們提前一天結束,他們推遲一天開始。但我們是不願意的,談判無果,有一些小摩擦。只好約定次日找校長面談。

我們回到宿舍,就商量對策,知道自己佔着上風,卻總是不放心,討論出了若干個方案,以防萬一。也許可以用同仇敵愾來形容當時的氣氛。而次日與校長的面談,卻意外地勝利了,我們不用讓步,校長說服了xxx隊伍的代表,他們只好作罷。但我們,平日裏見着,互相間,也是笑臉相迎、以禮相待的,不管怎麼說,談判桌上是對手,桌下是可以成爲朋友的。在彙報演出前後,我和他們的隊員互拍着肩膀,傳達了友誼。我們最後一晚,一位隊員的爸爸爲我們在廚房勞作時,被爆炸的打火機灼傷了手,大家都很着急,xxx的同學立刻趕了過來幫忙,義不容辭的樣子,實在令人敬佩。在談判中,我們學會了爭取權益,也學會了尊重別人,也相互看到了我們之間的團結一致,實在是好事。要感謝xxx的朋友。下鄉之後的日子,整理那些記憶,總是感覺很遺憾,只覺得那些日子爲什麼不能再延長些,告別的時候才突然生出那麼多那麼深刻的不捨,好多話想說,好多話想聽,卻只好想象。記憶在腦海中,久了就會模糊,只好翻看着那些照片,平日裏夢着下鄉十天那些事兒,不願意生疏。

大三下社會實踐報告篇3

參加了學校舉辦的××中醫藥大學大學生“三下鄉”醫療服務活動,前往××××縣爲村民提供醫療服務,收穫頗豐,現總結如下:

一、實踐時間:

xx年7月13日~xx年7月20日

二、實踐地點:

××省××市××縣

三、實踐總結:

“三下鄉”指文化下鄉、科技下鄉、衛生下鄉。其中衛生下鄉包括醫務人員下鄉,扶持鄉村衛生組織,培訓農村衛生人員,參與和推動當地合作醫療事業發展,我們此次就屬於衛生下鄉。

第一天,在隊長帶領下,先去了××××縣的半程醫院,隊員被分成幾個小組,分別在婦產科、中醫科、內科見習。我分在內科,跟着主任見習了一天,學到了很多知識,見了很多病例,有輸尿管結石、心衰、帶狀皰疹、感冒、貧血等很多患者,我在一旁邊看主任看病,邊忙着給患者量血壓、開化驗單,遇到典型的病例,主任還會停下來認真的講解給我們聽,我在學校學習的心電圖診斷、和化驗單的知識,都一一在此得到了複習,還新學了原來課上沒講的知識,比如說如何看腦電圖和腦ct。閒暇時間,我們還大體瞭解了××縣地區常見的一些疾病,爲以後幾天的醫療下鄉服務做了準備。

第二天開始,我們醫療服務隊就來到了××縣其中一個村莊,在村裏借用大隊部的場院,爲村民提供免××的醫療服務。村裏的衛生條件很有限,很多村民尤其是老人看病因爲種種原因都去不了醫院。在這些患者中,其中得高血壓的佔了大多數,而且很多因爲對高血壓認識不足而導致了中風,其他的就是低血壓、類風溼、感冒之類的疾病。我們爲其提供了就醫諮詢、疾病診斷、日常保健和用藥指導,還現場爲很多村民進行了推拿按摩,解決了很多村民的健康問題,同時也提高了我們自己的技能。村民都很熱情,看完病後都表達了對我們的感激之情,盛情邀請我們去家裏坐坐,讓我們覺得此次“三下鄉”來的很有意義,是非常值得的。如果還有機會,我願意再次爲“三下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三下社會實踐報告篇4

20xx年7月11日,河南科技學院藝術學院爲我們提供了一次學習軍隊老幹部優秀事蹟的機會。對我們而言,學習這些老幹部不僅是行爲上的學習,更是一次精神上的學習。

這次活動分爲三部,第一部是舉行紅色書畫展。其中有關於愛國精神的詩句、名言、名畫等。當我看到那些老軍人在作品前,雙眼飽含淚水時,我的心也在顫動。我想他們是不是想起昔日裏爲國捐軀的老戰友、那些因戰亂而流離失所的鄉親們、還有當今社會好政策的來之不易。

第二部是文藝匯演,第三部是素描老革命家。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瞭解國情。我們出生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成長在社會不斷髮展的年代,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單從課堂上是難以得到的。因此我們必須走向社會,深入基層。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體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樸素民風中的情感滋養,難以盡得於書本;貧困母親臉上的愁容和失學兒童眼中的渴望所激發的力量,難以取之於校園。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堅實的土地,貼近老百姓的心,纔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穫的喜悅,纔會真正把成長的根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

大學生"三下鄉",有利於增長才幹。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歷來是青年鍛鍊成長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磨練意志,砥礪品格,把學得的知識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繼續學習提高,才能真正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實踐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羣衆的廣泛接觸、瞭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啓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實踐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我們通過大學學習後,要想盡快的成爲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鍊意志和毅力,爲適應以後的工作做鋪墊。

大三下社會實踐報告篇5

山高路長

漫長的山路上有你們相隨,真好。

——心情語錄

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今天是社會實踐的第五天,我們一行人來到了靈石縣的著名景區——石膏山,一座山西省省級的地質公園,這裏高山巍峨延綿,樹木林立茂盛,給了我們最好的接近大自然的機會。

其實,嚴格意義來說,這一次是我記事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爬山,真正意義上的零距離接近大自然。在乘車遠赴景區的路上,只看見,一座座山丘延綿不斷,山上盡被密密麻麻清翠的樹木所覆蓋,偶爾有裸露出幾點山的本色,便是那黃土高原最熟悉的色彩。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一顆顆濃密的大樹遮蔽着萬里晴空下刺眼的陽光,一陣陣的涼意由內到外,很是清爽。一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看一看遠處雲霧繚繞的山間奇觀,歇一歇汗水浸溼的疲憊身體,飲一飲寒氣徹骨的山澗清泉······就這樣,一羣人,行走停歇,歡歌笑語,將我們最有活力的這一刻留在山中,留給了樹木,留給了美麗的大自然。

在山林中,沒有城市的喧譁吵鬧,也沒有城市裏的奔波忙碌。只有那望不盡的山巒若有若現,只有那數不清的樹木茂密成蔭。

一切是那麼安逸,一切是那麼和諧,13個人,走在山中,一生的緣分留在這裏。

整理記憶

天氣晴朗,又是美好的一天。收拾明媚的心情,迎來了社會實踐的第五天。

今天的任務昨日已經知曉,整理資料。印象中,應該是比較輕鬆的一天,可事實並非如此。看到大家忙碌的身影,我相信任何一個人都會情不自禁的投入工作,這也許就是團隊的力量吧。因爲之前採訪了兩位四老,所以分成了兩組。分別整理,明確的分工,積極的態度,讓我們的工作得以快速進行,快速完成。這一天,我又收穫了許多。圖片

重拾昨日的記憶,聆聽永存的錄音,感悟到了不一樣的內容,老人對賬目一輩子的保證,讓我們這些後輩在感嘆之餘又多了一些望塵莫及。這樣的信心於什麼,是工作之時的一絲不苟,也有國家法制的嚴格約束。反觀今天,有多少建橋者可以做出一輩子的承諾。昨天,我忽略了太多細節。文革之時,涉及範圍那麼廣,影響那麼深,老人所在大隊卻未收絲毫影響。深思過後,才明白團結的力量多麼可怕。兒時就耳熟能詳的那句“一雙筷子輕輕被折斷,一把筷子牢牢抱成團”,在今天才深深紮根在心底。看着老人的背影,我的心裏是滿滿的崇敬。

今天是最出乎意料,卻又碩果累累的一天。經過大家努力,一篇採訪稿展現在了我們面前。

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平淡卻充滿着意外,真實又值得品味,明天會發生什麼,我充滿了期待。

大三下社會實踐報告篇6

從7月11日踏上征途到7月25活動結束,20xx年的暑期三下鄉留給我許多許多......

我們的隊伍由06和07級的8個農學院的同學,3個食品學院的同志和1個工程學院的精英組成,也許我們的學院不同,也許我們的年級不同,但我們對任務完成的心是一樣的,對爲農村傳播科學技術盡一份力的心是一樣。大家都爲能參與這個活動感到驕傲與自豪。

一連14天的活動讓我們當中互不相識的人成爲了朋友,相互關懷。大夥團結一致,全心投入於活動中,只爲讓活動進行的更好。在鄉村留下了我們餓腳印,散下了我們的汗水,而在農民的眼裏收穫了果實。每天我們都懷着激動而興奮地心情認真工作,食品知識宣傳,農業機械技術宣傳,作物病蟲害的防治教育,新品種的種子派發,深入農村進行的社會調查,田間實踐行,國土資源的調查,宣講會,團日活動,文藝表演等。每一天的活動各異,使得每一天都是充滿挑戰的一天,也是滿載成果而歸的一天。

最讓我感動的是大家的熱情與幹勁,也許有困難,也許有挫折,可是我們始終攜手走過。難忘大家付出的汗水和心血,尤其是在文藝演出時。由於時間和地點限制,我們放棄和另一個隊伍的合作,獨挑大樑。13個人,一臺戲!期間的艱辛是無法言語的,但我們仍積極的面對。與當地政府多次溝通,尋求幫助;在鄉鎮上主動尋找,發動志願者協助;每個人都使出十八般武藝與創意爲演出添一份光彩;工作後休息時間也罷了,直接就是爲演出練習。除了吃飯睡覺,每一分鐘都是充實的度過。當我們在演出時看到觀看的羣衆的笑臉,一切都是值得的。應該說,我們的14天裏,每一天的付出都有着滿滿的回報

在這14天中,我們無比的接近農民們,貼近他們的生活。農民作爲最底層的勞動者,一年到頭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的每一分收穫都是來之不易的。但生活的艱辛沒有打垮他們,他們的心是樂觀。知足常樂,樸實熱情,是我們在許多農民身上看到的。他們沒有爲自己的辛苦偏激,而是感激國家政府對農民的關心,相信生活是要靠自己爭取的;每一次的接觸都可以感受到他們的樸實熱情。我們在進行知識宣傳,種子派發和社會調查等活動中可以察覺的到,農民是渴望知識的,對於農業上的新品種,新技術是熱切的;他們自身也是不斷的改良自己的作物品種,尋求更好地方法得到高產高質的糧食;他們更希望自己的後代能掌握知識,打造美好的生活。農民,就是這麼一羣善良樸實的人,讓我們每人心裏深有感觸,渴望能讓自己的力量更大一點,更大一點,爲他們做更多一點的事。

三下鄉結束了,我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爲農村建設獻上一份力。也許它是薄弱的,但我知道每年都有着無數的三下鄉隊伍在進行,這千千萬萬的下鄉的隊伍獻出的一份份薄弱力量會凝集成農村建設上的巨大助力,讓每個農村趕上城市的腳步,共同進步,共同繁榮!